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起水泡是什么原因出水泡,后面这样开始肿起来怎么处理比较好

艾灸后艾灸的部位出现了水泡,什么原因?
以下内容整理自网回答:
案例1:有关水泡很多人会觉得是烫伤,确实有不少艾灸烫伤的案例,我也曾被艾灸烫伤过,记得有一次我躺着沙发上用万向夹子夹着艾条熏肚子,一边双手抱着手机悠闲自得地看着电视,灸着一半的时候老妈朝我喊话,我猛地一个仰卧(打算起身),只听一声吱吱地烧肉声,一阵剧痛后才发现肚子直楞楞地抵在烧的通红艾条上面了。事后自然收获了一个大水泡,疼了好几天。看,这就是烫伤,多是因为不小心的误伤,话说水火无情,你若分心这便是惨痛教训。
然而,很多艾灸的人却并不是像我上面那样,艾条离着皮肤“十里之远”灸完之后,也在皮肤的某处收获一两个水泡,这便不能叫着烫伤(因为你不会拿着连你自己都接受不了的火的温度在那硬烤自己,火更没有直接烫到皮肤,但是还是会起水泡),这就叫着灸花,特别是身体寒湿之人,比如妇科严重、患类风湿的灸友,如果艾灸时间及艾灸量足够了,就很容易出现灸花,也是艾灸的排病反应。
灸花是艾灸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正常的邪气外排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起小水泡,甚至化脓现象。灸花是由于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湿寒之气属于邪,阳气属于正,正要把邪逼出来,就会出现灸花。邪气排除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
古代的疤痕灸出现灸疮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脓生疮才认为能排除病邪达到效果。古代中医应用疤痕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有“灸疮若发,去病似把抓”之说,还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的都是疤痕灸。灸疮是将我们身体里的病邪祛除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起泡甚至流脓。
现代中医认为:艾灸是通过刺激穴位及经络来调整身体系统的,艾灸结束了,由于水泡存在,对于经络穴位的刺激还在继续,等于处长了艾灸发挥作用的效果,所以这是好现象。这跟埋穴治疗近视和减肥原理一样。因此有灸花出的出现不是坏事!
艾灸时自然出了泡可是你又不觉得痛那是排湿毒。我出过好多,甚至有泡中泡(旧泡水流光后再灸又出水鼓起来了)。交叉泡,新出的跟旧的有交集。这个非常好,说明艾灸的力量深到寒处了,把水用针放出来千万别把破搞破,皮破了痛是正常的沙。皮不搞破只放水出来不会结太大的痂,好得很快。你再接着灸直到不出泡了,再灸就很舒服了一下子就会发热,经络通了。我灸肚脐就是这样的。可惜肚脐上边有个点出泡后没继续后来再灸就不出泡,半天才热。肚脐下面灸一下就像泡温泉暖暖的。我是女生,现在不痛经了气色很好。确实有像烫伤的黑印子,当时连灸了整个冬天。停灸一段时间印子消了。男生的话灸肚子会不会治前列腺啥的挺好奇的。
案例3:出水泡是很正常的,湿气重,我艾灸半年后突然开始一灸就痒还出很多密密麻麻的水泡,持续了几个月实在受不了就停了,1年后就继续灸,还是那种情况,就弄了一次很厉害的21柱艾灸盒灸后背,一下就灸通了,从那以后再也不痒不起泡了!
要想艾灸效果好,艾条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现在艾条市场比较混乱,很多虚标比例或者以次充好的,想用好的艾条确实很困难的。如果你不知道哪家艾条好,笔者建议试试香怡艾条吧,可以淘宝上找一下,他们家东西不掺假不虚标艾绒比例的,不过因为他们家口碑很好,所以很多模仿或者盗用他们家标题,但是出售的确不是真正的香怡艾条。想用真正的香怡艾条,可以打开淘宝,之后搜索“5161718”,之后点击搜索即可直达他们家店铺了,他们家艾条如下图所示:
艾灸出水泡是怎么回事?
艾灸出水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艾灸过程不规范,比如用艾绒而不是艾条,艾绒燃烧起来温度高;二是体内湿气重,对温度不敏感。
我们主要来讲第二种,因为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湿气重的人因为湿气缠身,就像一个长期泡在冷水中的人一样,是很难体会到热的,她的身体可以承受比健康人更高的温度,但皮肤却不行,于是一不小心就烫伤起水泡了。
还有一个原因,艾灸的过程中,体内的湿气会挥发出来,散步在皮肤表面,艾灸的温度帮忙加热,就好比用开水烫在皮肤上,能不起泡吗?
艾灸出水泡后怎么处理?
艾灸出水泡后,如果水泡比较小,让它自然吸收就可以了,如果水泡很大,就需要挑破,然后局部消毒处理,水泡好转之前不要再艾灸了。
其实,祛湿的方法很多,光用艾灸并不是最佳方法,因为湿气重的人艾灸必起泡,但起泡后又要停止艾灸,会耽误祛湿,建议食疗和艾灸同时进行,或者单用食疗方也行。
湿气重的人,给你们推荐一个非常好用的食疗方子
食疗方子很多,很多人用红豆薏米粥,不知道这是怎么传出来的,效果很差你们知道吗?红豆是养心的,薏米虽然能祛湿,但很寒,寒湿寒湿,寒和湿是狐朋狗友,相互勾搭,长期吃,当然越吃越严重。
广西、广东一带的人湿气重的情况很常见,他们最常喝的是芡实薏仁茶。芡实薏仁茶是出自《本草纲目》的健脾祛湿方,包含有芡实、薏米仁、赤小豆、马齿苋、淡竹叶、绿茶、槐米等成分。
薏米仁是炒过去了寒性的,可祛湿消肿,但不寒;
把红豆换成赤小豆,是因为中医里红豆指的就是赤小豆,赤小豆可祛湿解毒;
最重要的一味材料是芡实,芡实可健脾祛湿、益肾固精,脾、肾都是管运化水湿的,这两样调理好了,湿气分分钟挥发完;
至于马齿苋等四种材料,主管清热解毒、消炎排脓。
芡实薏仁茶这个食疗方子坚持喝会有什么效果呢?不但可以祛湿,还可以调理脾肾,因为湿气重导致的虚胖(比如有小肚子)患者喝了很容易瘦下来,因为体内湿邪导致的长痘、口臭也会大大减轻,脸黄的人喝了也会慢慢变白。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安好201206)
第三方登录: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艾灸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艾灸起水泡说明什么
来源:七丽时尚网
艾灸是常见的中医疗法,可治疗很多种疾病,可有的人在艾灸后会出现很多情况,比如艾灸后起水泡、发痒红肿等。那么,艾灸起水泡是什么原因?正常吗?
艾灸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1、施灸过量可能是这次艾灸时间太长了,灸量过头了,这种情况应该减少施灸的次数或缩短单次的艾灸时间。平时身体没有病痛的话,建议每隔5-7天艾灸保健穴即可,每穴位3-5钟左右。如果有伤风感冒等病痛,或身体寒症较重,可以艾灸相应的穴位,时间可以长一点,5-15分钟都可以。无病痛的情况下,不要每天艾灸,易上火(口干舌燥、便秘、痘痘、鼻血等)。2、排毒反应正常人艾灸一般是很少起泡的,只有百分之几的人会起泡。但对于有些人,寒湿气重等,有病气要排除,可能会起泡。这是艾灸起水泡最常见的原因。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湿寒之气属于邪,阳气属于正,正要把邪逼出来,就会出现灸花。邪气排除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做艾灸时,尤其是直接灸,有时会在灸过的地方会出现水泡甚至化脓现象,是邪气外排的表现。发水泡是机体正气恢复、祛邪除病的过程,所以这种水泡的出现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标准是机体的反应,这个反应就是灸疮,所以古人将灸疮作为判断灸量和治疗效果的一个主要指标。有些人开始容易起泡,但只要坚持,以前的泡排了不少的毒后,再加上灸了一段时间后,经络也通畅些,后来就不容易起泡了,再往后,就是特意想起个泡也起不了啦。3、烫伤起泡艾灸可能也有失手的时候。比如用艾条一只手直接熏足三里,另一只手玩手机。看到某条兴奋的消息,拿艾条的手一下子杵到了肉上。一声吱吱地烧肉声,起了个大水泡。不过,如果你是因为悬灸或者温和灸,艾条离着皮肤“十里之远”,也收获一两个水泡,这便不能叫着烫伤(因为火没有直接烫到皮肤)。怎么区分艾灸起水泡和烫伤起泡:已经起泡是不太好区分是烫伤还是灸花的。可以理解为初时没觉得烫,后来灸处起泡,你叫它灸花,烫得受不了还受而起泡了,或者火苗烧到了自己,你叫它烫伤泡。古人艾灸特意追究起泡化脓古人为什么喜欢用直接灸?喜欢疤痕灸呢?特意要起泡化脓呢?实践也证实:起泡化脓灸对治很多病效果好得多。一是由于起泡了,就会较长时间的刺激穴位,激发该穴位发出持续的功效,二是病邪找到出路,便于排毒。排的毒有看得到的有形的毒,如排的毒水,化的脓等,还有看不见的,无形的毒,如寒等。三是灸的热量和药气大,灸的穴位灸得透。人体吸收的药气充足,经络灸通得深广些。所以说,起泡了,从祛病的角度来说,是好事,祛病就会快很多。当然,起泡了要受些痛苦。古人治病特别喜欢用起泡疤痕灸,更是想方设法起泡化脓来尽快治好病。不过,对于现代人来说,不鼓励灸出水泡,很多爱美的女性不太能接受。我们现代人在做艾灸的时候也会尽量避免灸花的出现,毕竟忙碌的生活中出现灸花会带来一些不便,而且也有损美观。上客户端,随时随地问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灸后起水泡怎么处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