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的案例的区别有什么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哲学史上最为重要的学派之一,他们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发展过程构成了一段哲学史的丰富内容。本书就两派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两派的主要代表及其发展概况,两派论战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各自的主要观点,以及两派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概括的介绍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便为进一步对这问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里面的许多内容都具有可资借鉴的宝贵价值。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基本信息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版日期: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作者简介
陈修斋,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哲学专家、翻译家、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前言
无论是从事国家现代化的建设,或者是进改造旧世界的斗争,都必须对世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双必须对关于认识本身的理论和方法有所把握。就这个角度来看,认识论是每个有志于建设国家,改造世界,因而要认识世界的人都必须注意学习和研究的。不管“哲学就是认识论”的说法是否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但认识论历来是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却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众所周知,在西方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和“经验论”两个派别。它们虽然“在认识论的全体上都是错误的”,但也“各有片面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和上述两种理论是对立的,对它们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进行批判和否定;但另一方面又肯定它们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认识论的发展在理论上有过重大贡献,在社会历史上也都起过革命性的进步作用。而且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本身也是在批判地吸取和继承它们的合理成份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真正较深入地理解的认识论,就必须对这两种理论的内容和历史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和“”都是源出西方的名词,也译作“经验主义”和“”。这两种类型的思想,虽然在一定意义下可以说,无论古今中外,它们在人们的思想中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表现,但作为较典型的认识论理论,并且形成了两个既互相对立、互相斗争,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学派而在哲学史上出现,则是在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封封建革命时期前后,即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期的历史现象。当时的“”以、洛克、、为主要代表,他们都是英国哲学家,故也常称为“英国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则以英国的弗朗西斯·培根,法国的,荷兰的,德国的为主要代表,他们都是西欧大陆各国的哲学家,因此也被称为“大陆理性主义”。虽然由于两派哲学家的思想也常有互相交叉。彼此渗透等复杂现象,并非在所有问题上都壁垒分明,因此历来也有人不承认乃至明确否认有这样两个学派存在,或认为这种划分是“不幸的标签”等等。但是我们认为,上述这些哲学家之间,在当时的某些认识论的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关于知识起源(例如,若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那么它是否起源于感觉经验)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基本观点或主要倾向上的分歧,因而存在着这样两个学派是无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并且,这两派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发展过程,构成了这一段哲学史的丰富内容,既对认识论的发展作山了重要的贡献,也提供了人类哲学理论思维的许多深刻的经验教洲,即使对于我们今天也还有可资借鉴的宝贵价值,是不容忽视或抹煞的。这就是我们要对这两个学派斗争的历史再进行一番探讨,并以提纲挈领的形式来写作本书的理由。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这段历史内容的丰富性,而本书受篇幅所限,因而不可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探讨和阐述。这里仅就这两派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两派的主要代表及其发展概况,两派论战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各自的主要观点,以及两派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概括的介绍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便为进一步对这问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本书目录
第一章 欧洲近代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近代西欧的产生和反封建的斗争
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与哲学的联系
三、这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及其与哲学的内在联系
第二节 思想渊源
一、古希腊哲学中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倾向的产生与成第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经验主义因素与理性主义因素的继续发展
三、“”时期近代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的孕育
第二章 欧洲近代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节 16-18世纪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概貌
一、当时哲学的突出问题和基本派别
二、经验派的主要代表及其哲学概貌
三、理性派的主要代表及其哲学概貌
第二节 经验派与理性派自身发展的一般进程
一、经验派发展的主要阶段与逻辑进程
二、理性派发展的主要阶段与逻辑进程
第三节 经验派与理性派论战的几个主要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
二、第二个阶段
三、第三个阶段
第三章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论战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各自的主要观点(上)
第一节 关于认识对象的问题
一、关于作为最高认识对象的实体的学说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
二、经验派与理性派各主要代表的实体学说及其演变过程
三、经验派与理性派之间及两派内部关于认识对象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
第二节 关于认识主体的问题
一、认识主体问题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
二、经验派与理性派的主要代表关于认识主体的观点
三、经验派与理性派之间及两派内部关于认识主体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
第四章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论战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和各自的主要观点(下)
第一节 关于认识的起源和途径问题
一、认识的起源和途径问题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
二、经验派与理性派的主要代表关于认识起源和途径问题的观点及其演变过程
三、经验派和理性派之间以及两派内部关于认识起源和途径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
第二节 关于认识方法
一、认识方法问题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
二、经验派与理性派的方法论观点及其演变过程
三、经验派和理性派关于认识方法问题的分歧与争论
第三节 关于真理观问题
一、真理观问题在近代哲学中的地位
二、经验派与理性派各主要代表的真理观及其演变过程
三、经验派与理性派之间及两派内部关于真理观问题的分歧与争论
第五章 经验派和理性派哲学对后世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文摘
笛卡尔的后继者斯宾诺莎敏锐地觉察到了笛卡尔哲学中身心二元论和身心交感说的矛盾,并尖锐地批评了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说,指责他的关于松果腺的说法是提出了一个比任何神奇的性质还更加神奇的假设。因此,他坚决地摈弃了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说,提出了他自己的身心关系的新学说,即身心为一物两面说和身心平行说。诚然,斯宾诺莎继续坚持着笛卡尔关于思维和广延、心灵和身体相互区别的原则,认为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其思想,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使其运动。但他同时却认为,统一的人具有心灵和身体两个方面,当我们借思维的属性来理解人时,他就是一个心灵,当我们借广延的属性理解人时,他就是一个身体;因此,心灵与身体乃是同一个东西,是一物的两面,身体的感触或事物的映象在身体内的序列与思想和事物的观念在心灵内的序列是对应的和一致的。在此基础上,斯宾诺莎对感觉观念产生的途径提出了新说明。按照斯宾诺莎的见解,感觉观念是这样产生的:当外物作用于肉体感官时,它在身体内便引起了一定的激动,与此同时,心灵内便相应地出现某个相关的感觉观念。只是由于身体被激动的情状同时出于激动的物体和被激动的身体的性质,关于这些情状的感觉观念就势必包含有人体和外物的性质,因而它必定是不完满、不恰当的观念。斯宾诺莎的身心一物两面说和身心平行说虽然在一定意义下消除了笛卡尔认识论中身心二元论和身心交感说的矛盾,但是由于他只是在简单否定笛卡尔交感说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消除的,因而他提出的身心一物两面说和身心平行说本质上仍只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回复,或者确切一点说,是以一种削弱了的形式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回复。而且,一方面说身体感触外物时,心灵同时出现相应的感觉观念,另一方面又说身体感触外物并非心中感觉观念的原因,这种说法和笛卡尔的身心交感说一样,也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此,在对于感觉观念起源的解释方面,斯宾诺莎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
为什么从笛卡尔到斯宾诺莎,在对于感觉观念起源的问题上,未能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呢?究其原因,除了他们的理性主义的偏见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眼界为物质即广延的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所限。感觉观念的起源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现实的物质对象和认识主体的关系问题,尽管理性主义者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把理性认识看成纯粹思辨,但是在考察感觉观念起源问题时却不能置现实的对象于不顾,不能回避现实的物质对象和认识主体的关系问题。然而,只要基于物质即广延的机械主义物质观,这个问题就注定得不到正确解决。因为,思维本来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如果仅把广延看作物质的唯一本质属性,就势必把认识或思维的主体看作非物质的东西,看作与物质不相容的东西,这也就意味着在物质和精神、思维与广延之间人为地设下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在这样的前提下谋求解决物质向精神的转化问题,自然只能是枉费心机。笛卡尔和斯宾诺莎解决身心关系问题的尝试,标志着前此的大陆理性主义者的实体学说或物质观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无力,于是莱布尼茨就根本抛弃这种物质观转而企图在彻底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来解决身心关系问题。在他看来,身体与心灵好象两个走得完全一致的时钟,其所以一致,并不是由于直接的互相影响,而是由于上帝把这两个时钟事前就造得非常准确,因此它们各走各的而又自然彼此一致。这就是他所说的“前定和谐”。尽管莱布尼茨自认为他的这个学说“至善至美”,但在现实地解决身心关系问题方面,他也丝毫未提供什么灵丹妙药。前定和谐学说尽管总的说来有与自然神论相类似的排除上帝对自然过程的随时具体干预,因而有间接承认事物都按自己的天然本性而发展变化这种接近唯物主义观点的意义,但在解决笛卡尔的二元论所遗留下来的身心关系问题上则与和斯宾诺莎的一物两面说或身心平行说一样无力。只有坚定地站在立场上承认精神或心灵是物质身体的属性,是高度发展了的物质——人脑的功能,才能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有什么? - 知乎8被浏览303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发展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区别与联系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定义代表人物及代表人物的主要学说对心理学的意义希望为非常具体和明确的回答,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区别很大.质的区别.经验主义指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认为一切知识来源头,但误把局部经验当作整体经验,孤立,片面,静止.理性主义则认为理性是知识的源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中经验主义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