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背古诗文文》p99页有哪

苏教版语文2017年中考复习教案古诗文赏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苏教版语文2017年中考复习教案古诗文赏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3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第36到84页有几首古诗,第36页是哪一首_百度知道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第36到84页有几首古诗,第36页是哪一首
我有更好的答案
满意请采纳谢谢
那对应页数能知道吗
这个对不起啊,不知道哎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古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初中语文版古诗文鉴赏
07 年初三语文复习教学案之十五(专题:古诗文赏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考点要求】 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考查内容】 七年级上 1、 《次北固山下》 (王湾)P21 页 2、 《赤壁》 (杜牧)P23 页 3、 《浣溪沙》 (苏轼) P24 页 4、 《十五夜望月》 (王建)P109 页 5、 《水调歌头》 (苏轼)P111 页 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P139 页 7、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P141 页 8、 《秋词》 (刘禹锡)P142 页 9、 《迢迢牵牛星》P206 页 1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P208 七年级下& 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P28 页 2、 《登岳阳楼》 (杜甫)P30 页 3、 《古诗三首》《蝉》 : (虞世南)P137 页《孤雁》 (杜甫)P138 页《鹧鸪》 (郑谷)P139 页 4、 《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 : (王昌龄)P213 页《莲叶》 (郑谷)P213 页《赠荷花》 (李商 隐)P214 页《白莲》 (陆龟蒙)P214 页《莲》 (苏轼)P215 页 5、陆游《卜算子〃咏梅》P232 页 6、 《木兰诗》P234 页 7、 《观刈麦》 (白居易) P238 页 8、 《破阵子》 (辛弃疾)P241 页 9、 《使至塞上》 (王维) P260 页 10、 《黄鹤楼》 (崔颢) P260 页 11、 《归园田居》 (陶渊明)P260 页 八年级上$^ y 1、 《春望》 (杜甫)P58 页 2、 《泊秦淮》 (杜牧)P60 页 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P62 页 4、 《过零丁洋》 (文天祥)P64 页 5、 《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P114 页 6、 《己亥杂诗》 (龚自珍 P116 页 7、 《望岳》 (杜甫)P145 页 8、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P148 页 9、 《登飞来峰》 (王安石)P150 页 10、 《雁门太守行》 (李贺)P229 页 11、 《别云间》 (夏完淳)P231 页 八年级下 3SC 1、 《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 : (韦应物)P30 页 《池鹤》 (白居易)P30 页; 《迎燕》 (葛天 民)P31 页 2、 《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 (李白)P62 页 3、 《渔家傲》 (范仲淹)P64 页 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P67 页 5、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P206 页 6、 《无题》 (李商隐)P208 页 7、 《古诗四首》《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 (元好问)P218 页《题红叶》 (宣宗宫人)P219 页《山 中》 (王勃)P219 页《城东早春》 (杨巨源)P219 页 8、 《夜雨寄北》 (李商隐)P249 页 9、 《论诗》 (赵翼)P251 页 九年级上1 1、 《塞下曲六首》 (李白) P39 页 2、 《凉洲词》 (王之涣)P40 页 3、 《塞下曲》 (卢纶)P41 页 4、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其一) (苏轼)P42 页 附: 《木兰诗》 (宋祁) P47 页《蝶恋花》 (欧阳修)P47 页 5、 《诗经》二首( 《关雎》《蒹葭》 、 )P99 页 6、 《相见欢》 (李煜)P207 页 7、 《浣溪沙》 (晏殊)P209 页 8、《龟虽寿》(曹操)P247 页 ( ) 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P244 九年级下 1、 《饮酒》 (陶渊明)P59 页 2、 《行路难》 (李白) P62 页 3、 《游山西村》 (陆游)P64 页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P183 页 5、 《观沧海》 (曹操)P191 页 6、 《江城子〃密洲出猎》 (苏轼)P192 页 7、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P195 页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 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 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 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 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 、 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 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 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 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 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 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 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2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 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 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 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 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 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 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 ,直抒胸臆(直接 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 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 ,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 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 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 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 “是” “都” 。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 横生枝节。 备选项的表述结论, 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 找不到根据。 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 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时,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 赏析作答。 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 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 原意。 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 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3 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 之处。 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 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 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 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 例一、 (2006 年盐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从品味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可以抓住“随” 、 “入”“飞”“生”等字进行赏析。第(2)题则结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 、 、 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乡的流水也似乎变得多情 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下”是动 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 之情。 例二 、(2006 年扬州中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Z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查学生。第(1)题扣住“凄凉地”“二十三年” 、 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第(2)题“沉舟”“病树”是诗人 、 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 ,必然有“千4 帆”竞渡, “病树前头” ,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答案:见解析 例三、 (2006 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 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 。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 键词进行赏析: “初平” ,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 “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 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 “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 情态。 “浅草” “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 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 门,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答案:见解析。 【巩固练习】七年级诗词鉴赏(上)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 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 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 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 的情景?(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答案:1、D;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5 红日,和风,归雁。3、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 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 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 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 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 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 观向上的鼓舞力量。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诗中的“周郎”是 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 。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 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答: 答案: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 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2 ( 分,每对一处给 1 分)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 1――3 题。(4 分)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诗中是指: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 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 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 “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 ,因 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 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答案 1、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2、略(见教参 P46 页)3、C6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地白”的意思是 最接近。 (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 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5、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完成练习:水调歌头 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 。 “婵娟”在诗中指 。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 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____ ____ ____ ,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 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 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 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1、2、略 3、A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7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 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 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 分。每小题 2 分)7、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 “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 、 “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 夜特色。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答案:B8、诗歌欣赏。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 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2、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 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9、对《迢迢牵牛星》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 词“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纤纤”状素手 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由形、声而生情。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织女不能同牛郎相会,无 心织布,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能相隔多远呢,可是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 的矛盾。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的动态;“脉脉”写人的静态。“盈盈” 和“脉脉”,表现出动态和静态都很美,形成哀怨动人之感。 10、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 (5)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 , “与明月” ,又是为什么? 答: 答案: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3、B C 4、因思 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 由月的阴晴圆缺, 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5、 因朋友王昌龄“左 迁”(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10、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 1~3 题。(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 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 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 李白的诗偏重直抒胸臆 (1 分) 表 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借景抒情(1 分)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 苦。……………………………………………………………………………(2 分) (2) 古人论诗有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 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 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 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1 分) 。……………………………(1 分)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B )………………………(2 分)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七年级诗词鉴赏(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9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情怀。(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 者 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 ,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 ,常被用于题景, 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7)有版本“曲”作“竹” ,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答案: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古寺、禅房、钟磬音”, (3 可能会填“向往大自然”或“热爱大自然”之类,此类答案给 1 分)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 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3、 ①清幽;(或清静、幽静)②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 4、提示:围绕“反 衬”“以声衬静”来答。 不矛盾。 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 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7、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 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 想像。 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2 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 感受。(4 分)答案:①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 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 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 所以才老泪纵横, 难以抑制; 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②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 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 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2 题。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0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 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 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2) “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 (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答案:1、D 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3、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 (2)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 比,以“野鸦”反衬“孤雁”,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 ;2、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 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 鹧 鸪 郑谷 ②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 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 (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作用。 (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 (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5)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 . . □□”。11 答案:1、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2、“乍、才”二词极 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4、游子的乡愁 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5、一字师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 1―3 题。 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 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烂漫时, 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 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 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 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2 分)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 “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 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分) (2 [答]答案:1、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 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 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 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这 3. 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 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 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 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 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7、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 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8、读白居易的《观刈麦》 ,回答问题。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 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 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 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 忘。 (1)选出下面对《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12 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B. “贫妇人”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形象揭露出 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 C.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 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 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 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 (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A 2、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 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3、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4、 (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 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2 分)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 分)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 分) (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1 分,意思正确即可)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2 分,写一个得 1 分)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 添了肃杀的气氛。(2 分,每点 1 分)4、(2 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 生活氛围。(5)、(2 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 分)和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的悲愤(1 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 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 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 时正在燕然前线。 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 (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 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答案:1、B 2、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3、大漠无垠,一 缕孤烟直冲云天;黄河如带,映衬西天落日残红。塞外风光多么雄奇壮观。 对仗工整,写 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直”表现孤烟之高,“圆”表现落日之低。二词表现大 漠、长河地区的平旷。)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 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解释下面的词浯。 分) (2 ①历历:_______________;②乡关:_____________。 (2)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 (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指(汉阳林木)分明可数。2、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 王阁;3、寂寞、惆怅;4、“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 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选出表述不恰当的一句( )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二句,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劳动的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14 “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 “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 ,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种豆南山 下”和“夕露沾我衣” ,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 “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 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 (3)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4)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结合本诗说说陶诗的风格)答案:1、C;2、归隐之心愿(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3、厌恶官场、喜爱田 园(颇为无数仕途不顺的文人欣赏);4、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 锄头,穿行在草木遮掩的山路上,这是一幅多美的月夜归耕图。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把 劳动写得富有诗意,语言平淡而又意境醇美。(这就是陶诗的独特风格)八年级诗词鉴赏(上)1、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1 一 4 题。 春 望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 ”字写出 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 ” 字中, 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 由 到 。 (2 分) (3)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 的感情。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 分)答案:1、破、深 2、望(1 分)山河 草木花鸟(1 分,每空 0.5 分) 3、忧国思家 4、参 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 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 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2 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 1 分,意同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5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 “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 分) 。 (2)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答案:(1)特点是迷蒙(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 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 胧(或“迷蒙” )和冷寂的景象。 )(两点各 1 分,计 2 分。意思对即可)(2)真正不知亡国 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或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 (或 “国事” )的关注与忧虑。 )(两点各 1 分,计 2 分。意思对即可)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 遇的凄凉情景。 答案:D 4、阅读下面古诗 , 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 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 (1 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 中“一经”指的是 。(1 分) (2)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 境遇。(2 分) (3)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 分)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的理解。(2 分) 答:答案: 1.(1 分 )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 1 分, 不够准确酌情扣分 ) 儒家经典(1 分)2、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 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 分)3、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 分)4、 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 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 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16 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2 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5、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 1―2 题。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答案:1、D 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 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 道。6、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思为国为民效力,他图的是什么?(4 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 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①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②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3)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写一段话用上此句诗。 (50 字左 右 )答案:1、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2、 ①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 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 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言之有理即可)②略(言之有理即可)3、 如: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他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 珍诗句描写的那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啊!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呲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7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 分)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 “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 分) 答: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 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 分) 答:答案: 1.(2 分,每处 1 分)望 高大雄伟 2、(2 分)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 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突出 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计 2 分;不够准确的酌情扣分。)3、(2 分)写出了 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意思相近计 2 分,不够准确 酌情扣分)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 1―4 题(6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 试品一品其妙处。(3 分) 答: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 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 为: (4)本诗写了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心情?答案:1、D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 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 了春的勃勃生机。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 1.5 分;能抓住“浅 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 1.5 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 言通顺的给 3 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3、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 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 4 分,(1)题 2 分,(2)题 2 分,言18 之有理即可。)4、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 的心情。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3 分)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既是实写,又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1 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 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2 分)八年级诗词鉴赏( 下)1、对《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志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A、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开头第一层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 抒心中的郁结,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 态。 B、 第二层借风送秋雁之景抒酣饮高楼的豪情,“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 饯别的地点和方式。 C、 第三层中,“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赏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 间” 指南朝, 南朝在汉魏与唐朝之间, 这里诗人自比小谢, 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过度自信, 表现出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D、第四层写壮志难酬的悲慨。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 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 体现诗人怀才不遇却又无可 奈何的心态。 答案:C 2、读诗,然后回答 1~4 题(4 分) 渔 家 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 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19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 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 分) (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 分)(4)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D 2、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 现了边塞的悲凉。3、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 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 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本题 2 分,答对一个方面得 1 分,意 思对即可。2、品读《天净沙?秋思》 , 填空答题。 (5 分)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 , 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 传诵。 小令仅 28 字 , 写了十种景物 , 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 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 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 28 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答案:1、“秋思之祖 ” 思乡 〈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2、 C 3、欣赏下列诗歌,完成 1―3 题。(7 分) 【甲】 乡 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 托在邮票、船票、 、 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 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2 分) 最欣赏的句子: 欣赏的理由:20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 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3 分) “我”的心理活动: “断肠人”的倾诉:答案:1.坟墓 海峡(1 分,每空 0.5 分)家国之思(1 分,意近即可) 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 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2 分,句子 0.5 分,理由 1.5 分, 若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准确即可,只选句,不品析不得分)3.“我”的心理 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 回家的感觉真好!(3 分,每处 1.5 分,意近即可)4、读下面的诗,完成 1―6 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Z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 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 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 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 分)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4)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 分)答案:1、C 2、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评分标准:2 分,每点各 1 分,意对即可。3、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 暗示贬谪时间太久。4、(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 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21 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5.这两句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 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6.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 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 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评分标准:两点各 1 分,计 2 分,意思对即可。5、读下面的诗,完成 1―2 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答案:1、D 2、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 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6、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 D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 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 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C、“何当”为想像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像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 的思念之情。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7、阅读赵翼的《论诗》,回答问题。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 看法吗? (2)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 》和屈原的《 》 ,后来泛称文学。答案: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 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 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22 九年级诗词鉴赏(上)1、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C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 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 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 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 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 1―2 题(4 分) 塞下曲 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1―2 两句极富暗示性,你从中体验到什么,请分点写出。 分) (2 (2)诗后两句写法独特,请作简要赏析。 分) (2答案:见教参3、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完成第 1―5 题。 关 雎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本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可分为:__ ___、__ 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常用赋、比、兴手法,本诗所用起兴句是:_______、_______。 (3)出于此诗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____________。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 著追求且细心呵护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链 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 “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 物直接陈述。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 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23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 寻味的艺术境界。 《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 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案:1. 追求、思慕、迎娶 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3. 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 侧等 4. 辗转反侧 采之、友之、d之、乐之 5、 《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 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 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4、阅读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完成 1-2 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 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 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2) 下阕中,作者怎样抒写“离愁”?试简析。答案: “离愁”是抽象的感情,李煜写得很形象,写出其滋味,写出一种非常深切的人生 感受,确是千古妙笔。六朝民歌中“丝”谐音思念的“思”。此词也用丝缕来比喻愁思,他用“剪 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 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难以摆脱。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 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千千万万的感情的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 清,剪也剪不断。结尾一句写离愁的滋味,也是绝妙之笔,“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 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5、读晏殊的《浣溪沙》 。完成 1-2 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 一组优美的画面。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夕阳 落花 归燕 2、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 传诵的名句。 (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6、选出对曹操《龟虽寿》赏析有误的一项: ( ) 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这首咏志的乐府诗以昂扬慷慨为基调,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豪壮之情。 B、开头四句连用“神龟”和“腾蛇”两个比喻,表达对“人寿不长”的惋惜,但其用意是积 极的。24 C、五至八句是全诗的核心,是从正面设喻。不必为寿命而担忧,也不应因年暮而消沉,即使 殉国成了“烈士”,也雄心不减。 D、九至十二句,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强调精神乐观可以延年益寿。把说理与刻画形象有 机结合起来,哲理性强。 答案:C 7、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送别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 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诗中画线句子是流传千古的名句,构思新颖,联想 奇特,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上一段赏析的话。 (3)结尾两句较出色,说说你的看法。答案:1、 雪花给树木坡上银妆, 仿佛突然刮起强劲的春风, 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2、3 见教参九年级诗词鉴赏(下) 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 1―2 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 ____________特点。 (2)“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答案:1、“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2、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 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2、读《行路难》一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 今安在.长 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25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后人称道,试作简要分析。 (2)诗中引用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答案:1、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2、引用 姜太公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 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3、读《游山西村》一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诗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 ,后比 喻 。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 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 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3)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答案:1、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 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2、 C 3、略4、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 1―4 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I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 .. 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 (1)解释诗中加点词: 俄顷: 何由彻:_____________ .. . (2)将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 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 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 (4) 就主题思想而言, 读了这首诗歌后, 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 请任意举出一例: (古今的例子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这首古诗运用了描写、叙事、抒情,请各找出一个例句。 描写: 叙事: 抒情: (2)发散性思考: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答: (3)文中有“自经丧乱少睡眠”,这里的“丧乱”是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咱们还学过哪首诗歌 也是反映这个事件的? 答: (4)写出诗歌的主旨句,并作简单赏析。答:答案:1、一会儿;通(彻夜、通宵)2、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 下贫寒的读书人。3、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 人民疾苦)4、例如:①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 ②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 想密切相关) 答案:1 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面为盗贼。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 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 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 安史之乱杜甫的《石壕吏》4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作者由自己联想到他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思。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 .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答案: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6、读下面的词,完成 1―4 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27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 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 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 纤柔。答案:1、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 狩猎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比,也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 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3、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 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4、C7、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答: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 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 要。2、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 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 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 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28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古诗文必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