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领导人简介英文翻译

(JJJJJ_Jessica)
(她不想解释)
(我就觉得我是猪)
第三方登录:如何翻译缅甸领导人名字及称呼他们
李晨阳2016年3月缅甸新政府产生之后,国内对其领导人名字的翻译是五花八门,比如把新任总统翻译成“丁觉”,把代表少数民族的副总统翻译成“亨利班提育”或“亨利班迪优”,把军方议员提名的副总统翻译成“吴明瑞”或“吴敏瑞”。我个人认为外国领导人名字的翻译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要以符合对方国家语言发音以及准确为第一原则,不能随意翻译。对缅甸人名的翻译和对他们的称呼要严谨,也要尊重缅甸的文化和传统,而且要统一起来。为此,提出以下建议:1、统一把缅甸新总统名字译成“廷觉”(Htin Kyaw),中文的“丁”和“廷”分别对应缅文中的“Tin”和“Htin”;第一副总统应译为“敏遂”(Myint Swe), “遂”和“瑞”在缅语中分别对应“Swe”和“Shwe”;根据缅甸议会日发布的缅文版副总统选举公告,第二副总统应译为“亨利班提优”( Henry Van Thio),“提”和“迪”在缅语中分别对应“Hti”或“Thi”和“Ti”。缅甸《金凤凰》报社关于中国驻缅大使馆日在内比都举行国庆招待会的报道中,第二副总统的名字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报社新闻称之为“吴亨瑞班迪优”,而洪亮大使在致辞中将其称为“亨利·范迪友阁下”。由于缅甸第二副总统的名字是从宗教的角度起的,本非纯粹的缅文名字,所以根据英文来翻译,也有其道理,只是应该统一。当然,也有专家认为,翻译外国领导人姓名不能只看发音,更要选择一些常见的、寓意比较美好的字,但是笔者认为不能太离谱。虽然经过新华社驻缅甸资深记者等有关人士几个月的不懈努力,终于把缅甸现任总统的名字固定译为了“吴廷觉”,但仍有媒体依然使用“丁觉”。2、把缅甸执政党主席杜昂山素季在本届政府中的最高职位翻译成“国务资政”同样欠妥。杜昂山素季的最高职务在缅文中毫无歧义,就是“国家顾问”;而缅甸和其他国家的英文报道用的也都是State Counsellor,不明白中文媒体为何要译成“国务资政”。如果是借用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卸任总理后曾担任过的官衔,以显示杜昂山素季的超高地位,似乎也说不通。首先,从1990年卸任总理职务到2004年,李光耀担任的是国务资政(Senior Minister);2004年吴作栋卸任总理之后也出任国务资政,李光耀改任内阁资政(Minister Mentor),直到2011年5月。其次,新加坡国务资政的权限与缅甸的国家顾问相差甚远。李光耀的国务资政是一个没有决策权的职位(non-executive position),并且不参与一般的政务活动。缅甸的国家顾问不仅有权提出建议,还有权同政府组成部门以及社会团体、个人等机构进行协调,联邦议会必须对国家顾问提出的建议和执行的任务负责任。更何况杜昂山素季还兼任总统府部长、外交部长,参与政府决策、管理和执行是其主要工作。3、在提到缅甸领导人时最好加上“吴”或“杜”。缅甸人没有姓,只有名字,但对有社会地位的官员、学者和年长者,在男性名字前要加“吴”,在女性名字前要加“杜”;在军官名字之前加“波”。所以,如果直接称呼“登盛”、“廷觉”、“昂山素季”,严格说来是不合适的。出于尊重,应称其为“吴登盛”、“吴廷觉”、“杜昂山素季”。对于杜昂山素季,我们尤其不能将其简称为“昂山”,因为“昂山”是其父亲的名字而非姓。如果这样称呼,不仅让人产生歧义,而且也极其不符合缅甸人的习惯。缅甸人一般称杜昂山素季父亲为“昂山将军”,几乎没人直呼“昂山”。缅甸人对杜昂山素季的称谓也是很多,有时简称为“素季”、“素”或“杜素”,也有时亲切地称呼其为“素妈妈”,但从来没人简称其为“昂山”,因为她不姓昂山。4、不要把名字前冠有Dr.的缅甸人都译成“博士”。Dr.在英文中有两个意思,即“博士”或“医生”,但是缅甸目前博士数量有限,反倒是很多缅甸医生在其名字前加上了Dr.。我们的媒体有时不分场合,统一译成“博士”,就闹出了笑话。比如,已经卸任的缅甸副总统赛貌康,以前是医生,但我们有些媒体根据其名字前的Dr.将其译成“赛貌康博士”,其实是误译。5、缅甸的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尊称,需要准确区分。比如缅甸独立后第一任总统苏瑞泰,其名字中的“苏”就是掸族的尊称,是“土司”的意思;缅甸现任联邦议会议长兼民族院议长曼温坎丹名字中的“曼”是克伦族的尊称;副总统吴亨利班提优有时也在名字前加“卜”,这是钦族的尊称。
2016年21期
世界知识的其它文章新闻中心 >
那些知名的领导人翻译今何在?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从南京走出的“翻译一哥”孙宁,G20峰会期间曾因高强度的工作晕倒摔伤
11月中旬G20峰会期间,那个经常出现在习主席身边戴着眼镜,手拿公文包的翻译孙宁(他曾在南外就读6年)没有露面。这个疑问的答案直到近日才有了答案,原来他在G20峰会期间,因高强度的工作负荷而晕倒,摔破缝了好些针,从而错过了再次“出镜”的机会。
“这两年,中国领导人的出访行程更加密集,翻译室的人员可不忙飞了嘛!”外交学院著名的高翻老师王燕说。外交学院的学生几乎占据了外交部翻译室的“半壁江山”,王燕曾经教过他们中的大多数。“忙归忙,(学生)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这份工作也是种荣幸啊。”接受采访时,王燕自豪地说。据《国际先驱导报》
学生时代就是“明星”
近两年,孙宁频繁出现在国家最高领导人身边,被一些媒体誉为“翻译一哥”。
1981年出生的孙宁在1993年考取南京外国语学校,在南外度过了6年初高中生活。1999年保送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
和大多数外交部高翻相似,孙宁曾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冠军获得者。当年,同时带队参加演讲比赛的王燕老师就对这个小伙子印象深刻。“后来我看了他担任领导人高翻的一些片段,翻译得很准确。”
孙宁的高中老师曾向媒体介绍,孙宁17岁时就曾帮助老师审校英语书,获得过中澳英语能力竞赛两次特等奖。
从学生时代即是“明星”,这也是几乎所有外交部“高翻”的相同履历。
据王燕介绍,她的学生中,例如被誉为时任总理温家宝“首席翻译”的张璐,以及在去年“两会”上走红、长相酷似明星赵薇的张京,都是在上学时就成了佼佼者。这不仅是指她们在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更包括个人综合素质全面,如知识面丰富、气质娴雅等。
“高翻的工作不是光英语好就可以的。”王燕补充道,譬如曾为时任总理朱镕基担任“两会”翻译的朱彤,成绩中上,但老师发现,朱彤讲话简短干练、不啰嗦、咬字清楚,谈吐“令人舒适”,具备成为高翻的潜力。
“外交部选拔高翻主要看重三点。”王燕介绍说,“一是踏实的语言基础、优秀的语言能力;二是熟悉外交、外事业务;三是综合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帅哥美女只是凑巧”
要成为领导人高翻,外貌是不是也很重要?对此,王燕表示,“出色的高翻不一定是帅哥美女”,只不过近年来学院培养的高翻人才本身外形条件也比较出色。
“我觉得,我的师姐张京比赵薇更好看。”张京的一名师弟告诉记者,他曾在一次翻译活动中见证张京的实力,“她反应特别快,用词也特别精准。”据他介绍,张京私下里并非记者会镜头前的“高冷”形象,没有架子,对师弟师妹就是个“耐心的大姐姐”。
作为老师,王燕更注重聆听学生们在总理记者会和外长记者会时的现场表现。“你会发现,包括张京、孙宁在内,不管被译者语速如何、表达如何,他们都能用平稳的、不紧不快的语速进行翻译,音量也基本上前后一致。”王燕说,这,就是高翻的基本功。
一位现场翻译者的成功都是无数辛劳换来的。首先是个人积累。翻译张璐曾透露,2010年为时任总理温家宝翻译时,她提前收集学习了温家宝2003年—2009年答记者问的视频等资料,整理了温家宝以前在讲话中所说过的所有古诗词和成语。其次还有团队协作。据王燕介绍,每逢“两会”,翻译室会提前一个月进入“战斗准备”,所有人献计献策,有哪些特殊词汇?如何翻译准确?上会前还要进行模拟演练等。
“他们都是性格活泼的人”
迄今为止,“两会”成了翻译室“明星”集中曝光的平台。这不仅是因为高翻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全面展示,更因为,“两会”是高翻们少数的、亮相镜头前的重要场合。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组领导人高翻在工作中的照片:眼见着两位领导人相谈甚欢。高翻呢?原来在镜头之外、另一张照片上,两位翻译正疾步赶上,当避开媒体镜头后,翻译们才到达领导人身边。
“领导人高翻的职责是什么?需要的时候在身边,不需要的时候看不见。尤其不能跟领导人‘抢镜头’。”据王燕介绍,当遇到直播画面时,翻译跟领导人之间需要保持在“既不会被拍摄到,也能听到领导人说话声音、并让领导人听见翻译”的适当距离。
翻译室的高翻们普遍在生活中非常低调。他们被曝光的生活照片很少,主动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而因为中国领导人近年来频繁“走出去”,他们便跟随着成为“空中飞人”。
王燕透露说,比如她的学生张京,如今担任主席夫人彭丽媛的翻译,她自己也难得见张京一面。
不过12月17日,张京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分享自己在外交一线的心得体会。这也是外交学院的传统:12月10日,外交部法文高翻钱宴青也曾回学校举办讲座。
“他们都是性格活泼的人。”王燕还记得,翻译张璐前几年回校演讲时,台下笑声一片。“他们都不是死读书的人,死板成不了高翻。”
同样的错误绝不会再犯
每次在分享经历的场合下,王燕的学生们也往往拿自己曾闹出的笑话提示师弟师妹们。
“(错误)太多了,他们哪能没有犯错的时候呢?”王燕回忆道。一次,翻译戴庆利举例称,自己当着一位汽车行业高管的面,把汽车“排气量”翻译成了“排放废气的容量”,后来被现场纠正。
“但高翻的特点就是,同样的错误绝不会犯第二遍。”王燕说。
她认为,正是源于翻译室高强度的工作、严谨的工作要求,高翻们在此得到锻炼后,往往也能在未来适应外交部其他业务司的工作。另有学者认为,给领导人做过翻译后,往往自身也会得到赏识,容易成为被提拔的对象。
从外交部翻译室走出去的高级官员不在少数。比如现任国务委员杨洁篪、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等。
不过,坊间一度有过关于“翻译官适不适合成为高级外交官”的争议。对此,王燕表示,外交部高翻们已经多元化发展了。外交部让高翻们年轻时就去其他业务司锻炼,熟练外交业务。比如现任翻译室主任张建敏,2009年就被派驻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曾经的“两会”翻译戴庆利,如今已经成为了外交部亚洲司参赞。
外交部翻译室,是负责中国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翻译工作的骨干力量。这里集结了英、法两个语种的高翻人才,大约七八十人。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只有31岁,其中女性占全体人数的70%。
那些知名的
领导人翻译今何在
曾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曾担任邓小平的翻译。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亚洲司司长。傅莹是新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也是全国人大首位女发言人。
在时任总理温家宝的记者招待会上,张璐流利翻译总理引用的古诗词,受到追捧。现为外交部翻译室英文处副处长,仍从事一线翻译工作。
曾为周恩来担任翻译,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秘、中国驻马耳他、葡萄牙大使、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等职。退休后参与创立策马翻译有限公司并担任翻译总监兼培训总监。
曾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在时任总理朱镕基的记者招待会上,翻译朱彤给外界留下良好印象,一度有“第一翻译”之称。2003年,朱彤加盟德意志银行。2011年,朱彤被任命为德意志银行中国区总经理。(完)
【原标题:领导人的翻译多帅哥美女?纯属巧合】
责任编辑:尹艳丽 |
相关内容推荐
免责声明:
本页面呈现之信息,如无特别注明的,均来源于网页搜索结果,中国搜索呈现这些内容之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证实其真实性。如中国搜索呈现的稿件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
免责声明:
凡发布在本网上的内容,除标注为“中国搜索”或“国搜”的稿件外,其他均转自第三方网站,是为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不意味着本网认可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意见建议,请点击页面下方的“对国搜说”,欢迎及时反馈。
版权说明:
凡来源标注为“中国搜索”的本网稿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