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高考作文文到底是在考什么

热门搜索推荐:
当前位置: >
高考作文如何备考: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在哪
淑贤&&&& 10:25:13&&&&&&&&
  高三复习有10个月左右,除去高考,差不多有9次月考,也就是说要写9篇作文,再加上周测,这数字还要往上飙。如果高一高二的作文也算在内,起码不少于二三十篇。但我们训练了这么多作文,作文好像还是写不好。这写不好的根源在哪?高三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在哪?
  说起高考备考的有效性,这让我联想起古代的读书人。科举考试的竞争丝毫不亚于现在的高考。不同于现在的大众教育,囊日是精英教育,能中举的是有几把刷子的,都是人中豪杰。古代的科举考试可能更接近现在某些吃香职位的公务员考试,几千几万人竞争一个岗位。这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的竞争,不够勤奋不够优秀,恐怕不必心存任何幻想。那么古代的读书人是如何备考的,与我们又有什么不同?
  来看看我们熟知的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是如何读书如何备考的,他在《与元九书》中,如此写道:&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不可谓不勤奋,不可谓不辛苦。
  与白大诗人相比,我们是写的多读的少,差不多天天在刷题,就是刷不出高水平的作文。道理很浅显,我们就是装作视而不见,没有大量的输入,拿什么去输出,怪不得学生作文常常炒冷饭,常常嚼重复的材料。作为一个高中学生,要好好问自己,高中三年自己到底读了几本书。没有一定量的阅读,写出一篇好作文就无从谈起。
  其实,读书也不仅是为了写好一篇作文,或者成为一名作家,更多的是更好地表达自己,我手写我心。但很多学生却认为语文学不学都差不多,甚至有些老师也这样认为,更可怕的是其中还有语文老师。我们不能凭感觉说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这样一个模糊笼统的结论没有多大参考价值。我们可以少刷点题,但决不能少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是学好语文的起点,也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因素。读书,如果能形成习惯,那将会受益一生。
  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个问题就要交给全职的语文教师来思考探索。
  除了读书,好作文还有一个无法绕开的因素&&评价标准。苏轼、苏辙兄弟曾同赴科举。考前,他们向欧阳修求教。欧阳修大意是说,一个正面立意,一个反面立意,结果苏氏兄弟双双及第。这个故事见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可见,主考官的喜好和文章的评价标准也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的高考作文也有评价标准和阅卷老师,这点与古代科举没有什么区别。
  广东高考作文这几年就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务实,打击浮夸矫情的文风。开头来一段排比来一段抒情,文采斐然,然而却是无关宏旨的。我们的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开头,觉得有气势。但这样的开头,在阅卷场上是要吃亏的。2015年第8期《语文月刊》刊登了一篇吉林考生的满分作文《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开头段就文采飞扬,结果被湛江一中孙胜韬老师痛批了几句,责怪《语文月刊》选登如此糟糕的考场作文。《语文月刊》或许只是想呈现不同省份优秀作文的样式。这样的样式在广东是不受欢迎的。广东高考作文更注重按要求把道理讲明白,之后再是文采。当然,文质兼美的作文在哪里都是受欢迎的。
  现在,回顾一下我们高考作文的备考。这些年我一直教高三,从我的观察来看,高三紧张的一年,我的学生几乎没有时间看书。2015届买了20本书给他们看,每个小组两到三本,一个月轮换一次。第一个学期下来,看的学生不多,能看完几本的更少。第二学期冲刺的一百天,读书更是成了奢望。2016届,我又进行了这样的一次尝试,还是以失望收场。2017届,没有了下文。三年下来,我在思考给学生读什么,怎样指导他们读,才能在高三紧张的学习中,收到更好的效果。希望接下来2018届的尝试,能够取得一些收获。
  教学,教学,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之外,教师的教也不可忽视。我们就拿2016届高考作文备考来说吧,这一年让众多语文老师沉默了。&吻与痕&的作文出来之后,有个同事告诉我,说我班的一个学生说说签名提到我,大意是曾老师复习的作文,高考没考。不得不承认,这一年的作文备考是失败的。虽然我很努力地在为学生备考作文,但结果是不佳的。
  2016届广东命题权被教育部收回了。从去年开始,广东考生也加入了全国统考的行列。2015届全国卷&女儿举报父亲&的作文一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信息就甚嚣尘土。《语文月刊》公众号上铺天盖地的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备考的文章。在这样的氛围裹挟下,我们的备考也是清一色的&任务驱动型&。虽然廉江一中周毅老师来校传经送宝,其中提到孙胜滔老师的观点,孙老师认为2016届不会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但作文备考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根本就没有自己的判断。
  &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只不过是语文人玩出的一个新概念而已。在读了王荣生教授主编的《作文教学教什么》之后,我明白&任务驱动型&作文实质上就是情境作文。2015届&女儿举报父亲&的作文就是一道情境作文题。这种作文要求只是作文的一种形式。
  2017届的作文备考就汲取了2016届的经验和教训。2017届,我们复习的很全面。材料类型上,有事例型、现象型、寓意型和观点型。作文要求上有传统作文要求和交际语境下的要求。其中,&女儿举报父亲&、&三则暖闻&和&大黎转会南旺俱乐部&这三道情境作文题都跟学生进行了指导。今年的作文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要求,可以说也是情境式的,它要求考生要有交流意识和读者意识。从这点来说,我们的备考还是有效的。
  从形式上来说,多则材料我们也进行了训练。在审题立意上,&求同存异&是我们的指导方法。且看下面复习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材料一: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退休后,在南京师大附中开设&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过道都挤满了人,没过多久,来听课的已寥寥无几。&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一位同学告诉钱教授。
  上中学,与高考无关的课,不学;到了大学,与就业无关的知识,不问;到了职场,与生计无关的事,不做。&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钱理群说。
  材料二:戏曲作为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能传艺,传神,传德。一年来,戏曲正逐步走进各地大中小学,融入校园生活:既有借助戏曲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专业的戏曲社团进校培养年轻一代;更多的,则把戏曲进校园当成学校的开学第一课,无关中考和高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高考作文要求考生从十二个&中国关键词&里选出两三个,这里考察的就是学生&求同&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也不知道学生答得怎么样。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我们的备考偏差不大。
  至于谋篇布局上,我只制作了一份导学稿,并且也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以前,教&引议联结&是先教这种模式,然后拿文章去套去论证这种结构,这样一来就很机械,有时文章往往对应不上。2017届,我用了2016届广东省两篇高考标杆作文《不以成败论英雄》和《应该被摆正的评价标准》,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这两篇作文的章法和结构,让学生体悟到这就是&引析提联结&的模式。这是从&篇到类&的教学,以前是从&类到篇&的模式。前者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后者是证明和死记。模式化作文教学毕竟不是出路,即便基础差的学生也是如此。写出有个性有特色的作文,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典范文章是给学生参考和领悟的,千篇一律的结构绝对是我们要摒弃的。如果都是一个结构模式,谁来批阅都要吐。
  语言的锤炼上,还是一片空白,短时间内该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可能引导他们学会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一个办法,把句子修改通顺,把啰嗦的修改得简洁,把不明白的改明白等等。
  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在哪?有几点是必须做好的。第一,指导学生读书还是需要的。第二,钻研高考作文真题,尽管反猜题一直都很强大。第三,紧跟评价标准。现在胡家俊掌舵的《语文月刊》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每年遴选出来的10篇标杆作文,是作文备考的重要的风向标。第四,《考纲》是关键,高中语文考察学生的什么能力,这是我们备考的真正方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我们一定要弄明白,备考才能有的放矢。如果备考只是跟在高考真题后面亦步亦趋,那么难免不会重蹈2016届高考作文备考的覆辙。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公众号:鞭之涯
作者:毛克
高考作文备考的有效性在哪相关文章
全站热点推荐
全站热门点击
经典儿歌推荐
手抄报精选 > 
高考作文满分作者如今在哪:有的当医生,有的仍坚持写作
来源:中工网
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您可能忘记了当年考了什么阅读理解,或是什么公式,但是,您不会忘记那年高考,考了什么作文题吧?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年,40次高考,40道作文题,细究其根,大多与时代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紧紧缠绕。有人说,这也是窥望中国40年的历史脉络。
今年我们带您回顾恢复高考40年,福建省的40道高考作文题;以及当年满分作文考生的一些趣事。
本版文/本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秦方 制图/张平原
与时代变迁
多年以后,在相互印证1977年的高考作文题时,77级的才知道,1977年高考,是分省命题,当年福建的作文题是《大庆见闻一则》。
高考作文题,也跟随高考命题,从分走到合,再从合走到分,现在又回归到合。
1978年的高考,已经是全国统一命题了,一直持续到2003年。2004年,福建开始自行命题。又过了12年,2016年,福建又回归全国命题。
1980年:“画蛋”成了热门词汇
厦门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钟斌曾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考作文做过一番研究,他说,现在返回头看几十年前的高考作文,有人会觉得匪夷所思,事实上,你要考虑当时的时代背景。高考作文大多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77年的中国,各行各业的秩序在快速重建和恢复,高考作文既是人才选拔考试,又与国家政治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使得那时的作文题目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从1977年和1978年高考作文就可见一斑。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高考作文题也迅速改变着。1980年的作文题画风大变,考了达·芬奇的画蛋,说的是达·芬奇当初拜名画家韦罗基奥为师,老师足足让他画了十几天的蛋,作文题是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画蛋”成为当时的热门词汇。
如今:赋予学生自由思考权利
钟斌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作文题也实现了“宏大叙事”向“彰显主体”的转变。
他认为,现在高考作文命题的价值引领基本能体现时代的发展,体现多元价值的变迁和学生的个性心理,即在尊重考生独立的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在作文命题的规范和要求下,尽量赋予学生真实表达和自由思考的权利。
期待:命题是个大“口袋”
理想的高考作文是什么样?此间媒体曾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唐正大的“口袋理论”。
唐研究员说,作文命题只是个口袋。“你带着自己准备的购物袋去超市买东西,别人不会根据这个袋子判断你所买商品的品质和成色。”作文命题这个“口袋”的设计颇有讲究,袋子口设计得太小,或者不容易找到,装东西的时候也会有些难度,或容易装偏。
唐正大列举了上海卷的“造就和谐自我”作文题,认为该命题的立意和提示,应该是不落俗套,直击灵魂深处,但这种关于“坚硬”和“柔软”的情感体验往往建立在一定的社会阅历、世情阅历之上,而这恰恰是高中学生较为缺乏的。
在这位研究员看来:开口比较大,通体透亮,色彩和倾向暗示比较少的“购物袋”,是人们对于高考作文命题的期待。国外高考作文题都考啥?语文特级教师告诉你差别在哪里国外高考作文题都考啥?语文特级教师告诉你差别在哪里中小学教师圈百家号导读每到高考时节,不少圈友都会分享部分国外高考作文题,经常会引发新一轮的关注和热议。5年前,复旦大学附中特级语文老师黄玉峰曾就国内高考作文题和外国考试作文题进行对比分析。在文中,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作文命题是好命题?这篇文章评价带给人不少启发和思考。其实,国内高考作文命题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实很多。大家可以看看,5年过去了,今天高考作文题有了哪些新变化?“京城教育圈”今天和大伙分享的是黄老师“对比评价中国外国的高考作文题”一文,同时还附上国外部分高考作文题,一并供大家参考。上世纪初,爱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为了办好中国的职业教育,踏访美国、英国、日本、菲律宾等地。他说:“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他明确表示是去西方找药方的。睁眼看世界很有必要,多一点见识,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我们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希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真正改变作文命题现状,缩短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什么样的作文命题算是好命题呢?1、 一个好的题目,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2、 好的命题其实是很朴素的,就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它在审题上应该没有难度,要让考生人人都看得明白,在观点上应该没有倾向性,考生直抒己见即可。3、好的题目能够考出思想,考出读书的量,也能考知识的储备和独特的个性。学生备考的过程,应该就是读书的过程,就是充实自己的过程,而不是学套题、背范文。学生掌握应试套路就行了作文题目指向不清,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学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学,又不思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上海作文题06年《我想握着你的手》、07年《必须跨过这道坎》、08年《他们》。这些题目都可以用一个模式来套,都可以写关心弱势群体。06年写:我想握住民工的手;07年写,必须跨过与民工差距这道坎;08年写,他们是一群民工的子弟。而事实上,写这样文章的人,也确实得了高分。还在报上宣传。这样的题目只要事先准备几篇,还有什么不能应付的?还需要读书干什么?对于应试作文的套路,不但上海卷如此,全国卷和其他省市也如此。江苏的王栋生老师收集了用同样一句话作开头的套文:那句话是“屈原向我们走来”: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2005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与人生的关系”,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他的出生,正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跳入赴汨罗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2006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2007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国的天空……2008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好奇心”,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那是为什么?我感到好奇……”这样的作文题,怎么能引导同学们独立思考?怎么能促进同学们刻苦读书?完全可以投机取巧的。国外考题更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作文是思想的载体,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作文题的优劣直接反映出这个国家国民思维品质的导向。一个好的问题,会让人产生应答的欲望,会引发人无限的思考趣味;一个愚蠢的问题,只会令人感觉无聊、乏味,回答这样的问题无疑是一种痛苦。“洋高考”当中最让国人感慨的题目来自法国——这个孕育过卢梭、伏尔泰、左拉、雨果和巴尔扎克的国家。看到他们的高中生要做的文章,我们痛苦地感到差距:“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什么?”“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解释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等等。试想,若是中国哪个大学的哲学系能招到这样一批已经对这些问题有分析有观点的学生,教授们会有多么兴奋!“我们是否有寻求真理的义务?”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工作,是否仅仅为了有用?”面对这样尖锐的问题,我们讶然,这是高中生做的题目吗?在中国又有几个成年人有能力或者说有勇气去探讨这样的问题?再看看其他国家的高考试题。日本东京大学入学考试要学生读中国古典典籍《左传》的“晏子对齐侯”一节,从“和”与“同”的辩证角度讨论“国家治理应有的状态和理想境界是什么?”新加坡的试题是 “哲学只是提问而并不回答,那我们为何还要学习哲学?”考生如果能够对这样的社会、人生、哲学问题有独立严肃的思考,才是真正成人的标志。我们的基础教育工作者看到这里,是否感到惭愧?我们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难道我们的孩子还不够努力?难道我们的老师教得还不够多?不是,这样悬殊的差距背后,是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法国教育部颁发的大纲上说,他们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何谓批判性思维?许多国人还感到陌生。是的,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教这个。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必然是在一个明确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上体现出来的。好的命题都要解决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如新加坡某年的高考试题:“科学鼓励质疑,而宗教排斥质疑,你怎样看?” 这样的题目在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人人都看得明白,根本不可能出现离题偏题的问题。考生必须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能忽悠,不能“发散”,写不出就是写不出,能说多少就是多少,来不得半点虚假。这个题目的难度是在于问题本身,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值得反复思考辩论的问题。题目本身没有倾向性,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迁就任何人的观点,直抒己见即可。阅卷官在考生阐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个同学的真实水平:思维、积累、视野、表达、感情乃至境界。好的命题,就是这样朴素,功夫不在表面。花里胡哨的题目不知要考学生什么而我们的不少作文题提出的问题本身并不需要思考,却在审题上给考生设置障碍。一些题目争奇斗异,花里胡哨,不知要考学生什么。比如2012年高考中受人诟病的安徽卷作文题—— “梯子不用时请收起”,好像禅宗和尚在打机锋,一眼看去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我们应试作文的教学中有一块很重要的训练是“审题”,说到底就是要学生千方百计去揣摩出题者的“圣意”,但其实这个“圣意”,出题者自己也不明白,至少是不清晰的。题目既不明确,还思考些什么?对考生来说,“思考”越多,“偏题”可能性越大。霸道专制的题目让考生只能乖乖附和我们高考作文命题的问题,除了题目本身指向不明确,在观点上也极其霸道专制。2012年浙江卷作文题“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许讲的是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对于材料中的观点是否认可,本应该是可以各抒己见的,然而题目的倾向性非常明确,考生必须以甘于做一个凡人,为别人鼓掌等作为立论。万一哪个考生是叔本华、尼采的信徒,认为“我不愿做站在路边鼓掌的人,我偏要做一个被别人鼓掌的人”,那就是审题错误。要是屈原大夫复生参加高考,写上一段“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恐怕要被判为不及格。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去年江苏省的作文题恰恰是“拒绝平庸”。写这个题目,若有人反弹琵琶,说自己愿意做一个“站在路边鼓掌的人”,也是要不得的。其实不管是“拒绝平庸”,还是“安于平凡”,都不过是出题者的个人意见罢了,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反正永远是出题目的人对,考生只有乖乖“附和”。这样的题目,根本不是在比人文素养,更不是在比思想深度。大家都是附和,只不过在比谁附和得最好看、最新巧、最华丽、最肉麻罢了。这是明显要求考生睁眼说瞎话,闭眼编套话。“高分作文”可能是精致的“万金油”题目的指向不清,使得学生根本不用好好读书;观点上的专制主义,使得学生不用思考,也不能思考。既不学,又不思的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这样的考试,炮制出来的所谓“高分作文”,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反正题目也不知道要你讲什么,于是只要表面上“扣题”即可,然后想办法选一个最安全的角度,说一通自己都不相信的话,来糊弄自己,糊弄阅卷官。请看下面的文字:我等有幸处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的大中华,有着深厚的底蕴,听孔老之教诲,感孙文先生之遗志,理应“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要如王观堂先生所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持一等之志,追寻曾国藩先生所向往达到之“太上立德,其次立功,而后立言”的人生境界。这段文字摘自据说是某地一篇高分作文,这篇被阅卷组赞许为“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将来考生奉为楷模、揣摩模仿的对象。但是,读者能否看出,这段话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这样的文字是禁不起细看的,像这样由一堆名人和名言堆砌起来的空话,既可以套“梯子”,可以套“感恩”,也可以套“微光”、“理想”、“责任”甚至“希望”、“收获”云云,其实无非还是表决心,喊口号,只是用一种更精致的“万金油”罢了。历年高考“高分作文”中充斥着大量这类华而不实的文章。即使被称为所谓奇文的,如当年轰动一时的《赤兔之死》,如“七言长诗”《站在黄花岗烈士陵园的门口》之类,也不过是在玩弄更奇巧的文字,去表达一个迎合上意的东西罢了。这些文章共同的特点是用一些华美空洞的修辞,来包装一个平庸空洞、似是而非的思想,恰似一锅劣质的心灵鸡汤。这不能怪学生,他们也不愿意这样。虽说考试作文是带着镣铐跳舞,可我们打造的这副镣铐未免也太沉重了。部分国外高考作文题目美 国美国西北大学作文题1.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2.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3.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4.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家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的艺术技巧。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芝加哥大学的作文题1.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样的素质传给了你?2.假如一个平常的日子被加上了4小时35分钟,你将会做什么不同的事?3.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征的建筑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什么?普林斯顿大学作文题1.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2.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作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作的?3.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可以看出,美国高校招生的作文题给人一种谈笑风生、潇洒自如、机谋睿智的感觉,学生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对历史掌故的熟悉、很重要的一点,或者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反映出“你是谁”“你是怎样一个人”这样的主题。美国的作文不仅想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这个活生生的人。更有意思的是,这些作文题都是高中毕业生自己设计的, 都是考入大学的上届毕业生留给学弟学妹的“恶作剧”。日 本日本的大学考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由“独立行政法人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举办的全国统考,也称“一次考试”或“中心考试”;而由各大学自己出题的“个别学力检查考试”,也称“二次考试”。第一次的统考主要根据教科书内容考核基础知识,以选择题为主,没有作文等记述内容考核。考生们只有在参加大学自己出题的“个别学力检查”的“二次考试”时,才会遇到面试与论述类的“作文题”。日本上智大学新闻系:以“强者”为题,写出你对此的思考。历史系:现存多数都市的历史为再建历史,以此为题,阐述超越时代的都市再生与变化。法文系:下面的法文文章详细描绘了离开法国后,在美国所渡过的与母国不同的日常生活,请将法文翻译成日文。东京大学针对外国文科留学生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出现了“科学不一定就带给人类幸福”的言论。在此必须注意的是:此处所指的“科学”,拥有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两方面的意义。以此为题,论述科学与人类幸福的关系。从上面的出题内容可以看出:日本大学的入学“小论文”考试,即使是同一所大学,也并不统一,而是根据各学系不同,“小论文”内容完全不一样,专业针对性较强,且具体化,抽象内容比较少。此外,即使是相同的大学相同的系,也会根据主修专业不同“小论文”题目不一样。来源于京城教育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中小学教师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高端、专业、专注——中小学教师圈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碰巧!高考作文考“我的高考”
征文大赛题为“我与高考”
14:20 &&来源:
&&编辑: 肖凌霄 &&责任编辑: 马兰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6月7日报道 今日,全国高考拉开大幕,经过了上午的语文考试,2017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也正式揭晓:让考生以&我的高考&或&我看高考&为副标题,谈下自己对高考的看法。此次作文题目一揭晓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发现,《招生考试报》推出的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我与高考&有奖征文大赛就与高考作文发生巧合。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显示,该征文大赛由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主办,四川省招生考试报刊社承办,面向全国各地、各界征稿,征稿对象为1977年至2017年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亲历者以及历年来奋斗在教育招生考试战线的工作者,截稿日期为日。
记者随即采访了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正值恢复高考40周年,确有举办&我与高考&有奖征文大赛,意在纪念恢复高考四十载、忆同学少年、流金岁月真情事,征文比赛早在今年2月就已经启动,至于主题与今年高考作文题目雷同纯属巧合。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注意到,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公布的征文中,有的作者是40年前的考生,也有2000年后参加考试的80、90后。在他们笔下,关于高考的记忆充满了青春的酸甜苦辣。
你可能感兴趣的: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4安徽高考作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