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有哪些常见的意外伤害有哪些

不同阶段宝宝常见意外,不要等事故发生了才追悔莫
本文原创欢迎个人分享转发,媒体转载请联系作者!
文丨鸽子医生
宝宝是妈妈的“心头肉”,妈妈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宝宝受伤害,但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意外伤害的重点有所区别,妈妈要及时掌握重点,然后根据重点及时预防。
3岁以下最容易摔倒
3岁以下的孩子刚学会走路,摔倒的机率比较高,摔倒后经常有孩子摔歪或摔断牙齿。牙齿摔断后,争取在半小时内把孩子连同断牙送到医院,可以大大提高断牙的成活率。断牙掉在地上可能沾上脏东西,家长切记千万不要用自来水清洗,直接带去医院给医生。
家里有小宝宝的,窗户上应安装栏杆,栏杆间距小于9厘米,床边不要放凳子或桌子。保持地面干爽,可铺防滑垫,有楼梯的地方要安装扶手。
0-6岁孩子最容易被烫伤
尽量不用桌布,以防孩子拉扯桌布使桌上的热汤倾倒;不要让孩子单独面对热汤,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就是在你转身的瞬间,被烫伤了;孩子洗澡的时候先放热水,再放凉水。
对于烫伤部位,可以迅速用大量干净的冷水冲洗,如果宝宝的衣服和烫伤部位黏在一起,家长不要盲目揭开,等医生处置。切忌不要盲目使用一些土办法涂抹伤口。
2-7岁孩子最喜欢吞食异物
吞食异物的孩子非常多,从8个月到10多岁都有,但是2-7岁的孩子最多,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对各种物品都非常好奇,喜欢用嘴去探究奥秘。
当发现宝宝将异物吞下后,只要当时没有呛咳、呼吸困难或口唇青紫等窒息缺氧的症状,就不必过分紧张。无需设法使异物再吐出来,尤其是圆形的小物体,因为刺激宝宝吐出异物可能会导致异物吸入气管而发生窒息,造成严重后果。一定要尽快把宝宝送往医院,让医生取出异物。
——————————————————————————
获取更多小儿饮食、常见病、生长发育及护理知识,
关注【问及说】公众号:【air863】。
鸽子医生,一名专业儿科大夫。微信可在线咨询育儿问题,百分百回复!
来吧,找个育儿专家做朋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鸽子医生,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鸽子医生,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有些母亲对这些怪味来源认识不清,往往忽视婴儿身上的怪味。其实,这些怪味,是从婴儿身上散发出来的,是婴儿患有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信号。
  小儿身上的任何细微的变化都难以从母亲的眼睛滑过。但是,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却往往被母亲忽视,这就是有些婴儿身上散发出一些奇怪的味道,如烂白菜昧、脚汗味、猫尿味等。
  有些母亲对这些怪味来源认识不清,往往忽视婴儿身上的怪味。其实,这些怪味,是从婴儿身上散发出来的,是婴儿患有某些先天性代谢疾病的信号。
  先天性代谢疾病与遗传有关,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某些酶或结构蛋白的缺陷,使体内氨基酸或有机酸代谢障碍,产生异常代谢产物,堆积在小儿身体内,并通过汗、尿排出,散发出各种怪味。
  例如,枫糖尿症可散发出枫糖味、烧焦糖味;咖啡味;苯酮尿症可散发出耗子臊味;蛋氨酸吸收不良症可散发出啤酒花烘炉气味;高蛋氨酸症可散发出煮白菜味或腐败黄油味;焦谷氨酸血症可散出汗脚味。这些代谢病最后都导致小儿发育障碍及痴呆。
  代谢病的发病率虽然不多,但危害严重,一旦延误,便难以挽回。所以父母不要忽视新生儿身上的怪味,发现怪味,应求医检查,对症治疗。
专家视频解读
当季高发疾病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
长按上图保存二维码,使用微信扫一扫右上角的“相册”扫码,再分享好友或朋友圈新生儿有哪些常见的意外伤害_百度知道
新生儿有哪些常见的意外伤害
我有更好的答案
患儿受伤后未经急救前不要轻易搬动肢体,以免引起骨折移位,损伤血管和神经,引起大出... 户外活动,不含咬彩色玩具,使用蜡笔后洗手;少接触油漆制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 正文
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三大意外伤害 要怎样正确处理?
  小儿爱动贪玩,生活中常会发生一些或伤害。遇此情况,孩子当然手足措,家长也会乱作一团,生怕孩子有危险,往往在慌乱中盲目处理,却又不得要领,结果错上加错,解救意外又生意外。其实,小儿发生的某些意外,有时有惊无险,有时无惊有险。只有正确认识,科学施救,才能化险为夷。现结合几个症例,谈谈某些过程中的意外险情及救治方法。
  咬断体温计:莫惊慌
  正上幼儿园的萌萌,因,吃药打吊针两天,病情好多了。今天早上起来,妈妈给她量体温,将体温计搁在萌萌舌下就出去了。不一会,萌萌却哇哇地哭起来,妈妈一看,发现孩子已将体温计咬碎了,并吞下了一小截,连体温计里的水银也吞到肚里去了。
  爸爸和爷爷都来到孩子身边,问她肚子痛不痛,孩子说不痛。爷爷赶快拿来一杯鲜牛奶让她喝下去。爷爷听别人讲过,水银和蛋白结合后才能阻止其吸收。接着,一家人赶紧打的来到医院,请求医生给孩子洗胃,免得发生。
  儿科医生接诊后,经过问诊,得知孩子没有、吐血等情况,接着检查口腔和咽部都无损伤痕迹。便安慰孩子的家人不必紧张,告诉他们没有必要洗胃。家长可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炒一盘韭菜,韭菜不要切得太短,让孩子吃下去。长段的韭菜在胃肠道不会完全被消化掉,在肠道蠕动时会逐渐裹住碎玻璃和水银珠推向肛门,能起到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过一两天,吞下的异物就会随大便排出来了。
  萌萌的家长对医生的嘱咐一一照办,结果破碎的玻璃和水银第二天就随大便排了出来。
  咬断体温计可引起汞的观点是错误的,其错误在于混淆了金属汞和离子汞的区别。体温计内的水银是金属汞,它在胃肠道内几乎不被吸收,也很难起化学变化,不会转变为有毒的汞离子;鲜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不能与水银相结合,故体温计中的水银入肚后,一般一两天便能随大便排出体外。应当提醒的是,在吞入水银后,孩子的大便不要拉在地上,因为拉在地上的水银是很难清扫干净的。俗话说,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它会变成无数小汞粒,遍藏在室内各处,长期挥发,便会形成汞蒸气,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吸入后会引起汞中毒。
  若地面上水银量多,可洒些硫磺粉与之结合,然后清洁地面即可。
  拉链夹包皮:上医院
  放假前夕,同学小刚来约小华去玩。小华正好在厕所里大便,听到小刚来找,急忙解完,快快穿上裤子。由于心急,拉链一不小心夹住了“小鸡鸡”,顿时一阵,他原想把拉链往下拉,可越拉越紧,便在厕所里叫了起来。妈妈闻声赶来,看到拉链“咬”住了孩子的“命根子”,赶紧扶他上床躺下,她凭老经验,觉得拉链要上下梭动才能解脱,便叫孩子忍一下,她轻轻一梭,竟把包皮给挤破了,只得急急去医院。
  泌尿外科医生经详细检查,确认拉链仅仅夹住包皮,遂先将裤子剪去,仅留下拉链部分,以减轻裤子下垂的拉力,便于进行处理;经局部麻醉后,又上下梭动拉链试图解脱,由于拉链夹得太紧,且链齿已嵌入包皮之中,并有一处破损,只好征得家长的同意,施行了包皮环切术。
  男孩子拉链夹住包皮的意外时见报道。这种意外多发生在男童中,一般都在拉拢裤裆时发生,且多见于不穿内裤的男童。当拉链夹住包皮时,切勿自行梭动拉链,否则会越拉越紧,导致链齿嵌住皮肉。拉链夹住包皮应到医院做急诊处理。
  消化道异物:勿大意
  异物误吞入肚,多见于2~3岁的小儿,因宝宝已经会走路,且爱将手中抓着的东西放入口中,一不小心就会吞入胃内。异物包括棋子、硬币、小铁钉、纽扣、回形针、玩具小零件等。
  在一般情况下,异物进入消化道后,除少数带钩或太大的异物外,大多数异物诸如棋子、硬币、纽扣等,都能随胃肠蠕动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为防止异物滞留于消化道中,可多给患儿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异物排出。在此期间,要留意观察孩子的粪便,直至见到异物为止。
  若孩子吞入铁钉、回形针、剃须刀片等危险品,则易损伤胃肠,必须及时取出,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这些异物若在胃内,可用胃镜取出,若已进入小肠,则须密切观察。在异物排出消化道前后,一旦出现腹痛、、发热或排,说明有胃肠道损伤,必须及时到医院看急诊。
  编辑推荐: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
(责任编辑:方徽雯 )
文章关键词:
孩子被猫狗抓咬怎么办?孩子被鱼刺卡喉怎么办?...下面小编就为你详细介绍下。
意外伤害对每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孩子受伤了我们要怎么做?孩子出现意外伤害我们该做什么?
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即使是在家中,父母也依旧要注意预防孩子出现意外伤害。为了可以让父母防范于未来,小编来总结幼儿常见的意外伤害……
我国目前每年约有16万0至14岁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约有64万儿童因伤致残。湖南省疾控中心列出了以下最常见5种意外伤害类型,同时指导家长进……
我国儿童死亡原因中,近3成是意外伤害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的多发地点是本应最安全的家。
相关健康数据
擅长:对慢支、肺气肿、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气胸等诊治有一定研究。对呼吸系疑难危重病诊治有较丰富经验。
擅长:呼吸道疾病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肺癌方面有独到见解。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综合治疗,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恶性胸水的治疗,重症哮喘的急救。
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领域为介入呼吸病临床应用,主要包括:①各种良、恶性气管、支气管狭窄、软化经支气管镜介入诊疗; 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熟练掌握各种泌尿、男科疾病的诊断与处理……新生儿宝宝常见的八大意外伤害
新生儿意外伤害是指外来的、非本意的行为危害到新生儿的生命与安全,我们家人应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宝宝护理程序操作,只要护理方法得当,意外伤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我们常见的宝宝意外伤害有哪些呢?怎样去预防呢?
(一)症状
新生儿憋气、面色红紫、呼吸道不畅通、哭不出声音来。
(二)预防及护理
1.若发生呛奶,应立即参照以下方法处理:护理者坐位,新生儿俯卧于护理者腿上,一手扶好新生儿,另一手空心掌叩击新生儿背部,促使新生儿哭出声来,并将呛入的奶流出,憋气情况会有明显缓解。
2.若呛奶情况紧急,按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继续处理的同时尽快去医院诊治。
(一)烫伤护理
1.若不慎烫伤了新生儿,立即用凉水冲洗烫伤部位,再仔细察看烫伤情况,小心脱下衣裤,避免将烫伤的皮肤一同脱下。
2.根据烫伤程度,对烫伤部位进行消毒,抹上合适的烫伤膏药后用纱布包好,然后换上干净衣服。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二)注意事项
1.洗澡时尽量不使用流动水,若使用,必须控制好水温,以不超过38℃为宜。先倒凉水后倒热水,用水温计测量水温度数。此时一定要让新生儿远离热水壶,绝对不允许家人一手抱着新生儿,一手拿着热水瓶的动作。
2.使用热水袋时,不要灌入滚开的热水,灌入水的温度控制在50-60℃。
3.用厚毛巾将热水袋包好,以免烫伤新生儿。
4.不要把热水袋直接接触到新生儿的皮肤。
(一)窒息处理
窒息是指新生儿呼吸被阻而停止。新生儿一旦发生窒息,应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1.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条件允许者供氧。
2.弹脚心以刺激呼吸。
3.严重者人工呼吸急救,方法:让新生儿头朝后仰,下巴朝上。护理者用手按住下巴,将空气吹进新生儿的口鼻。
4.作上述工作的同时,联系车辆去医院急救。
(二)注意事项
1.母乳喂养者应以坐位为主,避免卧位。若卧位喂养,提醒产妇乳房不要堵住新生儿的口鼻,更不能在睡眠状态下哺乳,以免使新生儿窒息。
2.新生儿俯卧应选择在新生儿清醒时,旁边一定要有人监护。
3.新生儿脸部周围避免有毛褥子等物品,更不要给新生儿戴手套,因为这些软性物品若堵住口鼻,新生儿会因无力挣脱而发生窒息。
4.若新生儿体温35℃不升高,皮肤发凉、发硬等症状发生,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四、防环境污染
(一)避免噪声及强光线刺激
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适应力差,长时间的噪声、强光刺激容易使新生儿的听觉或视觉功能出现障碍。
(二)新生儿室内禁止吸烟
因为新生儿对尼苦丁极为敏感,若吸入含有尼古丁的烟雾,对新生儿的健康会造成伤害。
(三)避免电磁污染
新生儿应远离电磁器具、如电脑、微波炉、电磁炉等,这些电磁器具的辐射都会给新生儿带来危害。
五、饮食安全
对于不能够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选择奶粉的时候,要认真了解产品质量的生产时间,杜绝食用劣质和过期乳制品。人工喂养新生儿时,可以用配方奶粉喂养,同时,应注意牛奶的温度不宜过高,应注意每次喂奶前后要洗手,并做好奶瓶的消毒“一人、一用、一消毒”,吃剩的奶应弃掉,不能隔顿再吃,以防奶变质,引起新生儿腹泻。
六、防中暑和煤气中毒
新生儿居室温度在22-24℃为佳,湿度最好保持在50%-60%。每日要保证通风、换气,夏天,产妇“坐月子”紧闭门窗,而不敢使用风扇、空调,是造成新生儿中暑的重要原因;冬天,取暖用炉子时不注意烟筒的通畅,甚至不用烟筒都是造成煤气中毒的主要原因。
七、防耳朵损伤
不要用棉签或其他物品为新生儿掏耳朵,以免弄伤新生儿的耳朵,影响其听力。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新生儿耳朵外面有脏东西的部分,千万别掏耳朵。
家中有新生儿宝宝的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给新生儿使用软硬适宜的枕头,避免使用又大又软的枕头,防止堵住孩子的口和鼻,发生窒息;新生儿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避免趴睡,新生儿的双手支撑力还不能使他躲避危险,趴睡时,一旦堵住了口鼻,就有可能发生窒息.
热水瓶、茶壶、水杯等应放置在离宝宝婴儿床较远的地方,特别是桌子上避免铺桌布,防止家人不小心拉扯后烫伤宝宝;暖气、暖水袋均应加保护罩。
房间中避免使用铁制家具,在有棱角的地方要加保护器,避免孩子碰伤。
有新生儿的家庭尽量不养宠物,避免抓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新生儿睡觉、换尿布、换衣服时应放置在有护栏的床上,避免孩子掉落在地上摔伤。
新生儿使用的被褥、衣服等不要有长长的线头在上面,避免孩子的手指、脚趾被线头缠绕而发生皮肤组织坏死。
【欢迎各位宝妈来咨询探讨 微信公众号:美好孕产婴(mhtina)】
欢迎在喜马拉雅FM 蜻蜓FM 荔枝FM 搜索“高级母婴护理Tina老师”免费收听公益讲座。
声明:本文为美好孕产婴高级母婴护理Tina老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诉侵权处理。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喜马拉雅FM免费收听公益讲座
蜻蜓FM免费收听公益讲座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的意外伤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