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王室族谱都想上的伊顿哈罗,中国家庭怎样才能进

蒋老师留学工作室负责人,美国海外大学招生顾问协会成员,中国第一批接受美国赖斯大学升学指导培训课程的专业顾问,十余年的留学行业从业经历,帮助上千名学生成功留学。曾受邀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诸多名校交流、学习;2012年带领她的团队获评"新浪五星金牌留学团队奖"荣誉;并先后接受过新浪教育、腾讯教育、华西都市报等多家媒体采访。
客户感言 Testimonials
揭秘英国最好的公学之一——伊顿公学
发布时间: 04:32
点击次数:5653次
  我们熟悉的中学生“国产”画风是不是这样的呢↓↓
  而在大洋的彼岸,别人家孩子就读的学校画风是这样的,你们感受一下↓↓ 
  没错,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伊顿公学,它到底有多牛*呢?只要把伊顿的毕业生拿出来看一看就知道了,请欣赏依旧是别人家的学长!
  “抖森”Tom Hiddleston和第87届奥斯卡影帝“小雀斑”Eddie Redmayne,图为他们在伊顿公学就读时的照片~
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
各种英国政要,包括现任英国首相卡梅伦
  狄邦教育今天就带大家深度了解一下这所号称史上最牛的中学!请看只有“学霸”和“高富帅”的伊顿公学的是如何炼成的!
  ▲严格管理制度,养成绅士的良好习惯
  伊顿公学以严格的管理制度著称,学生都要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才能进校就读,良好的校风和优良的传统代代相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习惯。狄邦教育认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只是造就精英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真正能够把学生培养为“绅士”,成为有内涵的精英人才,依靠的一定是教学内容,也即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涵式发展。
白衬衫、黑马甲、燕尾服、皮鞋,这是伊顿学生的标配,十几岁的男孩子就俨然是一个小绅士~
  ▲重视古典文学,丰富绅士的文化底蕴
  伊顿公学的课程历来崇尚古典学科,学生要求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学习古代历史文化,以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这个传统一直保存至今。这与英国王室贵族及重要学术机构重视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拥有独特的教材,培养有学问的绅士
  按照洛克的定义,“绅士”的四大品质之一就是“有学问”,不学无术者算不上绅士。伊顿公学的招生考试相当严格,以保证所收学生的高水平高素质,入校以后,非常重视对他们的学术课程教学。它不受“国家课程”的统摄和限制,其学术标准远远高于国家课程规定的最低基准,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课程比普通中学的课程要深得多,涉及的内容范围也更加广泛。
在毕业那年,伊顿公学会从学生里选出20位“明日之星”!
  ▲重视非学术课程,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
  伊顿公学也同样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非学术课程,每一类课程的设置都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作指导。课程目标及内容如下:
  艺术:学校为学生提供绘画、雕塑、素描、版画、电脑绘画和数码照相等课程的教学。
  戏剧:与课程有关的戏剧:有20多部戏剧作品通常在伊顿上演。全部剧目从古典剧、音乐剧到最新的时代剧。学校每三年举行一次戏剧节,剧本都是由男孩们和主任教师的最新创作。音乐学校有教学场地,排演室,专业教室,有250座的音乐厅,图书馆和琴房。目前,伊顿有90个音乐学者和音乐奖学金获得者,6-8个音乐奖学金。
  体育:伊顿的目标是让每个男孩从运动中获得益处,给予他们与年龄层次相适应的能力和兴趣的运动的机会。大家熟悉的运动有,足球、橄榄球、曲棍球、板球、划船、田径、壁球,大家不太熟悉的运动有:墙网球、伊顿五人;还有一些伊顿独有的运动,如墙赛和田野竞赛。此外,还有射击、健身、柔道、篮球、羽毛球、墙赛、高尔夫、游泳等体育项目。
男孩们在体育运动中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能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培养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独特的“分班制”教学法,针对性培养
  伊顿公学每周有35节课,每节课40分钟,能够保证每个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考入伊顿的学生基本都是尖子,但不等于每个学生的天分、特长、爱好完全相同,“分班制”可以避免成群教育的粗略。学校从每个学生考入伊顿的第一个成绩起,在英语、数学、法文等每一学科下分别分出等级(班),一般14级,较小的学科相应减少。它与笼统的快慢班不同,一个学生不是被笼统地归在快或慢的班里,而是每一科在不同的班级里。伊顿学生各有千秋,你是“数学天才”,我是“文学博士”,他有“音乐专长”,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好地造就杰出人才。
伊顿的老师拥有自己的教室,学生需要找到教室去上课。几千名学生在同一时间找不同的教室,就是《哈利?波利》里的经典场景……
  我也想去念这种“别人家的学校”!
  虽然伊顿公学看起来非常的“高大上”,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也并非遥不可及。现在伊顿有10%的学生为海外学生,大部分为俄罗斯、中东等私人富豪较多的国家的学生。不过,我们天朝学习也有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取伊顿的例子。来自广东的13岁少年吴比2006年11月参加伊顿公学的预选考试以优异的成绩入选,2007年1月赴伦敦预备学校就读。入学后在伊顿公学的入学奖学金中荣获前五名,成为第一个考取伊顿奖学金的中国少年。(插播:很多人都误以为薄瓜瓜是伊顿公学毕业的,但他其实是哈罗公学毕业的,和伊顿公学一样,也是一所英国的“贵族摇篮”!)
牛*闪闪的吴比同学
  那想去入读伊顿公学,你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
  首先,你必须是个男孩纸,因为目前伊顿公学依然保持着男校制。有些英国的名门望族为了让子弟能进入伊顿读书,每当有男婴出生,便凭“出生证”向伊顿公学报名排队,希望到孩子长到13岁时能够入学。福利是——伊顿暑期夏令营为中国学生开放,招收80名男生和80名女生,这是女生能进入这所传统男校的唯一机会……
  第二,你必须是个“壕”。伊顿学生每天穿的燕尾服,一套就价值1000多英镑,非常昂贵。每年的学费大约是4万英镑,5年读下来(英国教育体制和中国非常不一样,虽然伊顿公学是高中,但是相当于中国的初二到高三),光学费就至少需要200万人民币。
  第三,你以为有钱就能进伊顿了吗?图样图森破!要入读伊顿公学必须要参加综合考试,考试的年龄是13岁。但如果想13岁时能参加考试,你必须11岁时就参加另一个资格考试。这个考试有多难呢?每届伊顿报名的名额只有1000个,而录取人数为250左右!另外,伊顿公学还非常注重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还要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家长是不是有长远的眼光,是不是有家族传承的理念等。
  狄邦教育“蒋老师留学工作室”:“蒋老师留学工作室”提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顶级中学全方位留学规划申请指导!各国最新高中留学政策、申请条件、申请形势、申请竞争力提升等内容,请关注蒋老师留学工作室网站或微信(搜索:蒋老师留学工作室),也欢迎各位想(让自己的孩子)入读顶级中学的学生和家长来电咨询,咨询热线:400-028-8928。
工作室电话:028-QQ咨询:微信号:蒋老师留学工作室地址:成都市福兴街1号华敏翰尊国际大厦2101室在英国贵族学校上学是种怎样的体验?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180分享邀请回答weixin.qq.com/r/3nQeBt3EE4BsrZll9yHM (二维码自动识别)4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liuxue86.com - 教育体系 】
  伊顿公学Eton College
  和哈罗公学一样,伊顿公学也只招男学生。人数1480人,多于哈罗的800人。某种程度上,伊顿公学比哈罗公学更得到传统人士的青睐。首先其历史更加悠久,而且如上文所说,伊顿公学和英国王室贵族关系密切。公学所在地就在著名的温莎堡旁边,从温莎堡上,历代英国国王都可以俯瞰这所贵族学校。从象征意义上来说,伊顿的学生,是在英王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也正因为如此,王室成员一般会选择伊顿而非哈罗,比如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都是伊顿公学的学生。
  伊顿的校友录和哈比同样群星灿烂,甚至略胜一筹。也有一个专门的单词用于形容他们,那就是&伊顿佬& (Old
Etonians)。包括现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在内,历史上有
19位英国首相曾经穿过伊顿校服,这本来是英国国治三世去世时人们为悼念他而穿的丧服,后来成为学校的校服,凸显了伊顿的保王色彩。著名的伊顿人还包括雪莱、乔治&奥威尔、亨利&菲尔丁、凯恩斯和威灵顿公爵等人。而且由于伊顿的历史要比哈罗早,所以哈罗公学早年有不少老师和校长都是伊顿佬。
  想了解更多教育体系网的资讯,请访问:
本文来源:
2019年帕森斯设计学院本科申请已经全面开始,每个专业的申请条件又哪些要求呢?最低英语分数线是怎样的呢?跟着出国留学网来一起了解一下详情吧,祝您申请成功。申请条件共分为两部分:英语
很多人在申请艺术留学的时候,都会遇到诸多的学位的简写,那么BA,BFA,BS,MA,MS,MBA,PHD的全称是什么?跟着出过国留学网来了解一下详情吧。前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通
帕森斯设计学院十分欢迎具有创造力的学生申请,那么本科申请的整个流程是怎样的呢?跟着出国留学网来一探究竟吧,欢迎阅读。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Parsons
2019年帕森斯设计学院公众参与学院申请条件是怎样的,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翻译的详情,其中包括英语成绩要求及作品集的要求等,具体的要求有哪些?跟着出国留学网来了解一下吧。一、环境研究
2019年帕森斯设计学院表演艺术学院最新的申请条件已经全面公布,英语的要求是怎样的?作品集有怎样的要求?跟着出国留学网来一起了解一下吧。一、SchoolofDrama戏剧学院申请条(转)哈罗公学北京分校&#8213;&#8213;光有钱也没法入学这家和伊顿齐名的英国贵族学校
这家和伊顿齐名的英国贵族学校,委身于北京一个不起眼的老旧社区之中。
身为一家每年学费超过20万元人民币的英国贵族学校,却委身于北京北三环安贞西里这个老旧的居民区里,哈罗公学因此很有点大隐隐于市的味道。关于这间英国学校,人们知道得最多的或许就是它与伊顿公学齐名,是英国贵族学校的代表,薄瓜瓜曾经在伦敦的哈罗公学就读。...
而如今,在北京也可以看到它那漆成蓝色,绘有其特有的草帽标志的校车出没。
这间哈罗公学北京分校,就是继在曼谷设立分校之后,哈罗在亚洲开办的第二所学校。
居民区里的贵族学校
意大利人亚力桑德罗自从哈罗公学在北京设立分校开始就在此工作了,他教授的科目是艺术,从2005年至今已有7年之久,用英国同事的话来说,他已经成了这里的一个“老家具”。在那之前,他也曾在中国的大学里做过老师,不过他更喜欢这间英式学校的氛围和理念。“在这里会比较自由,学生也可以被鼓励进行各种尝试和创作。你看到走廊上的学生作品了吗?有些真的很优秀。”亚力桑德罗说。
的确,在大厅和走廊的墙上,可以看到不少高年级学生的绘画和摄影作品,另外,还贴满了各种通知单和国际夏令营、兴趣小组的广告。走廊里,不时走过身穿哈罗蓝色制服的学生——跟在英国的本部只招收男学生不同,为了适应外国国情,哈罗在外国的分校也招收女生,因此,还特别设计了带裙子的校服。透过一间教室的窗户,可以看到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数学课,看起来跟英美校园剧里的场景一模一样。
“我们为学生提供的是标准的英式教育。”学校市场部的颜国威告诉《世界博览》记者,“学生以后可以毫不费力地融入国际环境中去。”在此学习的大多是在华工作的外国高管或是外籍华人的孩子。由于在中国生活数年之后将会返回母国,又或者之后他们将直接赴海外留学,学校正好可以提供一个可以和英语国家的教育和语言完全接轨的环境,这一点,甚至从学校的中国大厨说话都带着伦敦音也可以看出。
学生们毕业以后基本上都是去欧美留学,而在大厅的墙上还可以看到学生被剑桥大学等名校录取的榜单。据颜国威介绍,这里就是英国哈罗公学的翻版,教学大纲、课本和课程完全一样,连学生的试卷都会送往英国进行统一的批阅。在课程方面有所不同的是这里会多一些中国文学历史方面的特色课程。
这间学校还有一个特点是会有更多的亚裔学生,“我们这里韩国的学生很多,当然还有中国和马来西亚的。”亚力桑德罗说。亚裔的学生和欧美的学生有什么不同吗?在亚力桑德罗看来,或许亚裔的学生一开始在语言上略有问题,不过他们很快就会非常适应英语的环境,一般人想象中的羞怯沉默之类的问题却不大存在。
实际上,他有时会带着学生去校外的居民区去看看,熟悉一下邻居们的生活,当他鼓励学生们去和这些大爷大妈聊天的时候,他们都同样感觉很紧张害怕。“很多孩子都是家境不错的,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反而不那么多。”亚力桑德罗说,“倒是小区居民们对这间外国贵族学校见怪不怪。”但是,时间长了,这些穿着一本正经校服的学生在小区里已经混得很熟,还不时去外面的小馆子吃饭。
光有钱上不了公学
英国的哈罗公学,一年的学费约为2.5万英镑(1英镑约合9.8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的非寄宿制的分校,一个学生读完七年的课程所需要的学费是110万以上人民币,还不算各种夏令营、兴趣活动等花销。或许对于殷实的家庭并不算什么,但是这贵族学校却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上的。
首先国籍就是一个门槛,哈罗公学的北京分校主要招收的是11~18岁学生,特别强调只限外籍。另外,学生进校还得经过一系列的笔试和面试,测试包括英语、数学在内的各项能力,符合哈罗公学对学生的要求之后才能录取。
高昂的学费和苛刻的入学条件是像哈罗和伊顿这样的贵族学校的一贯特点,不过学生在此可以学习自然科学、数学、经济学、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在艺术和体育方面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搞的完全是精英教育。
再看看哈罗公学的历史,就不难理解在此情况下为何还有那么多的权贵和富人争着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公学了。在哈罗的毕业生中,既有像诗人拜伦这样的“文艺青年”,又出过张伯伦、丘吉尔等7位英国首相,连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和约旦国王侯赛因也是出身哈罗,威廉王子的弟弟哈里也曾就读于哈罗公学,谁不想成为这些人的校友呢?
当然,齐名的名校之间通常看不顺眼,就像剑桥和牛津之间每年会有赛艇比赛,伊顿和哈罗之间也会搞板球比赛。但是最有趣的是,贵族学校的创始人却是一位农民——1572年,依照英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的王室规章,哈罗小镇农民约翰。里昂建立了哈罗公学,为当地的农民子弟提供教育。
令亚力桑德罗有些遗憾的是,他所赞叹的这个能与普通居民充分交流的学校环境即将发生改变。因为在不久之后,这间哈罗公学就将与在通州区的低年级部合并,搬到位于北京市五环外的顺义新校区,以满足不断扩展的学校规模。
事实上,哈罗公学在亚洲的拓展非常迅速,尽管有评论质疑这种海外扩张不利于学校的声名和质量,但是在2011年的4月,哈罗公学再次宣布将在香港的新界屯门区开设分校。
这或许反映了蓬勃发展的亚洲经济带动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期许,在钱包鼓起来的时候,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少年时代就可以得到精英级别的教育,然后更加直接和容易地进入国际名校就读。而哈罗公学正好给这些迫切的家长提供了一个机会。(文/贺梦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有着578年历史的伊顿公学以“精英摇篮”享誉世界,它与生俱来的贵族基因对英国大众来说也一直是高不可攀的,全英只有1%的学生可以进入剑桥和牛津大学,而以伊顿公学为代表的公学教育,其牛津、剑桥录取率却超过40%,超过80%的毕业生都会被顶尖的罗素大学集团录取。
最近笔者又看了《我的生活:伊顿公学》这部BBC纪录片,这里讲述了三个最为普通的英国家庭的男孩子,走进伊顿公学学习、第一个学期的故事。
上面是开学第一天,小男主之一的Theo,全家驱车前往伊顿报到的路上,进行的家庭对话。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去伊顿上学,对这样的家庭就像做梦一样不可思议,是一个掉进棉花糖云朵里的梦。
最后父子的回环应答,让人感动不已,这是父子一周6-9次游泳训练换回来的最高奖赏,平民家的小孩手握发放给全球最优秀70个学生的国王奖学金,成为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的校友。
而前面母子间的对话,戳中了每一个追逐英国顶尖公学教育的家庭的痛点:热切渴望但却门槛极其高,甚至神秘得无从入手。
英国公学有着让人不得不着迷的5个特点:
如法国前文化部长、作家安德烈·马尔罗所说,“在近现代,只有英国通过绅士教育,像罗马一样培养出了一个精英阶层。”英国是一个盛产道德高尚、修养出众、学术精进的年轻人的地方,公学是这些年轻人的集散地;
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英国高等教育,不但奠定了近现代科学的基础,而且在当代依然占据世界最一流的科研水平;公学教育传统更是整个英式教育的精髓,顶级公学的毕业生,无论在常青藤名校还是G5大学,都非常受欢迎,并且因为拥有超凡的学业能力和自信心而始终保持着不俗的表现;
公学作为教育的活化石,有着不可比拟的历史传承;
英国的教育非常公平,奖学金对全世界的学生发放,录取标准清晰、考核机制完善;
英国的教育十分高效,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要完成职业探索,作为成人,进入大学就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而且本科学制只需三年。
▲伊顿公学。
很多家长一直非常向往英国教育,还有很多家庭对英美教育如何选择举棋不定,而到哪儿读中学不仅是决定到哪里学习的问题,更是决定如何塑造一个孩子的关键。
因此,“爸爸真棒”特别邀请了沪上拥有雄厚英国顶尖公学及其预备学校资源的“益博国际”的英中两大总监- Caroline Anderson女士和王亮先生,就英国公学教育和申请进行了一番深度对谈,并为大家带来2大福利:
① 就在3月6日周二晚20点,我们再度力邀“益博国际”的中方总监王亮先生与大家分享申请英国公学的那些事儿。
②&4月28日至5月4日,益博国际英国总监Caroline Anderson女士-经历过完整英国贵族教育、毕业于公认第一的博耐顿(Benenden School)女校,在公学系统工作超过15年,帮助众多中国学生走入顶尖公学,比如惠灵顿公学、切特豪斯公学、瑞格比公学、博耐顿女校、坎特伯雷国王学校、沃丁汉学校,将带您一同走入7大公学和3大预备学校,与神秘的英国公学招生官面对面。
▲博耐顿(Benenden School)女校。
英国公学定义下的当今精英教育
精英主义现在正成为一个代表着特权的社会词汇,充斥着排他、势力和令人不愉快。但如果精英化在教育中意味着培养一群能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潜力,又具备各种能力,然后走入社会去改变未来的孩子们,那这不再是特权。而且我们应该为这种精英教育大声喝彩。”
&#8211; Helen Pike
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 School)是一所传统私立男校,堪称牛津剑桥直通车,Helen Pike 是该校535年来的第一位女校长,也是第一位受聘于男校的女校长。
▲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 School)。
精英成为敏感词汇
在政治正确的全球浪潮下,“精英”成了一个异常敏感的词汇,大家甚至羞于讨论,当我非常小心谨慎的征询益博国际英方总监Caroline女士如何看待“精英教育”的时候,Caroline旗帜鲜明的表示:
我不喜欢Elite(精英)这个词。”
但在面对仅有7%的私校录取率时,Caroline说,“是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还是有精英的存在。”
英国传媒博士、13年资深记者李爽女士,曾经对话过众多私立学校校长,并把这一系列访谈集结成书-《傲慢与偏见–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受访的7、8位校长,除了前面的Helen Pike,几乎无一例外的表示精英是个过时的概念。
包括伊顿出身的前首相卡梅伦,都避免谈论“精英“,为了去精英化,甚至尝试改掉自己的优雅贵族发音。而跟贵族搭不上边的梅姨却说要重振英国的精英教育,所以,是培养精英本身出了问题,还是人们囿于“政治正确”隐藏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傲慢与偏见 – 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封面。
英国的显性精英文化
各个阶层在英国都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以下是BBC根据调研公布的英国社会七大阶级定义:
最富有和地位最高的阶级,占总人口的6%;
世家中产阶级
仅次于精英阶级,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相当雄厚,占25%;
技术性中产
新兴阶级,相对富有但社会和文化资本略有不足,约6%;
新型富有工作者
年轻、活跃、收入中等,约15%;
传统劳动阶级
拥有自己的房产、衣食无忧,各类资本积分不高,约14%;
新兴服务业工作者
年轻服务工作人员,约19%;
不稳定型无产者
最贫穷的阶级,约15%。
《卫报》曾发表文章说,
工人阶层的演员正在成为消失的品种。”
以《夜班经理》为例,主演汤姆·西德尔森(Tom Hiddleston,中学读的伊顿),休·劳瑞(Hugh Laurie),汤姆·霍兰德(Tom Hollander),都来自同一个私立小学,该校的毕业生还有爱玛·沃森(Emma Watson)等。在英国,无论愿意与否,精英阶层都是显而易见的存在。
从1721年第一任首相到20世纪80年代的50位首相中,有33位就读于九大公学,占比67.3%,其他重要职位更是被公学毕业生主宰,就连47%的奥林匹克冠军,67%的奥斯卡得主和48%英国戏剧的最高奖得主都来自于私校。
▲图片来自益博国际。
老牌公学的学生跟美国常青藤联盟校、法国的ENA国家行政学院毕业生一样,是人们公认的“国家精英”,他们在英国被冠上了“The Old Boys”(老男孩)的名牌。这些毕业生口音一致,兴趣爱好一致,衣着打扮口味相同,人的志向相似,这些无形资产,在进入高等教育和日后的职业生涯中,私立教育学生的表现愈发突出。
这一本质也被学者称为“文化资本”-上一代的文化资本试图通过英国的公学教育转化和传承下去,子辈代际父辈的文化资本的过程。而这一提法却可以被大众接受,从这点上来看,英国公学正好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文化再造理论最好的现实诠释。
所以,我一直觉得精英无论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它始终是一个社会标记,这个标记不知不觉跟学识和学校挂钩,被标记的人总是享有荣光和礼遇,社会学的教科书亦如是总结。
▲切特豪斯公学(Charterhouse)。
英国公学里的精英
17世纪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绅士的培养方法,也奠定了近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基石:
“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就是为什么体育在精英教育里占有最重要的一席之地的根源。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难获得,年轻人一旦丧失了德行是很少能再恢复的。儿童的心理和礼貌的形成需要不断的注意,因此应针对儿童个性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就是公学的基因-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培养全面的人格,公学里走出的精英是有健康体魄和道德高尚的全人。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
忠于团体、忠于学校、忠于国家的高尚情操
两次世界大战,伊顿共有3000多名毕业生走向战场,其中2900人为国捐躯,他们的名字被刻在老学员几十米长的铜壁上,而伊顿公学每年只招收250名学生。
在1915年的一战中战亡的拉昂内尔·苏富比在最后的一封信中写到,“和我的父母、亲爱的朋友一样,伊顿将是我最后的牵挂……为了学校而死是一种光荣。“
1910年切而滕纳姆学院某house(英国的学院寄宿制单位)51位毕业生有50位直接穿上了军装。
1941年10月德军临近莫斯科之前,丘吉尔回到哈罗公学,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之一“我们绝不屈服”(Never give in, never, never, never!),激励学生们为国而战。哈罗公学有2917名学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642人,伤690人。
一战中,贵族和军官的阵亡率近25%,远高于士兵的12%。一众公学失去了其26%的学生。
如果一个男孩子可以忠诚于他的团队(house),他的学校,他也可以忠于他的国家,大概这种忠诚是“为有牺牲多壮志”的最好诠释,犹如樱花凋谢一样的惨烈。
▲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
对所有人的尊重
当最后一个音符袅袅结束,寂静,如雷般的掌声暴起,一袭黑色燕尾礼服的音乐总监转向观众鞠躬:“首先,我要谢谢今晚为大家开门的警卫和提供酒水的餐厅人员,没有他们,我们的音乐会也不能如常举行。”掌声再起,台上的小乐手们也空出来另一只手按节奏拍腿,以示感谢。这是某私立女子中学的一场铜管音乐会。
这种对所有人都尊重,照顾到他人、愿意为他人服务的行为,是绅士文化里最可贵的部分,是精英最应该具备的修养之一。诚如伊顿公学前校长,也是开篇纪录片里Theo的校长,Tony Litter所言,
我对很多男孩子说:当你回顾你的工作生涯时,看看你对其他人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校长我的成功标准。大家年轻的时候都需要找工作、挣钱、买房子等,但很多老伊顿生在35-40岁的阶段能够大幅度的回馈帮助他人,这让我非常欣喜。”
作为一个同样是欧洲传统精英教育出来的人,我深为这种精英文化感到骄傲,跟Helen Pike一样,为这种教育喝彩。
教育活化石的历史与传承
欧洲的历史与传承一定与宗教、财富、二战、艺术密不可分,像我就读的大学就是天主教学校,据说主图书馆的屋顶是真金装饰的、曾毁于二战,学校的中心教堂里有文艺复兴时低地国家的著名画作-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同名。
英国的老牌公学更不乏这样的故事。位于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King’s School, Canterbury),它的校史好像这个国家宗教史变迁的鲜活演绎。
据说该校最开始是598年圣古奥斯丁传播天主教时创办的,到了亨利八世的时候因为要改革天主教,教堂把土地卖给了国王建学校,所以才有了“国王学校”的名字,从此学校脱离了教堂的附属而独立,但是教堂只是给了一个500年的契约,土地一直属于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的中央圆顶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学生们每周日会来这里做弥撒。脱胎于教堂学校的国王学院,唱诗班一直很有名,被选进去是学生的莫大荣誉,他们可以在外套外面加一件蓝袍。
在当今这个历史阶段,学校与教堂的关系再一次有了变化,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不像前几任那么喜欢国王学校,也不怎么来,因为他要表现的更亲民,不怎么愿意来私校。
▲坎特伯雷国王学校(The King&#8217;s School, Canterbury)。
充实、严格、低调、精致的公学教育
公学教育的精髓在于“软实力的培养”,下图是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ISC)2017年从自律、勤奋、突破和自信四方面,对私校(ISC School)和公校(State School)进行比较,私校明显优于公校。
有兴趣阅读原报告的家长,可以参阅以下网址:
https://www.isc.co.uk/media/4069/isc-census-2017-final.pdf
预备小学阶段的朱丽叶就读于伊斯堡公学(Eastbourne College),她从每周一8点半一进学校,忙的就像一个陀螺。她的固定安排是每天上午都是学术课程,每周有排名,每两周有考试,其他时间里:
周一:合唱团和戏剧排练,晚上还要到群乐团排练,晚上8:30到家;
周二:小提琴课、乐团排练,晚上是曲棍球;
周三:体育比赛日,去各个学校打曲棍球比赛;
周四:声乐课、小提琴课、烹饪课;
周五:钢琴和游泳训练;
周六:芭蕾;
周日:曲棍球。
朱丽叶跟BBC纪录片里面的另一个小男主角Fara一样,很多时候忙的没有时间吃饭。对于像Fara这样拿着奖学金走入伊顿的优秀学生,面对公学的课程依然觉得很困难,最开始只能分在最低水平的班级里。
▲伊斯堡公学(Eastbourne College)。
严格是公学的气质
Theo入读伊顿第一学期,最大问题就是没办法很好的管理自己,上课总是迟到,也因为迟到让教务处老师在镜头前毫不留情况面地“教训”,因为打领结、系袖扣等细节问题,往返于教务处和宿舍三次。
而伊顿这些世人眼里的“公子哥”,在学校过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益博国际”的中方总监王亮说,
在以往探访公学的经历中,有的妈妈看到孩子们的住所和食物,都快哭出来了,妈妈感叹‘过的好辛苦’。”
每个公学都有不一样的校规,比如不能穿校服在街上吃东西,周五下午不能穿校服跟附近男校的学生在商业街的咖啡馆喧哗等。坎特伯雷的国王学校宿舍的惩罚倒是很有趣:
早餐惩罚,7点半到餐厅报到,还要贴个纸条;校服惩罚,包括睡觉在内,要穿一整天的校服,早上7点找人签字,如果是女生,要找高年级最帅的男生签字。
严格使人自律,而自律也是一个very well educated(有良好教养的)人的必备素质。
▲威斯敏斯特公学(Westminster School)。
体育是绅士教育的第一要义
在今天的英国公学里,体育仍然停留在19世纪托马斯·休斯(Thomas Hughes)的小说《汤姆·布朗求学记》里的描绘。板球,橄榄球和划艇是传统的主流三大运动。英国是全世界唯一用学术时间来参加团队体育运动的国家,寄宿学校的体育运动时间甚至比数学和英语课加起来还多。
橄榄球之所以是公学最流行的运动,是因为这项运动的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精准性,所有球员都要各司其职,为每一码成功的前进而欢呼;而足球谁都可以射门,射中就是球星。划艇也是如此,艇上的人要步调一致,才能保证小艇的前进速度最快。跟美国推崇的体育里的领导力和人际关系相比,英国的目的低调很多。
很多公学的体育场馆都相当奢华,是奥运标准的配置,比如,学术排名全英第6的汤布里奇公学(Tonbridge School)一直开放其奥运标准的体育场免费为当地900名公立学校学生使用。有的学校会聘请130名教练来主持28个体育项目,其中不乏奥运冠军和国手级别的人物。
惠灵顿公爵在打败拿破仑之后曾说,
滑铁卢战役是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打赢的。”
伊顿前校长Eric.Anderson对此的解释是,“伊顿的教育发生在冬天。橄榄球场上寒冷、湿滑,但这才是教育场所。想象你正在比赛,有一半时间,你都被对手撞倒在地,全身都快被撞碎了。另一只队伍比你们高大、强壮得多,你们要输了,但你要一次次挣扎着爬起来,想着怎么去赢回来。是坚忍不拔和责任感让你去鼓励队友,也鼓励自己。”惠灵顿正是凭借这种操场上学习来的卓绝领导力战胜了拿破仑。
▲冬季的伊顿公学。
关注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幸福课
惠灵顿公学前校长Anthony Seldon大力推广“幸福”(Well-being)课,源于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反思:
14岁前,生活在优越的中产家庭,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和教育,一直很快乐;
14岁这一年,抑郁时常来袭,试图通过享乐主义来掌控生活;
25岁,第二次危机阶段,不知道自己是谁,身在何处。
所以,塞尔顿认为幸福是完全不同于快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的持续,来源于与他人有意义的联系,来源于和谐的本质,以及个人的内心深处。
幸福课的重要环节是反思,老师会从了解学生最近的生活开始,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老师再给予反馈,通过其他人的案例,讲述故事里的人如何处理压力,哲学式的对话使学生明白如何处理问题。
▲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
静水流深的批判精神
在英国,不管是小学的“解决问题”还是中低年级的“批判性思维”更像日常课程的调剂,让孩子们放飞一下,而真正培养这种思维模式是基于全面育人的基础,基于不断的提问、思考、挑战和改变现实、追求真理的指向。
某公学小学6年级的“解决问题”课,老师给出的议题是:
火车刹车突然失灵,前面铁轨上有4名养护工人,如果右转有1名工人,作为司机的你如何选择?如果只有1名工人的铁轨已经暂停使用了,你又该如何选择?如果不是4个工人,是4个孩子你还会如何选择?如果……”
不动声色的高阶领导力
伊顿有个传统,学生自己邀请社会名人来学校演讲,老师不参与。15、6岁的孩子通过认识的人、读报纸、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介绍,给名流政要发邮件或者打电话,邀请这些大忙人来伊顿演讲,还要安排这些大人物的交通、晚餐、打广告保证听众的数量、会场质量,这事儿,绝对不简单。每年一般250人来伊顿演讲,全部由学生组织。
▲瑞格比公学(Rugby School)。
中国家庭如何走进英国公学
公学这个延续600余年的“教育活化石”,在现代社会仍有强大的生命力。近10年来,中国父母也加快了追逐着一顶尖教育资源的步伐。
据ISC 2017年的最新统计,包括公学在内的英国私立学校海外学生人数持续上升,下图数据选取自国际学生分布图,从这里不难看出:
① 来自中国大陆以及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学生是英国私立学校国际生的绝对主力,中国大陆学生占全部国际生的16.7%,大中华区的学生占全部国际生的26.8%;
② 英国寄宿私立学校是中国家庭的不二选择,64%中国学生父母并不在英国陪读;
③ 稍微结合一下原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英国私立学校不仅吊足渴望为孩子争取一流教育资源的中国家长的胃口,比如李嘉诚、王石、潘石屹等,这里同样吸引着全球富豪的目光,来自俄罗斯的孩子在国际学生群体中同样占比不俗,达5.7%;
英国教育的双轨制
英国教育分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两种。公立教育(State School)包括:
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它为由GCSE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入学者提供学术性课程,其中大多数学生都准备升入大学,作为质优价廉的教育,在公立学校中地位超然。
现代中学(Secondary Modern School):入学者大部分是社会下层子女,为学生提供所谓“走向生活的准备”,16岁即直接毕业,比文法学校学制短2年。
综合中学(Comprehensive School):&英国中学生的85%在这种中学;高年级分组,参加侧重学术和科学课程的学生,会通过公共考试进入大学深造,参加工艺与技术培训的学生,毕业后会直接就业。
▲什鲁斯伯里中学(Shrewsbury High School)。
公立教育不对国际学生开放。
英国目前有3000多所私立学校,习惯上称为“独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这些学校是对中国家庭开放的,这些学校也都是进入ISC评估体系的。私立学校的教学和招生自成体系,水平明显高于公立学校,但每年3-4万英镑的学费就把大部分孩子隔离在外,全英只有7%的中学生可以进入。
公学(Public School),公学的叫法一开始是与在家请私教的教育对应而来的,这是英国教育金字塔的塔尖,能称得上“贵族公学”的不到500所;
① 以全人教育为理念;
② 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第一所公学-温切斯特公学(Winchester College)创建于1382年;
③ 不可争议的精英摇篮:亚历山大·贝尔,查尔斯·达尔文,艾萨克·牛顿……
▲图片来自益博国际。
大家可以对照看看梅姨年前带来的都是什么层次的学校。
如何选公学
在我任校长的10年内,只有三封家长的‘投诉信’是关于伊顿公学的学术排名的,而这3封信都在同一周内,都是因为当时刚公布的A-Level成绩排行榜上,伊顿名列第一。3封信共同抱怨:如果学校排名第一,必有其原因。伊顿一定忽略了伊顿教育中其他重要的事情。”
&#8211; Tony Litter 伊顿公学前校长
首先公学的教学理念就是全人多维度的教育,所以很多公学拒绝排行榜,特别是以GCSE和A-level单一成绩的排榜,比如圣保罗女校明确不参与任何排名。
如果你仔细看每年GCSE(中考)和A- level(高考)的成绩,全国排名前100的学校之间的百分比只有0.1-0.5差别。这也是为什么同一学校不同年份的排名,有时候会上下浮动100位的原因,所以排名意义不大。
▲麦钱特泰勒斯学校(Merchant Taylors&#8217; School)。
男校/女校/混校
最早的公学都是男校,女校的快速发展是在年间。对于喜欢单一性别学校的家庭,英国公学的选择非常丰富。
切斯特公学校长拉尔夫·汤森德认为,保持一个单纯的环境,可以让男孩最大限度的保持纯真,学校也会获得更好的学术成绩和社会发展。
A-Level成绩全英第三的威克姆阿贝学校(Wycombe Abbey)校长Wilkinson则认为,女孩比男孩的成熟更早,所以分开教学更可以抓住女孩子学习的黄金时期。也确实很多女校的入学年龄会比男校早2年。
惠灵顿公学前校长安东尼·塞尔顿,是混校的力推者,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出众”,而创造性智力的发展同时需要来自男性和女性的观点。
如果选择英国公学,一个留学家庭的功课确实不少:
第一是考虑是否认同绅士教育,是否看重历史传承;
第二是要实地考察学校理念与家庭的匹配度;
对于有的家庭来说可能还要对比一下英美差异:
贵族传统 vs 自由氛围
精英教育 vs 平等为先
学术精专 vs 探索实践
▲威克姆阿贝学校(Wycombe Abbey)。
无论是红二代还是俄罗斯富豪,想要进入顶级公学都要走一段崎岖的路,尤其是想插班进入。公学的选择标准就是优中选优(Creme de la creme)。大致申请路径都是报名-审核-学术/智力测试-面试-有条件录取-最终录取。但每所学校都有个性,比如伊顿就是一出生就要报名,有的可能提前2-3年就可以,一般来说报名都是越早越好。
▲图片来自益博国际。
公学的报名非常复杂,英国学校也特别看重权威人士的背书,包括插班的名额信息纰漏都非常隐秘,远比美高申请困难得多,想入学的前一年开始准备是远远不够的。
最顺畅的升学方式是先读预备学校,在英国接受7-12岁的完整小学教育;其次是就读英高的后两年,也就是在Sixth Form入学。对于超出年龄或者申请晚了的学生,还有一个选择是去国际预备学校,专门针对国际学生开办的学校,没有年龄限制。
▲图片来自益博国际。
所以,想读英国公学一定要:
① 实地探访,找到匹配的学校;
② 找到最有资源的顾问,获取梦校的插班信息或招募路径。
↓↓↓↓。“爸爸真棒”为有兴趣的家长带来了“五一”期间的英国探校活动↓↓↓↓
本文参考清单和部分数据来源:
《傲慢与偏见 –英国私立学校访谈录》
三联生活周刊:去英国读中学(2015年50期)
“益博国际” CarolineAnderson女士和王亮先生讲述
在后台回复关键词“英国公学”可以看到英国公学的清单哦。
&#36;1,099.00
&#36;129.00
&#36;159.00
&#36;149.00
&#36;119.00
&#36;129.00
翰林学院全部课程 (0)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请选择会员类型
输入激活码:
支付宝微信支付
用户名/邮箱/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至英国王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