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大学生已成为为“手机控”了吗?

武汉高校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近半成为“手机控”_网易新闻
武汉高校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近半成为“手机控”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网武汉2月28日电(记者俞俭)华中师范大学一项课题研究调查显示,智能手机在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中覆盖率高达80.8%,近半受访大学生手机不离身,成为典型的手机网民。
调查发现,智能手机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低头族”,无形之中被手机“绑架”。57.3%的大学生坦言自己是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的微博、微信、人人网以及娱乐软件等“都了解且常使用”。
除了用手机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外,47%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手机绝不离身,几乎每天都使用手机娱乐或交流,譬如看新闻听歌和登陆QQ、刷微博。57%的大学生肯定自媒体工具提供丰富的国内外各行各业最新资讯,还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表达和交际更趋多样化。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选取武汉地区7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高校的大学生群体作为调研对象。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问为辅,共发放问卷14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56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针对近半大学生成为“智能手机控”现象,课题组负责人周挥辉建议,高校应顺应时代,利用自媒体优势想新招,开展富有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他们,并通过开设课程或讲座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文化价值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素养。大学生自身也应学会自制、自律,理性上网,珍惜大学时光。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的位置: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在玩手机
钱包诚可贵,流量价更高,为了玩手机,二者皆可抛。已经算是“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每天把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4月16日,腾讯教育—麦可思公布了《2018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该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也有近八成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这倒是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结果。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不过,从心理学上来说,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虽然八成学生把“手机依赖”这个词安在了自己身上,但未必真有如此沉迷。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计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晚上6点之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七成学生是在21点到0点使用手机。也就是说,大学生们睡觉前的时间主要献给了手机。那么,在课堂上,手机又是什么角色?79%的大学生坦言,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如果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虽然学生在玩手机,但他们自己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消极作用,比如会分散精力,或者会影响他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在课上用手机来聊天和刷社交媒体,近六成的人拿它娱乐,也就是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者听音乐。看样子,“人在课堂,心在移动互联网上游荡”的不是少数,在课上悄无声息玩游戏,这波操作也是厉害了。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用途存在一定差异。从调查来看,男生更喜欢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或者看新闻资讯,这两者的比例都比女生高14个百分点。36%的女生会在课堂上用手机购物,这一比例高于男生16个百分点。所以,“买买买”不分场合。于是,有些学校就放了“大招”,比如要求学生进入课堂前上交手机,制造一个没有手机的课堂环境。但是,也有2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积极作用。老师也会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领域。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的群体中,69%用它进行课件或教材分享,51%用它开展教学互动,比如回答问题、投票和抽奖等。还有五成的课堂用手机来点名签到——可以说是非常与时俱进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田丰曾在其论文中指出,实际上,即使没有手机,人们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或和社会交往需求,也会依赖其他类型的电子信息产品。要做的,应该是因势利导,把手机使用与课堂听讲、课下学习和扩展知识结合起来,发挥手机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功能和应用。(记者张盖伦)
[ 编辑: 何雯飔 ]
广州是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未来10年是广州汽车产业实现赶超国际知名品牌、智联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同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广州1.5万辆公共汽车实现扫码乘坐,实现全覆盖。按照计划,广州地铁也将继续改造,9月起街坊可任选支付方式过闸乘车。昨日,记者从“科技创新低碳出行”2018公共交通出行峰会上获悉,全国50城已实现扫码乘公交,将来百城或实现扫码乘公交。
广州市教育局联合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制定了《广州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于昨日正式印发。
一款能和洗衣机“合体”的洗鞋机,让鞋子里的死角都洗得干干净净;一款特殊手表,表盘虽然没有数字却能“摸出时间”;一款“长眼睛”的空调,可以实时监控家里情况……第12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第一期将接近尾声,在会场中各种各样的新奇产品,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用镜头记录这个新时代,记录广州这座城市。昨日下午,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广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我的广州我的城”印象广州纪录片大赛启动仪式在华南理工大学正式启动。
81岁的爱群大酒店将迎来新生。近日,广州市爱群大酒店有限公司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爱群大酒店东楼结构补强工程施工专业承包招标公告》和《爱群大酒店东楼维修翻新工程监理招标公告》。
明日,粤剧艺术博物馆将举行2018“粤唱粤红”私伙局粤剧粤曲交流展演,展演免费,有兴趣的街坊可前往抢票。
大洋社区是广州日报集团旗下大洋网的互动平台,致力打造广州最具人气、最具影响力的综合论坛。报料投诉民意通,同声同气老友记,我爱我家亲子乐,广州生活百事通。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在玩手机_社会新闻_大众网
新闻>社会新闻' />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在玩手机
  校园内外
  钱包诚可贵,流量价更高,为了玩手机,二者皆可抛。已经算是“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每天把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
  4月16日,腾讯教育―麦可思公布了《2018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该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也有近八成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这倒是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结果。
  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不过,从心理学上来说,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虽然八成学生把“手机依赖”这个词安在了自己身上,但未必真有如此沉迷。
  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计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晚上6点之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七成学生是在21点到0点使用手机。也就是说,大学生们睡觉前的时间主要献给了手机。
  那么,在课堂上,手机又是什么角色?
  79%的大学生坦言,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如果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
  虽然学生在玩手机,但他们自己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消极作用,比如会分散精力,或者会影响他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在课上用手机来聊天和刷社交媒体,近六成的人拿它娱乐,也就是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者听音乐。看样子,“人在课堂,心在移动互联网上游荡”的不是少数,在课上悄无声息玩游戏,这波操作也是厉害了。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用途存在一定差异。
  从调查来看,男生更喜欢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或者看新闻资讯,这两者的比例都比女生高14个百分点。36%的女生会在课堂上用手机购物,这一比例高于男生16个百分点。所以,“买买买”不分场合。
  于是,有些学校就放了“大招”,比如要求学生进入课堂前上交手机,制造一个没有手机的课堂环境。
  但是,也有2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积极作用。老师也会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领域。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的群体中,69%用它进行课件或教材分享,51%用它开展教学互动,比如回答问题、投票和抽奖等。还有五成的课堂用手机来点名签到――可以说是非常与时俱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田丰曾在其论文中指出,实际上,即使没有手机,人们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或和社会交往需求,也会依赖其他类型的电子信息产品。要做的,应该是因势利导,把手机使用与课堂听讲、课下学习和扩展知识结合起来,发挥手机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功能和应用。
  (记者张盖伦)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春暖
政府部门要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法创新。发展和诚信并举,更加注重诚信;公平和效率并举,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要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制止企业不法失信行为。
04-18 08-04法制日报
垃圾短信是指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且用户不愿意收到的短信息,或者是指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短信息,且这类信息违反了行业自律性规范。比如,中国联通部署建立垃圾短信拦截系统,实时跟踪和发现垃圾短信传播新情况、客户投诉举报新问题,通过智能化监...
04-18 08-04经济日报
基座东侧“CLASS”被刻成“CEASS” 去年曾发生类似事件 校方表示刻痕已处理 4月1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目前后勤处工作人员已经将日晷基座上的“E”重新描金为“L”,并对两道刻痕进行了修补。
04-18 11-04北京青年报
从1985年开始,应北理工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上学期间,到军营进行坦克构造拆装与驾驶实习。今年3月份,北京理工大学2015级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66名本科生,来到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开始了为期三周“封闭式”实习。
04-18 08-04北京青年报
古巴将迎来近60年来首个非卡斯特罗领导人。外媒:标志着换代的巨大变化【环球网综合报道】“58岁的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被提名为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的唯一候选人,古巴也因此迎来一个具有换代意义的重要时刻。
04-19 08-04环球网
据美国中文网报道,当地时间17日晚,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于在休斯敦家中去世,享年92岁。她的葬礼将于21日在得州举行,美国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将出席。
04-19 08-04中国新闻网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您的位置: >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在玩手机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时间: 09:08
钱包诚可贵,流量价更高,为了玩手机,二者皆可抛。已经算是“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每天把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三分之一上课时间在玩手机  校园内外  钱包诚可贵,流量价更高,为了玩手机,二者皆可抛。已经算是“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每天把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  4月16日,腾讯教育—麦可思公布了《2018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该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也有近八成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这倒是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结果。  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不过,从心理学上来说,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虽然八成学生把“手机依赖”这个词安在了自己身上,但未必真有如此沉迷。  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计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晚上6点之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七成学生是在21点到0点使用手机。也就是说,大学生们睡觉前的时间主要献给了手机。  那么,在课堂上,手机又是什么角色?  79%的大学生坦言,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如果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  虽然学生在玩手机,但他们自己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消极作用,比如会分散精力,或者会影响他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在课上用手机来聊天和刷社交媒体,近六成的人拿它娱乐,也就是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者听音乐。看样子,“人在课堂,心在移动互联网上游荡”的不是少数,在课上悄无声息玩游戏,这波操作也是厉害了。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用途存在一定差异。  从调查来看,男生更喜欢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或者看新闻资讯,这两者的比例都比女生高14个百分点。36%的女生会在课堂上用手机购物,这一比例高于男生16个百分点。所以,“买买买”不分场合。  于是,有些学校就放了“大招”,比如要求学生进入课堂前上交手机,制造一个没有手机的课堂环境。  但是,也有2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积极作用。老师也会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领域。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的群体中,69%用它进行课件或教材分享,51%用它开展教学互动,比如回答问题、投票和抽奖等。还有五成的课堂用手机来点名签到——可以说是非常与时俱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田丰曾在其论文中指出,实际上,即使没有手机,人们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或和社会交往需求,也会依赖其他类型的电子信息产品。要做的,应该是因势利导,把手机使用与课堂听讲、课下学习和扩展知识结合起来,发挥手机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功能和应用。  (记者张盖伦)
智慧济宁,约吗?资讯、视频、政务、旅游、观影、违章、吐槽、天气、美图……扫描二维码下载智慧济宁客户端
24小时排行月排行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推广合作:&技术服务:&传真:&电子邮箱:
山东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AVSP):1509396&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号:3315018&鲁ICP备号
Copyright (C) 2009- jnnews.tv All Rights Reserved 济宁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八成大学生为“手机控”
发布时间: 10:18:54
  校园内外  钱包诚可贵,流量价更高,为了玩手机,二者皆可抛。已经算是“数字原生代”的大学生每天把多少时间花在手机上?  4月16日,腾讯教育—麦可思公布了《2018年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调查》。该调查显示,超八成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也有近八成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  这倒是一个并不令人意外的结果。  8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不过,从心理学上来说,手机依赖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虽然八成学生把“手机依赖”这个词安在了自己身上,但未必真有如此沉迷。  大学生日均使用手机累计时长为5.2小时,13%的学生日均使用手机9小时以上,14%在7至9小时之间。晚上6点之后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高峰期,七成学生是在21点到0点使用手机。也就是说,大学生们睡觉前的时间主要献给了手机。  那么,在课堂上,手机又是什么角色?  79%的大学生坦言,他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如果以每节课45分钟来计算,学生平均每节课玩手机的时间是13.9分钟,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  虽然学生在玩手机,但他们自己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消极作用,比如会分散精力,或者会影响他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在课上用手机来聊天和刷社交媒体,近六成的人拿它娱乐,也就是玩游戏、看视频、看直播、看电子书或者听音乐。看样子,“人在课堂,心在移动互联网上游荡”的不是少数,在课上悄无声息玩游戏,这波操作也是厉害了。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用途存在一定差异。  从调查来看,男生更喜欢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或者看新闻资讯,这两者的比例都比女生高14个百分点。36%的女生会在课堂上用手机购物,这一比例高于男生16个百分点。所以,“买买买”不分场合。  于是,有些学校就放了“大招”,比如要求学生进入课堂前上交手机,制造一个没有手机的课堂环境。  但是,也有2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手机对课堂学习有积极作用。老师也会将手机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领域。使用手机辅助教学的群体中,69%用它进行课件或教材分享,51%用它开展教学互动,比如回答问题、投票和抽奖等。还有五成的课堂用手机来点名签到——可以说是非常与时俱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研究员田丰曾在其论文中指出,实际上,即使没有手机,人们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或和社会交往需求,也会依赖其他类型的电子信息产品。要做的,应该是因势利导,把手机使用与课堂听讲、课下学习和扩展知识结合起来,发挥手机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的功能和应用。(记者张盖伦)(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 万德方
版权声明:日照日报、黄海晨刊、日照新闻网、日照日报客户端、日照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本社媒体发布内容中,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本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个人转载或引用,不得对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转载或引用必须注明来源为:“日照日报”或“黄海晨刊”。转载本社记者稿件需经本社授权。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
24小时排行榜
尊敬的用电客户:
  因供电设施检修、我公司计划在下列时段对以下线路进行停电检修、现将检修线路、停...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