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毒坛 求教amd显卡色彩彩设置

【图片】玄学终极之战----转自毒坛的翻译--原作者DavidMahler【转】【显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71,306贴子:
玄学终极之战----转自毒坛的翻译--原作者DavidMahler【转】收藏
原文作者:DavidMahler原文地址:翻译:garyvictor【毒坛】王者之战——56只旗舰耳机的决战!要找到史上最好的耳机哦!——David Solomon
参评耳机列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制造商及型号 AKG:K501K702K1000ALESSANDRO:MS ProAUD**01;O:PFE-232AUDEZ*E:LCD-2 (rev. 1)LCD-3AUDIO-TECHNICA【铁三角】:ATH-AD900ATH-W3000ANVATH-W5000BEYERDYNAMIC【拜亚动力】:DT 660DT 770DT 880T1DENON【天龙】:AH-D950AH-D7000FOSTEX【丰达】:TH900GRADO【美国歌德】:HP1000 (HP2)PS1000RS1RS2HE AUDIO:JadeHIFIMAN【头领科技】:HE-6HE-500JH AUDIO:JH13JH16KAM:HP1SENNHEISER【声海】:HD600HD650HD700HD800HE90 (Orpheus)IE 8SENSAPHONICS:2X-SSHURE【舒尔】:SE530SE535SRH1840SONY【索尼】:MDR-R10 (bass-heavy)MDR-R10 (bass-light)MDR-SA5000Q010-MDR1 (Qualia 010)XBA-4STAX:SR-007 MkI (Omega 2 MkI)SR-007 MkII (Omega 2 MkII)SR-009SR-507SR-OmegaSR-SigmaULTIMATE EARS:UE10 ProULTRASONE【极致】:Edition 8 Limited EditionEdition 10HFI-700WESTONE【威士顿】:ES5UM3XWestone 3Westone 4
序言篇开篇致辞及一些想法关于本评测本评测将试评测本人现收藏所有耳机。评测内容基于本人个人使用经验,文中观点仅限于作者作为音响发烧友的个人意见。除双耳外,不借助任何其他器材共评测。 本评采用批判性聆听的方式,聆听时间耗时过千。评测中耗费大量时间对所评测之耳机、放大器、音乐反复返听进行对比,在此过程中记录下所听到的一些感受。文中所涉及绝大部分耳机都拥有超过一年时间,其中一些甚至已收藏数年乃至十年以上,仅有少量耳机到手不过数月,但笔者保证在形成最终意见之前,批判性聆听时间不少于50小时。文中大部分参评耳机均为旗舰,或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被认为是旗舰型号。笔者未曾拥有过的耳机并不在评测之列,以避免因聆听时间不足或可能存在的偏爱所导致的偏差。笔者个人较偏爱大耳机,但考虑到烧友取向,且笔者收藏中入耳式耳机占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权衡之后决定将入耳式耳机纳入排名系统中。文中参评耳机都依据其表现单独进行排名。每只参评耳机均附有独立评测。评测开始部分为个人看法或简短回顾,其后分别为“优势”及“缺憾”两节,每节中将对耳机声音及做工优缺点分别作出评价。笔者试从不同角度,以笔者自身认为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论证耳机优缺点。每项优缺点均附有关键词以方便无暇阅读全文,但依旧想了解特定型号的基本评测的烧友。笔者并未使用定量计分的方式对每只耳机进行打分,以避免误导。计分手段无法反映出大多数参评耳机的优点,亦无法准确地反映出笔者意见。此外,笔者认为是优点的部分并不一定为大众所接受,一些读者的听音取向或审美观与笔者不同,而某些笔者认为不好的部分,对某些读者来说可能并不是缺点。在优缺点两节之后,进入“双刃剑”一节,本章主要讨论被评测耳机在某些方面的优点,及其另一些方面则需要改进的缺陷。 “性价比”一节中主要对耳机性能和价格比率进行量化分级。本章评价并不计入耳机音质排名中。评分为A-以上的耳机为笔者推荐超值之选;评分B-至B+为价值之选,同价位上也许有更好的耳机;评分C-至C+为不值之选,其价格与其排名并不相称;评分为D或者D以下者,笔者认为其价格与音质完全不成比例。分数较低并不意味着笔者不满其音质。本章主要考虑同价位因素上面更好的耳机选择。最后一节名为“快速检索”。本节主要就耳机特点,设计,状态等问题进行速写。以下词条可以帮助理解笔者意思:设计:全尺寸耳机/耳挂/入耳式耳机单元:动圈/动铁单元阻抗:耳机在1kHz时阻抗大小隔音:耳机对于外界噪声的隔离能力及其漏音程度。本位并未涉及到任何主动降噪耳机。放大器:是否需要放大器来提升音质。推荐耳放:笔者推荐最佳搭配耳放。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笔者推荐最佳聆听风格类型。使用线材:指笔者进行评测时所使用咸菜种类。“原配”指耳机原配未经任何修改或升级的线材。版本:指厂商在耳机生产过程中是否做出过细节部分改动。旗舰状态:指参评耳机是否作为其产品线之旗舰型号推出。若参评耳机为现有产品旗舰,则标为“现旗舰”;若参评耳机曾一度作为旗舰型号,现有更好型号替代,则标为“前旗舰”;若参评耳机数量极少,限量生产,则标为“限量版旗舰”;若参评耳机仅被指定为特定产品线之旗舰,则标为“特定产品线旗舰”;若参评耳机从未被厂商指定为旗舰,则标为“非旗舰”。在产状态:表示至2012年时本产品是否为在产状态。
价格:为评测发布时耳机大概价格,标价单位为美元。
关于评测人可能大家并不熟悉笔者,所以自我介绍一下。我名叫David,今年29岁,来自美国纽约,并且一直住在这里。在我学会说话以前,我就已经对音乐产生极大兴趣了,我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辨别音高。我会的乐器比较多,包括钢琴,吉他,贝斯和鼓。我也会唱歌。我对音频器材之所以如此狂热,是因为我喜欢从喜欢的音乐当中找出细微差别。我8岁生日的时候,父母送我第一台CD,是Sony的boom-box。那时候,我才知道CD里面可以存贮音乐,我被这样一个概念所深深吸引。少年时,我就开始了为耳机而着魔。我立刻意识到,耳机的专业声学特性及其大量的细节。在hi-end商店工作的时候,我开始涉猎调音台,最终录音及混音过程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2001年,我拿到了音频研究学院的音响工程学位。接下来的几年中,我成为一名音响工程师,同时也是一名录音师。这段时间内,我得以有机会与我仰慕已久的众多音乐家及音乐界专业人士们共事,他们是我学习的终极目标。 2007年,我加入了Head-Fi社区,在这之前还从未有过加入社区的经历,那时候论坛这个概念对我来说还是完全陌生的。注册前我常常以游客身份到坛子里浏览,那时我对定制耳机的制作非常有兴趣,想要了解更多的细节,于是这就成为我最终注册的一个原因。 当然,可能大家都知道我在Headphones.com已经是“耳机领袖”了。在获取这份工作的过程中,Head-Fi扮演了很多角色,我真的非常感激。在此,我谨将这篇评测作为一封感谢信,感谢长久以来丰富我生活的Head-fi社区。最后,我想说明一下自己的听音偏好及音乐偏好。我的听音取向并不止一种。我会觉得声音比较有趣的耳机很好听,我也会喜欢比较平衡或者比较具有分析性的耳机。这与我所聆听的音乐息息相关,但是我对通透性的关注甚于对其他类型音乐的关注。我对音乐的涉猎也比较广泛。我藏有大约12000张CD,其中的核心部分包括三中音乐类型: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古典音乐方面,我是马勒的铁杆粉丝,这也是我注册名的来源,也喜欢勃拉姆斯,莫扎特,西贝柳斯,肖斯塔科维奇,德沃夏克,巴尔托克,德彪西,巴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肖邦等一系列作曲家。爵士音乐方面,我喜欢的也非常多,包括 Keith Jarrett, Chick Corea, Charlie Parker, Charles Mingus, Herbie Nichols, Louis Armstrong, Miles Davis, Wayne Shorter, Branford Marsalis, Dave Holland, Pat Metheny, Duke Ellington, Thelonious Monk等等。摇滚乐方面则喜欢Beatles, Joni Mitchell, Elliott Smith, Genesis, Steely Dan, Neil Young, Radiohead, Jeff Buckley, Nirvana, Led Zeppelin, Bob Dylan等一些歌手及乐队。本次评测所使用的CD列表请参见评测用音乐一章 笔者与HEADPHONES.COMBEING @ HEADPHONES.COM与那些耳机发烧的老烧们相比,笔者属于后学末进,但笔者也想就耳机这个产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我非常恐惧这个产业的发展将会从内而外的毁掉我对于耳机的兴趣。我非常高兴来到HEADPHONES.COM后,我对于耳机的兴趣及深究与日俱增。与厂商面对面的交流也帮助我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产品线。此外,我的同事们是一群罕有的了解、欣赏且尊重我们兴趣的人。有时候走进办公室就如同回到家里一样,感觉特别好!我也很开心能够接到Head-Fi烧友的电话,这是我每天感觉最棒的事情了。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我的联系方式不仅包括这个电子邮箱,也包括Head-Fi的论坛短消息,如果收到论坛短信,我会回复至您的邮箱,感觉傻傻的。来到headphones.com之前,我就着手这篇评测了——之后花掉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这篇评测。这篇评测是在我2010年的一篇帖子“20款耳机横向评测”上的大规模扩容,一开始的时候是打算写作这篇评测的更新。但我发现逐渐增多的个人收藏和观念的改变使得我将这篇评测独立出来成为为一个新的项目。
这堆破玩意全甩了,可以在东莞玩耍好一阵子呢
很早的文章
器材篇我曾经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在一整套系统中,哪个环节才是对于保真因素最为重要的?最终,我发现在每一次的系统升级当中,单件器材的升级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一定是正面的。个人认为对于一套系统来说,一台音源足以;一台独立解码或转盘就已足够。然而,如果拥有多套耳机,且驱动功率需求或调音需求不同者,可以使用多放大器的方式。以下器材为评测用器材:音源部分MSB TECHNOLOGY: Diamond DAC IV 升级:飞秒银河时钟Diamond电源Universal Media变压器Pro I2S 输入放大部分HEADAMP: Aristaeus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HEADROOM: Balanced Ultra Desktop AmpLAROCCO: PRII MkIIMANLEY LABS: Neo Classic 300BMEIER AUDIO: Corda MoveRAY SAMUELS AUDIO: HornetRAY SAMUELS AUDIO: TomahawkSPL: PhonitorTTVJ / MILLETT: 307AWOO AUDIO: Woo Audio 5周边:扬声器:Mackie HR-824 (Pair)电源调节器:Monster Pro 3500 Surge配电箱: Gold Point SW2X-O连接器: A Pure Sound & ALO Audio以下为评测用器材细节及简评音源部分评测:MSB TECHNOLOGY: Diamond DAC IVMSB Platinum DAC III在我这里呆过几年,是那时候我整套系统当中最可靠的部分。MSB Platinum DAC III的声音是我所听过所有DAC当中最具鲜活感的。对我来说,如果要升级的话,一定会选择MSB家的产品。几年之后入手一台Diamond DAC IV,这台解码的声音从容,结像平衡,声音清澈可见,只能借用一个古话“无暇可究”。我觉得我对这台解码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买了之后,去听现场的次数都少了很多——就是这么牛!MSB艺术般的升级在其产品线中也是耗费巨大的:飞秒银河时钟适中误差计量仅为77飞秒,是现在数码音频界最精准的时钟。这里解释一下飞秒这个概念,1飞秒只有1秒的一千万亿分之一。也就是说,MSB当真是走在了技术的尖端。如果你对于要求艺术般的声音,并且在寻找无拘束的顶尖级解码,MSB就是那个首选。价格DIAMOND DAC: $21995 (预升级基准价)飞秒银河电源: $9950钻石电源:$4495UNIVERSAL MEDIA 变压器: $3995PRO I2S输入: $995总计: $41430放大部分评测HEADAMP: Aristaeus森海塞尔HE90(即大奥),耳机与专用耳放配套发售在历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HE90的放大器HEV90,是一台转为大奥设计的静电耳放。这台电子管耳放外观优美,内建解码。于是奥菲斯这个名字也就代表着森海塞尔的旗舰系统,而不单单是一副耳机。Aristaeus由HeadAmp电声合伙人Kevin Gilmore设计,是一台真空管放大器,其设计与HEV90放大部分极为相似,但Aristaeus没有内置解码模块。作者称Aristaeus的设计和HEV90的放大部分几乎一致,但其供电部分有所提升。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不同点在于Aristaeus在具有大奥接口的同时也具有STAX的输出接口,而HEV90仅有两个大奥输出接口。尽管Aristaeus对不同静电耳机的兼容性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仅用来驱动设计驱动的HE90。除此之外最常用的另一副耳机就是HE Audio Jade。笔者的Aristaeus电位器为DACT步进式电位器。使用电子管: 12AX7/ECC83 (JJ电子: 在售)价格: $4495HEADAMP: Blue Hawaii Special Edition (BHSE)与Aristaeus一样,BHSE也是由Kevin Gilmore所设计的。BHSE是一台胆结石耳放。峰值输出可以达到1600V,可以完美驱动最挑剔的STAX Omega 2耳机,笔者的BHSE表面为银色,安装ALPS RK50衰减器。个人觉得是笔者收藏中最好看的一台。然而声音令人窒息的同时,发热量也是极大的,为了改进散热,我在耳放上方开了一个散热腔。但从图片上无法看出。使用电子管: 大盾EL34 Quad (在售)价格:耳放: $4995Alps RK50: $1000总计: $5995 HEADROOM: BALANCED ULTRA DESKTOP AMPLIFIER (BUDA)BUDA是一台平衡石机,输出为一个平衡口及两个单端口,还提供一对前级输出。前面板上设有增益开关及交叉馈电开关。笔者使用的是升级版桌面电源,对于这台耳放来说可能略嫌多余,其配套电源已经非常完美。价格:耳放: $1599电源: $549总计: $2148 LAROCCO: PRII MkIIPRII MkII这台便携石机停产已久,设计者为Phil Larocco,开发的目的是设计出一台参考级电池供电放大器。PRII MkII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带有低频电位控制,这种设计现在也用在Phil Larocco设计的L3耳放上。价格: $500 (估计) MANLEY LABS: NEO CLASSIC 300BThe Neo Classic 300B声音优美,单端输出口众多。笔者用来驱动众多不同类型的耳机,本机也是笔者用来驱动森海塞尔HD800和T1的耳放。使用主线路输出时,可切换至绕开变压器模式。耳机模式时必须打开变压器。NEO CLASSIC 300B声音缓慢润泽,充满浪漫和美感,是笔者所听过最好的古典胆放声。使用胆管:300B Pair (Sophia Electric Princess: 升级)6SL7GT Pair (Electro-Harmonix: 在售)5U4GBEH Pair (Electro-Harmonix: 在售)OD3 Pair (NOS JAN USA: 在售)价格:$5850 (基准价)$450 (升级管件)总计: $6300MEIER AUDIO: Corda MoveCorda Move由Jan Meier设计,现已停产,笔者所有的版本是2008年所产原版。非常超值,最早是在SkyLab的重量级评测:随身耳放大乱斗的帖子中见到的【译者注:笔耕组译作】。其后被2Stepdance所取代。价格: $150 (估计) RAY SAMUELS AUDIO: Hornet & TomahawkTomahawk是笔者第一个随身耳放,之后购买了Hornet。我很赞赏RSA的功能及坚固的设计。对于RSA的迷恋不仅仅是这一方面的,RSA的售后服务也做得非常好,容易联系,我与RSA的交往使我之后购买了一些其他RSA产品,包括HR-2,Raptor,P-51及SR71A,这四只耳放没有保留,但我依旧对其给予高度评价。Ray也借给我一台B52,我非常喜欢这台耳放,作为耳放设计师,也作为商人,他赢得了我的尊敬。价格:Hornet: $370Tomahawk: $295 SPL: Phonitor (Black)SPL Phonitor是笔者使用过声音最好的石机。声音平衡,驱动范围较广。SPL Auditor设计与phonitor相同,但删除了交叉馈电,单声道等功能。预算较紧的朋友可以选用Auditor。另:我喜欢开成单声道,之后吧其中一个调成反相。价格: $1934 TTVJ / MILLETT: 307A笔者拥有所有耳放当中,307A可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台。307声音平衡自然,笔者认为,Pete Millett是这个领域当中的先锋。停产之前307A仅生产12台,而Pete Millett和Todd The Vinyl Junkie再次强强联手,生产一款设计相当接近的耳放:The Pinnacle。笔者曾经有幸评测过The Pinnacle,美妙的耳放。307和The Pinnacle最大的不同在于以下四点:其一,作者称The Pinnacle使用的变压器更加昂贵且更加优秀。其二,为降低底噪,电源部分与防大部分相分离。其三,The Pinnacle使用PX4管替代307A管。气死,The Pinnacle内置前级功能,307A无内置前级。除此以外307A和The Pinnacle设计完全相同,都有平衡和单端输入及输出。声音都非常平衡,稍具胆管特有的包围感。高度推荐这两款耳放。使用电子管:307A Pair (Sylvania)7N7 (Westinghouse: 在售)5V4GA (Tung Sol: 在售)价格: $ (估计)WOO AUDIO: Woo Audio 5与Manley Labs Classic Neo 300B相同的是,Woo Audio 5也采用300B作为其输出管。其中品也一样优美流畅。相比之下Woo Audio 5的声音衰减比Manley’s稍快,Woo Audio 5的声音也就不想Manley那样贵气,但是更加精准,火气更大。Woo Audio 5的标准耳机输出可调高/低阻抗,以达到和耳机更加的阻抗匹配。Woo Audio 5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其K1K输出,这项输出专门用来迎合AKG K1000的需求,K1K输出每声道140欧阻抗时高达8W。然而,耳放发布后,一些新生产的耳机的驱动要求至少等同(可能更高)于K1000,例如Hifiman的HE-6。Woo Audio 5可以将HE-6驱动到非常灿烂的水准,也是我现阶段唯一用来搭配HE-6的耳放,也是个人最喜欢的搭配之一。Woo Audio 5还可以当做功放使用,背面板上设有耳机输出口。Woo Audio也生产无K1K输出,无功放的版本,型号为Woo Audio 5 LE。使用电子管:300B Pair (Sophia Electric Princess: 升级件)6SN7GTB Pair (RCA: 市售)5U4G Pair (Sovtek: 市售)价格:$3150 (基准价)
$150 (特氟龙管座升级)
$450 (300B胆管升级)总计: $3750SINGLE POWER AUDIO: SDS-XLR笔者专门将此耳放划掉。笔者曾经拥有过这台耳放,但可能并不为人所知。在Single Power因涉嫌欺诈而倒闭之前不久,Single Power老伴亲手将这台耳放送到我住处。一周以后,发现其中一个声道短路。我立即将这台机器送至作者处修理。诊断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容鼓包,应该是很快就修好的机器。但不幸的是,我的耳放从此不见踪影,再也联系不到这家公司。我也再没见过及其作者,因此,没办法拿回机器款。
周边篇MACKIE: HR824 Mk2 (一对)HR824是音频专用有源箱,我手头的这一对使用已近十年,在我还不熟悉室内监听的时候,常常把它们带到工作室去。HR824不是最好听的,但是我非常了解这对箱子的声学特性,在任何录音室使用的时候都觉得非常舒服。正如各位读者频频在我的照片中看到的一样,我没有高高的落地箱。我躺在床上的时候,就用这对HR824听音乐。价格: $1399.95 (估计) MONSTER: Pro 3500滤波器Pro 3500滤波器是一款简单有效的电源调节器,我用来保证电源纯净,防止电涌。价格: $300 GOLD POINT: SW2X-O为了方便我购买了SW2X-O转换器。因为307A和BUDA都不提供直出,所以买上一个连接这两只耳放。SW2X-O是一款参考级被动转换器,可以将输出信号一次传入两只耳放。价格: $572 A PURE SOUND & ALO AUDIO连接线笔者系统当中的大部分连接线(包括平衡线)都是A Pure Sound生产的,声音非常满意。个人觉得性价比非常高。此外,笔者还使用两条ALO连接线,声音也非常超值。价格: $2500 (估计) 下面进入评测核心部分……
王者之战第56名 AUDIO-TECHNICA【铁三角】: ATH-W5000评测中聆听过的耳机没有几只是笔者不喜欢听的,笔者也享受于聆听大部分耳机的过程,在每只耳机身上至少也试图找到一项优点,不幸的是,我觉得ATH-W5000唯一的优点就在于它仅仅拥有史上最好看的卖相之一,音质无聊且糟糕透顶。2007年我买到一副W5000,为其蹩脚的声音所震惊。时至今日,也是是唯一一副我退还的耳机。几年之后以为资深烧友告诉我他遇见了两幅完全不同的W5000。依他所言,早期版本声音有缺陷,后期版本稍好一些,得知这个消息后我立刻联系制造商,确认是否有版本变化。制造商称其产品不存在任何变化,且并无记录说明产品存在缺陷。然而,笔者深信自己最初买到的W5000存在缺陷,因为很多人都很喜欢ATH-W5000的声音。2010年,笔者购买了另一幅W5000,声音和笔者记忆当中一样的糟糕,也就是在极低音量条件下听听还是可以忍受的。优势引人注目:我依旧认为这幅耳机拥有铁三角史上做漂亮的外观。带有条纹的乌木外壳要比铁三角近年新旗舰ATH-W3000ANV的樱桃木外壳漂亮得多。舒适:铁三角的皮质耳垫非常柔软。我并不是这种自适应头戴的拥簇者,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佩戴使得耳垫可以松快的包围耳朵,非常舒服。我的头比较大,可能头比较小的人会觉得ATH-W5000佩戴起来比较松。包装:W5000的携带盒非常精美,内饰为高档丝绸,这个高档塑料箱像是专门为耳机而定制的。隔音 :W5000是笔者所拥有的全尺寸耳机中极少见的封闭式耳机,因此具有一部分外界噪音隔绝的作用。缺憾声音:一般来说,我会评测耳机的几个不同声音属性,从而判定哪些更加成功,哪些需要改进。而在W5000身上,我发现声音在所有方面都太过蹩脚,声音发蒙,声场拥挤,不够通透,缺乏低频,也不够平衡。头梁做工:我不喜欢铁三角的自适应头梁,我觉得太脆弱,容易坏。然而铁三角的很多全尺寸旗舰产品都采用这个设计。我真的很希望他们放弃这个设计。双刃剑低音量聆听:W5000在低音量下声音提升明显。我并不是试图打趣“越听不到就越好”,超低的音量条件下,声场会扩大,声音也更自然。驱动:铁三角出品了一款专门为W5000设计的耳放,HA-5000,一些用家告诉我这个组合声音令人震惊。我还没有听过这个组合,所以还不知道。从个人经验来看,W5000的声音从来都是蒙的,非常不自然,不管用什么耳放都是一样。我用过的耳放当中,搭配最好的是307A,但也并不十分出色。线材:W5000的线材质量确实很高,但我还是喜欢更换简便的线材,而W5000的线材是焊死的。性价比:F本篇评测中并不会给出太多F,不幸的是W5000令人难以忍受的朦胧声音使我的耳朵难以忍受。单元发声的方式类似被束缚住一样。可能改成开放式耳机的话声音能提升一点,但在这个价位上,我觉得我听过的任何一副全尺寸大耳机都能甩出W5000几条大街去。快速检索 设计:全尺寸单元:动圈阻抗:40欧姆隔音:一般放大器:需要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聆听最佳音乐类型:低音量使用线材:自带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650-1000美元(估计)
第55名 SENSAPHONICS: 2X-S2X-S是一对定制入耳式耳机,每声道双单元,单被动分频设计。这是笔者购买的第二副定制入耳塞,入手UE10 Pro之后紧接着就购买了这副耳塞,原来读到过一些对于这副塞子的正面评价,隔音性能优异,佩戴也是所有定制入耳当中最为舒适的,2X-S的外壳完全是由软性硅胶材质制成,仅仅以上这些描述就足以令我认为这是一对极具潜力的塞了。实心的2X-S足以阻挡绝大部分外界噪声,同时可以在长时间佩戴时保证足够的舒适度。然而,从耳道内取出时,富有弹性的外壳材料也确实会令耳朵感到不适。最终从音质上来讲,2X-S音质一般。优势绝佳的隔音:2X-S和Westone ES系列之间的隔音性能难分伯仲,两副耳塞都是我拥有的隔音性能最佳的耳塞。2X-S的噪音隔绝性能确实绝佳。贴合:再次说明一下“贴合”并不意味着舒适,在此说明这一点的原因是因为笔者觉得耳塞和耳道紧密贴合完美无瑕,但从耳道中取出的时候硅胶产生变形,导致内耳极端不适。便携性极佳:入耳耳机 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易驱动:多数入耳式耳机驱动性都非常好,2X-S我用的比较少,但完全不需要耳放,我原来都主要用iPod推。具有序列号:和所有定制入耳耳机一样,2X-S拥有独一无二的序列号。缺憾通透性不佳:笔者发现2X-S的声音特性极端不平衡,整个频段当中充斥着尖刺的金属质感。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调音:笔者发现整个频段频率响应当中都存在着奇怪的波峰和波谷。低频绝对是缺乏力道的,高频又稍显削减,火气也不小。中频比较抢眼,但是中高频声音比较奇怪,不自然。线材:我相信,今天森海塞尔依旧提供可更换的线材。然而我在订购2X-S的时候,线材是不可更换的,这条线才看起来比较脆弱的样子。转手价值:我刚来Head-Fi的时候记得有人在二手区开贴出售自己的定制。最后感觉和笑话一样,出售二手定制在那时候根本就没听说过。今天很多厂商提供改模服务,出售自己的二手定制成为一种可能。但出手的时候做好大出血的准备。双刃剑结像:把所有批评先放一边,2X-S街巷确实非常优秀。乐器分离度因平滑的衰减而得到提升。包装:2X-S包装为一个硬质塑料盒,内含一个塑料拉链携带包。性价比:D我觉得2X-S价格虚高。虽然硅胶外壳能够有效的防止外界噪音,但笔者评测过的任何一对定制入耳声音都更加自然。我在自己心爱的的UE10之后购买了这幅耳机,初听时确实比较失望,5年之后的今天我依旧没有对这个声音产生任何好感。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27欧隔音:极好放大器:无需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无推荐使用线材:自带版本:笔者所知至少一个历史版本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在产价格:$750+取耳印费用
第54名 SENNHEISER【声海】: IE 8
这是卡吧谈的最多的入耳声海的IE8进入市场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三年当中,IE8定位为声海的旗舰入耳型号。之后为IE80和更新的IE800所取代,笔者没有听过IE80,虽然其原始设计和IE8相差无几。因此仅在此对IE8进行评测。IE8为一单元耳塞。背后的小旋钮为低频控制,用户可以自行选择需要的低频量,对笔者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就算是吧旋钮开到最低,聆听多数音乐的时候,低频也显得过于突兀。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IE8的声场表现,其头中效应远少于一般入耳式耳机。IE8有一个后期型号配备了苹果遥控器【译者注:IE8i】,笔者所测为无遥控之原版IE8。优势结像:就入耳式耳机而言,IE8的结像能力极佳。虽然在这方面和大耳机还是有一定距离,但入耳当中已几近顶端。 易于驱动:和大多数入耳式耳机一样,IE8并不难易驱动,我一般用iPod直推,因为iPod的低频有所削减,有时候调一下低频旋钮还是挺好玩的。便携型强:入耳式耳机的便携性是有目共睹的,IE8也可以很随意地放在衬衫口袋里——拿个HD800来试试看?低频调节:IE8背板上的低频调节单元可以供使用者依据自己喜好进行调节。需要使用随机附带的小工具进行调节。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低频调节并不是步进的,也就是说只能靠眼看和耳听来进行左右的低频配对调节。橡胶耳挂:我从来不用,但是这个耳挂可以保证从后方佩戴时耳机的稳固性。缺憾 通透性不佳:笔者以为,IE8中频颗粒感较强,相对来说,参评的舒尔、Audéo和Westone的通用入耳型号中频更加顺滑。中频:不自然,颗粒感较强。有时会感到中频被低频所吞没。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包装:IE8的携带盒确实有损其便携性。盒子太大(比iPod还大)不便放在衣兜内。这迫使用家将线材缠绕在橡胶绕线器上,笔者并不喜欢如此,但也从不使用附赠携带盒。舒适程度:IE8的人体工学设计对我来说有些奇怪,使用耳机附带的硅胶套或者海绵也无法达到较好的气密性。可能是因为耳套相对较大导致的。 双刃剑声场:所有参评耳机中,IE8的声场表现是最接近大耳机的。一般来说我不喜欢入耳的声场表现,但IE8在声场方面确实胜出不少,其声场宽度更大,深度更是令人惊讶。调音:IE8声音偏暖,许多烧友(尤其是低频控)都非常喜欢这一点,但笔者认为这样的音色和颗粒感较强的中高频对比起来稍显奇怪。 高频:IE8的高频没有齿音,笔者深感欣赏,然而其缺点在于高频稍显不足,且有时比较粗糙。隔音:因其人体工程学设计,笔者完全无法令IE8耳套封住耳道,对于入耳式耳机而言,其隔音性能低于平均水准。 声音中庸:笔者还没有找到IE8特别适合的音乐。听任何一种体裁的音乐都不会显得非常完美,同样也不会显得过于差劲。性价比:D实话实说:声海是笔者一直最为喜欢的耳机制造商,但笔者认为IE8是笔者众多森海耳机当中最不具有性价比的一款,IE8不是一款失败的耳机,但定价相对于音质来说过高。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圈阻抗:16欧隔音:一般放大器:无需推荐耳放:无推荐(iPod直推)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无推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产品线旗舰在产状态:$350 (估计)
第53名 SONY【索尼】: XBA-4笔者前些年购入MDR-EX700长线版本,EX1000出现之前索尼一直以此作为入耳式耳机的旗舰型号。笔者对EX700声音的某些方面(尤其是低频表现方面)较为满意,但其声音整体方面和人体工学设计方面并没有赢得太大分数。因为对EX700的兴趣缺缺,所以笔者并未购买EX1000。2012年,索尼发布了XBA系列入耳式耳机,XBA产品线使用动铁单元,在高低价位段上推出了几款不同的耳机,妻四单元产品XBA-4为四单元,受到烧友一致欢迎。XBA-4是索尼公司入耳耳机的旗舰型号,就笔者所知,此款耳机为世界上仅有的两款非定制四单元动铁入耳式耳塞之一,另外一款为Westone 4。但与采用双低频单元的W4不同的是,XBA-4仅有一只低频单元,另有一直单元供次低频使用。我预定了XBA-4,但到达之后,索尼想headphones.com发送了XBA全系列的送测样本,笔者因此得以试听整个XBA系列,我发现我个人更加喜好XBA-3的声音,XBA-4相比更加明亮,也更加刺激。对我来说XBA-4的声音解释力相比XBA-3更强,但XBA-3声音更加平衡自然。如果之前知道可以评测XBA全系列,我应该会转投XBA-3门下。注:XBA-4有两个不同型号,其原型为XBA-4,配有苹果遥控器的版本即XBA-4iP。优势细节丰富:XBA-4声音细节丰富。非常适合用来聆听古典音乐。结像:XBA-4结像能力出众,就入耳式耳机而言,XBA-4的乐器分离度和空间感非常好。 交响大师:使用XBA-4聆听流行音乐是可能稍显刺激,但古典音乐表现非常出色。此外,XBA-4播放非常平衡(非过亮)录音时声音亦可圈可点。隔音:入耳式耳机生来就具备了卓越的隔音性能,有人说XBA-4外壳较大,想要获得密封状态确实不易,然而佩戴密合后,其隔音性能确实非常好。索尼提供包括硅胶套和硅胶/海绵复合套在内的众多耳套,可按照用家要求进行选择。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XBA-4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易于驱动:与其他的入耳式耳机相比,XBA-4的设计目的是配合随身设备,所以并不需要使用附加耳放,但使用iPod5代线路输出至RSA Hornet驱动时,相比直推来说提升立竿见影。其部分原因是因为iPod的耳机输出削减了部分次低频。 包装:XBA-4包装为硬质携带包,为磁铁锁定。与EX700长线版提供的怪异盒子相比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种磁锁的设计对于生活节奏较快,使用拉索收纳包可能较容易损伤耳机线材的烧友们是一个福音。缺憾通透程度不足:XBA-4声音并不平滑,最终导致其声音通透程度不足。中频:金属感较强,通透程度不足,个人认为声音不够自然。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齿音:XBA-4齿音并不十分明显,但有时齿音问题非常明显。做工:笔者对收藏中所有索尼入耳式耳机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均不感冒。耳机佩戴并不舒适,XBA-4的耳套尤其大,所以很难密封。另外,XBA-4设计为直接佩戴,线材直接垂下,而并非绕耳佩戴,因此听诊器效应较强。 线材:索尼在线材设计方面显然走了弯路,和我一样的烧友都会喜欢不带苹果遥控器的版本,然而选择原版XBA-4(无遥控版本)的时候很可能也会后悔,原因是其线材设计非常差劲,左右分线长度不一,XBA-4iP分线为Y型,左右两端长短一致,笔者非常不喜欢非对称分线。最后,XBA全系列耳机都采用了不可更换线材的设计。 双刃剑:调音:XBA-4调音倾向平衡,但其平衡性可以更好。低频少有缺陷,特别是耳道密封情况和笔者类似时。而且中频听起来并不是非常自然,总体上来说调音不错,但还有提升空间。低频:XBA-4低频下潜非常深,密封良好时,低频冲击力非常好,密封不良时,低频稍欠。笔者发现XBA-3低频表现更富冲击力,特别是中低频区域内。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XBA-3佩戴更容易贴合内耳道。高频:XBA-4高频延展性非常好,但颗粒感较强,比较刺激。 性价比:C除开本篇评测之外,笔者不久前还写过一篇关于XBA-4的评测。前篇评测内XBA-4的性价比分数为85%,和本片评测内所给出的C等级完全不同。因为本评测是基于一系列不同类型耳机所做出的横向评测,而并非入耳式耳机内的横向评测。虽然XBA-4相比EX700提升较为明显,我依旧觉得索尼应当重视其蹩脚的人体工程学设计。XBA-4声音并不差,但笔者认为XBA-3更加适应大众声音取向,因此给予C级评价,本文中提到的XBA-3性价比评分为B或B-。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8欧隔音:极佳放大器:无需,推荐使用推荐耳放:RSA Hornet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古典音乐/优质录音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现产品线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349.99 (无遥控板) 369.99 (有遥控版)
第52名 ULTRASONE【极致】: HFI-700HFI-700是笔者拥有所有耳机当中唯一一只经常不放在家中的耳机,我将它放在乐队排练室内。录音的时候喜欢用来录制鼓声,多半不是因为音质,而是因为多年使用。HFI-700是笔者接触的第一只极致耳机,购买的时候(2005年前后),真的非常喜欢声音表现,从很多方面将,我依旧认为这是一只蛮好听的耳机。HFI-650是其早期型号,但我听说声音和HFI-700相同。时至今日,极致还在生产HFI系列,HFI-780就是HFI-700的远亲。 优势有趣的调音:HFI-700是我闲听时候的好选择。中低频非常突出,中高频存在削减。问题最大的就是松散的低频,实际上,在笔者的收藏当中,HFI-700可能很类似着典型的嘻哈耳机,但和多数消费级耳机相比,HFI-700高频延展好出很多,我不确定频响当中的某一段代表了这一点,但我认为总体听感不错。嘻哈大师:我比较喜欢使用HFI-700聆听嘻哈,现代说唱和传统灵歌。因为低频比较松散,HFI-700声音比较粗气[vistceral]。这种低频在聆听摇滚、爵士和古典的时候减色不少,后者尤甚。隔音:最喜欢HFI-700的一点就是其密闭性。当然,封闭式耳机隔音一般都较好。HFI-700和其它封闭式耳机相比时隔音能力依旧居上。缺憾通透性不佳:与其它hi-end耳机相比,HFI-700缺乏真实感。然而与同价位封闭式耳机相比时,HFI-700通透性方面表现不俗。非平衡:HFI-700染色较为严重,笔者认为,不适合严肃/批判性聆听。中频:HFI-700中频存在一些不自然的峰值和波谷。有时这种缺陷会因其并非过于极端而被忽视。对于习惯于纯净中频的烧友来说,HFI-700可能会“出怪声”。 舒适性:很早之前HFI-700的人造革耳垫就硬化开裂了。随着这种开裂硬化,HFI-700变得不再舒适,佩戴非常疲劳。 线材:HFI-700采用单边进线设计。笔者不喜欢这种进线模式,Y型分线,双边进线的模式更受笔者欢迎,这种设计更容易改平衡。双刃剑低频:笔者认为,所有参评耳机中,HFI-700的低频可能是最为松快的,但这种低频的质感非常充实,聆听特定音乐类型时也非常舒服。声场:和所有封闭式耳机一样,HFI-700的声场令人印象深刻,相比人们认识当中的封闭式耳机,HFI-700声场宽广很多,但依旧患有声音较为抵近这种封闭式耳机的通病。高频:我比较喜欢HFI-700比较靠前的高频,可以令在松散的低频下保证音乐不零乱。另一方面讲,这种高频颗粒感较强。 耳放搭配:实际上HFI-700并不难易驱动,但搭配声音较为平衡的石机时声音具有极大提升。比如插在SPL Phonitor上的时候,声场完全打开,低频控制感更强。 性价比 C2005年的时候,如果提及性价比,打分应该在B到B+,那时候考虑了很多的东西。当然我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多耳机进行对比。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这只耳机的忠诚度慢慢的腿色了。除了天龙AH-D950之外,这是我拥有时间第二久的耳机了。作为一只封闭式耳机,我觉得HFI-700发布时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我也很希望耳垫可以使用更加耐用的材料制作。快速检索设计:全尺寸大耳机单元:动圈阻抗:75欧隔音:非常好放大器:推荐推荐耳放:SPL Phonitor聆听最佳音乐类型:嘻哈,说唱,灵歌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非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停产价格:$150 (估计)
第51名 SHURE【舒尔】: SE5302000年前后,舒尔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通用型三单元动铁入耳耳机即E5,紧接着三单元动铁耳塞E500登上历史舞台,发布时E500是全世界最昂贵的非定制耳塞。包含一个即推即听(Push-To-Hear module)模块,这个模块内置小型麦克风,听取外界声音时可无需摘下耳机。E500当年广受好评,2005年前后,舒尔产品重新编号,E500也就是后来的SE530。令人失望的是,SE530发布时,舒尔放弃了即推即听模块,其音质和E500相同。与许多老牌耳机厂商一样,舒尔公司最早生产收音机部件和话筒。90年代末期舒尔进军监听市场,专门从事入耳式耳机及个人监听部件开发。就笔者所知,与一般厂商相反,舒尔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以耳塞制造起家的厂商,其后才引入全尺寸大耳机以丰富产品线。很早以前,我就觉得SE530的声音特性应该是中频凸前的那种。但讽刺的是,SE530的中频表现对于某些烧友来说是其最大的亮点,而对另一些烧友来说则是巨大的烦恼。虽然我觉得还有一些入耳式耳机整体方面声音更好,但个人觉得SE530的声音水准还是非常高的。在这里必须提及一点,舒尔新推出的3单元动铁耳机SE535实际上和SE530非常接近,因此舒尔停掉了SE530。两个型号确实存在一些轻微差异,故笔者决定对SE530和SE535分别进行评测。笔者认为,如果您已经拥有SE530,那么升级SE535并不会值回票价。优势中频:我非常喜爱SE530平滑无颗粒的中频表现。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E530的中频都是我在非定制入耳塞子中最喜欢的。 男声:SE530浓郁的中频提升了男声的听感,使其更加浑厚,在保证深度的同时使其更加抓耳。舒适性:2005年左右,舒尔引入了一种橄榄形海绵套,在SE530上预装。这种海绵套可以加强密封性,舒适感也得到一定提升。舒尔同时提供多个种类的硅胶套和海绵套,但这种橄榄海绵套依旧最受笔者青睐。 隔音:正确使用海绵套,耳道密封完好的情况下,SE530可以隔绝掉大部分外界噪音。舒尔德隔音性能确实没有威士顿那样强大,但是威士顿的耳机设计都可以使用Comply海绵套【译者注:即C套】,当然,Comply也出品SE530配套的海绵套(如上图所示),但笔者发现使用C套会对SE530音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会令更进一步削减高频。爵士大师:530下的爵士乐顺滑且荡漾,老一点的波普爵士乐,带上一点儿嘶嘶声和模拟录音的炒豆声,味道棒极了。 易于驱动:作为一款入耳式耳机,SE530极易驱动。使用耳放时音质更佳,高频更好。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SE530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SRH1840装在那试试看? 适应面广:SE530是本次所有参评耳机及耳塞当中适应面最广的之一,这个令人感到舒适的副作用是由削减的高频带来的。 包装:SE530的包装确实非常出色。和苹果广受称赞的包装方式一样,SE530包装紧凑,简洁明快。令人称道的是SE535也继承了这一传统。也许SE530/SE535最重要的附件就是拉链携带包,我很喜欢这个携带包,除了装SE530之外还装过我的一些其他耳塞。缺憾高频:SE530的高频削减了很多。有时候这会令声音听起来比较拥挤而且拖泥带水。第一次听的时候,很惊讶这种高频的缺失。鉴于这幅耳机声音非常顺滑,只想让高频再多一点延展就好。缺乏细节:用SE530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觉得听不到高频泛音。简单来说SE530声音细节不足。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结像:SE530结像略向中间挤。也许是因为高频信息缺失,声音比较乱,不够干净。 线材:SE530与SE535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SE530线材固定而SE535线材可以自由更换。从设计方面将后者明显更加耐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SE530用家都遭遇了耳挂部分裂线的问题,线材非常脆弱。舒尔很明智的在SE535上面解决了这一问题。 双刃剑调音:令笔者倍感矛盾,中频能量集中的声音适合聆听爵士,但同时高频的欠乏对古典音乐来说像是潜在水下一般。低频:低频下潜较深,相当平坦。最不幸的是冲击力没有达到我的要求。 性价比:C整个评测中,SE530是唯一一副被完全几乎相同的继任产品SE535所取代的耳机。因此,仅推荐价格极好的时候购入。SE535因线材可更换这一特性,具有更高的性价比。但无论怎样,对喜欢贵气浓郁中频的烧友来说,SE530都是上上之选。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36欧隔音:较好放大器:无需,但推荐使用推荐耳放:SPL Phonitor,RSA Hornet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男声,爵士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停产价格:$300-$500 (估计)
第50名 SHURE【舒尔】: SE5352011年,舒尔停产SE530,其替代型号为SE535。两副耳塞从声音整体上来说几乎是一样的,但是高频的处理方式有轻微不同,SE535高频细节稍多,这个特性没能让我移情SE535。我更喜欢SE535的原因是可换线设计。线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怜的SE530必须返厂修理,更换了一副SE535。SE535的可更换线材终于让我使用的时候不再那么胆战心惊了。这只耳机有两个颜色可选:透明和青铜色。【译者注:后期推出红色的】,我非常喜欢后者。鉴于SE535是SE530的替代产品,本评测与上文SE530的评测相当相似。优势中频:我非常喜爱SE535平滑无颗粒的中频表现。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SE535的中频都是我在非定制入耳塞子中最喜欢的。 男声:SE535浓郁的中频提升了男声的听感,使其更加浑厚,在保证深度的同时使其更加抓耳。舒适性:2005年左右,舒尔引入了一种橄榄形海绵套,在SE530上预装。这种海绵套可以加强密封性,舒适感也得到一定提升。舒尔同时提供多个种类的硅胶套和海绵套,但这种橄榄海绵套依旧最受笔者青睐。 隔音:正确使用海绵套,耳道密封完好的情况下,SE530可以隔绝掉大部分外界噪音。舒尔德隔音性能确实没有威士顿那样强大,但是威士顿的耳机设计都可以使用Comply海绵套【译者注:即C套】,当然,Comply也出品SE530配套的海绵套(如上图所示),但笔者发现使用C套会对SE530音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会令更进一步削减高频。爵士大师:530下的爵士乐顺滑且荡漾,老一点的波普爵士乐,带上一点儿嘶嘶声和模拟录音的炒豆声,味道棒极了。 易于驱动:作为一款入耳式耳机,SE530极易驱动。使用耳放时音质更佳,高频更好。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SE535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SRH1840装在那试试看? 适应面广:SE530是本次所有参评耳机及耳塞当中适应面最广的之一,这个令人感到舒适的副作用是由削减的高频带来的。 包装:SE535的包装确实非常出色。和苹果广受称赞的包装方式一样,SE535包装紧凑,简洁明快。也许SE530/SE535最重要的附件就是拉链携带包,我很喜欢这个携带包,除了装SE535之外还装过我的一些其他耳塞。线材:SE530与SE535最显著的一个区别就是SE530线材固定而SE535线材可以自由更换。从设计方面将后者明显更加耐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SE530用家都遭遇了耳挂部分裂线的问题,线材非常脆弱。舒尔很明智的在SE535上面解决了这一问题。 缺憾高频:很多烧友说SE535的高频相比SE530有所提升,舒尔称SE535单元与SE530完全相同。因此,SE535高频表现方面的差异都归因于人体工程学设计方面的少许不同。笔者可以确认的是SE535的高频确实非常轻微的提升了一点,但依旧衰减严重,有时候这会令声音听起来比较拥挤而且拖泥带水。缺乏细节:用SE535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觉得听不到高频泛音。简单来说SE535声音细节不足。 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结像:SE535结像略向中间挤,也就是说左右空间感较差。也许是因为高频信息缺失,声音比较乱,不够干净。 双刃剑调音:令笔者倍感矛盾,中频能量集中的声音适合聆听爵士,但同时高频的欠乏对古典音乐来说像是潜在水下一般。低频:低频下潜较深,相当平坦。最不幸的是冲击力没有达到我的要求。想要加强低频的话,可使用Comply海绵套替换原装海绵套,但会导致高频进一步削减,稍微影响听感。 性价比:C如果喜欢老唱片当中模拟的嘶嘶声,SE535一定是上佳之选。声音上来说和SE530是一样的,而SE530的声音有和E500相同。其实SE535的声音已经比较成熟,定格多年了,这种声音因其适应能力强倍受欢迎。很幸运的是舒尔在SE535身上解决了SE530容易裂线的问题。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36欧隔音:较好放大器:无需,但推荐使用推荐耳放:SPL Phonitor,RSA Hornet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男声,爵士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现产品线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499.99
第49名 WESTONE【威士顿】: WESTONE 3威士顿以听力保护产业先锋身份起家,是20世纪90年代推动入耳式耳机革命的主力之一。威士顿曾经作为舒尔德原始设备制造商,并与UE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款定制入耳式耳机。WESTONE 3于2008年发布,是威士顿最早几款的双分频非定制入耳式耳机之一。耳机采用三单元设计,每个单元负责不同的频段(高、中、低)。WESTONE 3之前的三单元入耳式耳机(比如SE530和UE TF10 Pro)单元设置均为双低频单高频设计。初听WESTONE 3的时候被饱满的声音所震撼,笔者认为,相比威士顿的双单元型号UM2声音提升明显。购入WESTONE 3后不久,笔者就从SE530身上移情别恋了。优势调音:WESTONE 3染色比较有趣,中低频冲击力强大而高频延展适度。与SE535华丽的中频相比,WESTONE 3的中频稍显凹陷。 低频:WESTONE 3中低频曲线突出,为吉他和鼓的低频深度增色不少。笔者发现其低频表现尤其适合摇滚和金属乐。 舒适性:就笔者而言,威士顿的人体工学设计冠绝其他品牌,其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是最为舒适的。导管口角度可令耳道密封更加舒适。另外,威士顿耳塞的附件中提供Comply套,这种导管格外舒适且密封性在笔者使用过的耳套当中是最高的。 隔音:威士顿附件当中提供多种耳套,笔者建议使用长Comply套以达到最好的密封性。耳套在耳道内膨胀形成良好密封时可隔开绝大部分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性能仅次于定制入耳耳机。摇滚大师: WESTONE 3声音丰满,冲击力强。笔者非常喜欢用这幅耳机聆听摇滚(特别是现代摇滚)。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WESTONE 3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易于驱动:使用耳放驱动WESTONE 3声音提升不大,用Hi-end装备驱动和iPod直推时声音几乎一致。包装:威士顿随产品附赠圆形硬质携带盒,很类似舒尔的携带盒,但近期产品变更为方形拉索盒。两种携带盒都可以很有效的保护耳机,也很容易放进衣袋。缺憾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 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声音不平衡:从任何角度来说,WESTONE 3声音都和平衡不沾边。喜欢现场混音监听的烧友们可以绕道,UM3X和WESTONE 4在这种情况下都是更好的选择。结像:WESTONE 3的结像平平,虽然低频表现赢得了我的赞许,但有时候还是觉得对低频的过分强调影响到了乐器未知的正确指向。齿音:WESTONE 3有一种强调“S”这个发音和踩镲等同频段内的乐器的倾向。双刃剑通透性?:笔者觉得WESTONE 3的通透程度算是非常优秀的了,但还不是特别到位。中频:个人更喜欢稍微靠前一点的中频。但是WESTONE 3的中频依旧非常自然,总体上来说喜欢高低频两端稍微凸起人会喜欢这种中频表现。高频:初听时立刻觉得高频相比SE530有着质的提升。但还是希望高频和中频的接合更加平滑。线材:威士顿的双绞线是我在入耳耳机市场当中见过最好的了。线材坚固,轻便,不易缠绕。我仅仅希望WESTONE 3的线材可以取下。威士顿公司会将可更换线材作为之后的UM系列和WESTONE 4的可选功能。性价比:B-WESTONE 3刚刚发布是可能是笔者所听过的最靓声的非定制入耳耳塞。但今天已经有一些型号取代了这个位置——包括Audéo和威士顿自家的产品。相比索尼XBA系列耳机,我还是更喜欢WESTONE 3。这是一副摇滚爱好者们应该拥有的塞子。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30欧隔音:极佳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摇滚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349
第48名 WESTONE【威士顿】: UM3X在Westone 3发布后不久,UM3X也浮出水面。我还记得威士顿发布Westone 3的时候,许多烧友将这款耳机误称为UM3,因为威士顿当时的生产线命名规则是取通用监听系列的前两个字母UM。因此我得知威士顿推出UM3X的时候一直以为是印刷错误。最终得知UM3X这款耳机确实存在的时候,很好奇和Westone 3对比起来会是什么样。后来发现两副耳机音染各不相同,声音表现却很接近。我还不确定自己究竟喜欢哪一副,笔者认为,UM3X更加平衡,故将其排名置于前列。发布后不久,UM3X就开始提供可更换线材,大约贵20美金。要是购买UM3X的时候知道可换线版本要出来的话,就等着买可换线版本了。 优势调音:UM3X相比Westone 3更加平衡,但依旧偏暖。低频:UM3X的低频不太平衡,稍具冲击力,与Westone 3相比稍显平和。舒适性:就笔者而言,威士顿的人体工学设计冠绝其他品牌,其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是最为舒适的。导管口角度可令耳道密封更加舒适。另外,威士顿耳塞的附件中提供Comply套,这种导管格外舒适且密封性在笔者使用过的耳套当中是最高的。隔音:UM3X附件当中提供多种耳套,笔者建议使用长Comply套以达到最好的密封性。耳套在耳道内膨胀形成良好密封时可隔开绝大部分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性能仅次于定制入耳耳机。 爵士大师:笔者听过所有非定制入耳当中,UM3X在爵士方面的表现堪称佼佼者。其声音平衡偏暖,这种特性非常适合爵士乐。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UM3X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易于驱动:作为入耳式耳机,UM3X非常易于驱动。与Westone 3不同的是,UM3X在放大器的驱动下声音更好,使用频率方面随身相比家用设备更多。使用iPod时笔者喜好将其连接在RSA Hornet使用。线材:UM3X的使用威士顿标志性的双绞线,这种线材不易缠绕、皱折,深受笔者喜爱。UM3X发布不到一年,紧接着发布了价格高20美元左右的UM3X-RC版本,RC后缀代表可换线。,只贵了20美元,可以让耳机增寿不少,UM3X-RC更值价一些。 包装:UM3X附带有威士顿标准的硬质方形携带盒,可以有效保护耳机,方便塞进口袋。我也喜欢把ES5放在这个盒子里。 缺憾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齿音:与WESTONE 3相似,UM3X也有一种强调“S”这个发音和踩镲等同频段内的乐器的倾向。双刃剑通透性?:笔者觉得UM3X的通透程度算是非常通透的了,但也还不是特别到位。 中频:Westone 3的中频相比UM3X稍微凹陷,但同时笔者感觉从某种角度来说Westone 3的中频共振更加自然。高频:UM3X的高频类似Westone 3,但UM3X空气感稍强一些。如我在前文中提到的一样,但还是希望UM3X的高频和中频的接合更加平滑。 结像:UM3X的结像能力在笔者迄今为止所评测过的所有非定制入耳式耳机当中名列前茅。使用UM3X可以很轻易的听到乐器位置。但非定制入耳式耳机当中,Westone 4和Audéo PFE-232更胜一筹。
性价比 :B-笔者认为,UM3X并不一定强于Westone 3,虽然其印染更趋向平衡,但Westone 3冲击力好于UM3X。其结像能力和趋向平衡的印染都更适合现场混音,笔者可能会将其应用在这方面。但是Westone 3和UM3X两副耳机的细节和平衡程度都较Westone 4略逊。UM3X适合爵士乐,UM3X是笔者听过的非定制入耳式耳机当中最适合爵士乐的一副。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56欧隔音:极佳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推荐耳放:RSA Hornet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379 (不可换线版本) $399 (可换线版本)
第47名 AUDéO: PFE-232来到Headphones.com之前我还从没有听说过Audéo这个品牌,但是我有点熟悉Audéo的母公司Phonak。和威士顿一样,Phonak之前也是助听和听觉健康的先行者,而后涉足入耳式耳机领域。初听Audéo的一单元动铁耳机时,就被独特的可安装滤网设计所吸引。Audéo特有的三重声学滤网可以调整耳机音色,滤网非常管用,笔者喜欢更加平衡的灰色滤网,这幅滤网有时候可能声音比较亮。绿色滤网可以提供更多的低频量,黑色滤网介于灰色滤网和绿色滤网之间,可将频响曲线调整至U型。 PFE-232是Audéo的旗舰双单元型号,与一单元型号相同的,也使用滤网调音系统。和一单元型号的情况一样,笔者依旧喜欢灰色滤网。是的,PFE-232是有史以来最贵的双单元动铁入耳耳塞,也是笔者挺贵最为优秀的非定制入耳式耳塞之一。声音通透性和ES5、JH13、JH16和UE10虽然没法比,但PFE-232是笔者听过的细节最丰富的非定制入耳耳塞。优势定制化的声音:Audéo最为独特的一个特征就是其用户调适滤网,共有三种滤网,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声音:绿色低频最强;黑色两端翘起,高频略收;笔者认为灰色最平衡,虽然可能会令高频稍显刺耳,但整体方面最好。需要说明的是,PFE-232必须安装滤网。细节:音色方面来说,PFE-232是笔者所用过非定制入耳当中高频泛音最好的一款。想要听到最多的细节,灰色滤网必不可少,一些稍有可能会觉得这个声音过亮或者过分刺激。但是我将其视作一种轻微的不自然衰减,耳机的不自然体现在某些高频泛音当中。但PFE-232依旧可以从容播放复杂的管弦乐章,相比其他非定制入耳来说,声音更加清澈,细节也更加丰富。 低频:PFE-232附带三对滤网,绿色低频最为强劲,稍微削弱高频。使用灰色滤网时,低频延伸依旧出众,高频细节丰富。舒适性:PFE-232结构非常紧凑,耳机的形状可以很容易放入耳道。声音上来讲,相比Comply海绵套,笔者更喜欢附带的硅胶套声音。我发现所有入耳式耳塞使用硅胶套的声音都要比海绵套来的准确。隔音:佩戴良好的PFE-232隔音效果优良。古典&爵士大师:鉴于PFE-232具有三种不同调音,对笔者来说就非常难以立刻确定哪个更好。笔者认为灰色滤网声音最好,就在很大程度上基于个人爱好做出判定。灰色滤网声音明亮,细节丰富,聆听流行音乐略感刺激,但古典和爵士表现出色。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UM3X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易于驱动:安装灰色滤网时,PFE-232声音最大,笔者不喜欢胆机驱动下的PFE-232,高频朦胧,不够干净。说句实话,PFE-232多数都用iPod直推,我对这个声音非常满意。线材:PFE-232是参评耳塞中唯一一副带有支持智能手机的遥控和线材内置麦克风的耳塞。但Audéo很明智的提供无麦克风版本的线材作为可选附件。对于喜欢简洁的人来说,可以使用没有遥控也没有麦克风的线材。我想不用说大家都已经知道PFE-232采用了可换线设计,线材质量似乎一般,听诊器效应稍大。 缺憾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 不够通透:The PFE-232声音有一定金属感,因此影响到了通透感。 中频:中高频颗粒感强。聆听女声时尤甚。 双刃剑高频:不论使用何种滤网,PFE-232的高频表现都不自然,笔者发现灰色滤网音色最为平衡,细节也最多,耳机声音总是发紧,特别是在高频区域。结像:读到PFE-232参数的时候觉得有些矛盾,一方面我认为这种调音是结像的典范,而另一方面我觉得这种衰减(特别是中高频及高频)缺乏自然感。这使得耳机的乐器定位能力受到一定影响,与笔者期待的精确感存在落差。性价比:C虽然笔者认为PFE-232是听过最好的非定制耳塞之一,但也不得不承认价格确实有点儿过高。简单来说,首先Audéo并不是知名品牌,相比多数高价位的竞争对手还是新晋品牌。其次是因为PFE-232仅有双单元,但要比许多三单元甚至四单元耳塞更加昂贵,可能会招致批评。但PFE-232依旧是笔者听过最靓声的费定制入耳耳机。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47欧隔音:极佳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推荐耳放:无(iPod直推)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古典音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现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 $599
第46名 KAM: HP1KAM HP1可能在本次评测当中知名度最低,这副耳机是由一家名叫K∧M Instruments的小型美国公司生产的。HP1看起来可能并不起眼,但却是我听过非常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外观类似AKG耳机的克隆,某些方面的音染也和AKG非常接近——低频非常浅,量也不多。和AKG K240, K271S, and K702几幅耳机使用的设计相同,也采用单边进线的可更换线材设计,线材使用mini-XLR接口。如果打算购买录音室监听耳机,预算又相对较少的话,HP1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使用专用耳放驱动时,HP1在整体保真程度上还是无法和巨鳄们相抗衡。但同样水准下,以其低廉的价格和易于驱动的特性而胜出。 优势调音:HP1的音色平衡稍显清瘦明亮,不对混音造成过分染色,可在录音棚使用。中频:就封闭式耳机而言,HP1中频是我所听过最平坦的,可能中低频可以靠前一点,但是总体上中频非常忠实,有时有些轻微的声嘶力竭。 交响大师:虽然HP1的声音特性稍缺肉感,但其具有的空气感在演绎古典乐方面增色不少。 细节丰富:作为封闭式耳机,HP1细节非常丰富,有些考前的高频响应带来一种额外的空气感。对一些烧友来说可能有些凉,特别是聆听明亮为主题的流行音乐时。然而,HP1的细节表现大大超出了我的预估。隔音性能:HP1设计时专业应用因素考量较多。因此设计成一款封闭式耳机来避免漏音。舒适性:HP1采用的自适应头戴设计和AKG的标准头戴几乎一致,这样的设计非常舒适,夹紧力道刚好。圆形人造革耳垫看起来不上档次,但佩戴较为舒适。易于驱动:HP1对于驱动力要求不高,随便推推也可以出好声,iPod直推声音也很不错。缺憾不够通透:通透性方面,不到150美金的价格确实没法和最贵的耳机门相提并论,也就是说,HP1的通透性水略高于平均水准。低频:低频延展性好,整体上缺乏冲击力,低频控很可能不喜欢,喜欢平衡向调音的烧友也可能会觉得低频有点儿少。 分析性:HP1具备了一些不错的特质,比如高频泛音丰富,细节刻画微妙。但是一些烧友也会觉得这种充满分析性的声音枯燥乏味。外观:HP1看起来比较廉价,所有耳机的包装当中,HP1的包装线的最为寒酸,普通的白盒子外面用手贴上几片打印纸,相比之下美国歌德【Grado】的包装看起来那叫一个豪华。 双刃剑高频:HP1高频取向略靠前,高频泛音较好。一些观点认为高频过于靠前,不适合每天聆听,特别不适合流行乐系,如摇滚、流行、嘻哈和说唱风格的音乐。声场:作为一款封闭式耳机,HP1的声场非常巨大,当然,封闭式耳机有着自身的缺陷,也就是声音比较闷。HP1声场非常宽阔,但深度和维度感与典型的开放式耳机相比稍欠。结像:HP1的结像能力好于一般封闭式耳机。大致可以听到乐器定位,准确性稍欠火候。线材:HP1采用单边进线的可更换线材设计,使用mini-XLR插头,可以插到专为K702(同样使用mini-XLR接口)购买的Stefan Audio Art Equinox上。HP1原配线材质量一般。 性价比:B+有句古话“以貌取人”。在这里也可以说以貌取机,从外观看,HP1就不是很贵,但声音忠实,表现力强。这副耳机拥有一些更高档耳机所不具有的智慧。快速检索设计:全尺寸大耳机单元:动圈阻抗:47欧隔音:一般放大器:需要推荐耳放: TTVJ Millett 307A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爵士乐/古典音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现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 $130(估计)
第45名 DENON【天龙】: AH-D950我小的时候家里就有一台天龙唱盘,也是我对于音频相关产品的启蒙。所以我的第一副耳机就是天龙的产品。我记得11岁生日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Nobody Beats The Wiz【译者注:美国专业家电销售商,类似苏宁】,去选一件不超过150美元的商品作为生日礼物,那时候150美元对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我就找到了天龙AH-D950。除去随身听和便携CD的配机耳机外,这是我第一个耳机。我记得非常清楚,用这只耳机听得第一首歌是The Police的《Driven to Tears》,AH-D950的音质要比我当时听过的所有音响都好。当时我只有11岁,但是自那时候起就有一种灵感迸射的火花,这束火花一直陪伴我到现在。因为这个原因,天龙在我心中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几年以前开孔海绵的耳垫就开始老化了,之后被我更换掉,线材也短路过,更换插头之后修复。我知道,D950价格不贵,设计也比较柔弱,修理过后,我就决定不要多用了。现在保藏这幅耳机,更多是感情原因。必须说明的一点是,有时候把新买到的耳机和我的初恋耳机想比,都会开一番眼界。 优势调音:AH-D950是天龙声音的先驱。声音和近期停产的AH-D2000类似,平衡稍暖。 衰减:笔者听过的所有天龙耳机衰减都非常自然平滑。我17岁的时候AH-D950线材短路,当时还不知道是线材短路导致的原因,于是将AH-D950束之高阁,之后几年中一直在寻找一副声音一样好的封闭式耳机。我还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令我如此喜欢AH-D950,几年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我喜欢的是自然、快速的衰减。中频:AH-D950的中频段相对来说比较平坦,声音的快速衰减也提升了中频的染色。人声的渲染非常真实。 多面手:D950的声音没有更高阶耳机那么精致,但是适应能力极强,聆听任何体裁的音乐都不暗淡。隔音:AH-D950是一款封闭式耳机,耳机上面设有通气孔,也就是说AH-D950是一副带通气孔的封闭式耳机,具有一定隔音条件。 舒适性:AH-D950耳垫较为宽大,头梁不紧,笔者觉得耳罩再大一些可以有效提升舒适度。耳垫比挂耳式耳机大,但小于罩耳式耳机。我觉得AH-D950的设计初衷可能是随身,耳罩设计太大可能会影响到这一点。易于驱动:直到最近才把AH-D950插到耳放上面试了一下,还是修理线材的时候,耳放驱动下的AH-D950低频力度更高,不过就算是使用普通的随身播放器驱动,声音也非常好。 缺憾通透性不足:几年之前,要是问我AH-D950够不够通透,答案一定是一个大大的“是”字,但是听过其它一些耳机之后,我开始意识到我把AH-D950想得有点完美。150美元这个价位上AH-D950的确是非常通透的,但是我很难说是不是完全通透的。感觉极高频部分有点儿刺,而低频延展性又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声场:声场极为狭窄,这方面具有缺陷。 高频:缺乏延展和空气感。中高频和高频连接的地方有些怪异。做工:在本次参评耳机中,AH-D950是最经济的耳机之一,所以部件相对来说比较便宜,但在笔者看来这些部件过分强调经济性,老化速度也非常快。整只耳机采用塑料和低档人造革制成。单元前的开孔隔音海绵购买三年之内就开始老化。变成奇怪的橘红色后开始碎裂,笔者之后更换了这个部件。双刃剑低频:缺乏延伸,但中低频冲击力十足,次低频段明显缺失。细节:衰减速度较快,笔者认为相对于不错的细节量,听者可能感觉声音过于靠近。性价比:BAH-D950的出现,是对天龙后期推出的几款靓声耳机的预告。这是我的第一只耳机,因此我的评价相对较高。状态较好,价格不高于250美元的情况下,是非常超值的。不论演绎任何类型音乐都非常适合而且无需放大系统,随身直推一样靓声。拥有这样一只耳机作为自己的初恋是我的幸运。快速检索设计:头戴式耳机单元:动圈阻抗:30欧隔音:一般放大器:推荐使用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停产价格: $200 (估计)
第44名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 DT 770 (250欧)DT 770于2011年停产,在产时是市场上最好的封闭式耳机之一。声音特性与DT 880相似,低频冲击力更强,中频更薄。DT 770 Pro版本依旧在售,但和DT 770并不相同。和DT 880、DT 990一样,DT 770也依据不同阻抗分为不同版本(32欧,250欧和600欧)。拜亚动力同时发布的还有定位于艺术家的DT 770M,带有内联式音量控制。DT 770之后为集拜亚特斯拉单元专利于一身的T7/T7P所取代,T70细节更加丰富,而DT 770总体声音更加平滑。T70衰减速度明显更快,但 DT 770没有那么锐利。总体上来说我更喜欢T70,但相比来说DT 770经济性上佳。 趣闻:大家都知道T系列是拜亚动力的最新型号,T就代表着特斯拉。而DT系列是耳机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系列。在和一位拜亚动力的代表交流时,笔者得知拜亚动力使用DT作为其产品代号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了,笔者早先以为DT意为Dynamic Transducer,即动圈换能器,实际上意为Dynamic Telephone,即动圈电话。优势低频:下潜到位,力度优秀,而且非常紧致。DT 770可以展现出多数耳机无法表现的次低频区域。 高频:平滑,延展性较好(并非整个高频)。封闭式耳机可以做到高频和低频如此舒展的确实不多。多面手:虽然低频冲击力比较大,但表现却丝毫不越轨,虽然演绎交响乐时并不非常明晰,但我曾经成功的是用这幅耳机完成了古典音乐的录音监听部分。封闭式耳机当中,DT 770是聆听爵士和摇滚的上佳之选。隔音:DT 770可以隔绝大部分外界噪音,也可以有效防止漏音。舒适性:DT 770采用的天鹅绒耳罩和DT880及DT990的一样。圆形的耳垫非常舒适,作为全尺寸耳机的也相对比较轻。阻抗可选:拜亚动力出品了三种不同阻抗的型号,这令笔者非常满意,而现在DT880和DT990也采用同样的分类。笔者的DT 770是250欧的。 缺憾通透性不佳:笔者听过的DT系列都不是彻头彻尾通透的,DT 770也不例外,声音有轻微的颗粒感。 中频:DT 770中频衰减比较奇怪,不适合聆听人声。 衰减:并不典型的衰减,猜想如果高频没有拉升的话,耳机的声音应该是很杂乱拥挤的。结像:DT 770线性表现不佳,故结像表现一般。 双刃剑音调:耳机的调音和完美完全不沾边,凹陷的中频令笔者非常不满,所以出掉了第一幅DT 770。但是之后立刻后悔了,因为DT 770也有很多亮点,它的调音没有侵略性,所以适合任何类型的音乐,频响曲线特别像是嘴角上翘的微笑,但这也是我有时候寻求的。 声场:作为封闭式耳机,DT 770的声场深度和宽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和其他一些Hi-end级别开放式耳机相比,DT 770的声场又显得有些窄小局促。性价比 :B笔者认为,DT 770是过去多年当中同价位当中最好的封闭式耳机,很可惜被整体效果更好的T70所取代,当然,后者价格也更加昂贵。快速检索设计:全尺寸头戴耳机单元:动圈阻抗:250欧隔音:一般放大器:高度推荐推荐耳放:Woo Audio 5 / SPL Phonitor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几种旗舰状态:非旗舰在产状态:停产价格: $250 (估计)
谁能直接告诉我一下结论…
第43名 WESTONE【威士顿】: WESTONE 4就笔者所知,WESTONE 4是世界上最早的四单元非定制入耳之一。也是笔者听过的声音最为平衡的非定制入耳耳机。WESTONE 4继承了威士顿典型的温暖声音,相比之前威士顿的非定制型号,WESTONE 4声音更加平衡,空气感更强。WESTONE 4也是笔者听过最多变的非定制入耳塞,可以搭配任何一种音乐。2012年,市场上仅有两款四单元非定制入耳耳机,一款是索尼的XBA-4,另一款就是WESTONE 4。有些烧友想在这二者之间分个高下。笔者认为,首先要提的就是佩戴方面,WESTONE 4具有无可抗拒的舒适性,设计更加分散,总体上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而声音上来讲,可能要带一点主观意思,WESTONE 4总体来说更加自然。相比之下XBA-4更加清瘦,WESTONE 4更加通透,我前文中特别指出,XBA-4在高频区域有一种令人不适的研磨感。 优势调音:平衡偏暖,但基本上几近平衡。低频:和WESTONE 3及UM3X想必是,WESTONE 4低频更加平直,控制力更强。WESTONE 3中低频段明显突出。相比之下WESTONE 4低频更加清瘦,延展更好。中频:非常平直,声音贵气。舒适性:就笔者而言,威士顿的人体工学设计冠绝其他品牌,其非定制入耳式耳机相比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是最为舒适的。导管口角度可令耳道密封更加舒适。另外,威士顿耳塞的附件中提供Comply套,这种导管格外舒适且密封性在笔者使用过的耳套当中是最高的。隔音:威士顿附件当中提供多种耳套,笔者建议使用长Comply套以达到最好的密封性。耳套在耳道内膨胀形成良好密封时可隔开绝大部分外界噪声,这种隔音性能仅次于定制入耳耳机。多面手:WESTONE 4简直就是万金油,用来聆听任何一种音乐类型都很不错,特别是古典。听摇滚的话我更喜欢WESTONE 3,而听爵士的话更喜欢UM3X。 便携性:作为入耳式耳机,WESTONE 3的便携性绝对一流,可以装在衬衫小口袋里——你把MDR-R10装在那试试看?易于驱动: iPod直推时声音已经非常好了,但是可以配合比较平衡的石机使用,可以令声音更加舒展,也可以令高频增色不少。我非常喜欢SPL Phonitor驱动下的WESTONE 4。线材:WESTONE 4使用威士顿经典的双绞线,这种线材不易缠绕、皱折,深受笔者喜爱。发布大约一年后,威士顿发布了价格高20美元左右的WESTONE 4-R版本,R后缀代表可换线。但与UM3X的换线版不同,UM3X-RC相比原版UM3X只贵了20美元,但WESTONE 4R要贵出50美元。 包装:WESTONE 4附带有威士顿标准的硬质方形携带盒,可以有效保护耳机,方便塞进口袋。我也喜欢把ES5放在这个盒子里。缺憾入耳的先天缺陷:我认为全尺寸耳机声音相比入耳式耳机更加自然。与声音在自然界的传导模式一样,全尺寸耳机发出的声音会为经过整个人耳,而入耳式的耳机则仅通过耳道传导声音。对我来说,这种空间感意味着更加自然的聆听观。这方面仁者见仁,但笔者依旧持此观点。入耳声场:对我来说,入耳式耳机的声场缺乏真实感。很多人喜欢这种声场,但笔者认为与全尺寸大耳机相比时,入耳式耳机的声场并不占优势。双刃剑通透性?:非定制入耳耳机声音的通透性还无法和和ES5、JH13、JH16、UE10和JH16这样的定制耳机相比。然而笔者使用过的所有非定制入耳当中,WESTONE 4的通透程度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挑出毛病的话,那么WESTONE 4的衰减有时候令我觉得不自然,WESTONE 3和UM3X也有同样的问题。高频:WESTONE 4高频延展好于WESTONE 3和UM3X,这种高频延展甚至比威士顿定制旗舰ES5更得笔者喜爱。但依旧发现高频泛音不足,稍微影响到了整体透明度。 结像:WESTONE 4结像很不错,乐器定位精准,但相比UE10Pro来说还稍微差一点,在笔者所听过的所有非定制入耳当中指向性也是最强的。 性价比:B-写下这篇文字时,WESTONE 4毫无疑问就是笔者最喜爱的非定制入耳式耳机。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得到提升,WESTONE 4声音自然,保真性和解析性方面接近威士顿的旗舰定制入耳ES5,但ES5和WESTONE 4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型号,声音截然不同,因此很难进行比较。 Westone 4R价格和SE535等同,笔者认为Westone 4R声音更加平衡清澈。 快速检索设计:入耳式耳机单元:动铁阻抗:31欧隔音:极佳放大器:无需但值得考虑推荐耳放:SPL Phonitor聆听最佳音乐类型:所有类型音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至少两种旗舰状态:现旗舰在产状态:2012年在产价格:$449 (不可换线版本) $499 (可换线版本)
第42名 SONY【索尼】: MDR-SA5000MDR-SA5000曾经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作是索尼的旗舰。索尼在停产MDR-R10这款巨擎不久之后发布了MDR-SA5000,它经历了MDR-CD3000和Q010-MDR1 (aka Qualia)的挑战,捍卫了官方旗舰这一称谓。 MDR-SA5000历时10余年,于2012年停产,替代型号不明。声音方面,MDR-SA5000和声名昭著(狼藉)的Qualia 010非常近似。两副耳机低频量感和延伸都不多,SA5000声场略逊于Qualia。相反的是,笔者发现SA5000高频部分更加细致,研磨感更弱。SA5000和Q10都很擅长演绎电子乐,但前者包容性更强。 优势细节:SA5000的声音是笔者购买这幅耳机时听过最富裕细节的声音,声音平衡偏暖,衰减很快。有些人会认为这种细节过分丰富的声音不真实,完全可以理解这种想法,但是还是忍不住惊讶于SA5000的细节优势。衰减:不管你信不信,相比Q010(常拿来与SA5000相比较的索尼高价旗舰),我反正是更喜欢SA5000的衰减。两只耳机音质评价非常接近,但SA5000的衰减相对来说更加平滑。结像:SA5000接线能力颇为出色,同价位上(350-700美元),SA5000可能是结像方面最好的耳机,倾斜的单元可以令乐器更加靠前,令空间细节更加出色。古典&电子乐大师:SA5000高频响应加强,因此空气感和泛音非常出色,但这也可能容易导致疲劳。但笔者发现这种调音非常适合古典音乐,多种乐器协奏时辨识率非常高。同样,SA5000这种细节型调音也很容易令听者上瘾。 舒适性:SA5000的重量相对于其体积来说非常轻巧。头梁采用布料,步进式调整杆。耳垫为人造革材质。总体上佩戴十分舒适。耳机架:SA5000自带专用耳机架,虽然奢华程度和Q010附带的耳机架无法相提并论,但看起来还是很相似的,都为金属制。此外Fostex TH900和极致Edition 10也附带专用耳机架。缺憾通透感不足:SA5000声音分析性非常好,但有时会觉得比较生硬,不够鲜活。不是说SA5000不够通透,但那时与其他Hi-end耳机相比时通透性并不是最好的。 中频:SA5000的中频并不是亮点,仔细聆听时,发现中频有些做作,不够自然。如果中低频量更多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可以减轻。乏味:和所有高频出色的耳机一样,SA5000可以令人感到疲倦,特别是高音量下聆听时。线材:原装线才容易扭结,而且无法更换。双刃剑调音:喜欢高频的话SA5000确实值得考虑一下,明亮但攻击型不强。声场:比较宽阔,高度一般,非常适合管弦乐,有时候缺乏维度感。 高频:SA5000确实很明亮,但其高频听起来并不奇怪。但必须提及的是,SA5000的高频是本次参评耳机中最为明亮的之一。瞬态响应:瞬态响应比较敏感,也是我觉得这个声音乏味的原因之一。相对来说,也是细节丰富的原因之一。 低频:缺乏延展,但冲击力有时不错。使用Larocco PRII MkII的低频调节可以适当增加低频。性价比:C+几年以前,我将SA5000推荐给一位烧友,他正在为HD650寻找搭档,HD650的声音也非常美妙。SA5000声音较冷,附有揭示力,这种声音不会为所有人喜爱,所以并不推荐初烧使用。然而同价位耳机当中,SA5000的细节和对于古典的充分演绎是值得肯定的。快速检索设计:全尺寸大耳机单元:动圈阻抗:70欧隔音:不隔音放大器:高度推荐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 / Manley Neo Classic 300B聆听最佳音乐类型:高度推荐古典/电子乐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停产价格:$350-$700(估计)
第41名 SONY: Q010-MDR1 (aka Qualia 010)很久以来笔者都梦想着拥有一支Qualia 010,这只耳机在高端耳机当中,是一个停产的传奇。可能这个观点要引起争论,但笔者依旧要说,Qualia 010是史上价格虚标最厉害的耳机。笔者5000美金购入Qualia 010,为二手正常价格。实话说这是笔者购买的最为失败的耳机,现在主要用于收藏(也用于本评测),有些烧友认为笔者的消极观点是因为佩戴不当导致的,但实际上和佩戴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笔者使用中号头梁(一般认为最适合笔者头部大小),也多次调整过耳罩高度,试图找出最佳点,还驶过在头梁下加垫海绵以调整至最佳佩戴。耳机也可以驱动好,虽然无法完全驱动到笔者期待当中五千美金应该达到的高度。笔者认为,在索尼的早期高价旗舰MDR-R10面前,Q010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Q010最大的缺点就是声音不自然,从来无法令我迷失在音乐当中。虽然细节很丰富但与同价位的耳机相比声音太过纤细,金属质感过强。考虑到Q010的售价足以将LCD-3, HD600, T1和AH-D7000统统买下。仅推荐完美主义者购买这副耳机。 最后,我发现我的SA5000(近期停产)声音和Q010非常接近,价格也只是零头。单独考虑声音的话,也绝对不会将Q010列为第一,就算只卖300美金也不会。优势细节:Q010声音细节丰富,在笔者听过的耳机当中,其泛音细节表现力方面与Stax*s SR-Omega和SR-009位居三甲。因此,可以听出与其他耳机的细节差别,有时候感觉不错,但是有时候又希望适应性强一些。声场:Q010的声场非常成功,巨大,细节丰富,呈球形。因此大编制乐章表现临场感非常优秀。 瞬态响应:速度飞快,非常敏感。并不是笔者最喜欢的类型,但也非常有趣。电子乐大师:Q010适应性一般,聆听笔者喜好的大部分音乐类型时揭示力过强。但Q010确实适合聆听迷幻音乐【trance】和电子混音【dubstep】等电子音乐。结像:Q010的结像能力确实强大,一位在大学当音乐教师的朋友给我放了一段他学生作曲的曲目,那时候刚买Q010,听了几分钟之后问它两个单簧管是不是中间换了座位。他告诉我这张唱片是分两次录制的,花了两天,很明显第二天单簧管和巴松管换了位置。朋友说他录音的时候就在棚里,乐队为9人编制,单簧管和巴松管的座位是紧挨着的。Q010的乐器定位自此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舒适性:调整好头梁后,Q010的佩戴是极端舒服的,但是和一般耳机不同的是,Q010头梁的调整需要借助微型螺丝刀。和SA5000一样,Q010的头梁也是纤维制作的,有效减低了耳机重量,比图片上看起来轻巧的多。皮质空心无填充耳垫的设计非常独特。 耳机架:参评耳机当中就仅有四只耳机提供专用耳机架,Q010便是其中之一,其余三只为极致Edition 10, Fostex TH900和索尼自家的MDR-SA5000。Q010的耳机架材质和SA5000耳机架一样为金属材质。具有独立编号:Q010具有独立的限定编号。全世界也只有几百只,索尼只在04年-05年声场。耳垫可选择红色或蓝色,头梁提供大中小三种型号供选择。大部分用家都可以使用小号头梁,中号最为常见,笔者没有见过大号头梁。缺憾通透性:Q010在整篇评测中并不是最为通透的,实际上,价位较低的耳机中有几款更为通透的(比如HD600和DT880),Q010的通透程度在这个价位上并不合其身份。 做工:我似乎已经找到了Q010的最佳佩戴方式,欢迎各种问题。但是一副需要螺丝刀才能调整头梁的耳机并不受笔者欢迎,更加恶劣的是,这副耳机对于佩戴相当敏感。高频:粗糙,颗粒感强。大镲听起来比较刺耳。低频:冲击力及延展性不佳,笔者认为SA5000低频冲击力度较Q010稍大。停产且价格极高:Q010停产后,修理用备件极为难寻。 乏味:如上文所述,Q010在相对正常音量下,某频段的共鸣都会令耳朵非常难受,于是必须停止聆听。齿音:Q010的高频齿音比较严重,笔者试图重新调整耳机位置避免齿音,但调整后发现,齿音减少时整体透明度下降。SA5000:MDR-SA5000的设计意图是Q010的大众版本,已于2012年停产,一般认为这副耳机略次于Q010。笔者认为Q010和SA5000音质基本相同。Q010空间感更强,而SA5000表现能力更盛。 包装:纸盒包装,和身价完全不符。双刃剑调音:Q010中高频及高频表现优秀,印染虽然偏亮但仍不失平衡。中频:Q010的中低频声音非常自然,中高频质量更好。 线材:身居高价,采用耳机线质量却很一般,万幸的是咸菜可以更换。笔者实在不喜欢Q010的声音,所以完全无意升级线材。性价比:F许多烧友都非常喜爱Q010的声音,无意冒犯,但说实话,笔者认为Q010价位应在300美金左右。虽然从某些角度上来说非常优秀,但总体声音并不自然。快速检索设计:全尺寸大耳机单元:动圈阻抗:70欧隔音:不隔音放大器:高度推荐推荐耳放:TTVJ Millett 307A聆听最佳音乐类型:电子乐/完美录音使用线材:原配版本:未知旗舰状态:前旗舰在产状态:停产价格:$(估计)
反正我一个也买不起
————我是一只小尾巴,咿呀咿呀哟
ε٩(๑& ₃ &)۶з
第40名 GRADO【美国歌德】: RS2第一次听歌德SR60的时候还是个小孩,这也是我最早听过的发烧耳机之一(仅次于天龙AH-D950和索尼MDR-7509)。2007年加入Head-Fi社区后,我很快意识到歌德的产品褒贬不一,一些烧友极端喜爱,而另一部分人绝的音质平平。手头这副RS2是用RSA SR-71换来的。收到的时候发现左声道有嘎嘎响,立刻联系歌德厂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立刻学会了“嘎德”这个词儿(指歌德很多单元都会嘎嘎响——司空见惯了)从厂里返修回来后听了一下,挺喜欢这幅耳机的,调音方面比较具有攻击性,音染特别适合吉他类音乐。因此笔者认为这副耳机适合摇滚和重金属。笔者发现与RS2声音完全两个炉子的HD650也非常适合摇滚乐,因为这幅耳机可以在中和录音当中特别明亮的部分的同时保证通透性。但是相比650带着拳击手套一般的低频表现,RS2感觉更像是一只握紧的拳头直直打在脸上。RS2i型号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md显卡色彩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