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汪洪超超医生的药效果那么好会不会是添加了激素呀?现在很多中药都加了激素的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滥用药物对免疫的损伤【参考】.doc 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药物滥用和盲用对免疫功能的伤害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药物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选择药品和应用好药品事关重要。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不注意用药安全,很可能导致患者免疫系统衰竭,甚至导致死亡。比如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对人类免疫系统都有很大的伤害,所以对于药物的使用我们应该十分谨慎。免疫系统的功能完善协调是人类健康生活的保障,现在有很多人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先天免疫功能缺陷,这样的人很难存活,因为空气中的任何一点细菌病毒都会致他于死地。例如英国的泡泡男孩由于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只能生活在一个消毒、无菌的透明“塑料隔离泡”中。
Medicine is the important tool of saving lives, bu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drug itself, how to select drugs and drugs used good matters. If in real lif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is likely to result in patients with immune system failure, and even lead to death. Such as antidepressants, antiepileptic drugs and opioid drugs on the human immune system has a lot of damage, so for the use of the drugs we should be very careful. Functional coordin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is the guarantee of human health life,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now immunocompromised or innate immune function defect, such people are difficult to survive, because any bacteria and viruses in the air will cause him to death. For example, the British bubble boy due to congenital immune function, can only live in a sterilization, sterile transparent plastic separation bubble .
关键词:药物滥用;药物盲用;免疫功能
1.什么是药物滥用和盲用
药物滥用是指重复摄取每种药物,形成身体和心里的依赖,继而发展成为强制性的增剂量并成瘾,甚至成为生存的必需品[1]。药物滥用也有的俗称吸毒, 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2005年有人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吸毒者有79.1万人,药物滥用问题已波及全国72%县市,而且药物滥用者都是HIV、肝炎、性病等传染疾病的高发人群[2]。我国的药物滥用从 90 年代初开始迅速蔓延, 现已扩散到全国范围所有省、自治区的700 多个市[3]。而药物盲用是指在没有必要用药的时候盲目用药或用错药,例如病毒性感冒用抗生素或抗菌素,这样不但不能治病反而会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2.什么是免疫功能
免疫功能是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免疫组织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B细胞等)及免疫分子(细胞表面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主要指抗感染,这是免疫系统应该担负的最重要的责任。不仅因为入侵机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寄生虫等,还因为会有新的病原体出现,并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伤害。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通过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分子。所以免疫功能就像是抗击外来敌人的有力军团[4]。
3.盲目用药与免疫性疾病
药品主要是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的物质,无论是外用药还是进入人体的药物成分,均可以被热恩替免疫系统所接触和识别,产生免疫反应过程,当然药物也会引起免疫相关疾病。据全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统计表明,仅2005年上半年国家A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一位优秀的医生谈“激素、消炎、输液”的弊病
一位优秀的医生谈“激素、消炎、输液”的弊病
&这次回家,在乡下听到朋友说,农村现在也在流行感冒打点滴,心理在流血,我自己开在南昌的社区医院基本是不打点滴了,所以,我的病人都到别人那里治疗去了,我请的医生和朋友经常说我医院没有原来的病人多,我是无话可说。还好,我看一般的病用中药基本就可以了,当然,我不反对西医,我反对的是烂用啊!!!应该选择性、科学地运用西医药物,特别是现在袭击了各地农村,我真正怕了,以后怎么办啊!无可奈何,只有看中央的啊!可怜我的父老乡亲!。。。。。。!!!!
面对当前社会的医疗现状,我不得不由衷地感叹:这个社会疯狂了,人心也变得疯狂了,真的一切向钱看了,很多医生被猪油蒙了心,被金钱牵着鼻子走,当然病人也就被此类医生(起码占医生总量的过半数)忽悠了!
人人要谋生,要立足社会,要养家糊口,但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营造出一种“人人要消炎、要用激素、要输液”的社会氛围,取了某些蒙昧病人的钱财,催眠着他们的头脑和精神,却干着伤害他们身体勾当,造成了一种饮鸩止渴、杀鸡取卵、流毒无穷的恶果!
天理难容,良知难容!
摒弃或者选择性、科学地运用化学药物!
倡导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疗法!
迷途知返吧,广大亲爱的病友们!
“激素”医生
这里的激素是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泼泥松之类的西药。糖皮质激素作用广泛,主要影响糖代谢,还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抗内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等等,可是,它的不良反应也很多,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诱发或加重感染或使体内潜在病灶扩散,诱发或加重胃、十二肠溃疡,甚至发生出血或穿孔,可发生欣快感、食欲增加、激动、失眠等,个别人可诱发精神病,癫痫发作,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等,可致胎儿畸形,用皮质激素期间使用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可致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儿童发育缓慢,骨质疏松等。
这类药的运用临床有严格的原则,特别是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严重感染:原则上限于有明显毒血症者,但,一定要与足量、有效抗生素合用。
2、发热:不明原因的发热不能用,以免掩盖真实病情。
3、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病毒感染、充血性心功不全、柯兴病、精神病、癫痫、骨折、妊娠早期、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及尚无抗生素控制的感染等慎用或禁用。
激素药最明显的效果是:无论什么原因的发热都可以很快消退,可缓解机体好多病痛。但它不是退热药止痛药。有人就是利用它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来治病,无视治疗原则。
&激素药最大的缺点是:长期小剂量或短期大剂量使用可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引起更严重的疾病。如:感冒后经常使用激素引起的症状反复或迁延不愈;风湿病人吃激素药所致的“满月脸”;我国非典期间医院救治病人大剂量使用激素造成的很多股骨头坏死症等。
有这样一群医生,他们对此“激素”运用“自如”。他们多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每年冬春季节,感冒的人多了,发烧的人多了,他们药柜里的激素药就卖的快了,因为他们凡治疗感冒必用激素,抗感冒药里加上激素,热退了,症状减轻了,患者高兴了,自己的效益也上去了,何乐而不为呢?殊不知(或许他们早知道),如此几次后,患者的病程延长了,周期缩短了,免疫力降低了。有的人一冬天就感冒十几次;有的人感冒一次就迁延一个多月,特别喜欢输液的人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所输的液体里的激素含量更大。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激素知识了解的增多,有人感冒后就提醒医生不要给自己用激素药,可是,不用激素药患者的病痛就不能很快减轻,患者不高兴,怨这个医生的技术不行而另求“高明”,这就使得有些医生采用“暗中”手段,如:口服一次一包的药里会有3种以上的药片,你根本分不清是什么药;输液瓶里的药是配制好的,加多少激素你更是不知道。
当你牙疼时,他们给你配的一包药里面肯定有激素。他们平时很少卖单包装的药,多是拆开包装零碎配制,一次服一包,你分不清里面是什么药。还笑话我们这些‘傻子’不会卖药。他们这样卖,有人买,有人愿意受骗,因为有人看的只是“效果”好,糊里糊涂,不知道它的严重后果。治牙疼药里面加激素可治疼,因为它降低了机体的反应性,如果是感染性牙疼,此时的激素就会使感染加重,造成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当你腹痛腹泻时,他们也用激素。当静脉滴注青霉素或先锋霉素时,加用少量激素,美其名曰:“防过敏”。真的过敏时,这些激素药岂能抗过去?反而会使抗生素的用量越来越大,造成细菌的耐药,引起菌群失调。
&等等,等等。
当你问他们为什么非用激素不可呢?有人说:“用上它疗效明显,也不知为什么,别人在用,我也用”;有人说:“消炎么。”糊涂!这炎和那炎分不清,激素的消炎作用是对抗无菌性炎症,与细菌感染的炎症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把病理药理没搞清。有人说;“明知不该用也要用,因为不用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病人着急走人,就挣不到钱,只能顾眼前。诊所太多,你不干别人会那样干。”我发现,现在的人生病以后心情大多很急切,无论是急病慢病大病小病。他们不管医学能不能治愈其所患之病,我掏钱你医生就得治好我的病,病了没三天就要换好药、换好医生、换好医院,否则,就骂人,就大闹。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人,都是急性子,他们完全忘了得病容易好病难的道理。我想可能是社会急速发展的节奏让人们的思想、生活节拍变的急躁不稳,或医学水平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健康要求。他们为什么会发脾气?因为他们生病以后就成了“上帝”。他们是对还是错?现在的人们是否变态了?社会是否变态了?总之,无论从微观、宏观上仔细想,社会环境这样子让人不舒服。
“消炎”医生
消炎一词,当今社会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大家理解的消炎即是抗菌,就是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西药来灭菌,治疗感染性疾病。自从抗菌素问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确,感染性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使得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但是,这些药的应用也太“泛”了,老百姓都知道:医生,给我消消炎,这几天身上不舒服。欣喜之中大家以为得到了百病良药。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大医院的药品收入中70%左右是抗生素创造的,同样,制药厂的抗生素产量也是其效益的主力军。在中小医院、在基层、在农村无不占主要地位。
在正规医院,抗生素的应用基本是按原则进行,如:做药敏试验或经验用药等。在基层、在农村未必就按原则使用,除了条件差,主要是不会用,或会用,但追求的是效益,就只好滥用了。滥用到什么程度?据统计农村不少医生是这样使用的:感冒了,本来是病毒性疾病,自愈性疾病,有些医生却喜欢用青霉素、先锋霉素、激素药(公开的秘密)静脉点滴,从感冒的第一天开始就连续使用。患者不懂,医生说了:消炎,这是最好的药,连续输液三、五天准好。有些医生们见了面问候:“今天输了几个?”,“不多,十几个”。这是谦虚的,有的医生在感冒季节一天能输20-30个病人。附近就有几个胆子大的医生靠输液发了家。感冒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对症治疗,提高免疫力。抗生素的使用只在病人有了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细菌感染并发症时起作用,早用:一是浪费、增加病人负担;二是增加过敏危险;三是引起菌群失调;四是没学懂病理;五是增加了医生的收入。
发烧了,不问是否细菌感染就给予阿莫西林胶囊口服或静滴先锋霉素、激素。输了一天不见效,换另一种先锋霉素,第三天不见效又换成广谱的左氧氟沙星药,再不见效就没办法了。病人问怎么办,则说:家里所有的消炎药都用过了,没法儿了,你去别处吧。外行人不懂,心想人家尽力了,咱走吧。其实,暴漏了两个问题:一是没诊段清楚发烧的原因;二是根本不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及适应症。
&&&&&&&&&&&&&&&&&&&
肚子疼,消炎!阿莫西林胶囊、氟派酸胶囊。
&&&&&&&&&&&&&&&&&&&
手术了,消炎!输液!连续7天的先锋霉素+甲硝唑液。
&&&&&&&&&&&&&&&&&&
&骨折了,消炎!输液!连续7天的先锋霉素+甲硝唑液。
&&&&&&&&&&&&&&&&&&&
牙疼了,消炎!输液!连续7天的先锋霉素+甲硝唑液。
脑出血了,消炎!这是一乡卫生院的大夫。问其为什么要消炎?说:“脑出血也有炎症。”大脑是密闭的,即使出血也不会有细菌感染,消炎不是办法。不知他怎么想的,莫不是把渗出性炎与感染性炎混淆?
总之,在农村中,治病-消炎-抗生素,是好多医生的主要“武器”,甚至是有些医生的唯一“武器”。目前农村中的医生(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大多没有中专水平(或只有当地卫生局的中专认定证),对抗生素的应用无系统知识,你怎么用我也怎么用。前些年,青霉素用的很普遍,后来,先锋霉素用的又多起来,用第一代,再用第二代,接着三代四代,更新的很快;以前用窄谱抗生素,现在用广谱抗生素,即使判断不清感染细菌的种类也行,因为广谱抗生素就可全面“照顾”,选两种三种同时用更觉得保险。他们不知道不顾及细菌的耐药、菌群的平衡,更不知道不顾及这些抗生素作用到人体后产生近期的、远期的、后代的,并且在逐渐增多的毒副作用。
还有,除了水平差的医生确实不会使用抗生素,当今西医界在农村中的医生要想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还真的拿不出更多的方法和药物,无非是:讲卫生、卧床休息、清淡饮食、消炎、营养、手术。应对农村中五花八门的病,有时真的束手无策。有些西医生有时还真的羡慕中医生,特别是羡慕中西医知识皆通的医生。现在农村医生水平普遍差,不能应对需要认真筛查的常见病多发病,难怪出现了“消炎”医生、“激素”医生。中医在基层可以大展身手:针灸、中草药、推拿按摩、拔罐等等方法,不管遇到什么病都可以拿出办法,有时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是经过治疗就是有效,你不能不信服。特别是西医上确诊的或诊断不明的拿不出治疗方法的疑难病、慢性病,中医就是有办法,并且能治愈,虽然它的说理西医听不懂。如果是中西医结合的医生,那么治疗疾病更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乐观地说,农村是锻炼医生的最佳地方,有中、西医生存的良好土壤。因此,建议西医生们最好学学中医知识!
“输液”医生
医生治病的方法很多:药物口服、舌下、直肠、皮下、吸入、肌肉注射、静脉滴注、手术、推拿按摩、拔罐、针灸、皮肤贴敷、理疗、心理疏导等等。按病情酌选不同的方法,始终有一种方法治疗所有疾病是不会都适用的,凡是药物作用于人体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毒性作用,因此,西医在治疗上有个原则: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能保守治疗不手术。吃药-打针-输液-手术对身体的损害是依次递增的。
输液的优点是:替代口服药物、补液、调整电解质、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水平、避免首关消除(药物在肝、胃的过程)、药物起效快、给药面积大、适用于急、重症。其缺点是:危险性大、配伍禁忌多、给药剂量、速度严格、热源反应多、过敏反应多、毒性反应多、传染病的机会多、死亡率高。
在基层、在农村,就有好多以输液为生的医生,不管遇到什么病都给予输液。每年的冬春季节,感冒的人多了,他家的吊瓶就“林立”了,有的还走家串户给输液,没别的药,就是先锋霉素+地塞米松(激素)+双黄连注射液。宣称:只有输液好,病好的快(最终目的是为了多挣钱)。致使其周围无知的人以为感冒了只有输液好,吃药打针都不顶事。经过他们输液(溶液里的激素量很大),有人感冒一次就输液十几天;有的缠绵难愈一个月;有的反反复复不断感冒;有的免疫力低下变生它症。每年的春、秋季节交替时又是他们输液的旺季。老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防病办法(预防心脑血管病):在季节交替时输液(活血通脉药)1-2周可防一年不生病。因此,每年此季不少中老年人就争先输液保己平安,小诊所、卫生所也就有了好买卖,人们要求输液就输液,不管它应不应该起不起作用,挣钱第一。其实,这个防病办法医学上没有认可,媒体上曾有专家讨论过,不支持这样输液防病,不认为输几天活血通脉药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试想,所输药物与平时口服药物基本相同,并无缓释作用和长期疗效,岂能保证一年内不发病?短期效果可能有,还有安慰作用。不过人们的防病意识是进步的,可作为医生用药就要有理论根据,不能人云亦云,这也说明此类医生没有理论知识,没有责任心,糊里糊涂,只为挣钱。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身体健康基本依赖农村医生,以上三种医生虽不是全部,可占的比例相当大,保障农民基本医疗条件他们肯定不行,令人担忧!急需更新思想!充实知识!增加新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私人诊所里开的中药见效快是不是是在中药里添加了激素素_百度知道
私人诊所里开的中药见效快是不是是在中药里添加了激素素
私人诊所里开的中药见效快是不是是在中药里添加了激素素
我有更好的答案
辨证准确,见效就快。如果加了激素,很快就会反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很多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其实是西药!
原创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跟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经的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后,二胎妈妈一起育儿!——这是同一个人……)
中药(六)
很多中成药的有效成分,其实是西药!
不得不提,很多中成药中的有效成分,其实是西药!美其名曰:“中西医结合,疗效好!”老百姓觉得有效,误以为是中药的疗效。
这些情形,在通过国家药监局层层批审的中成药中,十分多见。比如“维C银翘片”,说明书上标示的成分有13种: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其中前10种中药和维生素C有没有用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真正起疗效的是最后两种西药成分扑尔敏和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药在西药中算是元老级的,效力和副反应研究十分充分,而且不能更便宜了。可是说明书上仍然写着“副反应尚不明确”,那是真的有失偏颇了。
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备受百姓推崇的药品。比如“消渴丸”中的有效成分是格列苯脲(优降糖),含“珍菊”、“银杏”等成分的降压药中,往往会添加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利血平、利尿剂等西药。一些治感冒的中成药中都喜欢带点儿抗病毒药,比如利巴韦林(病毒唑)、金刚烷胺之类。“川贝枇杷露”中曾含有可待因(一种中枢性镇咳药,效果奇佳,不过这是个毒品,有成瘾性……好像前几年被央视曝光了,不知道目前还有没有添加,反正现在成分表中是没看见西药成分了),很多中药滴鼻剂中都含有麻黄素(绝对不能频繁使用,否则效果越来越差,还会引起反跳性鼻塞加重,进而可能引起鼻窦炎!)……
而且,这些添加的西药成分,绝大多数都是老得不能再老的药,效果奇佳,非常便宜,但因其副反应多,很多都被现代西医很少使用,甚至摒弃了。而添加入中成药中,摇身一变为“副作用尚不明确”,疗效惊人的中成药,让百姓膜拜!
另一个经常被添入中药中的西药成分,就是激素!激素本身就是一种万能神药,不仅能让皮肤暂时光洁无比,缓解蚊虫叮咬造成的疼痛、瘙痒,控制过敏,“调理”内分泌失调,还能“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攻克”癌症!当然,世界上并没有这么好的事情,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它的疗效的同时,副反应也惊人,况且,它的疗效和副反应来源于同一种机制——对人体本身免疫力的抑制!且非常容易耐药和反复,一旦不规范使用或突然停用,原本的疾病可能会疯狂反扑!别说血糖、血压升高等等数不清的副反应了,光是抑制免疫力,一个感冒,兴许人就没了。
而且,这些制作神奇药丸的人,当然舍不得给什么好药,添加的多半是长效的地塞米松,也是便宜得不能再便宜了。
试想,这种“万能神药”,添加到“没有副反应”的中成药里,会给百姓造成怎样的心理影响?效果好得出奇,还“纯天然”,这小广告上的“名医”,比大医院里面那些庸医,不知道强多少倍!即使后来出了点什么副反应,多半也能用“是药三分毒”解释,进而用别的中药“君臣佐使”,“调理”。人都没了,那就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
其实,老百姓吃这些药也给医生造成不少麻烦,比如优降糖、利血平、激素等,副作用很多,持续时间很长,利血平甚至可以坚持一个月左右的疗效,而且根本不知道病人吃进去多少剂量!病人还经常把这类药物当做“调理”药,不舒服就吃,好了就停,用得也不规范。还有很多病人,叫不出来中药复杂的名字,或者认为中药没多大影响,跟医生或多或少隐瞒了用药史。有些药物还可能有协同反应,比如利血平跟许多药不能一起吃,而且一旦用药总量偏大(很多医生不知道病人吃了含利血平的药,常规给病人吃其他降压药。不同的病人,不同药物降压效果个体差异也很大,有些人用一点药就可能血压迅速下降),病人出现顽固的血压下降,由于利血平作用机制是耗竭周围交感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来降压,根本没几个升压药物可以使用,有些病人身体无法耐受这种突然的血压下降,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则增加心脑血管卒中的风险!如果给这类病人不明就里地打麻醉做手术,术中因为各种原因血压偏低,处理起来相当棘手,十分危险!
激素的使用也理应非常严格,循序渐进加量,好了以后循序渐进减药,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停就停。耐药事小,疾病“反跳”更麻烦,用量太大造成严重感染更是麻烦得要命,一些感染疾病谱在免疫力受抑制的情形下十分诡异,难于检查和治疗,还可能因为一个感冒,一个龋齿,屁股上的一个小脓包一命呜呼!这真不是闹着玩儿的。给狼疮的老太太吃地塞米松药丸,只能说老奶奶命大,这做法真无异于变相杀人啊!
也许你会觉得,这都是不法分子弄的,给中医药抹黑,并不是所有的中医都是这样啊!主流的中医都是好的,怎么不提这茬?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一棒子都打死,那跟文革“反封建”、“破四旧”,连带古代典籍一并烧掉,古代建筑一并拆掉的做法,有何区别?其实我想说的是,正是中医药各项检测、监察不透明,才给这些“江湖游医”、“祖传偏方”留下生存的土壤。
哎,这些药物着实害人不浅!迫切希望国家停止对中药药检网开一面,执行双重标准。
其实我们喜爱中医,也有些民族自豪感在里面。“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带着朴素的哲学意味,听上去又潇洒又神秘。不过这种不能明确原因,盲目的“实用主义”“经验科学”,倘若一直未能找到科学的有效性及毒副作用研究的方式,很可能衰落是迟早的事。
讲了这么多中医药的“坏话”,我都不好意思了。前面提到过,我也曾受惠于中医,也对其颇有“感情分”。不过不能因为情感上的偏向,就否定其研究的局限性。对未知的事物,一棒子打死诚然不好,不过最起码使用之前,应该有所警惕。
我的底线是,任何中药决不能给孩子吃!他们的脏器没发育完善,肠胃十分娇弱,吃辅食都得小心翼翼,越小的宝宝越容易受影响。这一个方子十几种药下去,真不知他的小肝、小肾、小肠道,会发生些什么事!“施保利通”是德国草药,一样存在成分复杂的问题,疗效也不确切,也没有必须吃的理由。“炎琥宁”、“喜炎平”、“柴胡”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注射液,更别给孩子打了!病没治好,小命都有可能不保!
你很可能追问,西药的副作用吓死人,中药又都不让吃,没什么药能用哩,孩子生病了哪有不吃药的道理?事实上,孩子绝大多数疾病不需要吃药,自己就能好,承担这个风险做什么呢?
其他成人疾病,可以权衡风险/收益比,谨慎做出选择。比如感冒咳嗽等小病,药可吃可不吃,不吃为妥;肿瘤患者,在西药束手无策的时候,可以作为替代治疗尝试,但最好不要“中西医结合”,否则无法知晓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下面,梧桐妈妈就将这些常给孩子吃的中药和中医操作一一分析一遍,以飨读者。
在此之前,再次强调,宝宝第一口奶,一定要是妈妈的初乳!如果给婴儿喂这些奇奇怪怪的中药,或糖水、盐水、奶粉等,不仅对宝宝身体有伤害,还可能影响宝宝的口味、食欲、食量等,间接影响妈妈的泌乳。宝宝乳头混淆不吃奶,不舒服频繁哭闹,难于安抚,会极大地影响妈妈照料宝宝的信心。宝宝六个月以内不需要喂水和其他任何液体,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儿童基金会基于大量的研究提出的建议哟!
宝宝吃辅食都得小心翼翼,一个个添加,更何况吃这些复杂的药物?即使不考虑毒性,最常见的问题是过敏!宝宝7~8个月以前,肠道粘膜免疫发育是不大完善的。梧桐妈妈是有多啰嗦,强调了又强调,进到宝宝嘴里的每样东西,都要慎之又慎,可吃可不吃的,尽量不吃;感觉需要吃的,充分了解其毒理药理等特性之后再考虑给宝宝吃。吃了以后也还没完,必须密切观察宝宝有无各种反应,随时停用。
民间滥用的中药大起底!明儿且听梧桐妈妈细细道来。
重磅推荐!北大医学博士新书横空出世,手把手教您喂母乳,并喂得轻松,喂得开心幸福。
(本 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微信公众号: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武汉同济医 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读书期间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一本《夏娃的困惑 ——全程实用母乳指导,史上最强哺乳谣言粉碎机》已 出世,孕妈妈、哺乳妈妈、新妈妈必备!书有幸得到各位大咖推荐——武汉同济医院妇产科冯玲教授,儿科刘 爱国教授,麻醉科梅伟教授倾力推荐!复旦大学社会心理系孙时进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系罗教讲教授倾力推荐!并作序!详情请加公号,点击后台右下方有书籍介 绍以及获得方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原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后,关注育儿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原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后,关注育儿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工业大学汪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