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年人脑肿瘤怎么治疗,后续怎么治疗

综述:小儿脑肿瘤放射外科治疗
作者:王小峰
放射外科治疗对小儿脑瘤的效用并非众所周知。对于儿童来说,放射外科对于不可切除的肿瘤、残余肿瘤、复发肿瘤可有重要作用。现有证据表明在一些孩子上其效用能够对原发性脑肿瘤有良好局部控制。放射治疗可以考虑应用于有限的残余肿瘤或局部复发。然而,潜在的毒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肿瘤放疗学 Murphy 博士对于目前小儿脑肿瘤应用放射外科治疗的具体情况给予综述,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Pediatr Blood Cancer 杂志上。简介放射外科治疗的优点在于能够使用精确的固定、高清成像和多重交叉来创建一个极其良好的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该计划由 1 到 5 个快速衰减的大剂量治疗量组成,且能使相毗邻正常组织不受损伤。这是标准的针对成人脑转移和颅内良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小儿脑瘤的放射外科治疗效用却无据可查。对于儿童来说,放射外科对于不可切除的肿瘤、残余肿瘤、复发肿瘤可有重要作用。对于大多数小儿脑瘤来说,最大安全切除是初始的治疗选择。切除范围关乎室管膜瘤、低级别神经胶质瘤、高级别神经胶质瘤和髓母细胞瘤的预后。然而,重要部位的肿瘤可以使肿瘤切除不安全,对生存期产生负面影响。对于大多数小儿脑瘤来说,常规辅助分次放射治疗可以提高局部肿瘤的控制。然而,这可能会出现长期副作用,其中包括认知功能障啊、内分泌缺陷、生长发育障碍、听力减退、继发性恶性肿瘤的风险和放射性坏死。本文旨在综述讨论使用放射外科治疗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和其预后。其有效数据通过关注临床适应症、局部控制、失败的模式、影像学反应、放射外科技术及其毒副反应评估而来。预后结果1. 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是肿瘤的异质群体,通常位于小脑,大脑半球下方及深部中线结构如下丘脑、丘脑、侧脑室和第三脑室、胼胝体及视觉通路。总的来说,在美国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约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 26%。观察肿瘤全切除术后是统计标准,其生存率结果从 II 级肿瘤的 80% 到 I 级肿瘤 90% 以上。肿瘤完整切除后可能会是一段惰性时期,但据儿童癌症组/小儿肿瘤组报道低级别神经胶质瘤 5 年生存率只有 55%。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放射外科治疗适应证包括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辅助治疗不全切除肿瘤及复发性肿瘤(图 1)。放射外科治疗用于一系列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其中包括 I 级和 II 级肿瘤,且证实了 19-144 个月后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为 70.8%~100%。许多这样的病人之前也有放射治疗。放射外科治疗被发现是安全的,且对于较小的肿瘤局部控制的改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图 1. 一例 17 岁低级别基底节神经胶质瘤复发的伽玛刀放射治疗计划。50% 等剂量线规定下应用 12 Gy 治疗病变。红色轮廓是治疗靶区,黄色是 50% 等剂量线,绿色以外的目标量是较低的等剂量线,绿线内的目标量是 100% 等剂量线一个 24 例患者 12 年随访的研究表明,其肿瘤减小的中位时间是 12.5 个月。然而,一些患者治疗后直到超过 40 个月才有效果,而且仍然实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此系列患者包括 I、II、III 级肿瘤,且全是前期残留肿瘤和复发性肿瘤的患者。最终随访,肿瘤大小减少了至少 50% 的有 18 例(75%),肿瘤完全消失的有 5 例(21%)。在几个系列里报道的放射外科治疗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中,主要的治疗相关并发症是短暂肿瘤水肿症状;除此之外,没有报道额外的毒副反应,包括放射性坏死。Kida 等报道 II 级比 I 级神经胶质瘤出现短暂肿瘤水肿的风险高。在一列报告短暂肿瘤水肿或囊肿增长发病率最高的是 44%(7/16 例)肿只有 19%(3/16 例)出现该症状。这些影像学变化出现在放射治疗过程 28 个月后。直接比较包括异类组患者的回顾系列与利用分次放疗系列的研究其结果是不合理的。然而,放射外科治疗小儿低级别神经胶质瘤的一系列迹象似乎是相对安全的,且局部控制和影像学反应效果良好。治疗相关短暂性水肿是主要观察的毒副作用,这也是许多接受放疗的患者可以接受的。因为不能使用前瞻性临床试验, 使用放射外科治疗应主要考虑手术难以切除的肿瘤、残留或局部复发性肿瘤。2. 室管膜瘤局限性室管膜瘤的标准治疗包括最大化安全切除、适形放疗紧随其后。手术切除范围一直是这个肿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儿科病人肿瘤标准全切除统计,据报道其 5 年生存率达 75%~93%,相比之下,如果只有完整切除肿瘤则达不到 22%~52.4%。对于室管膜瘤,最常见的是局部复发。t. Jude 关于室管膜瘤适形放射治疗的前瞻性试验报告,7 年局部控制率、无意外事件率、整体生存率分别为 87.3%、69% 和 81%。累积局部失败的发生率为 16.3%,影响因素包括切除范围、患者性别和年龄。局部复发的管理策略的需要再调查。室管膜瘤放射外科治疗的首选适应证为局部复发。一个回顾性系列分析表明复发再照射能够提高生存时间。许多系列报告最大安全切除前再照射应选用放射外科治疗。局部控制结果的范围从 29%~ 89%,但在不同的时间点报道,其平均随访时间从 22.5 到 36.1 个月。结果的范围也可能由于肿瘤的不同级别、在放射治疗前不同切除范围、各种放射剂量、治疗时间计划,单一机构在这些方面有少量报告。与初始诊断有关脊髓、第四脑室转移的肿瘤有较高复发率,且其从最初的放疗到放射外科治疗还不到 18 个月。由不同定义跨机构报告得出来,放射外科治疗的毒副作用报告 8%~100%。总体而言,目前这些放射性坏死的发生比例是可以接受,尤其是在复发再照射的情况下。然而,放射治疗仍必须提供很严谨的方式去规避潜在毒副作用技术上分多次进行放射外科治疗可减少其毒副反应。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其他技术应用于复发室管膜瘤再照射中且获得较低的毒副作用。Mohindra 等报告一列 5 例病人,使用脉冲调制减少再辐射剂量的广角再照射,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并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病人出现照射性坏死。质子放射治疗被用于室管膜瘤复发再照射,且有很好的疗效(3 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报告分别为 78.6% 和 28.1%),其毒副作用为 21.4%,尚认为合理。3. 髓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脑肿瘤,平均发病年龄 5~7 年。这些肿瘤有沿神经轴传播倾向,约 26%~32% 为已诊断的转移性疾病。此类肿瘤目前管理包括最大安全性的肿瘤切除,随后接受全脑脊髓放射治疗和铂类药物化疗。对平均风险的患者前瞻性研究示 5 年生存率 80%~82%,而对高危患者则最高达 70%。髓母细胞瘤儿科患者放射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前期进展时、复发性疾病(图 2)和转移性疾病。这些报告中包含很多之前接受传统全脑脊髓放疗和辅助化疗的病人。从五大系列髓母细胞瘤使用的放射外科治疗报告的结果来看,由于不同的适应证、疾病阶段、甚至放射治疗技术,局部控制的结果千差万别。图 2. 一例 15 岁复发性髓母细胞瘤伽玛刀放射治疗计划。51% 等剂量线规定下应用 15 Gy 治疗病变。红色轮廓是治疗靶区,黄色是 51% 等剂量线,绿色以外的目标量是较低的等剂量线,绿线内的目标量是 100% 等剂量线一列包括局部病变和/或远处复发的 12 例(18 处病灶)患者中,其肿瘤治疗包括单次(n = 8)或两到三次(n = 10)使用γ刀或改良线性加速器行放射外科治疗,接着行化疗。局部控制结果引人注目,放射治疗结束后 1-6 个月内 14/18 例没有证据表明疾病存在。3 年无进展、整体生存率分别为 17% 和 25%。没有转移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数是 58(16-72+)个月,而转移的是 17(11-34)个月(P = 0.0274)。放射外科治疗的失败往往和其治疗本身无关,但是早期有报道提出过两例失败的原因是介于两者之间。值得注意的是,本系列包括一列大治疗区,中位值是 6.9 cm3(0.36-31.1),中值剂量 1200 cGy(600-1600)。行放射外科治疗的转移性疾病病人通常因为存在远处转移而失败,其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值为 9 个月。正如其他关于放射外科治疗报道的,不同机构经验下的毒副作用不同。最小的系列包括 3 例转移复发患者病灶体积小,尽管最长随访时间仍没有毒副作用。Abe 等提醒说,虽然毒副作用罕见但可能很严重。他们的系列中,有 1 例放射外科治疗后脑干水肿导致球麻痹和四肢瘫痪。Patrice 等报道,一个病人的长期副作用与放射治疗过程直接相关,但没有提供细节且再次手术并非必要。在某些情况下,放射外科治疗对复发性髓母细胞瘤可能会有良好的局部控制,但远处转移的失败仍然较普遍。因此,在复发性疾病中全身性治疗扮演重要的角色。放射外科治疗用于复发性髓母细胞瘤时,其毒副作用可能是毁灭性的;然而,毒副作用仍罕见,且局部病灶应用放射外科治疗是一个有用的治疗方式。4. 颅咽管瘤尽管儿童颅咽管瘤组织学上是一种良性肿瘤,肿瘤生长、手术和放疗的管理可能会产生有关包括神经功能障碍、垂体功能减退、尿崩症、认知不足、行为问题、视觉障碍、血管病变、恶性转变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等相关并发症。颅咽管瘤可以单纯全切;然而,即使由神经影像学证实的全切,其复发率为 20%~27%。根治手术的替代是局限性手术和局部照射。St. Jude 的经验表明使用综合治疗方法可减少并发症,并发症与手术切除范围直接相关。在对病人进行局限性手术切除后放疗,其 10 年无进展生存率 84%~100% 。放射外科治疗已被用于颅咽管瘤作为进展前期辅助治疗和复发性疾病的挽救性疗法。这些有效数据来自多系列的儿童和成人患者的统计结果。通过定位肿瘤位置局限其放射外科治疗的范围。然而,他们往往将中枢神经系统中增强部位作为目标治疗点。并且分次放疗每一次治疗目标靶点有不一样的形状和大小。在至少 4 年有效随访放射外科治疗系列中,局部控制范围从 67% ~ 100%,其差别主要在囊性或混合肿瘤和实体肿瘤之间。最大的一个研究系列(137 名患者)直到最后随访时间,其中 53.9% 的患者的肿瘤缩小,1.6% 的肿瘤稳定,16.4% 有肿瘤的生长,14.8% 有最初的肿瘤延迟增长后缩小,4.7% 在放射治疗区域外有新病灶生长,8.6% 囊肿增大。已有报告应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来控制长期关于视觉的并发症。一个系列报道利用无框架立体定向射波刀分次治疗,在 3 到 5 个治疗周期上平均剂量 21.6 Gy。他们的目标是保持眼睛剂量& 5 Gy /次,且没有报道出现视觉或内分泌方面的并发症。垂体功能障碍可能是分次放射治疗和放射外科治疗颅咽管瘤的一个长期副作用。大多数病人放疗前因为手术或肿瘤本身会有相关内分泌障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最大一个系列的报道中,放疗前内分泌障碍者达 86%,而后续因为 SRS 相关的内分泌缺陷从 2%~ 8% 不等。Hodgson 等关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儿脑瘤治疗与总体预后中,回顾了从 1987 年到 1997 年 90 例儿科患者临床治疗经验,主要是关于放射外科治疗作为疾病常规放疗或手术后复发而应用的。根据肿瘤组织学其无进展生存中值为髓母细胞瘤 11 个月、室管膜瘤 8.5 个月,胶质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12 个月。关于毒副作用,有报道其是否需要再次手术以及放射性坏死率。SRS 后需要再次手术的 3 年精确风险是 37%, 24/27 例(89%)发生在其后的 2 年里。3 年精确风险存在放射性坏死的影像学证据、进展的神经症状以及需要再次手术为 26%。在这些病例中,病理证明 1 例肿瘤,9 例坏死,8 例瘤和坏死混合存在,其他为良性结果。特有并发症有一些独特的并发症可能出现在这些年轻的患者人群中。一个嗅神经母细胞瘤硬脑膜转移的患儿接受了伽玛刀放射治疗。之前她的几个化疗方案中由于长期使用类固醇出现库欣综合症,可能影响她的整个骨骼发育。伽玛刀颅脑 CT 计划(图 3)示右额叶固定针穿过颅骨,从而贯穿入颅顶。治疗后头部 CT 显示前额区少量的颅内积气、右额叶颅顶局部缺陷并有少量出血。较入院前观察比较,她没有出现不良神经症状。1 周后查头部 CT 扫描后证明了右额叶积气吸收、骨膜新生骨形成、固定针周围血肿减少。图 3. 伽玛刀头部 CT 计划示右额叶固定针突破颅骨总结放射外科治疗对儿科患者的好处是,能够减轻门诊患者一天集中大剂量放射治疗的负担。可用于不可切除的原发疾病、局部复发性疾病、以及转移性疾病并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回顾性证据表明对于小儿原发性脑肿瘤其效用可得到良好的局部控制。然而,其潜在的毒副作用是独特且并非无关紧要的。因此,未来需要执行前瞻性研究去制定儿科治疗指南,包括适应证、治疗方案及毒副作用。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髓母细胞瘤相关文章
脑肿瘤相关文章
颅咽管瘤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关于丁香园小孩脑瘤能活多久
小孩脑瘤能活多久
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孩脑瘤能活多久,我邻居家的孩子今年十五岁,刚查出来得了脑瘤,一家子都崩溃了,因为是独子,不知道他能不能看好,最多能活几年。15岁的孩子得了脑肿瘤能活多久?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医生回答(3)
上海曙光医院肿瘤特需门诊
你好,建议保持心情舒畅,只要积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治疗,均可以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新的治疗和药物越来越多的治疗脑瘤治疗,祝宝宝早日康复.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擅长:全科
你好,脑瘤能活多久与脑瘤的病理分类、脑瘤手术主刀医生的水平、脑瘤病人的体质和脑瘤的手术方式等等。这些综合的因素决定了脑瘤病人能活多长时间。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擅长:全科
建议患者通过中医萎缩肿瘤毛细血管的中草药治疗,对脑瘤有特殊的疗效,而且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的伤害及毒副作用,能使患者在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到治疗效果。如患者配合的好,还是有治愈的希望。
向医生提问
(脑肿瘤,颅内肿瘤,脑癌,内风)
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
多发人群:中老年人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4元美域健康是由哈佛医学院资深医生、学者创建,为中国客户搭建直通哈佛医学院教学附属医院的国际化、专业化远程会诊、赴美就医、医护培训等服务。
美域健康的文章
研究发现小儿DIPG脑肿瘤的潜在治疗策略
39粉丝已发表140文章
两项单独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弥漫性桥脑胶质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使用研究药物阻断这些治疗靶点可以减慢DIPG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
两项单独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弥漫性桥脑胶质瘤()(一种无法手术的小儿脑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使用研究药物阻断这些治疗靶点可以减慢DIPG动物模型的肿瘤生长。弥漫性桥脑胶质瘤(DIPG)是位于脑干中的一种致命性肿瘤。Dana-Farber /波士顿儿童癌症和血液疾病中心的Pratiti Bandopadhayay博士说,“作为一名小儿神经肿瘤医师,DIPG是我们见过的最具破坏性的肿瘤之一,我们对它根本没有治疗方法。” Bandopadhayay博士没有参与这两项研究。尽管大多数DIPG患者携带有特异性的基因突变,但是以前的研究并没有弄清楚突变蛋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如果有的话),以及这些作用是否可以被作为治疗靶点。在这两项新研究中,研究小组研究了携带这一特异性基因突变的人类DIPG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发现了DIPG可能的治疗靶点。结果显示,与对照治疗相比,PRC2和BET抑制剂两种药物减少了DIPG小鼠模型中的肿瘤,延长了小鼠的生命。两项研究,一项来自西北大学的研究小组,另一项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小组,结果于2月27日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识别靶点大约5年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儿科癌症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人员发现,近80%的DIPG肿瘤在一种蛋白质的基因中存在特异性突变,这种蛋白质被称为组蛋白H3。其中一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的Ali Shilatifard博士说:“这么多的DIPG肿瘤都具有同一种突变,这对DIPG研究界来说是一个惊喜。”组蛋白是一类蛋白质,它们帮助DNA形成紧凑的结构。短片段DNA盘绕在组蛋白表面,就好像线轴上的螺纹,组蛋白与其表面上盘绕的DNA分子共同构成核小体,数千个核小体连接组成染色体。组蛋白的合成修饰可以促进或抑制基因的表达。例如,被称为乙酰基的化合物与组蛋白的连接(组蛋白的乙酰化)减弱了组蛋白与DNA的相互作用,促进基因表达。另一方面,组蛋白的甲基化通常使DNA更紧密的盘绕在组蛋白周围,从而抑制基因表达。Bandopadhayay博士说:“确定DIPG患者组蛋白H3突变的存在只是第一步,”“但是要能够用这种改变来治疗肿瘤,你必须明白突变正在做什么。”她补充道。在较早的一项研究中,Shilatifard博士和同事使用果蝇来研究突变组蛋白H3基因的功能。与具有正常组蛋白H3的果蝇相比,突变型组蛋白H3的果蝇具有更多乙酰化的组蛋白,这些乙酰化的组蛋白与被称为含溴区(BRD)蛋白质的分子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对于目前这项部分由NCI资助的研究,西北大学研究人员想要确定突变组蛋白在人类细胞中是否具有相同的功能。事实上,他们已经发现表达突变组蛋白H3基因的人结肠癌或肾癌细胞比表达正常组蛋白H3基因的细胞具有更多的乙酰化组蛋白。第一作者Andrea Piunti博士接着研究了来自三名患者的DIPG肿瘤细胞全基因组中的所有突变H3组蛋白,他的分析显示,许多含有突变组蛋白的核小体被乙酰化并与BRD蛋白质结合。另外一项实验显示BRD蛋白质直接促进了DIPG肿瘤的生长。BET抑制剂是研究人员用来阻断BRD蛋白质的研究药物,与对照组相比,这种药物减慢了DIPG肿瘤细胞的生长。以将人DIPG肿瘤细胞移植到脑干的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与用对照疗法治疗的小鼠相比,用BET抑制剂进行治疗的小鼠肿瘤减小且存活时间更长。Shilatifard说:“这些实验提示BET抑制剂可以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DIPG的方法,”她继续说道:“临床前研究已经显示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包括白血病和胶质母细胞瘤)对BET抑制剂也是敏感的。”另外一种靶点西北大学研究小组对存在突变组蛋白H3的人DIPG肿瘤细胞的研究也显示,除了更多的组蛋白H3乙酰化之外,还有许多组蛋白出现甲基化修饰。 此外,他们发现一个称为PRC2的酶(其将甲基附着于组蛋白H3蛋白质上)存在于很多甲基化组蛋白的附近。这些结果促使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对PRC2的活性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阻断PRC2活性—无论是从基因角度还是使用PRC2抑制剂(称为tazemetostat)—能够抑制DIPG细胞生长。“这些结果表明了PRC2在维持DIPG增长方面的作用,这是出乎大家意料的。”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写道。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小组也发现了支持PRC2促进DIPG肿瘤生长的证据。 他们观察到,tazemetostat和另一种PRC2抑制剂减少了具有突变组蛋白的小鼠脑细胞或人类DIPG肿瘤细胞的生长,而对照治疗则没有。当将具有突变组蛋白的小鼠脑细胞植入正常小鼠或PRC2基因被阻断小鼠的大脑中时,缺乏PRC2活性的小鼠活得更长。但是,德国研究小组的一项研究发现,来自不同DIPG患者的肿瘤细胞对tazemetostat不敏感,尽管它们的肿瘤具有组蛋白H3突变。向前迈进Bandopadhayay博士解释说,数十年的临床试验表明DIPG肿瘤对传统化疗不敏感,虽然放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治愈,大多数患有DIPG的儿童在诊断后的2年内死亡。Shilatifard医生说:“现在,两项研究的结果都指出了潜在有希望的新治疗策略。我们想要使用BET抑制剂来进行治疗DIPG的第一阶段研究,我们在芝加哥Ann & Robert H. Lurie儿童医院的同事正在推动这些研究。”此外,一些进行中的临床研究正在各种癌症的成人和儿童患者中测试tazemetostat(PRC2抑制剂)的效果。然而,目前还没有研究来专门研究tazemetostat在DIPG儿童中的作用。Bandopadhayay博士说:“目前还有许多未解答的问题,包括这些研究药物是否有能力穿过血脑屏障到达人脑肿瘤。”Bandopadhayay博士和她的同事还通过研究从活组织检查获得的肿瘤细胞以及从尸体解剖获得的肿瘤细胞,更多地了解DIPG的生物学特征。她解释说,最近才通过神经外科技术的重大进步获得活检样本。“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她说:“现在有很多工作正在进行中,最终目标是能够治疗这些患有DIPG的孩子,使他们有机会治愈,且治疗的副作用最小。”(文章来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 作者: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翻译:麻省医疗国际 何静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
更多TA的文章
(C)2012&&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注册地址:北京&&联系电话: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平凉6岁男孩患脑瘤 无钱后续治疗_网易新闻
平凉6岁男孩患脑瘤 无钱后续治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躺在病床上的小鹏飞。
  6岁,正是一个花一样的年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而来自平凉农村的小鹏飞却不幸患上了恶性畸胎瘤,病魔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小鹏飞得病至今全家人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东拼西凑花光了34万元治疗费。看着小鹏飞头上插着脑积水引流管陷入沉睡,姐姐杨莉莉紧咬嘴唇,强忍着泪水说:“弟弟,姐姐一定会想到办法治好你的,一定!”
  6岁幼童玩耍时突发病
  9月14日,记者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门诊8楼的神经外科2病房见到了仍在昏迷当中的小鹏飞,其脸色苍白,头上因做完开颅手术缠着白色的纱布,插着导引术后脑部积水的引流管,两只小手不时地抽搐一下。这一切,47岁的母亲魏托弟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今年3月16日,孩子在老家院中玩耍时,忽然感到头痛恶心,继而呕吐不止,紧接着出现了短暂的神志不清。”母亲魏托弟告诉记者,当时他们将孩子赶紧送往庄浪县人民医院,通过医院CT扫描,化验结果初步诊断为脑瘤,医生介绍孩子脑部的肿瘤直径在四五厘米。小鹏飞的父亲,现年49岁的杨赵带强忍着肝硬化带来的痛苦陪在孩子身边。在老家庄浪县医院进行了几天的治疗后,3月18日晚上10时他们一家人陪着孩子来到兰大二院进行治疗。“我听到弟弟生病的消息后,马上辞去了广州肇庆鞋厂的工作并赶往兰州。”小鹏飞的姐姐杨莉莉红着眼睛说,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会病得这么重,从她见到弟弟至今,弟弟都没有睁眼看看她。“每次看到弟弟接受治疗时因疼痛近乎扭曲的小脸,我的心都要碎了,弟弟真的很坚强!”说着说着,杨莉莉哽咽到语无伦次。
  父亲生病姐姐辍学打工
  小鹏飞来自甘肃平凉庄浪县卧龙乡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亲杨赵带于两年前检查出肝硬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的重担就落在了常年在家务农的母亲魏托弟身上。时年在庄浪一中读书、品学兼优的姐姐杨莉莉,不得不放弃高二的学业,远至广州肇庆的鞋厂打工挣钱养家。“每月通过打工挣来的2000多元钱,够我们一家人勉强生活和购买父亲治疗肝硬化的药物。”杨莉莉告诉记者,祸不单行,刚刚6岁的弟弟也病倒了,为了照顾生病住院的弟弟,她不得不辞去鞋厂工作,陪在父母身旁照顾生病的弟弟。采访中,魏托弟介绍,3月26日孩子在兰大二院做了第一次开颅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成功切除了脑部肿瘤,医生告诉他们孩子的脑瘤是控制住了,但脑部的积水还要排出体外,就得穿孔做大腰池,即将脑中的积水通过导管引流到腰部,最后通过尿管排出体外。“为了孩子的病,我们全家人四处借钱,到目前为止治疗已经花费了34万元,眼看着马上就是后续治疗,却再也拿不出一点钱。”魏托弟一脸忧愁地说。
  小鹏飞的主治医生周医生告诉记者,孩子的手术很成功,但畸胎瘤切除后,颅内积水严重,需要不定时地将积水排出体外,且化验结果为脑积水细胞值很高,也就是颅内仍在感染,需要进一步的消炎保守治疗,预计下一次导引分流治疗还需近3万元医疗费。而身无分文的小鹏飞一家人目前只能准备出院,姐姐杨莉莉伤心地说:“对我们家来说,现在已无力筹措弟弟的医疗费,眼看弟弟的病有了起色和希望,却要面临无钱继续治疗的困境。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救救我的弟弟!”
  爱心电话:(杨莉莉)
  爱心银行卡号:10 (农业银行卡号)
  文/图 本报记者 马成斌 首席记者 张鹏翔
  作者:马成斌 张鹏翔
本文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脑瘤最好的治疗方法 及时治疗早日告别脑瘤
  大脑的健康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年轻人,一旦患上了脑瘤该怎么办呢?都有哪些呢,都有哪些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都有哪些吧!
  脑瘤保守治疗的适宜人群
  脑瘤患者应该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其中,保守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脑瘤的保守治疗一般就是指中医药治疗。那么,脑瘤病人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保守治疗呢?专家指出,以中医中药治疗脑瘤的病人,可分为以下5种情况:
  不适合手术者可以采用脑瘤的保守治疗,如年龄大、脑瘤部位险要(在脑干、深部)或脑瘤弥漫而无法手术,也有难以确诊的,这都可进行中医保守治疗。中医辨证治疗以汤剂为主,也可配合适当的中成药。中药保守治疗通过调理阴阳、气血和脏腑功能,补虚泻实,可减轻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寿命。对于疑似脑瘤者,定期复查,起到积极防御的作用。
  手术后调理可以采用脑瘤的保守治疗,颅脑手术后可出现多种症状,如脑水肿、发热、消化不良、呃逆、排尿异常等。选用中药治疗,分别给予清理湿热、运脾和胃、降逆和胃、温阳化气等方法,有助于术后的康复。
  另外,脑瘤术后中医治疗可有效的防止复发。大脑是特殊的部位,很难将肿瘤完全切除,复发的可能较大。除了有选择的的放化疗,术后长期坚持用中药辨证治疗,可以减少脑瘤的复发。
  脑瘤的保守治疗可以改善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皮肤粗糙脱屑,失眠或嗜睡。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放化疗造成的白细胞减少,全面改善白细胞减少引起的各种症状,帮助患者完成放化疗疗程,取得预期的效果。
  脑瘤的治疗:首先考虑手术治疗,凡生长在可以手术切除部位的肿瘤,均应首先考虑手术。手术后中医药治疗也很重要,对生长在不能手术切除部位的脑瘤或多发性脑瘤,中药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
  另外,如果患者本人害怕手术,不想做手术,或者是害怕术后复发,白花钱。这都可进行保守治疗。
  早期脑瘤的治疗方法选择很重要
  在治疗脑瘤的时候,如果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期或者晚期,可能会耽误了有限的治疗时机,给疾病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脑瘤的早期治疗非常关键。确诊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脑瘤早期治疗时所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帮助患者更健康生活的关键。脑瘤若能及早发现要及时接受治疗。医学治疗早期脑瘤的方法主要包括脑瘤的手术治疗,中医药,脑瘤的放、化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那么对于脑肿瘤的具体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了解一下。
  1、脑瘤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脑瘤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手术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目的在于明确诊断、改善症状,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临床表明:多数患者经手术切除后可获得长期生存期,因此一旦确诊为恶性脑瘤在患者自身免疫耐受情况许可的前提下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尽管手术治疗是早期脑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脑瘤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手术切除危险系数较高且难度较大,尤其是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手术治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在手术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增加患者手术耐受性及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相关阅读推荐:
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肿瘤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