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体与杏仁核、杏仁核、边缘系统分别是什么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 简书
神经生物学复习提纲
突触后电位:指由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通过电突触或化学突触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的膜电位变化。PSP 可以分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它是神经元间传导信号的一个重要形式。
电压门控通道:指受下拨膜电位的改变而打开或关闭的一种离子通道。不同的电压门控通道可以有不同的翻转电位。这种离子通道在动作电位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耳蜗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是发生在脊椎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骨骼肌之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突触前的 active zone 与突触后膜布满受体的褶对齐。因此可以快速、可靠地传导信号,保证躯体运动的快速响应。
G蛋白耦联受体:是一种重要的细胞表面受体,它与配体的结合可导致偶联的 G 蛋白的活化,再由 G 蛋白去激活其他受体蛋白。受体蛋白可以是膜上的离子通道,或是合成第二信使的酶。因此它可以产生缓慢、长久、广泛的突触后反应,包括细胞代谢的调控。
高尔基腱器官:是骨骼肌上连接肌肉和肌腱的一种感受器,能够监测肌肉的收缩。它可以与一些中间神经元形成抑制性的连接,从而可以抑制它本身所在肌肉对应的 alpha 运动神经元。因此,它有调节肌肉张力、避免肌肉过载受损的功能。
光致超极化:指光感受器收到光刺激而产生的膜电位下降,即超极化。光感受色素通过 G 蛋白降低 cGMP 第二信使的浓度,因此降低 Na+ 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导致光感受器的超极化。因此光感受器在黑暗中去极化发、持续释放神经递质,而在光下超极化、减少释放神经递质。
关键期:指发育中的一个必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胞间通讯将改变细胞的命运。在 CNS 发育中,这表现为突触活动将改变神经元间的连接。在认知上,这表现为生命早期因缺乏或异常经验而导致的有害效应将不能在后期被改变。
逆向跨神经元的变性:(Retrograde transneuronal degeneration)是一种因临近的传出神经元(耙标神经元)的死亡而造成的神经元死亡。由于失去来自耙神经元的营养支持,突触前神经元发生萎缩、退化。
昼夜节律:指由地球自转而引起的日夜更替,而生物的生命活动会随着这个周期进行调整。动物体内的大部分生理、生化过程会随日夜起落。当环境中的昼夜交替被去除,动物仍会根据内在的生物钟而大约地继续这种昼夜节律。
工作记忆:是被大脑暂时储存起来的信息,容量有限且需要容易遗忘。通过反复熟悉,工作记忆可巩固为长时记忆。
生长锥:是轴突或树突生长时,位于神经突先端的一个特化结构。它能做变形虫运动,伸出伪足和微棘,从而发生延伸,使神经突伸长。其表面布满感受器和黏着分子,可以由环境引导生长。
味蕾:是一些主要存在于舌头上的乳头状突起中的味觉感受器官。每个味蕾通常包含 50 到 100 个味觉细胞。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与味觉细胞形成突触的味觉传入轴索,以及一些包围着味觉细胞的基细胞。
边缘系统:是由 Broca 边缘叶和 Papez 回路共同组成的大脑区域。这组结构通常被认为与情绪体验和表达有关。MacLean 认为动物进化出边缘系统使它们摆脱了脑干所表达的刻板行为。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突触容量
联合型学习
选择性注意
神经元学说
假设我们标记了河豚毒素,使之在显微镜下可见.如果把河豚毒素加到神经元上,细胞的哪个部分会被明显标记? B
某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由-65mV升高到-35mV, 下列机制不可能的是: D
静息状态下Na离子通道的开放增加。
钠-钾泵失活
胞内K+浓度上升,胞外K+浓度不变。
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脑细胞外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B
β-淀粉样蛋白
基底神经节中多巴胺浓度下降时哪一种神经性疾病的特征: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综合症
精神分裂症
重症肌无力
从脊髓腹角靠近中心的神经元发出的周围神经纤维主要控制身体的哪一个部位?
下列关于fMRI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B
主要测量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与去氧血红蛋白的比率。
图像中最亮的神经组织就是参与该大脑功能的唯一组织。
不可能观察到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情况
非侵入性,没有放射性,是完全无损伤的观察。
位于前颞叶皮层,被认为在情绪以及某一类型的学习记忆中期关键作用的核团是:C
在神经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缺乏会导致神经管缺陷性疾病的维生素是:
视神经的髓鞘是由什么细胞提供的?B
施万细胞 (swan cell)
少突胶质细胞
星状胶质细胞
下列细胞不属于神经嵴细胞衍生产物的是:B
大脑皮层神经元
感觉神经节内神经细胞
第一个被发现和鉴定的神经营养因子是:A
某人车祸后完全看不见左侧物体,有可能的原因是:C
视交叉被切断
左眼视神经完全切断
右侧视束完全切断
右眼视网膜完全受损
感受声音的柯蒂氏器位于内耳的
梦大部分发生在睡眠的什么时期?
快速眼动睡眠
非快速眼动睡眠I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II期
与昼夜节律相关的脑区是:
病人Henry Molaison (“H.M.”) 为了治疗严重的癫痫症切除了内侧颞叶,他手术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D
通过不断复述记住6个数字
学会骑自行车
回忆童年往事
描述昨天新认识的人
已知化合物A不能透过细胞膜,可以在细胞膜外侧结合通道蛋白B,引起Na+内流,下列膜片钳试验中,当固定细胞膜电位不变时候,有可能记录到电流变化的是:B
全细胞记录,A加在电极内液。
细胞贴附式,A加在电极内液。
内面向外式,A加在浴液
外面向外式,A加在电极内液。
感受昼夜节律变化的感受器是: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内耳外毛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感受声音信息
收集声音信息
提高声音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下列描述不属于前额叶皮层受损病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D
注意调控能力低下。
发散性思维能力及策略形成能力受损
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
不能记住和分辨人的面孔
神经干细胞主要存在于成体脑的室管膜区、_______和_______
脑室上区、海马
脑室下区、海马
脑干、海马
脑室上区、脑干
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运动单位的募集遵循大小原则,胞体较小的运动神经元首先被激活,因此最后被募集的运动单位属于的类型是:B
慢速收缩抗疲劳型
快速收缩抗疲劳型
快速收缩易疲劳型
慢速收缩易疲劳型
某位病人的视觉,躯体感觉和运动能力正常,但是对左侧空间的要素和事物不能报告和定向。比如当要求患者描绘一朵花的时候,他只描绘了右半部而忽视左半部。 该患者在大脑皮层中可能损伤的部位是:A
顶叶联合皮层
颞叶联合皮层
前额叶联合皮层
以上都不是
下列细胞中,不能记录到动作电位的是:B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光感受器细胞
脊髓感觉神经元
脊髓运动神经元
与突触形成的调控有关的是:B
与记忆过程中巩固作用相关的脑区是什么?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C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成分是?B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和神经细胞
神经元和神经末梢
在下列组织中,能观察到假单极神经元的是?
既参与突触前抑制,又参与突触后抑制的是:
能激活肌梭的刺激是:
梭外肌收缩
梭外肌受牵拉
梭外肌松弛
梭内肌受压迫
梭内肌紧张性降低
脊髓传出神经纤维受损后,以下哪项活动可能受到影响?C
关于顺向轴浆运输,不正确的是:B
由驱动蛋白介导
由动力蛋白介导
运输突触囊泡
对维持神经元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
关于乙酰胆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储存在大而致密中心的小泡
在活化区释放
均匀分布在神经末梢
只能引起肌肉的收缩
能减少突触前递质释放的因素:C
神经末梢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
动作电位频率上升
SNARE蛋白被灭活
该递质突触后受体表达减少
能使静息膜电位下降的是:D
细胞静息状态下Na+ 离子通道开放增加
K+-Na+-ATPase失活
胞内Na+离子浓度上升,胞外不变
胞外K+ 离子浓度上升,胞内不变
位于前颞叶皮层,被认为在情绪以及有关情绪的学习记忆中期关键作用的核团是:C
基底神经节
梦游大部分发生在睡眠的什么时期?
快速眼动睡眠
非快速眼动睡眠I期
非快速眼动睡眠II期
有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的是:C
听小骨骨质增生
抗生素使外毛细胞受损
咽鼓管堵塞
属于捕食性攻击的是: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
发出叫声,毛发竖起
摆出威胁或防御性姿态
久居鲍鱼之肆而不知其臭,久入兰芷之室而不知其香,这是:A
死亡的神经细胞可以由非神经细胞分化更新的是:
耳蜗毛细胞
嗅感受器细胞
运动神经元
与睡眠的启动有关的神经递质是:
在脑内形成滋味(flavor)的中枢可能是:B
眶前额皮层
初级嗅觉皮层
在给光中心神经节细胞(on-center)中,下列哪种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频率最大? B
对于神经营养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下列哪项描述最为准确?bc?
神经营养因子由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以保证突触前神经元生存并到达其正确的靶细胞或靶组织以及形成适当的突触联系。.
神经营养因子扩散通过神经元细胞膜后,与细胞质内相关受体结合,然后转位到细胞核内启动基因的转录。
神经营养因子与膜上离子通道型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神经营养因子与膜上G蛋白耦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导的变化。
突触后神经元上神经营养因子的产生受到神经活动的调控。
在十几岁前的大脑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大脑皮质灰质体积增加
大脑皮质灰质体积减少
大脑白质数量减少
大脑皮层神经元因为细胞凋亡的启动而死亡
大脑皮层死亡的神经元被神经干细胞生成和分化出来的新神经元替代。
成体干细胞主要分布的位置是:B
大脑联合皮层
基底神经节
帕金森病(PD)主要是因为下面那条通路受损引起的?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易化通路
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抑制通路
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易化通路
黑质-纹状体胆碱能抑制通路
1. 为什么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存在轴突再生?
轴突再生一般需要两个因素:受损的细胞表达有关轴突生长的基因,以及一个适宜轴突再生的环境。而这些要求在 CNS 中均缺乏。
首先,哺乳动物的 CNS 中的成熟神经元一般不能表达轴突生长相关的基因,轴突的截断也不会重新激活这些基因,因此 CNS 中的轴突再生缺乏基因基础。
另外,CNS 中轴突受损后,相关的轴突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残骸不能被迅速清除,甚至星形胶质细胞会增生、形成伤痕,因而阻碍轴突生长;并且,受损部位附近的神经胶细胞和其他细胞会释放一些抑制轴突生长的信号(如少突神经胶质细胞释放的 Nogo,巨噬细胞释放的 cytokines),轴突生长和突触重建均会受阻。
2. 简述从神经管到大脑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通过 neurulation,胚胎背侧的 neural plate 卷曲形成神经管;神经管的 rostral 端鼓出的三个初级小泡将最终形成大脑,它们分别是前脑 prosencephalon,中脑 mesencephalon 和后脑 rhombencephalon。
前脑 prosencephalon 发育会分化为三种次级小泡,分别是对称的 telencephalic vesicles,间脑 diencephalon 和 对称的 optic vesicles。其中的两个 optic vesicles 最终会形成视觉神经和视网膜。两个 telencephalic vesicles(总称端脑 telencephalon),则会向尾端生长并覆盖在间脑上,组成大脑的两个半球,其 ventral-medial 面与间脑融合,导致两个 lateral ventricles 与间脑的 third ventricle 相连;通过神经元的增殖,端脑最终会膨胀并成为大脑皮层和 basal telecephalon,而间脑则会成为丘脑和下丘脑。
中脑 mesencephalon 的分化较简单,形状变化不大。其背部表面成为 tectum,腹面成为 tegmentum,中间与间脑相连的空腔成为一条狭窄的通道,称为 celebral aqueduct。
后脑 rhombencephalon 又分为喙端的 metencephalon 和尾端的 myelencephalon。喙端的背侧壁会左右分别膨胀扩大,然后在背部接触、融合,最终成为小脑;腹壁则膨胀成为脑桥 pons。尾端的腹壁和侧壁则简单地膨胀成为 medulla,沿着腹壁还突出成为 medullary pyramids。
3. 在海兔的缩腮反应中, 敏感化与经典条件反射都能引起更强的缩腮反应。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引起差异的分子机制是什么?
在实验中,敏感化是单独地刺激海兔头部,而经典条件反射则需要对尾部的刺激(US)和对虹管的刺激(CS)配对;而且在同样轻的刺激下,后者可以引起更强缩腮反应。
它们使用同样的神经回路,而且分子机制类似,但不同在于经典条件反射中,US 和 CS 的配对可引起更强的“敏感化”效果:在来自 L29 的 US 信号通过 5-HT GPCR 的信号通路关闭虹管感觉神经元轴索末端的 K+ 通道时,由于配对进行的 CS 引起了该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因而在该末端引起 Ca2+ 的内流,这些 Ca2+ 激活 GPCR 信号通路中的 AMP 环化酶,放大了下游信号,更多的 K+ 通道被磷酸化关闭,使得该神经元中的动作电位更持续、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
4.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区别是什么?
神经元形状复杂多样,通常可分为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神经元间会通过突触形成连接,可被化学或电信号刺激,快速、精确、远距离地进行信号传导、整合,在神经系统的功能中起主要作用。
而神经胶质细胞也有多样的形状,但细胞间不会形成突触连接,不能传递神经电信号,主要作用是支持神经元、维持化学环境,协助神经元功能的执行。
5. 离子通道型受体和代谢型受体的区别是什么?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突触后细胞上的离子通道的方式。离子通道型受体本身就一个离子通道,递质结合上该受体就会立即使离子通道打开;而代谢型受体(如 G 蛋白偶联受体或酶联受体)需要通过第二信使、间接地作用在一些离子通道上。
上述的不同也反映在两种受体功能上的区别。离子通道型受体只能控制某一种离子通道的打开或关闭,作用直接、迅速且范围小,主要功能是抑制或促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代谢型受体则可通过信号通路调控多种离子通道,作用缓慢、持久且范围广,主要起调节性的作用。
6. 为什么吃河豚有可能致命?
河豚的皮肤和内脏含有河豚毒素 TTX,它可紧密结合、并阻塞细胞膜上的 Na+ 通道,因而能够使神经元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失去信号传导的能力。若吃河豚时不小心摄入过量的 TTX,可能会因此导致神经系统瘫痪,或因为肌肉组织中的神经元中毒而发生肌肉麻痺,容易因呼吸困难而窒息,因而致命。
7. 行波学说如何解释声波在耳蜗中的传导?
耳蜗中的 basilar membrane 基部窄而坚硬,顶部宽而相对柔软。有了这种连续变化的特性,高频的声波通过卵形窗会从 basilar menbrane 基部向顶部传导、推进,而 basilar menbrane 的振幅会在靠近基部的位置达到最大,然后很快地耗散能量而消失;相对地,较低频的声波的最大振幅会出现在较靠近顶部的位置。这样,频率高低不同的声波会定位在 basilar menbrane 不同的位置上。
8. 根据 Young-Helmholtz 三色学说,视觉系统如何感受颜色?为什么在黑暗中感觉不到颜色?
根据 Young-Helmholtz 三色学说,视觉系统通过对三种视锥细胞分别读得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进行比较,从而感受颜色。
在黑暗中,光线极弱,三种视锥细胞均不能被激活,因此无法进行颜色感受。
9. 简述五种基本味觉的转导受体和膜机制。
(基本五味为:咸、酸、鲜、甜、苦)
咸和酸的信号直接通过味觉细胞上的离子通道转导。对咸或酸味敏感的味觉细胞有着相似或共同的离子通道,如 amiloride 敏感钠通道。这种通道同时可透过 Na+ 和 H+,当摄入食盐(咸味)或酸性物质时,口腔中的 Na+ 或 H+ 浓度升高,顺着浓度梯度从 amiloride 敏感钠通道进入胞内,引起膜电位升高(受体电位/去极化),接着使突触小泡附近的电压门控 Na+ 或 Ca2+ 通道打开,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另外,H+ 同时还可以通过阻塞 K+ 通道而引起膜电位的升高;事实上酸味的转导还有许多未明的地方。
鲜、甜、苦味均通过 GPCR 转导,且分享完全一样的第二信使通路。苦味敏感的味觉细胞表达 T2R 家族的 GPCR,可被各种苦味物质激活;鲜味敏感的味觉细胞通过 T1R1 和 T1R3 两种 GPCR 紧密结合来形成甜味受体;而甜味敏感的味觉细胞也类似地由 TIR2 和 TIR3 结合成甜味受体。这些 GPCR 被激活后,通过 PLC 产生 IP3, IP3 激活钠通道的打开而触发受体电位(去极化),于是电压门控的 Ca2+ 通道打开,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
10. CT,PET,MRI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如果要检测一个婴儿大脑中的血管瘤,用那种方法比较好,原因是什么?
CT 通过对大脑某片层进行多角度 X-射线成像后,由电脑计算后可得到该片层的辐射不透明图像。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非侵入,而且可以分辨白质、灰质的粗略分布结构,还可以显示各个脑腔的位置。
PET 技术需要向被试的血液中注射放出正电子的放射性物质,如带有放射性原子的 2-DG。2-DG 被细胞摄入后,其放出的正电子会与附近的电子相遇后会湮灭而放出光子,这种信号被探测并经过电脑计算后,可得到不同位置的细胞代谢活性图像。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可以非侵入地检测活体组织中的代谢活性。
MRI 通过在不均一的磁场中获得体内某种原子(如 H)在不同激发光下发出的跃迁信号,再辅以计算机算法,可以获得这种原子在体内的空间分布;例如用 H 作为被检测的原子,可以得到大脑腔室以及灰质、白质的空间结构。优点是高度非侵入(甚至不用有害的射线),而且成像速度快、精度高。
检测婴儿大脑血管瘤可用 MRI,因为 MRI 可以通过白质的扩增可以判断肿瘤的存在,而这种技术不需要 X-射线或放射性物质注射,有利于保护婴儿的健康。
睡眠可以分为几个时相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可分为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非REM)。
非 REM 睡眠分为 4 个阶段。先从 1~4 阶段由浅到深,眼球运动缓慢至不动,到第 4 阶段则眼球和躯体均停止运动;再从 4~2 由深变浅。这种睡眠会有大量的大脑皮层活动,可形成复杂的梦。
REM 睡眠则会有快速而频繁的眼球运动。这种睡眠时的脑活动主要在脑干,还有频繁的运动皮层活动,但有眼球和内耳能发生运动;大多数的梦发生在这种睡眠中。
12. 何谓反射性运动,随意运动和节律运动?请举例说明。
反射性运动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某一特定的感觉刺激产生模式相对固定的应答性反应。如膝跳反射,叩击膝盖下的肌腱会使小腿快速弹起。
节律运动是一种重复性的脊髓反射。如搔痒反射,即使颈部脊髓被切断,动物仍然能够在搔痒部位进行节律性的搔抓运动。
随意运动则是在意识支配下、受到大脑皮层控制的躯体运动,可分为运动计划、编程、执行三个阶段。如摘树上的苹果、写试卷等,均是随意运动,需要计划(选取一个将要摘取的苹果)、编程(设定运动方向、骨骼肌的收缩程序)、执行(收缩肌肉摘取苹果)。
13. 什么是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又包括那些类型?请举例说明。
对事件、事实以及间们的相互联系的记忆成为陈述性记忆,例如对昨天球赛胜负的记忆,或对“周三上神经生物学课”这个事实的记忆。
其他类型的记忆,包括对技能、感知觉、习惯、程序规则等的记忆,称为非陈述性记忆。它包括 1)程序性记忆,如对游泳这种技能的记忆;2)启动效应,如经过训练可以提高为物体命名的速度;3)联合型学习(经典条件反射);4)非联合型学习(习惯化和敏感化);5)其他,如知觉学习、分类学习、认知技巧、情绪学习等。
14. 为什么说在突触后过程中,胞内钙离子浓度对脑的突触可塑性起关键作用?
那些证据表明多巴胺对强化起重要作用但不可能是脑内仅有的奖赏递质?
什么是电化学平衡,平衡电位和电压钳钳制电压?离子运动的方向是如何决定的?
根据下图阐明动作电位中ABCD过程的主要机制是什么?那一个阶段神经元的膜电位最接近钾离子的平衡电位,为什么?
第五节 反射强度 中枢神经系统内各脊髓节段和脑区汇集了大量中枢神经元,它们在受到某一刺激作用时,通过突触联系将兴奋依次传递下一神经元,最终能够引起大量神经元的同步活动,使其共同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反射。其中,参与对某一刺激作出反射的(中枢)神经元的同步电活动则能够反映出...
一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种细胞。 神经元:参与神经活动。有极性高度分化。轴突始端产生动作电位,轴突传导动作电位,但轴突不能传导兴奋。(神经纤维才能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功能:1接受和传递信息。2分泌神经激素。 神经纤维:轴突和感...
简述神经系统的进化,特别是脑的进化。(熟读) 答:1.起源 7亿年前,出现脑细胞,3亿5千万年前,出现脑。 300-500万年前,出现第一个类人脑,10-20万年前,出现现代人脑。 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原生动物都是单细胞生物,是最低等的...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自然也是人的天性,自然是一切美的源泉。没有孩子会生来不爱树林、池塘、草地,不爱野花和小鸟......爱动、哼歌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与社会交往的开端。 让孩子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重新亲近大地,带领他们在自然里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
魅力男神能量套出自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它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
云!白云?呵 白色的沟壑 灰色的装饰黯然失色 像开会时各怀心思的脸色 沉闷,凝滞 空气偷偷地挪动 试图唤醒睡死的花朵 墙上的分针推动时针 在时间里走过 蓦然惊醒 呵,还没开完? 呵,还是灰色? 云,曾是白云的乌云 下起了小雨
生活是一片不朽的芦苇湾,向往静养岁月的美好却又不甘于碌碌无为的平凡。
这几天在开发java server端代码,用nio框架开发,目前比较好的有mina和netty,经过比较后来选择了netty作为我们的开发框架。 学习netty最重要的资料就是官方文档,我认为这也是学习其他框架共同的地方,主要都是英文的看起来可能比较累,在看的过程中结合查询...中华文本库2014年执业西药师药理学讲义:第十九章镇静催眠药第一节苯二氮类-中华考试网
当前位置: >>
>> 2014年执业西药师药理学讲义:第十九章镇静催眠药第一节苯二氮类
  第十九章 镇静催眠药
  第一节 苯二氮类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神经节一样,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神经组织成于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均为有突起的细胞。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使高度分化的细胞,可接受刺激和传递兴奋,有的神经元还有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细胞遍布神经元之间,数量约为神经元的10~50倍,参与构成神经元功能活动的微环境,并对神经元有支持、营养、保护和分割绝缘等作用。
  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的药物称镇静药(精神病患者)。
  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催眠药。
  同一药物,在较小剂量时起镇静作用,在较大剂量时则起催眠作用,可见,镇静药和催眠药之间有明显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统称镇静醉眠药。
  镇静催眠药是指能引起镇静和近似生理性睡眠的药物。
  本类药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苯二氮类、巴比妥类和其他镇静催眠药。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的抑制作用。较小剂量时引起安静或思睡状态,表现出镇静作用;中等剂量时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即催眠作用;较大剂量时具有抗惊厥作用;大剂量的巴比妥类还可引起麻醉,中毒剂量时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镇静、催眠、嗜睡、抗惊厥、麻醉,中毒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曾经认为这是该类药物的一般作用规律,后来发现苯二氮类并不符合,很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
  由于巴比妥类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不良反应多见,安全性远较苯二氮类差,过量可产生严重毒性,因此,已不作镇静催眠药常规使用,临床主要用于抗惊厥、抗癫痫和麻醉。而苯二氮类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好,安全范围大等优点,成为目前临床主要的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长期反复使用可出现耐受性和依赖性,属国际管制的精神类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
  第一节 苯二氮类
  重点:
  (1)苯二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2)地西泮、艾司唑仑、三唑仑的药理作用特点。
  苯二氮类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相继问世的一类具有镇静、催眠及抗焦虑作用的药物。它们均为1,4-苯并二氮 的衍生物。临床常用的BDZ药物有二十余种,虽然它们的作用机制相似,但是不同的衍生物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各有特点。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抗焦虑作用:焦虑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发作时患者自觉紧张、恐惧、忧虑,并伴有心悸、震颤和出汗等。BDZ药物小于镇静剂量即可显著改善上述症状,其抗焦虑作用主要与选择性抑制调节情绪反应的边缘系统有关。用于焦虑症的治疗常选用地西泮、阿普唑仑、三唑仑、艾司唑仑等。
  (2)镇静催眠作用:随着使用剂量加大,可出现镇静和催眠作用,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但即使加大剂量也不引起麻醉。作为催眠药与巴比妥类相比有以下优点:①明显缩短或取消非快动眼睡眠第四相,因此可减少发生于此时期的夜惊或夜游症,但对快动眼睡眠(REMS)影响较小,停药后出现反跳性REMS延长较巴比妥类轻,可产生近似生理性睡眠;②治疗指数高,对呼吸影响小,安全范围大;③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④依赖性、戒断症状较轻。基于这些优点,以地西泮为代表的本类药物已几乎取代了巴比妥类,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镇静催眠药。
  (3)抗惊厥和抗癫痫:本类药多有很强的抗惊厥和抗癫痛作用。小剂量即可有效对抗戊四唑、印防己毒素引起的阵挛性惊厥,大剂量也能对抗士的宁及电刺激引起的强直性惊厥。能抑制脑内病灶放电向周围皮质及皮质下的扩布而终止或减轻发作。其作用机制与促进中枢抑制性递质GABA的突触传递功能有关。主要用于子痫、小儿高热、破伤风等所致惊厥。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其他类型的癫痫以硝西泮、氯硝西泮疗效为好。
  (4)中枢性肌松作用:本类药有较强的肌松作用,能缓解猫去大脑强直及大脑神经麻痹患者的肌肉强直。肌松作用是由于药物能抑制脊髓多突触反射,抑制中间神经元的传递。但是大剂量时对神经肌肉接头也有阻断作用。临床用于大脑或脊髓损伤所致肌肉强直以及腰肌劳损等肌肉痉挛状态,以减轻肌肉痉挛及疼痛。
  【作用机制】目前认为BDZ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药物作用于脑内不同部位的A型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密切相关。GABAA受体为配体一门控性Cl-通道复合体,在Cl-通道周围有5个结合位点,即GABA、苯二氮类、巴比妥类、印防己毒素和神经甾体化合物结合位点。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抑制性递质,作用于GABAA受体,使Cl-通道开放,Cl-自细胞外流向细胞内,引起神经细胞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抑制效应。当BDZ药物与BDZ受体结合时,可通过促进GABA与GABAA受体结合,使Cl-通道开放的频率增加(并不延长Cl-通道开放的时间,亦不增大Cl-流),使更多的Cl-内流,加强GABA的抑制效应。
  这就是目前关于GABAA受体Cl-通道大分子复合体的概念。
  在没有GABA存在时,苯二氮类药物与苯二氮类受体结合后不能直接使Cl-通道开放。
  【不良反应】口服安全范围较大,l0倍治疗量仅引起嗜睡。常见的副作用为头昏、嗜睡和乏力。大剂量偶致共济失调,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含糊不清,甚至昏迷和呼吸抑制。如同时饮酒则抑制加重。偶有皮疹和白细胞减少等。长期应用该类药物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久服突然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失眠、震颤、心动过速及惊厥等,但远比巴比妥类的戒断症状轻。肝肾功能不全、青光眼、重症肌无力患者及老年人、高空作业人员、驾驶员慎用。
  地西泮
  地西泮(安定)为BDZ的典型代表药物,也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镇静、催眠、抗焦虑药。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经0.5~1.5h,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峰值,肌肉注射后,在体液pH条件下可发生沉淀,故吸收比口服更慢且不规则。因其脂溶性高,静脉注射可迅速进人脑组织,但随后大量分布到脂肪组织,脑中浓度迅速下降,故作用快而短。本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9%(血浆蛋白结合率最高的药物是地西泮),tl/2为30一60h。主要经肝药酶转化,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及奥沙西泮仍具药理活性,最终由尿排出(经肝药酶转化,代谢产物仍有活性的药物是地西泮)。少量地西泮还可通过胎盘和乳汁排出。
  地西泮的抗焦虑作用选择性较高,低剂量地西泮即可抑制边缘系统中海马和杏仁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发放和传递,并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均有明显疗效。地西泮随着使用剂量的加大,可有镇静及催眠作用,可明显缩短入睡时间,显著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地西泮主要延长非快动眼睡眠的第二期,明显缩短慢波睡眠,因此可减少发生于此期的夜惊或夜游症,产生近似生理性睡眠。地西泮具有很强的抗惊厥和抗癫痫作用,是癫痫持续状态治疗的首选药。
  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是:
  A.氯丙嗪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安定
  E.丙戊酸钠
  【答案】D
  与N2受体阻滞药和去极化型肌松药不同,地西泮在发挥肌肉松弛作用的同时,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除上述作用与用途外,地西泮还作为麻醉前用药,以减少麻醉药用量,增强麻醉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疗效优于吗啡及氯丙嗪。此外,还作为心脏电击复律及内镜检查前用药及人流、催产、产时宫内窘迫等的辅助用药。
  地西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困倦、头晕、乏力,其次是记忆力下降、头痛、共济失调等。静脉注射过快可致呼吸暂停或心脏骤停,故静脉注射速度宜慢。地西泮可通过胎盘和排入乳汁。临产前应用可致新生儿肌无力、低血压、低体温及轻度呼吸抑制,乳儿可出现倦怠、体重减轻等,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应用。
  氟硝西泮
  氟硝西泮(氟硝安定)为中效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为85%,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0%,单次用药tl/2为10~20h,长期应用可达到20~36h。药理作用与地西泮相似,镇静催眠作用和肌松作用较硝西泮强。用于各型失眠症,能迅速诱导入睡,也可用于诱导麻醉。
  氯硝西泮
  氯硝西泮口服吸收良好,1~4h血药浓度达高峰,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85%,tl/2为20~40h,主要在肝脏代谢。其抗惊厥作用比地西泮及硝西泮强,临床主要用于各种癫痫和惊厥,尤其对癫痫小发作和肌阵挛发作疗效好。静脉注射可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book.examw.com
2018年执业西药师考试用书药学专业知识一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3本套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考试网 版权所有.湘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杏仁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