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作业帮放在什么语境比较好呢?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糗事
11811 好笑
你可能感兴趣:
糗事百科为大家收集了很多的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糗事,各种关于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爆笑经历、尴尬时刻和开心视频,想持续关注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的糗事就收藏本页吧.
扫码下载糗事百科app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这句话源自辛弃疾的诗词《鹧鸪天送人》,其文如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其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前一句写的是指作者送别友人时,天边的流水和沿岸种植的树木水天一色的景象,后一句写的是作者进一步说明当时水天一色的天气状况,正在下着雨的阴云笼罩着埋掉了一半青山,作者以此天气状况来喻指自己在仕途上遭受的挫折和被奸邪小人陷害的复杂心情及对政治的无奈!详辛弃疾的《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字句浅释】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 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 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 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 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 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 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 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 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 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 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 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 《水调歌头》 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 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 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 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 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 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 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 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 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 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 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 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 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 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 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 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 “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 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 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 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 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 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 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 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 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 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 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 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 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 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 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 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 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 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 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 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 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 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 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和 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 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 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
你这不是一首诗吧?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这是大诗人王士稹描写夕阳晚霞的千古名句。原诗如下: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用的是比喻的手法。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你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帅哥!美女!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请设为好评哈^^】
答: 人际交往中,总是会有一些意见不合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意气用事,要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心平气和地解决矛盾。(一) 避免语言冲突的分寸语言上的冲突,这种冲...
答: 3岁以前的孩子,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对外
界事物都不知道害怕。然而孩子产生恐惧感是
因为他们缺乏经验和自卫能力,易受暗示。这
时若家长教育不当,采用不切实际的、不...
答: 百炼成钢 发奋图强 坚持不懈 迎难而上 一视同仁 一清二白 大义灭亲 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
答: 就是对党员干部思想上进行四方风八项规定等教育,然后实践到工作中。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什么意思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什么意思
09-02-21 &匿名提问 发布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 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 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 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 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 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 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 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 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 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 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 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 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 《水调歌头》 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 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 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 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 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 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 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 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 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 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 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 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 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 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 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 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 “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 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 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 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 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 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 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 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 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 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 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 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 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 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 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 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 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 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 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 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 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 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 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 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和 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 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 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 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 频倚阑干不自由。 稼轩词六百余首,用调一百以上。在这些词调中, 利用频率最高的是《鹧鸪天》,凡六十三首,占总数 百分之十强,述怀、抒愤、言愁、叹老、酬答、赠别、 祝寿、即事、咏物、写景、议论..无所不有。恐怕 正是由于运用此调多而得心应手的缘故吧,所以“代 人赋”便自然地也选择了此调。词题“代人赋”,今 天已无法弄清代谁而作。从字里行间可知主人公是一 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 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 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 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 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 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 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 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先写 景后抒情是词人惯用手法,作者更是应用自如。“柳 塘新绿” ,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温 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 。但是,细 柳新蒲为谁绿”呢?无限“温柔”为谁存在呢?王夫 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 也同样,只能使“一片愁”增浓。“温浓”之前着一 “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接下来的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紧承上文的 “一片愁”,是假设,是愿望同时也是深沉的感叹。 这“眼底”的“离恨” ,联系上文,又是“一片愁”之 原因的展现。“不信人间有白头”,是以“眼底无离 恨?为条件的,现在既是“眼底”充满了“离恨”的 那末“人间”就只能“有白头”了。这是以婉曲的方 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离恨使人“白头”。这两 句,若直言之,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 老”。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殷切地希望“眼底”真 的“无离恨”,“人间”永远无“白头”。 上阕四句,作者以正反两种手法,也主人公的愁 思,细品味感情尚未至高潮,但已是郁积心中,只待 一发。 过片以下,愁思进入另一层次,即由概括地说 “一片愁”,变为通过具体行为来写“相思”之情, 深化“一片愁”。“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 楼”,是一个行为,极写女主人公离别之恨、相思之 深。这将上片积情一、引喷发,悲情顿上一层。离恨 相思,她内在的是柔肠已经寸断,外表则是盈盈粉泪 难收,“重上小红楼”。“小红楼”,当是她与自己心上 人曾经共同地方。今天“重上”这“小红楼”,恐怕 是为的要重温昔日携手并肩、恩恩爱爱的欢乐,幻想 着心上人可能仍在楼上。真是“离别肠应断,相思骨 合销” (陈后主《寄碧玉诗》)。这女主人公的感情, 是多么缠绵悱恻,多么凄楚动人啊!结尾的“情知已 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 的痴情。她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 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正如欧阳修在《踏莎行》中 所说的那样:“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自己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 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 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 以“频倚阑干不自由”这句作结,实有“神馀言外” 之妙。 下阕里作者抓住女主人公几个典型行为,通过“难 收”“重上”“情知”频倚”等词,准确地描写了,主 人公痴情中身不由已的样子,其内心的思愁也不言自 显。 这阕词虽然是“代人赋”,但在封建社会里,思 妇是普遍存在的,思妇诗颇多亦有深厚的传统,因此 稼轩写主人公之苦闷愁思能感同身受,写来其情不虚, 其意不隔,“情真景真,与空中语自别”(许昂霄《词 综偶评》)。我们大胆假想,也极有可能是以“代人赋” 为障眼法,借以自写情怀,如李义山之《代赠》、苏 东坡之《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之类。 鹧鸪天 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 香篝渐觉水沉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 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 摇断吟鞭碧玉梢。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 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 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 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 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 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有碧绿的青山、娇艳的花朵、 行人历历、征马萧萧、旌旗小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 勃的景象。读完此作,就好象随同词人进行了一次春 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阕头两句,点明了地点。交代了词人的行踪。 它描写了词人一行,离开京城临安,乘坐马车向东阳 进发。“香篝”,是薰笼。“水沉”,是一种香料,即沉 香。“香篝渐觉水沉销”,是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 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前 后两句,相辅相成,对应有致。三、四两句,以欢悦 抒情的笔调,描写特别令人喜爱的碧绿的山峰,盛开 的花朵。这是词人举目所见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却 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风光,逼真地描写出来。笔法自然, 不假装点,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石头城》)的诗句脱化而来的。“山无重数”,是重 重叠叠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葱葱, 绿得可爱。“花不知名分外娇”,谓野外不知名的野花 格外娇娆。词人在另一首词里说:“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代人赋》)可见,词人 喜爱自然美,不喜爱矫揉造作之态。这里正显露出词 人的审美和情趣。 上阕描写自然景色,下阕描写生活画面。它的笔 调越发悠扬,画面更加生动形象。“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描写词人一行,催马加鞭, 向东阳行进的画面。”“人历历,马萧萧”两句,由于 使用了两对叠字,因而大大加强了词作的生动和韵味。 “ 人历历”写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马 萧萧”,写骏马嘶叫之声。“旌旗又过小红桥”一句, 是描写动景。词人一行打着旗号,一路浩浩荡荡,颇 为引人注目。最后两句抒情,表现出词人由于极为兴 奋和喜悦,便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 青山绿水之间,一路吟声鞭声,那情韵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词人此行,一定是很高兴的,否则, 他怎么会如此呢?这里用“愁边”二字,与词人另一 首《丑奴儿》里“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放在 愁边”中的“愁边”二字不同。“愁边剩有相思句”, 是说词人搜肠刮肚,构思吟诵的词句。很明显,这里 所谓的“愁边”,并无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 “相思”,一般指对所钟爱的人的思念,这里是表示 在构思美好的词句。“摇断吟鞭碧玉梢”,写得更是有 声有色,把词人扬鞭吟哦、疾速前进的得意神情,逼 真地再现出来。“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 比喻马鞭的华贵,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画面优美,意境广阔,自 然景色与生活画面紧密结合,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 令人赏心悦目,玩味不已。 鹧鸪天 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 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 但觉新来懒上楼。 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45岁至53岁) 的作品,由题目可知:作者游罢鹅湖归来后,曾患过 一场疾病,病愈后他登楼观赏江村的夜景,忽然惊叹 时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再一回想过 去,更是百感交集,因而写了这首词抒发心中的悲愤。 词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景中有情,只不过 是非常含蓄而已,须细察始能体会。“枕簟”句写气 候变化:枕簟初凉,溪堂乍冷,虽然还未入秋,但是 已能感到秋意。这种清冷的感觉,既是自然环境的反 映,也是词人心绪的外射。“断云”句写江上风光:飘 浮在水面上的片断烟云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消散,眼 前出现了水远天长,苍茫无际的画面。这景象给词人 带来一种广阔的美感,也引起了他的惆怅。“红莲”、 “白鸟”二句转写近前景物: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 偎倚,宛若喝醉了酒的美人。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 立着,它一定正在发愁罢!“醉”字由莲脸之红引出, “ 愁”字由鸟头之白生发,这两词用的真是恰到好处。 红莲白鸟互相映衬,境界虽美,但“醉”、“愁”二字 表露出词人内心的苦闷。以上的景物描写,不但隐含 着词人忧伤抑郁的意绪,而且为下阕抒情制造了一种 清冷、空虚又而沉闷的氛围。 下阕头三句虽承上述氛围和意绪,但在情感的表 现上却有显著变化:变含蓄为明朗,于抑郁为旷达。 这三句连用了三个典故。“书咄咄”句用殷浩事。《晋 书·殷浩传》载殷浩热中富贵,罢官后终日手书空作 “ 咄咄怪事”四字(意为“哎哎,这真是怪事!”) 。 “且休休”用司空图事。《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 空图轻淡名利,隐居中条山,他作的《休休亭记》云: 休,休也,美也,既休而具美存焉。(按司空图的解 释,“休”字有二义,一为闲退,一为安适。“休休” 即闲适之意。)“一丘一壑也风流”用班嗣语。《汉书· 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 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这三句连起来 的意思是:何必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呢?倒不如 姑且安享闲居的清福罢,隐居山林那也很高雅。前一 句作反问语,表示不以殷浩为然;后二句作自慰语, 表示隐居也自有其乐。看起来词人好象真的乐意当隐 士了,但实际上这是悲愤却故作旷达之辞,比直抒悲 愤更感强烈。三个典故用在一起,不但气势连贯,而 且意思曲折。末尾二句在情感表现上又有显著变化; 变坦率为委婉,旷达为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 觉新来懒上楼” !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诗“筋力上楼知”句意。看似写病后衰弱的寻常感觉, 实则含有“英雄江左老”(辛词《满江红》)的悲愤。 作者一生志在恢复中原,虽遭谗毁摈斥但坚持如故, 因此表现在这里的便不是一般惊衰叹老的感伤,而是 深恐功业难成的忧虑。刘辰翁说他“英雄感怆,有在 常情之外”(《辛稼轩词序》),乃是深知作者人格与词 意之言。 依上所述,此词蕴含的情感是异常深沉的,但词 人使用的语言却又极为平淡。上阕描述气候的清冷、 云水的舒卷和花鸟的静默,都无奇险之处,而寂寞沉 闷的气氛已足以使人愁苦,下阕出语十分旷达,但政 治上失意的情绪愈令人感觉凄凉结尾二语尤其淡朴浅 近,犹如野叟闲谈,略不经意,“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的感慨就表现得极其厚重。这种以淡语写深情的 艺术,正如刘熙载说的“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 人籁悉归天籁”(艺概·词曲概),是一种更为精湛的 艺术。参考资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虚写.表达作者对友人离去的路上的担心牵挂,也表达出作者的不舍的忧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