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课件和开放式吸痰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密闭式吸痰的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8期
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机械通气患者15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78例)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密闭式吸痰的肺部感染例数和吸痰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低氧血症的发生率,避免肺部感染发生,减少吸痰操作时间,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放式吸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
【分类号】:R47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阮雅丽;;[J];全科护理;2009年10期
王慧萍;张建英;黄斌;;[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03期
胡晓静;张玉侠;陈超;;[J];护理研究;2010年20期
李倩文;吴维珠;吴文清;;[J];现代医院;2011年08期
邱静;;[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年06期
廖素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年06期
王大丽;魏红艳;于淼;周绪雷;李明慧;;[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7期
彭敏;;[J];当代医学;2010年36期
蔡荣英;陈秀捞;洪瑜玲;;[J];吉林医学;2007年02期
靳玲;王海燕;李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建芬;周健;倪静玉;王红粉;谈敏娟;陈顺毛;王亚芳;黄晔;季玲;;[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刘恋丽;任素琴;;[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张淑香;;[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梁望群;;[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胡珮珏;;[A];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第五届全国危重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曾祥俊;程辉;刘芝兰;;[A];2005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论文汇编[C];2005年
王烁;李毅贤;李春盛;;[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郭洁;;[A];河南省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糖尿病护理新进展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芦良花;;[A];河南省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重症监护技术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徐曰东;张淑香;;[A];山东省护理学会重症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道安;[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邝文彬;[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记者 杨锐、特约记者 吴玉华;[N];健康时报;2005年
罗刚;[N];健康报;2006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科教授 朱光发;[N];健康报;2009年
金先银;[N];健康报;2004年
黄沙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北京军区总医院供稿;[N];保健时报;2009年
本报记者 袁晓婕 本报通讯员 施琳玲 薛晓慧 邵勇琳 程娟娟;[N];南通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泓;[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刘菲;[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冯丹;[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君歆;[D];吉林大学;2006年
陈惠香;[D];浙江大学;2003年
谢晖;[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周银玲;[D];吉林大学;2006年
张华;[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高洁;[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魏福生;[D];南昌大学;2008年
巴哈尔古丽·米吉提;[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周健;[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尹利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欢迎来到环球医疗器械网!
产品导航:
&&&&&&|&&&|&&&&
当前位置: /
一次性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氧式吸痰管
产品3个 留言23条 点击7544次
招商排行榜
您可能感兴趣的产品
一次性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氧式吸痰管
刷新时间: 14:08:05
点击率:4587
留言数:20
粤食药监械(准)字0号
生产单位博罗其乐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一般分类:
按功能分:
标准目录: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_一般医疗用品
耗材类别:/非临床医用耗材
分类标签:&&
:专利号:ZL.X
产品用途: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手术治疗和急症抢救等需气管插管,用人工呼吸机支持时,作吸取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用。
产品名称:一次性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品牌:其乐康(CHILECOM)注册证:粤食药监械(准)字2011 第 2660420号型号:6Fr、8Fr、10Fr、12Fr、14Fr、16Fr产品分类:二类
产品已通过:美国FDA注册、CE认证、13485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适用:ICU、传染病医院 产品用途: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全身麻醉手术治疗和急症抢救等需气管插管,用人工呼吸机支持时,作吸取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用。 与普通吸痰管相比: 1、吸痰时,不需要脱开呼吸机,不中断通气和氧疗; 2、由于密闭式吸痰管的封闭性(带有护套薄膜),避免了开放式吸痰操作的污染,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效防止对医护人员的感染; 3、产品采用医用级PVC材料制作,无毒无刺激,人性化设计。 每支产品配备日期指示标签:每支产品配备的英文说明书:环氧乙烷灭菌。包装:100支/10盒/箱。
1)本网站仅供医疗行业专业人士使用。2)本网站不卖药、医疗器械等产品,只起到信息交流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责,请双方谨慎交易。3)产品禁忌内容或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
联系方式联系时请说明该信息来自环球医疗器械网,将会获得厂商更多信任!
单位名称: 博罗其乐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联 系 人: ******联系手机: ******联系电话: ******联系QQ: ******传  真: ******联系地址: 博罗县博义路106号请在线留言,我们会在24小时内给您回电话,期待合作。
微信扫一扫 联系方式发手机
留言咨询:一次性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氧式吸痰管,*为必填项
Loading...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密闭式吸痰管与开放式吸痰管的吸痰效果的比较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30-02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6/view-1682086.htm  【摘要】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管与开放式吸痰管的吸痰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我院ICU的机械通气患者2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开放式吸管痰,每组各103例。从吸痰后氧饱和度指数,肺部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在氧饱和度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肺部感染率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管在临床吸痰效果上优于开放式吸痰管,减轻患者吸痰过程中的缺氧情况,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管 开放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氧饱和度指数肺部感染   吸痰是借助机械装置的负压来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的一种方法??[1]?。因此人工气道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吸痰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从以前的硅胶吸痰管到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次性可控性吸痰管。封闭式吸痰器是目前一种最新的吸痰设备,在部分医院的ICU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关于临床应用效果的经验较少,特别是针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为了寻求更好的吸痰方式,提高吸痰操作质量,故本次研究将我科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与开放式吸痰管的效果上进行观察比较,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科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0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4例,使用封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其中男79例,女25例;平均年龄51岁。对照组50例,使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其中男71例,女33例;平均年龄53岁。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实施操作的护士均经过培训,操作过程严格按照“经人工气道吸痰操作标准”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于湿化液、冲洗液标明使用日期、时间,每24小时更换一次。吸引时动作轻柔,时间均不超过15秒,吸引负压为10.7~16kPa??[2]?。操作完毕后及时记录吸痰时间、痰液性状、量及监护仪的各项监护指标。    对对照组:开放式吸痰时按常规操作,在吸痰前呼吸机给予2分钟纯氧吸入,气管插管与呼吸机脱离,吸痰管插入后边吸引边旋转撤出吸痰管,,然后停止吸痰,连接呼吸机,再给予2分钟纯氧。有反复吸引必要时不超过3次,并且每次间隔都与以2分钟纯氧吸入。 实验组:密闭式吸痰系统三通分别与患者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呼吸机Y型管、负压吸引装置相连, 形成密闭吸引系统。吸痰时左手持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 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阀, 右手持吸痰管沿气管插管插入至所需深度, 此时吸痰管薄膜保护套随吸痰管的插入自行皱缩, 按下吸引阀开关, 边吸引边旋转撤出吸痰管, 停止吸痰后将吸痰管回抽至可看见导管上的刻度线, 按下吸引阀, 注入冲洗液冲洗管腔内痰液,冲净管腔内痰液后备下次使用。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吸痰前后的氧饱和度指数。并收集两组患者3天后留取痰进行培养的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采用SPSS 11.0数据进行处理,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氧饱和度指数的结果比较见表1.三天后留取的痰培养的结果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氧饱和指数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 吸痰前氧饱和度指数均值吸痰后氧饱和度指数   试验组104 97%95%   对照组 103 96%92%   合计207 96.5% 93.5%   P<0.05    表2 两组患者三天后痰培养的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未感染 感染感染率(%)   试验组104 53 51 49.03   对照组103 41 62 60.19   合计 207 94 13 54.59    P<0.01   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氧饱和度指数及三天后留取的痰培养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 吸痰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都是感染源,患者呼吸道的病菌能以120 km/ h 的速度被咳出??[3]?。密闭式吸痰是指不需脱开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的吸痰操作, 吸痰管外套有透明薄膜, 整个吸痰过程都是在密闭情况下完成,操作者不需戴无菌手套即可操作。避免了开放式操作吸痰的污染,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医院内感染和对医务人员的感染。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时需中断机械通气,致使患者缺氧导致心率加快,尤其是应用PEEP的患者,由于气道压突然降低,可引起心肌缺氧、心律不齐,乃至心脏骤停等并发症??[4]?。而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时不脱离呼吸机,不中断通气,明显改变了吸痰时病人面红、面色青紫、憋气等不适应反应,也避免了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3.2 但是密闭式吸痰管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密闭式吸痰管,只能吸气道内痰液,如需吸口腔内分泌物,还应再准备一些开放式吸痰管。其次,密闭式吸痰管在下入气道后,因为管外有一层薄膜限制,所以不能灵活有效地进行旋转吸痰管吸痰。增加了痰液残留的机会,易造成吸痰次数的增加。再者,密闭式吸痰管独特的薄膜护套影响了操作者在吸痰操作中的感觉,使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增加??[5]?.因此有凝血机制障碍、术中术后大量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   参考文献   [1] 宛翠秀,邓业芹.密闭式吸痰方式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临床护理杂志,):18-19.   [2] 王群气管内吸痰的压力选择。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5(7): 740-741   [3] 丁彩儿. 气管内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效果比较[J]. 护士进修杂志,) :329   [4] 王晓萍. 传统吸痰法与密闭式吸痰方式的临床比较.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41   [5] 张劲,金环,陈冬娥等.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J),):28~29      作者单位:318000 台州中心医院ICU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中的对比观察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中的对比观察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肺部感染情况及发生时间等。结果:两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值变化、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保持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放式吸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