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这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话?

回家看见孩子你说了什么话?这句最具杀伤力
儿童资源网
很多家长回家看见孩子,第一句话百分之八十都是——“作业写完了吗?”“作业写完了吗?”高票当选为孩子最讨厌的话。这句话简直就是孙悟空的紧箍咒,只要轻轻一念,孩子立马面如金纸,生气全无。为什么这句话的杀伤力这么大呢?想想看,孩子劳累一天回来,一口气还没有喘过来,父母就要追问他的作业,孩子的厌烦和苦恼可想而知。孩子就会想,父母从来不会在意他的健康和身体,父母只在意他的成绩,有了成绩就有了一切,没有成绩就一无所有。父母的爱都是假的,只要成绩不好,爸爸是一副凶脸孔,妈妈也没有好声气。很多孩子对父母愤愤不平:你们究竟是爱我,还是爱我的作业啊?你们口口声声地说爱我,其实是爱我的成绩。你们打着爱我的旗号实现你们的目的。很多东西只是你们的愿望,未必是我们的想法。但这只是孩子内心的呐喊,在重压之下,孩子没办法也没有能力对抗,于是,他们开始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死猪不怕开水烫,磨蹭、拖拉、撒谎、沉默、惹是生非……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家长真的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其实,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你工作了一天,累得像一条狗,刚刚回家,你的上司就要求你去加班,你心里怎么想?更要命的是,上司不但要求你加班,而且每天都在你下班后要求你加班,你会不会也要崩溃?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妙处。《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笑话。有一个妈妈信佛,每天都在家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叨不停,非常虔诚。孩子感到很苦恼,没办法解决这个事情。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只要妈妈念“南无阿弥陀佛”,他就喊“妈妈”。妈妈念一声,他就喊一声。后来,他妈妈不胜其烦,责骂他:孩子,你别喊我了,我都快疯了!孩子这时候才劝告他妈妈,我叫你的名字,你都要发疯,那么,你每天这样念经,菩萨的感觉会怎么样?从此之后,孩子的妈妈就很少执着地念经了。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孩子其实不怕累、不怕苦,怕的是不被理解、不被真爱。孩子会为真爱而努力,而且心甘情愿,并且把这种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由此看来,不是作业出了问题,而是爱出了问题。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我们以为这就是爱了,但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真正的爱是没有附加值的,相信教育是慢的艺术。以极大的耐心,关注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感受,时时刻刻想到孩子一生的长远发展,倾注心力发现和创造一切机会,帮助、引导和促进孩子发现自身潜力,进而在让孩子与外在的积极互动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获得自我肯定与内心的尊严感,并由这种尊严感导引,建立起坚定的道德信念,表现出持之以恒的道德努力。孩子成绩不好,绝不指责孩子,而是蹲在孩子旁边帮孩子找出出错的原因;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焰火,永远不拿孩子与别人比较;尊重孩子,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让孩子永远做他自己。尽量少问孩子作业有没有做完,而要多和孩子交流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孩子,今天你在学校里快乐吗?说出来听听。这个问题其实告诉孩子,你一定要快乐。也就是说,在爸妈心目中你的快乐是最重要的。第二,班级里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请与我们分享。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鼓励孩子,做一个有心人,永远发现生活中的美,这既是交流,也是给孩子放松。第三,你今天又有哪些精彩的表现?这个问题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注意这里的“又”字,让孩子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每天都有所得,一天一得,得得相连,孩子就会在反思中不断积淀。第四,有问题,不要找百度,而要找爸妈。这个问题不仅幽默,而且富有多层意思。一是爸妈关心你,会帮你,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要自己干,靠天,靠地,靠老子,不能算好汉。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和关怀在里面,事实证明很有效。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信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的地步,那么这种关系便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尴尬的现象就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更不愿意父母陪伴,其原因何在呢?其实,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一是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指责和训导他;二是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想想看,孩子跟父母畅谈心里话,但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听不进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选择,长此以往,哪个孩子还愿意跟父母交流呢?因此,父母和孩子交流要始终记住三个词语:闲聊,聆听,建议。一是最好从生活小事打开话匣子。从生活小事谈起,容易有气氛,能谈得起来,避免孩子“我不清楚”一句话就封死了交流的渠道。二是最好从别人的事情说起。不是针对孩子本身,孩子就不会有逆反心理,但家长却能从中看出孩子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是永远设身处地,用同理心为孩子考虑。比如孩子考砸了,你说:“考不好心情一定很难受,但没关系,有一次我考砸了,我……”孩子听着听着,就会宽慰很多,并暗暗下定决心,下次一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四是永远做倾听者,不做说教者。很多时候,聊天只是一种发泄,那就让聊天回到聊天,永远做倾听者,不做说教者。孩子就愿意源源不断地说下去。我们只需要对孩子的话题保持高度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这就是最好的沟通。每周三下午3:00—&#,大闽亲子金牌专家团的专家将在大闽亲子Q群()内就育儿问题为家长进行在线答疑解惑,遇到育儿难题的家长欢迎进群咨询哦!——————————————————————更多本土生活消费攻略敬请关注腾讯大闽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福建生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
想了解福建古闻、习俗、人文、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光阴福建》
《翁进谈心》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你生活更加美满。
关注原创栏目《康师父》,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让你更为养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damin021]
福州市交警公布14条电动车行人违法处罚标准
厦门半马本周六海沧开跑 最美路线助攻周末“跑旅”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怎样理解宋庆龄说的: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这句话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一切为了孩——我们现在所做的所有工作(儿童工作),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涉及到有益儿童的所有事项,我们都要努力去做;为了一切孩子——孩子不分三六九,所有的孩子,无论聪明的,智障的,健全的,残疾的,优异的,曾犯过错的(触犯法律过的),都是我们工作的内容,都是关怀的对象.或家长和社会的”所有所做成长,健康,快乐,发展孩子的”成长所须”社会的所有孩子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65被浏览5,169分享邀请回答33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不要再对孩子说这7句话了!
7. 你得听大人的话!
孩子的理解:所有大人说的话都对!我必须照着他们说的做!
潜在危害:对哪怕陌生人在内的成年人无条件的信任。
调整建议:你得听爸妈的话!
6. 不许哭!
孩子的理解:表达情绪是错误的;掉眼泪是会被批评的!
潜在危害:沉默、内向地成长;而被压抑的情绪会转化为攻击性行为。
调整建议:发生什么事了?
5. 不许这么自私!
孩子的理解:我什么都得分享,没什么是属于我自己的。
潜在危害: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想法与立场,性格软弱。
调整建议:能不能让这个小朋友玩一会你的玩具呢?愿不愿意交换玩具玩一会啊?
如若孩子不愿意,勿强求。
4. 跟谁学的!?(犯错误之后)
孩子的理解:爸妈不知道我是自己想出来的!
潜在危害:学会推卸责任,逃避惩罚
调整建议:你为什么这么做?
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是否受到他人或环境影响。
3. 你看看人家!
孩子的理解:努力也没有意义,我永远比不上别人。
潜在危险:伤害自尊,打击自信,最终失去动力,变得毫不在乎;
调整建议:你可以的,我相信你!
记得,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儿,静待花开就好。
2.回家再跟你算账!
孩子的理解:父母要揍我了!我不要回家!
潜在危险:威胁性的话语,让家变得不再安全,令人害怕。
调整建议: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
让孩子了解你的想法。
1. 小孩子问这个干嘛?!
孩子的理解:你越不告诉我,我越想知道。那我问别人好了。
潜在危险:孩子寻找答案的来源是否值得信任?
调整建议:我现在还没想好怎么回答你,给我点时间考虑一下好么?
当孩子的问题令你不太自在,不要敷衍或将他们随便打发走。否则你会失去孩子的信任,更谈不上所谓权威。试着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为人父母,责任重大。别让不经思考或习惯性的只言片语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与认知。其实,对诸位老师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还有哪些大人们经常会对孩子说,而你觉得不妥的话?欢迎留言讨论!
回复【七句话】
获取相应视频材料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38,583被浏览2,005,397分享邀请回答6.9K62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3K4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想对孩子说的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