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杂志。。。。

大学物理(预科)
提供学校:
浙江工业大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在高中阶段物理的学习为进大学以后学好《大学物理》课程奠定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经历过高中物理全阶段的学习,那在物理学习的知识点上就无法与《大学物理》课程进行衔接,会严重影响《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所以,积极做好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新高考背景下,会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加过高考物理选考的学生进入大学理工科专业学习。按照《浙江省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物理选考科目考试标准》,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只是修读过高中物理的“物理1(必修)、物理2(必修)和部分的物理选修3-1”等方面的内容,没有修读过“物理选修3-2、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4和部分的物理选修3-1”等方面的内容。为此,需要为这些学生开设一门《大学物理预修》课程,以补齐他们在高中阶段物理科目完整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正是为此目的而开设,力图弥补没有参加过高考物理选考学生的物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在内容体系上整合和覆盖了没有参加过高考选考学生没有修读过内容,主要包括动量守恒定律、机械振动、机械波、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交变电流、电磁波、光、波粒二象性、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等内容,努力做好那些没有参加过高考物理选考学生的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衔接。此外,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与改革,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鼓励个性发展,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环境。
课程教学教师团队
请各位同学按照教学安排和分班按时上课
《大学物理预修教程》,2017年9月,施建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确定要报名此课程吗?大学物理(大学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大学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作者是叶伟国、余国祥。是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讲述了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包括:力和运动、功和能、机械振动和波动等。本书可作为一般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物理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工程技术院校有关专业的自主学习教材,还可供中学物理教师参考。
大学物理内容简介
叶伟国等编著的《大学物理》系统地阐述了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包括:力和运动、动量、功和能、刚体的转动、机械振动和波动、气体分子动理论、热力学基础、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的磁场、电磁感应、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基础,共13章。
《大学物理》的内容紧紧围绕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难度适中,物理概念清晰,论述深入浅出,例题丰富。书中概念的引入明确而完整,并有一定的技术应用和理论扩展,力求简明而不简单,深入而不深奥。
大学物理作品目录
绪论1  0.1 物理学的意义和研究对象1  0.2 物理实验和理论结构1  0.3 物理学和科学技术2  0.4 物理学与人才培养3
第1章 力和运动4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4  1.1.1 质点4  1.1.2 参考系和坐标系4  1.1.3 位置矢量和位移5  1.1.4 速度和加速度7  1.1.5 自然坐标系下的速度和加速度10  1.2 求解运动学问题举例12  1.3 圆周运动17  ??1.4 绝对时空条件下的相对运动20  1.4.1 时间与空间20  1.4.2 相对运动21  1.5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3  1.5.1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23  1.5.2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25  1.5.3 单位制和量纲27  1.5.4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28  思考题30  习题30
第2章 动量 功和能34  2.1 动量 冲量 动量定理34  2.1.1 动量34  2.1.2 冲量34  2.1.3 动量定理35  2.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37  2.2.1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37  2.2.2 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38  2.2.3 动量守恒定律38  2.3 动能定理40  2.3.1 功40  2.3.2 功率42  2.3.3 质点的动能定理43  2.4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 势能46  2.4.1 万有引力、重力、弹性力的做功特点46  2.4.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47  2.4.3 势能48  2.5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49  2.5.1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49  2.5.2 功能原理50  2.5.3 机械能守恒定律50  2.6 碰撞53  2.6.1 完全弹性碰撞53  2.6.2 完全非弹性碰撞55  ??2.6.3 非弹性碰撞55  思考题57  习题58
第3章 刚体的转动61  3.1 刚体的定轴转动61  3.1.1 平动和转动61  3.1.2 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61  3.2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描述63  3.2.1 力对转轴的力矩63  3.2.2 转动定律65  3.2.3 转动惯量66  3.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70  3.3.1 角动量70  3.3.2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71  3.3.3 角动量守恒定律72  3.4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76  3.4.1 转动动能76  3.4.2 力矩的功和功率76  3.4.3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77  思考题79  习题79
第4章 机械振动和波动84  4.1 简谐运动84  4.1.1 简谐运动的基本特征84  4.1.2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86  4.2 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表示法90  4.3 简谐运动的能量94  4.4 一维简谐运动的合成 拍现象95  4.4.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95  4.4.2 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98  ??4.4.3 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99  4.5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101  4.5.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101  4.5.2 波动过程的描述103  4.6 平面简谐波104  4.6.1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105  4.6.2 平面简谐波的能量108  4.7 惠更斯原理 波的衍射110  4.7.1 惠更斯原理110  4.7.2 波的衍射110  4.8 波的叠加111  4.8.1 波的叠加原理 111  4.8.2 波的干涉 111  ??4.8.3 驻波115  ??4.9 多普勒效应118  4.9.1 波源不动,观测者相对介质以速度?瘙经?0运动118  4.9.2 观测者不动,波源相对介质以速度?瘙经??S?运动119  4.9.3 波源和观测者同时相对介质运动120  4.9.4 冲击波121  思考题121  习题122
第5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127  5.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127  5.1.1 统计规律127  5.1.2 物质的微观模型 分子力128  5.2 理想气体及其状态描述129  5.2.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129  5.2.2 理想气体状态的描述129  5.3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131  5.3.1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131  5.3.2 温度与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132  5.3.3 方均根速率133  5.4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134  5.4.1 分子运动的自由度数134  5.4.2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135  5.4.3 理想气体的内能136  5.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137  5.5.1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137  5.5.2 三种统计速率139  5.6 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141  5.6.1 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141  5.6.2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142  5.7 气体的输运现象143  5.7.1 粘滞现象144  5.7.2 热传导现象145  5.7.3 扩散现象146  思考题147  习题148
第6章 热力学基础151  6.1 热力学第一定律151  6.1.1 热力学过程151  6.1.2 内能 功 热量152  6.1.3 热力学第一定律154  6.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155  6.2.1 等体过程 定容摩尔热容155  6.2.2 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156  6.2.3 等温过程158  6.2.4 绝热过程159  6.2.5 绝热线与等温线161  6.3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163  6.3.1 循环过程163  6.3.2 热机和制冷机164  6.3.3 卡诺循环166  6.4 热力学第二定律168  6.4.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168  ?*6.4.2 两种表述的等效性169  6.5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卡诺定理170  6.5.1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170  6.5.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170  ?*6.5.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171  6.5.4 卡诺定理173  6.6 熵和熵增加原理174  6.6.1 玻尔兹曼熵174  6.6.2 克劳修斯熵174  6.6.3 熵增加原理178  思考题179  习题180
第7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184  7.1 电荷 库仑定律184  7.1.1 电荷184  7.1.2 库仑定律185  7.1.3 静电力的叠加原理186  7.2 电场 电场强度186  7.2.1 电场186  7.2.2 电场强度187  7.2.3 电场强度的计算188  7.3 高斯定理194  7.3.1 电场线194  7.3.2 电通量195  7.3.3 高斯定理196  7.3.4 高斯定理的应用199  7.4 电势202  7.4.1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202  7.4.2 电势203  7.4.3 电势的计算204  7.5 等势面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208  7.5.1 等势面208  7.5.2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209  思考题211  习题212
第8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216  8.1 静电场中的导体216  8.1.1 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216  8.1.2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217  8.1.3 静电屏蔽220  8.2 电容和电容器221  8.2.1 孤立导体的电容221  8.2.2 电容器及其电容222  8.2.3 电容器的连接224  8.3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226  8.3.1 电介质的极化226  8.3.2 极化强度和极化电荷228  8.4 电位移矢量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230  8.5 静电场的能量235  思考题238  习题240
第9章 恒定电流的磁场243  9.1 恒定电流243  9.1.1 恒定电流 电流密度矢量243  ?*9.1.2 欧姆定律 电阻245  9.2 电源电动势 全电路欧姆定律249  9.2.1 非静电力249  9.2.2 电源电动势250  ?*9.2.3 电源的路端电压250  9.2.4 全电路欧姆定律252  9.3 磁场 磁感应强度253  9.3.1 磁的基本现象253  9.3.2 磁感应强度255  9.4 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256  9.4.1 毕奥-萨伐尔定律256  9.4.2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257  9.5 磁场的高斯定理261  9.5.1 磁感应线261  9.5.2 磁通量262  9.5.3 磁场的高斯定理263  9.6 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263  9.6.1 安培环路定理263  9.6.2 安培环路定理应用举例265  9.7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267  9.7.1 洛伦兹力267  9.7.2 带电粒子在均匀磁场中的运动269  9.7.3 霍耳效应270  9.8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272  9.8.1 安培力272  9.8.2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274  9.9 磁场中的磁介质275  9.9.1 磁介质的磁化276  9.9.2 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278  ?*9.9.3 铁磁质281  思考题285  习题286
第10章 电磁感应291  10.1 电磁感应定律291  10.1.1 电磁感应现象291  10.1.2 楞次定律292  10.1.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93  10.2 动生电动势294  10.3 感生电动势 涡电流297  10.3.1 感生电动势297  ?*10.3.2 涡电流300  10.4 自感和互感301  10.4.1 自感现象与自感系数301  10.4.2 互感现象与互感系数303  10.5 磁场的能量305  10.6 位移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组307  ?*10.6.1 位移电流307  10.6.2 麦克斯韦方程组310  10.7 平面电磁波及其性质311  10.7.1 平面电磁波的性质311  ??10.7.2 光的电磁理论312  10.7.3 电磁波的能流密度313  思考题314  习题315
第11章 波动光学321  11.1 光的相干性321  11.1.1 相干光和相干光源321  11.1.2 光源的发光机理321  11.1.3 相干光的获取322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323  11.2.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323  11.2.2 劳埃德镜 半波损失325  11.3 相位差和光程326  11.3.1 两束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326  11.3.2 光程和费马原理327  11.3.3 透镜物像之间的等光程性328  11.4 薄膜干涉329  11.4.1 厚度均匀薄膜的干涉329  11.4.2 厚度不均匀薄膜的干涉332  ??11.4.3 迈克耳孙干涉仪336  11.5 光的衍射338  11.5.1 光的衍射现象338  11.5.2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339  11.5.3 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339  11.6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340  11.7 圆孔衍射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343  11.7.1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343  11.7.2 光学仪器的分辨率344  11.8 光栅和光栅衍射346  11.8.1 光栅346  11.8.2 光栅衍射347  ??11.8.3 缺级现象348  ??11.8.4 衍射光谱349  11.9 光的偏振350  11.9.1 自然光与偏振光350  11.9.2 起偏与检偏351  11.9.3 马吕斯定律352  11.9.4 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353  思考题356  习题357
第12章 狭义相对论361  12.1 基于绝对时空的力学理论361  12.1.1 伽利略变换式 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361  12.1.2 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363  12.1.3 绝对参考系的困惑363  12.2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364  12.2.1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364  12.2.2 洛伦兹变换365  12.2.3 洛伦兹速度变换式366  12.3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367  12.3.1 同时的相对性368  12.3.2 长度的收缩368  12.3.3 时间的延缓369  ??12.4 光的多普勒效应370  12.5 相对论动力学372  12.5.1 相对论动量与质量372  12.5.2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的基本方程373  12.5.3 质量与能量的关系373  12.5.4 质能公式在原子核裂变和聚变中的应用374  12.5.5 动量与能量的关系375  思考题377  习题377
第13章 量子物理基础380  13.1 黑体辐射和能量子假设380  13.1.1 热辐射的实验定律380  13.1.2 黑体辐射的经典公式381  13.1.3 普朗克的黑体辐射公式383  13.2 光的粒子性384  13.2.1 普朗克量子假说384  13.2.2 光电效应385  13.2.3 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387  13.2.4 光的波粒二象性389  13.2.5 光电效应的应用389  13.3 康普顿效应391  13.3.1 光的散射391  13.3.2 康普顿效应392  13.3.3 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的关系393  13.4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394  13.4.1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395  13.4.2 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396  13.4.3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396  13.5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399  13.5.1 德布罗意假设399  13.5.2 电子衍射实验401  13.6 不确定关系402  13.7 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406  13.7.1 波函数406  13.7.2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407  13.7.3 薛定谔方程409  13.8 一维定态问题410  13.8.1 一维无限深势阱410  13.8.2 一维势垒 隧道效应413  13.8.3 一维谐振子414  思考题415  习题415
参考文献419
大学物理作品前言
大学物理是工程技术类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为适应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1年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主要精神,结合编审人员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当前国内外物理教材改革的动态,绍兴文理学院物理系经集体讨论编写了本书。  本教材共有13章。编者的初衷是为一般工程技术类专业大学本科生提供一套难度合适、深入浅出、篇幅不大、易教易学的大学物理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充分体会到实现这一目标的困难和艰辛。  本书的内容紧紧围绕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要求,并以工程技术,特别是新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基本物理原理为依据,尽量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侧重知识的应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为此,在编写过程中,适量引用了相关的物理学史资料,其中包括重要的物理实验和有关科学家的思想和贡献。这样可增强物理学理论的真实感和生动感,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书努力体现如下特点: ①充分利用高等数学这一重要工具求解物理学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使用高等数学,把“物”与“理”密切结合; ②精选内容,尽量做到“少课少时”,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既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又保证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③注重从实验规律引出概念,适当介绍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规律、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家的精神; ④充分利用物理学与许多近代和前沿课题、高新技术、现代生活的联系,适当介绍相关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本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完整,所以老师们在讲解时可以根据大纲要求选择相应的内容,或者选择与本专业关联度大一点的部分作为教学内容,容易做到学时与内容相对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绍兴文理学院物理系的老师仔细阅读了书中的相关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缺点和疏漏一定不少,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2年9月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报告人:吴建达博士&&地点:
报告人:殷志平教授&&地点:大学物理有哪些内容_百度知道
大学物理有哪些内容
我读高三了,想了解一些大学物理的东东。最好能推荐几本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大学物理,其实只是大学物理专业的第一门入门课。分五部分,力热声电光。如果你之前没有读过其他著作,我给你推荐一下。中国人写的,好书只有一套:就是北大赵凯华老前辈编写的。他是莫斯科大学毕业的,基础相当深厚。很多国内大学都自己编纂教材,非常垃圾,一大抄。而且有很多都只是高中物理的延伸,学不到新东西。相当无聊。当然,如果你要入门,全世界最好的两套书,一套就是费恩曼物理学讲义,书店就会有卖的。三册。仔细原原本本读下来。我这里有他的配套习题(国内没有卖的)还有一套是伯克利教材系列5册,国内没有卖的,图书馆会有。
采纳率:49%
大学很低级的那些 和高中差不多 也就是力和电加点热学但一般都是积分求解
也就是说大学的解题方法 可以解高中的高中的方法难解大学的 但如果高中就学完大学很基础的那些的物理课程 觉得对高考的作用不是很大就看 大学物理 吧 和高中的课程内容差不多
就可以了吧
深入的浪费时间
那要看你学什么专业了!比如学机械类,物理有:工程力学,电子应用技术等!当让还有材料学!学冶金方面也要材料学,热处理等!再大学基本上不学高中的东西,比如加速度,原子物理等,不过要看你学什么专业了!理科 一般还有液压与传动,其中涉及液体的流动,密度等!祝你高考提名!
逃课,恋爱......很多很多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大学物理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物理教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