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家家风家训小故事100字故事有几个

我家的家风故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我家的家风故事
总评分4.0|
用知识赚钱
&&家风故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现在的位置:&&>>&&>>&&>>&家风故事精选正文
家风故事精选
家风故事精选
作者/编辑:佚名 https://www.unjs.com
  每个人的家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家风习惯,关于家风故事,你知道有哪些呢?小编收集了几个家风故事,欢迎阅读!
  篇一:家风故事
  欣赏&你幸福吗?&,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回答,但答案又是相似的,。同样,&家风是什么?&,一千个人也一定会有一千种回答。最近中央台有许多关于家训家风的现场采访,看到也听到了很多家庭讲述着自己的家训家风故事。
  自己出身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有限,但更多的是以身作则与言传身教,一般不会去具体概括家训是什么,家风是什么。但在我成家立业后,父亲向我提了&对外要和、对友要忠、持家要俭&的要求,并把它随手写在门板上,可以说这就是我的家训,也是我的准则吧,在教育儿子上亦是如此。
  曾有一次,儿子衣服内的羽绒被小伙伴们当做玩具吹得满天飞,我得知后很是生气,质问儿子为什么没有反抗或者去告诉老师,可儿子一句平淡的话语却让我很是羞愧,&爸爸,别生气,这又没关系的,我又不疼,衣服少了几根羽绒没啥关系。老师看见已经批评他们了。&那时,我确实被小家伙的&胸襟&所折服,是的,儿子这不是懦弱,而是自己对待别人的宽容的做法。试想,如果当时他就立刻反抗,甚至与小伙伴打做一团,那场面和结果可以想象,但正是他的&平静&化解了一切,看来,&对外要和&这条家训真正深入了他的心,而且这样的事情也是不甚枚举。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成长。感谢父亲给我的&家训&,我也会一直用它&&&对外要和、对友要忠、持家要俭&浇灌我的小&苗苗&,营造属于我们家的良好的家风,《》()。
  篇二:家风故事
  中国是一个文明的大国,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五千年来悠久的文明历史文化传承一代代每一位中国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应严格要求自己。长辈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奶奶就教育我长大后要乐于助人,要诚实、正直、守信用、尊老爱幼,勤劳节俭。还要自信,自爱,这都是我们中华名族的有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
  在奶奶那一代的时候,她的妈妈教育她说要把人先做好,才能做好事。渐渐地有了爸爸,他长大成人以后,爷爷奶奶对他管教很严,不允许爸爸抽烟喝酒,还规定他晚上不能超过十点回家,到哪去都必须经过父母同意才能出门。听奶奶说;&爸爸小时候非常有礼貌,见人就叫,连在路上遇见乞丐也要跑上去叫他。一直到现在,这个好习惯从未变过。在这点上我要向爸爸学习。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
  每次奶奶送我去上学,在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总会叫我让座,甚至还会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比她年纪更大的老人。其实奶奶她也是老人,她也六十多岁了,可是他觉得那些年纪更大的老年人比她更需要那个座位。奶奶这几十年来从没忘记她妈妈的话,一直是按着妈妈的话做的,她在我家这一带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好女儿。
  奶奶一直是个乐于助人,善良的人,只要别人开口,她一定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哪怕是吃点亏,她也从不计较。奶奶常说;&吃亏是福&也可能是奶奶做了许多好事,老天爷都看在眼里,奶奶跟同龄人比起来比他们都要健康,这都是奶奶的善良、正直、乐观的心态换来的好身体,这就是大概人们说的好人有好报吧!
  每次我去朋友家玩,奶奶、爸爸妈妈经常提醒我到别人家要有礼貌,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更不能把别人家的东西带回家。告诉我无论在哪里,只要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积极地去帮助他。在父母的教育和带领下,我也知道怎样节约用水,不乱花钱,有空时帮妈妈做家务,尽量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奶奶,爸爸妈妈为人处世的方式上,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慢慢地,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正在努力的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家风故事精选2    〖预览〗
  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以下是由大学生文学网小编为您整理推荐的雷锋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雷锋背老人过马路
  有一次,雷锋去沈阳出差,在沈阳的一条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雷锋好奇的走过去一看,大吃一惊。
  只见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婆,七八十岁的样子,正倒在地上哼哼呢。此时正是11月份天气,寒风刺骨,地上冰冷,再这么躺一会儿肯定要冻病。
  雷锋向围观的群众打听,原来这个老太婆要过马路,却不小心摔倒了,可没人敢去扶,害怕老太婆反咬一口,如今这个世道,这种人太多了。
  雷锋二话不说,将老太婆背到背上,过了马路,然后问老太婆要去哪里,老太婆说要去女儿家,女儿家不远。雷锋又把老太婆背到她女儿家。
  老太婆的女儿一把拉住雷锋,说:&走!走!找你们领导去!你把我妈撞成这样,你要负责!&
  雷锋,吓得一阵哆嗦。还好这个时候老太婆说:&女儿啊,这个解放军是个好同志,多亏了他,你就不要为难他了!&
  雷锋这才脱身。雷锋心想,虽然这次做好事差点惹祸上身,但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还是要去做。
  雷锋帮大嫂买火车票
  有一次,雷锋外出执行任务,在沈阳火车站换车,在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中年妇女,妇女的背后还背着一个小孩呢。
  这个妇女……【】家风故事精选3    〖预览〗导语:每个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梦想,只要我们学会树立生活目标,在自信、拼搏中,我们会真正的认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也可以像丑小鸭一样实现心中的梦想。以下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整理的丑小鸭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儿童童话故事《丑小鸭》读后感读了《丑小鸭》的这篇文章,使我获益匪浅。文章中的丑小鸭是一只一生下来就被所有的动物和人排泄,唾弃,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人喜欢。但我很佩服它的精神,那就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任何事都不会让它放弃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从前有一只小鸭子,从蛋里出来,天生就和别的鸭子不同十分丑陋。在家里,没有一个人喜欢它,连它的兄弟姐妹都总是欺负它,养鸡鸭的女佣人用脚来踢它,就连慈爱的母亲也不要它想赶它走,从此,它在家里就没有了立足之地,于是就飞过篱笆逃走了。它虽然逃走了,但无论到了哪里都有人讪笑它。尽管如此,它都以坚定的信念一直都很努力的生存,努力的奋斗着,因为它坚信在不久会有人接纳它。冬天来了,小溪呀……被结成冰了,都可以在上面溜冰了这只小鸭子在这有风有雪的地方走着,它在冰冷的水水里游着。它十分地饥饿,可又有什麽办法呢?它努力地游着,免得被冻僵,可是,总有累的时候,终於它被冻僵了。在早上,它不幸中的大幸,有一位农夫救了它,把它带到了家里,可是,它的日……【】家风故事精选4    〖预览〗导语: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以下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整理的沉香救母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传说故事《沉香救母》读后感读了《沉香救母》这篇文章后,我有很多感想,沉香小小年纪为了救母亲,练就了一身武艺受了很多苦,终于把母亲救了出来,这让我十分敬佩他。想想自己,平常就会撒娇,早晨起来,让妈妈穿衣服,在学习上贪玩,不会做的题目总是留给妈妈,让她回来教我,妈妈上班非常辛苦,每天很晚回来,到家里还要为我操心,我和沉香差不多大,但和他比起来我真的很惭愧,他为了救母亲下定决心练好武功,想想自己做事总是有始无终,每次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可是遇到难题就放弃了。沉香救母意志坚强,让我铭记在心,以后我要向沉香学习,为妈妈排忧解难,尽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少让妈妈操心,妈妈放心吧,我会好好学习,更上一城楼。传说故事《沉香救母》读后感我最喜欢上语文课了。因为可以看很多有趣的故事。最近,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沉香救母》。我看了觉得非常感动。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下。沉香为了拯救母亲,上山拜师学艺,每天跟着师傅习武练功。几年过去了,沉香15岁了,他他救母心切,吃吃尽了苦头,感动了仙人,仙……【】家风故事精选5    〖预览〗导语:《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它是世界童话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在世界各地影响十分广泛。格林兄弟以其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神奇而又浪漫的童话故事。在国内,日本,台湾也有根据《格林童话》创作的故事集。《格林童话》故事读后感我利用暑期时间又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却得到了与以前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却觉得童话里面也富有哲理。以前我看这本书,只看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而现在再次看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在商店里,有人把多找的零钱义无返顾地还给营业员;在街头,有人会伸出援手,把兜里的钱或多或少投进乞丐求讨施舍的碗里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善的表现。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的,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道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再比如说《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虽然不富裕,可心却很善,把挣到的钱救济穷人,结果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
  〔家风故事精选〕
  家风故事精选所属栏目:〖〗
  “家风故事精选”相关:
  〖〗链接地址:
  资料共享平台提供的家风故事精选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家风故事精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https://www.unjs.com
上一篇范文: 下一篇范文:
家风故事精选相关范文我的家风故事_故事先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我的家风故事
时间:栏目:
  我的家风(一)
  什么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一个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今天我就说说我的家风故事。
  "踏实工作、团结同事、与人为善"
  1963年,我22岁,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从河南老家来到五团投奔亲友,加入了兵团人战天斗地屯垦天山的队伍。虽然当时只是临时工,但是我对工作丝毫没有懈怠,记得我当时在老16连(现15连)担任连队的饲养员,一个人饲养了72头猪,每天天不亮就去挖煮猪食用的红柳根,回来之后就开始煮猪食喂猪,然后继续煮,喂猪。天天都要忙到12点多。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并不觉得苦,日子每天忙忙碌碌,但是特别充实。1969年团针对临时工出台了政策平级转正的政策,我被连长和指导员当做职工转正的标杆。妻子也是非常的要强的人,虽然是女同志,但是工作起来从来都不输给别人。记得团里出台一项政策:以连队为单位40%的人可以加享受工资的待遇。连队就召开了职工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出优秀的人员。我和妻子都幸运的入选了,但是考虑连队名额有限,连长和指导员来家里做工作,我们二话没说就让出了一个名额。虽然当时我们已经有6个孩子了,生活很拮据,但是我们想我们虽然困难,但是比我们更困难的人还大有人在,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让领导为难。在随后的日子里,我担任过司务长、库管、青年排排长、工会主席等职务,也调整过不少工作单位,但是不管在哪个单位,和我共过事的同事都和我成了好朋友,大家在生活上、工作上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来和我商量,我都热心的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因此也收获了很多朋友之间的情谊。我始终把"踏实工作,团结同事、与人为善"的作为人生的准则。六个子女也在我和妻子的言传身教下,秉承了这一条家训,六个孩子分别从事医疗、财务、金融、服务等行业,但是他们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都有所收获,实现了他们自身的追求。这也是我最欣慰的一点。
  "互敬互爱、相互谦让"
  妻子王成连与我同岁,在56年的婚姻生活里,我和妻子相濡以沫,彼此在家庭与事业上互相陪伴、扶持。从没有争吵打闹的情况发生,很多人都好奇,勺子还会碰锅沿呢,两口子哪有不吵架的,但我和妻子确实没有。说到婚姻的秘诀和简单就是:包容和谦让。急事,慢慢的说;大事,清楚的说;小事,幽默的说;没把握的事,谨慎的说;没发生的事,不胡说;从不让矛盾过夜,也从来不在子女面前争吵。一家人互敬互爱,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也从未为了争高低对错恼羞成怒,遇到矛盾和分歧都能相互谦让,彼此给对方找台阶,先给对方认个错或者力所能及的为对方做些事,把不愉快化解在行动和语言上,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六个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好,乐观、豁达,不爱钻牛角尖。如今的婚姻生活都幸福美满。
  "父慈子孝& 老少同乐"
  我的大女儿都已经50多岁,已经退休几年了,大孙子也20多岁了,重孙都快要出生了。马上就要四代同堂了。几个子女虽然不在身边,但是每隔几天都要通电话,嘘寒问暖。逢年过节还有我和老伴的生日,孩子们都会早早的寄钱回来,让我们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和老伴穿的、用的都是孩子们给置办的。儿女们还多次带我们老两口到全国各地旅游,满足了我们出去走走看看的心愿。现在不仅儿女们关心照顾我们,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也都对我们很孝敬,外出归来都要先来看望我和老伴,还给我们带礼物。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慈子孝、儿孙绕膝的幸福。现在想想,我们一家人之所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还得益于我们对于子女的教育。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和老伴首先是从自身做起,勤劳工作,乐于助人。让子女为荣,从而教育引导子女好学、上进。孩子们也都很争气,学习上、工作上都积极进取,没有让我们操过心。当时虽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当时妻子总是把家里的生活打理的很好,孩子们虽然没有什么新衣裳,当时出门个个都干净整齐,精神面貌好。物质生活虽然拮据,但是妻子总是变着花样的将简单的饭菜做的色香味俱全。想想以前日子虽然苦,但是孩子们都养成了乐观、上进的好品德。现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也都是身体力行教育他们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一个普通的兵团职工的家风故事,我们践行着:"献了青春、献子孙"的誓言,我们的家风和兵团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通过自己的奋斗,承载了兵团精神,我们的子孙也会继续传承和发扬。
  谢谢大家,这就是我的分享。
  (文:靳西乾 )
  我的家风故事(二)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是一名警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样的家庭,惊讶地发现:每一个幸福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幸福家庭,而几乎每个幸福的家庭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优良家风。
  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从未真正思考过其中的原因。最近到处都是"讲家风"活动,我看到、听到无数家庭讲述家训、家风故事,我开始思考:我家的家风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总是这么幸运?
  我出身农村家庭,父母及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都很有限,无法概括和总结我家的家训、家风是什么,更多的是靠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在我家的家风形成过程中,我觉得我的爷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爷爷小的时候,读过一两年私塾,懂得"仁义礼智信"和一些最基本的大道理;后来为了生存学了打铁,练得一身好力气;再后来,解放后本有机会留在城市,但他选择了回到农村,因为我曾祖母无法逃离农村,他说"父母在,不远游"(他当时不知道此句后面还有"游必有方",我少年时曾取笑过他,他没理我),村里的所有人也都笑我爷爷傻,但我爷爷坚信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并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可惜我爷爷从小未做过农活,对种庄稼并不熟练,很长时间里日子过得并不如意;最后通过自学,成了我们村的养牛技术人员,村里的牛打架了,只有我爷爷有能力和胆量去将杀红了眼牛分开。加上爷爷为人正直,渐渐地赢得了村里人的尊重。
  在外面受人尊重、常常说一不二的爷爷在家里是个不折不扣的"乖宝宝".爷爷对曾祖母唯命是从,从小到大,从没看到爷爷悖逆过曾祖母,着非常不可思议。爷爷的坚持让曾祖母渐渐成了家中的女王,不管对错,她永远是对的,有时为了捍卫曾祖母明显错误的决定,爷爷不惜与所有人为敌。
  我曾祖母是个旧社会过来的女性,封建、迷信,坚守一些早已过时的规矩,而我曾祖母的坚持的东西我爷爷总是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家每次逢年过节、地里有了收成或者遇到过世的长辈生日、忌日等,都会按照比较繁琐的程序敬天祭祖、感恩天地的恩赐和神灵的护佑;烧上纸钱,曾祖母、爷爷都会口中念念有词,向那些不存在的神灵祖先感恩、汇报一家人的近期状况,有时小孩生了病也是毕恭毕敬地询问祖先是不是我们哪里做错了,好像天地祖先真的会和他交流、会享用我们的贡品一样。每次敬完天地鬼神后,按照从老到小的顺序动筷子,我对这些繁琐的条条框框深恶痛绝。
  初中的时候,刚接触唯物主义,我勇敢地向爷爷宣布: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神,天地也不可能保佑任何人!"
  "我知道啊。"
  "那你还……?"
  "你曾祖母相信它们存在啊……"
  当时我觉得我的爷爷、我的家庭是多么的愚昧和无知,我一心想着要逃离!多年之后我才发现真正愚昧的那个人是我!我竟然没有发现在这所有事的背后,我爷爷那颗那无比强大的心!
  2008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一百零七岁的曾祖母过世了,寿终正寝。她过世前一直受到我爷爷最精心的照顾,过世后也爷爷也为她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当时我爷爷已经八十多岁了,他除了十多岁学习打铁时和母亲有过短暂的分离,之前和之后的长达七十余年的时间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孝顺父母,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父母可以用他们喜欢的方式生活。
  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谁家有人过世,村里的乡邻、好友都会到逝者家中吃饭,祭奠逝者、安慰逝者的亲人。在我日渐凋敝的家乡,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人和人之间也越来越冷漠,一般情况下有人过世只摆二三十桌,还常常坐不满。但在我曾祖母下葬前夜,我家摆了整整一百桌,并且根本不够坐,十里八乡的人源源不断地赶来,他们要送这个一百零七岁的老人最后一程,他们要看看这个终身孝顺的八十多岁的儿子。我哭得一塌糊涂,我从来不知道,我爷爷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在我的家乡已经树立起了一座他人无法跨越的丰碑。
  现在,我爷爷快九十了,身体依然健康,在农村老家里快乐而坚韧地活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甚至种了蔬菜,喂了牲口,没事的时候会砍家里竹子编竹器去集市上卖,虽然我父母每个月都会给他赡养费,我也经常会给他钱,政府也定期发给他老年补助,但他更喜欢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粮食。我觉得我的爷爷像个最英勇的角斗士,或者像《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人圣地亚哥,在自己选择的任何一个战场里,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获得很多人无法理解的伟大胜利。
  古语有云,"寻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托爷爷的福,我觉得自己是个忠臣,非常幸运的是我还非常快乐。虽然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基层小民警,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始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工作、热爱生活,每天都过得很开心而充实。
  感谢爷爷,我觉得:爷爷对我最大的影响不是孝顺,而是孝顺的背后那颗无比强大的心!有了这样强大的心,无论将来的我遭遇怎样的顺境、逆境,我都会选择不断努力并最终取得胜利,因为我爷爷一手创建的家风,让我懂得了坚持自己的选择的意义,也早已拥有了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儿子现在一岁半了,等他再大一点,我会告诉他关于他曾祖父的故事,我希望我家的优良家风能世代的流传下去,我不仅希望我的后代能孝顺自己的长辈,更希望我的子子孙孙都拥有强大的内心和在这个世界里获得幸福的能力。
  我的家风故事(三)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小学文化。要说家风,他们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就是"孝道".
  奶奶个子不高,所以一直想找高个子的儿媳妇。谁料儿子竟然给她从山东老家领回个身高只有一米五的儿媳,所以她老人家与我妈妈第一次见面就嚎啕大哭。从此,住在我二大爷家里做饭、看孩子、养牲畜,对我们家的事不闻不问。
  那时候,爸爸四处开荒建点,经常不在家。妈妈照顾我们五个孩子,还要上班、养猪,每天忙得像飞旋的陀螺一样。在我这个最小的孩子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奶奶生病住院,偏瘫了。爸妈得到消息去医院探望,叔叔大爷说老人一直在他们那里生活,轮也该轮到我们家了。妈妈虽然心有怨言,看看快八十岁的老太太,也没有说什么。于是,奶奶就与我们这七口之家挤在了四十平方的土房子里。
  还记得爸爸大冬天的去树林里捡树枝子给奶奶烧炕;还记得妈妈给奶奶理发,给躺在炕上的奶奶擦身、剪指甲;还记得妈妈擦拭喷溅在墙上的稀便;还记得爸爸背着奶奶,妈妈搬着小板凳,走五里土路,只为了让老人家看一场电影――《卷席筒》。不能自理的奶奶在我们家生活了五年,直到去世。这期间,爸爸妈妈从来没有因为养老的问题发生争吵。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们也觉得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五个孩子有三个和老人一起生活,我们对待双方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态度。我爱人三岁就没了母亲,老公公辛辛苦苦拉扯三个儿子长大。孩子大了都独自成家,我爱人最小,所以我们成家之后,老公公就过来和我们一起生活。这期间,我们给老人做了腿关节置换手术,镶上假牙、配上助听器,为他办了五七工,交了医疗。近十万的花销对于我们这个工薪阶层并不是一个小数字,但是,做为儿媳,我从来没有与其他的两位大哥攀比,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去年,我爱人因病去逝,按常理老公公不方便住在我这里了,但是两位大伯哥只字不提,老人没有房子,我如果不留他,他到哪里去呢?儿子也是个孝顺孩子,有一次,他不知道听别人说了什么,回来很忐忑的问我:"妈,我爷也没有房子,就让我爷在咱家住吧!"我笑了,说:"十几年了,这里不就是他的家吗?过去是,现在是,以后也还是!"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
下页更精彩:1
上一篇故事: 下一篇故事:
★相关文章:
★小编推荐:
本文标题:
链接地址:我的家风故事 - 美篇
/&&&&我的家风故事
扫码分享到微信
我的家风故事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父母是农民,他们没什么文化,不会去概括具体的家风是什么,但他们在日常教育子女和为人处世方面做到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父母经常教育我们待人要诚实、出门"三辈小"、吃亏是福、孝敬长辈、家庭和睦等等……父母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却讲出了这么多大道理,而且在生活中也确实就是这么做的。静下心来,细细回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就是我家家风的真实写照吗?我想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掉父母的这些教诲,而且还要将这些优良传统传承下来,继续教育我和我的儿女。于是我闭上眼睛,开始追忆他们的身影。
百善孝为先。在我很小的记忆中,每天晚上吃完饭后,父亲总是要出去一趟才回家睡觉,大了一些才知道父亲临睡前要去看望一下奶奶的,而且奶奶还不是和我们同住一个院子,距离我们还不近咧。长大懂事后,又知道奶奶并不是父亲的亲生母亲,我的亲奶奶在父亲三岁时就已经过世了,现在的奶奶是爷爷后来续娶的,但却正是这位奶奶将父亲养育成人的。再后来,从村里人们口中得知,奶奶待父亲如同己出,父亲也非常的孝顺奶奶。奶奶的晚年是由父亲兄弟三人共同赡养的,但作为最小儿子的父亲却与奶奶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我记得父亲总是早早地为奶奶送去米面,冬天又早早就备下柴和炭。逢年过节或有好吃的,妈妈总是让我们先给奶奶送去,或把奶奶接过来一起吃。现在想起那一个个情景,历历在目。父母无微不至孝敬老人的言行也给我们无形中做了一个好的榜样。我在家里是老小,由于母亲走的早,我一直是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直至结婚后也未有一点改变,就连刚过门的妻子也是任劳任怨地为父亲做饭洗衣服,没事的时候还陪着父亲聊天打发着晚年生活。父母亲每每生病时,甚至临终卧床不起时,我们兄弟姐妹都做到了不厌其烦地轮流守候在床前,喂饭喂水喂药,擦洗身子,清洗衣服,绝不让长一个痱子,生一个褥疮。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对于我们来说,伺候老人永远都不会觉得累,直到现在还是觉得没有伺候够、伺候好。
待人以诚。父母总是这样教育我们,不能说谎话,即使做错事也要勇于认错。在这里我讲一个故事,很早以前我家里有一个老式皮箱,里面保存着几本旧书,直到现在,在我家足足保存了五十多年。父亲说他一直在等一个人来取,说是当时候在我村教书的一名先生,与父亲平日处度甚好,很投缘。就在他要离开我村的时候,托父亲为他保管这些书,说好以后来取,可不知道什么缘由,从此这位先生一直再未回来,杳无音信。父亲每当说起这事时,我们都说多少年过去了,这个人肯定早已忘记啦,处理了吧。但父亲一直不让我们去动它,还说将来若是他的后代来取,咱却给人没了,不就成了说话不算数的人啦?可直至父亲去世都没有人来过,如今我还在继续好好保管着……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了当时一句承诺,宁愿守候了一辈子。父亲常常说咱们祖祖辈辈都是实实在在的农民,我们永远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父母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艰苦朴素的一生。在五六十年代生活最困难的那个时期,凭借父母的勤劳,支撑着我们一大家人的生活,没有让一个孩子受饥饿。我想艰苦朴素、勤俭持家就是父母恪守一辈子的家训。我家人口多,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起早摸黑的劳动,总是有干不完的地里活,父亲用他宽阔的肩膀扛起了全家的重担。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裁缝,在我印象中,就没见过母亲闲过,总有做不完的针线活家务事,我经常半夜醒来,看到的总是母亲坐在缝纫机上劳作的身影。我家孩子多,衣服总是大的穿小了,小的再穿,小了改了,改了再改,总是换着样式,让我们穿的很体面,即使一块补丁也要做出花样来。在那个最艰苦的年代,勤勤恳恳劳作着,总不愿让我们受冻挨饿。父母这种勤劳的习惯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所以我们从小都很懂事,那时候一放学,总要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尤其是我的大哥大姐,看着父母年龄大了负担越来越重,加之母亲体弱多病,他俩就悄悄地把学退了,回家一起和父母扛起家务,供我们读书。即便他们都是好学生,却把机会留给了妹妹弟弟们,他俩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青春,牺牲了前途,却毫无怨言。
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说实话,现在想起来都很怕他,怕他高深莫测的目光,怕他不作声却仿佛在说话的眼神。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对我唯一的一次体罚。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村小学五年级是要到邻村乔家山小学上的,每天要步行两公里山路,再翻越一座小山坡才能到达学校。记得有一次,下了一整夜的雪,第二天地上足足有一尺厚,早上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上学,走到半路上,有人说下这么大的雪,要不咱们别去上学了,在那种又冷又滑的天气下,于是大家就悄悄地到一个小伙伴家玩了一上午,等到中午时分,我装作下了学的样子回到家中,父亲就问我学校的情况,我支支吾吾的瞎编了一通,这时才发现父亲手中拿着一把笤帚把子,没等我说完就不容分说的打在我的屁股上,说我逃学不上课,还撒谎不老实,接着就是好一顿揍我。后来母亲才告诉我说是父亲不放心我,怕我路上不安全,专门到学校去接我,才发现真相。当时我觉得不理解,很受委屈。后来参加工作后,一次问起父亲,是否还记得那次因逃学用笤帚打的事,父亲不吱声,半晌说了一句话,要是不严,还能有今天?是啊!想想父亲说的很对,做的也很对!没有当初,哪有今日?现在我还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儿子来听。
以和为贵。对于一个家庭和气是最重要的,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人只有相互尊重,相互爱惜,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的一家人。在父母的教育和影响下,我们家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就是团结和睦,这一点我们家在村子里是有口皆碑的。如今兄弟姐妹都早已成家立业,无论谁家有么困难,修房子、生病了、娶媳妇等都是一方有求,八方支援,深受村里人们的赞扬与好评。不仅待家人如此,与邻里之间相处也是如此,父母常常教导我们"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少年来,和左邻右舍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做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我老家门前有一条共用的走道,每逢下雨就会冲坏,我们两家总是争先恐后的搬石头,拉土来修好它。这些做法一直影响着我。如今我已搬到城里居住,与楼里的邻居也是和和气气,谁家有事我都会主动帮忙,楼道里我也会经常和妻子打扫清理。这样一来,有时我家放到门口的垃圾袋也会不知觉的被人主动拿走,很让人感动!就让我们共同珍惜邻居间这种情谊,这种缘分,共同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美好家园。
点点滴滴的回忆,让我对父母充满了深深地敬意和感恩,我爱我家。然而,没有国家哪有小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千万个家庭有好的家风,国家就会和谐稳定,生活就会幸福美满,让我们共同重视家风,端正家风,培养家风,共同创造社会新风!
撰文:平遥县辛村卫生站站长
图 片来自网络
<ads :show-footer='true' :recommend-ads='{"type":1,"j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小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