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有股权激励 员工离职到底要不要离职走人呢?

联合创始人退出,他手里的股权怎么办?-阿里云资讯网
联合创始人退出,他手里的股权怎么办?
发布时间: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上传者:用户
摘要: 编者按:创始人中途退出创业了,他手中的股权怎么办?这个问题经常困扰创业者。Dan Shapiro、Gimar Vaca Sittic和Simeon Simeonov分别撰写的三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从离职创始人手中收回股权的机
编者按:创始人中途退出创业了,他手中的股权怎么办?这个问题经常困扰创业者。Dan Shapiro、G&imar Vaca Sittic和Simeon Simeonov分别撰写的三篇文章专门介绍了从离职创始人手中收回股权的机制,本文编译并汇总了该三文中的基本理念并参考了《合伙人股权的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一文,整理如下。
创业初期,创始团队不稳定,经常会出现一种窘迫的局面:股权分给创始人后,有的合伙人中途离开,但手中还持着公司股权。这种局面,常常会让留守创业的合伙人们,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
在Dan Shapiro的《联合创始人股权分配:五五分是最糟糕的做法》一文中,作者Dan Shapiro简单提及:联合创始人的股权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设定成熟机制(即vesting)。这种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就是指从离职创始人手中收回股权的安排。原译文中限于篇幅未刊载此点内容,本文将综合Dan Shapiro、G&imar Vaca Sittic和Simeon Simeonov专门为此分别撰写的三篇文章,结合中国法律,初步介绍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
联合创始人离职时,收回他的股权
你有一个很不错的创业计划,还找到一个很棒的联合创始人,你们决定先五五分配股权。最初两个月,你们非常勤奋地工作。但是,你的联合创始人不想继续干了,离职后去了一家高大上的公司工作。但是你还是觉得这个创业计划很有前景,于是继续坚持。两三年后,创业项目已经发展很好,有大公司准备并购你的公司,开出了不菲的并购价格。你辛苦的努力总算得到了回报。这时,早已离职的联合创始人回来了,按他的持股比例50%,要求获得一半的并购价款。
事实上,类似的问题在创业过程中非常常见,知乎上也有很多相似的问题。不用等到创业企业被并购,留守的创始人们就已经在为离职创始人手中的股权而苦恼了。而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的一种方案。大多数创业企业不怎么重视这种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并往往因此毁于一旦。
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是指:(1)每个创始人在一开始就会获得属于他的全部股权;(2)如果创始人中途离开创业企业了,创业企业有权以极低的价格,回购创始人一定比例的股权。
比如,在前面的例子里,如果创业企业事先设定了成熟机制,联合创始人创业两个月后就离开了创业企业,将来出售公司时的价款,跟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因为已经在他离开公司时,公司已经回购了他手里的股权。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是在限制创始人的股权,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利于创始人的。这种机制合理地平衡了留守创始人和离职创始人之间的利益。可以说,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是创始人和创业企业最好的“朋友”:一方面,离职创始人带着股权离职,将会严重损害留守创始人的合理利益,削弱其继续工作的积极性,而这一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此风险;另一方面,这一机制也能够激励每个创始人都朝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即创建一个成功的企业。
让联合创始人一批一批地获得股权
创始人分得的股权,是用来奖励他在企业初创阶段的巨大贡献。但是,创始人的这种贡献,是在相对较长的一段创业期里,逐渐释放出来的。所以,可以把创始人获得的股权,视为他在这段创业期里挣来的工资。因此,可以把创始人分得的全部股权分成若干批次,像发工资一样,然后每间隔一段时间,让创始人获得一小批股权。
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可以分为期限模式(Time Based Vesting)和目标模式(Milestone Vesting)。期限模式是指,创始人股权按期限分批成熟,成熟期可以是四年,也可以是三年、二年。目标模式是指,创始人股权按照阶段性的目标来分批成熟。
通常情况下,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设定四年的成熟期,其中第一年是创始人的最短服务期(即cliff)。如果创始人把全部工作时间都投入创始企业,在工作满了第一年后,可以一次性成熟其股权的四分之一;在此之后,才开始按月或季度,一批一批地成熟后续的股份,比如每个月成熟1/48,直到干满48个月(4年)后,全部股权成熟。这种期限模式,是最常见的创始人股权成熟模式。
因此,如果创始人分得了公司50%的股权,在干满两年后离开,那么这50%中的一半(即公司股权的25%)就已经成熟了,他可以继续持有这25%的股权,剩下的25%被公司以极低价回购。如果创始人在公司的工作时间不到一年,没有达到最短服务期,那么连第一批股权(即四分之一)都还没有成熟,所以最后他在离开时不持有公司任何股权,全部股权都被公司回购。如果他干到了第366天才离职,那这四分之一就成熟了,公司只能回购剩下的四分之三,所以他还能继续持有12.5%的公司股权(即50%的四分之一)。
当创业企业实现某些阶段性的目标后,创始人一定比例的股权才能成熟。因此,创始人的股权成熟,不是以他的服务期挂钩的,而是与他的某种绩效挂钩。比如,在产品测试版发布时,股权成熟四分之一;正式版发布时,继续成熟一部分股权;2.0版本发布时,再成熟一部分股权。如果产品测试版还没有发布出来之前,创始人就离职的,那么他的股权都没有成熟,公司都可以回购,此时创始人离职时一点股权都带不走。
目标模式下的目标设定一定要非常明确,否则如果各方对目标的理解不一样,很可能会在目标是否已经实现的问题上发生争议。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股权成熟的阶段性目标是发布产品测试版,那么准备离职的合伙人很可能在还未准备就绪时,就匆匆把测试版发布出来。
我认为,创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可以作为股权成熟阶段性目标的事项,比如:实现A轮融资时,股权成熟一部分;app活跃用户数达到一定量时,股权成熟一部分;餐厅分店开到第X家时,股权成熟一部分;连续三个月的月均营业收入达到某一标准时,股权成熟一部分。
如何操纵成熟机制
Dan Shapiro、G&imar Vaca Sittic和Simeon Simeonov还有关于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的一些零散提示,此处汇总为若干tips如下:
尽早确定成熟机制。尽可能早地设定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并签订书面的协议。比如,一旦开始正式为创业项目开展工作,就需要设定好这种机制。大多数创始人会在公司设立时来签订这样的协议,即使这样,最晚也不能晚于公司开始赚钱或融资后,因为到那时已经离职或者即将准备离职的创始人将会很难同意这样的协议。
兼职的期限不计入成熟期。创始人只有开始全职为创业企业工作,才开始成熟期的计算。如果他头半年兼职创业,那么这半年是不能计入成熟期的。
已工作的期限视为已成熟。如果公司准备采取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但是在签协议之前,创始人就已经开始全职为创业企业工作了,比如,已经工作了一年,那么这一年对应的应成熟股权,在签协议时就可以立即成熟了。
投钱不用成熟。创始人掏钱入股获得的股权,不需要设定成熟机制。如果创始人占50%的股权,其中10%是因为他投入了10万块钱。那这10%的股权,就不需要设定成熟机制。因为钱是一开始就投入了公司的,这笔钱对公司的贡献一开始就释放出来了,所以创始人也就应该一开始就获得这个股权。
从法律角度,创始人在提前离职前,一直对所有的股权(已经成熟的和尚未成熟的股权)都享有全部的权利,比如长期资本回报、投票权,诸如此类。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不同,所以各国的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实现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
在中国怎么办?
为了避免创始人带着股权离职,最好的是把创始人分得的股权分解为若干批次,创始人像挣工资一样,每工作一段期间,获得一部分股权。
创始人股权成熟机制的做法是:先把股权一股脑都分给创始人,然后分批成熟;创始人离职时,尚未成熟的部分,公司可以低价回购回来。
为什么股权非得一股脑先全部分配给创始人,然后再费尽心思地分批成熟?一批批地把股权分配给创始人,这样不就得了?
在硅谷,不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税。初期股权很便宜,即使全部一次性分给创始人,也不需要交很高的税。如果分批给创始人,等到后期股权已经很值钱了,创始人要获得这些股权,交的税就会很高。所以要先一次性给创始人,然后分批成熟。
在中国,不推荐这样做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包括两点: 如果每隔一个月分配一批股权,那么每隔一个月都要因为股权变更而办一次工商变更登记,成本太高,可能上一次的股权变更还没有办完,下一批的股权又要成熟了。 把股权先一次性分配给创始人,创始人一开始享有股东的全部权利,包括投票权,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创始人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其积极投入工作。
G&imar Vaca Sittic解释了未成熟的股权如何被公司回购。比如,公司在注册时股份为200万份,你和联合创始人分别持有70万份股权,天使投资人持有60万份股权。两年后,联合创始人合伙人离开公司时,他的股权成熟了二分之一,所以他将会持有35万份的股权。另外35万份的股权,会被公司回购。然后公司的总股份,从200万份降低到165万份。由于总股份减少,留守股东的股权比例就相应增加了。这相当于把离职创始人的未成熟股权,分到每个留守创始人头上。
中国公司法也允许类似的做法,并将这种回购视为公司减资。但公司减资在中国法律环境下,相比一般的股权变更,程序更复杂、更耗时耗力,操作性不高。所以,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可以变通处理为:由留守创始人向离职创始人回购股权。当然,如果留守创始人人数众多,可以事先指派其中一人出面回购;回购回来的股权,由这名创始人代持,但实际是按比例属于全部留守创始人。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社区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zixun-group@service.aliyun.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昨天是愚人节,110民警又有些紧张了。往年的愚人节,一些人不仅是跟朋友开开玩笑,甚至拨打110报假警拿警察“开涮”,占用了救人于危难的“生命线”。记者从市公安局勤务指挥部了解到,近期本市110日均报警量达到两万五千件,其中近六成标记为滋扰、错打或无声,其中不乏报假警的。民警提醒市民群众,恶意骚扰110是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报假警等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跟媳妇拌...
DoNews 4月1日消息(记者 赵玥)12年前的4月1日,46岁的张国荣在香港东方文华酒店24楼,完成了人生最后一个美丽的纵身。从此,2003年的标签不再是非典,4月1日也不再仅仅是愚人节。 和往年一样,在4月1日,张国荣的忠实歌迷将在香港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继续张国荣&传奇回归&再创经典”音乐会。在香港尖沙咀星光大道、文华东方酒店、杜莎夫人蜡像馆近日开始设献花...
清明小长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祭奠先人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但每年到了清明时节由于不少市民扫墓时采用烧纸钱、点香烛、放鞭炮等传统祭奠方式,既污染环境,还极易引发山林火灾。 昨天,记者从沙河口区城建局风景林管理处获悉,今年该区将继续推出系列活动倡导文明祭祀,绿色清明。 据了解,今年清明节期间,沙区城建局风景林管理处将在老麻沟墓地继续开展“烧纸换鲜花”活动,在防火通道入口处设置宣传台,放置宣传板,悬挂条...
清明小长假
记者李晓波文王亚鸽摄影 核心提示清明节临近,不少市民到市郊各大陵园祭扫,迎来节前小高峰。昨日上午,记者走访发现,今年很多人选择鲜花等代替焚香、烧纸钱等传统形式祭奠先人、寄托哀思,环保、文明、绿色的祭祀形式逐渐成为了很多市民的选择。 现场鲜花追忆亲人,绿色祭祀多了起来 随着清明临近,市民扫墓活动渐入高峰。昨日上午,记者走访市郊多个陵园看到,园内不少市民前来悼念已逝的亲人,园区醒目地方还挂着“倡...
清明小长假
中新网昆明4月1日电 (张伟明)记者1日从昆明铁路局获悉,2015年“清明”小长假铁路运输期限为4月3日至4月6日,共计4天,昆明铁路局采取增开临客、加挂车厢应对清明节出行客流。 “清明”小长假,昆明铁路局管内客流将以中、短途旅游、探亲、祭祀客流为主,具有出行计划性强、流量大、流向集中且不均衡的特点,客流主要集中在昆明至南宁、成都、重庆、贵阳等周边城市,以及管内曲靖、宣威、大理、丽江、楚雄、...
清明小长假
大学路一家鲜花店内,菊花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 贺莹莹 摄 本报3月31日讯(记者 贺莹莹) 3月31日,记者在市区多家鲜花店了解到,虽然距离清明还有几天,但是菊花预售已经相当火爆,绿色祭祀越来越被市民接受,平均每枝菊花价格上涨了一元左右。 31日,记者在大学路雅琳鲜花店内看到,店内进门处摆满了菊花,工作人员正在为顾客包装两花篮菊花,“原来都烧纸,不卫生也不安全,现在都崇尚绿色祭祀,而且摆放的...
若您要投稿、删除文章请联系邮箱:zixun-group@service.aliyun.com,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
售前咨询热线
服务与支持
账号与支持
关注阿里云
International股权激励实操手册:看看华为怎么做的 : 经理人分享
股权激励实操手册:看看华为怎么做的
长期以来,企业人材的选用育留存在诸多挑战,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诱惑下,更出现了员工离职,自主创业的现象。为了吸引和激发优秀人才持续奋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引入员工股权激励来打造合伙人文化,试图将员工变成“老板”,从而留住优秀人才。企业用人如何从传统的雇佣制转变为合伙人制,是企业家们所面临的新问题。但是普遍的困难在于,企业往往面临着对股权激励方法“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一做就错”的困局。我们如何智慧面对呢?华为前资金风控部负责人卞志汉通过总结华为的领先实践,以及为多家企业成功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的经验,从股权激励的基本原则、原理、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技巧等方面,为大家分享如何做好员工股权激励。股权激励的基础:人性过关、理念过关、方法过关今天做老板遇到的挑战: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诱惑下,创业成功的故事,让很多优秀员工浮躁不安,跃跃欲试。员工忠诚度开始以月来计算,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挑战。于是,很多企业家要寻求更好的员工激励方案,希望借助于中长期激励,实现优秀人才稳定、持久地为企业服务。于是一些先进的企业,率先实行了股权激励计划。很多对股权激励感兴趣的企业家朋友,有些可能已经做出了尝试,有些可能正去试行。但是股权激励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在开展之前,必须要了解一个原则,不具备这个基础,做不好股权激励。这个基础就是股权激励的“三过关”:过关之后,通过股权激励的落地实施,可以把员工变成老板,让员工从“为企业干活”变成“为自己干活”,并且愿意持续地努力下去。如果不过关,不愿意真正地实现分享,做出来的动作肯定会变形,最后往往反而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所以这三个关不过,与其盲动、蛮动、乱动,不如不动。为什么华为不上市“称霸全球”老祖宗早就做出了表率企业如何吸引优秀人才,如何激发优秀人才的潜力,让他们像干自家活一样努力,像老板一样勤奋?如何让员工持续奋斗呢?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做出了表率,结果被西方人学去了,比我们还用得好,这个方法就是股权激励。请大家有空看一看《乔家大院》和《大盛魁》,看一看晋商的身股和银股制度。晋商兴盛的时候,中国从未有过上市公司,但他们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治理结构却保持着几百年的昌盛。这是今天大量无法上市的企业应该认真学和思考的。近代晋商的伟大成就晋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知者甚多,明者无几。有人把把晋商核心竞争力归纳为“诚信”,是只观其表、不知其质。浙商、苏商、徽商难道不诚信吗? 晋商的核心竞争力是身股与银股的结合,身股为大的制度。这种制度留住了人,保证企业的有效传承。身股,也叫顶身股,就是基于岗位、凭借劳动,给不出资的优秀员工一定的股份,让其参与经管、管理和分红。现代创业在起步阶段,无力支付过高的薪酬成本,又需要引入优秀人才共同创业,怎么办?就要通过股权激励去分享未来的利益、希望和梦想。华为创立于1986年,以民营集体企业跻身于世界500强,仅2014年的销售收入即达到3000多亿人民币,是一家成就辉煌的企业。华为从设立之日起,就实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中员工持股达60%,而其领头人任正非所持股分仅占1%。可以说华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全员持股制度,它的员工虚拟饱和持股计划结合了晋商的身股和银股的制度,几经优化,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员工股权激励成功案例。经过二十多年的连续增发,华为虚拟股的总规模已达到惊人的98.61亿股,在华为公司内部,超过6.55万人持有股票,收益相当丰厚。2010年,股票购买价格为5.42元,每股分红2.98元,收益率超过50%;2013年,分红为每股1.47元;2014年每股分红1.9元。2004年至今,华为员工充分利用金融杠杆(债权转股权),以购买虚拟股票的形式,通过华为工会内部融资超过260亿元。反观华为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中兴通讯,其在A股上市以来,累计募集资金不过24亿元。2004年在香港上市,融资不过21亿港元,融资力度高下立判。通过对比,我们认为华为虚拟股权制度的设计,至少领先国外20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华为是一家“非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一般上市公司的股东数远达不到6万这个数目。靠人力资本驱动而非货币资本驱动,能远离华尔街与金融大鳄的干扰,能摆脱证监会监管,操作成本低,能很好地平衡公司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收效明显,世界领先,可以说将古代晋商的智慧发扬光大了。“+时代”思维下破解股权激励难题具备“+时代”的新思维“互联网+”时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具备“+时代”的新思维。员工股权激励的重要性虽不容质疑,但现实中却出现很多事与愿违的失败案例。为什么会出现股权激励“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一做就错”的现象呢?就是因为我们很多企业在推行股权激励的时候,是凭经验、拍脑袋做的,无意中留下很多利益纠纷的隐患。我借鉴、总结华为股权激励的领先实践,以及为多家企业成功实施员工股权激励的经验,从股权激励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具体的操作技巧等方面,与大家分享如何做好非上市公司的员工股权激励。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的特别难做,主要障碍有几类:四大操作性难题原则性的难点公平性。要导向明确、规则透明、动态调整,实现公平。企业家/老板心理上的障碍股权激励为什么没有被中小企业广泛采用的原因是存在广泛的心理上的障碍:其中,非法集资是指是否非特定人群募集和是否承诺保底收益。其中任何一条成立,都有可能被界定为非法集资。不能假股权激励之名,行融资之实。所以说,股权激励要过人性的关,必须给予真实的分享理念!点评:员工持股有集资功能,但其本质上是企业内部的利润分享和长期激励机制。(吴春波)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股权激励的基本原则股权激励的推行三要点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因素点评:员工持股计划的核心是:回报和激励那些为公司做出过贡献而且未来还能继续做贡献的员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内部动力机制。导向过去的绩优股+未来的潜力股。(吴春波)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实操如何做股权方案设计10D模型:1、定目的:确定股权激励的目的。股权激励的目的不同,方法和结果不同。2、定架构:确定公司治理架构和控股架构。很多企业分子公司以及关联交易非常混乱,如果不梳理清晰,股权激励会受到员工的质疑。要确定股权激励的主体公司,尽可能把相关业务和关联公司并入主体公司,保持业务完整、独立。3、定对象:如何确定激励的对象。要明确:1) 激励行为是基于岗位还是基于人?2) 能否实现老员工(创业元老)与新员工平衡?3) 能否实现管理层与技术专家的平衡?4) 是阳关普照还是星星点灯的平衡?前台部门与后台部门如何平衡?4、定模式:确定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1) 银股:实股VS 虚股;2) 身股:影子股(绩效股、奖励股、分红股);3) 期权:现股VS 期股VS 期权。5、定数量:确定股票的数量与分配比例。6、定价格:股权激励计划中的价格界定。7、定时间:股权激励计划中的时间安排。8、定来源:确定股票和资金的来源。9、定条件:确定股权的管理、行权条件。10、 定机制:如何参与、调整及终止股权激励计划。当岗位变动时,股权激励也要相应动态调整。这个难度比较大,华为当时设计股权激励时没有很好地考虑这点,现在很多岗位变动的老员工的股权处理非常难处理,所以华为才推出TUP(Time Unit Plan)的期权。激励模式的选定是非常关键也非常专业的环节,很多公司事实上不想给出实际注册的股权,这一点很容易在技术层面进行处理。确定究竟拿出多少比例的股权进行股权激励,是需要综合考虑的。要确定股份总的比例,并且要预留股权融资的比例,还要考虑到上市融资的情况等。首次股权激励可以确定在股份总数的10%左右,仅供参考。公司估值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难点,以什么价格入股,以什么价格退出?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可以参考华为的操作模式:以账面净资产入股,以账面净资产退出。但是一些轻资产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机本没有净资产,就需要用另外的方式来估值,如市盈率等。还有就是,公司做股权激励咨询时,遇到员工没有钱购买股票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向大股东借款,可以从奖金、工资中扣款,也可以让员工贷款等,但员工要支付利息。股权激励的一般步骤具体方案确定后,就要进入实际的操作层面。如果总体做到规则清晰,员工就不会太计较具体的数量。但一定要基于自愿的原则,并加大员工宣讲的力度,让员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参与员工股权激励,而不要采用利益诱导的方式,避免将公司拖入法律风险之中。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要想达到员工股权激励的效果,需要有相对成熟的绩效、薪酬体系来支撑,否则,股权激励就失去了依据。总之,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高管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能促进核心人才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但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对公司股东利益、企业支出、所得权力、股票来源、收益来源、激励程度、适用企业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同效果,而且每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抑制高管的道德风险,因此只有在完善监督机制的情况下,结合企业具体情况才能制订出适合的股权激励模式,以有效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实行,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互动讨论1、问:创业起步的公司如何才能让员工对股权有认同?2、问:有没有必要在国有企业引进股权激励制度呢?即在国有企业高管和杰出技术、技能人才中实行股权激励?3、问:对集团公司来说,员工持股在哪个层次合适,在总部层面,还是分公司层面?如何防止大股东关联交易,转走利润而使持股徒有虚名?4、问:在股权激励时,按什么比例分配或让核心成员持股比较好?5、问:股权激励时,对不同岗位,特别是不同职能部门的经理如何确定激励比例?激励系数的确定有没有专业的工具?点评: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慎用持股计划。评价体系包括:职位、绩效、价值观及潜力四大体系。(吴春波)6、问:股权激励后当受激励人员财富提升后,如何持续保持工作激情?点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通货是膨胀的。(吴春波)7、问:对于岗位、绩效、历史贡献、任职资格等等的测算都是基于当下和历史的,如何考虑未来潜力呢?点评:任职资格评价做得最好的是华为。(吴春波)8、问:对于懈怠的员工股东,不产生贡献和价值,但是手上又有不少股份,自己还不离开,怎么处理?9、王海刚:股权收益有哪些?退出的方案有哪些?10、 问:溢价收益指的是什么?11、答:现在《公司法》对股东的数量有明显的限制,那这样的话是不是会有操作的难度呢?12、 问:股权激励对于离职或末位淘汰的都要强行股权兑现平仓?怎么实现离职关怀?13、 问:每年的股权激励配置方案需要全部公开吗?14、 问:按照现在国有企业的利润水平,比如工商银行,计算出来的股权激励的绝对值可能会非常大,有可参考的股权计算的模型吗?15、问:华为的股权激励执行部门是人力部门还是其他机构?16、问:有一些企业老板提倡分享激励,要求员工提高执行力,但是却不批准相关方案,这是什么问题呢?是三关都没过嘛?点评:员工持股计划首先是个信任计划:员工、股东和公司的相互信任,以及三方对未来的信任,并以人力资本为主权。(吴春波)17、 问:公司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可否进行股权激励,如何进行?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卞志汉/广州众恩投资有限公司创始人,曾供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金风控部负责人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晒答案:公司增资后,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如何计算
我的图书馆
晒答案:公司增资后,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如何计算
企业需要通过融资来获得发展需要的资金。作为创业者,公司的合伙人,公司增资引入新股东后,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如何变化呢?  下面,小编来给大家讲讲公司融资后合伙人手中股权的计算方法:  如题:假设大Boss给每个合伙人10%股权+20K月薪。公司注册资金是500万,即每个合伙人手中50万股。如果半年后,A轮融资2000万,公司投后估值1亿,那么合伙人的股权怎么变化?  计算过程  公司投资后估值为1亿,A轮融资2000万,则投资前估值8000万。A轮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为2000万÷1亿=20%。  公司估值以及投资人的投资额决定了投资人获得的股权比例。但是公司估值是无法反映到工商登记层面的。公司估值和投资额所决定的股权比例,要通过投资额相应部分进入公司注册资本的方式来得以体现。  以上题为例,投资2000万,投资后估值1亿,投资人获得20%的股权。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设2000万投资款进入注册资本的数额为X,那么X÷(X+500万)=20%,则X=125万,也就是说,2000万投资额,125万进入注册资本,注册资本成为625万,其余都进入资本公积。合伙人持有的股份变为:50/625=8%。  故合伙人的股权在融资后变为8%,也就是你持有的那部分股份的估值是800万。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股权激励要不要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