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调理厦门老中医体内寒湿重调理怎么样

当前位置: >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老中医教你调理
我的图书馆
老中医教你调理
第一章阴阳平衡与身体健康  世间万物离不开阴阳  世间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的。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早在数千年前就发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它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另外,还归纳出属于阳性的多为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而阴性则是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认识阴阳其实并不复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阴阳的存在,如男属阳、女属阴。而男女各自的体内又是一个阴阳交替的世界,并且互相平衡和消长。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出现也是阴阳的体现,白天温暖即为阳,夜晚寒凉即为阴。  最明显的例子是炎热夏天与寒冷冬天的交替。四季之中,春、夏季节因为温暖暑热而属阳,秋、冬季节由于寒凉清冷而属阴。虽然春、夏总体上属阳,但是春、夏的每一天也有阴阳之分;一天中的阴阳根据阴阳气的多少,还可以划分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和阴中之阳、阴中之阴。比如,上午整体上属阳,而且是阳气逐渐增加的过程,所以是阳中之阳;下午虽然总体上属于阳,但是由于阳气处于逐渐减少的过程,所以属于阳中之阴。  阴阳是不断变化的,不会总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阴与阳之间的互相转化往往是阴消阳长,或者阳消阴长,而且量变逐渐积累会发生质变。阴与阳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而且还不断地相互消长、转化。  阴阳构成人体  阴阳作用于人体更是奇妙而明显的。在我们的身体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阴阳交织和互相影响着,只要你悉心地体验,就能感觉到。因为人体也是自然界阴阳之气变化的产物,也就必然会有阴阳的属性及其相互间的作用。人体的阴阳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和生老病死。正是在这样认识的基础上,中医学在治疗疾病的根本问题上提出了“治病必求于本”。  那么,人体的“本”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中提出:“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根本必须建立在自然阴阳变化的基础上。以我们人体来划分阴阳,即人的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腹部经常屈曲,因此属阴;背部经常伸展,因此属阳。人体的上部属阳,下部属阴等。人身体里的内脏,根据其不同的生理特点也有其阴与阳的属性。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由于它们的功能主要是储存精气,属于一种静态,所以属阴;胃、小肠、大肠、胆囊、膀胱等器官,主要功能是传导水谷代谢产物,是动态活动的,所以属阳。  正因为如此,人体里的阴阳之气的关系决定着人体的健康状态。人体的活动属阳,物质基础属阴。一切活动都必须以物质为基础,而基础物质发挥作用又必须通过功能活动才能实现。如果一个人活动量太大,就会消耗过多的基础物质,造成基础物质的严重不足,进而形成疾病。如果基础物质被耗竭,人体的生命就会因此而终止。如果一个人只有基础物质,而没有生命的活动,那么这些基础物质也会停滞下来。流通不畅的物质,不但无法发挥作用,而且还会影响生命活动的进行,从而也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所以,要想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就要进行阴阳调和,达到互补而不是互堵。只有这样,才能健康长寿,没有疾病困扰。  平衡阴阳,才能守住健康  阴阳原理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和中国养生学的核心。按照中医学和传统养生学的观点,人的身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阴虚阳盛型、阴盛阳虚型和阴阳平衡型。阴虚阳盛型由于凉少而热多,故身体发热或手脚发热,即为热性体质人。阴盛阳虚型是由于热少而凉多,故身体发凉或手脚发凉,他们属于凉性体质人。阴阳平衡型因阴阳搭配适当,故身体不凉不热,他们属于中性体质人。在这三种类型中,阴阳平衡型应是最理想的了。这种类型体质的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身材适中,很少得病。而其他两种类型体质的人问题就多了,这两种类型的人都易出现易疲劳等亚健康现象,严重时可导致过劳死。具体地说,阴盛阳虚之人易脱发、消瘦、失眠、头晕,也易疲劳,易患前列腺炎,男人阳痿,女人不孕。阴虚阳盛之人易得热性病,易长疮、疖子、扁桃体易发炎、鼻子或牙龈易出血、牙痛、牙龈脓肿,易感冒、发热,随着年龄增长,易患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病、脑血栓、脑出血等疾病。  既然阴阳平衡型是最佳状态,那么我们就要设法将另外两种类型的体质调理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上来。所以,这就凸显出进补的重要性了。  尽管许多人了解,只有阴阳互相的作用和平衡,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和正常运转,也知道补阴和补阳的一些办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辨证加以补充。否则,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甚至补出疾病,从而危害身体健康。  进补的基本原则就是平衡阴阳。阴虚之人应凉补(滋阴),阳虚之人应热补(壮阳)。阴阳失衡较轻者,通过食补即可达到补益的目的。而严重失衡者,就应考虑进行药补了。若不分阴阳,盲目进补,如阴虚身热之人,再进补人参、海参、鹿茸、冬虫夏草等温热性补品,热上加热,是很容易补出脑血栓、脑出血,甚至是心脏病;而阳虚畏寒之人,若再进补寒凉之物,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样会给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中医提倡夏天凉补,冬天热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对于阴阳平衡或基本平衡之人来说,可以按此规律进行适当的季节性滋补。但对于阴阳失衡较为严重的人来说,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滋补,如阴虚者在冬天很可能要凉补,阳虚者在夏天也要热补。所以,我们在进补时一定要加以注意,切不可盲目进补,以免适得其反或达不到滋补的目的和效果。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表现,阴阳平衡是生命健康的基本条件。我们只有保护阳气、珍惜阴气,才能维持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老中医教你补阳
首页.书架.生活.目录下章|上章|加书签|回简介|买实体书  第二章老中医为你解读阳虚  什么是阳虚  阳虚是指体内阳气不足,阳气虚衰的一种病理现象。何谓阳气?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给大自然带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没有阳气,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能量和热量,生命就会终止。阳气具有温暖肢体和脏腑的作用,如果出现阳气不足或亏虚的现象,则可使机体功能减退或衰退,反应低下,身体便容易出现一派虚寒的征象。比如畏寒怕冷,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无力等。阳虚之人特别喜欢吃一些较热的饮食,若生冷饮食则易导致腹痛、腹泻,胃里也感觉冷痛,十分不舒服。口中总感觉淡而无味,即使吃一些味道较浓重的食物,也是如此。阳虚体质者怕风,易感冒,容易患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低血压、性冷淡、夜尿频多等,男性易患精冷不育、阳痿、早泄,女性易宫寒而导致不孕。所以,当机体出现阳虚时,一定要及时进行调理,在生活上要改变一些嗜好,进补生阳气的饮食,加强体育锻炼,通过多种方法,尽快补足阳气,使身体达到良好的阴阳平衡状态,从而保证没有疾病的侵蚀,快乐、健康地生活。  引起阳虚的原因  先天不足  先天不足可追溯到胎儿时期。如果在母腹内由于某些原因而使肾气不足,那么出生后体质虚弱,出现五软(头颈、口、手、足、肌肉软弱无力)、五迟(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等现象。先天不足并不可怕,后天完全可以补回来。如果先天元气不足,后天又不能及时补充,阳气就会更加虚弱,容易出现怕冷畏寒或易感受寒邪。在后天滋补上,我们应先从调理脾胃入手,只有消化系统正常工作,才可以使补充的营养被身体充分吸收,使阳气逐渐升上来。  过劳损伤  许多人过于勤勉,不注意合理的作息,结果劳累过度,使体内阳气消耗过大,造成阳气的大量透支。《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是说劳累过度会使人体精气损耗,气耗则气虚,阳虚往往是气虚发展而来,是气虚的严重状态。  过逸委靡  过劳伤身,但过于安逸也可伤身。过逸是指机体的运动太少。《素问·宣明五气论》中说:“久卧伤气。”也就是说长时间不运动会损伤人体的精气,造成阳气的亏虚。还说:“逸病关乎脾胃。”所以过逸可伤了人体的脾胃,使脾胃亏虚、正阳不足,从而出现食欲缺乏、肢软乏力、精神委靡等症状。  疾病耗损  疾病是十分耗损体力的,而体力的产生是需要充足的阳气为保证的。因为大病、久病及长期月经过多,或宫外孕失血,或胃肠疾病脾胃虚弱,皆可使气血生化不足而引起身体阳虚。  外邪入侵  风、寒、湿这些入侵我们人体的外邪,极易伤人之阳气。风是我们四季都能感受到的,中医认为:“风为阳邪,伤人阳气。”风邪侵入人体,使肌肤开闭失常,营卫失守,大凡素体虚弱、卫阳不固者,不仅易汗出伤阴,而且气随汗泄,也易伤阳而导致阳虚。风为百病之长,是历代医学大家总结出来的,当风邪袭人时,如兼有寒邪、湿邪,则更易伤人阳气,导致阳虚。寒邪是以空气温度较低或气温骤降为特点的。寒邪侵入人体,使人体中阳气受损,导致其温煦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人体的脏腑功能减退。湿邪侵入机体时,使脾阳受损,导致脾阳不振,无力运化,而使水湿内聚,易出现泄泻、水肿等阳虚的体征。  外伤损害  引起机体阳虚的外伤有冻伤、枪弹伤、利器伤等。冻伤指过分寒冷(低温)侵袭人的机体,导致全身或局部损伤。低温侵害机体,可致机体阳气大伤,出现局部皮肤苍白、麻木、紫斑、水肿、冷痛,或体温下降、面色苍白、感觉麻木、神疲乏力、唇舌青紫,或神志不清、呼吸减弱等阳虚证候。枪弹伤、利器伤主要是通过损伤机体血管,导致出血而引起阳虚。血能载气,气附于血液之中,若因外伤而大量失血,则气随血脱而阳气亦失。  过食寒凉食物  偏爱生冷食品,是现代人造成阳虚的又一大原因。许多人在寒冷的冬天吃雪糕、喝冷饮,自然损伤阳气,形成阳虚。水为阴邪,可伤人阳气。如过量饮水、喝冷饮等,可致寒饮留中,使脾阳受损,出现食少纳呆、大便溏稀等症候。另外,水果多属阴性,阳气不足之人大量食用水果,也会造成阳虚。酒在人们的印象中应该属于阳性的,否则怎么会热辣辣的,能喝得满身出汗呢?其实,酒是标热而本寒的,所以长期饮酒也是伤阳的。  夜生活增多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符合自然规律的。但现代人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经常性地加班加点和网游网聊,造就了一大批“夜猫子”。这种状况导致了阳气在夜间不能正常地收藏,不能正常地“阳入于阴”。阳气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日久则会渐有损耗。  房事不节  《医学源流》说:“肾精藏精之处,充满无缺,如井中之水,日夜充盈。若纵欲不节,如浅挟之井吸之无度,则精枯矣。”中医学认为,精者,生命之本也,由肾所藏,而不易过泄。如果正值青壮年的男女,房事不加以节制,性生活过于频繁,必然会导致体内精气过泄,而造成肾阳虚亏。当今社会,各种性保健品泛滥成灾、“助纣为虐”,使人们乐于消耗自己的精气,加速了肾气的衰落。  情志异常  平日的喜怒哀乐也关乎着阴阳的平衡。大怒大哀,都会伤神伤气;而神和气的生成,与体内的阳气又是关联的。情志活动过激或长期的情志异常,则会成为导致机体阴阳失衡、功能失调的病因,引起疾病。因情绪激动而致心阳不足时,可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候。惊恐易伤肾,当人处于过度恐惧的状态下,肾阳有时会因之而受损,导致肾气受伤,下元不固而出现遗精、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景岳全书》指出“苦思难释则伤脾”,是说忧思过度会损伤人的脾气。脾气伤,则会导致中焦气结,水谷不化,腐化不行,所以会出现纳呆食少、便溏泄泻症状。可见,人的七情六欲都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关联着五脏六腑。  医源性病因  输液对于各种失水、失血以及多种急危重病患者是十分便利的治疗手段。但输液不是万能的,不管是盐水还是糖水,都属阴的范畴,进到热的血液中,自然会降低血液的温度,导致阳气受损。此外,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也是阳气受损的一个因素。绝大多数的抗生素都是性寒凉的,长期、大量、广泛的应用,必会损伤人体的阳气。  生活中,还有些人不论自己的体质和病情,随意用药。例如,患者患的是冷秘,虽然大便艰涩,但应当用温药以温中通便,误用大黄、芒硝等下药,就必会导致伤阳败胃的后果。还有些医者的诊疗水平有限,也会出现辨证用药的失误,如阳虚体质者复感寒邪,应当用温阳解表法,却误用麻黄等发汗之药,结果导致伤阳耗津。  阳虚易感群体  长期生活或工作在潮湿环境中的人。  每天补水过多的人。  性生活无节制的人。  嗜好冷饮的人。  过食生冷瓜果、蔬菜的人。  生活中不注意保暖的人。  工作方式上以静坐为主的人。  生活安逸,不喜欢运动的人。  有点儿小病就输液的人。  喜欢经常熬夜的人。  不爱晒太阳的人。  夏天贪图凉爽,整日开着空调的人。  不吃肉食或主食,盲目减肥的人。  警惕阳虚的信号  畏寒怕冷是阳虚的表征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一些人,别人都已经穿薄衣服了,他却仍然包裹得严严实实,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而且手脚总是冰凉。这种我们常说的“没有火力”的症状,其实就是中医上所说的阳虚。中医学认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因为身体内热不足,抵御不住外界的寒冷而使身体出现畏寒怕冷的状况。人体内的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人体阳气衰微,使代谢功能减慢,气血循环不畅,四肢和整个体表由于气血不足,产生的热量减少,当然就不能温暖肌肉以抵抗外来寒邪的侵袭了。所以,人就会感觉特别怕冷。  消化不好当心阳虚侵袭  如果你经常有消化不良的现象,如嗳气、呃逆、胃寒、大便不成形,也要警惕阳虚在作祟。中医用完谷不化来表述因阳虚而造成的消化不良之症。所谓完谷不化,是指大便中夹杂着未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使胃肠功能减弱,就像要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是煮饭的锅,而阳气就是煮饭用的火,火力小,就无法把米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被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长此以往的后果是由于营养供应不足,机体各个部位得不到足够的养料,使机体功能整体减弱,阳气更加不足,一些疾病就跟着找上门来。  精神委靡都是阳虚惹的祸  人的精、气、神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精神委靡不振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从而导致身体困顿,没有精神,干什么都没有兴趣,更没有动力,懒于思索,无所事事,对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探索的情趣,生活懒散,工作没有精神和精力。我们可不要小看这些表现,它除了消磨人的斗志,还会产生一些疾患,如失眠、头痛、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  五更晨泻是阳虚作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总是在天还未亮的五更时辰拉肚子,这便是中医称为“五更泻”的症状。这种现象是阳虚的表现。按理来说,在五更时分的酉时和卯时,是人体阴阳最为平衡的时候,但是有阳虚的患者在这两个时候就出问题了。其致病的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所以也叫“肾泄”。故可在平时的饮食中适当补充改善畏寒体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鹅肉、鸽肉、虾、枸杞子、韭菜、羊肾、核桃、黑豆、栗子等。烹制菜肴时适当放点儿辣椒、生姜和白胡椒,这都有利于驱寒保暖。  性欲减退当心阳气不足  当你感到性欲减退,或产生性冷淡倾向时,也往往是身体阳虚给你发出的信号。我们知道,肾阳是激发性冲动的原始动力。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欲从根本上是取决于肾阳的充足与否。当肾阳出现虚损或不足时,往往会出现性欲减退的问题。  肥胖多与阳虚有关  中国传统医学早就发现,肥胖多与阳虚有关。中医认为,肥胖主要是由人体内的水湿、痰饮、脾肾阳虚所致。一般来说,肥胖的人大多饮食失调,或食欲十分旺盛,或偏爱肥腻甘甜的食品。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脾失健运,肺失通调,痰失内阴,滞机体而形成肥胖。用现代医学来解释,也就是说由于机体内阳气不足,新陈代谢功能降低,使糖类和脂肪燃烧产能减少,从而最容易产生肥胖。  阳虚带来的疾病  头痛  许多人会认为,头痛怎么会与阳虚扯上关系。其实,关系相当密切。人体内阳气不足,就会造成精力不足,自然会产生头晕、精神困顿等现象,长此以往,便会发展至头痛。在临床上,许多偏头痛最初始作俑者就是因阳气不足而造成的。  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多因内热不足引起,我们知道,前列腺与性有着密切的关联。如果内热不足,而又性生活无节制,就会导致前列腺受损。  阳痿早泄  造成阳痿早泄的原因有很多种,最根本的一种就是肾之精气亏虚,而造成肾精亏虚的原因是肾阳不足,是肾功能减弱所致。  眩晕  中医认为,脾肾阳虚是引起眩晕的主要病机。《世医得效方》卷三中解释道:眩晕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清阳不能升达头部,使脑失去濡养所致。具体症状为“眩晕欲倒,气短自汗,手足冷,脉沉细;或晨起头晕,片时自定”。所以,治则应以温阳益气为宜。  宫寒  宫寒就是“子宫寒冷。”是中医学上的一个概念。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苔薄白多津为主要症状者。造成“宫寒”的原因有很多,体内阳气不足就容易出现“宫寒。”体现在身体其他方面如平日怕冷、手脚容易发凉等。有些女性特别爱吃冷饮,或者为贪图凉快,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者是为了漂亮在冬天也着装单薄,这些习惯都易因寒冷邪气侵袭而使阳气减少,导致“宫寒”的发生。  女性不孕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不孕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子宫,使天癸、冲经、子宫功能失调,而致子宫虚冷,便不能摄精成孕。  哮喘  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则可伴随终身。哮喘多因寒而诱发,素体阳虚之人若加以寒邪入侵,则易生寒痰。哮喘反复发作,寒痰伤及脾肾之阳,则可从实转虚,表现为脾肾阳虚。其主要症状为咳嗽痰多,乏困无力,腹痛腹泻,腰膝酸软,气短怯寒等。  胃寒  生活中患有胃寒的人很多,这主要是由于脾阳虚衰,或过食生冷食品,或不注意保暖,而使阴寒凝滞胃腑所致。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则症状减轻,或呕吐清涎,口淡喜欢热饮,食物不消化,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  呃逆  《丹溪心法·咳逆》说“咳逆为病,古谓之哕,近谓之呃,乃胃寒所生,寒气自逆而呃上。”也就是说,呃逆多由胃阳不足,胃部虚寒而生。如过食一些生冷食品或过服寒凉药物,致使寒气蕴蓄于胃,胃不能行使它正常的和降工作职能,使胃气上逆,并沿着手太阴之脉上动于膈,使膈间气机不利,气逆上冲于喉,于是发生呃逆。  便秘  人们总是把便秘和阴虚火旺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阴虚的人才会产生大便秘结的症状。殊不知,因脾肾阳虚,阴寒凝结,温运无力也同样会导致便秘。这在中医上被称为“冷秘”其主要症状是大便坚实,腹中冷痛,喜热恶寒,小便清长,唇淡口和,四肢不温,舌胖苔白,脉细无力。  泄泻  泄泻也称“腹泻。”大都由于脾胃虚弱,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使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而下;或是由于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向上温煦脾脏,使脾脏消化功能降低,从而导致下泄。  自汗  自汗是指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或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的症状。中医认为,自汗多阳虚,盗汗多阴虚。因体内阳气虚弱,卫阳不固,而致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中医“痹症”的范畴。其病因都是因为体质虚弱,阳气不足,腠理不密,卫阳不固,从而导致风、寒、湿邪侵入而流注经络、关节,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日久则肝肾亏损,筋脉失养,气血运行滞涩,津液凝结为痰,所以关节畸形僵硬,举动艰难。  阳虚的自我测试  不想喝水,即便喝水,也只是想喝温热饮品。  饮用了寒凉食品易胃痛、腹泻。  舌胖嫩,舌苔呈白色。  面色皎白,没有光泽。  常常有不自觉地流口水的现象。  懒得说话,语音低微。  常常感到没有精神,浑身乏力。  有时即便在炎热的夏天,手脚也总是冰凉的。  体温总是比一般人略低。  最怕过冬天,即使穿得比别人厚,也总是感到浑身发冷。  夏天不愿吹电扇,用空调。  小便勤,好像刚喝了水,就要上厕所。  你的月经总是爱错后。  整个人看似结实,其实都是赘肉。  对性生活提不起兴趣。  在上述常见的“阳虚”指征中,如果你获得的“是”越多说明阳虚越严重。  2个以下的“是”,说明身体刚刚有了阳虚的迹象,还不严重;  3~6个的“是”,说明身体的阳虚症状已现,要加以重视了;  7~10个的“是”,说明体内的阳气处于中等匮乏程度,需要进行调理;  13个以上的“是”,可以说你的阳虚已经严重影响到身体健康了,需要马上去看医生
第三章脏腑阳虚及中医补阳调理  心阳虚  心阳虚的症状  心阳虚是指心之阳气不足,无以温养心神,而导致其生理功能减退或衰弱的病理状态。心阳的功能是使心脏跳动有力、血液周身循行畅达、精神振奋,而心阳虚就好比心脏这部发动机电力不足,必会使其职能降低或减退。心阳虚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疼痛、易长吁短叹、少气懒言、语音低微、心里怯弱、身倦力乏、四肢不温、唇鼻青紫、面色白、无光泽,或面色青黑、舌质淡或紫暗、自汗、失眠、健忘、脉细弱或沉迟等。  心阳虚的病因病机  由于心阳受损,阳气不得外达而温煦肢体,所以会出现畏寒肢冷、手足不温的症状;阳虚则生寒,寒凉使经脉凝结,心脉痹阻,胸阳不得以舒展,所以又见胸闷,或隐隐作痛,甚至会出现口唇指甲青紫、舌淡胖、苔白滑、脉象沉弱等虚寒的征象。因为汗为心液,若心阳虚进一步发展到心阳暴脱,不仅心液随之外脱而大汗淋漓,肢体温度也会由寒凉变为厥冷,以致影响肺主气、肾纳气的功能,出现呼吸衰微;更因阳气虚脱,精神随之涣散,而致神志模糊,甚则昏迷,脉微细欲绝,出现心阳衰亡的征象。  导致心阳虚的原因如下:  1.心阳虚多由心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  2.由于久病体虚,暴病伤阳耗气而致。  3.先天禀赋不足。  4.劳心过度而伤及心阳所致。  5.年事已高,脏气衰弱。  6.由于肾阳虚亏而致。肾阳为心阳之本,肾阳虚衰,不得制阴,水气凌心时,可致心阳亦虚。  心阳虚的调理  心阳虚在调理上应以温补心阳为宜,目的为振奋阳气,阳气复则心脉通,神得养而意识明。此证最宜选用附子、桂枝、人参、炙甘草、肉桂、五味子等为主以温心阳,配半夏、生姜以疏通津液。如兼有心神不安的症状,可佐以镇摄心阳的牡蛎、龙骨等药,共同达到温摄心阳的功效。在饮食上,宜选用猪心、羊心、鸡肉、核桃、燕麦、糯米、大枣等温补心阳食品来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法  柏子养心丸  配方组成:柏子仁、党参、远志、酸枣仁、肉桂、五味子、炙黄芪、川芎、当归、半夏曲、茯苓、炙甘草、朱砂。  剂型规格:本品为水蜜丸或大、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每日2次。  功效主治:益气温阳、养血、安神。适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等症。  桂枝甘草汤  配方组成:桂枝(去皮)12克,甘草(炙)6克。  制作方法:将上2味药,加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  用法用量:去滓,顿服。  功效主治:补助心阳、生阳化气。适用于心阳虚而致心悸、自汗等症。  保元汤  配方组成:人参、炙甘草各3克,黄芪9克,肉桂1.5~2克,生姜6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益气温阳。适用于虚损劳怯、元气不足、倦怠乏力、气短怕冷。  建中汤  配方组成:党参、黄芪各20克,茯苓15克,炙甘草、桂枝、半夏、白芍、桂心、麦冬各12克,生姜6克,大枣10克,细辛5克,当归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如阳虚寒盛,可加用附子12~15克。  功效主治:温补心阳、补血养心、健脾安神。适用于四肢厥冷、便溏、尿频、脉细者。  温补心阳方  配方组成:人参、麦冬、丹参各20克,附子、大枣、补骨脂各1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加水300毫升,煎30分钟,取汁150毫升。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温补心阳、滋阴活血。适用于心阳虚而致缓慢性心律失常。  附子甘草茶  配方组成:熟附子、炙甘草各5克,红茶1克。  制作方法:将熟附子、甘草加水1000毫升,用沙锅煮至400毫升,去渣,加入红茶,再煮开1次即可。  用法用量:代茶饮用。  功效主治:温补心阳、益气补中。适用于心阳暴脱证。  饮食调理法  葱枣汤  配方组成:大枣20枚,葱白适量。  制作方法:将大枣用水洗净,放入水中煎煮20分钟,然后加入葱白,再煎10分钟。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3次服。  功效主治:补脾养心、通阳散寒。适用于心阳虚不能温养心脉而引起的心悸。  炙甘草桂枝狗肉汤  配方组成:炙甘草30克,桂枝15克,狗肉500克。  制作方法:将狗肉洗净,切块,与炙甘草、桂枝共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先以大火煮沸后,再转以小火慢炖3小时。  用法用量:饮汤食肉,每日1次。  功效主治:助阳补心、安神定志。适用于心阳不足而致心悸、气短、胸闷不舒。  参枣桂姜粥  配方组成:党参10克,大枣5枚,桂枝、干姜各6克,大米50克,牛奶及红糖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诸药煎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稀粥,待熟时调入牛奶、红糖,再煮1~2沸即成。  用法用量:每日2剂,早、晚空腹温服。  功效主治:温阳利水。适用于心悸自汗、形寒肢冷、水肿尿少、气促胸闷。  猪心小麦粥  配方组成:猪心1枚,小麦30克,大枣5枚,大米50克,食盐、料酒、酱油、淀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心洗净,切片,加入食盐、料酒、酱油、淀粉抓匀,备用。取小麦捣碎,大枣去核,同大米煮成稀粥,放入猪心片,煮至猪心片熟,调味服食。  用法用量: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补益心气。适用于心悸气短、自汗,动则加剧等症。  按摩调理法  选穴:心俞、厥阴俞、隔俞、内关。  操作方法:每穴按揉50次,揉力以患者感到酸胀且能耐受为度。  日常护理小贴士  在饮食上应多吃一些温补食品,如核桃、羊肉、猪肚、鸡肉、带鱼、韭菜、洋葱等,尽量少吃或不吃寒性及生冷寒凉食品。  红色食物补心,如红豆、樱桃、红辣椒、胡萝卜、红薯、大枣等,可增强心脑血管活力,提高淋巴免疫功能,并且有驱寒、减轻疲劳、稳定情绪的作用。心阳虚患者可经常食用。  在生活、工作中不要过度地操心费脑,以免思虑过度而耗伤心阳。  及时治疗各种疾病,以防久病不愈,伤阳耗气。  经常听一些节奏欢快、热情高亢的音乐,以振奋心阳。  运动有助于升阳,对心肺功能的增强大有益处,所以要重视体育锻炼。  肝阳虚  肝阳虚的症状  肝阳虚是指肝的阳气不足,温煦无力,疏泄、条达失常而导致肝功能低下或衰退的病理状态。肝阳虚的常见表现形式有:畏寒肢冷、饥不欲食、委靡不振、少气懒言、善悲易恐、情志抑郁、胁肋胀闷或隐痛、多梦、月经不调、筋脉拘挛不舒、头晕目眩、不耐疲劳、低视力、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而弦。  肝阳虚的病因病机  肝阳具有温煦、升发、条畅的生理功能。肝阳虚衰,机体得不到阳气的温煦,而阴寒内生,所以表现为形寒肢冷;肝阳不足,不利于其行使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职能,而导致情志抑郁、气机不畅,则胁肋胀闷或隐隐作痛;肝之阳气虚弱,无力以疏通、宣泄阴液,使水液滞留体内,所以会表现为水肿、腹胀,使血行不畅,可致妇女月经不调;肝主筋,是说肝脏主要负责筋脉的强健工作,肝阳不足,不能温养筋脉,可见肢体拘挛不舒,或见指甲粗糙,没有光泽;肝阳亏虚,不能向上温煦头面,于是呈现出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润的征象;眼睛是直通肝脏的窍道,肝阳不足,阳气不得以升,气血便不能向上滋养眼目,所以视物不清,或不耐久视。  导致肝阳虚的原因:  1.先天性阳气不足或肝功能低下。  2.久病及肝,或治疗不当,耗损肝阳。  3.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若逢阳虚之体,则使病从寒化虚化而致肝阳虚。  4.操劳久虑,既暗耗肝之阴血,又耗伤肝之阳气,导致肝阳虚证。  5.寒邪直中肝经,久而不解,内传入脏,而致肝阳虚。  6.肝阴血不足,肝阴虚导致肝阳虚。  7.他脏阳气不足,累及于肝,而致肝阳不足。  8.肾为肝之母,肾阳不足也可导致肝阳不足。  肝阳虚的调理  治疗肝阳虚证,宜温补肝阳。因肝体为血脏,血属阴,阴而用阳,有肝阴易损易虚、肝阳易动易亢的特点,所以在治疗肝阳虚证上,应用温而不燥之品助养肝阳,如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稍加肉桂、吴茱萸等辛热之品;并佐以补益肝阴肝血的药物,如白芍、五味子、木瓜、山茱萸、枸杞子、当归以柔肝体,阴中求阳,既温补肝阳,又不伤肝阴。此外,肝阳虚常致气血运行迟滞,所以应佐以柴胡、香附、通草、细辛等行气活血。在食品上,宜选用羊肝、羊肉、狗肉、黑米等进行食疗。  中药调理法  暖肝煎  配方组成:当归6~9克,枸杞子9克,茯苓、小茴香、乌药各6克,肉桂3~6克,沉香3克,生姜3~5片。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日2次。  功效主治:暖肝温肾、行气止痛。适用于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症。  温肝汤  配方组成:黄芪30克,附子、白术、香附、杏仁、橘红各10克,党参、紫河车各12克,白芍、当归、茵陈各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日2次。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柔肝。适用于脾肾阳虚、气虚血滞。  补肝汤  配方组成:山茱萸、炙甘草、桂心各30克,细辛、茯苓、桃仁、柏子仁、防风各60克,川乌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去滓。  用法用量:空腹饮用。每日1剂,每日2次。  功效主治:暖肝补虚。适用于肝经虚寒、胁满筋急、寒热腹满、不欲饮食、悒悒不乐、肢冷腹痛、筋痿脚弱。  桑根白皮汤  配方组成:桑白皮、肉桂各6克,干姜10克,大枣5枚。  制作方法:将上药加黄酒煎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日2次。  功效主治:温肝散寒、降气通阳。适用于肝经受寒。  饮食调理法  桂皮山楂粥  配方组成:桂皮6克,山楂1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  制作方法:将桂皮、山楂洗净,与粳米同煮成粥,加红糖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温服。  功效主治:温肝散寒、消食导滞。适用于肝阳亏虚而致胃脘闷满作痛、干噫食臭之气、厌食而大便不爽等症。  当归羊肉汤  配方组成:当归10克,生姜30克,羊肉250克。  制作方法:将当归、生姜共水煎,取汁,加羊肉炖烂即可。  用法用量:喝汤食肉。  功效主治:温肝补血、散寒暖肾。适用于体虚畏冷、精神不振、寒疝腹痛,或妇女产后血虚之体滋补。  韭莱炒羊肝  配方组成:鲜韭菜100克,羊肝120克,食盐、酱油、植物油、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肝洗净,切成片;韭菜洗净,切成小段。先把羊肝放热油锅里翻炒,再放入韭菜急火快炒,炒熟时加食盐、酱油、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养肝明目、益血补肾。适用于肝虚目弱、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等症。  小茴香焖狗肉  配方组成:狗肉250克,小茴香12克,陈皮5克,川楝子、肉豆蔻、香附、生姜各10克。  制作方法:将狗肉洗净,切小块,与小茴香、陈皮、川楝子、肉豆蔻、香附、生姜同入沙锅,以文火焖熟烂。  用法用量: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5日。  功效主治:温肝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肝阳虚而致睾丸疼痛,遇寒则剧、得热则减、下腹隐隐冷痛、肢冷畏寒。  日常护理小贴士  保持心情舒畅。由于肝喜疏恶郁,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乐观开朗,这样才能使肝气正常生发、顺畅。  积极治疗一切疾病,尤其是肝病,以防久病耗损肝阳。  避免过度操劳和思虑。  多吃温性食物,少食寒凉、生冷食品。  绿色食物含有利于肝脏健康的叶绿素和多种维生素,多食为佳。  生活中要注意保暖,不可贪凉。  保证足够的睡眠,不要熬夜。  脾阳虚  脾阳虚的症状  脾阳虚是指脾的阳气虚弱,使其温煦、运化功能减退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体征。脾阳虚的常见表现形式有:食欲不佳、腹部胀满、或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小便不利、四肢不温、形寒气怯、神疲乏力、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没有光泽、肢体水肿、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脾阳虚的病因病机  脾阳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食物)、运化水液、升运清阳、温煦四肢肌肉。如果脾阳不足,则不能很好地完成其温运和消化食物的职能,便会表现出食少腹胀、大便稀溏;不能将食物中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到身体各个部分,就会出现水湿内停的症状,流溢肌肤则肢体困重,甚至肢体水肿,渗注于下则妇女白带量多质稀,如膀胱气化失职,则会出现小便不利的现象。脾阳不足,其升清职责受到限制,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向上输送,于是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没有光泽。脾阳虚则寒从内升,寒凝气滞,表现为腹痛,遇温遇按则有所缓解。脾阳虚弱不能温煦四肢,所以还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  导致脾阳虚的原因如下:  1.由脾气虚发展而来。  2.饮食失调,过食生冷食品,损伤脾阳。  3.因寒凉药物太过而损伤脾阳。  4.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  5.久病耗损,伤及脾阳而致。  6.肾阳虚衰而导致脾阳不足。  脾阳虚的调理  脾阳虚需及早进行调理,因为脾参与消化,如果脾虚势必导致胃肠出现运转不畅,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在治疗上宜温阳健脾,常用中药有黄芪、桂枝、干姜、党参、白术、甘草、法半夏、陈皮等。饮食上,宜选用粳米、糯米、薏苡仁、山药、扁豆、牛肉、牛肚、大枣、樱桃、芡实、莲子等健脾温中的食物。  中药调理法  附子理中丸  配方组成: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剂型规格:本品为水蜜丸或大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大蜜丸1次1丸,每日2~3次。  功效主治:温中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四神丸  配方组成:肉豆蔻、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大枣。  剂型规格:本品为水蜜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9克,每日1~2次。  功效主治:温肾暖脾、涩肠止泻。适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或便溏腹痛、腰酸肢冷。  补脾益肠丸  配方组成:黄芪、党参、砂仁、白芍、当归、白术、肉桂、延胡索、荔枝核、干姜、甘草、防风、木香、补骨脂、赤石脂。  剂型规格:本品为胃肠分溶型水蜜丸。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生肌消肿。适用于脾虚泄泻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肠鸣、黏液血便或阳虚便秘。  温脾汤  配方组成:大黄15克,当归、干姜各9克,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大黄后下)。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补脾阳、攻下冷积。适用于脾阳不足、冷积便秘、久利赤白、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理中汤  配方组成:人参、炙甘草各6克,干姜9克,白术12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而导致的腹痛、腹泻、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等症。  饮食调理法  鸡内金山药粥  配方组成:山药20克,鸡内金9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山药、鸡内金共研细末,与大米共煮粥,加白糖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空腹服用。  功效主治:健脾益胃。适用于脾阳虚而致食少、乏力。  猪肚糯米粥  配方组成:猪肚1具,白术30克,干姜20克,糯米100克,槟榔10克,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肚用食盐、醋搓洗干净,切小块,和白术、槟榔、姜丝一起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去浮沫,以小火炖至酥烂,取汁,和糯米一起熬煮成粥,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空腹服用。将猪肚蘸酱油、香油,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温中健脾。适用于脾阳虚而致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身倦力乏。  狗肉粥  配方组成:黄狗肉200~250克,粟米400~500克,食盐、豆豉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狗肉洗净,切片。将粟米洗净,加水煮粥,放入狗肉、食盐及豆豉共同煮粥,待肉熟米烂即可。  用法用量:空腹服用。  功效主治:温补脾胃。适用于脾胃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纳少、肢冷等症。  羊肉粟米粥  配方组成:粟米100克,羊肉150克,芡实30克,山药20克,姜、食盐、味精、香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成末;芡实、山药均洗净,捣碎;粟米加适量清水烧开,放入羊肉末和芡实、山药、姜丝及食盐,用小火熬煮成粥,下味精、香油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空腹热服。每日1~2次。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适用于脾肾虚弱、食欲缺乏。  葱白生姜羊肉汤  配方组成:葱白、生姜各15克,羊肉150~200克,陈皮6克,吴茱萸3克,白胡椒粉适量。  制作方法:将葱白、生姜、羊肉、陈皮、吴茱萸均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内,煮熟后加白胡椒粉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食肉喝汤,服后微汗,每日1次。  功效主治:温中健脾、祛风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而致外感风寒。  猪肚姜桂汤  配方组成:猪肚150克,生姜15克,肉桂3克,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肚洗净,放入碗内或陶瓷器皿内,加入生姜、肉桂、少许食盐和水,隔水炖至猪肚熟即可。  用法用量:分2次饮汤,食肚。  功效主治:健脾养胃、温中散寒。适用于脾阳虚弱、消化不良。  鹌鹑补脾汤  配方组成:鹌鹑1只,党参15克,山药50克,料酒、食盐、味精、葱、姜、鸡汤、鸡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鹌鹑去毛、内脏、脚爪,洗净,放沸水锅内氽透,取出斩块。锅中注入鸡汤,加入鹌鹑肉、党参、山药、料酒、食盐、葱、姜,共煮至肉熟烂,淋上鸡油、味精调味即成。  用法用量:食肉喝汤。  功效主治:补益脾胃。适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纳少、食欲缺乏、消化不良、体倦乏力、食后腹胀、便溏、腹泻等病症。  按摩调理法  选穴:神阙穴。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艾灸调理法  选穴:足三里、天枢、神阙、气海、脾俞、中脘。  操作方法:每天在以上穴位用艾条熏灸,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20分钟。  日常护理小贴士  饮食上多吃些温性食物,少吃寒凉之品。在食用如山药、莲子、枸杞子、人参等具有健脾、温中作用的食物时,可适量地加一些姜片,效果会更好。  黄色食物具有补脾功效,如南瓜、柠檬、玉米、香蕉、柿子、黄豆、生姜、韭黄等,经常食用为佳。  做到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的睡眠。  不可焦虑忧思过度,保持心情舒畅。  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以免受凉。  积极治疗各种疾病。  肺阳虚  肺阳虚的症状  肺阳虚是指肺的阳气不足,使其主气、温煦、通调水道等职能受损,而导致呼吸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肺阳虚的常见症状有:咳喘无力、痰量多且质清稀、形体消瘦或虚胖、面色苍白、形寒肢冷、神疲少气、声音低怯、口干不渴、小便频数、舌质淡胖、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迟弦。所有这些症状遇寒则增加,得热可有所缓解,春夏轻而秋冬重。  肺阳虚的病因病机  肺是主管人体呼吸运动的器官,肺阳虚,则体内、外气体交换不足,因而会导致呼吸气短、语音低微、神疲少气的症状。肺还有布散津液和促进体液代谢的作用,由于肺中阳气不足,则使水不化气、津液停留,上见咳吐涎沫、口干不渴,下见遗尿、小便频数,甚至出现肢体水肿的现象。肺虚寒,阳虚不能温煦机体,所以常常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脚冰凉。  导致肺阳虚的原因如下:  1.由肺气虚发展而来。  2.寒邪侵肺。因为肺居于上焦,极易受到外界寒冷空气的侵袭,寒邪可以直接侵袭肺,易伤肺之阳气。  3.由于久咳伤肺,久病不复。  4.劳伤过度所致。  5.由于心、脾、肾诸脏之阳不足,不能温照肺脏,也会造成肺阳虚证。  肺阳虚的调理  肺的阳气虚弱,则“维外失固”,容易感染外邪,所以要积极进行治疗和调理。治疗上,应以温肺健脾、益气化涎为宜。在药物上,可选用细辛、干姜、桂枝、麻黄、丹参、人参、甘草等;在饮食上,可选用蛤蚧、核桃仁、白果、山药、鹅肉等温肺散寒食品。  中药调理法  甘草干姜汤  配方组成:甘草12克(炙),干姜6克。  制用方法:将上2味加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肺益气。适用于肺阳不足而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咽中干、吐涎沫而不咳者。  温肺汤  配方组成:人参、钟乳石、制半夏、桂心、橘红、干姜各30克,木香、炙甘草各15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  用法用量: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主治:温补肺阳。适用于肺劳虚寒、心腹冷气、胸胁逆满、气从胸达背痛、饮食即吐、虚乏不足、虚寒哮嗽、呕逆便溏。  小青龙汤  配方组成:麻黄、白芍、半夏、桂枝各9克,细辛、干姜、炙甘草、五味子各6克。  制用方法:先煎煮麻黄,去沫,然后再放入其他几味,共水煎,去滓。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肺止咳、定喘。适用于恶寒发热、全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头面四肢水肿、舌苔白滑、脉浮。  补肺汤  配方组成:款冬花、桂心、人参、紫菀、白石英各30克,桑白皮(炙)120克,五味子、钟乳石各45克,麦冬(去心)60克。  制用方法:将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用水225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3枚、粳米1撮,同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补肺散寒。适用于肺脏虚寒、咳嗽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  饮食调理法  温肺止咳粥  配方组成:五味子、干姜各9克,细辛3克,大米100克。  制用方法:将3味中药洗净,用干净的纱布包好。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用纱布包好的中药,同煮成粥。  用法用量:将粥中的纱布包去掉,分早、晚2次食用。  功效主治:温肺、止咳、化痰。适用于肺阳虚引起的咳嗽气喘、痰色稀白。  胡桃粥  配方组成:核桃仁50克,大米250克,蜂蜜适量。  制用方法:将大米洗净,和核桃仁一起加水煮成粥,加适量蜂蜜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分早、晚2次空腹食用。  功效主治: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益气养血。适用于肺阳不足引起的咳嗽气喘。  核桃鸭子  配方组成:核桃仁200克,荸荠150克,老鸭子1只,鸡肉泥100克,鸡蛋清(1枚),葱、姜、味精、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制用方法:将鸭子宰杀,去内脏,洗净,用开水浸一遍,置盆内,加葱、姜、味精少许,上笼蒸熟;取出晾凉后,去骨,切成块。将核桃仁、荸荠切碎,与鸡肉泥、鸡蛋清和少许湿淀粉共调成糊状。将糊淋在鸭膛上,下油锅炸酥,捞出、控油即成。  用法用量: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补肾温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肾阳虚而致咳痰清稀、喘促不宁、体弱多病、秋冬咳喘加重。  杏苏糕  配方组成:杏仁15克,面粉500克,新鲜紫苏叶3~5片,发酵粉、红糖各适量。  制用方法:将面粉加发酵粉揉匀,发酵。将杏仁泡发去皮,研压成粉,加适量红糖拌匀,撒于糕面上,再将新鲜紫苏叶洗净覆于糕上,置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用量:当点心食用。  功效主治:温肺散寒、止咳。适用于肺阳不足而感寒咳嗽。  日常护理小贴士  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服。尤其在冬季,要避免寒冷空气的侵袭而伤肺阳。  积极保护和增强肺功能,适当参加有氧运动,多做深呼吸,以改善肺活量。  吸烟者要彻底戒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应打开窗户,通风换气。  日常作息要有规律,不可劳累过度,做到劳逸结合。  忧伤肺,所以要保持心情舒畅。  积极治疗各种疾病,尤其是肺部疾病。  肾阳虚  肾阳虚的症状  肾阳虚是指肾的阳气不足,使其温煦失职,气化失权而导致肾脏的生理功能低下或减退,激发和推动各脏腑功能减弱的病理状态。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如果根虚弱了,整个身体阳气的温煦作用就会下降。肾阳虚常见症状有: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冷痛、面浮身肿、神疲乏力、自汗、虚喘气短、嗜睡多梦、听力下降、便泻稀溏、五更泄泻、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男子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性欲减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  肾阳虚的病因病机  肾阳,又称元阳、真阳等,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它具有滋养和推动各脏腑功能,暖脾运化,助肺吸气,促进生殖机能成熟,促进生长发育,推动水液运行和气化等作用。肾阳不足,其温煦功能失职,所以会表现为形寒肢冷,并且以下肢发冷尤甚;肾位居于下焦,阳气不足,使气血温运无力、面失所荣,于是面色苍白,如果肾阳虚惫、阴寒内盛,则面色会呈本脏之色而变得黧黑;肾阳虚亏,不能鼓舞精神,则呈现出神疲乏力、懒动懒言;肾主骨,是说肾负责壮骨生髓工作,肾阳虚衰,腰膝失于温养,则导致腰膝酸冷、筋骨不健;此外,肾还负责生殖工作,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就会使生殖功能减退,男子则见阳痿、早泄、精冷,女子则见宫寒不孕;大、小便的工作也是由肾来主管的,肾阳不足,则温化无力,所以易出现小便频多、夜尿、大便稀溏或五更泄泻的症状。  导致肾阳虚的原因如下:  1.先天禀赋不足。  2.年高命门火衰而致。  3.久病耗伤肾阳。  4.其他脏器阳虚累及于肾。  5.房事太过,日久损及肾阳。  6.因情志异常而导致。  肾阳虚的调理  在肾阳虚的调理上,其总则当温补肾阳,以振奋肾阳之气。但针对其不同的病理表现,在治疗上也应有所区别对待。如肾阳虚衰、阳痿不举、性欲减退、虚寒不孕等证,可选用海狗肾、黄狗肾、韭菜子、蛇床子、雄蚕娥、淫羊藿等以温肾壮阳;肾阳虚损、耗伤阴精、出现遗精滑泄等证,可选用沙苑子、肉苁蓉、补骨脂、菟丝子、鹿茸、桑螵蛸、五味子等以补肾固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湿停滞、水泛为痰而见咳嗽痰稀等证,可用附子、肉桂,配伍茯苓、泽泻之类以化气行水;肾阳虚而致腰膝冷痛、筋骨不健等证,应以补肾阳为主,辅以桑寄生、杜仲、胡桃仁、续断、牛膝、狗脊等强腰健骨。在饮食上,宜选择韭菜子、刀豆、大蒜、虾、淡菜、羊肉、狗肉、鸡肉、板栗、核桃等温补肾阳的食品。中药调理法  金匮肾气丸  配方组成: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药、牡丹皮、山茱萸、茯苓、泽泻。  剂型规格:本品为水蜜丸或大、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每日2~3次。以温开水或淡盐水送下。  功效主治: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致的腰膝酸软、四肢逆冷、少腹拘急冷痛、小便不利或夜尿清长等症。  右归丸  配方组成:熟地黄、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药、菟丝子等。  剂型规格:本品为水蜜丸或大、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每日2~3次。  功效主治:温补肾阳、填精补血。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下肢水肿。  济生肾气丸  配方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附子(制)、牛膝、车前子。  剂型规格:本品为水蜜丸或大、小蜜丸。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每日2~3次。  功效主治:温肾化气、利水消肿。适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饮喘咳等症。  暖肾助火汤  配方组成:人参、白术(土炒)、山药(炒)、桑螵蛸(盐水炒)、芡实(炒)各9克,巴戟天(去心,盐水炒)、覆盆子(盐水炒)各15克,附子、龙眼肉(去皮,研)各4.5克,肉苁蓉(洗净)3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肾壮阳。适用于肾经虚寒,阳痿。  饮食调理法  锁阳壮阳粥  配方组成:锁阳10克,精羊肉、大米各100克。  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细。先煎锁阳,去渣,后入羊肉与米同煮为粥。  用法用量:空腹食用。  功效主治:温阳补肾。适用于平素体阳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阳痿、老年人便秘等症。  核桃仁炒韭菜  配方组成:核桃仁50克,韭菜100克,香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核桃仁用适量香油炸黄,韭菜洗净,切成段后,放入核桃仁内翻炒,调入食盐即可。  用法用量:佐餐随量食用。  功效主治:补肾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诸症。  龙马童子鸡  配方组成:竹节虾60克,海马15克,子公鸡1只,料酒、味精、食盐、生姜、淀粉、清汤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子公鸡宰杀,去掉毛和内脏,洗净后装入大盘内;将海马、竹节虾连壳用温水洗净,浸泡10分钟左右,放于鸡肉之上;将葱段、姜块放入盘内,再加清汤适量上笼蒸至烂熟,将鸡汤端出笼后,放入味精、食盐,另用淀粉勾芡收汁后,淋在鸡肉上即成。  用法用量:食海马、虾肉和鸡肉。  功效主治:补肾阳、益精血。适用于肾阳虚衰、阳痿、早泄、尿频、腰膝冷痛、四肢不温。  附子炖狗肉  配方组成:熟附子30克,生姜100克,狗肉1500克,大蒜适量。  制作方法:将狗肉洗净,切成小块。将熟附子放入沙锅内,先煎约1小时,然后将狗肉、姜、蒜放入,再加水适量,炖至狗肉烂熟即成。  用法用量:佐餐食用。  功效主治:壮阳补肾、散寒。适用于肾阳亏虚所致的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腰膝酸冷、阳痿不举、夜尿频多。  苁蓉鸡丝汤  配方组成:肉苁蓉20克,鸡肉250克,大枣2枚,玉米粒100克,姜、食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鸡肉洗净,切成鸡丝;肉苁蓉用清水洗干净,切片。将鸡丝、肉苁蓉、大枣、玉米粒、姜一齐放入沙锅内,加入适量清水,以中火炖3小时,加入食盐少许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食鸡肉喝汤。  功效主治:补肾壮阳。适用于肾阳虚导致的精神不振、阳痿、遗精、腰痛、尿频等证。  按摩调理法  选穴:合谷、足三里、鱼际。  操作方法:每天早饭前和晚饭前按揉双侧合谷穴各3分钟,按揉时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和双侧鱼际穴各3分钟。  日常护理小贴士  在饮食上,多吃些温阳散寒食品,忌吃性寒生冷的食物。黑色食物补肾,如黑豆、黑芝麻、香菇、大枣、龙眼肉、乌梅等,可经常食用。  肾阳不足之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惊恐或悲伤,所以生活中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  运动可达到升阳的目的,所以要坚持参加体育锻炼。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不可劳累过度。  性生活要有所节制,不可房事过度。  积极治疗一切疾病。  胃阳虚  胃阳虚的症状  胃阳虚是指胃的阳气不足,而导致其消化、吸收等生理功能降低或减退的病理状态。胃阳虚的常见症状有:胃脘绵绵冷痛、时发时止、每遇寒冷而发、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挟有不消化食物、腹胀便溏、甚或完谷不化、食少脘痞、嗳气呃逆、口淡不渴、倦怠无力、畏寒肢冷、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等。  胃阳虚的病因病机  胃是“五脏之本”,因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食物的营养,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指接受和容纳,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胃阳不足,就好比做饭的火力不足,必会使其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减退,不能正常消化食物,引起食欲缺乏,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胃还具有通降作用,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后,必须下行而入小肠,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胃阳虚弱,不能很好地将食物运送下去,所以常常会表现为胃脘冷痛、腹胀便溏。胃气上逆则出现嗳气吞酸、呃逆、恶心、呕吐等;胃阳虚弱,不能温煦肌肉,则表现为畏寒肢冷的症状。  导致胃阳虚的病因如下:  1.饮食失调,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或偏爱生冷饮食所致。  2.过用寒凉、攻伐药物而导致,如牛黄解毒丸等。  3.先天脾胃素弱,阳气自衰。  4.久病失养所致。  5.不注意保暖,寒邪直中所致。  胃阳虚的调理  在胃阳虚的调理上,应以温胃散寒为宜。药物上,宜选用橘红、厚朴、丁香、枳壳、韭菜子、桂枝、陈皮等;饮食上,宜选用猪肚、狗肉、羊肉、鲜姜、白胡椒、南瓜、甘蓝、大枣、黑豆等温补胃阳之品。  中药调理法  大建中汤  配方组成:花椒、人参各6克,干姜12克,饴糖30克。  制作方法:将前3味药加水4000毫升,煮取2000毫升,去渣,放入饴糖,用微火煮取1500毫升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分2次温服,服药后约25分钟,再喝半碗稀粥,以助药力。  功效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痛。适用于脾胃阳虚,阴寒内盛而致脘腹剧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等症。  温胃饮  配方组成:人参、白术(炒)、扁豆(炒)、干姜(炒焦)、当归各6克,陈皮、炙甘草各3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加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  用法用量:空腹时,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中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吞酸、大便泄泻、不思饮食。  附姜汤  配方组成:高良姜90克,香附12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研成细末。  用法用量:每次3克,早、晚各1次,以温开水冲服。  功效主治:温胃散寒。适用于胃阳虚等症。  吴茱萸汤  配方组成:吴茱萸3克,人参6克,大枣4枚,生姜18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饮。  功效主治:温中补虚、降逆止呕。适用于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疼痛、吞酸嘈杂。  饮食调理法  银花莲子粥  配方组成:金银花15克,莲子(去心)3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制作方法:将金银花洗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煮沸5~6分钟后,去渣取汁。然后,把金银花汁、粳米、莲子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至粥熟,加白糖调匀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1次,早餐食用为宜。  功效主治:温阳补中、降气止呃。适用于胃阳虚呃逆、痢疾。  温中健胃饼  配方组成:山药、白术、茯苓各60克,干姜30克,陈皮15克,白胡椒3克,面粉1000克。  制作方法:将山药、白术、茯苓、干姜、陈皮共研为细末,加白胡椒混匀,与面粉一起加水和面,做成饼干样的小饼,置烤箱内烤熟。  用法用量:当点心随时食用。  功效主治:温中健胃。适用于胃阳虚诸症。  胡椒砂仁炖猪肚  配方组成:猪肚1只,白胡椒、砂仁、干姜各6克,陈皮、肉桂各3克,葱、酱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猪肚洗净,置沙锅中,加水适量,加入白胡椒、砂仁、干姜、陈皮、肉桂、葱、酱油、食盐,以文火炖烂。  用法用量:酌量食用。  功效主治:温胃健脾、止痛。适用于胃阳虚型胃痛。  温胃汤  配方组成:鲜紫苏叶10克,生姜3块,大枣15克。  制作方法:先将大枣放在清水里洗净,然后去掉枣核,再把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叶切成丝,与姜片、大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沙锅里,用大火煮,锅开以后改用文火炖30分钟。然后,将紫苏叶、姜片捞出来,继续用文火煮15分钟。  用法用量:趁热饮用。  功效主治: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气。适用于胃阳虚诸症。  萝卜羊肉汤  配方组成:羊肉750克,白萝卜500克,香菜、食盐、鸡精、料酒、葱、姜、白胡椒粉、植物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羊肉洗净,切成粗丝;白萝卜洗净,切成丝。锅中倒入植物油,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开水,加食盐、鸡精、料酒、白胡椒粉调味,水烧开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萝卜,转小火煮至萝卜段生后,撒上葱丝和香菜叶即可出锅。  用法用量:食肉喝汤。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温胃散寒。适用于胃阳虚型胃痛。  红枣糯米粥  配方组成:山药40克,薏苡仁50克,糯米100克,荸荠粉10克,大枣5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薏苡仁、糯米、大枣淘洗干净。将山药洗净,剁成山药末。把薏苡仁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至薏苡仁开花时,再将糯米、大枣下锅,煮至米烂,用勺边搅边将山药末撒入锅内,约隔20分钟后,再将荸荠粉撒入锅内,搅匀即成。食用时,加白糖调味。  用法用量:空腹食用。  功效主治:补中益气、健脾除湿。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乏力。  姜韭牛奶羹  配方组成:韭菜200克,姜25克,牛奶250克。  制作方法:将韭菜洗净,切成段,姜切成片,放在一起捣烂,再用洁净的纱布绞汁。将牛奶、韭菜姜汁放入锅内,烧沸即成。  用法用量:每日1次,热服。  功效主治:暖胃、健胃。适用于胃阳虚而致胃脘痛、呕恶。  药浴调理法  配方组成:干姜、肉桂各30克,香附、高良姜各50克。  操作方法:将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30分钟后,置火上煎煮2次,分别取2次药液混匀,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将双脚浸入药液中浸泡,每次约30分钟,冷后再加热,如此每日3次。一剂药可连续使用2天。15天左右,寒性胃痛可得到有效缓解或痊愈。  日常护理小贴士  少食或不食寒凉、生冷食物和饮料。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减轻胃肠负担。  避免各种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浓咖啡、生蒜、芥末等,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热、过冷及过分粗糙的食物。  不要在生气后立即进食。  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及胃黏膜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因此应戒烟或少吸烟。  平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第四章传统补阳中药  补阳中药  鹿茸  药物概述: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是历代最常用的补阳中药之一。本品为雄鹿未经骨化的幼角,其性温,味甘、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高,具有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抵抗衰老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小便频数,腰膝疼痛,头晕耳聋,精神疲乏,虚寒带下及久病虚损等症。  用法用量:常用量1~3克,研细末,每日分3次服;或入丸散随方配制。  注意事项:服用本品应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阴虚火旺,或肺有痰热及有胃火者忌服。  巴戟天  药物概述:巴戟天又名鸡肠风、鸡眼藤、兔仔肠、三角藤等。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的根,其性温,味辛、甘,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肾助阳、益精髓、祛风除湿、强壮筋骨之功效。适用于阳痿、尿频、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腰膝疼痛或筋骨痿软无力。  用法用量:常用量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也可浸酒或熬膏。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有湿热者不宜服用。  肉苁蓉  药物概述:肉苁蓉又名御苁蓉。本品为多年生肉质寄生草本植物,寄生于西北荒漠的梭之根上,严寒的冬季亦然生长。其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助阳、补益精血、润肠通便、强筋健骨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遗精滑精、阳痿早泄、精冷不育、小便淋漓、虚寒泄泻、冷宫不孕、肠燥便秘、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用法用量:常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胃弱泄泻、实热便秘者忌服。  仙茅  药物概述:仙茅又名地棕、独茅。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的根茎。其性热,味辛,有小毒,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补肾阳、祛寒除湿、壮筋骨之功效。适用于肾阳虚衰而致阳痿精冷、宫冷不孕、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阳虚冷泻、胃腹冷痛、食欲缺乏、腰膝风冷、筋骨痿痹。  用法用量:常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捣敷。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淫羊藿  药物概述: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三枝九叶草、羊合叶。本品为小薜科植物箭叶淫羊藿的地上部分。其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肢冷畏寒、尿频、女子不孕、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常用量5~10克,水煎服;或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阳强易举者忌服。  胡芦巴  药物概述:胡芦巴又名苦豆、香草。本品为豆科植物戎芦巴的种子。其性温,味苦,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补肾阳、祛寒逐湿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肾脏虚冷、腹胁胀满、腿膝冷痛无力、寒疝、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常用量3~10克,水煎内服。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有湿热者忌服。  杜仲  药物概述:杜仲又名思仙、石思仙、思仲、木绵、丝连皮、玉丝皮等。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树皮,由于药用价值高、用途广,而被人们誉为“植物黄金”。其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筋骨软弱、遗精滑泄、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阴下湿痒、胎动不安、漏胎小产。  用法用量:常用量6~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慎服。  狗脊  药物概述:狗脊又名金毛狗脊、金毛狗、金狗脊、金毛狮子、猴毛头、黄狗头。本品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其性温,味甘、微辛,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和缓温胃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而致腰膝酸软、遗精滑泄、阳痿、风湿痹痛、肾虚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因寒邪侵胃所致的各种胃病,如胃炎、胃溃疡。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水煎服;或浸酒;或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续断  药物概述:续断又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川断等。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其性温,味苦、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而致的腰膝酸软、遗精、阳痿、小便不禁、妇女白带过多、崩漏、跌打损伤、骨折、痈疽溃疡。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水煎服;或适量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初痢者勿用。  骨碎补  药物概述:骨碎补又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等。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其性温,味苦,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补肝肾、活血止痛、续筋骨之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脚弱、耳鸣耳聋、久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牙痛、腰痛、肌肉痛等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常用量10~20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或浸酒服用;或适量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忌服;无瘀血征象者慎用;牙痛属实火者忌服。  补骨脂  药物概述:补骨脂又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本品为蝶形花科植物补骨脂的干燥成熟荚果。其性温,味辛、苦,归肾、脾经。它是传统的补肾助阳中药。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助阳、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纳气定喘之功效。适用于肾阳虚而致阳痿、早泄、滑精、遗尿、小便无度、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带下、五更泄泻、消化不良、虚寒喘嗽等症。  用法用量:常用量5~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浸酒服用。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及大便燥结者忌服。  菟丝子  药物概述:菟丝子又名黄丝、黄藤子、豆寄生。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其性平,味辛、甘,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肾益精、补脾止泻、固精缩尿、养肝明目、强身壮骨、安胎、延年益寿之功效。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夜尿多、小便余沥不尽、妇人胎动欲堕、脾虚便溏、泄泻、肝肾亏虚引起的目暗不明、头晕。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适量炒制研末调敷外用。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者忌服。  沙苑子  药物概述:沙苑子又名潼蒺藜、蔓黄芪、夏黄草、沙苑蒺藜等。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其性温,味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以及肝肾不足引起的目暗不明、头晕眼花、视力减退。  用法用量:常用量10~20克,水煎服;或研细末冲服;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性功能亢进者不宜服用;小便不利、大便泄泻及火盛便秘者忌服。  锁阳  药物概述:锁阳又名地毛球、锈铁棒、锁严子。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是中医补肾助阳之圣药。其性温,味甘,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肾助阳、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肾阳虚导致的不孕、阳痿、遗精、腰膝痿弱、筋骨无力,以及阳虚而致大便秘结。  用法用量:常用量10~15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熬膏。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大便稀溏及泄泻者忌服。  益智  药物概述:益智又名益智子、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温,味辛,归脾、肾经。益智善温暖脾土,补益后天之本,多用于脾虚寒者。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涎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泄泻、腹痛,脾虚不摄口涎自流,肾阳不足,下元虚冷,不能固摄致遗精、夜尿频数、遗尿、尿有余沥。  用法用量:常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及有湿热者忌服。  冬虫夏草  药物概述:冬虫夏草又名冬虫草、虫草。它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幼虫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被人们誉为“软黄金”。其性温,味甘,归肺、肾经。虫草既能补肺阴,又能补肾阳,是一种能同时平衡、调节阴阳的中药。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润肺、化痰平喘、止血之功效。适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病后虚弱、体虚不复、肺气亏损而久咳虚喘、劳嗽咯血。  用法用量:常用量5~10克,水煎服;或与鸡、鸭、猪肉等炖服;也可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独应用;外感风寒所致咳嗽者不宜用。  蛤蚧  药物概述:蛤蚧又名蛤蟹、仙蟾、大壁虎、蚧蛇等。本品是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躯体。其性温,味咸,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助肾益精、补肺肾、定咳喘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而致阳痿、早泄或月经不调、肺肾两虚、肾不纳气而致虚喘久嗽。  用法用量:常用量3~7克,水煎服;或研末服,每次1~2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喘嗽者忌服;阴虚火动者禁服。  胡桃肉  药物概述:胡桃肉又名核桃仁。本品为胡桃科乔木植物胡桃的果仁。其性温,味甘,归肺、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肾助阳、温肺止咳、润肠通便之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疼、筋骨无力、肺虚久咳气喘、虚寒喘咳、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常用量10~3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服。  紫河车  药物概述:紫河车又名胎盘、胎衣、胎胞、人胞、京河车、杜河车等。本品为人出生时所脱掉的胎盘,经过加工干燥而成。其性温,味甘、咸,归心、肺、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气养血、助阳益精之功效。适用于肺气不足、久咳虚喘、脾气虚弱、食少纳呆、消瘦乏力、便溏;肾虚阳痿、早泄、妇女冲任虚损、闭经、宫冷不孕、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失眠健忘等虚损之症。  用法用量:常用量每日1.5~3克,研末装胶囊吞服,每日2~3次,重证用量加倍;或入丸散;鲜品每次0.5~1,水煮服食。  注意事项:有内热等症者忌用;阴虚火旺者不宜单用。  黄狗肾  药物概述:黄狗肾又名狗鞭、广狗肾,为犬科动物犬的阴茎和睾丸。其性温,味咸,归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壮阳之功效。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遗精、女子阴冷、腰酸尿频、不孕等症。  用法用量:常用量1.5~3克,水煮服食;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性欲亢进者不宜服用。  韭菜子  药物概述:韭菜子又名韭子、韭菜仁,为百合科植物韭的种子。其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壮阳、固精缩尿、强壮筋骨、止呃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阳痿、早泄、遗精、小便频数、泻痢、带下、淋浊、呃逆、肝肾不足、命门火衰、筋骨不健之腰膝酸软冷痛、步履艰难等。  用法用量:常用量5~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用;性功能亢进的青年男女不宜使用。  阳起石  药物概述:阳起石又名羊起石、白石等。本品为矿物类补阳药。其性微温,味咸,归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壮阳、温补命门之功效。适用于元气虚寒、腰膝冷痛、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崩中漏下。  用法用量:常用量3~6克,水煎服;或研细末,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性功能亢进者忌服。  覆盆子  药物概述:覆盆子又名覆盆、小托盘、种田泡等。本品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华东覆盆子的未成熟果实。其性温,味甘、酸,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补肾阳、固精缩尿、滋养肝肾、明目之功效。适用于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暗不明等。  用法用量:常用量6~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浸酒、熬膏。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小便短赤及无肾虚的遗泄者均不宜使用。  桑螵蛸  药物概述: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干燥卵鞘。其性平,味甘、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肾固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而致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小便白浊等症。  用法用量:常用量为5~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适量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或膀胱有热者慎服。  九香虫  药物概述:九香虫又名屁巴虫、打屁虫。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体。其性温,味咸,无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助阳之功效。适用于寒郁中焦或肝胃不和、脘闷腹胀、胁肋作痛、胃脘疼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等症。  用法用量:每剂3~9克,水煎服;或炙熟嚼服;或研末服;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阴虚内热者忌用。  肉桂  药物概述:肉桂又名玉桂、牡桂、桂心、桂皮等。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其性大热,味辛、甘,归肾、脾、心、肝经。肉桂在药物功能上有寒与热的双向特征,根据临床所需,既可调配出温补肾阳、祛风散寒的“热药”,又可与寒凉药调配出引火归元,治疗虚火上浮的“凉药”。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补肾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的阳痿、遗精、经闭、痛经、小便不利或频数、腰膝酸软;虚火上浮,上热下寒所致、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或心腹冷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产后瘀滞腹痛等。  用法用量:常用量为3~5克,水煎服,入煎时须后下,不宜久煎;或研末冲服,一次量为1~1.5克。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有出血症状,如咯血、便血、吐血者忌用;孕妇忌服。  附子  药物概述:附子又名制附片、黑附块、炮附子、白附片。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其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本品为补元阳之主药,上能助心阳以通脉,下能温肾阳以益气。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回阳救逆之功效。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畏寒肢冷、腰痛阳痿;脾肾阳虚而致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心阳虚衰而致心悸气短、胸痹心痛;风寒湿痹、妇女感寒痛经、或冷汗不止、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的亡阳症。  用法用量:常用量为3~15克,因附子辛热燥烈有毒,所以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弱其毒性。附子生用作用峻烈,宜于回阳救逆;熟用作用缓和,宜于补火助阳。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裂,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孕妇忌用。  山茱萸  药物概述:山茱萸又名山芋肉、山萸、蜀酸枣、枣皮。本品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其性微温,味酸、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补益肝肾、涩精缩尿、敛汗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耳鸣,因肾虚引起的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盗汗,自汗,虚汗不止,崩漏不止等。  用法用量:常用量为5~10克,救治虚脱时,可增大剂量至3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凡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素有湿热、小便淋涩者均忌服。  金樱子  药物概述:金樱子又名白玉带、刺梨子、金樱肉、下山虎、刺藤棘等。本品为蔷薇科常绿攀缘灌木植物金樱子的成熟果实。其性平,味酸、涩,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肾气不固之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带下、脾虚久泻久痢不止等症。  用法用量:常用量5~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或熬膏。  注意事项:有实火、邪热者忌服。  蛇床子  药物概述:蛇床子又名野茴香、野胡萝卜子、蛇米、蛇栗等。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温,味辛、苦,有小毒,归肾经。  功能主治:本品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止痒之功效。适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湿疮疥癣、外阴湿疹、妇人阴痒等证。  用法用量:常用量1~2克,水煎服;外用一次9克。本品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敷,很少内服。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忌服。  传统补阳方剂  人参补阳汤  配方组成:羌活、独活各1.8克,白芍、生地黄、泽泻各0.9克,人参、白术、茯苓、黄芪、炙甘草、当归、熟地黄(酒洗,炒)各1.2克,柴胡、防风各1.5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热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主治:补肾壮阳。适用于伤寒余邪不散,上走空窍所致目涩赤胀、畏光、头痛骨痛等。  丁香柿蒂汤  配方组成:柿蒂9克,丁香、生姜各6克,人参3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主治:温肾散寒、益气和胃。适用于胃虚有寒、呃逆不止、或恶心呕吐、得热则减、得寒则甚等症。  小建中汤  配方组成:桂枝、生姜各9克,白芍18克,大枣、炙甘草各6克,饴糖30克。  制作方法:将前5味药水煎取汁,兑入饴糖,以小火加热,溶化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适用于脾胃虚寒、肝脾不和证,如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心中悸动、面色无华、四肢酸楚等。  真人养脏汤  配方组成:人参、罂粟壳各10克,白术、白芍、诃子各12克,当归、肉豆蔻、炙甘草各8克,木香6克,肉桂3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饮。  功效主治:涩肠止泻、温中补虚。适用于脾肾虚寒之泄泻、痢疾,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下痢赤白、便脓血、日夜无度、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倦怠食少、舌淡苔白、脉沉迟。  真武汤  配方组成:熟附子、白术各6克,茯苓、白芍、生姜各9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饮。  功效主治:温阳利水。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小便不利、肢体水肿、四肢沉重、恶寒、心悸、头晕等。  桂枝人参汤  配方组成:桂枝(勿切)、甘草(炙)各12克,白术、人参、干姜各9克。  制作方法:加水900毫升,先煮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四味,取500毫升,然后放入桂枝,再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3次温饮,白天2次,夜晚1次。  功效主治:温阳健脾、解表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如恶寒发热、全身疼痛、腹痛、下痢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虚。  川方五子丸  配方组成:菟丝子(酒蒸)、韭菜子(略炒)、益智(去皮)、小茴香(炒)、蛇床子(去皮壳,炒)各等份。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研为末,用酒调为糊状,做成梧桐子大的小丸即可。  用法用量:每次50~70丸,用米汤或淡盐水送下。  功效主治:补阳固精、缩尿。适用于夜尿频多、脚弱、头晕。  六子汤  配方组成:黄芪15克,白术、附子、桂枝、环留行、茺蔚子各9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饮。  功效主治:补肾中阴阳、活血通经、以振奋脏腑阳气。适用于肾虚闭经。  七子益精壮阳汤  配方组成:韭菜子、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五味子、覆盆子、巴戟天、淫羊藿、蛇床子、鹿角霜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饮。  功效主治:温肾壮阳。适用于性欲低下、厌倦房事。  补骨脂散  配方组成:补骨脂(炒)3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研为末。  用法用量:每次3克,以热汤送下。  功效主治:温肾壮阳、固涩缩泉。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小儿遗尿。  温中止痛汤  配方组成:制附子、炒白术、高良姜、香附、炒枳壳、干姜各10克,醋煅大黄炭6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每剂药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均匀。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  功效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壮火温脾汤  配方组成:白术(土炒)15克,炙甘草5克,山药10克,陈皮、制附子各4克,芡实1克,茯苓0.5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水煎。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  功效主治:补脾温肾。适用于肾阳衰微、中止虚寒、脾失温运而胀。  寄生散  配方组成:桑寄生、鹿茸(炙)、杜仲各7?5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分别焙干,共研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次1克,用酒调服,每日3次。  功效主治:温肾补阳、壮腰固精。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腰痛、阳痿、早泄、精液清稀、神疲怯寒。  驻春丸  配方组成:茯苓120克,人参30克,花椒50克,神曲480克,食盐6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茯苓、神曲、花椒各研为细末,将人参、花椒、食盐加水2碗,煎至1碗。入茯苓、神曲再煎,待人参熟后兑入适量蜂蜜,制成丸状,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2丸。  功效主治:温肾补阳。适用于脾肾阳虚之早衰、阳痿、夜尿频多。  敦复汤  配方组成:党参、补骨脂(炒,捣)、吴茱萸(去净核)、核桃仁、乌附子各9克,生山药15克,茯苓、生鸡内金(捣细)各4.5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补肾阳。适用于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脾弱不能健运、腰膝酸疼、黎明泄泻者。  射干麻黄汤  配方组成:射干、紫菀、款冬花各6克,大枣3枚,麻黄、生姜、半夏各9克,五味子、细辛各3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肺化饮、止咳平喘。适用于痰饮咳喘、咳而上逆、喉中有水鸣声、痰白而黏或稀薄多沫、苔白滑、脉浮紧。  冷哮丸  配方组成:麻黄、川乌、细辛、花椒、白矾、皂荚、半夏曲、胆南星、苦杏仁、甘草各30克,紫菀、款冬花各6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姜汁调神曲末打糊为丸。  用法用量:每次3~6克,每日2次。  功效主治:温肺散寒、祛痰平喘。适用于寒痰哮喘、遇冷即发、胸膈痞满、苔白腻、脉滑紧。另外,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温阳通脉汤  配方组成:桂枝9克,熟附子10克,丹参、瓜蒌皮、益母草各15克,当归12克,红花、川芎、枳壳、青木香各6克,降香3克。  制作方法:先把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  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日2次。  功效主治:温阳通脉、行气宽胸。适用于心阳不足而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胸痹温阳散寒方  配方组成:桂枝、当归、荜芨各10克,石菖蒲12克,熟附子、川芎各9克,炙甘草、干姜各6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通阳宣痹、温散寒凝。适用于胸阳不振、胸痹心痛、胸闷拘急而乍痛乍止、发作频繁、遇寒冷则痛甚、心慌气短、面色青冷、四肢不温、舌暗淡苔白滑。  附子汤  配方组成:附子、茯苓、白芍各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方中附子先煎30分钟。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温阳散寒、化湿利痹。适用于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无力。  益中活血汤  配方组成:黄芪30克,吴茱萸、三棱、莪术各10克,丹参、生蒲黄各15克,乳香、肉桂、没药各8克,川芎、乌药各12克。  制作方法:水煎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功效主治:益中散寒、理气活血、消肿生肌。适用于因中气虚、中焦寒、血瘀引起胃脘疼痛。另外,还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安中散  配方组成:延胡索、高良姜、干姜、小茴香、肉桂各150克,牡蛎120克,甘草300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研极细末。  用法用量:每次3克,每日3次,饭前服。  功效主治:温胃止痛。适用于脾痛翻胃日久、口吐酸水、寒邪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腹胁胀满刺痛。  厚朴温中汤  配方组成:厚朴、陈皮各30克,炙甘草、草豆蔻、茯苓、木香各15克,干姜2克。  制作方法:将上药共研粗末。每次取9~15克,加生姜3片、水2碗,煎至1碗,去药渣,趁温饮服。  用法用量:每日1剂,每日2次。  功效主治:温中燥湿、行气除满。适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苔白或腻。  胃关煎  配方组成:熟地黄30克,炒白术、干姜各9克,吴茱萸1.5克,炙甘草、炒扁豆、炒山药各6克。  制作方法: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质虚寒怎么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