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德育渗透可以取代知性德育吗

【图文】知性德育的超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知性德育的超越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是: &
生活德育的兴起、局限和超越
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 510641
摘 要:以分析生活德育兴起的原因为基础,笔者展开对学界主流生活德育技术路线的剖析,指出以内容为切入点的生活德育实质上是以日常生活世界所蕴含的感性思维取代科技所蕴含的工具理性思维,这种生活德育并未超出知性德育的窠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德育要以生活世界所蕴含的生成性思维取代科学世界所蕴含的主-客两分思维,以人的生存方式为切入点建构生活德育。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
来源:  8:52:00 【】 
2.德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德育的内容也应有所补充。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优良传统教育内容要继续发扬光大。同时德育应从关注学生个体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突出德育的“生活”特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随着学习和生活节奏的明显加快,人际间直接接触减少,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为此在德育内容中应增加指导学生交往的内容。胡塞尔在他的生活世界理论中提出,提高生活质量意味着善于寻找并提升生活的意义,“学会生活”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素质,学校德育应指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消费方式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3.德育方式:引导投身实践。德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并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条件下,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因此,德育应该更多地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杜威提出的“做中学”,意义也正在于此。有鉴于此,我们的德育应注重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地投身实践,把丰富生动的社会生活纳入我们的教育事业,让学生在亲身接触的实践中增长才干,领悟人生,实现创造。学校要给学生创造生活的情境、提供角色转换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如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活动,引导他们组织有益的社团和文艺活动等。&   4.以境陶情,优化社会环境。环境对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生活在现实环境中不可避免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德育应赋予一切社会关系以教育的功能,并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境陶情。当前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社会方方面面需共同支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教育的良性循环。德育是提高民族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德育应建立起21世纪生活德育的新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健康成长,我们的祖国必将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将化为美好的现实。&   四、高校德育生活化的途径: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1.关爱学生。同样一个事实,用不同的眼光去审视,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法国现象学家莱文纳斯认为:“尤其是在我发现他人的缺点、脆弱或无知时,我体验到了那种无可推卸的爱的责任感的存在:对那些祈求帮助的孩子我责无旁贷。大多数父母都曾经验到这种道义上的要求,许多老师和忘我投入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验。当我爱一个人(孩子或成人)时,我想知道什么对他有益。因此。教育理想是我的行动的指南;与此同时,我仍然对特定情境中人的个性保持敏锐的洞察力。”这段话揭示了这样几层意思:(1)情感与认知相辅相成,情感伴随认知而产生,没有脱离了情感的认知;(2)情感指导认知的方向,当我爱一个人时,“我想知道什么对他有益”;(3)情感会促使“对特定情境中的人的个性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情感比认知来得更为根本,所以真诚地关爱学生,构成了走进学生“生活世界”的基础。&   2.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偏见。教师要对自己的地位、所处的文化、所代表的阶层有一个比较清新的分析和认识。要认识到自己经验和文化以及思想意识上的优势,不能以自己想当然的观念去理解学生。认识自己的文化优势和不足,首先要有一种对待自己的正确的意识和要求,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总有可能存在偏见或不够完善的地方。其次,教师要多看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累。第三,要多与其他教师包括学生交流,“所有人类的行为都包含有文化特征,一个群体中很自然的交流方式,在另一个群体里会感到很怪,就像所有的语言都带有口音,很多时候,我们只有到了不同文化模式的地方才能聆听到自己的声音”,也就是只有通过和他人交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所提高。&   3.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卡史丹(Cazden)和美韩(Mehan)认为:“就像存在社会当中的其他社会组织一样,课堂参与者有特别的行为方式。其中的一些行为方式是从外面带进来的,另外的一些则是产生于教室内部,并且受学校和教育系统的影响。”这些特别的行为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意识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教学特有的文化,而我们的教学活动是在这样的文化中进行的,同时又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化。我们要努力营造这样的班级文化,“使学生的合理行为,出自个体的责任意识,而不是迫于外界的惩罚或获得相应的好处。”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世界”,需要学生能够敞开自己的心扉,能够和教师“交心”。石中英认为:“人文教学需要一个‘真诚’、‘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是同样的。&   4.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学生的思想道德很多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与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原来所在的文化和价值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舒茨(Sheets)和盖尔(Gay)认为:“教师需要理解不同人群(学生)的文化传统,他们允许和赞成怎样的行为,包括他们的行为规范、不同点和礼节。教师必须要理解不同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成就标准、社会禁忌、关系模式、交往方式、动机系统和学习方式。”只有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扎实的基础,而不脱离学生的实际。&   5.具有相当的社会意识。社会是一个繁杂、剥离的系统,既有积极正面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意识,也有落后迷信消极堕落的腐朽思潮,既有公正合理的民意和社会良心,也有貌似合理背后无意间对弱势群体的歧视。比如。我们的大学一般都在城里,特别是在一些学者主张把大学融入社会的鼓动下,大学里弥漫着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农村的学生初入大学,由于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开始难免会有所不适应。因此,大学的教师一方面在主张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合作形成互补的同时,也要反思各种行为和举止、文化和模式,会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歧视。&   6.运用恰当的策略。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需要运用适当的文化管理策略。韦斯顿(Carol&S.Weinstein)等认为,“首先,我们要注意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我们是不是给一些学生太多的鼓励和照顾?”;“其次,我们必须追问传统的班级管理意识是‘怎样起作用’的,努力改变那些不适应学生文化背景的传统管理策略”;“最后,我们必须思考,我们的策略如何适应学生的文化,如何引导学生的文化(积极发展)”。教师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要学会运用一些人文教育的策略去指导学生,如“理解”、“体验”、“移情”和“反思”等。&&&2&&&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0:07:00)?&&( 9:15:00)?&&( 11:48:00)?&&( 11:44:00)?&&( 11:42:00)?&&( 11:39: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Ξ
下载积分:688
内容提示: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Ξ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8:50:5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88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当代价值Ξ
关注微信公众号德育的_意志_转向_兼论走向_实践理性_的学校德育_赵志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德育的_意志_转向_兼论走向_实践理性_的学校德育_赵志毅
&&德育思想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的德育小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