医院抢救时病人已死亡电击要多久心脏电击抢救痛苦吗才恢复跳动?

女子洗澡时遭电击心脏骤停 医生称抢救过来是奇迹_新浪贵州_新浪网
  昨日凌晨,贵阳市三桥一小区居民在洗澡时遭电击心脏骤停,经过家人和医生近半个小时的抢救,病人心脏复苏,恢复呼吸,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据当天出诊的张医生说,昨日凌晨零时30分,医院接到急救电话,称一位43岁的女性在家中洗澡时,家中用了8年的热水器突然漏电,该女士遭电击后昏迷。了解到病人的情况后,张医生在电话中指导病人家属实施急救——实行胸外按压。
  “病人已经停止吸气,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张医生说,赶到现场后,他发现病人口吐白沫,呼吸停止。见状,他立即为病人接上心电监护仪,通过监测,张医生发现病人出现了心室颤。“心室颤是人遭受电击后,最严重的一种症状。患者在10分钟内就会出现脑死亡,如果在4到6分钟之内没有得到及时抢救,致死率为100%。”张医生说,见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即接替病人家属进行胸外按压,随行护士则快速安装除颤仪,进行电击。
  张医生说,前两次电击均无效,在第三次电击的同时,他又对病人应用复苏药物。
  经过反复抢救,5分钟后,心电监护仪捕捉到了病人的心率,但只有20多次。随后,在张医生的用药下,病人心率恢复到80,但仍旧没有脱离危险。张医生立即联系医院重症监护室,将病人送往医院救治。
  “家人及时的胸外按压,给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张医生说,能将王女士抢救过来,也算是一个奇迹。此外,家人第一时间的紧急处理,起了很大的作用。
  目前,经过救治,王女士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记者 邱宏卫)
08-29 08:25|分享
08-29 08:21|分享
08-29 08:11|分享
08-29 07:58|分享
08-28 15:29|分享
08-28 14:59|分享
08-28 14:44|分享
08-28 10:34|分享
08-28 09:58|分享
08-28 08:47|分享
新浪地方站心脏停跳33小时患者“死”而复生
日前,在沈阳军区总医院70余名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名心脏停跳33.5个小时的小伙子成功获救。6月20日,记者来到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见到了这位幸运儿。
小伙名叫王海生,从今年5月14日起,他开始出现发烧、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期间虽打过消炎药,但病情不见好转,他误以为是感冒或者肠炎,没当回事。
5月16日,见症状越来越严重,小王在妻子陪同下到盖州市当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疑似心梗;到营口市中心医院,医生又排除了这种可能,但判定心脏的确有问题。家人遂将小王转到沈阳军区总医院。该院做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他心脏扩大,心功能明显减弱,诊断为急性重症心肌炎,随即收入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
5月17日7时许,经治医生杨桂棠副主任医师发现小王的病情突然恶化,意识逐渐丧失,心跳停止。紧急情况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韩雅玲的带领下,医护人员立即采取反复电除颤、插呼吸机,植入临时起搏器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然而3个多小时过去了,仍然不能刺激患者的心脏跳动。
据韩雅玲介绍,通常情况下,心脏骤停的患者,在抢救半个小时后,如果心脏不复跳,生还的几率就很低了。而此时,王海生因为心脏停跳已引起心衰、肺水肿、肝衰竭、肾衰、贫血、血小板降低等,几乎宣告死亡。
尽管如此,医护人员仍然没有放弃。可是如果继续电击,患者的心肌将会受损。怎么办?只能做心脏复苏按压。现场实施抢救的10多名医护人员迅速站成一排,轮流上阵。
30分钟过去了,患者的室颤消失了,但心电图也变成了直线。就在大家几乎要放弃的时候,韩雅玲又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植入ECMO(临时性人工心肺机)做最后一搏。很快他们就与心外科取得联系,将ECMO仪器调到手术室,暂时替代患者的心肺,维持体内血液循环。与此同时,心内科10名医生、5名护士,每人10分钟轮流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检测一次凝血时间,保证循环正常、脏器不衰竭。
植入体外心脏后,王海生先后出现了重症肺炎、急性肾衰、肝衰竭、心衰,以及肺部感染、低蛋白、水肿、下肢缺血等。医护人员24小时全程监护,随时调整药物的输液速度等各种参数,抢救期间先后输注红细胞近5000毫升、血小板1600毫升、血浆1200毫升、白蛋白130克。
5月18日16时左右,王海生的心脏恢复跳动。此时,距离他心跳停止长达33.5个小时。经过系列针对性治疗,7天后,王海生的血压、供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摘除了体外人工心脏。康复治疗一段时间后,他即可完全恢复。
文/健康报记者 阎红
通讯员 严大升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最具影响的全国性卫生计生行业报
最具影响的全国性卫生计生行业报
今日搜狐热点别慌!如果有人猝死,做到这急救四招,可助起死回生!
别慌!如果有人猝死,做到这急救四招,可助起死回生!
昨天,在刚刚举办完财富论坛的广州,进行了2017年广州马拉松比赛,9:30左右,一在广州半程马拉松的终点,一名25岁的男子跑过终点10多米后身体不适,突然倒地,几十秒后心跳呼吸停止。医生火速赶到,并在10多秒内即组织开展现场抢救,探查患者脉搏消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通过实施心肺复苏,AED除颤等抢救措施,跑者恢复自主心率。
据当时在现场负责急救支持工作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王西富医生回忆:心脏骤停十万火急、患者已经上了救护车、司机也随时可以踩油门,但他们居然没有开车,居然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但救护车里,却是大动干戈。他们持续心肺复苏,间隔除颤4次,直到令人激动的心电波形出现,患者脉搏呼吸恢复。急救车此时才拉响警笛,急救车团队将患者迅速送往指定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发生心脏骤停,在黄金时间4分钟内急救的非常关键。现场的医务人员在压力面前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紧紧抓住心脏骤停早期急救的黄金时间,坚持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成功击退杀手室颤,挽救了年轻人的生命。心脏骤停救治“黄金4分钟”是怎么回事?
据了解,目前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1500人因心脏性猝死离世。
专家表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有“黄金四分钟”的说法,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大脑皮层耐受缺氧时间仅为4分钟,随后脑部等重要脏器就会因缺氧而发生坏死,心脏骤停大于4-6分钟,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心脏骤停大于10分钟将脑死亡。
目前中国内地心源猝死救治成功率不到1%。该名跑者的成功得救,得益于广州马拉松的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指挥系统和专业的医疗救治队伍。发生猝死如何急救?
猝死一旦突然发生,不及时救治很有可能让病人迅速失去生命。专家表示,如果身边突然有人倒地不醒时,身边的人很难判断病人是由于什么原因而晕厥的,这时都应按照心脏性猝死来处理。标准的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都可以给病人及时的抢救。急救方法如下:
第一,发现有人倒地,首先确认环境安全。拍打患者双肩,凑近患者耳边大声询问“你怎么了?”“你还好吗?”。若清醒,则不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如患者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
第二,若患者确定为意识丧失,应立刻高声呼救,并且拨打120叫救护车。冷静告知情况、地点与明显位置,最好派人到街口指引救护车。只要患者伤员意识不清,都要尽快送医处理。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进行如下的急救动作。
第三,确定患者无心跳、呼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将手掌放在溺水者的胸部中央,胸骨的下半部上(约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另一只手的掌根重叠放于第一只手掌上,肩、肘、腕关节成一直线,利用身体的力量,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来进行按压,要使成人的胸骨下压5—6cm(如果是儿童,按压的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大约5cm,较小的儿童可以用一个手掌按压,如果是几个月大的婴儿,则用两根手指垂直按压两乳连线稍下方,使胸廓下降1/3,大约4cm即可);
心脏按压30次后,立即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施救者在打开气道的同时应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包住嘴巴,吹气2口;循环按压和通气以30 2方式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第四,心源性猝死需要及时专业的救援。除了我们熟知的心肺复苏,还有一个“救命神器”就是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因为心脏骤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室颤导致的,而AED就是通过电击除颤,使心脏恢复跳动的智能机器。
在这次的马拉松猝死患者的救治中,医生急救就用到了AED,成功击退杀手室颤,挽救了年轻人的生命。因此,AED除颤是院前急救的关键,大幅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活率。目前,在国内部分公共场合配备了AED,但普及力度还远不够。抢救中患者惨叫:我就是视频里的那位主治医生
我的图书馆
抢救中患者惨叫:我就是视频里的那位主治医生
编者按:心梗病人突发室颤,医生在内争分夺秒地抢救;家属在门外听到病人惨叫,心急如焚地砸门。这段视频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丁香园邀请到了视频中主持抢救的陆主任,给大家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有为什么心梗病人会如此凶险。我,就是视频中那个病人的主治医生。听到视频中患者的惨叫声,大家可能会心痛,感叹郭老伯的不幸。可是,作为一个医生,我想说:这个病人何其幸运!这位郭老伯,因为突然发作心梗(心肌梗死),被推入了我院的介入手术室。心脏介入手术即将开始的时候,他突然发生了室颤!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立刻紧张了起来......心梗为什么危险?心脏是给全身泵血的器官,就像一台发动机,把血液泵向全身各处。当发动机出现异常的时候,人体这台精密的机器就不可能正常运转。冠状动脉像帽子一样,分布在心脏各处并为其供血。随着每一次心脏的跳动,也会有部分血流到冠状动脉里,然后沿着各个分支,流到心脏各处,保证心肌的营养,维持心脏的运转。冠状动脉说是人的「生命动脉」,而心梗,「断掉」了生命动脉。当冠状动脉断流,它所滋养的心肌就会缺血。我们常常把心脏比喻成房子,把心肌比喻成房子的墙,而缺血的心肌,就是一堵随时可能塌掉的墙,受到影响的这颗心脏,随时都有可能停止跳动,病人的生命,也处在随时可能崩塌的边缘。心梗发生后,病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痛,典型心梗的疼痛是人所能感觉的最剧烈疼痛之一,而且伴随着濒临死亡的恐怖感觉,最常见的是胸口痛,也可能是胃痛、背痛、胳膊痛、喉咙痛、牙痛……每当发现疑似心梗的病人,就像是死神来了。我们医生要做的,就是跟死神赛跑,抢到前面,把病人救回来。心梗之后,医生最不希望出现的就是——室颤。致命的室颤心脏的跳动都是规律的,在一次正常的心跳中,心房先把血液挤压到心室,然后心室再收缩,像水泵一样,把血液泵到全身。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由神经指挥的,就像房子的电路和通讯系统一样,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心脏的各项活动。心梗发生之后,就好像心脏这个房子的墙发生了腐朽,那其中的电路很可能会受到干扰,产生各种乱七八糟的电流,指挥部传达的正常电流被严重干扰,整个系统也无效了。没有了指挥,心脏就可能乱跳,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室颤是最危险的一种。室颤,也叫心室颤动,心室本来应该有规律有力量的跳动,这时候变成了瞎哆嗦一般地乱颤,根本没有办法把血运出去。发生室颤怎么办?一旦发生室颤,电击除颤是最有效、最快病人的心脏重新恢复有效跳动的方法。郭老伯发生室颤之后,医生们马上推来了一台机器,抓起了两个黑色把手一样的电极板,放在了郭老伯的胸口上,这就是医生口中的「除颤器」。所谓电除颤,就是给心脏一个有力的外来电击,先把电路中各种紊乱的电流停掉,给正常的电流一个传达的机会,正常的电流如果能趁这次机会传导心肌,心脏就能恢复有效的跳动,继续给全身供血,病人就能暂时脱离危险。说起来好像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其实充满危机:病人的心脏随时可能停跳、脑组织随时都会发生坏死。这种情况下,一秒钟都不能耽误,早一秒让病人的心跳恢复正常,病人挺过「鬼门关」的机会,就多一分。任何可能让医生分心、延误处理的事情,哪怕只有几秒钟,都有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电击除颤疼吗?为何会惨叫?大家应该都没有经历过电除颤,但可以想像一下身体被电击的场面,被电击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对病人进行电击除颤治疗,我们是有一套非常标准的麻醉操作流程,一定会让病人基本感觉不到痛苦。但前提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郭老伯的室颤,发生得非常突然,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实在没有时间进行麻醉;二是他的异常被发现得太及时了,他的大脑还没有发生明显的缺血,大脑的各种功能还存在,他的意识还没完全丧失,在电击刺激下,病人还能感受到疼痛,于是,发出了阵阵惨叫......此时,不是我们医生视而不见,而是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保住病人的生命。我们首先要恢复病人正常的心跳,及时开始支架手术,把堵住的血管撑开,解除心脏的缺血状态,这样才能把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正常的心脏支架手术是「无痛」「微创」的,病人可能会感到比平时输液稍微重一点的疼痛,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忍受这些痛苦。患者:「我们又不懂……」当家属说出「我们又不懂,他们(医生)怎么说反正都有理由。」的时候,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不理解」。因为,其中的凶险,没有医学知识的他们感受不到。如果这个病人没有发生室颤,按照正常流程,应该是先麻醉,病人也不会这么痛。可是病情瞬息万变,如果先麻醉再抢救,这条命很可能救不回来了。医生也有成为病人家属的一天,家属焦急的心情我们都知道。只是,跟死神抢一条命,是一场硬仗。为什么抢救时不让家属进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像厨师在做菜的时候,不希望别人在旁添乱一样。抢救病人,是一个更紧急、更复杂的事情,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有可能耽误病人的性命。如果家属在现场,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影响抢救的秩序,最终的受害者,正是他们的亲人。并非刻意剥夺家属的知情权,只是事情紧急,一切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大家能看到,在病人情况稳定下来,我们就第一时间向家属解释了患者的情况。作为医生,当病人危在旦夕,我们比家属更着急、更希望病人平安。他们不愿看到家人受苦,有这样过激的反应我们也能理解。我写下这篇文章,就是希望避免这种误会,如果大家都掌握一些基础的医学知识,医生患者之间更好地沟通,也能增加信任。信任和理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重建医患间的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责任编辑:张菁媛 任杨源图片来源:东方卫视《急诊室故事》视频截图心心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心血管时间即可获取 5 个丁当。在微信对话框回复 疾病名称(如高血压、血脂等),即可获取相应指南,赶快试试吧!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姆万巴抢救过程全揭秘:死亡78分钟 靠电击复生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心脏停跳78分钟,15次电击,姆万巴曾经离死亡那么的近,不过这一次上帝睁开了双眼,把姆万巴从天堂大门放了回来,这个敢于与死神搏斗的小伙子已经可以和家人进行简单交流了,这也让全世界关心他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姆万巴这78分钟的生死惊魂告诉我们:足球从未高于生死,也永远不会高于生死。  由于姆万巴的病情已经有了好转,博尔顿队医乔纳森 托宾也透露了抢救姆万巴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从姆万巴倒在球场上到被送入医院的78分钟里,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实际上,他那时候已经死了。”据托宾透露,为了让姆万巴的心脏恢复跳动,医疗人员共对他进行了15次电击,其中2次在球场上,1次在球员通道,12次在救护车上,终于将姆万巴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据博尔顿俱乐部最新的官方消息,姆万巴目前在伦敦胸腔医院接受治疗,并已经表现出病情好转的迹象,他的心脏已经可以不用借助任何药物就能跳动了,四肢也可以活动,不过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观察。  托宾在接受《太阳报》采访时透露:“我很高兴地说,之前良好的恢复迹象还在延续,我昨晚去看望了他,我一进病房他就对我说:‘你好,医生。’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回答说:‘很好。’随后我向他解释了都发生了些什么。”托宾回忆,当他看到姆万巴倒下后,他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并做了最坏的打算,如今姆万巴能够起死回生,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身为托特纳姆热刺球迷的心血管病专家安德鲁 迪纳也透露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小插曲,他曾在病床前试图唤醒昏迷中的姆万巴:“我曾不停的在姆万巴耳边小声念叨,终于在2个小时之后他有了反应。我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说:‘姆万巴。’我又问:‘你是一位出色的球员。’他回答:‘我尽量吧……’我顿时泪如雨下。”据姆万巴的主治医生透露,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心跳骤停患者能够生还,而其中的大多数还会损伤大脑,姆万巴能够恢复意识实属不幸中的万幸。  姆万巴的病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热刺前锋阿德巴约、切尔西中场埃辛日前一起去医院看望了姆万巴,阿德巴约在接受 《太阳报》采访时透露:“姆万巴好多了,他能说话了,活动也正常。作为兄弟、朋友,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解脱。”前阿森纳队长亨利也从纽约飞赴伦敦,长途跋涉3500公里,只为探望病重的前队友姆万巴,随后他也在推特上写道:“我现在要回美国了,姆万巴的情况越来越好,这真让人高兴。目前姆万巴的情况很稳定,他可以与其他人正常交流。”此外,包括热刺前锋迪福、切尔西后卫卡希尔、阿森纳的威尔谢尔、萨尼亚在内的众多英超球员也纷纷以各自的方式为姆万巴送去了祝福。  对于人们对姆万巴的关注,姆万巴的未婚妻萨那也通过推特表达了感谢,她写道:“姆万巴能够感受到你们的每一个祝福。请继续为姆万巴祈祷吧,真的有帮助,我能感受得到。”萨那相信,姆万巴可以最终康复,因为上帝与他们同在:“上帝主宰一切,姆万巴会挺过来,因为上帝是怜悯慈爱的。”
相关报道:
【】【】【】【】【】【一键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院电击抢救病人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