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斯顿科研团队管理办法队

打造一支高效的科研团队_科研,科学家_行业精英_中国化工仪器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打造一支高效的科研团队
——访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
  【中国化工仪器网 人物专访】早上七点半到办公室开始处理邮件;八点全院交班,了解全院工作,安排专业会议;之后是各个专业讨论,课题研究、出诊、查房,几乎没有休息日,难得的空闲也会安排讲课,传播最新的疾病诊治理念和手法&&王拥军的日程就是这样忙碌而紧凑。    十年前,作为全球招聘的人才,王拥军结束了美国博士后的研究回到国内,在北京天坛医院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卒中单元&。同行对此评论说,&卒中单元&从根本上创新了脑卒中的诊治模式,提升了中国脑血管病的整体治疗水平。    随着&卒中单元&的逐步完善,将医疗与科研相结合,整体提升天坛医院脑血管病医疗与学术地位的学科建设理念,普遍获得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医生的认同。    而这一理念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团队,&我现在的团队,有出思想的,有做执行的,有出成果的,有做方法学的。&以最大限度调动团队成员的潜力,与团队的成员共同分享成就感为理念,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王拥军聚集了国内外一批年轻的、有实力、有热情的专业人才,逐步打造出一支高效的专业队伍。    &这十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也是我自己重生的一个过程。&从一个普通的医生,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王拥军一直在实践着自己最初选择医生职业时的诺言:做一个惠及更多患者、能够最大限度保障他们生存质量的医务工作者。    &出差的时候,在机场候机,我会写写对专业问题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感慨。&同时身兼《中国卒中杂志》主编的王拥军把多年的思考感悟,汇编成《梦在那片海》,和他的同行们共同分享。    扎实的专业积累    王拥军的专长是神经病学及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早在1986年,王拥军就已在国内首次发现并报道了线粒体肌病,这是国内学者最早研究脑血管病内皮损害的生化标志。同时王拥军还参加了中国第1株刺激型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XW1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血小板活化途径。1990年,他建立了过氧化体病生化诊断的标准化方法,发现了国内例数最大的1组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1999年至2000年,王拥军在美国阿肯色医科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留学的经历不仅使王拥军在专业上成绩斐然,更关键的是国外先进的科研管理理念使王拥军受益匪浅。    2001年受聘天坛医院后,王拥军再将卒中单元这个概念引进中国,在天坛医院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卒中单元病房,为病人提供集医疗、康复、预防宣教、身心共治为一体人文化综合医疗模式。    &人类似乎已经懂得了许多有关卒中的知识,&这是《梦在那片海》中王拥军所写的一段话,&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罗列出许多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防治手段,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我们仿佛知道的又很少。卒中在全球的发病日益攀升,因卒中致死的人群还在不断增加。每思及此,我隐隐感到这个恶魔随时都在某个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偷偷窥视着人类,狰狞的脸上透着一种嘲笑的神态。&    正是出于战胜疾病的强烈责任感,王拥军把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和医疗事业中。而王拥军带领团队所取得的成果,对学科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大缩短了与国际的距离。    使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是王拥军的从医理念。王拥军曾表示,让疾病的好转是基本的要求,没有疾病的好转病人不可能满意,因此医术是第一个支撑点。    但是单纯的提升医术是换不来高满意度的,还要有优质体贴的服务,赢得病人的信赖,让病人充分理解并且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让病人在温馨的氛围中逐渐康复,也是医院应该追求的目标。    这是王拥军对天坛医院所有医生的要求。    四个层面打造高效团队    在王拥军所在的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有一个高效优秀的团队。    &成长性和创新性是一个团队的关键。&王拥军说,目前王拥军的团队中大多数是在各自领域颇有建树的青年人才,这些青年人的激情和对于新知识的渴望使这支团队充满了活力并拥有无限的潜力。    王拥军在团队建设方面的战略管理理念可以概括为: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合理布局研究方向,做到人尽其材。&队伍分成四大类层次,组成高效的协作团队。&    其一,是由王拥军直接领导的核心人员,他们主要负责研究方向的设计。&这是要出思想的,要对国内外学科前沿有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敏锐的把握。&    其二是由赵性泉带领的执行团队。&赵主任是神经内科常务副主任,他的执行能力非常强,因此在项目过程中负责执行项目,进行过程控制,分派任务。&    &项目必须要出成果,也要对多年来的研究进行总结。&因此,第三是产出团队,由王春雪教授负责,对科研项目进行成果梳理、总结,重要的成果抓紧出文章,适时推进成果转化为医疗技术或指导病患医疗,并在行业内推广。    &我们还有方法学的团队,为研究质量管控奠定基础。&方法学队伍中,有王伊龙博士,刘改芬博士、李浩博士等数位年轻的人员。    发现、培养、引进,是王拥军队伍建设的三条路。&例如刘改芬博士,就是从荷兰引进的人才,李浩,是我们专门从美国引进等。&    这样的四层架构设计,每个层面都有灵魂人物,使整个团队做到了协作互补。而每个层次的队伍下面又有梯队,老中青科研人员互相结合,保证了团队的持续性发展。    让年轻人承担更多的工作,是王拥军一贯的理念。&大家会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明确这个目标是大家共同的使命。或者确定一个清晰的年度目标,大家根据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在这个团队中,所有项目,都会按照确定目标、任务分工、授权执行的程序,有序组织项目实施。    &把舞台留给别人。&王拥军的这种宽阔胸怀,使团队中的每个人深为折服,而这一理念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团队中更多的人得到了事业发展的机会。    而在自己研究生的培养上,王拥军也是尽心尽责。&一般至少会找他们做三次深入的谈话,一次是开题时谈领域的热点,一次是谈课题的方向是否感兴趣,一次是确定研究方向。&王拥军说,&我们的办公室都是透明玻璃隔断,我的学生随时可以进我办公室与我交流。&    推动行业交流合作    每个周末,只要没有特别的安排,王拥军都会选择去各地讲学,在同行中推广他的理念。&临床医学一个人是干不了的,大家必须团结合作。&早年,刚从美国回来不久,他就和临床一线专家们共同成立了北京神经病学沙龙。    中国的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要发展,离不开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学习。2001年,王拥军组织策划了&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成为国际上关于脑血管病交流研讨的一个重要平台,每年一次的盛会均有不同的研讨主题,不同主题相关学术的讨论,国内外学者充分交流探讨,缩短了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    2004年4月,在王拥军教授的带领和中国医师协会的领导下,组织成立了&中国卒中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包括促进治疗的标准化,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化的指南来实施治疗;提高溶栓的比例;降低病人的费用;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    这一项目得到了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并被纳入了卫生部的&十年百项&项目。为配合这一项目,2004年和2005年在全国建立了4个培训中心,这四个培训中心都肩负着三项工作:招收学员、培训骨干、全国城市巡讲。    2010年,王拥军参与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指南》获得出版,将在全国推广。&前些日子刚从济南回来,是卫生部推动中国脑卒中医疗指南编制。&对于治疗指南的编制推广,王拥军义不容辞。    不久前,王拥军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领军人才。王拥军说,领军人才,首先学术是要领先的,要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工作。而团队建设是任务,领军人才应该打造一支优秀高效的队伍。    虽然目前科学界还存在各种体制机制不完善、不科学等问题,但王拥军相信,只要踏实努力,坚持不懈,就会成就心中的信念。
(来源:科学新闻网)
关注本网官方微信 随时阅专业资讯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化工仪器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化工仪器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为积极响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共赢互惠理念
日至4月23日,由中国仪器代表行业
瑞狗迎春,狗年大旺!化工仪器网贺新春,祝您新年大吉!快来参加翻牌活动,抽取您的新年大运吧~科研团队 - -
研究组组长——管习文
管习文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年在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年在青岛技术学院任教,年在四川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物理系在职攻读理论物理专业硕士,年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理论物理专 业博士,1998年9月在吉林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和巴西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2月到2009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与工程究院任研究员,2009年到2012年任高级研究员。他曾是美国 Ohio State University与日本 Tokyo University 的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与工程研究院的特聘研究员,自2011年是 J. Phys. A 编辑部的Adversary Panel 成员。&
研究方向:低维量子多体系统的严格解, 统计物理模型, 自旋体系, 电子强关联体系,临界现象,Luttinger 流体理论,任意子,超冷原子体系,量子体系的开边界问题
Email:xwe105@wipm.ac.cn
个人主页:
在职成员——蔡小明
蔡小明 博士,副研究员
2001年-2005年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2005年-2010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年-2012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2012年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工作。
研究方向:一维多体体系、一维冷原子体系、低维拓扑、一维无序体系。
Email:cxmpx@wipm.ac.cn
个人主页:
在职成员——姜玉柱
姜玉柱 博士,副研究员
2000年-2004年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2009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9年-2011年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后,2011年-2013年北京计算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2013年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工作。
研究方向:一维冷原子系统中的新可积模型、一维系统的低温行为
Email: jiangyuzhu@wipm.ac.cn
个人主页:
陈洋洋 博士研究生
Email: yang_yang_
余毅聪& 博士研究生
贺文斌 硕士研究生
&& && 何& 丰& 硕士研究生
&& && Email:hefeng.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科研团队_百度知道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科研团队
我有更好的答案
在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和应用研究。团队组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国内外科研界同行公认的团队科研带头人。(二)有比较深厚的科研积累。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获得过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奖励,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一定优势。(三)有具有重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承担过或正在承担着国家及地方的重大科研团队各成员应具有符合国际学术发展前沿和国家发展需要的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四)有自然形成和有效整合的科研梯队;团队成员要勇于探索科研团队是以杰出人才为学术带头人(理工医类),经过有机整合或科学组织而形成的研究群体,以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为骨干组成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或活跃在某一领域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五)有良好的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团队或者是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或者是瞄准某一研究方向,敢于创新,有团结协作精神(7人左右)。团队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应该在突出已有的学科优势的同时,至少选择一个新的跨一级学科的交叉研究方向。科研团队除带头人外,一般应有2-3名学术研究骨干、3-5名研究人员,其他研究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科研研究骨干应以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授为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
从创业到上市
主营:公司注册、财税服务、知识产权、专项审批、互联网资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由数名教授、副教授、博士生、硕士生组成,主要实行分散合作。
在西南交通大学指导的博士生:
肿瘤生长过程形态模拟及相关技术研究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径向基函数隐式曲面的研究及应用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
膝关节手术模拟
George Mason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
可视对象跟踪算法研究及应用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群体动画相关技术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在西南交通大学指导的硕士生:
(at)qq.com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Copyright & 2011科研团队-化工环境生命学部
当前位置:
&&师资队伍&&
光转化功能分子设计合成及应用团队
张淑芬、彭孝军、孙立成、曲景平、王梅、赵建章、包明、崔京南、肖义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毒化学品污染控制新原理与生态风险性团队
全燮、陈景文、周集体、杨凤林、李新勇、金一和、张捍民
仿生识别与荧光传感团队
段春迎、彭孝军、袁景利、赵建章、张建军、肖义、何成 、宋锋玲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小分子活化与仿生催化团队
吕小兵、曲景平、罗一、王保民、侯召民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绿色高新精细化工科学与技术团队
张淑芬、孙立成、彭孝军、曲景平、吕小兵、金子林、王梅、赵建章、包明、王艳华、蒋景阳、崔京南、肖义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新型控制技术与生态安全性团队
全燮、陈景文、周集体、金一和、李新勇、 张耀斌、 赵慧敏、张捍民
高性能树脂及其应用新技术
王锦艳、蹇锡高、陈平、宾月珍
能源材料化工团队
邱介山、贺高红、吕小兵、宋春山、郭新闻、郭洪臣、胡浩权、张永春、张雄福、赵宗彬、王同华、郝策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
工业催化团队
郭新闻、郭洪臣、李钢
催化新材料团队
徐绍平、张雄福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团队
陈平、王忠刚、宾月珍、郑玉斌、朱秀玲
分子的高效活化转化团队
吕小兵、李杨、包明
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太阳能制氢与太阳能电池团队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水环境科学与工程团队
植物生物技术团队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水环境科学与工程
全燮、陈景文、李新勇、杨凤林、张捍民、张耀斌、赵慧敏、周集体
仿生识别与荧光传感
段春迎、彭孝军、贾凌云、何成、宋锋玲、肖义、袁景利、张建军、刘涛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小分子活化与仿生催化
吕小兵、曲景平、罗一、王保民、侯召民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纺织染料与光转换材料
张淑芬、吕荣文、赵建章、李久艳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研团队介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