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的数学趣题,求解答

关于一道数学趣题 求解答_数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40,666贴子:
关于一道数学趣题 求解答收藏
450名议员种每一位都恰好打了他同事之一的耳光,式证:他们能够选出150人组(只一个小会议),他们中任一人都没有打过这个小会议的议员的耳光
sorr走错地方了
表示不理解
我是乱说的,求验证:设不存在150人组成的会议,他们都没有打过小会议议员的耳光;那么至少有301人打过他的耳光;而这301人都没有互相打过对方的耳光,那么这301人任意组成的150人小组都没有打过这小组里的议员;与题设矛盾;所以。。。。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
抽屉原理?
登录百度帐号初中数学难题求解答,题如下:数轴上三点P、M、Q对应的数分别是-1、1、3,当M点以每分钟1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时,点P以每分钟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点Q以每分钟1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问几分钟时点M到点P和点Q的距离相等.初一期末考试题
分类:数学
设x分钟后距离相等,则此时P点坐标为(-1+4x),M坐标为(1+10x),Q坐标为(3+15x),可知:|(1+10x)-(-1+4x)|=|(1+10x)-(3+15x)||2+6x|=|-2-5x|2+6x=2+5xx=0这题,够损的,还可以这样想,开始时P在左,M中间,Q在右,向右移动时,Q最快,M居中,P最慢,所以x分钟后还是P在左,M中间,Q在右,所以有(1+10x)=[(-1+4x)+(3+15x)]/22 (1+10x)=2+19x2+20x=2+19xx=0
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点.求证:CE⊥BE.
证明:延长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G,即交点为G,∵E是AD中点,∴AE=ED,∵AB∥CD,∴∠CDE=∠GAE,∠DCE=∠AGE,∴△CED≌△GEA,∴CE=GE,AG=DC,∴GB=BC=3,∴EB⊥EC.
已知函数f(x)=2cos(x+π/3)[sin(x+π/3)-√3cos(x+π/3)]对任意x属于[0,π/6],使得m[f(x)+√3]+2=0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f(x)=2cos(x+π/3)[sin(x+π/3)-√3cos(x+π/3)]=4cos(x+π/3)[1/2sin(x+π/3)-√3/2cos(x+π/3)]=4cos(x+π/3)[sin(x+π/3-π/3)]=4[cosxcos(π/3)-sinxsin(π/3)]*sinx=2(cosx-√3sinx)sinx=2cosxsinx-2√3sin?x=sin2x+√3cos2x-√3=2sin(2x+π/3)-√3,在[0,π/6]上,f(x)∈[1-√3,2-√3]m[f(x)+√3]+2=0恒成立,即[f(x)+√3]=-2/m恒成立,所以1
已知二次函数y=x^2-x的图像与x轴交与A、B两点,在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C,且已知二次函数y=x^2-x的图像与x轴交与A、B两点,在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C,且三角形ABC的面积等于1,则点C的坐标为__.
可以用循环生成syms A;for i=1:Mfor j=1:NA(i,j)=sym (['a',num2str(i),num2str(j)]);endend如此即可 M=N=3时 运行结果为A =[ a11,a12,a13][ a21,a22,a23][ a31,a32,a33]
(根号6+1)^2010-2(根号6+1)^2009-5(根号6+1)^=[(根号6+1)^2009](根号6+1-2)-5(根号6+1)^=[(根号6+1)^2009](根号6-1)-5(根号6+1)^=5(根号6+1)^2008-5(根号6+1)^=2010
其他相关问题2015年小学数学练习题(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5年小学数学练习题(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5年小学数学练习题(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2015年小学数学练习(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一、(请在答卷卡上填涂信息点,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面四个算式中(&&&& )的结果最大。(a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 A. a-56&&&&&&& B. a×56&&&&&&&&&& C. a+56&&&&&&&& D. 无法确定【参考答案】C 【考核知识点】分数计算【解析】一个数加上一个不为零的数要大于减去这个不为零的数;一个不为零的数乘小于1的数比它本身要小,所以C答案结果最大。
2. 周长都相等的圆、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面积(&&&&& )。&& A. 圆最大&&&&& B.正方形最大&&&&& C. 长方形最大&& D. 一样大【参考答案】A【考核知识点】图形面积【解析】周长一样,圆的面积最大;面积一样则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3. 如图,E是梯形ABCD下底BC边的中点,则图中与阴影三角形CDE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参考答案】C【考核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因为E点是BC边的中点,所以BE=EC,三角形ABE、三角形DBE、三角形AEC的面积都与三角形DEC面积相等。
4. 白菜2元一斤,菜心3元一斤,小亮有10元钱,则他可以买(&&&& )。&& A. 1斤白菜4菜心&&&&&&&&&&& B. 2斤白菜2菜心&&& C. 2斤白菜3菜心&&&&&&&&&&& D. 4斤白菜1菜心【参考答案】B【考核知识点】价格问题【解析】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即可以一一排除,得出答案为B选项。
5. 下面各数,在读数时一个“零”字也不用读的是(&&&& )。&& A. &&&&&&&&&&&&&&& B. &&&&& C. &&&&&&&&&&&&&&& D. 【参考答案】B【考核知识点】大数的读写【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大数的读写知识点。大数的读写,先四位为一级,从右往左先分级,对于同一级的中间连续有多个0,只需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不用读。
二、(请在答卷上填涂信息点,判对则填A;判错则填B。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一件工程,20人去做,15天完成;如果30人去做,10天就可以完成。& (&&&&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工程问题【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把工作总量看成1,即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是1÷20÷15= 。因此当30人做,所需时间为1÷( ×30)=10天。
2. 27 化成小数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参考答案】B【考核知识点】循环小数【解析】任何一个最简分数化成小数时,分母如果只包含2和5的因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和5以外的因数就只能化成无限循环小数。
3.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25平方厘米。(&&&& )【参考答案】B【考核知识点】图形的面积【解析】如下图,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后,增加的面积应该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可知增加的面积不只是25平方厘米。&
4. 把一个不为零的数扩大100倍,只需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零。(&&&& )【参考答案】B【考核知识点】数的扩大或缩小【解析】此题忽略了这个数是小数的情况,如果这个数是小数的话,应该是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边移动两位,所以题目的观点不够全面。
5. 已知一刀可以把一个平面切成2块,两刀最多可以把一个平面切成4块,三刀最多可以切成7块……,由此可以推测,五刀最多可以切成16块。(&&&& )&&&&&&&&&&&&&&&&&&&&&&&&& 【参考答案】A【考核知识点】找规律【解析】一个平面,切一刀,1+1=2块,以此类推1+1+2+3+4+5=16,也就是5刀可以切成16块。
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数102.6连续减去&&&&& 个1.9,结果是0。【参考答案】54【考核知识点】求一个数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解析】一个数连续减去一个不为零的数,最后结果等于0。证明大的数是小的数的倍数,则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102.6÷1.9=54。
2. 2000名学生排成一排按1,2,3,4,5,6,7,6,5,4,3,2,1,1,2,3,4,5,6,7,6,5,4,3,2,1,1,2……循环报数,则第2000名学生所报的数是&&&&&&&&&& 。【参考答案】3【考核知识点】周期问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一个周期的个数为13,用•••••••11,余数是11,对应的数是周期中的第11位数,即可知是3。
3. 如果a※b表示a+b2 ,那么5※(4※8)=&&&&&&&&&&& 。【参考答案】5.5或112 【考核知识点】新定义运算【解析】根据“a※b表示a+b2 ”将数值代入计算,注意有括号需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 一个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如右图所示折一折,得到右边的图形,阴影部分四个三角形的周长之和是&&&&&&& 厘米。【参考答案】26【考核知识点】图形周长【解析】根据图示,找到围成阴影部分的所有线段,可以发现围成阴影部分的周长即是原来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则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即是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所以(8+5)×2=26(厘米)。
5. 甲、乙、丙三个同学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如果日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他们一起到图书馆相遇是&&&&&& 月&&&&&& 日。【参考答案】3月18【考核知识点】公倍数和公因数【解析】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丙每9天去一次,可知:他们从日到下一次他们三人在图书馆相遇之间的天数是6、8、9的最小公倍数。又知6,8,9的最小公倍数是72,那么1月5日加上72天后就是3月18号,注意其中2015年的2月份只有28日。
6. 甲数比乙数多三分之一,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参考答案】4:3【考核知识点】分数和比【解析】单位“1”做分母,那么乙数有3份,甲数有3+1=4份,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就可以得出4:3。
7. 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4厘米,把它的外表都涂成绿色,然后切割成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那么没有一个面是绿色的小正方体有&&&&&&&& 个。【参考答案】8【考核知识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解析】由题意得问题所问是包在正方体里面的小的正方体的个数,也就是棱长为(4-1-1=2cm),那么没有涂色的个数为2×2×2=8个。
8. 王叔叔记得李叔叔的七位电话号码的前五位数:76045□□,还记得其中最大数字是7,各个数字又不重复,但忘记最后两位数字是什么了。王叔叔要拨通李叔叔的电话,最多要试拨打&&&&&&&& 次。【参考答案】6【考核知识点】排列组合【解析】由题意得,这两个数字为1,2,3中取出2个再排列,那么可以得的可能是6种:12,13,21,23,31,32。
9、一辆汽车上山速度是每小时行40千米,下山速度是每小时行60千米。由此可知这辆车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参考答案】48千米【考核知识点】行程问题【解析】根据“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可得:上、下山的总路程为2,则总时间是1÷40+1÷60=124 ,那么平均速度为:2÷124 =48(千米/时)。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共包括24个字,现有4,4,10,10这四个数,仅使用加减乘除运算符号和括号,列出一条算式,算出结果是24。这条算式是&&&&&&&&&&&&&&&&&&&&&&&&& 。【参考答案】(10×10-4)÷4【考核知识点】四则运算、数字谜& 【解析】注意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及括号的使用。
四、(3小题,共34分)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10分)(1)25 +16 =&&&&&&&& (2)13-414 =&&&&&& (3)0.75×4=(4)5.6÷0.04=&&&&& (5)3×51÷7=&&&&& (6)8.5-3.5×2=(7)5×57 ÷57 ×5=&&&&&& (8)(13 -17 )×21=&&& &(9)0.375÷14 +1=&&&&&& (10)3÷(112 +3)= 【参考答案】1730&& 834&&& 3&& 140&&& 1537&&& 1.5&& 25&& 4&& 2.5&& 23 【考核知识点】基础计算& 【解析】将小数化分数或分数化小数计算,注意约分。
2、用尽量简便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每小题4分共12分,不能体现简便计算则不能得分)(1)(437 +1.9-2.85)+(1.1-2.15)& 【参考答案】=437 +1.9-2.85+1.1-2.15=437 +(1.9+1.1)-(2.85+2.15) &&&&&&&&&&& =437 +3-5&&&&&&&&&&& =237 【考核知识点】带符号搬家、减法性质【解析】同级运算,可带符号搬家,注意是带数字前面的符号;利用减法性质凑整。
(2)10÷8+3.96×12.5%+2.04×18 【参考答案】=10×18 +3.96×18 +2.04×18 =18 ×(10+3.96+2.04)&&&&&&&&&&& =18 ×16 =2【考核知识点】分配律【解析】将“÷”变成“×”,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利用分配律计算。
(3)32-0.8×(10.25+14.75)÷1.25【参考答案】=32-0.8×25÷1.25&&&&&&&&&&& =32-20×45 &&&&&&&&&&& =32-16&&&&&&&&&&& =16【考核知识点】四则运算【解析】按照运算顺序运算,注意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3、解方程(每小题4分,共12分)(1)8x÷0.7=8&&& 【参考答案】解:8x=8×0.7&&&&&&&&&&&&&&&& x=5.6÷8&&&&&&&&&&&&&&&& x=0.7 【考核知识点】解方程【解析】 先通过等号两边同时×0.7消掉0.7,再两边同时÷8消掉8,得出x=0.7。(2)17 m+14 =14 m&&&& 【参考答案】解:14 m-17 m=14 &&&&&&&&&&&&&&&&&&& 328 m=14 &&&&&&&&&&&&&&&&&&&&&& m=14 ÷328 &&&&&&&&&&&&&&&&&&&&&& m=73 【考核知识点】移项解方程【解析】等号两边都有x的方程需要将含有x的项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注意是小的移到大的一边,移动的过程需要变号。另外,可用“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然后根据天平法则解方程。
(3)0.4:x=(1+18 ):5【参考答案】解:(1+18 )x=0.4×5&&&&&&&&&&&&&&&&&&&&& 98 x=2&&&&&&&&&&&&&&&&&&&&&&& x=2÷98 &&&&&&&&&&&&&&&&&&&&&&&& x=169 【考核知识点】解比例 【解析】根据“认罨酵庀罨保侔凑粘9娼夥匠谭椒星蠼猓硗猓部梢园选:”转化成“÷”来解方程。
五、解答题(6小题,共46分)1.(6分)做一种零件,8人0.5小时完成64个,照这样计算,3小时要完成144个零件,需要多少个工人?【参考答案】 64÷8÷0.5=16(个)& 144÷3÷16=3(人)【考核知识点】归一问题【解析】用连除,先求出一个人一小时可以完成几个;再用连除,平均分。
2.(6分)小雨在超市用若干元钱买了某种品牌的饮料28盒,过一段时间再去逛超市,发现这种饮料进行降价销售,每盒降价0.6元,他用同样的钱比上次多买了3盒,求这种饮料降价前每盒多少元?【参考答案】28×0.6÷3=5.6(元/盒)&& 5.6+0.6=6.2(元/盒)【考核知识点】价格问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每盒降价0.6元,则28盒共应节约了28×0.6=16.8(元),用同样的钱比上次多买了3盒,即16.8元买了3盒,现在每盒16.8÷3=5.6(元),所以这种饮料降价前每盒为5.6+0.6=6.2(元)。
3.(8分)一块正方形的草地,边长为3米,在两个对角的顶点处各种一棵树,树上各栓一只羊,绳长都是3米。问两只羊都能吃到草的草地面积有多大?(圆周率取3.14)【参考答案】14 ×3.14×32=7.065(平方米)&& 3×3÷2=4.5(平方米)&&&&&&&&& (7.065-4.5)×2=5.13(平方米)【考核知识点】圆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根据题意,画图①,可知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两只羊都能吃到草的草地面积。&&&&&&&&&&&&&&
4. (8分)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到达目的地后马上调头返回到出发点,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地8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地500米。A、B两地相距多少米? 【参考答案】1900米【考核知识点】直线多次相遇问题【解析】他们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甲车走了800米;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三个全程,甲车应走800×3=2400(米)。而甲车走的路程恰好是一个全程+500米,所以A、B两地相距=1900(米)。
5. (8分)两根蜡烛,一根较细,长30厘米,可燃烧3小时;一根较粗,长20厘米,可燃烧4小时。同时点燃这两根蜡烛。(1)请你仔细观察图1中细蜡烛燃烧过程的图示,然后把粗蜡烛的燃烧情况表示在图2的方格图中。&&&&&&&& 【参考答案】 【考核知识点】数形结合【解析】根据图1可知,细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每个小时的长度变化是一样的,1小时长度缩短30÷3=10(厘米),所以粗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每小时的长度缩短20÷4=5(厘米),由此可以画出图形。&
(2)请将图1图2两个图画在同一幅图(图3)中,请写出点燃几个小时后两根蜡烛一样高?此时高度是多少?【参考答案】&&& 答:点燃2小时后两根蜡烛一样高,此时高度是10厘米。【考核知识点】数形结合 【解析】根据图1和图2可画出图形。由图形可看出,2小时后,粗、细两根蜡烛的燃烧过程图相交于一点,此时对于的蜡烛高度为10厘米。
6. (10分)如图,房间里地面是长方形形状,它由9个不同大小的正方形地砖拼接铺成,其中最小的地砖边长为1,试求这个房间的地面面积。【参考答案】1056【考核知识点】数形结合、用方程解决问题【解析】如右下图所示,黑色部分正方形边长为1,其他正方形边长未知。所以可以设AB的长度为x,那么1号正方形边长为(x+1),2号正方形边长为(x+2),3号正方形边长为(x+3),4号正方形边长为(x+4),5号正方形边长为4号正方形边长与AB的差,也就是x+4-x=4,6号正方形边长为(x+8),7号正方形边长为(2x+3),8号正方形边长为(x+12)。根据长方形的宽相等可以列方程:(x+3)+(x+2)+(2x+3)=(x+8)+(x+12)&& 解得:x=6所以长方形的长为:(2x+3)+(x+12)=(2×6+3)+(6+12)=15+18=33宽为:(x+8)+(x+12)=(6+8)+(6+12)=14+18=32 长方形的面积为:33×32=1056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趣题与妙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