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苏的,可以参加江苏省中小学英语口语语考试,可以说明高考报名成功吗

1、考试刚要朗读短文、话题简述MP3(分段格式、磁带翻录格式)
2、5套样卷MP3
3、全真模拟软件(学校统一订购的)(电子版)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7-02-25 09:45
4、江苏省口语听力自动化考试流程介绍视频
5、江苏省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情况介绍
6、考试机单机演示版
发表于:17-02-25 09:53
&&[第3版 02-25 09:53]
7、用智能手机在线学习的公众号,里面包括考试刚要的全部内容和听力口语考试相关内容以及中考英语写作技巧等。保证你看了不后悔。
需要者请微信联系:jssczyy。
提醒:资料是本人购买和整理的,是收费的,请谅解!
发表于:17-04-05 17:13
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
&&&&&&&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并不是只有学习成绩取得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才叫成功,也不是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是成功,更不是只有成为亿万富翁或领导人才叫成功。当你实现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发展,有了提高,就是成功。每天的一点点进步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从而形成反复成功
反复成功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你是好学生吗?当面对这样一个提问的时候,许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难抬起头来。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失败者,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是好学生,成功似乎永远与自己无缘。
&&&&&&&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是成功者。只要你能来到这个世界上,你就是一个冠军。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体内最健康的精子细胞和卵细胞的成功结合。也就是说,在出生之前,你已经赢得了许多场战役的伟大胜利。
&&&&&&&遗传进化学家舍菲尔德说过:“在整个世界史中,没有任何别的人会和你一模一样,在将来到未来的全部无限的时间中,也绝不会有像你一样的另一个人。”
&&&&&&&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我来了!”
&&&&&&&“我是与众不同的人!”
&&&&&&&“我是一个成功的人!”孩子们像一个个天使来到人间,给父母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喜悦,这便是成功的喜悦。可是,好景不长,许多喜悦变成了从未有过的烦恼。
&&&&&&&北京的一位母亲曲兰,曾经历过这样难以言说的烦恼。她的儿子中考成绩平平,只能进入一所中专就读。可是,母子俩很快又陷入失望中,因为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教材早已过时,学这些陈旧的知识岂不是浪费青春年华?虽然,教育改革了,中专生也可以考大学,但为了一张文凭,是否值得付出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光呢?
&&&&&&&常识告诉曲兰,人应当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细想下来,儿子最喜欢的是计算机和英语,因为四年的上网经历,使他在与外国网友的交流中,已经娴熟地掌握了这两门技能。于是,在儿子的请求之下,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退学!回家自学!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曲兰忐忑不安地说:“儿子,妈妈也不知道退学这条路是对还是错,也许这是一条捷径,也许会因此让你一生备受折磨。从现在开始,你就要自己给自己当教授,安排自己的学习了。”
&&&&&&&不料,16岁的儿子却如释重负,像一只出笼的雄鹰,自信地抖动着翅膀。他一边给某报纸的网络版当管理员,一边准备考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
&&&&&&&曲兰得悉后大吃一惊。当时,敢去报名参加这项考试的大部分是研究生,而绝大多数中学生恐怕还不知道MCDBA是什么东西。中专退学的儿子是否不自量力呢?
&&&&&&&谁知,一年后,当同龄人忙于高考时,曲兰的儿子真的通过了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的全部考试。不久,他又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的考试。
&&&&&&&这两项考试是当时微软认证考试中难度最大的两项国际性考试项目。由于对英语和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因此18岁以下的中国青少年中几乎没有人参加这两项考试;即使在中国的IT(互联网技术)界,参加这两项考试并全部通过者也是凤毛麟角。在那一年,亚洲地区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仅有两人通过考试,而曲兰之子便是其中之一(另一位为19岁的印度青年)。
&&&&&&&后来,曲兰之子被调往一家香港公司担任数据库主管。由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每天都过着快乐的日子,而他的同龄人大多还在为文凭苦读。
&&&&&&&曲兰感慨万千地说:“儿子的经历使我第一次对今天的教育模式产生疑问――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得上大学,或者一定要经过16年甚至20年的教育才能成才?”
&&&&&&&我想,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的经验早已回答了曲兰的疑问――教育的有效方法就是体验成功!
本文摘自《成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的潜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发表于:17-04-05 17:14
怎样做才能让孩子避免染上网瘾?
有父母问:女儿今年10岁,自从家里买了电脑学会了上网后,现在经常在网上和同学聊天,我觉得她在网上待的时间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假期,写完了作业就开着电脑。我说了她好多次,但她总是说她又没耽误学习。她是不是有网瘾了?应该怎样纠正?
在此回答:&在当今的中国,孩子有网瘾可能是父母最头疼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了。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怎样治?由谁来治?这些问题困扰着无数父母,也困扰着全社会。
&&&&&&英国心理学家近日指出:迷恋上网会削弱孩子们的学习能力。网上无规则的信息爆炸,会对教育产生破坏的作用。
&&&&&&在伦敦皇家学院举行的一次辩论会上,Blackmore博士指出:新的互联网技术有这样一种潜在的危险,即手指在电脑上一动就可以检索到大量信息,因此使人们感觉到不需要再按传统的方式把信息储存到大脑里。结果,新技术影响下的新一代学生,学习能力与上一代人相比有很大差距。他们的学习被动性很明显,钻研精神差,提问题的能力差。
&&&&&&Blackmore博士认为: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但它带来的影响未必全是积极的。孩子们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真正学到的东西却寥寥无几。此外,上网时间过多的孩子,只知道“接受”信息,卸缺少分析、创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历时十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日益成为少年儿童普遍的交往平台。出生并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少年儿童,深受网络的影响,他们的交往具有浓厚的网络色彩。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经常上网的少年儿童为20.4%,偶尔上网的为51.1%,合计达到71.5%,而从未上过网的仅为28.5%,较2005年(52.5%)下降24个百分点之多。
&&&&&&经常和有时在网上“跟同学朋友等熟人聊天”的少年儿童占到全体少年儿童的50.9%,经常和有时在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的少年儿童占全体少年儿童的7.7%。随着年龄的增长,网络在少年儿童交往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经常和有时在网上“跟同学朋友等熟人聊天”的少年儿童所占的比例,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再到初中逐渐上升,分别为24.3%、55.3%和72.8%。
&&&&&&由此可见,网络已经成为现今青少年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不正确引导,确实会有部分孩子上网成瘾,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尤其应该引起父母注意的是: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是家庭结构残缺的青少年更可能发展为网瘾。因此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学会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过于宽松的教养使孩子缺乏监管,但过于严厉的教养又可能导致孩子的逆反。不少专家认为,父母的过度管制、干涉,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父母对网络的过度管制,反而使孩子产主逆反心理。一些网瘾青少年之前与父母的关系就比较恶劣,特别是沉迷于网络之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恶化,但是父母只是一味指责或更加严厉地管教,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却没有任何改善。
&&&&&&日人民网讯:据路透社报道,希腊克里特教育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人际关系与心理治疗专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且缺乏关爱,会让孩子对网络产生更大的依恋。
&&&&&&研究人员从技术学校中选取了700多名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要求他们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回答关于他们所出现的孤独、悲伤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状况。此外,这些年轻人还回答了在生命中头16年里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结果显示,父亲对自己的控制支配权很强和缺乏感情的孩子,长大后与其他人相处时会存在困难,也更有可能沉溺于网络;母亲对其关心不够的孩子,长大后更为悲观,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更多的安慰。所以父母需要不断地学习、尝试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与孩子做朋友,与孩子共同健康成长。在网瘾青少年中,有不少高智商或从前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但他们的父母往往对他们的要求更高。过大的压力使孩子不堪重负,于是他们就会寻找一切机会逃避这种“爱”,甚至完全放弃学习。
&&&&&&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孩子更容易依恋网络。网瘾青少年的父母只为孩子提供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比如成就感、良好的人际关系、被他人关注等,致使孩子转向网络以逃避现实、寻求精神满足。
&&&&&&要让孩子健康上网,父母首先应该正确认识网络,并且能够在子女的上网活动中给予正确的引导。不少网瘾青少年的父母从未接触过网络,也不清楚自己的孩子在网上干什么,但就是一味地排斥孩子上网。父母应该引导青少年积极地利用网络,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其前提就是父母对网络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学会科学合理地上网。
我们的教育建议是:
&&&&&&1、注重疏导,对待孩子上网,疏比堵要好。其实,上网并不全是坏事,在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尤其是在城市里,不让孩子上网是不可取的。但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年龄较小的孩子在网上主要是玩游戏;年龄较大的孩子则主要是聊天,寻找心灵的伙伴。如果父母多点耐心陪孩子玩玩,陪孩子聊聊,就能够使他们想玩、想说的心愿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把孩子从单一的玩网游中解救出来。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散步,陪孩子一超看课外书,有意让孩子帮助父母利用搜索功能找资料(比如哲理小故事,名人故事,智力小测验);陪孩子看喜欢的电视节目,走出家庭,走进大自然,多参加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等。如果家长真能做到这些,孩子自然不会沉湎于网络。
&&&&&&2、对孩子上网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以免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另外,父母们应做到让孩子安全上网。比如,在计算机里安装过滤程序或者“防火墙”,以屏蔽黄色网站;父母应掌握相应的电脑知识,熟悉孩子经常去的网站和聊天室,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其中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一定要把电脑放在公共区域比如客厅,而不要放在卧室里。
&&&&&&3、父母应以上网为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要根本杜绝迷恋网络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应该依靠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育。适当收集一些关于网瘾之害的新闻、事例作为反面教材给孩子阅读。由于孩子自控力差,父母可以采用倒计时方法提醒孩子:“8点整就结束了。现在离8点还有15分钟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下网前有个心理准备,减少抵触心理。同时,也能让孩子养成到点停止游戏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克制力。孩子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离开电脑,没有超时,就给他一个精神奖赏,强化他的行为。同时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相信他是一个意志力强的孩子,不会成为网络的奴隶,切忌因孩子一时的迷恋而全面否定孩子的自觉性。
发表于:17-04-05 17:15
家庭是孩子饮食管理的“大本营”
饮食管理,科学为先
&&&&&&&饮食对孩子非常重要,这一点父母理解起来不难。除此之外,父母还需要了解儿童的饮食不同于成人,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这是由其生理特点决定的。对此,营养学家刘政在《中小学生营养指南》一书中曾对小学生与饮食相关的生理特点做过很好的总结,很值得父母参考借鉴。
骨骼与肌肉:&小学生的骨骼弹性大、硬度小,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中的钙质不断沉积,骨骼的坚硬度也逐渐加大。此时期食物中如缺少钙供应,将影响骨骼成熟和身体长高。小学生的肌肉纤维比成人细软,肌肉中的水分比成人多,因此,能量储存较差,体力远不及成人。
消化:&儿童的食管比成人明显短而窄,黏膜细嫩,管壁发育不成熟,容易遭受损害。胃与肠黏膜富含血管,胃壁薄,弹性差,胃蠕动能力弱。胃腺数目少,所分泌的消化液较少,而且酸度低,因此,消化食物的能力较弱,而且胃容量小。消化能力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
免疫:&人体的免疫功能主要由叫胸腺的腺体内的T细胞的数量和活动能力决定,小学生的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当膳食中缺乏蛋白质时,胸腺体积变小,重量减轻,T细胞数目养活和吞噬细胞杀来细菌的能力降低,则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孩子容易患急性传染性疾病。
心脏:&儿童的心肌纤维细弱,心脏肌层薄,但机体代谢相对比成人旺盛,因此,心跳比成人快。
呼吸:&儿童的肺与气管娇嫩,容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袭,所以,常患感冒与呼吸道感染。
排泄:&儿童的肾功能发育不健全,尿的浓缩与稀释能力比成人弱得多,故不宜吃过多的咸食。膀胱壁较薄,贮尿机能差,小便次数较多。
&&&&&&&这些特点决定孩子的饮食跟成人的饮食应该有所差异,比如孩子新陈代谢比成人快,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会更多,但由于孩子胃容量小,所以要适当给孩子加餐,比如每晚睡觉前一小时喝一杯牛奶,吃一点点心都是很好的做法。
&&&&&&&父母在安排孩子饮食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设身处地地替孩子着想,才能避免想当然的错误,才能科学地安排孩子的饮食。
&&&&&&&环境愉悦,饮食美好
&&&&&&&孩子饮食习惯的可塑性很高,孩子也易受感染。所以良好的、有利于饮食管理的家庭环境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在家庭环境的创设中,父母的榜样作用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如果父母的饮食习惯很科学很健康,那么孩子会在无形之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父母和孩子还可以花心思把有关饮食的规则,有关营养的知识以一种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下面就是一些很好的做法:
在电冰箱门上,张贴有关均衡饮食的宣传画。
在餐厅的墙壁上张贴一些有关儿童营养的知识,并定期更新。
把每周的食谱放在厨房显眼的位置上。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装饰餐厅,让孩子感到很温馨。
在就餐时,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就餐氛围:
不在吃饭时看书或看电视。
不在吃饭时讨论过于复杂或令人扫兴的事情,不争吵、辩论或抱怨。
不在吃饭时批评指责孩子。
吃饭时,进行愉快的交谈,讲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回忆一天中愉快的经历,享受互相陪伴的感受。
播放舒缓的音乐,这有利于放松心情,创造温馨的氛围。
父母就是好榜样
&&&&&&&人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的。在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形成过程中,父母无疑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父母的食物选择、准备和提供,影响着孩子的饮食偏好和营养摄入。对食物的偏好往往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人们通常最喜欢他们经常接触的那些食品。
&&&&&&&父母的饮食观念和饮食行为会对孩子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父母的饮食行为是孩子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告诉孩子吃有营养的东西是一回事,给他们做示范是另一回事。有一个爱在吃饭时读报或看电视的父亲,很可能会有一个同样对吃饭漫不经心的孩子。
&&&&&&&所以,为了孩子的饮食健康,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
&&&&&3、父母应以上网为契机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要根本杜绝迷恋网络对孩子的影响,主要应该依靠对孩子心理素质的培育。适当收集一些关于网瘾之害的新闻、事例作为反面教材给孩子阅读。由于孩子自控力差,父母可以采用倒计时方法提醒孩子:“8点整就结束了。现在离8点还有15分钟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下网前有个心理准备,减少抵触心理。同时,也能让孩子养成到点停止游戏的习惯,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和克制力。孩子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离开电脑,没有超时,就给他一个精神奖赏,强化他的行为。同时要明确地告诉孩子,相信他是一个意志力强的孩子,不会成为网络的奴隶,切忌因孩子一时的迷恋而全面否定孩子的自觉性。
发表于:17-04-05 17:15
给受同学欺负的孩子换学校好不好?
有父母问:&我的儿子今年上初一,这个学校的师资、环境各方面还都挺好的,我挺满意。只是最近我发现他们班上有个男生,特别霸道,总是欺负别的孩子。我儿子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年龄小,个子也小,经常挨欺负。我想给他换个班级,与校方商量没什么结果。我是不是需要给孩子换个学校呢?
在此回答:&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升入新的年级后,或者考入新的学校后,就会遇到新老师、新同学及新的教学方法等新环境,孩子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这种环境。如果转学的话,由于不同的学校在教学进度上有所不同,也会让孩子难以适应。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转学都不是上策。
&&&&&&&首先,孩子在这个年龄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精力旺盛,常常打架生事。一方面,这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另一方面,一个男孩子有些类似的经历不是坏事,如果处理得当反而是件好事,这对他的未来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建议父母尤其是爸爸,多给孩子男子汉的教育。
&&&&&&&另外,也不主张以逃避的方式解决问题。孩子即使离开这个班级或者这个学校,转到另外的学校,就能保证再不遇到同样的问题吗?再次陷入同样的状况怎么办,再换学校吗?让孩子去面对,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们的教育建议是:
&&&&&&&1、教育孩子要直面挑战,而不是逃避问题,并鼓励孩子战胜它。就孩子本身来说,开始也许不具备战胜这个挑战的能力,但随着慢慢长大,孩子会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作为父母,你们可以帮助他出谋划策,为孩子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比如联合其他挨欺负的孩子一起抵制那个同学,或者加强身体的锻炼,在形象上给自己增添信心等。让孩子不论是形象上,还是心理的承受能力上,都强大起来,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
&&&&&&&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孩子会获得战胜困难的宝贵经验。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给孩子具体的指导而不是回避,这才是最重要的。
&&&&&&&2、与孩子的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这些老师不知道的情况。老师在学校,能够更多地关注到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而对于这些在学校的问题,老师的解决方式可能也更加合适有效。
本文摘自孙云晓、张纯颖著作《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发表于:17-04-05 17:16
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 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座谈会上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父母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
总书记的讲话点到了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同样重要。而家庭教育最关键最重要的方法与路径,就是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父母为什么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长期以来,我们都把成长看成是孩子的事情,其实不然。成长是父母与孩子共同的事情,是父母与孩子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也可以从三个方面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成长是人生重要的使命。成长,中文的意思很明确,即长大,成熟,就是一个人自身不断变得更好、更强、更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成长看成是一个阶段性的任务,把成长视为仅仅在学校里才能完成的任务。一旦离开学校,就可以不再阅读,不再学习,不再成长了。其实,这也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因为成长本身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生命不息,成长不止,才是一个人生命最美的姿态。
前不久读到日本著名图画书作家的一本书《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其中举例说明了现代社会大人的许多问题,他发现有十种类型的大人:总是心神不定的大人、早已精疲力尽的大人、总是试图考验孩子的大人、就是喜欢义务和服从的大人、任何时候都不懂装懂的大人、喜欢贬低他人,保持优越感的大人、总是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忐忑不安的大人、本应引导,却喜欢教导的大人、再怎么说也是缺少学习精神的大人、不知何时已经不想做人的大人。这十种类型可以看出,作为成年人的“大人”,仍然面临着成长的艰巨任务,成长,仍然是每个父母重要的使命。
在成人的词典里,错误永远属于孩子。因为,他自己就是标准,就是法典,就是正确的化身。成人可以随意评价孩子、批评孩子,甚至辱骂孩子。成人也可以麻木不仁,不理睬孩子。其实,犯错误的往往是成人,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有口难辩,有怨难申。
儿童的许多问题其实是成人造成的。善于教育的成人,往往是善于向儿童学习的人。儿童是一面镜子,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教育的成败得失,看出我们应该改进与反省的行为。这样,我们就会与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社会也因此更加美好。
其次,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楷模。许多父母要求孩子读书、做作业,自己却在家里嗑瓜子,搓麻将,玩游戏,看电视,因为他们下意识认为,成长只是孩子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许多父母关注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为孩子的各种问题而焦虑、烦躁。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
孩子是最伟大的观察家,他们一直在观察着成人的行为,考量着父母的举动。所以,父母应该努力成长,并且成为孩子的成长榜样。被称为“韩国第一妈妈”的张炳慧博士,曾经将自己的三个中国继子送进了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特别是曾经被认定有学习障碍的老二,哈佛大学毕业以后在曼哈顿商界叱咤风云,成为一流的企业家。她在《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这本书中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通过模仿,从生活中一点一滴滴学习和积累人生经验的。忙碌了一天的她,每天回家做完家务,从来不看电视,她说,“对于忙碌了一天的我来说,看一个有趣的电视节目,放松一下紧张的大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我看电视,孩子们也会去看电视。因此,我宁愿把看一本有趣的书当作休息”。在她的榜样影响下,三个孩子都把读书当作世界上最有趣的事。
再次,一起成长才能更好成长。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才能走得很远。其实,家庭成员的成长也是如此。父母仅仅满足于自己的成长是不够的,甚至仅仅用自身的成长故事、成长榜样影响孩子也是不够的。成长有一个共作效应,有一个生命的成长场。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锻炼健身,与孩子一起郊游走进大自然,与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拓宽视野、增强体质,自己也会收获满满。
父母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完全是互动的关系。父母的成长会带动孩子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会促进父母的成长。过去我们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其实优秀的父母也往往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反过来,优秀的孩子也会推动父母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二、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三个维度
父母应该与孩子在哪些方面一起成长呢?新教育实验提出了新生命教育的体系,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我们把人的生命分为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维度。自然生命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如身体、组织、器官等身心系统。社会生命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人的三重生命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人一生的成长,就像筑造一座金字塔,以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为底座,底座越牢固越庞大,精神生命之高则越可能坚不可摧,直至高耸云霄。而一个人的人生是否幸福,也是由生命的这三重属性共同决定的。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精神生命之高则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长宽高三者的立体构筑,构成了生命这一“容器”的容量。一个平常的肉身究竟能够走多远?一个普通的灵魂究竟能够创造怎样的传奇?要以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观照,进行追寻。
从一个理想的生命状态来说,全面地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最完美的生命结构,但由于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生命的长度有时是不可控制的。有些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由于其生命拥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他们的生命容量依然很庞大,生命的品质依然很高洁,足以形成一座伟大的丰碑。
父母如何在这三个方面与孩子一起成长呢?
首先,要拓展自然生命的长度。人的生命是有长短的,这主要指人的自然生命。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自然生命的长度,有效地保障并促进着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继续发展。我们经常说,身体是1,其他是0,因为身体这个1,后面的0才有了意义。所以,父母应该把拓展自然生命的长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学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培养孩子的健康习惯,共同学习各种安全知识,尤其是居家、出游时如何防范各种灾害的知识与技能,在关键时候能够进行自救与他救。
其次,要拓展社会生命的宽度。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个社会团体之中,从家庭到职场,从网络到社区,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多元的社会关系。在各种关系之中,你能否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缘儿?能否从家庭、职场、网络、社区中得到温暖与抚慰?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水平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生命宽窄程度。
人的社会生命也制约着自然生命的丰富和精神生命的提升。每一个自然生命都会被时空所局限,此时社会生命的宽度,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生命的认知和把握,并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精神生命的境界。所以,父母要学会友善待人,学会悦纳他人,学会心理换位,在一个受人尊重和喜欢的人。同时,通过自己的热情、真诚、厚道、谦逊、无私,扩大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拓宽孩子社会生命的宽度。
再次,要拓展精神生命的高度。
精神世界是人类特有的世界,是人的尊严与价值所在,也是人最为宝贵的家园。人的精神生命能够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局限,绽放人这一特殊生命体的存在价值。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最终升华与定格。在人的生命的三重属性之中,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是人的本质属性,离开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人的自然生命就退化为简单的动物属性,不可称其为人。
所以,父母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信仰,要学会热爱阅读,过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也要引导孩子关注形而上的东西,养成敬畏感,形成阅读的习惯,喜欢精神的生活。
总而言之,只有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人。这样的生命体,也才是我们认为的幸福完整的人。成长,作为人一生的使命,也要围绕着生命的三个维度修炼。
三、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主要路径
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该是父母。所以,作为父母,如何真正具有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自觉意识,如何在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同时,带动孩子一起成长,是需要用心思考,努力探索的。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六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
首先,儿童是成人之父。学会向孩子们学习,是一起成长的前提条件。儿童虽然是父母之子,然而又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成人之父。”
为什么说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这里讲的儿童,并不是指纯粹肉体上的儿童。有些孩子年龄尚幼,却已经不是用儿童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相反有些成人可能年岁已高,但仍然童心未泯。
真正儿童的伟大,在于用一双没有遭受污染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在于用一个没有任何功利的大脑在思考这个世界。
所以,在儿童的世界里,天空是湛蓝的,森林是茂密的。
儿童与其说是父母创造的生命,不如说是自然赐予父母的小小神灵。他是父母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是父母与神秘未知联系的纽带。我们应该真正带着谦卑的心,尊重这个小小的神灵,能够向他学习、与他共同成长。
父母自己虽然是从儿童而来,他经历了孩子所经历过的一切,但是他从成人的本能上会拒绝向孩子学习。而且,父母的经历往往是未经省察的经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儿童对父母来说仍然是陌生的。所以作为成年人的父母,经常应该在精神上重新回到童年,应该向儿童学习,永远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其次,理想是成长之魂。有追求才会有动力。家庭教育中,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梦想,有追求?关键是用理想点燃理想,用激情引发激情。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现碧桂园泮浦湾学校总校长,也是我们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讲座专家陈钱林对此深有体会。
陈钱林有一对龙凤胎,女儿陈杳16岁考上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现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读二年级博士,研究“基因”相关课题。儿子陈杲14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18岁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全额奖学金;2015年解决了关于引力顺子的困扰数学界38年的世界难题;近期先后在美国微信几何研讨会、环太平洋微分几何会议发言,并应邀赴加州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等讲学。
陈钱林告诉我,在孩子读小学时,领导安排他到浙江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当校长。他就与孩子俩商量去不去,把“与孩子商量大人的事”,作为家庭教育的事来做。后来,他在瑞安安阳实验小学当了十年校长。十年间,一所新校变成当地名校,他也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知名校长。这十年,正是孩子俩7岁到17岁的家庭教育黄金期。孩子俩小学高段时,他都把他们转学到自己的学校来,这样,孩子俩更关注学校了。每当学校取得成绩,孩子俩都非常兴奋;每当学校碰到困难,孩子俩也很担心。学校的发展,背后有陈校长的事业追求。这些追求,无形中给了孩子俩上进的动力。
陈校长也把自己对荣誉的追求展示给孩子。他先后两次评为瑞安市拔尖人才,2006年评为温州十大杰出青年,2007年评为温州名校长,2008年获聘浙江省政府督学,2011年获温州首届教育名家荣誉……所有这些过程,孩子俩几乎都全程参与进来。他的追求,也就变成孩子俩的共同追求。
有时候,他更喜欢把自己的失败展示给孩子。比如,2006年去考研究生。他的英语很差,肯定考不上,但还是坚持去考,并且让孩子俩做做“爸爸考上研究生的梦”。结果,自然落榜,孩子俩很难过。2009年,他去评特级教师,明明知道希望不大,但还是积极参与。后来也落榜。他觉得,需要给孩子展示一种屡败屡战的精神。
陈校长来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总是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特别是在困难中如何好学的故事讲给孩子俩听,也多次带孩子去寻找自己“曾经的足迹”。读大学时,他因家境困难曾去北京接合同做生意,后来农历年底二十九在上海公平码头误了船。这本来与孩子无关。但他有意强化这件事,在孩子懂事起,就让孩子感觉“爸爸曾经的苦难”。孩子俩13岁那年的年底二十九,他特意在大雪中去带孩子俩去公平码头,寻找“爸爸曾经沦落的地方”。这样一来,把自己的成长史,特别是面对挫折的态度,无形中与孩子们的成长连接起来。
陈校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两个孩子的成长不是偶然的,他深有体会地说,“希望孩子有追求,首先父母得有追求”。父母不能只做知识传播者,不能只做特长的培训者,而要做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好的家庭教育,要给孩子宽阔的心胸,要给孩子强大的精神力量。
再次,阅读是成长之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是他自己食物的产物。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对身体说的,也是对精神说的。吃什么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我们精神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的高度。
从个体的角度来说,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厚度、广度、深度,甚至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根据国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有阅读习惯的人更加长寿。阅读不能像医学整容那样立竿见影地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从而使我们变得从容和美丽。阅读能够提升我们人生的品味,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享受到最美好的精神成果。
所以,阅读是成长最重要的基石。优秀的父母一定是善于阅读、勤于学习的父母。
在这一点上,新教育实验有着大量的、丰富的、又非常特殊、非常有意思的案例。
新教育实验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教育公益机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父母们用阅读推动的。
大家都知道,现在基础教育阶段,女老师居多。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女老师,同时也是孩子妈妈。她们在接触到新教育实验后,首先被新教育晨诵的美妙诗歌、被新教育阅读的美好童书给吸引住,这些妈妈们特别惊喜,希望把这些优秀的图书带给自己的孩子,于是,不仅带给了自己的孩子,还带给了教室里更多的孩子。所以,在新教育实验有个特别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老师是不愿意教自己的孩子,因为教不好;但是几乎所有的新教育老师,都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自己的教师里,就是因为通过阅读,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成长。
今年7月,新教育评选了首届年度人物,是一位叫张硕果的老师,她是焦作市教科所的老师,也是焦作市新教育实验负责人。她是新教育在焦作的第一粒种子,坚持十年,带领了一个地区的老师和父母。她遭遇新教育之前,孩子在读小学二年级,孩子对她说:“妈妈,我不想读书。”她非常震惊。走进新教育之后,就带动了孩子的班主任作为第一批新教育实验老师。如今,厌学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全面发展的名校高中生,张硕果也在这个过程中坚持阅读,从各种童书到各类教育专著,成长为新教育骨干。
所以,优秀的父母,不仅自己要阅读,而且要努力打造一个“书香门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建设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第四,习惯是成长之本。曾经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他说:“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发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养成无数的习惯,这些习惯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常与其他有意识控制的行为并存,渗透在一个人的思维、语言、行为等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基本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习惯是怎样的,就意味着其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习惯好,则事半功倍。习惯不好,则事倍功半。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让人们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形成卓越的能力和高尚的德性,从而拥有幸福完整的人生。
前面提到的陈钱林校长也认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习惯。他的一对龙凤胎儿女,在上幼儿园前就已经初步养成了几个良好的习惯。一是按时作息的习惯。吃饭睡觉比较有规律,一到规定时间准时上床,早晨自己按时起床。二是卫生习惯。吃喝拉撒都讲卫生,勤洗手,讲干净。三是遵守规则的习惯。两个孩子在游戏有时会争吵,但是最后都服从事先制定的游戏规则。四是与人分享的习惯。凡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独享,一定要和别人,包括大人分享。五是不打骂、不撒野的习惯。遇到任何不开心的事情,不打人不骂人。六是自理的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一定自己完成,从吃饭睡觉洗脸,到整理玩具等,全部自己做。七是阅读的习惯。从小养成对书的浓厚兴趣,什么书读喜欢翻翻。
父母要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用好习惯培养好习惯,是最有效的教育。父母亲通宵达旦打扑克搓麻将,让孩子按时作息;父母自己看电视,让孩子阅读;父母自己邋里邋遢,让孩子讲卫生;父母自己自私小气,让孩子育人分享,等等,都是不可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的。所以,一起成长,合力塑造第二天性,本身要求好习惯成为父母与孩子的共同财富。
第五,敬业是成长之道。作为一个成年人,最主要的工作体验、生活经验都是在职业场所发生的,我们的社会交往圈一般也与职业有关。因此,我们的职业尊严感、成就感,我们受人敬重的程度和我们人生的幸福指数,也都与我们的工作状态密切相关。而这一切的背后,都与我们是否敬业有着很大的关系。
敬业,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也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所谓敬业,就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事,关注每一个细节。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就是敬业精神决定成败。前面提到的“韩国第一妈妈”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张炳慧博士白天在一所大学做教授,晚上回家做家务,写论文。她从来没有出去喝过酒,下班后马上回家做家务,总是在书房里学习到很晚。她这样总结自己家庭教育的两个原则:“首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不强求孩子们做什么,而是力求成为他们的榜样;其次,在生活中,我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竭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一种敬业精神。
当然,敬业不仅仅体现在职场,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前面提到的张硕果老师,她自己对新教育事业的激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坚持,无一不在影响孩子。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孩子应该敬的“业”,就是学习。儿童是最热情的观察者,最伟大的观察家。孩子们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去模仿他们。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充满着趣味的,一切都逃不过他那好奇的眼睛。但是,孩子们还不能够适应快速的节奏,所以,父母应该放弃成人的节奏而用儿童能够理解、观察、模仿的节奏去行动。正如教练员用一个个分解的动作示范给那些初学者。否则,他的行动就无法被儿童所接受、学习和重复。用自己的敬业精神为孩子做人生楷模,是好父母的必修课。
第六,家庭是成长之源。一个人的一生有四个重要的生命场: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的教室和工作的职场。其中,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从家庭开始,更因为这四个场所中对生命成长具有最长久、最重要影响的,还是家庭。这四个阶段与家庭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学校教育参与到成长中时,也只是占据了教育生活的一半。人生从家庭出发,最后还要回到家庭。孩子的成长,最初是从家庭生活中得到物质到精神的滋养。这一点是被大家所熟悉了解的。
与此同时,抚养孩子并不仅仅是父母的任务,也是父母进行精神生命第二次发育的最佳时机。对孩子的抚育过程,是父母对自身成长历程的一种折射。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有人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有各自不同的伤痛,这些伤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最后成为拦路的巨石。如果父母能够用心梳理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能回顾和化解自己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实现精神生命的第二次发育,再次生长。
总之,家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我们父母的自我教育。成长,不仅是孩子的事情,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没有父母的成长,永远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最美丽的风景,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态!作为学校教育,也应该主动帮助父母成长,指导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发表于:17-05-16 09:21
不错的,多来看看多了解了
在艺术家的调色盘里
永远是美好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英语口语听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