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苹果售后宝山镇找苹果梳果,套袋的人,工资一天一给

  2013年旅游局的同学送了我一本书,名字叫《山海四季:一个北京作家眼里的胶南》,作者是何南。这个一口一个弄啥来的河南人,竟然写出如此之美文。既不是信马游缰的风景名胜漫谈,也不是毫无新意的旅游景区介绍。它是以一个厌倦了城市生活的文人的经历为经,以一双新奇眼睛和一颗敏感心灵的所睹所感为纬,力求多元化、立体化、人文化地介绍胶南风土人文的精美散文集。  是以一个作家的故事带动胶南的故事,作家的故事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胶南的风景便有了故事和色彩。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胶南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风物便在读者的淡淡阅读之间款款走近。  读完这本书当时我就在想,是不是也应该狗尾续貂写点散文,最少也应该写点读后什么的吧。缘于当时工作很忙,也就没能写成。然之束之高搁了。今年收拾旧书又重读了一次。真心感觉不错,但写些什么呢?就咱这个文采也不敢和作家来比啊。今天也来写点东西,提纲就不作了,名字就叫《曾经有个城市叫胶南》,想到哪写到哪,想写多少写多少。告诉你一个你知道的和你可能不知道的,过去了的胶南。  在退休老师张老的指导上,在众多网友的指正下,我对文章结构进行了调整,对错字病句进行了改正。今天出来修订版,希望大家继续批评指正。  全书有以下内容构成  (一)胶南的由来  1.1历史上的胶南  1.2行政历史上的胶南  1.3胶南人的人性特点  (二)胶南的几个传说  2.1双凤山郊游记
  2.2双凤山传说考  2.2.1姜儎说  2.2.2双凤仙姑说  2.2.3姜道士说  2.2.4双凤山的真实情况  2.3灵山卫的传说  2.3.1御史止鸣  2.3.2棒喝城蝗  2.4大珠山的传说  (三)胶南风俗考  3.1风俗考总论  3.2少儿生长期的风俗  3.3胶南人穿服饰特点  3.4胶南人的饮食特点  3.5胶南人的居住特点  3.6婚嫁婚俗  3.6.1胶南旧时婚俗仪式  3.6.2现代婚礼流程  3.7丧事丧礼  3.8其它喜庆  3.9胶南人的迷信禁忌  3.10时令节日的庆祝  3.11胶南人的陋习流弊  4来谈谈以前的“胶南十大怪”  5游胶南之全攻略  5.1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一篇)幻梦灵山岛  5.2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二篇)奇秀大珠山  5.3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三篇)千古琅琊台  5.4游胶南之全攻略(第四篇)绚丽九上沟  5.5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五篇)探幽小珠山  6胶南美食  7胶南的特产  7.1西施舌  7.2蓝莓  7.3大村的香菇黑木耳  7.4海青茶  7.5琅琊的琅琊鸡玉筋鱼  8一个老胶南人的回忆  8.1没有什么好说的赤色童年  8.2学习学的什么  8.3代课教师  8.3鲜艳的红领巾  8.4代课教师  8.5“向雷锋同志学习”  8.6礼貌是什么?  8.7字如其人  8.8那个时代的文艺生活  9胶南名门望族  9.1薛 高 丁 李 法氏  9.2 张 曹杨 苏 管 赵 刘氏  9.3卢 王 封 焦 逄 马 徐 董氏  10曾是胶南历史上的名人  11胶南的方言—胶普  11.1胶南地方语言的区域和形成  11.2胶南方言特点与发声  11.3胶南方言的范例
楼主发言:24次 发图:0张 | 更多
  1.1历史上的胶南  中国人讲究历史,胶南也有,先引用以下官方文字说明之。  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这里,开创了灿烂的琅琊文化。已经发现的30多处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文物古迹,把胶南的历史追溯到原始社会初期。  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这里置琅琊邑,称"东境上邑",当时人们赞誉这里为"东方胜地"。史载齐桓公和齐景公都对琅琊非常向往。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的齐国长城遗迹贯穿胶南境内50多公里。越王勾践灭吴,于公元前472年将国都从会稽迁到琅琊,以此作为建立霸业的基地,历8代君主,共224年。秦始皇扫平六国后,琅琊作为36郡之一,郡治就在琅琊镇驻地。秦始皇5次巡游天下3次登临琅琊。汉武帝也3次来这里巡游。后来又有汉宣帝、汉明帝等帝王登临琅琊。  琅琊港是中国古代五大港口之一。秦方士徐福从琅琊港启航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最后到达日本。由于古琅琊以其历史灿烂和山海风光奇伟而著称,所以历代学者文人也非常向往这里。西晋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均出身此地的名门望族(琅琊王氏)。南北朝时的谢眺,唐代的李白、白居易、李商隐,宋代的苏轼,清代的丁耀亢等著名文学家留下了大量写琅琊胜景和风物的诗文,在积淀深厚的琅琊文化中熠熠生辉。  这就是历史上的胶南,这个地方过去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春秋战国之前这些事是东夷人干的不是我们的祖先干的。但春秋战国之后到唐代那些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也与我们和我们的老祖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平洛扫北,这里的人类没有了。唐代以后到明初,我们这里发生了大地震海啸,有民谣为“淹了石河县,立了日照城”据有关专家考证石河县在今天董家口港区青钢的西南角沐官岛。在灵山岛的东南角,老家的渔民在此作业,经常会网到如旧时生活用具,城门的那个殿角。现代船用导航所示的护城河和水井。  好么,那我们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这就需要你去看祖谱了,我们这里的人上推到清代诸城,诸城上推到明代江苏,再到以前就是来自云南了,我们现在的人和胶南原来的这个历史和地理环境无关。  至于胶南的地理来源,1956年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徐嘉炜,提出了郯—庐断裂带一说,书中明确说明了现今胶南、苏北一带就是大别山的延续;现今胶南烟台一带,原先同安徽蚌埠一带连成一体,胶南是从430公里外的安徽蚌埠“漂”来的。  1.2行政历史上的胶南  没有古代近代的胶南,至少是地理位置上的,便没有今天的胶南。  胶南这个行政称呼开始于1946年结束于2012年。  历史沿革胶南历史上多分属胶州、诸城,1946年成立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而得名。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春秋时期,境内有琅琊、安陵两城邑。战国初,越灭吴,于公元前468年徙都琅琊,今县域南部沿海一带属越,历224年。后越败于楚,地属楚。战国后期,县域全部属齐。  秦统一六国,境内设琅琊郡,并附郭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县域属琅琊县。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隋复置琅琊县;唐代又裁,境地归胶州、诸城,此后废置千余年。  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诸胶边办事处,1944年置藏马、诸胶边两县,属滨海行署。1946年9月,划胶县洋河以南9个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建立胶南县,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滨北专区撤销,藏马、胶南两县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藏马县并入胶南县。是年胶州专区撤销,胶南县属昌潍专区。1958年10月胶南县改属青岛市,日,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  这里说明胶南最早是1946年才有的,现在的大黄岛行政区划实际上是1946的小胶南。期间有黄岛公社独立成区,薛家岛划为青岛开发区。2012年,撤销青岛市原黄岛区、胶南市,设立新的青岛市黄岛区。2014年设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总面积约为2096平方千米,总人口为171万,成为青岛市第一大行政区。实际版图就是1946年的胶南县。  1.3胶南人的人性特点  胶南独特的地理地地貌造就了胶南人独特的人性特点。胶南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海有海,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日照市、五莲县、诸城市和胶州市毗邻,三面临海,为海洋性季风气候。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就决定了胶南出不了大奸大坏之人。 地邻对胶南人的影响也是极大的,王台红石崖受胶州好孩文化影响比较奸诈,海青大场受日照影响人比较憨厚老实。  向上二代人,胶南就没有一个城市人。所以胶南人的文化和脾性都少有小市民那种市侩,更多的农村人的那种朴实和憨厚。更没有青岛人那股子彪劲。  胶南人不排外,那些闯关东的老家人,回家乡的很多,更多的时候是那些喝凉水的在欺负这些本地的棒子。  我有相当不错的同学,在我们毕业十五年的时候谈起了我也谈起来胶南,他说,刚接触你的时候感到别扭,感觉你不入流。感觉有点怪,所以差点和你打起来。交往起来才知道你是值得交往的。他多年打拼在青岛,他对胶南人的印象是人实在善良比青岛人强百倍。
  (二)胶南的几个传说  传说这个论题从一篇文章谈起。  2.1
双凤山郊游记
2012年qqlove  恰逢周末,岳父约了小女去双凤山郊游。临行,问我:是否去过双凤山呢?汗颜!诚然,忙碌使自己连咫尺的双凤山都没有去过。于是,一起结伴前去。  开车出城,沿海西路一直向北,走秦家庄,过瓦屋,奔大小邓陶方向。五分钟的车程,就到了邓陶人工湖。早就耳闻邓陶人工湖大且美,亲见,有过之而无不及!随已隆冬,湖面全部结冰。湖边枯黄的芦苇,正随风摇曳。车的声响,偶惊起几只野鸭,腾飞起,鸣叫着,又飞快没入湖的另一侧芦苇丛中。远望,人工湖像明镜一般,长长的拦湖坝,如正在梳妆的秀女,伸出她那娇嫩的手臂,把秀美的湖面揽在怀里。。。。。。  顺蜿蜒山路西行,不一会,就到一处翠竹密林掩映下的小村,村不大,只有百十户人家,即双凤山村。村后就是传说的双凤山。停好车,偶遇一热心姜姓村民,在他的讲解下,对双凤山以及关于她的传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道教一位名叫姜载的仙人,云游天下,正腾云驾雾间,路过此地,忽被秀美的双凤山所吸引!驻足仔细欣赏此间的美景,陶醉多日,以致留恋往返!遂在此建观立身,终日里抚琴品茗,讲经修行,降妖除魔,普度众生,好不逍遥自在!遗憾此观毁于文革时期,但山中今日还保存有以前的多处景点、遗迹!  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沿以前仙人的足迹顺南坡上山。果然看见了那口仙人吃水的古井,历经岁月的沧桑,磨的光滑的井台,古朴的井栏,绿绿的爬山虎,井后苍翠的古老松树,梧桐。。。。。。都依稀见证仙人的影子!  山间忽现小块菜地,相传是仙人种菜的场所。  绕过菜地,顺蜿蜒崎岖的狭窄山路前行,不一会,就来到了半山腰。在小女的惊呼声中,猛抬头,山腰惊现一处绝迹!只见半山腰险要处探出十几块巨大的岩石,层层参差而又略显规则的叠在了一起,仿佛是被人有意摞在一起一样,令人感到惊奇不已!那情形,即使有风吹来,也会摇摇欲坠!
岩石的缝隙里,生出的几株松树,饱受日月精华,风吹雨打,经受岁月的洗礼,遒劲的根深入盘结到了岩石里,显然已是十分古老了!  听随行的村民聊起了“摞石”的传说:说神仙姜道士,每日里留恋在双凤山,带领他的徒弟小道士们,炼丹听道,讲经修行,好不逍遥快活!某日,忽有蓬莱仙友相邀,邀其前去赴会。临行叮嘱徒弟们,在家好生看守道观,不许惹是生非!遂驾鹤而去。相安无事,小徒弟很听话,眼看一天就要过去了。但太无聊了,小道士孩童般的天性就显现了出来,他照搬以前师傅教授的本领,念动咒语,招来了南海的“蛤蟆精”!小道童,道行浅,镇不住“蛤蟆精”,眼看就要被吃了。就在这危急关头,姜道士从天而降,救下了小徒弟!原来,仙人在蓬莱仙山下棋,忽觉心血来潮,掐指一算,知道徒弟在家惹了祸端。于是,念个神仙诀,一步赶回!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蛤蟆精”既然来了,不差遣他一下,他是不走的,仙人打量四周,发现山脚的几块巨石碍路,就说:“去把山脚的那几块大石头给我摞到半山腰去吧”……于是,就有了“摞石”这个神奇的景点,还有山脚下平地里,那状如蛤蟆的巨石—蛤蟆石,活灵活现的,一如一只只憨憨的大蛤蟆!  顺山顶往下走。攀附古老的松树,脚踩松针,偶尔拣起散落在地上的几个松球,不一会就会拣满一个方便袋。下山的路两旁,好多叫不上名的野草、树木、果树。乡间常见的酸枣树,一层层的,枝头还挂有许许多多的黑红的酸枣,由于没有人采摘,都已风化干瘪。还有层层的迎春、蒺藜(我们乡下叫“臭脐”音同齐qi)。。。。。。  来到山下。顺溪流的流淌方向走一走,看那一汪山泉,泉边潺潺的溪流,溪边翠绿的竹林,清脆的鸟鸣,高山流水间,仿佛仙人的琴音响起,如置身于方外化境而忘我……人也?神也?  2.2双凤山传说考  因为文中这个传说,我专门用了考正并写了一篇双凤山传说考(半白半文版)  除了以上文中这个故事外还有以下版本  2.2.1姜儎说  姜儎生于当时当地的“双凤山”,双凤山当时只是一个两个山头的土山,其五岁时,其村有人亡,挖穴于莹上,出一石盒,工匠莫能打开,上有字,“姜儎在,石盒开”,遂请之,乃开。内有正邪两部天书。姜取正天书,东南庄王姓取邪天书。姜年幼伊始好读书,喜助人。一日,有双凤自西方飞来,入土山。始称双凤山。  姜儎说必须要盖寺庙,方能封其飞,留其泽。乃号召于此山,建道观九间。  姜儎何朝何代人呢? 我遍查《胶南县志》,《胶州县志》,皆未能发现内有记载,民间所传为明末清初人士。据记载,明末姜姓由今胶州市双音堂子迁此立村,因处双凤山南坡故名。据民国版《增修胶志o疆域》载,清宣统年间称双凤山,民国时称双凤庄。双凤山南坡原有道观一处,地产多为庙产,姜姓租地耕种,后毁于“文革”时期。据我对双风山四位70岁以上的老人访谈,其村确实来自胶州,其庙产1947年解放后土改分完,1958大炼钢铁将其门上铁钉,西南大钟破之,文革开始将庙拆除,用于村改。姜儎确在其人,其葬于祖坟,今位于东南庄与又凤山之间的同三公路处。姜儎距今300年左右。此版本较接近事实,注意不是史实。  双凤山历史上有庙会,盛况空前,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立会,称双凤山庙会,吸引三省(山东、河南、河北)十八县商贾来此经商。庙会多以农副产品交易为主,另有杂技、曲艺、茂腔戏等民间艺人搭台演出,规模较大,名声远播,在此占场立会须提前半月租住农户家中。  此庙会历时三天,买卖双方皆得宜。而妙就在于其后几天必然有场雨来洗山,洗去尘埃,洗净人性,给当地农家以滋润,以宜春播。  2.2.2 双凤仙姑说  传说双凤山村庄北面的两座山,形状像凤凰的两支翅膀,所以叫双凤山。据说,这两座山的名字原来叫双山,有一个叫双凤的仙姑住在这里修炼。有一年,双山北面河里的一个蛤蟆精作怪,突然发水淹了附近村庄的田地,冲毁了村民辛辛苦苦种下的庄稼。双凤仙姑斩精怪于此,蛤蟆精怪变为乱石掉落共有四块,分别于庄西二处庄南,庄东南各一处。  传说二,姜儎在此修道二百余年,终有所成,其道法高超,医术高明。一日他去王台一村给人看病,其村放牛娃曾跟他学过一些咒法,学着施法把现在天泽园处的一只“蛤蟆精”给叫来,但又不懂其它咒法,所以不知所措,姜儎处诊时,感觉心中一动,知晓童子闯祸,用叠地之术急忙赶回。“蛤蟆精”问姜氏,所传何为,无事唤来恐是戏我。姜氏心中一动,遂令其将山顶几面石头叠于一处。  2.2.3姜道士说  此处所言的姜常在并非指的是姜儎,而是指姜道士,解放前人氏,姓名姜福某,与黄山镇丙村张殿某为姨家表兄弟,年幼时两人登树采喜鹊窝,得天书两本,分之。姜氏持法术与天而争,传天降大雨,其将碾石四块立于场之四角,照常扬谷打场。幼时因家贫在寺中帮工嫌中午饭不好,叠手帕,用咒法变为兔子,众人逮之,毁豆于田。亦有蛤蟆叠石之说。其到海边见有帆船在海,遂咒法令其不动,南方船上有异人,亦能此术,比之。姜氏抽席一寸,船上少板一页,船遂沉。南方异人归家后,用葫芦比人头,锯之。姜氏将锅倒扣于身,闻锯锅之声,锅破人留。南方异人,以钉钉之,姜氏让其母采艾草49把,自己坐于锅中,叮其母无论怎么哀叫也必须烧完。其母烧到46把时心中不忍遂停,姜氏得怪病头痛欲裂症。其在家中排行老三,始终未娶。其人脾气嚣张,持懂法术而得罪村人众多,1947年该村解放,清算地主,各村摊派任务,双凤山武装队长(今天的民兵连长),送乡集合点宋家庄砸狗头,杖断三根仍不死,检查发现怀中有玉碎裂,遂活埋。  2.2.4双凤山的真实情况  双凤山村2011年集体搬迁2013年5月土地被金海滨置业拍得,至今仍未开发。只有零星几户还在,留下的多是破房旧墙枯枝杂草。到处是旧衣破鞋碎瓦乱石,比日本鬼子三光政策消灭后还可怜,比福岛核泄露后还恐怖。仙人看好这个地方是不可能的,凡人也不敢在这住啊。笔者所言神仙喝水的那个井我转了三圈终于在路边找到,用水泥砖垒的,还破了一个角。仙人种菜的地我是真没找到啊,遍山的野草和人类征服自然后而留下的破酒瓶,废矿泉水瓶。  一共也没有几棵松树,也没见到传说中的摞石,看景不如听景,想来传说中的事是才会是美的。专门花了二个小时在山下找那些蛤蟆石,也没看着有个象的。  我想想了,还是快出来澄清下吧,要不然看了这美文的朋友都去了,回来还不把我骂死,大家千万不要去了,那些不好的图片我也别发了,别影响了我们的审美,看坏了我们的眼睛。
  2.4大珠山的传说  大珠山在黄岛区大珠山镇境内,灵山湾与古镇口湾之间,三面环海,地势雄奇。看上去很高,但它的海拔比725米高的小珠山还低。所以当地人说“大珠山不大,小珠山不小。”  大小珠山南北雄峙,古有“双珠嵌云”之说。大小珠山到底是怎么来的?有这样三种说法:  一说,跟仙人朱仲有关。据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载,黄岛区的大珠山、小珠山是因为汉代有仙人朱仲居于此处而得名,先名“大朱山”,后演化为“大珠山”。  二说,跟仙女有关。传说西天瑶池的一位仙女外出游玩,不小心把自己戴的手链弄断了,珠子散落到了人间,其中的两颗落到了胶州湾畔的黄海岸边 ,变成了大小两座珠山。正所谓:“仙女倦游何处去,双珠抛在水云边。”  三说,是二郎神杨戬抖落了鞋里的玉石,玉石落到地上衍生出了大珠山和小珠山。  这三种传说,你愿意相信哪一种呢?答案都无所谓,因为大小珠山的美已持续了两千多年,古《胶州志》说它是“州中第一胜地”。据《胶南县志》记载,约在春秋时期,大珠山地区就有了神话和传说故事存在的影子,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到过大珠山的人会发现,这里不仅山美,连山下的村庄名字都特别有意思,石板河、青石坎、黄石坎、龙门顶、台子沟、前峰山子、后峰山子、凤凰村……据说,因为村名,第一批移民到这里的人曾经还起过争执,都想注册商标“珠山”,后来众族长几天几夜商讨后决定,谁都不能叫“珠山”,就以各村庄的地形、地理位置和环境命名。还有一些村庄是依据人口多少、劳力强弱、占地多寡或按定居先后的姓氏而定名的,如胡家大庄、胡家小庄等。了解了大珠山的名字来源,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山了,这里景点很多、传说更多。大珠山最高峰是东西的帽子峰第二峰是最南面的山南峰。
  (三)胶南风俗考  3.1风俗考总论  先掸明笔者观点,并非支持旧风旧俗,反而提倡移风易俗节俭办事。  儒家思想影响生,道家文化关注死。  道家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也是中国人最受影响的。关于道的记载和讲述录于历史典籍,流传于田间地头。  道的门派组成,正一,全真,妙真。所主不同所求不一,故有流派众多,红白喜事多受茅山(属于正一)影响,为什么要单提茅山呢?因其开山祖师弹子和尚得到了天书《如意册》,是天下正邪神异变化之法。当然现在的茅山之术其实不再是古茅山之术,而是清之白莲教的演化。民俗多的是教规的外放。凡人向神仙看齐罢了。  风俗是什么?大处指民情,小处则是约定俗成的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和一种约定。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即使同在胶南一片天地,各种风俗也不相同,张家楼乡马家庄以西白事人一去世就放鞭炮以示有人过世,逢祭祀礼前鸣炮以召集人来帮忙,然后从丧主之家到莹上步步放鞭炮以示死者之高恩活者之际阔。以东则不鸣放鞭炮。喜事未有统一,但大体与丧事相反。  3.2少儿生长期的风俗  婴儿出生谓之“添喜”,主家煮红皮鸡蛋馈赠亲友,亲友看喜谓之“送汤米”。   婴儿过三日,筵请亲朋,吃喜面,喝喜酒。小孩过百日(亦称“百岁”)  古代人认为婴儿出生后存活一个月就是度过了一个难关。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庆祝孩子度过难关,祝愿新生儿健康成长,通常会举行满月礼仪式。该仪式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参与见证,称为满月酒,为孩子祈祷祝福,延续至今。周岁  周岁,是国际通用的年龄计算方式。它计算的是出生后已经度过的时间长度(为基数,故也可以计算尾数,如三岁零两个月,七岁半等)。而在中国传统的计龄方式,即计算出生后在经历的年份次序(为序数),才有了周岁和虚岁这两种名称。虚岁是在周岁的基础上加一,当地传有“姑家的帽子,姨家的袄,妗子家的花鞋穿到老”的俗谚。所以小孩多穿旧衣服以求好养活。  小孩生日,庆生日当天多进行“抓周”,一种小孩周岁时的预卜前途的习俗。新生儿周岁时,将各种物品摆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传统上常用物品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书籍等。 “旧时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现在也有些会放鼠标等现代物品,也有些会以图像卡片代替实物让婴儿抓取。这种“抓周”活动遵循一岁看小七岁看老的说法,但并无科学说法,只作娱乐切勿认真。  3.3胶南人穿服饰特点  建国前,殷实人家,男子穿长袍、马褂,戴葫芦帽、瓜皮帽、礼帽,穿黑布呢鞋;女子穿大襟褂、长裙、肥裤或旗袍,穿花鞋,并饰戴手镯、戒指、耳环、钗簪。未嫁女子梳辫,已婚女子挽髻。一般人家,男女皆穿粗布短衣,女子中亦有佩戴简易首饰者。建国后,服饰发生明显变化。50年代,女子流行列宁装,男子着中山服,戴解放帽、工人帽,穿布鞋、胶鞋。60、70年代军便服风行一时,男女老幼皆宜。80年代,兴起了西服、皮鞋、鸭舌帽。男女衣着多以西服为主,还有夹克服、面包服、猎装、中山服、牛仔服、运动服、健美服、西服裙、百褶裙、连衣裙等,种类繁多。一些女子已戴上了耳环、戒指、手镯、项链,烫发、修眉,抹口红者日见增多。  3.4胶南人的饮食特点  胶南人多喜面食,兼爱米食,一日三餐。旧时,富实人家吃馒头、面条、
、饺子、米饭,佐以各种菜肴、茶、酒;一般人家吃饼子、地瓜、瓜干、煎饼、炒面,有时以菜代粮;穷家则糠菜半年粮,甚至沿街乞讨。建国后,群众生活得到了改善,贫富悬殊缩小。80年代城乡人民多以细粮(麦面)为主,面食种类繁多,佐以时鲜蔬菜及肉鱼禽蛋等副食品。每逢节日或喜庆筵客,烟酒糖茶必备,并置多样菜肴。因地理原因,酒店多以海鲜为主。  3.5胶南人的居住特点  胶南群众喜住南向屋,房屋结构起脊,一般每四间为一处,锅灶通炕取暖。旧时房屋为土墙草顶,木棂窗,今多为砖墙瓦顶,玻璃门窗,水泥地面。现代农村的房屋建设规格也有许多是城里人所不能比较的。  3.6婚嫁婚俗  3.6.1胶南旧时婚俗仪式  旧社会,男女婚姻都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农村童养媳、娃娃亲、转亲、换亲等婚姻形式较为普遍。办婚事需经过通聘、问名、纳吉、发轿迎娶等若干程序。婚前一日即筵请亲朋,直至婚后三日方止。新娘入洞房,须盘膝端坐,不言笑、不行动,直至三日,行庙见礼后,始许言动如常。初入洞房,亲戚、邻居及族人等,不论男女、尊卑、老幼皆可入房面视,谓之“闹喜房”。《增修胶志》载:“自合卺以至庙见,曰坐帐,曰叫二日,曰回三,曰拜天地,不一其名。”中华民国建立后,一些进步人士提倡文明婚礼,其仪节比旧制虽有进步,然而烦琐有余,据旧志记载,共25项:(一)奏乐。(二)证婚人入席。(三)主婚人入席。(四)介绍人入席。(五)奏乐。(六)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娘入席,内向立,行结婚礼,新郎、新娘相向三鞠躬。(七)交换饰物。(八)证婚人读证书。(九)新郎、新娘用印。(十)介绍人用印。(十一)证婚人用印。(十二)主婚人用印。(十三)证婚人读颂词。(十四)来宾代表致祝词。(十五)主婚人致谢词。(十六)新郎、新娘谢主婚人,一鞠躬。(十七)主婚人退。(十八)新郎、新娘谢证婚人,一鞠躬。(十九)证婚人退。(二十)新郎、新娘谢介绍人。一鞠躬。(二十一)介绍人退。(二十二)新郎、新娘谢来宾,一鞠躬。(二十三)新郎、新娘退。(二十四)奏乐。(二十五)摄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婚姻自主,按照《婚姻法》规定,结婚到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50年代前,结婚不要彩礼,其仪式也比较简单。60年代后逐渐出现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的不良风气,结婚讲排场。近年来结婚大操大办,请客送礼之风有增无敛,有参加集体婚礼,实行文明、简朴结婚者,但为数甚少。  男婚女嫁时,亲朋好友前往贺喜,贺男方礼谓“送大饭”,贺女方礼谓“点茶”,亦称“送催妆”。主人设筵款待来客。
  这里说的是传统婚俗,指旧胶南的婚俗。  据走访,胶南的婚俗和山东境内大同而有小异,,但共同的是富裕人家繁,贫穷人家简,当然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就象老的三大件为新的三大件所取代。  只要男女成年以后,由媒人从中联系,男女双方的家长按自己的意愿和一些通行的迷信说法(岁数,属相,命的相生相克等)酌定。也有的找算命先生算卦的,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很严格,双方家长只要认为称心,多数不去过分苛求。  双方家长相互暗暗了解,尤其是是对男女双方的暗访是必不可缺少的(多数是男女双方的家长去私访,也就是绍亲、了解)。 对于聘礼的商定,只要男方能拿得起,很少有斤斤计较的,这时候婚事成与不成,都由双方父母包办,没有男女双方本人参加意见的权力(也叫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生是他家人,死是他家鬼)。 婚事即定,订亲、下媒启、送日子三步曲的礼仪活动不能缺少,随即启动。  1、订亲,也叫定婚,顾名思义是亲事已谈妥,无异议要定下来。  2、下媒启,也叫交换媒柬(即婚约)。媒柬的内容是男家向女求婚,空口无凭,立字为证。媒柬,是一生的婚姻凭证,有法律效应,有官府的支持,极其神圣。一旦交换了媒柬,谁家悔婚,不但受到社会的谴责,打起官司来,也注定要输。就像今天政府发的《结婚证》所起的作用。  3、送日子:就是男方家找查日子的先生,根据属相择定哪月哪日结婚好,还包括着上轿、下轿、坐床的时间、方向等,用红纸写明送到女方家中,让女方家知晓,有备待嫁。  这三部曲都是以礼仪进行,以表严肃、隆重。这三步都由男方家族长辈数人,带着礼品,多是猪肉、糕点、化妆品、衣料布到女方家中。行定亲礼时,必须由媒人带领,后两步如下媒启、送日子,媒人就不介入了。女方家隆重的设宴招待,酒饭完毕,女方梳妆打扮到客房向男家亲人问好,男方长辈代表当面拿出看钱来给女家女儿,此时,没过门的媳妇心情的紧张、为难、羞涩、忐忑不安表现的极为突出。  在很早以前,下媒启最为重要,因为一旦交换了媒启,才是婚事的落实。因此,礼品也最丰厚,有几斤重的大饽饽、几刀(一刀为12市斤)肉、鱼,而且所有聘礼都应交齐,女方家的招待规格已达到极致。但是,名曰下媒启,实则在定亲礼仪上已将媒柬交换了,名不副实,只是举行了仪式罢了。何时提前的无据可查。按情理讲,在订亲仪式上交换媒柬,反映了人们想尽快落实婚事的心愿。否则,尽管说得多么结实,无凭无据,总是虚无缥缈,有定而不定的感觉。因此,一旦有人有此创意,便很快得到了人们的效仿、响应,礼仪、名堂就不必管了,遂为约定成俗。  同样,交换媒柬提前,送日子也提到下媒启上,有顺延的意味,早知晓有利,因此送日子礼仪仍保留,送日子之后,婚期在即,男女双方家都在做着倒计时,以待婚期。  因为送日子已经无要事可办,所以有的人家,多因婚期临近,干脆将下媒启和送日子合二为一,称之曰:“头启送日子。”  吉日已到,结婚的礼仪是相当隆重的,“结婚小登科”,据说,七品县令路遇结婚队伍,都给让路。  结婚之日,男女亲朋满堂,衣冠楚楚,熙熙攘攘,张灯结彩,贴对联,洞房更是摆设一新。  迎亲的吹鼓手,头一天晚上即到,新郎家招待完毕,即席围桌,唱戏曲段子助兴。喜主家送赏钱,人群围听,拉开了迎亲的序幕。  迎亲日,男家备花轿,供新娘乘坐,新郎乘官轿去女家相迎,新郎衣着仿九品官服,冠插金花,又像学子登科,吹鼓手为主要仪仗,迎新队伍到了新娘家,吹吹打打,非常热闹。女方家一切准备就绪,并把安排的两个送客(新娘的平辈或长辈)身穿礼服,到官轿前将新郎迎出,领到女方庭院,这时的新娘早已梳妆完毕,内穿装心棉袄、棉裤,外套花衣(花衣是差上的),头戴风宗(当年慈禧太后的装束),坐在净面摆放的太师椅上,此时新郎的礼仪表现到了极致,表情的羞涩、,动作的娴熟、手势及全身的多样变化,连送客都跟不上趟(当然这些礼仪动作是在婚日之前,有的三四天才学会),新郎在庭院行礼结束,两送客领新郎到客房用饭,用饭结束,一般下午2-3点钟,两送客陪新郎入官轿,待新娘发嫁。  发嫁时,新娘衣着花衣,头顶红盖头,由两位已婚妇女将新娘扶入花轿内。新娘姑姨将水一盆泼出,示为泼出的水嫁出去的女。  迎婚队伍返回进村,到大街后,两乘轿子缓慢进行,在轿杆的弹力下,轿体上下舞动,好不美丽,名曰踩街。这时的吹鼓手,使尽全身招数吹打,旁观的邻里拥挤不堪,差上还安排唱戏段子助兴,非常热闹,此为迎亲高潮。  迎亲轿子到了新郎家门前,轿落下,男方家安排女方送客到客房休息用饭,这时婆婆端着火盆到花轿前,掀开轿帘让媳妇伸出手和脚来,象征性地烤手烤脚还念念有词,说什么“先烤手后烧脚,烤烤生性好割伙”,然后由男方安排的嫁女客,提着一个用红包袱包着一个老式升,升里放上一把斧头来到花轿前,递给新娘名曰“接福”,再将花轿内的新娘扶出,新郎在前带路,踏着红毯步入新郎家庭院。  庭院内陈设的香炉、烛台、大饽饽之类的案桌早已备好,由新郎家族中辈分最高的长辈,领新郎拜天地,嫁女客扶新娘在旁站着,长辈和新郎拜天地结束,新郎前导,先去踩炕(铺炕、封窗等大伯早已完成),有什么论究,无人知晓。新娘由嫁女客搀扶到净面门口迈鞍子,步入净面(名曰安子安子),再入洞房,炕前紧贴炕旁放一张吃饭桌子,桌子底放两碟子糕,让新娘踏着桌子上炕(名曰步步登高),新娘按查日子的坐向坐好,新郎用筷子将新娘盖头挑起来,这时邻居送小饭的(必须是姓王的,名曰:王母娘娘送小饭注定生个小男孩),象征性端着碗给新娘用饭毕,新娘坐床。  新娘的送客临回前,到亲家与新娘公婆辞行,并必要说些姐妹侄女若有不足,请谅解的客套话。  闹房是结婚仪式中最热烈的场面,自新娘坐床毕到晚间喝合婚酒后,新郎的平辈或小辈,无论是同族,还是异性,不管男女老幼,洞房内挤得水泄不通,叽叽喳喳,喜气洋洋,直至深夜。  日落,新郎新娘喝合婚酒。此间为新郎新娘首次对话的场合。合婚酒毕,新娘到公婆房内向公婆问好。  整个婚礼细节不胜细数,其全程体现了隆重、伦理、喜庆、吉祥,有的细节暗示了婚后生活的美满、早生贵子的期望。不管有些迷信色彩,按理来说,是家人对未来美好愿望的表达。不管新郎、新娘,不能尽理解其中寓意,在朦胧的意念中,按程序走下来,仍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传统婚俗与其他风俗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至于结婚第三天,女方家派亲人携带礼品到男方家“看三”等习俗,应是婚俗礼仪的续曲。
  3.6.2现代婚礼流程  一新郎新娘迎宾  二婚礼仪式正式开始——礼炮响起。一般时间选择在当天11:18.  1:婚礼前10分钟,司仪候场,主持人,灯光师,音响师、督导等全部到位。  2:婚礼前4钟:新郎站在舞台旁守候,新娘站在婚礼大厅门口处。  3:婚礼前2钟:播放婚礼提示。  4:婚礼仪式前奏旁白:配背景音乐《神话》  5:新郎、新娘出场  新娘从婚礼大厅门口缓缓走入……(彩带礼炮);新郎朝着新娘的方向走去,  星光立亭下会合,新郎将最美的鲜花,亲手献给新娘,并一起走向观礼台。  6:主持人主持  7:证婚人讲话,家长代表讲话,新人致辞  8:爱情誓言 主持人问双方你愿意吗?  9:新郎、新娘交换信物   10点燃爱情蜡烛  11倒香槟酒、切蛋糕、交杯酒  13、宣布礼成,喜宴开始,司仪献艺  14新郎新娘给嘉宾敬酒。  新式婚礼中会尊重旧时婚礼的部分礼仪,同时又发生新的变化。  现代婚宴扎堆,要求婚礼方要提前数月联系酒店及司仪。婚宴请客名单一定要作要求,来就必须来,不来提前说明白。防止出现一桌没几个人和来了没地坐的现象,既造成浪费又造成不美观感。  要有专人分别作随礼登记和钱物收取。  随礼金根据时代不同,交情不同有所不同。这是个有来有住的事情,量力而行就可。  聘金不出现在婚宴现场,聘金从原来的万里挑一升级到了三万一千八。其实说来也不多,一个女儿养成,十个三万一千八也不够。如果没有那么多钱而又双方情投意合,男方嘴甜一点多去女方干点活就行了。  3.7丧事丧礼  魂是人的精神的分支,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人内在的管理者在古人眼里,魂负责主管人的精神灵魂,而魄负责主管人的肉体生理。  天魂归天路,到达空间天路。因天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灭的“无极”,因有肉体的因果牵连,所以不能归宗源地,只好被带走上空间天路的寄托处,暂为其主神收押,这是所谓的“天牢”。  地魂归地府,到达地狱,因地魂可知主魂的一切之因果报应,也可指使在世肉身之善恶,所以肉身死亡后,地魂再进因果是非之地。  人魂则徘徊于墓地之间,因人魂本来是“祖德”历代姓氏流传接代之肉身。以七魄在身其性行之魄力,死亡后在墓地,来来往往之后走上人路之寄托处。  遵循死者为大的原则,不能说某某死了,应称为“老了”、“没了,更文面的说法辞“去世”“故去”,但不能用皇帝之说“驾崩”之类的说辞。一般来讲,婚事可以代交红包,丧事务必到场。如果你想老死不相往来,成为断亲那是可以的,平辈不穿孝服,五服之内按血缘关系不同制法不同穿法不同。  旧时胶南丧葬礼俗烦琐,木棺土葬,请和尚、道士念经超度死者,丧主还须到土地庙或城隍庙送盘缠,备纸扎舆轿、仆马、箱柜等物焚化。富有之家,有的在人未死之前即做好寿衣、寿棺、寿坟等。《增修胶志》载:“丧事皆论七,自病殁后,一七至七七,每遇七期,必祭奠,焚冥镪,或延僧道诵经忏度,至百日止。过此,遇周年则墓祭,至三周年止。葬期近者一七或二七,远者三七、五七、七七不等。迷信风水,终年停柩者绝少。”此外,亲友吊唁,则置盛筵款待。建国后,提倡丧事从简,逐步废除旧式丧礼。70年代改土葬为火葬,但亦有土葬者。近年民间大部分地方又出现了办丧事扎“纸活”、用鼓手等现象。  葬礼根据先人去世时间,分为小殡和大殡。小殡指的先人在晚上0点前去世,名义上是三天殡日实际上是二天,殡礼直接从第二天办理。大殡指的先人在晚上0点后去世,葬礼是足三日。未出嫁和未结婚的小孩去世后没有葬礼直接送去火化,回来直接埋入墓地。因火化场在曹戈庄,帮当地人为避,送去火化一般称上曹戈庄了。  第一天先人去世后,要请人帮忙料理后事,先请一村中老者或有威信之人作为统管,统领丧事。统管要安排内外执事各一人,分别负责内务和接待事宜。  然后差人分头给亲友们发丧(报丧)、布置灵堂、缝制孝服、选挖坟穴、买菜备物,有的还要去请吹鼓手等。帮忙料理丧事之人,女的叫作“办孝的”,男的叫做“举重的”。  灵堂位于正间,正北用门板搭制灵床。棺,为丧之事以厚为重。什么叫厚呢?棺材要厚寿衣要厚,以象征家里有钱,那没钱的就不要讲究那么多了。破席一卷,深坑一埋也就行了。棺之规格 由20块组成,底盖两边各3.左右各3底5.  寿衣分为生降及死不降。生降就死者生前所穿的衣服。放法上衣5件。裤子3件。死不降就是就是寿衣,为明代服饰,以证明“明朝”为民族之最后一个。男性圆领方巾厚底鞋。女性为大袄裙子绣花鞋。寿衣不能带扣,全用布条系上,取“带子”即后继有人的意思。  亡者头东脚西,面覆黄纸,手握面饼7枚,口手各置银元一枚。面饼阴间喂狗避咬,银元送礼免揍。  修灵位,令牌状,上书先考(父)先妣(母)姓名享年。灵前设长明灯,点白蜡烛,钱模打印黄纸,烧之于老盆(一种泥盆专门于此意为聚宝之盆)。以布制作倒头饭饰样献贡。以酒杯盛各类小菜祭之。小菜下放米面上盖以鱼肉蛋菜。  在街门上贴白纸,门口两侧置白幡,孝子以黄纸上绑在头,黄纸以红笔画四框交叉。衣着圆领白衣,腰系麻绳,鞋用白布表之,孝女白布作披状穿戴,下同孝子。取柳树枝条截断贴白纸上称教杖,按血缘关系取从大到小。  报丧之人持路牌报丧,家人小殓,前胸后背洗三下,梳头三次。  大殓即入棺,置菜刀和一碗于棺上,破煞。当地现在风俗为送去火化。烧死者床下之垫草,生前衣服,即谓之烧下床草。  报庙,持死者灵位,到当村的土地爷处报告,先人已去祈收。  丧仪,帮忙者鼓手在最前,外甥女婿在队伍前方两侧俗称踩路旁,按血缘关系五服顺序排队,辈小先行,男至亲后托灵位,灵位后按倒序排女队,顺序相反,辈小在后。  第二天
到土地爷报庙后,按丧仪在每天给先人至土地爷处送饭送水,当时称为送汤。 吹鼓手一般安排在第二天下午到位,下午送汤时即吹响,有6 8 12人等各种组队。晚上天黑后给先人送盘缠送马车当地人称为送盘场,给先人烧纸扎马车钱箱等,由儿孙用擀面仗捅马牛的屁眼并口喊,“爷你西南明大路”指明方向。  第三天
上午安排人进行墓穴建造,接受亲朋送殡,亲友按亲近关系不同进行3 倚3叩,6 倚6,9 倚9叩的跪礼并随礼。下午进行殡礼,女,侄女至莹上扫坟归来开始出殡。鸣铜锣一下,孝子女行跪礼,丧轿换轿夫,再响前行。队伍行至中心街摔碎老盆,女性回家,男性送至莹上。  葬礼结束丧家分发豆腐饭晚上邀请帮忙人员聚餐相谢。  吊唁接待钱物花销各项帮忙人员要以白纸统一记之,接待安排邻家亲友,日后要还。  随礼胶南西南方向较轻邻里好友一般为黄纸一吨鞭炮一支亲朋百元其它各方向较重一般为 600 800 1000,随礼外另有所赠所帮不记录在案。  墓穴的挑选和建造 坟门对山之半腰亲子侄挖第一锨土,教杖埋于坟门前,墓碑一般于次年清明安放,请墓碑红绸绑定。  服丧三年,逢年过节不能到别人家走访,过年不能贴门联,不能放鞭炮。  3.8其它喜庆  庆贺老人生日谓“祝寿”、“上寿”,一般由小辈置礼品,合家欢聚共餐,表示尊敬老人。此外,新房竣工、搬迁居处等,亲朋亦置贺礼,谓之“烧炕”,主人把酒宴客。喜庆之俗民间一直流行。  3.9胶南人的迷信禁忌  《增修胶志》载:“农民专靠天时为丰歉,不讲防备水旱诸法。遇旱则祈雨,遇涝则祈晴,遇蝗、雹则许愿于神。有应则各村醵钱演戏以酬谢神佑,此风至今犹然。”现在,民间祷天祈雨等迷信活动已基本绝迹,但敬鬼神、看风水、算命、占卜、信奉巫术等,仍时有所见。  禁忌与迷信有关,古已有之,至今亦然,胶南民间禁忌主要有:除夕晚上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家遇丧事,三年不贴春联,但亦有贴蓝、绿纸对联者。春节,不过初三,不能将屋内的脏物扫到门外去,只能往里扫。春节馒头蒸裂了,不说裂了,要说笑了。正月初九为碓臼日,不准动碓磨。二月初二不动针,怕扎了龙头。  新婚的媳妇,如是爷娘月结婚的,一月不见父母。结婚时新娘忌遇服丧者,更忌遇出殡的。喜家不吃喜家的饭,产妇不能看新媳妇。春节前立春,不能在立春后打扫房屋,小孩子不能在立春后剃头。沿海渔民,饭后忌将筷子放在碗上,忌将碗扣过来,说翻过来为调过来。探望病人必须在上午。已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春节。忌听猫头鹰叫,认为听到猫头鹰叫,就要死人
  3.10时令节日的庆祝  春节 俗称大年,也叫阴历年 ,是胶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城镇乡村无不庆贺。节前,民间都在“小年”之后,择吉日打扫房舍,谓之“扫尘”。除夕,举家忙年。白日挂年画,换窗花,贴对联,贴“福”字。门垛、迎壁、水缸、粮囤、箱柜、炕头,无不贴“福”。有的还将“福”字倒贴,取“福”到了的谐音,以兆来年多福。晚上,合家同席共欢,美味佳肴尽为所享。旧时,农家还摆供,点蜡烛,烧纸,燃香,祀神祭祖,并彻夜不眠,称之“守岁”。午夜十二时许,鸣放鞭炮,吃水饺,以志新岁即始。正月初一,天刚亮,老少衣着更新,举行年拜,相问年好。旧时,老者端坐炕上,小辈则尊前叩首问好;长者对幼小晚辈还赐以银钱,谓之“压岁钱”。今叩首已废,但“压岁钱”却有增无减。初二晚上,鸡叫前送年,再度鸣放鞭炮,吃水饺。自初三始,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年,到岳父家拜年必须在正月初三或初四,余者不论。  元宵节 亦称“上元”,正月十五日晚举行。昔日,民间多打灯笼沿街观光。《增修胶志》载:“上元张灯火,陈杂剧,喧阗竞夜。”近年来县城又增添了高跷、龙灯、旱船、狮子舞等杂耍,县总工会还举办“灯展”,“灯谜”等活动,观者如潮,热闹非常。  春龙节 俗称“二月二”。传为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自此日起,龙已从冬眠中复苏,要抬头喷雨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炒糖豆、打“囤子”以兆丰年,人们大清早起身,用灶底灰在院内围一圆圈,中间画一“十”字,置五谷杂粮,俗称“打囤子”。在圆圈一边再画一梯子,以示粮多囤高,需搭梯取粮,在屋周围也撒一圈,也祈房屋不遭风险。  清明 在清明前一两天内,人们都到祖坟扫墓、添土、祭奠,部分地方还有荡秋千和郊外踏青的习俗。新中国成立后,机关、学校、厂矿、驻军等皆于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墓,民间祭扫祖墓者随着火葬的推行则逐年见少。  端午节 五月初五日,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传统习惯吃粽子,在屋檐了插艾子,也有的地方插柳条、桃条、儿童手腕拴五色线扣。清《胶州志》载:“端午囊朱系彩,食角黍,泛蒲酒、以雄黄涂小儿耳鼻,云避瘟。”  乞巧 亦称雨节。传说七月初七这天,牛郎、织女相会,晚上妇女乞巧。  七月十五日 俗称“鬼节”,上坟茔祭奠祖先。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俗称“团圆节”,全家欢聚,吃月饼、苹果等,饮酒赏月。清《胶州志》载:“中秋夕以果饼祭月,老农以月之阴晴卜来春元夜雨雪,辄云不爽。”  重阳节 九月九日,旧时饮菊酒,登高。现为老人节  十月一日 群众上坟祭祖。清《胶州志》载:“十月一日祭墓,农家置鸡、酒劳工,终一岁之事,号年作”。  冬闲 即冬至节,为上坟祭奠祖先日。清《胶州志》载:“冬至祭先于寝,与元旦略同。”  腊八 是“腊日”俗称,民间家家吃腊八粥,有喜
登之意。  祭灶 俗称“小年”。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民间都照例祭灶,意在向灶王爷告虔诚,顶礼膜拜,求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以期来年家庭吉利,人口康泰。是日晚吃饺子,鸣鞭炮。相传祭灶始于汉代,距今已2000余年。其余灶神子虚乌有,求其赐福更为荒诞,此已为人所共知。之所以能够世代流传,这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幸福向往。  上述节日日期均指农历。此外,还有一些新节日(新节日皆为公历),如新年(即公历元旦,俗称“阳历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日、“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九十”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机关、厂矿、部队、学校等分别以不同形式进行庆祝。  3.11胶南人的陋习流弊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对驾驶员来说这是安全行车的前提,但仍有不少胶南人存在侥幸心理,夜查酒驾历年来查处的胶南人数居高不下。  先富起来的部分胶南人不是去谋求更大的发展,没有去想着带动大数的人富起来,而是精神空虚不思进取甚至参与吸毒 聚众赌博。  农村不仅逢年过节就是平常有部分胶南人以扑克作赌具聚赌,而且金额较大。。  迷信
几千年来,人们迷信鬼神,从而沿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迷信活动,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为求吉祥保平安,便祭天祭地祭王;欲求家业发达,建房子,必须先看风水;死了人则选阴宅(坟地);为免除祸事,动工要避开太岁;有病求仙方神水;无儿则拴娃娃;无雨祈观音菩萨,老龙王降雨;解疑难问卜,有事托鬼神代办,称“许愿”;甚至出门、伐树、修屋、垒墙、都要选择良辰吉日。适应这些活动的需要,“巫婆”、“神汉”、“算卦”、“抽帖”“批八字”者应运而生。  迷信活动不但没随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而消亡,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势。  农村活动较少,部分群众普遍精神空虚,加入基督教。据说中国的基督徒已经两亿了,大部分集中在农村。
  (四)来谈谈以前的“胶南十大怪”  胶南十大怪的来源和作者已经无法证了,流行于80年代,我想应该是和陕西的十大怪一样反映了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地理特点。  珠海路修一半,老干部跟猴子住上块。  华丽厕所城中盖,邮电大厦跑了东门外。  蔬菜公司不卖菜,小县城有个大世界”。  商业大厦往东挨,电线杆子路中栽。  “小辛河盖了盖”,厕所挂门帘。  除了“华丽厕所城中盖”是我凭记忆加上的其它都是原版的  珠海路修一半,当时做为胶南第四大主干道,沥青只修到现在的计生局那,204以东还是土路,现在还是一半,向东修通了,一纺机拆了,但路还是不向西修通。  以前公园里的动物园在西北角,墙外就是胶南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后来老干部活动中心才搬到了路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民谣。  蔬菜公司,生资公司,是这当时政企分开时专门用来安置那些闲人的,他们不卖菜但权力更大,管的是定价权。  邮电大厦作为当时地标和最高建筑是建在胶南县城之外的,当时没有开发黄土庄烟台东都还是农村。  大世界是胶南首家规模较大的商场,是胶南供销社办的,第一不要票就可以直接买东西的商场。之前只有一个凭票才能买到东西的国营百货公司,那时政府欧要全在牌坊街办公 ,当时政府工作人员不算啥,最好的单位是供销社,买东西还要凭票才能买,这个不要票的大世界在当时国家刚放开,不火都不行。  商业大厦在东边,电线杆子路中栽说明当时发展的速度很快,供电供水市政等各方面都来不及跟上。  小辛河原来就是条小臭水河,河道很窄且奇臭无比,好像是盖商城的时候的创意给盖上了,后来成了胶南著名的红灯区,多少次冶理也没能成功。后来全国治黄,把这里也治好了。  厕所挂门帘应该是当时有个领导来胶南检查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创城。有个高手出了这么经典的主意,结果成了人们的笑料。  华丽厕所城中盖,可能是讽刺当时某个单位花了发几十万建了一个厕所。  商业大厦往东挨,这一句不知道怎么解释。商业大厦有东门和北门,有许多人进去转了个圈,出来发现方向都变了,应该是掉向了。商业大厦后来被利群购得,改为利群胶南商厦。
  (五)游胶南之全攻略  5.1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一篇)幻梦灵山岛  灵山岛,又名水灵山岛,为中国第三大岛  景点介绍:灵山岛位于胶南市东南灵山湾中,它距大陆最近点5.97海里,面积7.2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13.6米。岛上有12个自然村,属胶南市积米崖港区所辖。《胶澳志》称它为“水灵山岛”。古《胶州志》说它“先日而曙,将雨而云,故名灵山”这里自古以景色灵秀和超脱尘嚣而著称……  灵山岛上峰峦起伏,植被茂密,处处梧桐花开,风景如画,岛的东南海岸由于受到海水侵蚀,形成造型奇特的海蚀地貌。夕阳缓缓地向远方山峦后滑落,映照得海面上波光粼粼,如诗如画如仙如梦。驴友可选择的最好季节是夏天秋天。  旅行攻略  顺着步步登高的山坡道南行百十米就是埕(城)口子村,这是岛上最大的村,有229户居民。村正中有一条沿山坡等高线而延伸的南北街,两旁多是建造别致的可吃可住的渔家饭店,在此不仅可以尽情品尝海中美味,而且还可以感受渔家生活风情。  先找个地方住下,住宿渔民家里很便宜,也很干净,一般一夜15-20元,享受最难得的真正的推窗见海的海景房静待清晨海上日出。,饭不算貴,还可以自己到码头买来海鲜让店家加工。品尝新鲜美味的海鲜,野生刺参,鲍鱼,黑头鱼,爬虾都是刚从海里捕上来的真正海鲜。南北街中间有家超市是岛上最大的卖东西的地方,价格也貴不了多少。  海岛上最出名的景点,就是南端的老虎嘴和北边的背来石。从地图上看灵山岛象个不规则的葫芦,老虎嘴在葫芦底面,背来石在葫芦上面。岛的西面有公路直达南北顶端,有观光车往返,岛的东北方向也有条简易公路但不通观光车。岛的东南方向没有路,山崖下面就是大海。。。  住的地方离老虎嘴不到4公里,一小时左右就可以步行前往。。  远远望去,一道山崖横空飞出,好象一只卧身昂首的猛虎。它的前爪扑在惊涛裂岸的乱石里,张着巨口朝大海呼啸。“虎口”旁边的石壁上刻着“老虎嘴”三个大字。站在老虎嘴西北山崖上的观虎亭里,看到的老虎嘴非常形象。沿着环岛公路走进“虎嘴”,可以看见它“上腭”和“喉”是一整块斜向高空的山体巨石,据说天上的风声和海里的浪涛声都在“虎口”里反射回荡成撼天动地的吼声。听当地人讲,夕阳西下的时候,在虎口东南方向回望老虎嘴,会看到一轮红日正好悬在巨大的“虎嘴”里,构成了一幅神奇瑰丽的“虎口含丹”图。  公路就通到走过老虎嘴几十米的地方,再前行几步有一金属牌子。上书“进山危险,游客止步”。有朋友说“注意,老虎嘴前面有两条山间小路,经我们探测,不可走,所以大家不要浪费时间了”但从实地看,明明就有一条驴子走的进山的路!没有人犹豫,或上山或穿越或环岛顺着那小路继续向前走!有一段路离山顶的军营很近,那里是军事禁区不建议参观。岛的东北角尽头到岛尽头转弯时,路边有一废弃的山洞,废弃的军营。  进行环岛旅行,徒步环游太累,最好找当地司机开车并作向导。价格80.00  交通指南:必须行车至胶南市积米崖,将车放在当地停好换乘轮渡,南出晾网山约1小时后方能到达。由于山路狭窄险峻,不建议自驾者开车。  特别提醒:会游泳的朋友,一定要在熟悉当地海情的人带领下方能入海,海中游泳和湖江不一样一定要切记!不会游泳的可在岸边收获些小蟹或幼虾,发现硬币大小的鲍鱼不是意外收获,不必惊讶!  要有大量的时间,你才能才敢进岛一游,因为船不是每天都有,当风力超过五级时,为了安全起见,船是不可以出海的,那年我被困在里面一周,一元的方便面都卖到五元。所以想看美景,准备好钱的同时,也要安排好时间。  5.2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二篇)奇秀大珠山  大珠山在胶南市东南部海滨,它南北长20多公里,直插入海,主峰大砦顶海拔486米,总面积65平方公里。无论从东面还是从西面远望,大珠山都是一道青峰 相连的半岛风景。它枕沧海波涛,挂高天风云,铺大地葱翠,既清新秀丽,又气象万千。《齐乘》和《掖海丛书》都称大珠山为"岸海名山"。清乾隆年间的《胶州志》则说它是"州中第一胜地"。  景点介绍:  大珠山风景区主要分为《石门寺景区》、《珠山秀谷景区》。门票40元不通用。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森林公园、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山中有建于隋唐时期的佛教造像石窟,有建于金 大定年间的石门古寺,有墓塔林、麻衣庵、朱朝洞、珠山石室等古代名士隐居和文人墨客探幽的遗迹,有江北独一无二的万亩杜鹃花,还有千姿百态的奇峰异石,最具代表性的是全国罕见的天然大佛,它们栩栩如生地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旅行攻略  珠山秀谷景区主要是来大珠山赏花。  每年的大珠山赏花最佳时间因节气的变化而不同,驴友来前可在网上查询,一般是在阳历的3月20日——5月20日。期间大珠山杜鹃花会开幕,胶南市专门聘请名家旦角当红歌星来此献艺,期间驴友可以观青山绿水,赏山花烂漫……,小溪旁,山坡上,石缝中,一万多亩杜鹃花在黄的迎春、白的棠梨映衬下,热烈奔放,红透山谷,气势夺人,满山遍野,气势壮观,珠山秀谷里涌起花潮人潮。  最为著名的大珠山杜鹃花,当地人叫它“蓝荆子”。它的花,红中透着蓝晕,象是炉火燃到纯正时的颜色。 大珠山的每条山涧都有水,水是大珠山灵气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夏天激流飞瀑的景色好看,而且在春、秋、冬三个季节里大珠山的水也都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清代诗人高凤举看过后,赋《七绝.经大珠山下》:“夹岸山花红浸水,夕阳倒影动鱼罾。胡麻莫问秦人饭,只此风光已武陵。”驴友来时从东边珠山秀谷景区入口进入,按景区指示游览即可。  石门寺景区主要是来礼佛赏石  石门寺坐落在大珠山山阴,因两山对峙如石门,故名石门寺,建于金大定五年(1166)年,民间相传为唐贞观十三年(640)年石门旁一泉,泉水清碧如玉,进若珠玑,名玉泉;由此石门寺又叫玉泉寺。当年寺庙主体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两 等气势宏伟,雕梁画 栋,香火颇盛。40年代中后期,寺院毁于战争。如今石门寺已修复完成大雄宝殿及释迦 、文殊、普贤、罗汉等神塑,并对外开放。自从有了石门寺,大珠山就有了山会。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人们到石门寺赶山会:有来晋香祈福的,有来游玩的,还有的来做小买卖。这时候,石门寺里香火旺, 人气也旺,大珠山里好热闹!政府在这里举行山会仪式,安排文艺演出,组织商贸交易和宣传,石门寺周围风景优美,寺前松 林掩映中,墓塔林立;寺动深涧中,溪流 ;寺东北紧邻水库,镜澄如水。站在寺院举目南眺,便见珠山之颠石僧拜佛的天然石雕。  来大珠山最应该看的就是奇石,主要有女儿石、者鹰石、鳖儿石、和尚石、八戒石,和尚拜佛、神龟望月、双豚戏珠、高山蛙鸣、巨鳄下山、壁虎觅食、仙人桥、老君庙、指头石等自然景观,形象生动逼真,令游人称奇,很值得一看。沿石门寺南上,进山即可年到老君庙,剪子石、指头石、牛心石、鳖儿石、椅子石、仙人桥,吟诗台,晒经石等奇景。山路时而拘谨,时而放纵。拘谨时,险不能行;放纵处,如履平地。望着似无尽头的蜿蜒山路,高高在上的主峰,你先是昂首而行,既而杖黎扶送,拄棍再行。再后来,你必是抛开斯文与颜面,手脚并用,这样你才能登上主峰——帽子峰。体会一览众山小的胜景和心境。体味山登绝顶我为峰的感觉,人在山顶,登高望远;心在山顶,尘埃不染。山顶一侧,狮子峰、钟峰、剪子峰比皆相邻。你仰躺在一块平坦的山石上,姿意地欣赏深邃湛蓝的长天,尽情呼吸着清新甜润的空气;必不再担心狭窄的高楼大厦遮挡着视野,不再忧虑乱糟糟的车鸣 人嘶扰乱着耳鼓。不为人知的烦闷,已被大自然的美丽慢慢拂去;失去至爱的忧郁;也让大自然的博大淡淡稀释。生活本可以这样宁静,美丽。思绪放飞间……….
  5.3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三篇)千古琅琊台  琅琊台有千年的历史了, 因在琅琊山上,而山形如台,故名琅琊台.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有记载: "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它冠领群山,与海上岛屿遥相呼应,海天交界之处云雾弥漫,自然风光大气磅礴,天地山海间的奇观异景层 出迭现,另人叹为观止,以至历代有许多帝王来这里祭祀寻仙。越王勾践曾在琅琊山起观台会盟诸侯,秦始皇曾三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数万户百姓,修筑 起琅琊台,并刻石颂德。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正是这种种的历史渊源,让琅琊台平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成为历代学者文人访 古探幽寻梦的地方。  景点介绍:  琅琊台位于胶南市区西南26公里处的海滨。国家AAA级景区。  琅琊台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它“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现在的琅琊台,依然可见台分3个层次,递级而上。它海拔183.4米,山下环台周长7.5公里,平坦的台顶周长130米。典型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琅琊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包括琅琊台、琅琊台下的龙湾、环台沿海风景带及台前斋堂岛上的古迹和自然风光。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的许多帝王曾来这里祭拜。越王勾践在琅琊山起观台会盟诸侯。秦始皇3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此山有两山头东为琅琊台,西为争高山,中间是跺脚沟。相传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人怨天怒。秦始皇白天刑驱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间台西侧的山头也长高一截。就这样,这边不停地筑台,那边山也不停地长高,琅琊台总是高不过西山。秦始皇怒不可遏,在西山上狠狠跺了三脚,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他跺脚的地方陷成了一道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  旅游攻略:  两条上山路南边一条北边一条,建议上走南路下车走北路,实在走累了可以坐专门的游览电车。沿南路进入首先看到是秦汉建筑风格的琅琊文化陈列馆,黑瓦红柱,飞檐重迭,造型朴拙大气,古意凝重。馆前矗立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铜铸像,展现了始皇帝登上琅琊台临风大乐的形象。由序厅、主展厅、回廊组成。序厅展览的是《琅琊台图》、四时主祠模型、古琅琊地区大事年表和琅琊历史变迁图等。主展厅第一层陈列着从春秋至汉代巡游琅琊的12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们在琅琊台活动的壁画及地图;第二层展出琅琊台出土的文物和社会文物。回廊的廊壁上嵌刻着历代名人吟咏琅琊风物的诗词文赋碑刻。  前行进入跺脚沟,沟底溪水淙淙,溪边野蔷薇丛生密布。沟内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夏季枝繁叶茂,林荫清凉;秋季,果熟落地,游人在路边上就可捡到板栗,给人一份惊喜。跺脚沟北端,一组秦代风格建筑群落依山而建,这是为纪念开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先人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建筑面积871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和东西两庑。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四壁挂着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扶桑事迹的大型工笔画。殿内还展览着国内外关于对徐福研究的著述。后殿和两庑展出文物和名人书画。  再下来是云梯,直上观龙阁,原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三条御路之一。1994年在御路原址修建,高152米,宽2.8米,共336步台阶,中有4个平台。云梯两边的山坡上乔木、灌木、藤类等植被遍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琅琊台上空的云经常变幻成龙的形状,出现龙飞龙舞的景象。每到东南风起,琅琊台下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滚滚滔滔横着卷来,而是纵着奔腾,呈“龙”状。每道波浪都龙头高昂、龙须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整个龙湾里,龙隐龙现,龙腾龙跃,龙吟龙唱,形成万千银龙聚会的场面。  设在观龙阁东侧的一个山洞内,分3个展厅展示秦军队的3种作战方阵。这些兵马俑是根据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缩制的,方阵依原样布置,阵势奇妙,深藏玄机,威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军威。  从观龙阁向东沿琅琊台北坡的一条鹅卵石路前行200多米,就到了秦御路。有386步台阶,中间有4个宽敞的平台。到此你就登顶成功。可以看到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在琅琊台顶,共有石雕像14尊:秦始皇、徐福、胡亥、李斯、赵高和文武官员、武士、侍女、侍从等。群雕生动地表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时,徐福向秦始皇讲述海上求仙经过的场面。作品的整体气韵与古台、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浑然融合而又相互衬托,气势宏大。群雕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场面灿然凝固在琅琊台上。  在琅琊台顶南侧的一个平台上,有一座琉璃瓦盖顶的亭子叫望日亭,这就是琅琊刻石亭。琅琊刻石立于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琅琊时,内容是歌颂其伟业盛德,共497字;秦二世即位后来到琅琊时又在该刻石旁加刻诏书以彰明先帝功德。两次均由李斯撰书。后来,琅琊刻石被毁,碑文只剩下二世诏书部分。琅琊刻石现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刻辞13行,86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置于琅琊刻石亭里的刻石碑,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琅琊刻石原件复制的。石碑的造型是根据有关志书上记载设计建造的,用青州墨青石作为镌刻石体。刻石碑高4.8米,顶宽0.73,底宽2米。碑文由著名书法家熊伯齐用小篆体书写,环刻在碑中间部分的东、南、西三面。  其它景点:鲸馆展示的鲸的标本,来自1995年在鲸馆西侧海滩潮涌上岸的一头幼鲸尸体。鲸馆主体两层,侧体三层。在第一层,展出鲸皮标本。在第二层,展出鲸骨标本。徐福东渡起航处在琅琊港的港口码头上有一通刻着“徐福东渡启航处”的石碑。  特别推荐两个地方:  第一斋堂岛  从琅琊台东行到台西码头乘船向东南行0.9公里,就到达那绿树红瓦的海岛,它因“始皇登琅琊时,侍从斋戒于此”而得名。斋堂岛南北1.6公里,东西0.25公里,岸线周长5.i8公里,面积0.4平方公里。它分南岛和北岛,中间由一道狭窄的沙丘连接。北岛平坦,有居民300多户,以渔业为主,村中居民都是海岛渔家。村西边是泊渔船和渡船的海岸港湾。村东边潮间带礁石嶙峋,退潮时到那里赶海:拾螺、捉蟹、碰海蛎子……南岛是一座海拔69米的小山,山上青松葱笼,林间有绿荫野径。环岛山岩陡峭,有许多奇险的景致,也有多处适宜执竿垂钓的好地方。山南头海边的黑石洞和随潮涨潮落而显露隐没的彩画礁石,别有意趣。山顶一座高11.8米的灯塔,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为海岛点染出一种历史气氛。斋堂岛和琅琊港码头之间,每半小时有一趟渡船来往,游人进出非常方便。  第二龙湾
在琅琊台东北方,有一片辽阔的海湾,它的水域面积66平方公里,湾口在东岸的大珠山嘴和琅琊台前的斋堂岛之间,这就是龙湾。站在琅琊台看龙湾,它北面的车轮山,东方的大珠山和灵山岛,犹如仙山丛列;西岸的沙滩,好似天上落下的两弯连在一起的金色新月。龙湾就是一轴由古台、仙山、仙岛和新月形沙滩镶嵌着浩浩碧波银浪的画卷。每到东南风达到5级以上,龙湾里就会出现银龙奔腾聚会的景象,十分壮观,这就是有名的琅琊台龙的奇观。  在龙湾西岸有一块巨石,朝着陆地的一面刻着“龙湾”二字,朝大海的一面刻着“倏起一龙  交通指南:  度假区距204国道5公里,与海滨大道有专门道路到达,青岛驴友可从青岛市区乘汽车经海底隧道到胶南市汽车站,再从汽车站乘旅游专线车到琅琊台景区。  旅游专线车501早6:00从胶南汽车站发头班车,每半小时一趟,末班车16:00从琅琊台景区返回。
  5.4游胶南之全攻略(第四篇)绚丽九上沟   九上沟生态园地处胶南市铁橛山下,是有名的革命老区,这里地形优美,林深谷秀。每年四月,盈谷的樱桃、杏树,花潮涌动,芬芳四溢。被列为古胶州八景之一的 “铁橛悬泉”,以其“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的神奇,令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三十六峰,七十二悬泉,虽无丝竹雅乐,却有山水清音。树荫下,小溪旁,一树一 景,一石一奇,前人有“树木与山石竞色,松涛与清泉和声”的赞誉。  景点介绍  在延绵不断的铁橛山深处,有一幽静的山谷盆地,名唤九上沟。   与因九寨相连而得名的山水名胜九寨沟不同,九上沟是因为山路弯弯、沟有九曲而得名。   旅游攻略:   九上沟的四季,各有不同的神韵――   春天的九上沟,沟底溪水流,群山披绿装,果树发新枝,花朵竞相开,可谓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特别是漫山遍野的樱桃、杏子、桃树,花朵次第开放,争奇斗艳,蝶舞鸟鸣,上沟俨然一幅“浓涂淡抹总相宜”的水彩画。边吃边玩这是很多旅游景点都想做但都不能梦想成真的奢望,唯有九上沟,在自然游玩中能体验、品尝一下亲手采摘的各种蔬菜和水果  夏天,九上沟绿树成荫,果挂枝头,红砖白墙的村舍掩映于绿树之中,间或有鸡鸣犬吠,勃勃生机中透着几分详和、几分清凉。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九上沟漫山遍野的山楂、柿子、板栗等果树,几经风雨,春华秋实,已是果实累累,摇摇欲坠。果子触手可及, 芬芳无处不在。如果你在晨曦或是斜阳里走进九上沟,便可欣赏到上沟四季里最美的景致――山峦挂金,树木叶疏,草蕊吐絮,瓜果飘香……   如果说,春天的上沟用活泼、夏天的上沟用热烈、秋天的上沟用成熟来形容的话,那么,冬天的九上沟用宁静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九上沟的冬天与北方几乎所有的山峦谷地一样,花败荼蘼,草枯木衰,似乎都是那么肃杀萧条。但九上沟与之不同的是,它环抱于群山之中,且沟 南山坡以松树居多,在寒冬季节尚有绿色点缀,无疑增加了上沟的生机。最宁静动人的是在雪后,山峦坡沟银妆素裹,而青砖红瓦点缀其中,高高低低,错落有致, 好一幅宁静的水墨丹青。   特别提醒:  九上沟景观特点就是绿。走在观光路上,俯视沟谷,一派葱绿。樱桃花已经谢了,绿叶正鲜;其他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各种树木,叶片也萌生不久,有的绿中还带着鹅黄,诠释着“青翠欲滴”。沿途只见到很少的几株花树,花朵甚艳,不知其名,与周边绿色相映衬,使妍者更妍,绿者更绿。山风时有时无,将那淡淡的草木清香直浸入人的肺腑,仿佛把人也染绿了。鸟鸣蛙鼓,时高 时低,忽左忽右,一刻也不曾歇,逗得游人也想引吭高歌。观光路旁,有许多小径,通往山林深处,沿途有清清小溪、浅浅池塘,交叠着山岩茂树,光影斑驳, 是蛙鸣鸟唱热闹之处,“鸟鸣山更幽”当是这种意境吧,攀至高处一大树下,坐巨石上,一边品酒进餐,一边随意漫览,但见远处山岩含黛,足下绿茵涨满,耳 畔蛙鼓声声,鸣禽百啭,好一派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必能感到尘氛顿消,襟怀一洗。
  5.5游胶南之全攻略(第五篇)探幽小珠山  小珠山高峻雄伟,气象万千。小珠、大珠互为映衬,被誉为“双珠嵌云”山上奇石和名胜古迹很多,主峰大顶与白石顶南北对峙,上有天门、天 桥。大顶之后有垂背石、船石、直楼,其前面有万人井、四角石、瀑布石、穿心石、纱帽石、尖顶石、仙人迹、朝阳寺,又有龙泉、龙祠。现在寺、祠仅存遗迹大顶 之东有卧单石、黄牙石、五顶山,并有两处天然洞穴。大顶西侧的钟楼,古朴别致。横额雕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今保存完好。  小珠山在东北部还有太平庵、白云寺、狐仙洞、陈氏双烈祠等遗迹,北麓有蜿蜒的齐长城遗迹。  小珠山,古称朱山、州山,位于胶南市城东北27华里处,是隐珠镇、灵山卫镇、辛安镇(今属青岛市黄岛开发区)三镇的界山。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4华 里,宽10华里,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约725米,为胶南市境内最高点。《胶州志》云:“小珠千岩赞空,两峰特起,万山皆在其下。”所以 当地人们亦说:“大珠山不大(高),小珠山不小。”  景点介绍:  景区分为三部分:小珠山南边从灵山卫镇西街北行到古月山庄,从柳花泊西行南折过独垛子南行到大佛象,大佛象的北边紧邻有路西行到小珠山野生动物园。  小珠山,峰峦叠嶂,陡峭险峻,古迹盛多。主峰大顶与白石对峙,南北相望。上有天门、天桥,其后有垂背石、船石、直楼;其前方有万人井(即清泉)、石角石、 瀑布石、穿心石、纱帽石、尖顶涧、仙人迹;大顶之东有卧单石、黄牙石、五顶山,山东坡腰间有天然洞两处,一是东距杨七岭村3公里的“白云洞”,洞口不易攀 登,洞顶常年滴水不止;另一处石东南据杨七岭村2.5公里的鬼子石洞,洞口窄小,斜向伸入,高约二米,宽约五米,长约十米。在白石顶前还有一天然石洞,名 “白石洞”,洞口向东南,洞分上、中、下三层,可容二百人,但洞口仅能一人进出。  大顶之前,石岭子村以西,原有一座朝阳寺,相传为唐玄宗元年所建,明成化 五年(1469)曾重修,寺内殿台楼阁,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寺内有一“龙泉”,至今水甜泉旺,素有胶州第一泉之佳称。还有一座“龙祠”,但历经沧桑,寺 祠早已废圮,现在仅存残迹。大顶西侧崮上村东北1公里处有一座蟠龙庵,昔日面貌已不复存,只有一座石钟楼保存较完整,造型古朴、别致,尖型楼顶,四角翻 翘,有4根八棱石柱立于石鼓之上,四面横额分别镌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字。  村东南2公里处,有一座太平庵,也已废圮,现仅保存有 庙门、古碑和古松等。村西北之白云寺,也荡然无存。小珠山南端有月儿涧,当年有一陈氏双烈祠,相传是清顺治年间为灵山卫两个陈姓烈女所建。历史上著名的齐 长城,亦横跨小珠山北麓,西由黄山、扎营山、大黑涧,经大顶北侧,由鹁鸽山、瞅候山、西洞山东去,从东于家河(黄岛区)村北入黄海。  交通指南:北线在开发区可以坐6路 新街口11路都可以,南线坐胶南至黄岛的车到灵山卫作三轮到古月山庄。  特别提醒求仙拜佛登山探险可以选择北线的大佛道,顺便到野生动物园看看猴子骆驼吃个孔雀蛋,南线的古月山庄春季山上有樱桃,有拓展基地和真正的山趣游乐设施。
  多年前 发过一个这样的主题,都入选百度文库了,现在却找不到了.  读这段时请先吃饱再看  1.
红烧半路 这是一道你永远吃不到的菜,因为半路是个网友全名叫半路上有你的人。年龄大的朋友会记得铁山路那个零点酒吧,老板就是他。胶南信息港第二任活动版主。跟他学过不少东西,人值得敬重。所以大家发奇想要红烧了他,于是就有了这一道大餐。  2. 巧媳妇对面那个饺子王的酱猪蹄.  3. 铁山路和新华路口东50米路南 ,高丽涮烧的排骨锅不错,分38元的小锅和68元的大锅(鸳鸯锅),4个人38元的足够.  4. 康乐的甩饼 粥和豆浆,乡薰排骨.冬坡肉也很好,老厨白菜。  5. 叠翠苑锝水煮鱼好吃。  6. 利群超市门口的铁板烧鱿鱼 (推荐你吃一个带耳环的男人做的)。  7. 隆和居或宽松的火锅是一个传统美食。  8. 鑫都 三鲜小豆腐。  9. 维客的地瓜面饼子 还有小磨豆腐  10.独一处的水饺。  11.川鱼头火锅 。  12.新华路红旗小区网点房 荷叶香草鸡 特别是老板娘自己做的小凉菜。  13.自来水公司斜对面有家"洪君独一位油饼"。  14.东风路和铁山路交界处有家永春排骨店已拆迁,双珠路有分店。  15.党校对面的德福火锅,正宗四川人开的。  16.三千里烧烤炒的蛤蜊味道很特别。  17.天天小馄饨的馄饨和小菜也不错。  18.美味海鲜大酒店的海鲜(巴西烤肉南边) 食客评价是味美价廉。  19.长城东路的维也纳酒店自助料理加烤肉。  20.崆峒寨
在大珠山,风景优美。  21.手拉手有胶南独一无二的老醋花生。  22.工人文化宫的炸串尤其是炸菜花。  23.永和豆浆滴饭好吃。  24.人民路东端东辛庄的高明酒家那里饭菜不错。  25.巴西烤肉,实惠极了.吃的少的别去,关门了店搬到了开发区。。  26.好粥道也不错,真周到。  27.海王路上的大皮汤饺不错。  28.大珠山这边的彦均火锅不错,羊肉好!环境也可以。  29.珠海路的新吉本旁边开了一家"烤肉专门店"里面可以自己烤肉。  30.套捞子街(注:已拆迁) 走到边上你就会闻到那种美味。  31.在铁山路与琅琊台路东边 龙虾好吃.  32.辛屯的盛茂海鲜做的不错。  33.两河的鸭头很好吃。  34.利群北边的烤鸭好吃。  35.微山湖特色鱼馆不错 甲鱼褒仔。  36.胶南唯一的披萨西餐点麦哈姆,味道很不错的。  37.文化路工商银行东临的烤鸭,味道,卫生没得说。  38.海王路上西端 有个吃蘑菇的地方,也不错。  39.隐珠有两家吃全羊的地方,味道好,还实惠。  40.铁山路春华是家老饭店。  41.铁山路的海藻对面的永利餐厅的拌茼蒿。  42.韩国料理 推荐珠海中路移动营业厅所在的那条南北路(路名忘记了)上的庆尚饭庄。  43.海王路上的泽鑫苑食府不错,小笼包特好吃。  44.365烤肉的麻辣涮肚很好吃。  45.鼎鼎香在五中附近,真是很香。  46.美国加州牛肉面 很棒。  47.东北串王的排骨串不错。  48.珠山路新开的太子食府的棕香排骨。  49.大珠山的世宗狗肉很好,别忘了要米饭吆。  50.渔岛新村
鲍鱼炖鸽子。  51.佳佳的麻辣排骨串,脆骨,涮牛肚,锡纸蛤蜊。还有新推出的大骨头锅都不错。   52.维客对面的蜀香妈妈也很棒。  53.珠海路新开的红三江韩国馆很不错。  54.大哨头集市东门对面的带皮狗肉好吃。  55.二期房的龙江饭店的东北菜。  56.凤凰村的小鸡好吃  57.珠海路有个鸡焖鱼锅挺好吃。  58.谁家的全羊也没有灵山卫老陈家的好吃  59.胶南宾馆面馆的炒面.尤其是鱼香肉丝炒面  60. 塔桥全羊真是好就是路有点远要去提前电话联系到了正好可以吃。  以上是我去过且大家口碑都不错的给大家推荐下。  胶南比较出名的还有泊里烧肉,塔桥全羊,胶河白花,大场萝卜,灵山岛海参,沙沟西瓜.  泊里烧肉,最正宗的应该泊里中心街张宗堂家的。  塔桥全羊塔桥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南市六汪镇,位于胶河经济区驻地西南4.3公里。  作出来的全羊非常的地道特别的合口,可用舌尖上的非遗来评价是。  胶河白菜,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的胶白指的不是胶州大白菜,而是胶河白菜。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提到的胶白,胶河才是原产地。虽然商标被抢注了但美味仍是美味。  大场萝卜, 青萝卜所含热量较少,纤维素较多,吃后易产生饱胀感,这些都有助于减肥。 萝卜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增加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作用。大场萝卜除有以上功效外,口感特别的脆。  灵山岛海参, 灵山岛海参由于其优质的养殖条件及卓越的产品品质,在胶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价格较一般池塘养殖的海参每公斤要高出40元左右。主要原因是远离陆地没有污染源,品质有保证。  沙沟西瓜.又个被抢注了商标的人间美食。沙沟西瓜个不大但很甜,岭上的尤其甜。
  (七)胶南的特产  7.1西施舌  是 “沙蛤”的一种。这种非蚬非蚌的贝壳类,呈厚实的三角扇形,小小巧巧的,外壳是淡黄褐色的,顶端有点紫,打开外壳,就有一小截白肉吐出来。因那贝壳被打开时,吐出的白肉象是一条小舌头,不免令人联想多多,故名“西施舌”。 西施舌的名称来自一个古代传说。  西施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生活在春秋时期。她与越国国相范蠡本来是一对情侣,但后来因为越国复国的需要,她被勾践当礼物献给了吴王夫差,诱惑夫差沉湎酒色,疏于国政。而勾践却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十几年后,越甲吞吴,勾践在范蠡、文种的协助下,一举打败夫差。夫差临死还贪恋酒色,在出逃的船上还让西施为他唱歌。  西施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便不留恋于世,于是咬断舌头,跳江自杀。她的舌头被江中的一只神蚌接住。其蚌被西施的情义所感动,就将西施的舌头含在口中,四处寻找范蠡,准备把西施的舌头交给他。听说越国已经迁都琅琊,神蚌不远万里从江南沿海来到琅琊,到琅琊后又得知范蠡在越国灭吴后就不再为勾践谋事,而是弃武经商去了,定居在定陶一带,他也在到处寻找西施。  水蚌无法逾越旱路,只好含着西施的舌头在琅琊附近的海边等范蠡。等了一代又一代,于是就形成了一种优美的海滩蛤蜊——西施舌。  之所以把西施舌评为第一特产不是因为这个美丽的传说,也不是因为它是山东菜系的8大碗之一,是因为全国少数几个产地的西施舌,都没有白马河出的这个信阳西施舌鲜美。  7.2蓝莓  理由不是全国唯一,但是全国最大。有“水果皇后”之称的蓝莓,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原产,吉林最早开始人工驯化培植,但胶南从2002年引种时的不足百亩,到如今的两万余亩,不到10年的时间,种植面积实现“三级跳”,年产蓝莓1200吨,实现产值9600万元,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蓝莓主产区。  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防止脑神经老化、保护视力、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人机体免疫等功能,营养成分高。  由于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活化视网膜功效,可以强化视力,防止眼球疲劳而备受注目。也是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并且据美国、日本、欧洲科学家研究,经常食用蓝莓制品,还可明显地增强视力,消除眼睛疲劳。  7.3大村的香菇黑木耳。  现在青岛市场上80%的香菇黑木耳产自大村。  大村也被称为青岛信用菌之乡”  胶南市大村镇大力发展以香菇、黑木耳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截至目前,全镇已有60多个村6000多农户参与食用菌种植,种植品种18个,食用菌总量5000多万棒。  “大村香菇”和“大村黑木耳”于2011年8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受保护的地方特色农产品 。  7.4海青茶  ,胶南的茶叶专家提到过大珠山发现了一块石碑,也提到了苏轼作密州长官时从四川眉山引来,意在说明海青茶的历史悠久。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自古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不宜在干旱少雨的北方种植,此前西方科学家也曾提出”北纬30度以北地区不能种茶“的学说。中国古籍上也找不到北方任何种茶历史的文字记载。  也就是说现在海青茶的种不是古代的,当然历史上可能有过,但解放前,山东没有茶,解放后,山东也没有茶。而是1954年国家领袖毛主席提出“南茶北引”大战略后才有的。  我们的海青茶是1966年以后才引种成功的。  一方水土长一方好茶,山东的茶具有叶片厚,耐冲泡,滋味浓,香气高,这些特点远胜南方茶叶。海青茶香似豌豆香、汤似小米汤,当是山东茶的代表。  7.5琅琊的琅琊鸡玉筋鱼  琅琊鸡:原产于原胶南市南部沿海的琅琊、寨里、泊里、信阳等一带,因这一带历史上属“琅琊郡”,故称“琅琊鸡”。也叫胶南黄鸡、两城鸡、日照麻鸡,琅琊鸡母鸡全身雀毛,毛色为黄褐色或麻黄色,体小结实,眼大腿短,具有蛋用鸡特点。公鸡全身毛色光亮协调,腿高粗壮,昂首凝视,素以“火红大公鸡”著称。特点是嘴黑腿黑冠子大个体比较小攻击性强叨人  区别散养鸡与圈养鸡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看鸡爪子,“散养鸡平时鸡爪刨沙土比较多,所以鸡爪上的趾甲基本被磨平了;而圈养鸡恰恰相反,平时刨沙土的机会较少,所以趾甲大都保存良好。  80 90年代受外来鸡,尤其是养殖的白条鸡影响,琅琊鸡差点绝种,只不过还有几户在散养。东威畜禽养殖厂的厂长李新东。在琅琊镇黄道山的坡地上建立成养殖场,专门作了种鸡的恢复性驯养。  值得庆幸的是,原胶南市政府也不断加大对琅琊鸡的扶持力度,拨出3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打造高水平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带动琅琊鸡、食用菌、茶叶等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琅琊镇同时设立琅琊鸡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琅琊鸡奖补和扶持。给每只琅琊鸡补贴5元,并视养殖规模,给予贷款贴息和一次性补贴。1万只以上规模者不仅连续三年享受50万元贷款贴息,还一次性补贴5万元,扶持政策不仅面向养殖大户,也鼓励家庭式养殖,只要养殖50只,就给予5元补贴,以此带动琅琊鸡像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那样走特色高端化的品牌发展路子。  琅琊的玉筋鱼,也叫面条鱼,银针鱼。其实这种鱼黄渤渔场出产的最多,但为什么又在这里特别的提出来呢?一直以来面条鱼都是作为饵料鱼类存在。人们没有重视他的美食性。帮而这么一个鲜美的鱼类没能成为一个著名的产品。面条鱼的收获有明显的季节性,只有在每年的春夏这交才会出现。面条鱼和琅琊的其它海产品一样具有地域性。而这个地域性是不可以取代的。大家都知道小贩贩来的南方鱼口味不佳,是因为南方的鱼类,生产周期短。就是这个原因使得琅琊所产的鱼类成为独有的一份,但这个独有的一份到今天也没能作成产业。
  八)一个老胶南人的回忆  8.1没有什么好说的赤色童年  笔者所在的是农村,小学是破四旧时,从老坟墓中扒出的黑砖建成的。学校建成的小花坛,也是学生每人包片从家里带来的。  暖气小时候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都是家长按分的任务送的来的松球和玉米棒秆,连煤也没有,老师会安排专门的同学来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烧炉子。  那个时候,人们都很穷,只穿一个背心,上一年级是个正常的事。家庭成份不好的孩子也可以上学,但他们是孩子们欺负的对象,他们因为成分不好入学发红领巾,进少先队是没有他们什么事的。  大人在生产队劳动一年的工分,劳动力多的分的东西和钱也多,劳动力少的家庭只能分到一元左右,家里花费多的还要欠生产队的。  放学后小孩子都要帮家里,整理自己的私留地和菜园。  高音喇叭只有大队里有,学校是没有的,学校上下课,用手榴弹外壳敲击磨房加工用完的破钢套发出的声响来提示。学校操场有二个从来没用过的篮球架,因为我们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没有体育老师也没有球。至于电脑初中上完还不知道有这么个事物。  “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书声朗朗”却也是真事。刚开始国家取消了高考。成绩再好也没有用,成分不好贫下中农代表是不会也不敢推荐你去读工农兵大学的。后来国家恢复了高考,但由于应试的人有十届之多,而高校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录取率不是很高。有许多的落榜生没有别的出路,又不想进生产队干活,代课老师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职业。  他们是没有工资的,只有折价的工分。他们也不能解决温饱,只有自己弄点私留地。  我们的体育课和劳动课一样,从家里带了工具,全班都帮老师,从种到收。  我们的老师全是代课老师。一直到初三才见到一个吃官饭的老师。她教初三化学,这个正式的老师,是青岛大学毕业的。她来学校时穿了一个超短裙,我们全学校的孩子象看明星一样看她。  有人用赤色童年来形容那个时候,我没有明显的感觉。只记得欺负了一下成分不好的同学,饿的实在不行而偷生产队二个玉米棒子的群众挨批斗时,我们都作了观众。实现不知道有什么赤色的。  《鬼吹灯之寻龙诀》里angelababy背的就是这种包,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是我们的书包,这种书包是农村富家子弟才有的装备。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长缝制的大口袋包和自制的斜挎包。双肩背的书包我上初中的时候才出现的,但咱没用过。一直到初中结束,咱都是用的这种军挎。  军用水壶这么高级的东西,咱没见过。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是没有人带水的,记不清是学校不允许还是没有条件带。  毽子没有成品的,都是同学找点碎布,求家长帮着缝制的。  我们小时候是没钱买玩具的。后来大约到了五年级流行弹玻璃球,一个玻璃球一毛钱,家长是绝对不会允许你去买的,你也不敢提。  于是就去家里的鸡窝里偷个鸡蛋,去村里的供销社换一个。那时候家时养个鸡,油盐酱醋全靠鸡蛋换。去树上找个带叉的树枝自己作一个弹弓,用自行车倒下的链条作一个手枪,是我们的玩具。后来流行跳皮筋,几个孩子没有钱合伙买一条来跳,还得今天你保存明天他保存的。  那个时候真的是穷,穷更是能吃。生产队两头牛打架死了一头,生产队的十几个偷偷的把牛煮了,十几个人偷偷的的在一晚上把一头牛吃掉,现在的人的没法想象的。我们偷生产队的一筐子玉来换了一筐子的木柿子,三个同学在一个水库边上偷偷的吃了。现在成人了就是让你敞开肚子吃你也吃不了。
  8.2学习学的什么  Long live the Great Proletarian Cultural Revolution 这个英语什么意思有人知道吗?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  Да здравствует великий коммунизм!{俄语}  中文:达 紫得啦思特务也特 woe里gi依 嘎木倪紫木!  --------------伟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岛宝山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