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左形意拳三体式站桩图解,左手常常发麻是什么问题?

形意劈拳练用法释秘
我的图书馆
形意劈拳练用法释秘
形意五行拳是形意门看家拳、基础拳,也是最吃功夫的拳。形意门人称之为形意母拳。劈拳是五行拳之一,练五行拳一般多先练劈拳。劈拳在五行属金,在人体五脏属肺,肺主呼吸,练拳者首重调息。
练形意拳者,一般都比较重视站桩,而桩功首重三体式桩。劈拳起式就是三体式,劈拳每一式之定式也是三体式。所以在形意拳练好了桩,也是练了劈拳,而练好了劈拳,也是练了三体式桩。
练好三体式桩,不但奠定了劈拳基础,也解决了其它四拳(钻、崩、炮、横)的拳式基础,形意拳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以上说的是三体式、劈拳的势架在五行拳中的重要性。下面要说的是劈拳之劲的练法和用法,是根据自己师承传授及个人的练功体会略述一二。一己之见,书之与众,仅供同道朋友参考。
劈拳之劲有练法和用法之别,过去形意门老师傅常讲“练有练法,用有用法”。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练形意五行拳首先要明确一个道理,五行拳主要练的是气和劲。初习五行拳要练明劲。这个“明”有两层通理,其一,是要练好拳架(拳势),出手上步要有明确的地方(搁对地方),要做到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这是从身外找,再往下练要从身内找,要做到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个阶段要把没练拳时的散架子(身架)练成整架子,要做到内外相合整体一劲(气)。总之,整个身体从上到下各部位都有讲究,要与拳经“八字二十四法”对号,按二十四法慢慢调整自己的身架。
其二,是懂劲。练劈拳始从三体式桩开始,站这个三体式桩就是让习练者有一个知劲、懂劲过程,通过站桩体会拳劲,然后逐步达到换劲(慢慢将自己身上的拙劲换成活劲,浑元劲夂有了这个过程,下一步就是练定步劈拳。劈拳看似简单,动作就是一钻,一劈,可这两下子就练了两个拳,现在有些老师教学生练劈拳,一上来就教学生,这拳怎么打,怎么用。其实不用着急,凡事都有个过程。说打,五行拳就那点东西,一说就明,一点就透。可是你没练出功夫,招式学得再多也用不上的。教人要先教功法,教道理,“方法对头,一生受益”。还是那句话,初习五行拳就是练基本功,功是一步一步练得的。
形意拳各流派在劈拳练法上都有各自的独到练法。劈拳在练法上有多种劲法。我这里所述只是其中一二而已。
一、劈拳之练法
首先打劈拳先从定步劈拳开始,定步劈拳要练得是一个“推劲”。如以左三体式起式,左手变拳,回收再从腭下向前钻出,然后右拳从左手上向前推出。要求右脚上步落地,右拳同步推出到位。右臂前伸,臂弯约135度,右肩撒开劲(松肩),肘向下垂坠,右手坐腕踏掌根,五指自然张开,如抓圆球状,掌心向前下方(略偏左),虎口要圆,食指尖上对鼻尖,下对右脚尖;左掌朝下往回捋劲,捋至脐部左侧,五指分开,虎口要圆,踏掌根,掌心斜向下,大拇指轻贴腹部,两肩微扣;左拳向前钻出时吸气,右掌向前推时呼气。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初习者可用自然呼吸,不强调呼吸与动作配合。但是当动作熟练有一定基础后,应当逐步学习呼吸与动作配合之法,要采用逆腹式呼吸方法,而且要做到长吸短呼。如以左三体式变左脚垫步,同时左掌变拳向怀中抓捋,然后向前钻出要配合吸气,然后右脚上步,同时右掌向前推掌呼气。推掌是内气推动脊背发力,以肩摧肘,肘摧手,劲到掌指。以上动作要求操练时一定要慢,一步一桩;一动一个劲;一呼一吸;逐步达到外三合,内三合;最后实现内外相合,整体一劲(气)。
练定步劈拳主要练推劲,不强调带意念,不讲什么“劈拳如推山”,你只管向前推,脚到,手到,气劲到。一切都是在有意无意之中。“有物则僵”。这个阶段练得是“形”。主要是规范动作,明理知法,练身松、劲柔、气顺。以外形带动内劲(气),逐步达到内夕卜相合,练出“六合一体”的整体劲。有了练定步劈拳“推劲”基础,下一步可练习跟步劈拳,所谓跟步,就是前脚上一步,后脚跟进半步;定式重心仍在后腿,成三体式姿势。跟步劈拳可练习两个劲。一个是把定步劈拳的推劲进一步发挥,要求前脚进步要上大步,前脚向前趟,后脚蹬劲,整个身体向前整体移位,随上步推掌,整个身体要有向前冲撞之意,这是动态中的整体推劲。
另一种练法是练“撕扯”劲,步法也是跟步,在进步同时,两手同时瞬间发劲,前手向前(略偏下)发劲,后手向后下方发劲。旧时布店伙计给顾客量好布料,用剪子剪个口,然后双手一扯,唰的一声,布料撕开,其劲干净利索。固形意拳家有句老话“劈拳如扯布”,即讲此劲也。
定步劈拳是练形练气,有了一定基础,下一步要练快,练快的方法是练行步劈拳。行步练法叫“踩影”打法,也叫“追风赶月”,就是说打拳时要追着自己的身—前打,一步紧跟一步,一掌紧追一掌。正如拳经所言,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是也。
劈拳的行步练法有两种,一是左右脚向前直行三步,当第三步前脚落地后,后脚跟进半步,重心在后腿,成三体式。同时后手向前推掌。另一种练法是左右脚连续向前上步;每当上第三步时,随之后手(同侧)向前劈出。要求步不停,手不停,随上步随钻拳,随劈掌;随走随劈,步步紧追,势势相合。这一劈有讲究,要做到劈中有化,就是在后手前劈之中,手掌含有向外化一小圈之意,这个圈极小,最好是练到外人看不出,只有操练者自己知道为妙。有句老话讲:太极腰化圈,八卦脚走圈;形意手打圈。劈拳在练法上是有这一讲究的。
有了行步直行练法基础,再往下要练“换影”打法(即抽身换影练法),步法还是行步,但要走“七星步”。前两步往前直蹚,第三步鸡形步向斜角上步,要求身法要活,以身带手向前钻劈;不但走七星步,还可以走四面。向四面八方运转;这时的两掌劲法更加丰富,出手即带劈、化、盖、拍诸劲。
再往下就是练盘身法了(盘身练法可参阅本人拙作《张鸿庆传形意绝技——盘身掌》武魂2006年第2、3期),劈钻崩炮横五拳都可以这样练。形意拳有练形,练意之说。初习形意是练形,进一步就要练意。定步,跟步劈拳是练整架子,行步练法和盘身法是练活架子。从有形到无形;从有意到无意,逐步达到神行境界。
劈拳练法有很多,不只以上这几种,用什么劲法练劈拳,习练者可根据个人情况有所选择。但要明白的是练法不是用法,只是练功之法。初习时可以用劈拳(也可用别的形)找劲,兼练其他四形。通过日久之功,使拳劲到身,以增其自身之功力,为下一步深造打好基础。
三、劈拳之用法
劈拳用法非常丰富,如劈、拍、扑、盖、化、搓、抹、钻、捋、按、放、拨等。以上劈拳劲法之应用,也要有一个训练过程,待熟练掌握方可付诸实战。训练方法有三。
(一)单操法
1、劈盖法,习者站好三体式,左(前)手向内划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同时右手从下向外向上划至右耳侧,然后向身前发力劈掌;上劲不停,右手划至腹前,手心向下,同时左手从下向外向上划至左耳侧,然后向身前发力劈掌。如此反复劈掌;左右脚可随时轮换位置。
要求:右(左)掌上下划抹要走弧形;以丹田带动两手臂发力,向前劈掌内涵拍盖之劲。
2、抖放法。站好左三体式,左手慢慢回收,右手慢慢向前推,当两手在胸前相交时,右手从左手上突然发力向前抖放;然后右手慢慢回收,左手慢慢向前推,当两手在胸前相交时,左手从右手上突然发力向前抖放。如此反复操练,也可以只练一手发力,后练另一手发力。可根据个人体力掌握运动量。
要求:前手回收,右手前推时要慢;同时吸气蓄动,要头顶项竖,塌腰坐胯,两腿屈膝,脚趾抓地;后手向前发力时,前手回收向下捋按动,前后挣力,发力时丹田抖动,沉气至涌泉,双脚蹬劲,力由脚跟生,腰身略长,脊背发力,内气催动手臂向前抖放。
(二)活步操练法
有了桩步单操的基础,可以接着练习活步劈拳用法。
1、直行步劈拳法,练习时两脚并步站立,然后左右脚连续向前直行上步;同时左右手随上步向前劈掌,上左步劈左掌,上右步劈右掌;也可上左步劈右掌,上右步劈左掌;可以连续上步劈掌,也可以连续退步劈掌;随时转身,然后再连续上步或退步劈掌。回到原地收式。
要求:不论上步劈还是退步劈,都要做到:梢节(手)起,中节(肘)随,根节(肩)追。脚到手到,气到劲到,眼神到。
2、连环劈拳
左三体式起式,身略右转再左转,随之左脚向前上半步,同时左手略向右后划再向身前抡劈,右手不动,重心偏于右腿;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一步,重心偏于左腿,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手略向后向上经右耳侧向身前抡劈,左手划至左跨外;上动不停,两脚不动,右手收至右腹侧,手心向下,同时左手从下向上向前劈出。以上是上两步劈三掌,为一组;然后继续上右步劈右掌,上左步劈左掌,再收左掌劈右掌为一组;如此反复操练,可根据场地和个人情况转身继续向前抡劈,至起式处转身收式。
要求:上两步劈三掌,中间不可停顿。连续上步,连续劈掌,两臂如鞭左右抡劈;腰为大轴,肩为小轴,手臂如轮,舞动如风,气劲到手。
3、斜行劈掌,左三体式起式,左脚向前上半步,然后右脚沿左脚内踝向右斜角上步,重心偏左,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手从左手上向右斜角扑出;左手收至左腹外侧,手心向下,眼看右掌。上动不停,右脚向前(正前方)上半步,左脚沿右脚内踝向左前方斜角上步,重心偏于右腿,成左三体式,同时左手从右手上向左斜角扑出。如此反复操练,回身后继续操练,至原起式处转身收式。
要求:上步走斜角,身随步转,步动掌劈,前劈之掌内涵扑打之劲。
4、左右化(劈)手
习者两脚左右站立,间距略比肩宽,两手自然垂于大腿外侧,两腿略屈膝下跨成马步。身向左转,同时左掌提至胸前,然后向左肩外侧劈出,手心向外,高与左肩平;重心略向左移,右手至后跨外侧,手心向下;眼看左掌。上动不停,身向右转,重心略右移,同时右手提至胸前,然后向右侧劈出,手心向外;左掌收至左胯外侧,手心向下,眼看右掌。如此左右手随腰身转动向左右两侧劈掌,时间长短根据个人体力情况而定。
要求:马步左右化(劈)掌,以腰为枢纽,带动身体左右转动,随之两掌弧形向左右劈掌。要做到肩松肘坠,松跨活腰,两腿屈蹲,以内气催动两手臂左右运转。
5、四面劈掌
四面劈掌也称转身掌,左三体式起式(面向南),身向右转90度(西),随之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左脚不动,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掌向前劈出,眼看右掌,上动不停,右脚内扣,身向左转180度(东),随之左脚向前上步,成左三体式;同时左掌向前劈出,眼看左掌;右掌收至右腹侧。上动不停,身向右转90度(南\随之右脚经左脚内踝向前上步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掌向前劈出,掌心向前,左掌收至左腹侧,手心向下,眼看右掌;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步(南),右脚不动,成左三体式;同时左掌向前劈出,手心向前,右掌收至右腹侧,手心向下,眼看左掌,上动不停,左脚尖内扣,身向右转180度(北),随之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右掌向前劈出,掌心向前,眼看右掌,左掌收至左腹侧,手心向下。
以上为一组,然后身向左转90度(西),上左步劈左掌,眼看左掌;身向右转180度(东),上右步劈右掌,左掌收至左腹侧,眼看右掌;身向左转90度(北)上左步劈左掌,右掌收至右腹侧,眼看左掌;然后向前(北)上右步劈右掌,左掌收回,眼看右掌;再向左转180度(南),随之上左步劈左掌,右掌收回,眼看左掌。
此组打完,回到原起式姿势。初习可按上述两个组合反复练习。待熟习后,每打到一个方向,均可加练前述之直行上步劈掌,斜行上步劈掌,也可以随时加练马步化手,也可以加练摆扣步转身(似八卦掌的背身掌)劈掌。
总之,练熟了操练者可向四面上步劈掌,期间可随意加练多种步法和掌法,习者自悟之,切不可拘泥不化耳。
(三)磨盘转演习法
所谓磨盘转就是操练者甲乙二人面向对方上右步,左脚不动,重心偏于后腿;同时伸出右手,两腕相搭,左手伸至右肘内侧,手心向右;眼看对方。然后身向右转,同时上左步沿着圆圈向右转圈。当甲方走到右脚在前时,左脚向右脚前上步扣脚;身向右转,随之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左手从右手下向前穿出,掌心向上再外旋拧转向外;右手收至左肘内侧,手心向左;然后上左步,沿圈向左走转。当甲方做上述转身换式动作时,乙方也要随着做同样的动作,这样转身换掌后甲乙双方再沿着圆圈向左走转。如此反复操练,初习时要求有一人主动领转,另一人相随而转。熟习后,甲乙双方在转动时任由其中一人随时变换方向,同时换手,另一方应及时相随对方的变换。另外在变换时,可加练直行上步劈掌,直行退步劈掌;斜行进退步劈掌;转身摆扣步回身劈掌;转身原地化手劈掌等。原则是一人随转随变,另一人随变随接。双方练习在动转中的步法、身法、手法变化反应能力。
经过一定时日的操练,双方有了初步转圈变换基础,可进一步演练步法,身法和手法的组合招式变换。如当甲乙双方从左向右沿圈搭手走转时,甲方突然左脚扣步向右转身,随之右脚外摆;同时左手从右手下向前穿出吃住对方之接手;随之甲方身略左转面对乙方,同时迅以右掌劈击乙方头面;乙方若拦截甲方右手,甲即以左手拍击乙方头面;若甲之左手被拦;甲即迅速腰跨下坐,两腿略屈,沉气丹田,以右掌突发抖劲,击发乙方胸部,使之受创。又如,甲乙双方左手相搭向左转圈;甲方突然上右步扣脚身向左转,左脚外摆,同时右手从左手下向前穿出,若对方以右手相接,甲速用右手缠拿乙右腕,交与左手拿之,随即甲略左转向乙身前上右步,同时以右掌横切乙方右肋腹;乙方若以左手推按甲之右手臂,甲迅速身向右转同时以左掌猛劈乙方胸面;乙若躲过此掌,甲方身略左转,同时以右手臂抽击乙之裆腹,使之受创。
以上二例,只是操练中假设之招法,演习时没有固定招式,不可拘泥成法;所谓:法无定法,全凭心法。操练时,双方要审时度势,机敏善变,力求把所学拳术招法,随意拿瓶用;所谓“招从心出”,“运用之妙,存乎心也”。
这个磨盘转练法,揉入了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精华,是形意门先师传下的宝贵遗产,后学有心之人若能按此道细心揣摩,习者经过逐日之功,久之可练得腰身如球,手臂如蛇,步法似粘,眼光如电,对日后提高技击实战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馆藏&12218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孙氏形意拳:劈拳学(1)
形意拳的起式都是从三体式起式。为了便于讲清楚方位,我们今后讲拳都统一以面向正南站好三体式来起式。
劈拳起式:
面向南站好三体式起式,注意站三体式起式必须是按规矩、按步骤来完成的:
1、先做好标准站立
2、在下蹲同时两手到位,成为标准下蹲(三体式的预备式,注意检查下蹲的高度&
编者注);
3、同时出手出脚,左脚向前迈到标准步幅(即膝盖前端与脚跟后端成垂线),左手向前推,右手在原地向起立,两手均做到位。虽然左手左脚都出去了,但身体其他部位与标准下蹲时一样,一点都不走样,成为劈拳起式。
二、左式三体式转换为右式三体式
1、落左手:全身都不动,左手在仍然向前伸展着,有拳感的前提下向下落。左臂在下落的过程中姿势始终没变(和站三体式时一样),左手的食指在下落的过程中是沿着正前方垂面,只是以肩为轴向下落,一直落到裆前。应注意的是,落到裆前左臂贴着身子不能再向下落时,左臂、左手依然保持着原来的状态,手腕依然和站三体式一样往上翘着。落手过程中眼睛盯住左手食指的指甲,手落到底后眼又向前看。
2、双手握拳于小腹:当左手落到最低处,双手开始同时握拳。右手握拳时右手贴着身子一边握拳一边向下方滚动。握好拳时,右拳滚动到小指贴着身子,正好停在耻骨上端的小肚子上,也称丹田。拳与小臂要自然,也就是手背要与小臂成为一个直线,腕子不可向外扬着,也不能向里窝着。右拳滚到的位置即是两拳应当在小腹前的位置。站三体式时右臂的小臂是桡骨贴着身子,握拳后随着拳的滚动,小臂也滚在尺骨贴着身子。左手落到底握拳,一边握一边向上提,提到与右拳同高,同时也向里裹着转动,也转成拳的小指贴着身子。两拳在脐下丹田处相距1-2公分,这时除落手攥拳外身体其他部分和三体式完全一样。
应当注意1、2两个动作要一气呵成,开始分开练习,都能纯熟无误后,落手和攥拳要连起来做,不可以间断。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张烈-孙氏形意拳入门.pdf 4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张烈-孙氏形意拳入门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孙氏形意拳入门(孙存周弟子张烈)
第一章:三体式
一、标准站立
三体式根据出手出脚的不同,可分为左式三体式和右式三体式,下面
我们以出左手出左脚的左式三体式为例进行讲解。
标准站立:
两脚站立的位置:我们讲拳的方位仍用中国人习惯的东西南北来表述,
根据需要有时也用角度来表述。在地上南北方向画一条直线;你面向南,
左脚踩在这条直线上,既然是踩,就一定要踩正了。右脚成45°贴在左脚的
后边,右脚脚跟的圆弧正好与这根线在左脚后边相切。我说的是脚,若穿
着鞋,鞋底比脚大出一圈,则右脚脚后跟的鞋底要踩过一点线。
2.身体的状态:两脚按规矩站好位置后,把身体站直,站舒服了,这时头向
南,胸向西南,身体要挺拔,就是要立如松。按前边武术试验“含胸拨背”、
“肩胯相合”的要求,这种站立姿式你应该已经形成习惯了。
3.头的状态:头要尽力向上顶,下颏要往里收着点,两眼平视,注视前方,
使自己有一种像牛犊一样、梗着脖子盯着正前方的感觉。按前边武术试验
“虚领顶劲”的要求,你也应该形成习惯了。
千万不要小看了标准的这一站,要做到要练拳了,虽然还没开始练,
往那儿一站就绝对标准,透出一股精神气,使自己、使他人都感到为之一
振。学习孙式武学,这一站是非常关键的一课。
编者提示:右式三体式
1. 两脚站立的位置:仍面向南,右脚踩在这条直线上,一定要踩正了。左
脚成45°贴在右脚的后边,左脚脚跟的圆弧正好与这根线在右脚后边相切。
这里同样要注意穿鞋时左脚脚后跟的鞋底要踩过一点线。
2. 身体的状态:除方向外要求完全同左式三体式预备式。
3. 头的状态:要求完全同左式三体式预备式。
二、两个需要统一的概念:正前方与下蹲高度
有了标准的站立就要提及练拳时两眼注视的方向和出拳打击的方向,也
就是正前方。
正前方是这样定义的:通过自己的鼻尖假想一个伸向正前方的垂面。这个假想的
垂面与地面会有一条相交的直线,这条直线肯定与你标准站立姿式下前脚踩着的直
线是平行的,而且距离很近,但究竟相距多远还是重合在一起,我没有计算或证明,
总之相差不多,大约是一寸左右。
通过鼻尖指向正前方的这个垂面就是你练拳的正前方。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
两手都要沿着这个面向前打击。手的高低可以改变,不管出手是与心口同高、与眉
同高、还是与脐同高,但手向前打击都应当在这个假想的垂面上。中国人说自己时
都是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尖,你的假想敌就在你的对面,打击方向指向鼻尖的正前方
肯定没错。
下蹲高度:
在熟练掌握了三体式预备式站立的基础上,在一面墙壁前,背对墙壁按照左式三
体式预备式的规矩与要求站好。所谓背对墙壁是以头的朝向为依据,因此你的身
体和墙有 45°角。逐渐向后退与墙接近,由于你的身体曲线,首先和墙接触的是
你的右肩和右臀。这时你的右脚与墙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正是你的臀部凸起的
高度。每个人右脚与墙的距离是不同的,是由自己的臀凸起程度而定
两腿同样用力逐渐弯曲,使身体向下蹲,两膝弯曲的方向要与脚尖的方向一致;
这一点要特别强调,要形成习惯,今后练拳中无论练什么拳都要坚持这个规矩;
这是因为膝的弯曲方向与脚尖一致符合膝关节运动生理学,对膝关节有保护作
用,使其不易受损。
两腿继续逐渐弯曲,两腿同样用力,绝不可以把身体重心移向某一条腿,这一
点是我一再强调的。这时你的右肩和右臀一直贴着墙,身体垂直向下降落,下蹲
到你的极限,即不可能再向下蹲了。这时你膝关节的弯曲受到踝关节的限制,因
为踝关节限制你脚面与小腿的角度,你不可能把脚面贴到小腿上。
要记住这个高度,这就是你练拳时标准的高度,练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都是这个高度。这个高度是
以右肩和右臀一直贴着墙的前提下,下蹲产生的。如果你体质较差可以蹲的高一些,但心里一定要清楚自
己做的不到位。有些人为了狠下功夫,蹲的比这个高度还低,那肯定是做错了,一定偏离了标准,他的右
肩肯定离开了墙,绝对是错误的下蹲动作。
要先以墙为测量方法,把动作做标准,并且要记住这个高度和姿势;
要熟练到一蹲就能达到标准姿势后,再离开墙去练。
三、三体式的标准下蹲(预备式)
三体式的标准下蹲(或三体式的预备式)手的动作与位置:
右臂贴着身子,把右手大指根放在肚脐下。右手掌心朝下,右手中指指向前方,手处于自然张开状态。
右手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用左手中指贴着右手手背的大指根处可以正好摸到自己的肚脐,即右手不可以
把肚脐盖住,又不可以离肚脐很远。左臂也自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劈拳的练法、用法
我的图书馆
劈拳的练法、用法
形意五行拳是形意门看家拳、基础拳,也是最吃功夫的拳。形意门人称之为形意母拳。劈拳是五行拳之一,练五行拳一般多先练劈拳。劈拳在五行属金,在人体五脏属肺,肺主呼吸,练拳者首重调息。图片来源网络练形意拳者,一般都比较重视站桩,而桩功首重三体式桩。劈拳起式就是三体式,劈拳每一式之定式也是三体式。所以在形意拳练好了桩,也是练了劈拳,而练好了劈拳,也是练了三体式桩。练好三体式桩,不但奠定了劈拳基础,也解决了其它四拳(钻、崩、炮、横)的拳式基础,形意拳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以上说的是三体式、劈拳的势架在五行拳中的重要性。下面要说的是劈拳之劲的练法和用法,是根据自己师承传授及个人的练功体会略述一二。一己之见,书之与众,仅供同道朋友参考。劈拳之劲有练法和用法之别,过去形意门老师傅常讲“练有练法,用有用法”。两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练形意五行拳首先要明确一个道理,五行拳主要练的是气和劲。初习五行拳要练明劲。这个“明”有两层通理,其一,是要练好拳架(拳势),出手上步要有明确的地方(搁对地方),要做到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脚合)。这是从身外找,再往下练要从身内找,要做到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个阶段要把没练拳时的散架子(身架)练成整架子,要做到内外相合整体一劲(气)。总之,整个身体从上到下各部位都有讲究,要与拳经“八字二十四法”对号,按二十四法慢慢调整自己的身架。其二,是懂劲。练劈拳始从三体式桩开始,站这个三体式桩就是让习练者有一个知劲、懂劲过程,通过站桩体会拳劲,然后逐步达到换劲(慢慢将自己身上的拙劲换成活劲,浑元劲夂有了这个过程,下一步就是练定步劈拳。劈拳看似简单,动作就是一钻,一劈,可这两下子就练了两个拳,现在有些老师教学生练劈拳,一上来就教学生,这拳怎么打,怎么用。其实不用着急,凡事都有个过程。说打,五行拳就那点东西,一说就明,一点就透。可是你没练出功夫,招式学得再多也用不上的。教人要先教功法,教道理,“方法对头,一生受益”。还是那句话,初习五行拳就是练基本功,功是一步一步练得的。形意拳各流派在劈拳练法上都有各自的独到练法。劈拳在练法上有多种劲法。我这里所述只是其中一二而已。一、劈拳之练法首先打劈拳先从定步劈拳开始,定步劈拳要练得是一个“推劲”。如以左三体式起式,左手变拳,回收再从腭下向前钻出,然后右拳从左手上向前推出。要求右脚上步落地,右拳同步推出到位。右臂前伸,臂弯约135度,右肩撒开劲(松肩),肘向下垂坠,右手坐腕踏掌根,五指自然张开,如抓圆球状,掌心向前下方(略偏左),虎口要圆,食指尖上对鼻尖,下对右脚尖;左掌朝下往回捋劲,捋至脐部左侧,五指分开,虎口要圆,踏掌根,掌心斜向下,大拇指轻贴腹部,两肩微扣;左拳向前钻出时吸气,右掌向前推时呼气。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初习者可用自然呼吸,不强调呼吸与动作配合。但是当动作熟练有一定基础后,应当逐步学习呼吸与动作配合之法,要采用逆腹式呼吸方法,而且要做到长吸短呼。如以左三体式变左脚垫步,同时左掌变拳向怀中抓捋,然后向前钻出要配合吸气,然后右脚上步,同时右掌向前推掌呼气。推掌是内气推动脊背发力,以肩摧肘,肘摧手,劲到掌指。以上动作要求操练时一定要慢,一步一桩;一动一个劲;一呼一吸;逐步达到外三合,内三合;最后实现内外相合,整体一劲(气)。练定步劈拳主要练推劲,不强调带意念,不讲什么“劈拳如推山”,你只管向前推,脚到,手到,气劲到。一切都是在有意无意之中。“有物则僵”。这个阶段练得是“形”。主要是规范动作,明理知法,练身松、劲柔、气顺。以外形带动内劲(气),逐步达到内夕卜相合,练出“六合一体”的整体劲。有了练定步劈拳“推劲”基础,下一步可练习跟步劈拳,所谓跟步,就是前脚上一步,后脚跟进半步;定式重心仍在后腿,成三体式姿势。跟步劈拳可练习两个劲。一个是把定步劈拳的推劲进一步发挥,要求前脚进步要上大步,前脚向前趟,后脚蹬劲,整个身体向前整体移位,随上步推掌,整个身体要有向前冲撞之意,这是动态中的整体推劲。另一种练法是练“撕扯”劲,步法也是跟步,在进步同时,两手同时瞬间发劲,前手向前(略偏下)发劲,后手向后下方发劲。旧时布店伙计给顾客量好布料,用剪子剪个口,然后双手一扯,唰的一声,布料撕开,其劲干净利索。固形意拳家有句老话“劈拳如扯布”,即讲此劲也。定步劈拳是练形练气,有了一定基础,下一步要练快,练快的方法是练行步劈拳。行步练法叫“踩影”打法,也叫“追风赶月”,就是说打拳时要追着自己的身—前打,一步紧跟一步,一掌紧追一掌。正如拳经所言,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是也。劈拳的行步练法有两种,一是左右脚向前直行三步,当第三步前脚落地后,后脚跟进半步,重心在后腿,成三体式。同时后手向前推掌。另一种练法是左右脚连续向前上步;每当上第三步时,随之后手(同侧)向前劈出。要求步不停,手不停,随上步随钻拳,随劈掌;随走随劈,步步紧追,势势相合。这一劈有讲究,要做到劈中有化,就是在后手前劈之中,手掌含有向外化一小圈之意,这个圈极小,最好是练到外人看不出,只有操练者自己知道为妙。有句老话讲:太极腰化圈,八卦脚走圈;形意手打圈。劈拳在练法上是有这一讲究的。有了行步直行练法基础,再往下要练“换影”打法(即抽身换影练法),步法还是行步,但要走“七星步”。前两步往前直蹚,第三步鸡形步向斜角上步,要求身法要活,以身带手向前钻劈;不但走七星步,还可以走四面。向四面八方运转;这时的两掌劲法更加丰富,出手即带劈、化、盖、拍诸劲。再往下就是练盘身法了(盘身练法可参阅本人拙作《张鸿庆传形意绝技——盘身掌》武魂2006年第2、3期),劈钻崩炮横五拳都可以这样练。形意拳有练形,练意之说。初习形意是练形,进一步就要练意。定步,跟步劈拳是练整架子,行步练法和盘身法是练活架子。从有形到无形;从有意到无意,逐步达到神行境界。劈拳练法有很多,不只以上这几种,用什么劲法练劈拳,习练者可根据个人情况有所选择。但要明白的是练法不是用法,只是练功之法。初习时可以用劈拳(也可用别的形)找劲,兼练其他四形。通过日久之功,使拳劲到身,以增其自身之功力,为下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二、劈拳之用法劈拳用法非常丰富,如劈、拍、扑、盖、化、搓、抹、钻、捋、按、放、拨等。以上劈拳劲法之应用,也要有一个训练过程,待熟练掌握方可付诸实战。训练方法有三。(一)单操法1、劈盖法,习者站好三体式,左(前)手向内划按至腹前,手心向下;同时右手从下向外向上划至右耳侧,然后向身前发力劈掌;上劲不停,右手划至腹前,手心向下,同时左手从下向外向上划至左耳侧,然后向身前发力劈掌。如此反复劈掌;左右脚可随时轮换位置。要求:右(左)掌上下划抹要走弧形;以丹田带动两手臂发力,向前劈掌内涵拍盖之劲。2、抖放法。站好左三体式,左手慢慢回收,右手慢慢向前推,当两手在胸前相交时,右手从左手上突然发力向前抖放;然后右手慢慢回收,左手慢慢向前推,当两手在胸前相交时,左手从右手上突然发力向前抖放。如此反复操练,也可以只练一手发力,后练另一手发力。可根据个人体力掌握运动量。要求:前手回收,右手前推时要慢;同时吸气蓄动,要头顶项竖,塌腰坐胯,两腿屈膝,脚趾抓地;后手向前发力时,前手回收向下捋按动,前后挣力,发力时丹田抖动,沉气至涌泉,双脚蹬劲,力由脚跟生,腰身略长,脊背发力,内气催动手臂向前抖放。(二)活步操练法有了桩步单操的基础,可以接着练习活步劈拳用法。1、直行步劈拳法,练习时两脚并步站立,然后左右脚连续向前直行上步;同时左右手随上步向前劈掌,上左步劈左掌,上右步劈右掌;也可上左步劈右掌,上右步劈左掌;可以连续上步劈掌,也可以连续退步劈掌;随时转身,然后再连续上步或退步劈掌。回到原地收式。要求:不论上步劈还是退步劈,都要做到:梢节(手)起,中节(肘)随,根节(肩)追。脚到手到,气到劲到,眼神到。2、连环劈拳左三体式起式,身略右转再左转,随之左脚向前上半步,同时左手略向右后划再向身前抡劈,右手不动,重心偏于右腿;上动不停,右脚向前上一步,重心偏于左腿,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手略向后向上经右耳侧向身前抡劈,左手划至左跨外;上动不停,两脚不动,右手收至右腹侧,手心向下,同时左手从下向上向前劈出。以上是上两步劈三掌,为一组;然后继续上右步劈右掌,上左步劈左掌,再收左掌劈右掌为一组;如此反复操练,可根据场地和个人情况转身继续向前抡劈,至起式处转身收式。要求:上两步劈三掌,中间不可停顿。连续上步,连续劈掌,两臂如鞭左右抡劈;腰为大轴,肩为小轴,手臂如轮,舞动如风,气劲到手。3、斜行劈掌,左三体式起式,左脚向前上半步,然后右脚沿左脚内踝向右斜角上步,重心偏左,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手从左手上向右斜角扑出;左手收至左腹外侧,手心向下,眼看右掌。上动不停,右脚向前(正前方)上半步,左脚沿右脚内踝向左前方斜角上步,重心偏于右腿,成左三体式,同时左手从右手上向左斜角扑出。如此反复操练,回身后继续操练,至原起式处转身收式。要求:上步走斜角,身随步转,步动掌劈,前劈之掌内涵扑打之劲。4、左右化(劈)手习者两脚左右站立,间距略比肩宽,两手自然垂于大腿外侧,两腿略屈膝下跨成马步。身向左转,同时左掌提至胸前,然后向左肩外侧劈出,手心向外,高与左肩平;重心略向左移,右手至后跨外侧,手心向下;眼看左掌。上动不停,身向右转,重心略右移,同时右手提至胸前,然后向右侧劈出,手心向外;左掌收至左胯外侧,手心向下,眼看右掌。如此左右手随腰身转动向左右两侧劈掌,时间长短根据个人体力情况而定。要求:马步左右化(劈)掌,以腰为枢纽,带动身体左右转动,随之两掌弧形向左右劈掌。要做到肩松肘坠,松跨活腰,两腿屈蹲,以内气催动两手臂左右运转。5、四面劈掌四面劈掌也称转身掌,左三体式起式(面向南),身向右转90度(西),随之右脚向右前方上步,左脚不动,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掌向前劈出,眼看右掌,上动不停,右脚内扣,身向左转180度(东),随之左脚向前上步,成左三体式;同时左掌向前劈出,眼看左掌;右掌收至右腹侧。上动不停,身向右转90度(南\随之右脚经左脚内踝向前上步成右三体式;同时右掌向前劈出,掌心向前,左掌收至左腹侧,手心向下,眼看右掌;上动不停,左脚向前上步(南),右脚不动,成左三体式;同时左掌向前劈出,手心向前,右掌收至右腹侧,手心向下,眼看左掌,上动不停,左脚尖内扣,身向右转180度(北),随之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右掌向前劈出,掌心向前,眼看右掌,左掌收至左腹侧,手心向下。以上为一组,然后身向左转90度(西),上左步劈左掌,眼看左掌;身向右转180度(东),上右步劈右掌,左掌收至左腹侧,眼看右掌;身向左转90度(北)上左步劈左掌,右掌收至右腹侧,眼看左掌;然后向前(北)上右步劈右掌,左掌收回,眼看右掌;再向左转180度(南),随之上左步劈左掌,右掌收回,眼看左掌。此组打完,回到原起式姿势。初习可按上述两个组合反复练习。待熟习后,每打到一个方向,均可加练前述之直行上步劈掌,斜行上步劈掌,也可以随时加练马步化手,也可以加练摆扣步转身(似八卦掌的背身掌)劈掌。总之,练熟了操练者可向四面上步劈掌,期间可随意加练多种步法和掌法,习者自悟之,切不可拘泥不化耳。(三)磨盘转演习法所谓磨盘转就是操练者甲乙二人面向对方上右步,左脚不动,重心偏于后腿;同时伸出右手,两腕相搭,左手伸至右肘内侧,手心向右;眼看对方。然后身向右转,同时上左步沿着圆圈向右转圈。当甲方走到右脚在前时,左脚向右脚前上步扣脚;身向右转,随之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左手从右手下向前穿出,掌心向上再外旋拧转向外;右手收至左肘内侧,手心向左;然后上左步,沿圈向左走转。当甲方做上述转身换式动作时,乙方也要随着做同样的动作,这样转身换掌后甲乙双方再沿着圆圈向左走转。如此反复操练,初习时要求有一人主动领转,另一人相随而转。熟习后,甲乙双方在转动时任由其中一人随时变换方向,同时换手,另一方应及时相随对方的变换。另外在变换时,可加练直行上步劈掌,直行退步劈掌;斜行进退步劈掌;转身摆扣步回身劈掌;转身原地化手劈掌等。原则是一人随转随变,另一人随变随接。双方练习在动转中的步法、身法、手法变化反应能力。经过一定时日的操练,双方有了初步转圈变换基础,可进一步演练步法,身法和手法的组合招式变换。如当甲乙双方从左向右沿圈搭手走转时,甲方突然左脚扣步向右转身,随之右脚外摆;同时左手从右手下向前穿出吃住对方之接手;随之甲方身略左转面对乙方,同时迅以右掌劈击乙方头面;乙方若拦截甲方右手,甲即以左手拍击乙方头面;若甲之左手被拦;甲即迅速腰跨下坐,两腿略屈,沉气丹田,以右掌突发抖劲,击发乙方胸部,使之受创。又如,甲乙双方左手相搭向左转圈;甲方突然上右步扣脚身向左转,左脚外摆,同时右手从左手下向前穿出,若对方以右手相接,甲速用右手缠拿乙右腕,交与左手拿之,随即甲略左转向乙身前上右步,同时以右掌横切乙方右肋腹;乙方若以左手推按甲之右手臂,甲迅速身向右转同时以左掌猛劈乙方胸面;乙若躲过此掌,甲方身略左转,同时以右手臂抽击乙之裆腹,使之受创。以上二例,只是操练中假设之招法,演习时没有固定招式,不可拘泥成法;所谓:法无定法,全凭心法。操练时,双方要审时度势,机敏善变,力求把所学拳术招法,随意拿瓶用;所谓“招从心出”,“运用之妙,存乎心也”。这个磨盘转练法,揉入了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精华,是形意门先师传下的宝贵遗产,后学有心之人若能按此道细心揣摩,习者经过逐日之功,久之可练得腰身如球,手臂如蛇,步法似粘,眼光如电,对日后提高技击实战能力会有很大帮助。微信ID:shenxinxing999长按识别 联系我们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意拳三体式站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