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横向联系来看,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紧密度最高的是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价值、趋势与实施
刘向永+王爱胜王爱胜:刘博士您好,正值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全面修订之际,信息技术课程也正在酝酿一场新的改革风暴。为此,想请您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定位、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并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出一些建议。刘向永:王老师您好,的确如您所说,我国自从1982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后,历经了多次变革,当前就是又一次信息技术课程的转折期。您有许多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并富有獨特的价值观点,很高兴能有机会与您就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话题进行深度的对话。● 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王爱胜:刘博士,您长期研究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构建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体系,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取向进行过实际的调查分析,先后出版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论》《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困境与机制》等专著和论文。您为什么会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问题并就此开展研究呢?刘向永:课程价值其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些就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追问。我们要认识到价值研究的重要性,所有学科都是高度重视学科核心价值研究的,否则就会如吴正己教授所警告的一样:“对信息科技课程未来地位的迷茫,主要是对课程核心目标没有定见或共识,如果我们这些从事信息科技教育的学者对课程的核心目标都无认知或形成共识,当然会迷茫,最终走向消亡之路将不可避免。”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那么,是不是信息技术课程只需要研究者关注和研究就够了呢?其实,课程价值关系着教师的教学决策与行为,所以信息技术教师也必须时刻思考所教授内容的价值。例如,我在与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交流时,会问教师们为什么要在初中教授Flash,许多教师回答不出来,只是因为教材内有这部分内容就去教授而已。正如吴正己教授所说的:“理想的信息科技课程应该回归到教育本质去思考:到底这一门课对学生现在及未来发展有什么帮助?应该教些什么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用?”对课程价值不明确或者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会导致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缺乏明确的指引,甚至导致错误的教学行为。王爱胜:刘博士,您说得很对,我在教材开发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也认识到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重要性。我也曾经就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有自己的探索。诚如您所讲,我探索的初衷就是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关于板报的制作提出疑问。文字处理为什么以板报为主要形式呢?文字的书写、编辑、传播等原本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板报制作本是一种在电子化时代应被淘汰的形式,但却被广泛拿来教学甚至比赛。为此,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中曾经通过专栏文章,以探索技术的核心价值去追问课程本身的核心价值在哪里。例如,通过研究,我认识到学操作系统更应关注以“控制面板”为代表的“系统本身的应用与管理”,学文字处理要注重“写作与交流的价值平衡”,学数据技术要形成“从运算到分析的升华”,学动画技术要讲究“从表达效果向过程描述递进”,学多媒体集成要讲究“必要性决定表现力”的体验,学编程要注意“从想法、算法、软件,勾画思维、技能发展路线”等,可以说是从技术核心价值去自发地寻找类似计算思维的一种探索。在此观点支撑下,我所主编的山东省信息技术教材(泰山小学版)很早就关注了真实问题情境的教学,在最新主编的山东省信息技术教材(泰山初中版)中首倡项目学习、微项目教学,以此为平台广泛推进在课程中以技术的价值去真实、主动、有用地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技术探索”去研究、实验,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科学技术原理、应用、创新等的理性学习,夯实课程学习的认知根基,以逐步摆脱课程的虚无主义。但我也观察到,许多教师不同的教学行为背后是他们的课程价值取向不同。由此,我也想进一步请教您,您认为一线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价值取向方面,面对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刘向永:关于信息技术教师课程价值取向问题,我曾经访谈过不少信息技术教师,最后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很多信息技术教师秉持着“什么实用教什么”的价值认知。信息技术教师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认为操作是学生马上能够学以致用的。有的教师就直接说:“我觉得什么有用,我就给他们讲什么。”“什么实用教什么”的认识是有些短视和不全面的,这过分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工具价值,而缺乏对学生的发展价值等方面的关注。我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课程价值取向量表,从学术理性、认知过程、社会重建、人文主义、科技发展和生态整合等六个取向方面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课程价值取向的问卷调查。信息技术教师对社会重建取向认可度最高,但并不排斥其他五种取向,接着是生态整合、认知过程、人文主义取向、科技发展取向、学术理性取向。社会重建取向最高,可见信息技术教师倾向于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个体进入社会的方法和工具。对学术理性取向认可度最低,是因为相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信息技术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指向操作性技能,并不太具有系统知识性,这显示教师并没有把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严谨的学术型学科。当然,影响教师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很多,正如刘旭东教授所言:“实施主体对规定课程的价值认识或者理解,不是从文件课程中背诵而得来的,而是受到其对课程本质及其属性认识的影响,也受到其对自身需要的认识和理解的制约,还受到实施主体所处的时代条件和民族文化的影响等。”●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动力分析与趋势王爱胜:刘博士,从您和您团队细致的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价值取向及其差异的确是存在的。信息技术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范围太广,并且内容时时更新,似乎价值差异很难避免。而无论是从课标、教材还是教学管理,大家却都期待一种更稳定的课程体系出现。例如,目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的重建与梳理,目的就是想寻找一些更加稳定的内容,在思维方式、生活技能、社会责任、创新意识等方面给出一些框架式、体系化、方向性的定义,更开放地采用不断更新的内容进行填充与补充。当然,这些想解决更多人、更深层的课程价值取向的方式也不都能得到认同。例如,相当多的学派会从自己的视角,要么突出创新行动(如创客)而忽视科学体系,要么突出考试评价(如教研)而忽视非标准化的包容,甚至有些也会突出思维能力(如编程大赛)而忽视实践应用等。这其中的原因,很多并非由经济、师资等客观原因造成的,而是由招生、比赛、特色学校、学派竞争甚至商家利益驱动有目标性地片面强调某一价值取向。这些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建设纯粹面向学生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在动态、变化、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社会变革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生存常态。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信息技术课程不可能一成不变,即使在某一历史时刻看起来很完善,但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再完善。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繁琐操作训练式课程内容难以满足当前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课程亟待发展变革。刘博士,您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深层问题有很多的见解。所以,请您对促进当前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动力体系进行剖析。刘向永:王老师,您所说的关于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话题,我的博士生导师董玉琦教授在2008年就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研究”,我本人有幸参与到董老师的课题研究中。董老师团队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在他的著作《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研究导论》中看到。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其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但是能够研究发展机制从而预测发展趋势是我们努力在做的。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任何事物发展的原因都不外乎从事物的外部系统和内在体系两个方面来探寻。根据动力理论,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动力可以分为外源动力与内源动力。2016年5月,我在江苏省委党校学习期间认真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读本。其中,总书记曾用的一句话“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也”,就是说做事不衡量当时的时势就会失败。基于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机会称为外源动力,主要表现为社会发展、技术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等。当然,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被动地等着被改变,其自身也在主動地调试以及适应。我将来自信息技术课程自身实践与认识的深化称为内源动力。随着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以及理解更加深入,从而激发了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活力,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与变革。特别是国内许多实践者的成长和实践,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步伐。例如,您在山东所做的实践,就凸显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深度思考与超前实践。王爱胜:刘博士,您从内外两个角度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趋势及动力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困扰我们很多人的一系列问题,由此找到了根源,也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尤其是,我对您对学术界重提“计算机科学”的概念非常受益。毕竟信息技术是基于信息科技领域的课程,对比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是基于科学技术的课程,我们明白了目前课程体系以及未来课程体系中应重视的方向就是科学技术。说到科学技术,第一个内涵就是科学,最基本的方向就在于科学要研究理论、原理、道理、方法,不论是计算思维、计算机原理,还是网络技术原理等都是基于底层的构造、运行的科学知识,由此打好基础并为将来进行原理的应用、创造等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保障。第二个内涵是技术,我们在上一轮课程建设中虽然也注意到科学,但更多比例的技术占据了主流,而技术又不是从技术的价值、规律、应用、创造的多维结合立体发展的,而主要是面对应用操作训练或任务完成,层次非常浅,这就导致课程发展的动力不足,甚至带来了阻力。可见,我们能否抛开越来越盲化且操作的技术应用,走向科学引领、原理打底、技术创新的新路上去,就要看我们新一轮改革的力度了。刘博士,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自然需要关注国际最新动态,您一直在跟踪研究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相关国家的最新动态及启示吗?刘向永:我想可以主要从国际经验和本土行动两个路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研究。学习外国经验并非盲目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模式,而必须结合国情。我长期跟踪关注英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动态,英国从ICT 到Computing的课程变革对我国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英国信息技术课程变革是从民间批判反思开始的,经历学术组织研究之后,再到官方政策改变。虽然不能确信英国变革之路就是正确的,但英国的中小学Computing课程变革给我们来很大的启发,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研究者也应及早解决课程价值取向技能化、过分强调实用性的问题。因为,信息技术实用技能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在学校中就可以学到,当任何学科教师都可以来教信息技术课程的时候,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就会受到强烈的质疑,这样的话,信息技术课程就非常有可能从正式课程中消失。因此,从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变革的经验来看,在学术与实用价值取向的平衡上,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超越单纯的技能化实用取向,重新思考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哪里。●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王爱胜:新一轮课标修订稿正喷薄欲出,当它的光芒照耀信息技术课程的前沿阵地之时,我们是否会胜券在握?通过阅读新的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刘博士对它的理念定位、课程体系、内容结构、评价机制等有些怎样的认识?刘向永:因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稿还没有最后正式公布,我只研读过标准草稿。不仅仅是直接相关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研员和教师也高度关注本次课标修订所折射出来的课程理念。关于课程标准修订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关注我最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任友群教授的专访(《面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年第12期)。任教授从课标修订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给我们介绍了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正如任教授在访谈中所言,本次课程标准修订是按照数字土著一代在信息社会中成长的需要,引导全体高中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理解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担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信息社会公民。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本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将计算思维作为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国内实际需求的。突出计算思维就是要偏重有关计算机科学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特别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另外,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大概念也是突出特征之一,放弃过于偏重零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强调整体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的。
王爱胜:感谢您的真诚分享。新的课程标准,在思维方式上有巨大进步。一是把核心理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从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信息社会的责任等更加具体的概念出发,让我们更容易在实践中落实。二是在内容构架上,从数值与计算开始,基于计算思维,着力于代码底层开发,这一思维方式打破了从搜索信息开始的肤浅认识,强化了科学技术的价值本位。当然,新课程标准的十个模块,在内容设置上还是稍多了一些,必修与选修的重叠还是挺严重的,由此可能带来体系脉络的模糊,带来内容的臃肿,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大负担,从而成为课标实施的阻力。如何解决这些课程实践方面的问题,还需要课标研制者与一线的教研、教学、管理人员不断磨合,共同推进。刘向永:您的观点非常正确,对于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我也听到了许多担心。当然,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完美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到底如何,还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调适的。课程标准只是一个要求而已,当前许多地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已经超过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课程永远是动态发展变化的,课程标准不会一直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 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改变王爱胜:刘博士,每一次课程的改革,都要面对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内容难度的提升,二是教学方式难度的提高。我们已经了解到,新的课程内容在计算思维方面增加了编程的内容,尤其是可能引入PYTHON、C++、Java等编程内容,甚至要面对手机、网络编程,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专业发展任重道远;另一方面,项目学习、STEM学科融合、创客空间等新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常规课堂带来巨大冲击。请您从理论、实践角度说说,一线教师、教研部门该如何面对?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要求我们既要改革课程目标,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此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有编程软件和创客等内容被纳入课程体系中,课标也倡导项目式学习。面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双重改变压力,教师要改变抵触情绪,积极地适应改变,积极地解读课标,创造性地实施课标。面对新内容、新技术和新教学,教师由于惯性,自然会有所排斥,如果教师能够放弃抵触情绪,勇于尝试,会收获许多欣喜和成就感。我曾经在山东威海环翠区听了一节于莲花老师讲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该课内容是微信公众号。与传统教学相比,于老师为了上这样的一节新课,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当她展示结课后学生所做的微信公众号,以及讲述家长群里对所教内容的惊叹时,我能感受到她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新内容、新技术、新教学,虽然是一种变革,但也是成就教师的一次机会。王爱胜:项目学习在中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时间、场所这些极受限制的条件。项目学习在内容的复杂度、学习时间进程方面都面临着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我也在前期研究中进行了微项目的研究。设计微项目进行分解学习内容与学习进程,是微观的设计环节,是整体项目在内容、时间上划分出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项目选题内容、组织实施和检测评价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定位,对整体项目实施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中继环节。微项目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学习、应用技术来完成项目。在时间上,微项目可以存在于每一个中间环节,即每一堂课或课外的辅助学习之中。微项目实际上是一个项目学习的大概层级,不必界定划分到多小才算是微项目。例如,在旅行这个总项目中,划分出“探究身边的信息设备”“让因特网成为工具”“探究图像的艺术”这三个微项目领域,这种单元项目可看作是二级项目,为旅行准备信息设备与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搜索、交流旅行方案和进行旅行摄影及图像加工等;各单元项目再分出相应的微项目,这种课堂微项目,可以看作是三级子项目。“微项目”也可以说是针对课堂的子项目。例如,“探究图像的艺术”的微项目可以设计为“探究绘制图像的方法”“探索图像的拍摄艺术”“探索图像的合成技术”等。内在逻辑是为了记录、存储、分享美好的旅行,可以拍照真实记录,或者加工成艺术照进行公益宣传,甚至还可以做成电子相册,这要用到与照片拍摄有关的数码相机、手机等硬件或照相软件、美图秀秀等软件。当然,有的学生还是喜欢素描、写生或者手绘创作,在数字时代越来越优秀的手绘软件可以让艺术旅程更便捷、个性化创作更丰富。整个单元,我们可借助旅行的实施,进一步研讨图像拍摄的获取方法,裁剪与构图等加工策略以及宣传海报或公益广告的创意制作等实用技术,共同领略在技术之下如何发现世界之美。微项目区别于以往的任务驱动式学习、主题活动式学习以及范例教学,在形式上包括项目引言、项目选题、项目指导、项目交流三部分,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一种软件、一种技术的学习应用,但微项目的特点是借助软件、技术最有特色、最有价值的部分去解决问题,因此技术存在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和相对独立性。● 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王爱胜:新的信息技术课程顶层设计已完成,我们该准备些什么呢?请您有针对性地在师资配备与专业发展、设备配备与更新等方面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刘向永:作为一个政策性课程文本,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解读和实施高中新课标,将其从文本课程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课程。一件美好的事情不会自然地发生,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修订实施以后,很多教师必然会经历变革阵痛,但恰恰在改变中才会获得更多的专业发展成就感。面对课标修订,走向现实,我们都必须行动起来。高中课标修订的编程内容大量增加,一线教师原有的知识与技能肯定难以完全适应课标的新要求。英国也是如此,调查显示,英国计算课程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严重不足,甚至比不上学生。为了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微软出资与英国CAS共同开发了名为Quick Start的计算机培训工具,旨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素养。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师技能水平也存在很多问题,单纯依靠传统的在职培训很难承担如此重任。那么,到底怎么做呢?可以组建实践共同体,即由大学、教研机构和中小学共同组成共同体,有效提升教师能力。我个人推荐两种实践共同体模式:一种是杭州市江干区的专题工作室模式,他们根据不同新技术组建不同的专题工作室,由工作室先行尝试,然后再推广普及;另一种是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模式,如苏州市姑苏区凌秋虹名师工作室长期关注Scratch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区域引领的作用。英国的Computing课程实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的,谷歌、微软等很多公司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教学资源。高中信息技术課程标准修订以来,除了看到出版社在积极组织编写教材外,并没有看到太多教学资源提供者的身影。高中新课标公布后,可能还需要教育设备管理部门相应配备一些与计算思维培养相关的设备。王爱胜:很明确,基于传统的“给学生一杯水,先要自己有一桶水”的教学准则将被打破,在学术扁平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信息浪潮。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项目学习,一起参加项目实践,一起交流学习收获,是必经之路。在教学设备方面,移动设备进课堂,手机进教学,这些也到了不得不放开世俗樊篱的时候了。无论以后的走班教学管理如何创新,或者是新潮的创客空间设施如何运营,我的理解是都在寻求自主学习的一种深度实施。最后,我针对自主学习的角度再作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简要讨论吧。自主学习,第一位当然应是内容的自主,然后是目标的自主,恐怕我们现在最提倡的过程、时间的自主还是更次要的。自主的课堂,是学生把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转移到课堂上继续,而不是现场在课堂上分组、合作、操作、训练。自主学习,更表现在学习成果与学习评价的自主,这是自主的保障。我们进行创新课堂改革,要深刻反思过去对错式的习题评价、操作作品的成果评价、学习过程的量规评价,要向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发展。学生通过自我需求把控学习进度,总结反思,让评价能转化成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自主评价不是面对过去,而是面对未来。面对未来课程建设新挑战,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多种形式创建学习共同体,师生地位平等,成为相互学习的伙伴,共同参与项目学习,同步感受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大家共同成长,课程才能真正发展。刘向永:著名的生物进化论研究者达尔文曾经说过:“最后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物种,也不是最智慧的物种,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物种。”信息技术课程也必须适应世界的趋势和时代的发展,只有持续地进化才能够生存。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而教师发展核心的途径是教学研究。我送给信息技术教师三句话——敏行:在行动中发展;善思:在思考中品悟;勤写:在写作中成长。我们既然选择了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努力在职业生涯中寻求事业成就感,就要努力在课程动态发展中获得人生的成长。王爱胜:非常感觉刘博士系统、深度地与我们讨论了新课程、新形势、新未来,正如一句老话说的,“大时代才有弄潮儿,才出真英雄”。在新课程的大改革之中,愿重新站在起跑线上的一线教师向着未来奔跑,与学生一起展示新的风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3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其它文章您的当前位置:>>代表建议
2017年代表建议(251—300号)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将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间提前的建议
  提出人:张基广(共1名)
  类 型:科教文卫-教育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人社局 会办:市教育局 &
  内容及建议:
  武汉市现有普通高校80所,在校生约100万人,每年毕业生约30万人,我市吸纳高等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间偏迟(公开招聘每年在3月份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旺季为前一年的11月份左右),外地用人单位先期进校招揽人才,我市事业单位招聘未充分享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我市中小学教师招聘亦是如此,据华中师范大学就业部门介绍,每年3月份左右,该校已签约毕业生达到70%以上,优秀毕业生已基本签约,报名参加我市中小学教师招聘的比例因此变得较小。
  建议将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时间整体提前至前一年的11月份(毕业年级的上学期),或者将我市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时间单列提前至前一年的11月份。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扩大教师专项招聘比例的建议
  提出人:张基广(共1名)
  类 型:科教文卫-教育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人社局 会办:市教育局 &
  内容及建议:
  近年来,市人社局不断创新教师公开招聘工作,优化教师补充机制,开展面向&985&、&211&院校专项招聘教师。专项招聘的教师整体素质较高,能很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深受学校的欢迎。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专项招聘教师所占比例偏小,且限制在示范性学校范围。建议进一步扩大专项招聘教师的比例,把专项招聘教师的比例提高到50%,即专项招聘教师数占公开招聘教师总量的一半。参与专项招聘的学校不再限制在示范性学校的范围,而是面向所有学校,让所有学校平等享受专项招聘的权利,真正体现教育均衡(示范性学校是十多年前评估学校的说法和做法,在义务教育阶段早已取消了省示范、市示范这样的称号,义务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均衡发展)。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激活我市民间资本的建议
  提出人:张晓玲(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循环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发改委 会办:市工商联 &市编办 &
  内容及建议:
  近两年来,我市民间投资增速回落问题突出。这既有国家经济形势下滑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的影响。但从我市来看,行业准入限制过多,民企融资及其困难,民企国企差别待遇,为官不为等因素是造成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民间投资环境不优的重要原因。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多走访、调研民营企业,切实研究并解决民间投资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宣传、解读并切实贯彻落实现有支持民间投资的信息和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实施细则,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做事氛围,提振民间投资信心。
  2、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取消过高投资门槛。与时俱进,清理武汉市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中过时、过严、条件过高或者不公平的排斥民企投资的条款,杜绝政策相互掐架,缺乏协同性、配套性和操作性的问题。减少并规范各项行政收费。
  3、打破国企、民企界限,让国企民企在市场竞争中享受同等待遇,打破国企在主要行业一统天下的局面。政府公共工程和政府物资采购应该向符合资质的民营企业开放,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要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在贷款条件和利率方面不能搞差别待遇。
  4、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事项,降低投资的制度性成本,切实缩短从投资意向协议到项目落地的周期。加大对为官不为、慢为、乱为等行为监察和处分力度,兑现政府各项承诺,解决&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
  进一步取缔&红顶中介&,规范行业协会和商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作用。建立民营企业投资法律法规政策及项目信息统一平台,成立市级民间投资工作协调机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政策&碎片化&和不对称的问题,加强对民间投资信息管理和政策、项目等统筹协调。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的建议
  提出人:张晓玲(共1名)
  类型:科教文卫-体育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体育局 会办:市园林和林业局 &市国土规划局 &
  内容及建议:
  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我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扩大我市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现提出以下建议:
  1、尽快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命令禁止的领域,一律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各种赛事和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快体育行业协会、国有体育企业和政府脱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治作用,减少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指令性干预。
  2、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保证体育用地,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体育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城管、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改造老旧厂房、仓库、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
  3、积极拓展体育业态,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中医养生、运动康复、健康咨询、营养保健、食品饮料等融合;推进体育与地产、金融、交通、制造、信息、园林等领域的交互发展。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争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积极支持体育永平制造业创新发展。
  4、建议充分利用东湖绿道和武汉水上资源以及武汉水上运动的良好基础,创立武汉龙舟节,建立武汉龙舟基地,推动龙舟相关产业发展;创立大学生骑行比赛基地,发展骑行相关产业。大力发展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周末休闲帐篷营、船艇码头、户外攀援营地、小型马拉松营地、民俗运动基地等。加强武汉渡江节、汉马、武网等体育品牌建设和运用。
  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体育产业的土地、规划、税收、水电气等相关政策,完善本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定。将全面健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群众健康消费,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武汉高校体育相关专业的作用,发展武汉特色的体育产业。加强体育衍生品开发,促进体育科技成果产业化。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设立华中地区教培业总部基地的建议
  提出人:徐莉(共1名)
  类 型:科教文卫-教育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教育局 会办:市工商局 &市人社局 &
  内容及建议:
  教育培训产业是一个非常有综合潜力的产业,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三审稿正式通过审核,确立了民办教育营利性的合法性,突破了长期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瓶颈,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指出,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以北京金源世纪购物广场为例,其四楼面积逾10万平方米,取名&未来空间&,定位为&家长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乐园&,引进了新东方、学而思、阳光喔等当前国内外顶尖培训机构入驻,年龄段从幼教横跨至成年人培训,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税收贡献数十亿,是海淀区的税收大户和明星集团。而其特点则在于其形成了教育培训、商业零售、餐饮、文化传播、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行业并存的教培商圈局面。同样的教培综合体还有广州天河区华晟大厦、深圳百花培训基地、烟台万达商圈等。
  武汉市是全国教育大市,各类教育资源丰富,群众教育培训消费需求极大。但是当前武汉市由于近两年来房租、人力成本高企已成制约教育培训业发展的&两座大山&。 目前武汉仍有不符合规范的培训机构客观存在着,强制关闭既会伤害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培训行业的发展。武汉市教培行业及实体商场发展进入瓶颈期。
  为此,特提出关于设立华中地区教培业总部基地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结合武汉市经济规划、人文因素、消费习惯、地理特点以及交通条件,可在武昌区、江岸区等教育大区人流量大、交通较为便利、资源相对集中的商业楼作为教培综合体基地 。
  (二)教培业总部基地的业态构成
  1、培训机构:引进各级各类品牌培训机构,组成大型的集培训、交流、展示为一体的综合场所。
  2、培训总部:打造培训品牌总部,形成总部效应(人才输出、课程体系输出、运营模式输出等)。
  3、教育培训行业协会:为探讨行业发展、应对行业发展难题成立的民间组织。
  4、教育互联网公司:现代信息技术、线上教育等教育互联网类
  5、相关文化产业:如科技馆、美术馆、音乐馆、青少年影剧院等。
  6、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成立大学生实习基地,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大学生围绕教培业进行创新创业。
  7、教育配套服务:为综合体的各类服务对象提供的生活配套设施,如餐饮、影院、商场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通行政注册绿色通道。
  武汉市政府可为推动教培综合体发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税收、金融、产权和社保等,推动教育产业发展。同时开通形成注册绿色通道,加快行政审批速度,加大培训机构孵化力度。
  (四)建立教培行业协会,规范教培管理。
  参考北京市海淀区教委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的部门设置,在武汉市成立教培行业管理办公室或者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推动教培行业的管理。
  (五)与教培品牌形成联盟,建立准入和淘汰机制。
  建议政府与国内教培大品牌建立联盟,进驻教培综合体的培训机构必须经过严格筛选,符合一定的标准。同时根据机构年度表现情况,每年淘汰和更新一批机构,保证教培综合体的活力和高品质。
  (六)借助资本力量,壮大教培综合体。
  引进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教育和社会培训事业,完善教培商圈,壮大综合体。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将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提出人:徐莉(共1名)
  类 型:科教文卫-体育
  办理类型:承办
  办理单位:承办:市体育局
  内容及建议:
  案 由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指出,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需求已从解决温饱问题上升到的精神层面需求。在体育运动人们不满足于观众地位,而更愿意作为其中一员,积极参与到全民健身中。在满意自身精神追求的同时达到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的作用,从而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根据《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
  我国体育产业已进入黄金发展十年,从产业规模、占GDP比重和人均体育消费的国际比较看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产业环境也进入绝佳时期,政策红利不断落地,体育产业是当今社会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意义重大。
  武汉市体育产业现状是:体育设施配备比例低,体育设施利用率严重不足且公益性的体育设施缺乏维护;区域内的体育产业规模较小、品种单一,居民体育健身需求亟待解决。
  为此建议,将发展体育产业纳入政府事实项目,改善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求,使体育产业成为武汉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提高有关部门的认识,做好&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按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印发《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把体育产业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重点,全力推进体育产业、体育消费同步发展。
  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投入,并将公益性设施场馆市场化运作。同时,加强产业规划设计,增加体育设施土地规划面积,引导房地产开发商按规划建设体育设施。
  三、积极引进体育赛事、健身等活动,创造体育消费市场;引导公益性场馆做好全民健身相关服务,发挥场馆的利民属性;打造以赛事、健身及配套服务的体育产业链,全力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四、引进民间资本推动体育产业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带动体育产业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建设体育产业孵化中心对较好创意进行孵化,引入社会资本完善创业服务,可产生体育产业集群发展。政策、需求、资本共同推动做大做强体育产业,使之与科技、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的融合。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在卓刀泉北路省卫生厅或楚源大厦门前增设公交站点的建议
  提出人:刘成奎(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公共交通
  办理类型:承办
  办理单位:承办:市交委
  内容及建议:
  卓刀泉北路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数千人出行十分困难,步行至最近公交站(珞瑜路卓刀泉站、八一路东湖村站或风光村站)都在两公里以上,老人买菜、孩子上学、职员上班只能依靠自驾或叫出租车,向公交集团反映多次,建议在卓刀泉北路省卫生厅门前增设公交站点,均被以该路段为严管路段理由拒绝。
  居民们认为,道路严管是为了交通通畅,因为没有公交站点,大家必须开车出行,反而加重了该地区拥堵,实在得不偿失;经卓刀泉南路虎泉公交站站经卓刀泉北路至八一路东湖村公交站线路全长近三公里,没有一个公交站点,站点设置严重不合理。
  武汉市提出着重解决居民出行左后一公里的要求在该地区未得到有效落实。我们强烈建议增设或调整微循环车路线,在卓刀泉北路省卫生厅门前或在楚源大厦门前增设一个公交站点,满足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干部职工出行需求。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完善东湖绿道配套设施的建议
  提出人:刘成奎(共1名)
  类 型:城建环保-城市建设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东湖风景区管委会 会办:市交委 &市国土规划局 &
  内容及建议:
  东湖绿道2016年底正式开放后,2017年元旦与春节期间游客数量连创新高,赢得了市民的热捧,同时也导致了周边交通拥堵、公交服务等不足等问题。东湖绿道的开放,更加拉近了市民与东湖的距离,为更好地让市民享受武汉东湖美景,强健体魄,建议如下:
  第一,增加对接东湖绿道入口的公交数量或密度。建议由市公交集团实地考察,增加对接东湖绿道入口处的公交线路,或加密现有公交班次,以尽可能地向市民提供公交出行服务。远期则可以考虑筹建武汉地铁线路,并尽早开展前期可行性调研。
  第二,增加东湖绿道入口的停车场。目前,在周末与节假日前来游玩的乘客数量逐步增加,预计今年磨山樱花开放时游客量会更大,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增加的停车场可以有新建停车场,或者协调开放与利用周边单位的停车场等方式。
  第三,增加东湖绿道沿线的游览项目。东湖绿道除了湖景外,可供使用的游览项目相对不多,为了适合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需要,要增加东湖绿道的游览项目,如幽静的读书场所、高端的文化论坛、热闹的儿童游乐场所,也可以增加一些观赏性强的花卉游览场所,如桃花园等等。
  第四,适当增加东湖绿道生活服务设施。东湖绿道游客增加,也必然带动了生活服务设施的需求,在确保环保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增加快餐式的生活服务设施,让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游玩。
  第五,提升东湖文化气息与文化品牌。中国当前各地知名的旅游景点大多是因为古人名篇佳作而出名的,&东湖暂让西湖好&就是输在了杭州西湖的历史文化。借由东湖绿道开放后的高人气,政府应该有意地借助于一些高端的文化活动提升东湖的文化气息,并最终形成未来东湖的历史文化。如可以借助于东湖经心书院,或者设立永久性的国际性的经贸论坛,或者创办若干个典型的文化论坛与诗词大赛,或者举办围绕东湖的艺术大赛,或者争取名导演的影视作品的取景地等。
  案 号:第号
  案 由:加快产学研用融合,助推武汉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提出人:刘传江(共1名)
  类 型:科教文卫-科技
  办理类型:承办
  办理单位:承办:市科技局
  内容及建议:
  (一)以&三权改革&为突破口,打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1.支持在汉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
  鼓励高校院所与发明人或有发明人团队组成的公司之间,通过约定以股份或出资比例方式进行知识产权奖励,对既有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分割确权;以共同申请知识产权的方式分割新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发明人可享有不低于60%的股权。财政局、知识产权局、工商局等相关部门对知识产权奖励予以确认,并全面落实国有资产确权、国有资产变更、知识产权、注册登记等相关事宜。
  2.支持在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
  支持在汉高校院所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以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审批或者备案。支持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过程中,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进行定价,单位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3.支持在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成果收益权改革
  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并可按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在汉高校院所可从承担的市级科研计划项目经费和企业委托研发项目经费中按需支取劳务费作为项目组成员的劳务支出;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用于人员激励的支出部分,一次性纳入当年单位岗位绩效工资总额管理,由所在单位指定考核和分配原则,但不计入单位绩效工资基数;鼓励高校院所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权或者出资比例形式给予科技人员个人奖励,获奖人在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打造从TDR到TTB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
  1.技术需求和技术转化两端发力,力促R&D产业化发展
  第一,将TDR和TTB贯穿于R&D全过程,培育R&D产业化市场。从研发资金、研发人才、研发项目、研发产品市场等各方面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推进众筹式、低成本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第二,打破本地转化束缚,发展特色R&D产业,鼓励创新成果突破武汉地区进行技术转让,跨地区实现R&D产业化。第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全面延伸R&D产业链。围绕创新技术研发逐步形成&研发服务&与&增值服务&两条产业链,以及以&研发服务企业、研发主体企业、增值服务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产业系统,将行业内研发企业的&创新线条&变成产业系统内的&创新瀑布&。
  2.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区,加快产学研用创新要素集聚
  围绕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面向国家级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产业化基地、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等,打造科技服务核心集聚区和重点集聚区,加快产学研用创新要素的集聚。第一,打造科技服务业核心集聚区。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在东湖高新区打造科技服务业核心集聚区,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汇聚科技服务资源,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为区域产业集群提供集成化科技服务。第二,打造科技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如,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创新研发产业集聚区,在汉阳建设汽车研发服务集聚区,在江汉区建设金融产业集聚区。
  3.依托科教资源优势,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武汉市结合本地实际并借鉴已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一是项目式协同攻关。以科研课题或开发项目为纽带,以产学研用各方人员组成的创新团队(课题组)为依托,集中力量进行协同攻关,实现创新突破。二是共建产业研究院。产学研用各方以推进企业开展行业前瞻性、竞争性技术研发及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为宗旨,由企业提供资金,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人才和技术,共同组建新的产业研究院。三是共建大学科技园。依托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重点高校现有的园区及科技资源,借助政策引导与风险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孵化平台和产业化基地,培育、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经济社会组织,为研发链和产业链搭建桥梁。
  (三)创新武汉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转移与产业化运行的模式选择
  1.构建发展武汉市联合研发协议(JAR)模式
  一方面,有技术发展需求的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条件,依托本市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优势,与高校或科研院所签订项目委托合作协议,或者由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另一方面,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对内通过高校科技开发公司统一管理其校内成果,对外通过知识产权入股、技术入股和管理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共建新的组织机构以加强对科技成果的掌控,通过企业化运作、自主经营和独立核算的方式,可以促进双方在国际交流合作、人才培养、产品开发与试验检验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2.构建发展武汉市产业(行业)技术联盟(ITA)模式
  武汉市建立ITA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是:ITA的内部成员根据成员的相应情况选出理事成员并委托理事会代表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开协商会议,成员各自执行协商会议的决定;各内部成员通过相关协议约定在产业技术研发转化中的责任和权利,联盟没有执行机构,联盟理事成员往往是产业发展各领域的引领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3.构建发展武汉市技术创新驿站(TIS)模式
  武汉市建立TIS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是:(1)釆取技术需求导向,走访企业进行调研,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互联网或实地调研基础上收集技术供需的相关信息。(2)在技术转移路径上将传统的&成果&企业&变为&企业需求&技术方案&,以能力点为支撑,通过个性化技术服务,放大为企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3)通过网络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创新驿站内部人员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4)借助必要的资金、装备条件与技术支持,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成果进行&熟化&与&孵化&。(5)实行创新企业的跟踪服务。创新企业建立其合作伙伴后,TIS需要继续进行后续跟踪,为创新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等服务。
  4.构建发展武汉市技术投资转移(TIT)模式
  武汉市建立TIT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是:(1)通过引导投资银行、金融机构、担保、融资咨询、中介服务等机构围绕资本方的技术投资需求,建立技术项目的筛选机制及资本运营机制;(2)通过前期对企业技术转移融资需求的考察评估,深度挖掘项目或企业价值,将投资贯穿到企业成长的创意期、设计期、制造期、拓展期、扩张期、升级期等全过程;(3)为技术的供需双方提供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为技术供给方提供可靠的技术融资渠道,这将极大降低企业投资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风险,从而提高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成功率。
  (四)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
  1.加快各产学研用结合平台的市场化步伐
  第一,大力建设以网络空间为辅助平台的科研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帮助产学研用的参与各方实现全天候的交流和合作。第二,积极引导智能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重点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尽快转移和扩散到企业,对研发、试验、推广、生产等各个环节给予必要资助。第三,引导各方明确各自的利益范围和责任界限,以减少各主体参与市场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各参与方之间的联系,为其提供信息、人才、设备等资源交流平台。
  2.改革产学研用各主体的评价体系
  将产学研用结合纳入科研人员评价体系。一是鼓励高校院所承接横向课题,重视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将其列入高校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同时,支持横向课题按需提取劳务费。二是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产业化前景,将科研成果市场应用效益作为高校及科研机构科技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三是制订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引导措施。对产学研用合作各方的利益分配、科技成果转化和中介服务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四是改革和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管理政策,允许高校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进入企业,以技术成果入股,并占股分红。
  转变企业&经济效益至上&的评价机制。首先,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应体现在企业既是创新资金的投入主体和创新风险的承担主体。其次,需要政府从外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资源消耗较高的传统行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最后,企业需要强化企业的产学研用合作意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共建产学研用战略联盟,共建研发基地,共同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第三方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效仿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比较完备的中介服务体系,针对企业在产学研用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并通过第三方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估,保证合作各方的合理利益,推动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协调体制内监督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关系,促进不同形式的产学研用结合组织开展对资源的竞争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建议委托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机构来实施绩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决定平台各方的存续与否以及资金的支持力度。
  4.强化产学研用结合的保障机制
  第一,健全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用各方&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和风险共担责任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多元参与的投资体系,尽可能分散投资风险。第二,尽快出台从金融、税收方面支持产学研用结合的政策法规。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政策。第三,创新产学研用结合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流动机制。一方面,加大产学研用结合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高科技人才储备战略&。另一方面,制定保障人才在产、学、研、用各界自由流动的政策措施,放宽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的限制。第四,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设立产学研合作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引导产学研各方运用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等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手段,切实保护创新各方的利益。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提出人:刘传江(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循环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会办:市发改委 &市经信委 &市房管局 &市商务局 &市金融工作局 &市科技局 &市人社局 &
  内容及建议:
  当今中国创新中心呈现&3+2&格局,即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国家创新中心,加上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武汉、成都两个内陆创新中心。
  和其他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特别是沿海三大中心相比,武汉东湖既有一定的优势,有些方面又明显处于劣势。从载体支撑力的比较来看,五大示范区水平差距不大,武汉东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园区规划面积大、储备智力资源充足、光电子领域的研发优势和产业孵化功能强,而地处中部内陆的地理位置则是相对劣势。从自主创新能力的比较来看,在创新投入方面,武汉东湖的研发费用投入不及北京中关村等示范区,但人才投入结构、人均研发经费处于领先地位;在创新产出方面,发明专利作为创新产出的一个重要指标,武汉东湖在五大示范区中垫底。从国际竞争力的比较来看,武汉东湖与其他四个示范区相比明显较差,出口创汇规模最小,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较小,人均出口创汇较少,出口依存度最低,园区开放度较低。从集聚辐射能力的比较来看,武汉东湖劳动要素集中度较低,而资本要素集中度和科技孵化密度较高,经济带动力较低,出口拉动力较高。
  为加快推进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议如下:
  一、以&三权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一是共同探索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主要配置方式的产权确权、技术应用和成果交易制度,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导向,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积极性。二是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允许自主决定采取技术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方式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三是扩大科技成果收益权,完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合理分配投入主体和研发团队的成果收益比例。除了省市政府自身的行动外,更多需要借力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平台,争取国务院及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支持。
  二、以&三区联动&为抓手,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武汉市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三区叠加&所在地,正迈上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台阶。&三区联动&意味着武汉东湖示范区必须着眼全球,整体谋划一批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的功能集聚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特色产业基地、一批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基础工程,营造出创新创业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三区联动&要求东湖示范区构建国际合作的新载体和新渠道,整合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和市场的现实需要,依托国际技术转移功能集聚区,促进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要加大区域间深度合作力度,积极响应&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探索建立跨区域、跨行政区划的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将已有的港口、园区整体打包、升级,获得整体联动效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以&三队联动&为引擎,整合创新发展新活力。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国际队、国家队和草根队要各展所长、和谐共生,共同为示范区的建设贡献力量。东湖示范区应尽快转变理念,通过实施&三队联动&实现示范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转型升级。&三队联动&要求东湖示范区做到不仅依靠国有资本,也要引进民间资本;不仅关注高端人才、海归人士,也要关注本土人才和草根创业先锋。一方面,全面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学习张江示范区的人才公寓政策,建设公共租赁房,多渠道满足人才的住房需求,建设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新东湖。另一方面,拓展投融资渠道,在发展现有政府主导风险投资机构的基础上,鼓励成立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促进创新孵化体系的完善,为草根团队提供创新创业的适宜港湾。
  四、以强化企业主体行为为导向,推进协同创新蓬勃发展。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学习借鉴深圳的经验,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创新。在管理制度以及政策法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更好的发展模式,如宽松的进入机制、优惠的税收政策等,为企业创新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环境,让企业有动力去创新,甚至催生出更多的创新企业。二是吸引各方人才,储备创新力量。在制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时,多考虑对人才的吸引因素,有一定的政策优越性。三是提高开放程度,吸引更多创新资源。扩大开放程度,加强各行业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吸引国内外的优质研发资源和先进技术进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以&父母学校0.0&为起点,构建完整的家庭教育体系的建议
  提出人:周鹏程(共1名)
  类 型:科教文卫-教育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妇联
  会办:市民政局 &市教育局 &
  内容及建议:
  一、案由
  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是我们共同追逐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人才的培养。然而,在实际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弱化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导致无数&虎妈猫爸&涌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愈演愈烈,焦虑的一代在培养焦虑的下一代。我们建议从&父母学校0.0&开始,通过构建完整的家庭教育体系,让广大的父母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育儿水平。
  二、案据
  1.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量大,但途径有限
  据中国儿童中心2016年11月发布的《0-6岁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在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山西、四川、内蒙古、甘肃八省市,0-3岁父母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04、29.72,3-6岁父母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3.54、31.85;调查表明,为人父母不久的他们正处于成熟过程中的青年时期,有主见、敢革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但缺少经验,甚至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当父母的时候就已经做了父母,不知道怎样教孩子的时候孩子早已长大成人;调查结论,他们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另外,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残联副理事长郭新志在山西省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主要是通过自己摸索,这一比例达到70%;而能找到专业机构学习、咨询的比例只有2.8%。可以说,当前的家庭教育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在误打误撞中部分孩子成人成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未能科学健康地成长,影响了国家人才的培养。
  2.家庭教育中父母越位多,且智育为主
  我们常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第一所学校&的&第一任老师&的&第一任务&是什么?教子做人,即人格教育、品行教育、成人教育。当前,家庭教育还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家庭教育学校化。一是很多家长甚至直接干预孩子在校的学习甚至老师的教学,而放弃了自己的阵地,二是他们把绝大数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孩子学习文化和智力开发上,忽略了孩子最本质东西的培养,即健康身心的锻造、良好品格的养成、关键能力的培养、人际情感的体悟等。有部分孩子在重压之下沦为学习的机器,一旦失去压力便产生厌学的情绪;有的孩子只知学习,缺乏生活情趣,一旦学业下滑不懂得自我调节容易消极厌世。
  因此,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它关系家庭幸福,更关系国家命运。
  三、建议
  1.普及并创建父母学校。希望在政府的主导下,创建父母学校,实现家庭教育的专业化。中国能否有哪个省、哪个市能率先尝试让适婚男女接受由政府主导的父母学校0.0的家庭教育之后,才能领取结婚证,才能做父母。我们要以父母学校0.0为起点,通过培训让我们的家长做l明白的家长,做科学教育的父母。
  2.开发父母学校教材和课程。根据省情,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召集家庭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研制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制订家庭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开发出学生成长每个阶段的父母教材和课程。例如,做父母之前的为父母课程0.0,学习怎么样做父母;0到6岁是父母课程1.0,6到12岁是父母课程2.0,12到15岁是父母课程3.0,15到18岁是父母课程4.0。
  3.加强父母学校教师培训。从一线教师、班主任、德育主任中选拔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家庭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的培训,考核合格后,由政府颁发认可证书,配备相关中小学、幼儿园及父母学校,更好地推动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育人。同时,以这支队伍为核心,组建各级家教讲师团、德育宣讲团等,深入学校、社区、村庄为家长上课、做个案咨询指导等,既像&宣传队&,又像&播种机&。
  4.建立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利用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和大众传播媒介功能,建立家庭咨询服务网络,采用多样化形式,如:组成家庭教育咨询志愿服务队,建立家庭教育咨询热线、印发家教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等,为家长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完善武汉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建议
  提出人:刘成奎(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循环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商务局 会办:市财政局 &市经信委 &市工商联 &
  内容及建议:
  招商引资工作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初期获得巨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推动了我国技术与管理的进步,三十多年后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劳动成本的上升逐渐挤压了我国投资成本的优势,进而引致了近年来我国引入外资金额的下滑,于是中央在2016年重新提出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的要求。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将&招商引资&作为我市2017年一号工程。如何完善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意义重大。
  武汉市招商引资工作的现状主要有:
  第一,武汉市招商引资金额增长快速。2015年全市实现招商引资总额4814.3亿元,增长30.91%,其中实际利用外资73.43亿美元,增长18.46%。2015年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4家,累计达到230家。2016年,武汉市引进内外资总额5822.6亿元,2017年今年引资总额有望增长千亿,冲向6700亿元。
  第二,部分重大项目引进未能发挥预期效应。虽然武汉市引进的重大投资项目中绝大部分效果良好,但是也有一些未能充分达到合意的状态。如武汉富士康项目在投产后恰好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再加上产业发展处于夕阳端,导致其投产后一直没有发挥最佳效果,尤其是比郑州富士康差距更大。
  第三,投资环境优化不能尽如人意。为了招商引资,武汉市在道路、水电、厂房等硬件基础设施的服务上成绩应予以肯定,但是在行政服务、社会管理、金融服务等软性公共服务上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进入意愿。如行政审批效率有待提高(不能仅仅以审批天数衡量)、企业税费负担重、随意性检查过多等等;以及行政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够,如企业经常戏称的&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JQK&等。
  第四,政策落实的&玻璃门&问题依旧严重。政府针对民企发展提出了很多政策与具体的实施细则,但是在具体执行中总是存在诸多阻碍,很多都是属于人为性的政策阻碍,影响了民企的进一步发展与后续投资意愿。如武汉民营经济占比仅仅为41.2%,比湖北省的54.9%还低,比杭州、青岛、厦门低10%;民企在全国最高首位度就是九州通(80位左右);缺乏拥有全国知名度的本地民企(周黑鸭例外)。
  第五,引进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有限。在武汉市引进的众多科技公司中,多数依旧属于制造业中的中下游技术,与武汉的人才智力密集的现状不相符,对国家重大技术&补短板&的作用有限。如长飞光纤技术很先进但是产业链条很短、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创新与民生技术创新有限。
  武汉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投资环境。在各地重视基础设施等投资环境建设下,各地的硬基础设施差异正在日渐缩小(尤其是中部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化主要是指公共服务环境的优化,如人才储备环境、气候环境等(武汉市已经退出四大火炉城市)、信用环境(也是一种公共产品)、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干预,遵守对市场的承诺,由市场自我调节)、完善各类政府的信息平台与服务(如整合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的信息平台,实现基础信息的共享)。
  第二,充分论证重大项目。建议政府招商引资时,要综合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行业企业的负责人、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人员组成临时的评估委员会,重点就计划引进的产业或项目在未来10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证,确保所引进项目技术的全球领先性、环保技术的合意性、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市场化程度的可细分性。同时,新技术的引进要对接国家&补短板&战略,特别是国家重大技术的短板、民生技术的短板等。
  第三,热情拥抱民营企业。整合与细化目前现有的促进民企发展的政策,尤其是要完善现有政策执行的程序性制度规定,必要时建议由武汉市人大通过立法方式来保证这些政策的法律位阶从而确保其执行;要严格规范针对民企的各类管理、检查的程序与处罚规定,避免很多潜规则下的吃拿卡扣要等不法行为。
  第四,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与引导作用。加大招商引资的专项财政资金的使用与奖励力度;严格落实降低各类企业成本的政策,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税收政策来减轻企业负担;追踪与细化调研&营改增&后企业减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性解决某些个案问题;严格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的程序与条件,并对项目资金效果进行全面绩效评价。
  第四,重视细节服务,强化感情投资。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城市一个看似不经意的小&善意&可能会引发投资者一生的钟爱,而一个不经意的&恶意&可能会引发投资者一辈子的厌恶。希望市政府能够强化对武汉在读的百万大学生的感情投资,让其感受到武汉的可爱;对经停武汉各类旅客在火车站、饭店、宾馆等窗口单位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各类诈欺行为&零容忍&,逐步形成对外地人对武汉的全新感受与口碑,而这是武汉市永不贬值的资产,也是武汉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促进中科武大?智谷建设的建议
  提出人:刘成奎(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循环经济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武昌区人民政府 会办:市科技局 &市国土规划局 &
  内容及建议:
  科技与创新是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智力密集的高校、科研院所周边布局科技与创新企业是世界很多国家与地区的做法,如美国的硅谷、中国台湾省的新竹科技园区、武汉的东湖自贸区等就是其中非常成功的典型。
  土地资源相对紧张、第三产业占比很高的武昌区尤其是珞珈山街、水果湖街地区,发挥自身智力密集的优势提出建设&中科武大?智谷&是一种必然、合理的选择,也符合市委市政府发展&创谷计划&、建设&环高校经济带&的总体要求。
  一、&中科武大?智谷&建设与发展的优势
  第一,区位优势明显。正在建设中的&中科武大?智谷&位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中间地带,周边分布着众多的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的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究中心50个,两院院士35名,拥有近5万名年轻、富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年轻学生。这些智力资源以及邻近位置的优势,非常方便研究人员与学生自由地切换校园(研究所)模式与创业模式,尤其是在武汉市交通拥堵常态化的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第二,各类技术创意潜力巨大。目前武汉大学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已经运作多年,很多大学生的&创意火种&在这里被点燃,总体效果良好,如学生运用3D打印出来的多款水晶产品就极具商业开发潜力。此外,计划由教育部支持扩建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将会容纳更多的实验室,引入更多的国际顶尖的技术,这些都为&中科武大?智谷&提供了更多的技术与创意的支持。
  第三,风险投资资本实力雄厚且稳定。任何创意的商业化都离不开风险资金的支持。目前,武昌区政府与武汉大学、武汉珞珈校友企业联盟共同发起成立了珞珈创新天使基金,第一期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前期运作良好。计划依托知名创投团队知卓资本陶闯团队设立的珞珈创投基金也将在随后启动。同时,有意引入社会资本约5亿元成立战略性产业基金,为&中科武大?智谷&建设提供资本支持。
  第四,校友资源丰富且强大。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每年的在校生规模大约5万人,毕业的校友资源累计有数十万,其中不乏成功人士,而且越成功的校友对母校情节越深邃。武昌区可以联合两所院所共同运用好校友资源,一方面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校友提供发展机会,从而实现双赢。此外,校友之间在创新创业的经验传承、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乃至市场支持方面都具有天然的信任感与稳定性,这些都是&中科武大?智谷&独一无二的优势。
  二、&中科武大?智谷&面临的困难
  当然,作为后起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克服。
  第一,土地不足制约明显。&中科武大?智谷&被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围绕,周边可利用的土地空间非常有限,对部分土地进行拆迁再利用的难度也较大;而八一路沿线、东湖村与风光村的改造尚待市政府的统一规划,而且周期较长。
  第二,交通瓶颈问题明显。以科创大厦为中心的&中科武大?智谷&周边的公共交通不够发达,而且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高峰期拥堵非常严重;计划设置的最近的地铁8号线二期&小洪山&地铁站步行路程大约8-10分钟,交通拥堵问题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对潜在创新创业者尤其是外部引入的入驻意愿构成严重障碍。
  第三,其他创谷计划的竞争压力大。武汉市各区乃至武昌区其他街道都提出了很多创谷计划,尤其是武汉东湖国家自贸区存在明显的先发优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政策优势更加突出。各个创谷计划之间的竞争对&中科武大?智谷&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压力。
  三、对策建议
  为了促进&中科武大?智谷&更快更好的发展,建议如下:
  第一,进行差异化产业竞争。考虑到&中科武大?智谷&土地资源的制约,早期应重点发展研发中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后期在土地整备完成后可以考虑发展产业园、产业基地等。同时,要依托与利用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的技术优势,努力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如以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为核心的地理空间信息产业,以武汉大学科技金融创新产品评估与鉴定中心为依托发展科技金融产业,以中科院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生物技术、水工程技术等为依托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同时,充分发挥中科院、武汉大学重点实验室的仪器共享机制,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集聚相关产业向&中科武大?智谷&集中。尤其是要重视海外留学人员带回来的最新的或独特的技术,让其在中科武大智谷落地生根与发展。
  第二,强化财政支持。财政支持主要侧重于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的供给,建议:新建&小洪山&地铁站至武汉大学与茶港地区的地下连同通道,将大量的学生与附近居民的通行由地上转为地下,减轻地面交通拥堵,尤其是武大樱花盛开时期的严重交通拥堵;通过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为入驻&中科武大?智谷&的创新创业者尤其是学生创业者提供初创期低廉的入驻成本,如2-3年内提供低廉甚至免费的房租、水电费、Wifi、通信服务等,对技术独特或国际国内领先技术的入驻企业由财政冲减其一定期限内各类税费的减征、缓征乃至免征;通过资助国家省市区、中科院、武汉大学的各类学生文化或者社团活动宣传&中科武大?智谷&的品牌;由财政设立专用的风险投资失败准备金,用于支付一旦创业者失败而引发的或有债务。
  此外,还要积极参与国家、省各类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争取上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
  第三,创新社会资本的引入方式。创新创业的风险较高且所需资本较大,必须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引入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而引入社会资本的形式、类型、规模等方面应允许尝试新方法,尤其是要允许试错。
  第四,充分发挥校友资源。校友资源是无形的但力量稳定强大。建议武汉市与武昌区政府积极争取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的支持,并建议三方成立由主要领导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洽签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文件,发挥后两者对参与&中科武大?智谷&的积极性,进而带动两所院校校友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支持。
  第五,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武汉市、武昌区、街道、社区等工作人员要为入驻创新创业者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并尽可能安排好其生活,让入驻者能够安心创新创业,力争做到&感情留人&、&口碑留人&,让&中科武大?智谷&真正成为创业者的乐园。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推进武汉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
  提出人:刘成奎(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财税审
  办理类型:承办
  办理单位:承办:市财政局
  内容及建议:
  武汉市经济发展带动了武汉市财政收入增加,同时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长。2016年财政收入为1322.1亿元,增速10.1%;支出数1524.7亿元,增速13.9%。在财政支出规模逐渐增加、财政收入增速逐渐中低速的背景下,通过财政绩效评价来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既符合财政部与省财政厅有关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要求,也符合武汉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的要求,在武汉市财政绩效评价的现有成绩上,进一步推进与完善武汉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意义重大。
  1.进一步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意义
  第一,促进政府治理机制现代化。财政绩效评价是政府治理机制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乃至近年来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都是从财政绩效评价工作开始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了政府治理机制现代化的命题,进一步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做意义重大。
  第二,提高支出效率,防止腐败。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是政府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防止腐败、增加老百姓满意度。
  第三,财政收支增速倒挂问题严重。随着全国经济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武汉市财政收入增速呈现出中低速增长态势,从而出现了财政收支增速倒挂的现象,由此合理、有效率地使用财政资金更显得很有必要与紧迫。
  第四,财政绩效评价依旧存在一些难题。武汉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表现良好,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难题:未能覆盖全部项目支出;被评价单位的因认知不够从而依旧在被动配合;评价结果未能实际应用;项目支出的合理性未能被纳入评价内容;评价技术与评价数据尚缺乏统一规范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质量有待提高。
  2.进一步推动财政绩效评价的建议
  第一,开展定期的培训。由财政局牵头,在全市各预算单位开展定期的财政绩效评价的培训,其中对各预算单位负责人主要讲授财政绩效评价的意义,改变他们不够重视甚至故意抵触的倾向或情绪;对各预算单位的中层负责人与财会人员主要是强化财政绩效评价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正确地开展财政绩效评价。
  第二,强化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管理。定期开展对第三方评价机构质量的评估与筛选,对有不良记录的坚决让其退出;抽查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的项目,避免第三方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单位的合谋行为;及时通报国家最新的财政绩效评价政策的变动,以便其能正确落实国家政策。
  第三,推动项目支出评价全覆盖。推动将全部项目支出纳入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确保财政支出资金的效率;同时建议适时地试点开展对基本支出的财政绩效评价工作。
  第四,试点开展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公开的范围与内容可以循序渐进,如从政府内部公开粗略结果,再到政府内部公开详细结果,最后向社会全部公开结果。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会给被评价单位施加外部压力,从而有利于推动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推动财政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结合财政绩效评价结果,将其与各预算单位次年的预算编制结合起来,效果好的项目予以适当调增,效果不佳的项目予以适当调减甚至取消该项目。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解决&二次供水& 、&一户一表& 等疑难问题的建议
  提出人:黄经南(共1名)
  类 型:城建环保-水务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城投公司 会办:市国资委 &武昌区人民政府 &
  内容及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我市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出台了包括改善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很多政策和措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也提出了&四水共治&,其中&保供水&是重要一环。虽然在供水能力方面得到明显提高,但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武昌等老旧城区。
  一、武昌区部分居民供水现状和问题
  (一)二次供水问题
  按照国家规范,楼高超过4层的居民生活用水都应设置二次供水转压(水箱)设施。
  (1)二次供水设施缺失问题
  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5年以前,国家启动房地产市场初期,部分新建小区没有建设二次供水设施。鉴于当时市政管道供水压力较为富裕,居民用水未受影响,二次供水设施缺失问题尚未暴露。但近年来,城市快速发展,市政供水管网压力降低,这些小区用水难问题逐步暴露。高峰时段无水,特别是7、8、9月份。 此类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南湖花园地区。
  (2)二次供水设施年久失修(效)问题
  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某些已配备二次供水设施的小区居民也存在用水困难问题。原因包括:泵房停用的现象大量存在;供水管网老化,渗漏严重;楼顶水箱破损,无法蓄水。据统计,武昌区辖区此类问题十分突出的小区约49个。 例如梅花苑小区、大东门社区等。
  (二)居民区总表供水计量收费欠费问题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水务集团于2000年在全市推进&一户一表、抄表收费到户&工作。但是目前此项工作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老旧社区总表计量的历史欠费问题严重,影响了安装入户水表工作 。此类居民区多建设于2005年以前,有的建设年限高达近30年。主要有如下两种类型:
  1.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宿舍。因原产权单位在改制、破产时未安排资金解决原企业遗留问题,包括水费收缴。
  2.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5年期间开发的居民小区。因房地产市场管理不规范,导致一部分新建小区公共设施管理缺位,包括供水设施。
  以上两种情况的共同特点:缺乏物业管理,供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无人维护、维修,居民拖欠大量水费,小区居民用水困难。
  此类情况较为突出的居民区目前在武昌区有近23个,其中,南湖花园康乐苑、松涛苑等七个社区一处就欠缴自来水水费高达1500余万元。全区范围欠费更多。
  二、建议
  (一)对老旧社区总表计量的历史欠费问题,按照居民、水务公司、政府共同分担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追缴,余下差额部分由国资部门进行核定后,实行核销或挂账处理。
  (二)优化办事程序。针对企业改制房、公房、还建房等房屋权属变更较大、情况复杂的居民楼,提供便捷的申报渠道。
  (三)进一步在市级层面研究出台可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明确资金渠道,妥善解决&三无&以外的老旧社区二次供水设施的改造更新和日常维护问题。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加快武昌南湖地区对外通道建设,缓解二环线珞狮南路段交通拥堵的建议
  提出人:黄经南(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公共交通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城建委 会办:市城投公司 &洪山区人民政府 &
  内容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的加快,原为南湖机场搬迁后的武昌南湖地区迅速崛起,目前已吸引40万人之多聚集于此。此地区多为居住区,每日上下班出行交通量巨大。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的原因,南湖地区对外交通极为不便,其主要出入口为内环线珞狮南路段的南湖大道出口。而内环线珞狮南路段则是外地车辆由三环线进入中心城区的重要通道。由于城市对内对外交通在此交汇,目前这一路段拥堵状况严重,白天几乎全部处于拥堵状态,使得作为城市快速通道的内环线珞狮南路段失去疏解交通的功能,变为道路停车场。南湖地区出行难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例如2016年市政府将涉及南湖片区的丁字桥南路(雄楚大街&瑞安街)、丁字桥南路(文祥街&南湖大道)、建安街、李纸路(南湖南路&新路村)和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改造列入《武汉市2016年市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和资金计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建议:
  1.政府部门加快与有关单位的协商,推进拆迁工作,打通断头路,加快进出南湖的快速通道建设;
  2.加快内环线珞狮南路段与珞喻路、雄楚大道等东西向主干道的衔接通道建设,缓解南湖地区出行难和二环线拥堵的困局。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加强和完善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提出人:黄经南(共1名)
  类 型:城建环保-城市建设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办理单位:主办:市残联 会办:市城管委 &市城建委 &市房管局 &市交委 &
  内容及建议: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进步、居民幸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步伐的加快以及城市实力的不断增强,武汉市在建设城市无障碍设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2010年颁布的《武汉市无障碍建设和管理办法》(武汉市人民政府第208号令)详细规定了政府在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具体内容和职责分工。2016年计划创建的100个&老年宜居社区&,也提出对老旧社区坡道、扶手的改造和维护,为老年人生活和出行提供便利。但是,总体来说,武汉市目前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缺位,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主干道人行道盲道和坡道缺损或遭占用严重,造成部分建成的盲道不能正常使用而成为摆设;部分厕所、电梯等公共设施等缺乏无障碍设计;普遍存在公交站、地铁站等城市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不配套或功能失效等问题。这些都给武汉市民中的残疾人士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与武汉市国家文明城市的地位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不符,因此建议:
  1.有关部门系统调研目前武汉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现状,发现问题,总结不足;
  2.强化新建工程项目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及建设;
  3.修复和完善目前存在破损的无障碍设施,保证系统正常功能和完整性;
  4.明确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机构。
  案 号:第号
  案 由: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伤职工医疗费用相关规定的建议
  提出人:付彪(共1名)
  类 型:财政经济-社会保障
  办理类型:承办
  办理单位:承办:市人社局
  内容及建议:
  一、法律依据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日国务院令第586号公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57号令公布了《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修订,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第375号令公布了修订后的《湖北省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日,武汉市公布并施行了《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都明确规定了企业工伤保险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企业和职工应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建议原因
  以上这些有关工伤法规出台和施行,对劳资双方都有了法律保障和社会保障,使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利益得到了维护。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职工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关工伤法规中一些关于工伤职工医疗费的规定过于模糊,给企业特别是具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大职能的国有企业在依法依规处理工伤职工待遇问题上带来了很多困扰,在制度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工伤职工也不满意,特别是医疗费自费部分负担较重的职工反映十分强烈。《武汉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武汉市工伤职工医疗管理办法》(武劳社【2005】87号文)的规定为&工伤保险必须执行湖北省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简称&三项目录&),超过&三项目录&所发生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定点经治机构直接向个人收取&,但未明确超过&三项目录&所发生的费用由谁承担。企业也多次向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过咨询,市人社局就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三项目录&以外的医疗费用如何负担问题,答复为&其中治疗必须的项目费用可由单位和工伤职工双方协商确定&。依然没有明确具体的分担比例,企业已依法履行了为职工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义务。但还要对伤残者承担其他责任和义务,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法律依据,据了解很多企业都遇到类似的问题。其结果是不解决伤残者的额外要求,就上访不止,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企业正常秩序。
  三、建议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尽早出台有关规定,对工伤职工医治时超出&三项目录&以外所发生的费用由谁承担进行明确,立法立规,给企业以法律依据。
  附:《肖奎工伤案例》
  肖奎工伤案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〇三工厂是武汉市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来,第一批参保企业之一。一直以来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及地方政府有关规定为各种形式的用工按时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其中包含工伤保险。日,由武汉卓越人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