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唯一需要的帮助,是一个人独处做些啥。”这句话是否是病句?

妈妈的意思是让我一个人独自去医院看病。这句话哪有病句。求帮助谢谢了_百度知道
妈妈的意思是让我一个人独自去医院看病。这句话哪有病句。求帮助谢谢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把独自删了
把独自删了
奥。谢谢了
来自:作业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病句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云南省昆明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摸底语文试卷
学年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摸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9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格是艺术产生之初便与生俱来的孪生物。风格一般被归属于艺术表现 和形式特征的部分, 它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作者和作品。 通常在阅读体验中, 我侗不但能够对作者的叙述和作品的情节产生共鸣, 作品的风格也是产生丰富阅 读体验的不可缺失的要素。 作品的言语结构使我们能够了解作品语言意义层面上 的价值, 而作品的风格则使我们能够了解到甚至体贴到作者的情绪底色乃至人格 品相的层面,在某种角度上,作品的风格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要素,也是作品内容 的一部分。 风格是创作情绪和作者人格的碎片,这种碎片在形成时是混沌的,在一 定情况下几乎等同于创作动机和心理失衡。 它必然贯穿于创作的意念变化与言语 的生成之中,并且是经由一定的习惯,一瞬间的选择或是长时间的斟酌,使得语 言文字的分子排列产生符合作者意愿的韵律和节奏,这种韵律与节奏,乃至它们 所暗示的情愫是让作者在生理上感到舒畅的, 这种斟酌与选择的结果在那一瞬间 是基于作者的所有人格、趣味与经历,突然产生的,而不是一种有程序、有递进 的精密计算。 我们把作者的独有人格所迫使作者隐匿的心理称之为创作中的人格缺 陷;文学表现对作者人格的暴露,并因此给作者带来的紧张和不安,我们称之为 作者的隐疾。它们均是文学中的疾病。 我们要感谢这些在文学的蕴藉话语中隐藏的 “ 疾病 ” ,正是这样的 “ 疾 病”,文学令人心悸的独特美感才有它的活水源头,甚至可以说,同样怍为表意 的言语结构,文学与公文、论文等应用文体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创作者是否有一 个急需表现又惧于表现的隐秘的“意义”,而不只是简单纯粹地用语言表达意思。 在这种隐秘的愿望和矛盾的情绪驱使下, 创作者以他个体的经历与习惯去小心地 组织着语言,若即若离地带领着读者游离在他的核心“意义”的周围,他在面对自 己全部人格时的急切和焦虑、 表达和隐匿,在书写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缓释和重 新的紧张,这就造成了文学话语独有的蕴藉性、独有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言语作第 1 页(共 41 页) 为一种表意结构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根本, 但奠定文学的感性审美意蕴的恰恰 是发生在创作发生的一瞬之中的,发生在对于压制和隐匿的创作中,它是非理性 的。 文学的风格与独特品味也正是发生在作者隐匿的恐惧中,而这隐匿却最终在 原本以隐匿为目的挣扎中得到曲折的表现,这就是风格。读者在被“意义”带领着 远离作者的秘密, 但语言风格本身却产生一种指向作者真正秘密的暗示,或强烈 或缥缈, 读者多数站在意义的藩篱之中,模糊地望向那言语蕴藉中层层包裹着的 火焰,它使得作者恐惧,却让读者兴奋。这也是在隐晦与蕴藉的审美中得到的本 体。 风格是写作和接受的两面, 它连接着作者与读者,是他侗在各自隐秘心灵中暗无 声息的交流。它是读者与作者同床异梦,又心有灵犀的理解和误解,是这里全部 的过程,是他们所运用的暗语,是文字的表情。在象征性越强的文体中,风格在 全部审美体验中的地位也会更明显,在某些诗歌中,风格能够像在其他象征型艺 术中那样,近乎审美对象的全部。而在叙述性和表意性强的体裁中,风格则是事 实叙述之外的另一种声音。语言在它的理性层面叙述着彼岸的“事实”,而只有深 入到风格的阅读中,文学才是立体的。风格作为第二种声音,有着感性的色彩, 与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相契合,它是彼岸发生的“事实”的背景,在这个背景 下的叙述,指向的是“事实”下的真正含义;在含义明确的事实之外,风格所代表 的是另一种感性的审美事实,这是人类原始的恐惧、冲动、欲望,对于自我的承 认与否认,对于外部世界的向往与抗拒。在这一点上,文学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 相通的。 在这些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原动力驱使下,文学语言表现出极大的张力和 撕裂的痛感,在艺术的规则中,展现出令人难以释怀的美感。 (摘编自武超骆冬青《风格与疾病》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格让作者和作品得以被个性化地区分,它与艺术相伴相生,是让阅渎体验 的丰富性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B.通过感知作品的风格,我们可以体察作者的情绪底色乃至人格品相,作品的 风格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要素,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C.风格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心理失衡,但风格在形成之初的指向和目的并 不明确,它贯穿于创作的意念变化与言语生成之中。第 2 页(共 41 页) D.风格经由作者一定的习惯,一瞬间的选择或是长时间的斟酌而产生,这使得 语言文字的分子排列符合作者意愿,让作者在生理上感到舒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中的疾病包括因作者的独有人格而产生的隐匿心理以及文学表现对作者 人格的暴露而带给作者的紧张和不安。 B.创作者是否有一个急需表现又惧于表现的隐秘的“意义”,而不只是简单纯粹 地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文学主要区别于其他应用文体的特征。 C.文学风格是不受叙事与话语信息约束的非理性因素,它是作者隐秘人格的曲 折体现,是强烈文学表现欲与作者白我压抑的人格冲突的产物。 D.文学中的疾病,让读者远离作者的秘密,使得读者站在意义的藩篱之中,无 法真正接近作者和作品,这是作者在创作中该尽力避免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阅读李白的《蜀道难莎时,感受它夸张想象的风格在全部审美体验中或许 更明显。 B.读者对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的丁香姑娘的形象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 并不影响对其朦胧含蓄风格的体悟。 C.在具体的阅读中,读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理性的含义明确的事实之上,还需深 入到风格层面,文学才是丰富立体的。 D.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在风格会让作品产生令人难以释怀的美 感这一点上,它们是相通的。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 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 历三十二年举进士, 改庶吉士。 居七年, 授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 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 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则日苛求。事未第 3 页(共 41 页) 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 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 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 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 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 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 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 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 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 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 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 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 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 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 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 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 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 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 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 【注】①豌豆创:天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B.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C.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D.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第 4 页(共 41 页)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 ,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乏子称作从 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 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 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 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梅之焕洁身白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 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 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D.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 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4)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②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日:“幸灾不 r,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 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第 5 页(共 41 页) (1)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何不同?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 《论语》中,孔子的某位弟子用“ , 。”抒发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人要胸怀宽广,刚强勇毅,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的感慨。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白己的芳香和光芒融合在一起,因而光明纯洁的品 质还没有损伤的句子是:“ , 。”(3)李商隐的《锦瑟》中,在回忆里怅然不已,哀婉感叹肖年情感的句子是: “ ,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 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像一根麦秸 徐迅 稻畈区盛产水稻,田叫水田。而麦子一般都生长在旱地上,收成很小,每 年也就一茬。五月麦黄风起时,稻子未熟,乡亲们正好腾出时间来将麦子收割起 来, 送进磨坊磨成白花花的面粉,用以当作长年吃米岁月里的一种调羹制成 面条或干脆做成小麦粑。 稻子只有在煮成米饭时才散发出清香,而在麦子黄与乍 黄、麦粒未脱之时,那金黄的麦秆就会飘出一种成熟的庄稼气息。乡亲们闻到这 被风捎过来的诱人馨香,亲昵地说:刮麦黄风呢! 在南方,水稻一经收割脱粒之后,那稻草就立即被乡亲们用铡刀铡断、铡 碎,还原于稻田。大抵是稻草易烂的缘故,归于稻田,没几天它就会腐烂为泥, 化作肥料。 而麦秸则不, 南方人一般不把麦茬留在地里。 我们小时候下午放学后, 要干的活儿就是挖麦茬,晒干当柴烧锅煮饭。麦秸性脆,在火炉里烧得噼噼啪啪 地响, 那声音犹如正月人家娶新娘子放的爆竹, 给人一种穿透幽静岁月的幸福感。 麦秸的用途还在于能够晒干、压扁,编织成金黄色的草帽和蝈蝈笼、鸟笼第 6 页(共 41 页) 子,还可以制成各式各样的花虫鸟兽。那时,我们村子里最会编织麦秸的是春旺 叔,他祖上是学篾匠的,再孬的竹子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修理得细如棉线、韧如 铁针,所以编织麦秸是他的拿手活儿。农村时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阵子,他就 曾偷偷地用麦秸编织过草帽、花木虫兽之类走村串巷地卖过,结果被当作 “投机 倒把分子”被公社抓起来了。批斗会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就找了根草绳吊死了。 人呐! 就像一根麦秸! 乡亲们聚在麦场上, 边打着麦边这样说, 叹息声四处流传…… 如果深究起来, 稻子和麦子给予我们人类的还有地理上的差别带来的心理 上的巨大差异。在南方,人们把米饭当作主食,那种精细、雪白、晶莹而柔和的 香喷喷的米饭,赋予南方人的是一种精明、纤细、柔韧的性格。以小麦为主食的 北方人,却也似麦子般的坚挺、粗糙,北方人胸怀涌动起来就如麦子般地波流起 伏,宽大,深沉,他们的性格也如易断易折的麦秸一样,“嘎嘣”干脆就是一下, 绝不会像踩在南方水田里的拖泥带水稻子和麦子简直就代表着南方人和北 方人。民以食为天,庄稼天生的骨骼造就了人身体和心理上的区别,但人毕竟是 有思想的,这思想也让他们看出了自己与植物的殊途同归人就像一根麦秸, 一根有思想的麦秸!想想看,朴素的乡亲说的与洋人帕斯卡尔说的“人是一根能 思想的苇草”有什么两样? 人类一旦深刻起来就以为自己是哲学家,所以人类的思想并不十分脆弱, 脆弱的还是人类的肉体。在历史中我们已经不断“领略”到法西斯对人类的摧残, 现在从电视上我们还看到硝烟弥漫的战争, 看见战争中那一具具倒下去的无辜的 平民的身躯……这时候我陡然想起祖母的一句话来:“人呐!就像是一根麦秸!你 看,折一下就断了,就脆了……”人或许真是一根麦秸,命贱于草或被草菅! (摘自《世界文学》 ,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水稻和麦子进行各方面的对比,突出了麦子的特点, 为作者表达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B.麦秸与稻草相比虽然易烂,但仍有许多用途,如:被用来当柴火烧,被晒干、 压扁,制成编织品等。 C.从乡亲们对成熟的麦子发出的香味及炉火里烧麦秆的声音的反应,可以看出 人们对麦子的喜爱。第 7 页(共 41 页) D.稻子和麦子带给人们的有地理上的差别,也有心理上的差别。麦子赋予北方 人坚挺、柔韧、粗糙,胸怀宽大、深沉,性格干脆等特点。 E.作者认为人的思想和肉体都十分脆弱,但是相比较而言,人的肉体的脆弱显 得尤为突出。 (2)文章的题目“人像一根麦秸”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说明其深刻含义。 (3)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逐层展示主旨的。 (4)“生命是什么”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命题,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试 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不出那片田野 邱苑婷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 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 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 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 甚互踮脚也不 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 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 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 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 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 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 “行!”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 多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 江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 一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第 8 页(共 41 页) 处也在这水,“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 我更新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 。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 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 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 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 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 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 四下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他不停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 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纯美”的标签。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 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这 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的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整个 80 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 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 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 曹文轩自己是这么说的:负隅顽抗,活路一条。写完《火印》初稿,他照例请亲 近的朋友、学生看,得到最受用的评价是:“这是曹文轩写的。”在雯法中自有不 变,他觉得保守未必是件坏事。 在北大课堂“小说的艺术”上,开宗明义第一讲,他要批评当今文化批评 的泛滥,讲评价文学必须回归文学性,讲这个“恋思癖”的时代对“深刻”的错误执 念。他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极度反感现代主义作品几近变态地表现大便、 肮脏、恶心、绝望如果世界已经这么糟糕,为什么连文学都不能让人得到净 化与慰藉?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他的故乡水道纵横,水构成了他精神 世界的大部分内涵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看来,文学也当 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 每每提到中国经验,曹文轩总会说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一 个巴西孩子为了寻找宝藏,历经波折来到遥远的埃及金字塔,最后却发现,宝藏第 9 页(共 41 页) 就在自家教堂的无花果树下。“中国有中国的故事,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瑰 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有过那么多深重的苦难,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这才是真正 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开采挖掘的富矿。” 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故事,对孩子们说,对北大学生说,对阅读推广 人说,对媒体说,对所有关心文学的人说。说了很久。最终,他让世界听到了中 国儿童文学的声音。 ( 《南方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 恩泽。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来时,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 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 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曹文轩《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 ②曹文轩对田园生活的价值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面对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现代化 但情感却趋向简单和生硬这一存在,他深感“文学应承担起调节的职能,当田园 坐活将要逐步变成历史时,它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 ”。描 写田园生活与流淌在田园山水间的温馨人生,成了曹文轩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王泉根《曹文轩:“追随永恒”的意义》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曹文轩的故乡在江南,水塑造了他,也渗透到他的早期作品中。读那些作品, 你仿佛都能感触到水乡雾气,潮湿、氤氲。 B.1997 年夏天,为了改变自己创作的风格,曹文轩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以 草原为背景写出了小说《火印》 ,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更新。 C.曹文轩的作品,即使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很多作品都藏着他自己, 《草房 子》就是曹文轩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则是年少的他。 D.曹文轩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他认为文学应当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文 学还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 E.对一个作家来说,真正属于你的宝库,就是你生活的土地,曹文轩一遍遍重 复着这些话语,最终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的声音。第 10 页(共 41 页) (2)为什么说曹文轩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请结合材料 简要概括。 (3)学生用“固执”来形容曹文轩,他的“固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 要分析。 (4)如何理解“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这句话?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五、语言文字运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 彭丽媛来到贝尔格莱德西罗戈伊诺特殊教育学校观看舞蹈表演,期间她 不时竖起大拇指,赞赏孩子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②美国东部时间 5 月 26 日,中国学子何江作为哈佛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表演讲, 他搜索枯肠写就的稿子赢得一片喝彩。 ③最近一两个月,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急剧减少,台湾的民宿、运输、餐饮、艺 品店都呈现出一派惨淡经营的模样。 ④为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筑梦之路》 ,用广阔的视角为我 们展现了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建国历程。 ⑤近年来,止咳药水、新康泰克等处方药因为市场监管不善,在社会上尤其是青 少年中肆意横行,已然成为亚毒品。 ⑥直到 5 月 9 日成功移植志愿者捐献的心脏为止, 美国小伙拉金已经依靠人工心 脏生活了 555 天,这不禁让人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 A.②③④B.①④⑥C.①④⑤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④⑤ D.D、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出动轰6K 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代表了中国空 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近日宣布第 113、115、117、118 号元素将加入 元素周期表,而它们的发现者也将正式获得这些元素的命名. C.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武汉市的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 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日 22 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估计将全部消退.第 11 页(共 41 页) D.与中国合作的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单方面发布了终止合作的新闻公报,在公报 中声称,中铁国际的能力满足不了西部快线公司希望及时有效推进项目的愿望. 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 ①两场截然不同又互相关联的运动新文化运动 和五四爱国运动的戏剧性组合。 新文化运动不是文艺复兴历史的返回和重构,② 以西方为参照尺度、 以历史进步为诉求的意识形态革命。它③一场单纯的语言学 手术, 最终则演变成激进的文化革命风暴。新文化运动④一场以民族的自我批判 为逻辑前提的全球化运动,遵循的是文明的开放、趋同和人类的公共性原则。五 四运动最初是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行为,⑤在俄国革命和巴黎和会的双重影响 下,演变成了更加广泛而汹涌的民族主义思潮。它遵循的⑥自丑、收缩、排外和 民族主体性原则。 ① A B C D A.A 不过是 是 不过是 是 B.B ② 相反是 相反是 而是 而是 C.C ③ 起初是 原来是 起初是 原来是 D.D ④ 根本是 根本是 本质是 本质是 ⑤ 最终则 而后则 最终则 而后则 ⑥ 又是 是 又是 是10.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传统节日逐渐失去吸引力, 一万面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陈旧、落后和不合 时宜的观念,① 韩国江陵端午祭,国家特别重视,政府不仅安排全国休假 5天,而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除了广泛的祭祀活动,各种舞蹈、歌谣比赛之 外,还拓展了游戏和体育运动项目。这就是说,② 反观中国,在积极申遗和与别国争夺文化遗产权之外, 我们几乎忘却了传统的风俗,更别说为传统文化开 辟新的内容了。归根结底,传统节日需要的是守住它的精神坐标,③ 。11. 下面是某公司宣传册的构思框架, 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第 12 页(共 41 页) 六、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各种 P 图软件盛行的今天, 网络和各种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多漂亮而相似 的面孔,这种“网红脸”图片只需“一键美颜”戎几个简单步骤就能美化人物,却缺 失了真我;简单便捷的美化大行其道,却饱受诟病。与此相反,摄影师小李却是 先拍摄黑白照片, 又用类似工笔画的手法在电脑上一层层上色,每幅照片的后期 处理大约都要二十多天,他从不省去任何一个步骤,不怕麻烦与复杂,一笔一笔 地“画”出了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作品,他走了一条很窄的路,却独树一帜。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3 页(共 41 页)
学年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摸底语文 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9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风格是艺术产生之初便与生俱来的孪生物。风格一般被归属于艺术表现 和形式特征的部分, 它使得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的作者和作品。 通常在阅读体验中, 我侗不但能够对作者的叙述和作品的情节产生共鸣, 作品的风格也是产生丰富阅 读体验的不可缺失的要素。 作品的言语结构使我们能够了解作品语言意义层面上 的价值, 而作品的风格则使我们能够了解到甚至体贴到作者的情绪底色乃至人格 品相的层面,在某种角度上,作品的风格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要素,也是作品内容 的一部分。 风格是创作情绪和作者人格的碎片,这种碎片在形成时是混沌的,在一 定情况下几乎等同于创作动机和心理失衡。 它必然贯穿于创作的意念变化与言语 的生成之中,并且是经由一定的习惯,一瞬间的选择或是长时间的斟酌,使得语 言文字的分子排列产生符合作者意愿的韵律和节奏,这种韵律与节奏,乃至它们 所暗示的情愫是让作者在生理上感到舒畅的, 这种斟酌与选择的结果在那一瞬间 是基于作者的所有人格、趣味与经历,突然产生的,而不是一种有程序、有递进 的精密计算。 我们把作者的独有人格所迫使作者隐匿的心理称之为创作中的人格缺 陷;文学表现对作者人格的暴露,并因此给作者带来的紧张和不安,我们称之为 作者的隐疾。它们均是文学中的疾病。 我们要感谢这些在文学的蕴藉话语中隐藏的 “ 疾病 ” ,正是这样的 “ 疾 病”,文学令人心悸的独特美感才有它的活水源头,甚至可以说,同样怍为表意 的言语结构,文学与公文、论文等应用文体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创作者是否有一 个急需表现又惧于表现的隐秘的“意义”,而不只是简单纯粹地用语言表达意思。 在这种隐秘的愿望和矛盾的情绪驱使下, 创作者以他个体的经历与习惯去小心地第 14 页(共 41 页) 组织着语言,若即若离地带领着读者游离在他的核心“意义”的周围,他在面对自 己全部人格时的急切和焦虑、 表达和隐匿,在书写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缓释和重 新的紧张,这就造成了文学话语独有的蕴藉性、独有的多义性和模糊性。言语作 为一种表意结构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根本, 但奠定文学的感性审美意蕴的恰恰 是发生在创作发生的一瞬之中的,发生在对于压制和隐匿的创作中,它是非理性 的。 文学的风格与独特品味也正是发生在作者隐匿的恐惧中,而这隐匿却最终在 原本以隐匿为目的挣扎中得到曲折的表现,这就是风格。读者在被“意义”带领着 远离作者的秘密, 但语言风格本身却产生一种指向作者真正秘密的暗示,或强烈 或缥缈, 读者多数站在意义的藩篱之中,模糊地望向那言语蕴藉中层层包裹着的 火焰,它使得作者恐惧,却让读者兴奋。这也是在隐晦与蕴藉的审美中得到的本 体。 风格是写作和接受的两面, 它连接着作者与读者,是他侗在各自隐秘心灵中暗无 声息的交流。它是读者与作者同床异梦,又心有灵犀的理解和误解,是这里全部 的过程,是他们所运用的暗语,是文字的表情。在象征性越强的文体中,风格在 全部审美体验中的地位也会更明显,在某些诗歌中,风格能够像在其他象征型艺 术中那样,近乎审美对象的全部。而在叙述性和表意性强的体裁中,风格则是事 实叙述之外的另一种声音。语言在它的理性层面叙述着彼岸的“事实”,而只有深 入到风格的阅读中,文学才是立体的。风格作为第二种声音,有着感性的色彩, 与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相契合,它是彼岸发生的“事实”的背景,在这个背景 下的叙述,指向的是“事实”下的真正含义;在含义明确的事实之外,风格所代表 的是另一种感性的审美事实,这是人类原始的恐惧、冲动、欲望,对于自我的承 认与否认,对于外部世界的向往与抗拒。在这一点上,文学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 相通的。 在这些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原动力驱使下,文学语言表现出极大的张力和 撕裂的痛感,在艺术的规则中,展现出令人难以释怀的美感。 (摘编自武超骆冬青《风格与疾病》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风格让作者和作品得以被个性化地区分,它与艺术相伴相生,是让阅渎体验 的丰富性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B.通过感知作品的风格,我们可以体察作者的情绪底色乃至人格品相,作品的第 15 页(共 41 页) 风格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要素,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C.风格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心理失衡,但风格在形成之初的指向和目的并 不明确,它贯穿于创作的意念变化与言语生成之中。 D.风格经由作者一定的习惯,一瞬间的选择或是长时间的斟酌而产生,这使得 语言文字的分子排列符合作者意愿,让作者在生理上感到舒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A.文学中的疾病包括因作者的独有人格而产生的隐匿心理以及文学表现对作者 人格的暴露而带给作者的紧张和不安。 B.创作者是否有一个急需表现又惧于表现的隐秘的“意义”,而不只是简单纯粹 地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文学主要区别于其他应用文体的特征。 C.文学风格是不受叙事与话语信息约束的非理性因素,它是作者隐秘人格的曲 折体现,是强烈文学表现欲与作者白我压抑的人格冲突的产物。 D.文学中的疾病,让读者远离作者的秘密,使得读者站在意义的藩篱之中,无 法真正接近作者和作品,这是作者在创作中该尽力避免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在阅读李白的《蜀道难莎时,感受它夸张想象的风格在全部审美体验中或许 更明显。 B.读者对戴望舒在《雨巷》中塑造的丁香姑娘的形象的理解虽然不尽相同,但 并不影响对其朦胧含蓄风格的体悟。 C.在具体的阅读中,读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理性的含义明确的事实之上,还需深 入到风格层面,文学才是丰富立体的。 D.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虽然不同,但在风格会让作品产生令人难以释怀的美 感这一点上,它们是相通的。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 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 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解答】 (1)B 扩大范围,原文中第一段说的是在“在某种角度上,作品的风第 16 页(共 41 页) 格不仅是艺术形式的要素,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2)D D 选项原文无据.根据原文第三段可知,作者认为在具体的创作中,文学的疾病是作品拥有独特美感的源头,由此可见他是认可文学的疾病的. (3 )D 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的最后一段可知,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会受到一些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原动力的驱使, 这些原动力是人类 原始的恐惧、 冲动、 欲望、 对于自我的承认与否认, 对于外部世界的向往与抗拒. 并 且受到这些原动力的驱使, 文学与其他艺术受到的影响不同,不全都是产生令人 难以忘怀的美感.答案: (1)B (2)D (3)D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年十四为诸生。御史行部 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万 历三十二年举进士, 改庶吉士。 居七年, 授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 之焕劾其罪。寻上言:“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 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则日苛求。事未 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请陛下严综 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时朝臣部党 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 即千里犹蝇耳。”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 赣。丁内外艰,家居。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忠贤恚 甚,拷杀涟。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 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第 17 页(共 41 页) 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大破套寇, 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 环大黄山而病。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 因以为德焉。”遂不战。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 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 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 诏之焕入朝。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初,体仁讦钱谦益,之 焕移书中朝,右谦益。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 射,既废,无所见。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 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 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 然终不召。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 【注】①豌豆创:天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A.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B.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C.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D.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 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 ,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乏子称作从 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C.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明中后第 18 页(共 41 页) 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 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 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梅之焕洁身白好,从不拉帮结伙。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 的未必是君子。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 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D.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 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4)把文中面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②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日:“幸灾不 r,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 (1)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意或句中 有标志作用的词语来断句,再就是明确所给语段的基本意思.“过麻城”表明一种 动作的过程,此处应该独立,故可以排除 C、D;“无何”表明专有名词,应该断 开.译文为: (有人)说杨涟被逮捕的时候,经过麻城,此时杨涟是罪犯,而梅 之焕与他接触,并为他痛哭,应当削除官籍为民.实际上杨涟根本没有经过麻 城.没有多久,贼党梁克顺以贪污受贿诬陷梅之焕,皇帝下诏追回赃物.故选 A.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一要立足课本,适度扩第 19 页(共 41 页) 展,平时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要以“重要”为标准,注意知识的迁移 和延伸;二要点面结合,增强感知: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 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可以其 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B、“进士”,明清时期, 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的人按成绩分为一、二、 三甲,进入这 三甲的人都统称“进士”.故选 B. (3)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 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 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 节.D、梅之焕不是写信告诉钱谦益,而是上书给朝廷,保护了钱谦益.原文表 述为“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故选 D.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 翻译, 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 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 而后意译. 整句翻译时, 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 ①要对“臧否”(区别善恶好坏) 、“济”(帮助)等词语的准确翻译,译文:请求 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别善恶好坏来 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②要对“掩”(歼灭) 、“不武”(不符合武德)等词语的准确翻译.译文:各将请 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义的,乘 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答案: (1)A (2)B (3)D (4)①请求陛下严格考察,要求做到实事求是,疏通言路来加强组织纪律,区 别善恶好坏来爱惜人才,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 ②各将请求乘机歼灭他们,梅之焕不同意,说:“对别人的灾祸感到高兴是不仁 义的,乘别人的危难去攻击不符合武德,还不如放弃它们,来树立我们的恩德.第 20 页(共 41 页) 参考译文: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是侍郎梅国桢的侄子.十四岁成为诸生.御史到军队 看比武,梅之焕骑着马突入教场.御史大怒,让梅之焕与材官比赛射箭,梅之焕 九射九中, (向御史)施了礼,随即上马离开(教场) . 万历三十二年考中进士,又改为庶吉士.过了七年,授官吏科给事中.东厂太监 李浚滥施刑法拷打商人,梅之焕揭发李浚的罪状.不久又上书说:“当今天下, 百姓穷困,粮饷缺乏,外寇横行,士兵疲惫.谏官不议论国事却争权夺利,各部 司官不做好本职工作却提出空洞的意见.天下都被徒具形式的规章制度束缚 了.有的人想奋起图新,人们不是说他生事,就是说他过于苛求.事情还没有做 成功,诽谤就出来了,法律还没有伸张,怨恨已聚集起来.豪杰之士心灰意冷, 平庸之人闲居度日,国家的事不会有人去做了.请陛下严厉聚总而考核的制度, 以此问责具体事件,使言路畅通,以此重振纲纪,分别好人和坏人,以此爱惜人 才.差不多对国事有所帮助.”当时朝臣党派林立,相互斗争,梅之焕以廉洁清 高自居,曾经说:“依附小人的人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人未必就是君子.苍 蝇依附在骏马上,即使(跟着骏马)日行千里,苍蝇还是苍蝇.”当时有人对前 宰相张居正多有议论,梅之焕说:“假使今日有像江陵一样精通名实,重视法度 的人,那些多嘴的小人怎敢如此呢?”他就手这样持论公平,不附会别人.梅之 焕出任广东副使,擒拿并诛灭了杀死烈女的豪强沈氏,老百姓佩服他(办案)神 明.海盗袁进掳掠潮州,梅之焕扼守海道,招降、分散袁进的同党,最后降服袁 进.改任山东学政.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的身份升迁太常少卿,随后又升任右 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一带.遭遇父母相继离世, (梅之焕离职)回家服丧.就 在这时,魏忠贤、客氏干预朝政,应山的杨涟首先揭发魏忠贤的奸诈(之事) .魏 忠贤十分忿恨, 拷打杨涟至死. 并由此更凶狠地诛杀忠良, 对楚人忿忿不平. (有 人)说杨涟被逮捕的时候,经过麻城,此时杨涟是罪犯,而梅之焕与他接触,并 为他痛哭,应当削除官籍为民.实际上杨涟根本没有经过麻城.没有多久,贼党 梁克顺以贪污受贿诬陷梅之焕,皇帝下诏追回赃物. 庄烈帝即位,才免于追缴,让他官复原职.任命为甘肃巡抚.梅之焕打败河套地 区的贼寇,杀死七百余人,活捉三位酋长,降服六百余人.第二年春天,贼寇又 大举入侵,贼兵得了天花这种机型传染病,在大黄山一带传播开来.各位将领请第 21 页(共 41 页) 求乘机攻击贼兵,梅之焕不同意,并说:“对别人的灾祸而感到高兴,这是不仁 义的,乘人之危而进攻,这是不讲武德,不如放掉他们,以此作为一种恩德来感 化他们.”于是就不与他们交战.过了一月,贼兵望着(梅之焕守卫的)城池叩 头哭泣而去.某年冬天,京城戒严, (皇帝)下诏召他入京守卫. (梅之焕)正要 进京,西部的敌人乘虚侵犯黄河以西地区.梅之焕只得停留下来,派兵埋伏在贺 兰山后,截断他们的后路,大部队从水泉峡口而出,第二次与敌兵交战,第二次 打败盗贼,斩首八百四十多人,随后率军东行.不久,剽悍士卒王进才杀死参将 孙怀忠等人而叛逃, 向兰州逃跑. 梅之焕又折向西, 平定了叛乱, 再整军向东. 第 二年五月抵达京城,已超过了预定时日.诏书让梅之焕入朝.第二天又下诏免去 梅之焕的官职,听候审查,此时,温体仁已掌握了朝中大权.当初,温体仁攻击 钱谦益,梅之焕将(温体仁所揭发的)罪状移交内廷,支持钱谦益.此时,温体 仁重提旧隙,梅之焕于是获罪. 梅之焕虽是文士,但负有武将之才,善于骑射,然而却长期无所用,因此不见于 史书记载.所居住的县城,山川险阻,盗贼很多.梅之焕没有事的时候,就率健 壮的男子帮助官吏捕盗,没有一个逃脱的.在此之前,甘肃发生兵变,那些溃败 下来的士兵害怕被抓住后处死,往往逃到山谷里,成为群盗,盗贼势力日益嚣 张.到此时,盗贼数万人来攻打麻城,看见梅之焕的部署,就退去了.皇帝想到 梅之焕先后在甘肃的功绩,又恢复了梅之焕原官,并荫庇到他的儿子.但梅之焕 最终没被召用.第二年,病死.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 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此词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同是望月怀远,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的思想感情第 22 页(共 41 页) 有何不同? 【考点】古诗词阅读. 【分析】 《满江红?中秋寄远》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主旨是 表述望月怀人之情.上片先以“快”字点急切之情,又以“怕”字出担心之意,再以 “怜”字表爱月之心,上结一问妙语双关,明里关怀嫦娥之孤冷,暗中感伤自己之 幽独.下片先写赏月之宴之酒歌,后述赏月之人之叹之想,冀月圆说团圆,情溢 字里行间.全词即景生情,借景抒情,有情景交融之妙.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 【解答】 (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在这首词中,对月亮的描写 主要集中在上片中.“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是说赶快到西楼去赏月,担 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于是就有了下文的“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 吹裂”,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接下来用“谁做冰壶浮世界”来正面 描写中秋之月的无垠光华, 词人采用了比喻的说法,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 冰壶中的世界,写出了月色的皎洁无垠、透明清凉.“最怜玉斧修时节”,刚经玉 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词人采用了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的 情状形容了出来.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比较鉴赏的能力.这 两首作品表达的情感不一样,可以通过诗句来理解.苏轼的词中,“人有悲欢离 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 这是一种洒脱、 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 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求得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表达了作者 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诗词鉴赏阅读答案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 西楼,怕天放古诗词鉴赏.辛弃疾的词中,“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词人叹息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人情未必看 承别”,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把从前离恨 总成欢,归时说”,可以看出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第 23 页(共 41 页) 答案: (1)①浮云遮月.作者用“快”“怕”两个动词写出对月亮被浮云遮住的担忧,唤 来笛声吹破浮云.②明亮清凉.用冰壶比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③中秋月 圆.“玉斧修时节”运用典故,表明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2)①苏词认为即使远隔千里也能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 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现出对天下离别之人的 美好祝愿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②辛词以“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人情未 必看承别”叹息月亮圆时少、缺时多,情人之间不得如愿长聚的遗憾.结句又化 幽怨的情感为对相逢的期待,想象相聚时向情人尽情诉说相思之情.译文: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中秋月有浮云遮挡,不够明朗.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 出明月.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回又亮.追问月 宫里独处的嫦娥,孤冷凄寂时有没有愁恨?应该有很多白发.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 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 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赏析: 此词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 可能是与词人有着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这个女子令 词人爱慕不已.美月当空,已能勾起人无限秋思.面对中秋夜月,那怀人之情便 愈发浓烈了. 于是词人借月写意,传递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怨尤与不忍相舍的复 杂感情. 词的上片就中秋月这一面来写,主要展现词人的飞扬意兴.起韵即激情喷涌,以 一“快”字为催促,表达要上西楼赏月的酣畅兴致.而一“怕”字,又泄露出词人担 心中秋月不够明朗的心思.在情感节奏上,此韵一扬一抑,起伏有致.接韵借用 前人故事,写词人由西楼待月而请美人吹笛唤月,这就为中秋月的出场蓄足了 势.三韵正面赋写中秋月的无垠光华,写得气势酣畅.在这里,词人采用了一个 精彩的比喻把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冰壶中的世界,则月色的皎洁无垠、第 24 页(共 41 页) 透明清凉之状可感. 又采用了一个玉斧修月的神话,把月亮的圆美无瑕之状也形 容了出来.这里的“谁做”、“最怜”二词,不仅显出了词人对此中秋月的无比赏爱 之情,而且形成了相当空灵的意境.上片末韵由无边的月色回转到月亮本体,追 问月宫里独处的嫦娥有没有愁恨,这也是古代赏月者在神话时代容易产生的绮 情.但是通过“应华发”的自答就可以发现.词人在这里问讯娠娥的目的,并不止 于发一发严格古典男子的绮情幽思,而有借之诉愁的用意.这就使上片的词情至 此气脉暗转,为下文抒发别恨调好了调子. 下片开始,词人先用状写满天月色的“云液满”一句承上启下,然后展现自己在月 下酣饮欢乐的情状.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这是最令 词人愉快的场面.但是词人的心意匀不在此,词人由此中秋明月夜、由此歌舞助 兴人想到的是令自己牵情的远人,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深沉的叹息.词人叹息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像天上的明月总是圆时少、缺时多一样.这一叹息, 是承接着苏轼《水调派头?明月几时有》而来,其中不能不含有苏拭词中对于“月 圆人不圆”的恨意,但词人此句意思显然又有所变化,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 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 明显地折向题目, 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 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由此“不 讲理”的态度,读者可以洞见词人内心的痴情.而“人情”一句,虽像是对于人间 常情的遗憾却实际上是指向词人所痴情的那个人.意谓一旦离别,别人在心里未 必与自己一样珍惜护持这段感情. 这样的口吻, 使得词人的内心幽怨苦可触及. 结 韵出入意想, 又化幽怨的情感为期待相逢的急切之情.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 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 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 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中,孔子的某位弟子用“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抒发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人要胸怀宽广,刚强勇毅,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的 感慨。第 25 页(共 41 页)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白己的芳香和光芒融合在一起,因而光明纯洁的品 质还没有损伤的句子是:“ 芳与泽其杂糅兮 , 唯昭质其犹未亏 。” 此“ (3) 李商隐的 《锦瑟》 中, 在回忆里怅然不已, 哀婉感叹肖年情感的句子是: 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干要求,然后根 据题干中的关键点及平时积累进行解答.注意字形,不要出现错别字,写后要检 查. 【解答】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毅) (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重点字:糅、昭)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字:惘)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 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像一根麦秸 徐迅 稻畈区盛产水稻,田叫水田。而麦子一般都生长在旱地上,收成很小,每 年也就一茬。五月麦黄风起时,稻子未熟,乡亲们正好腾出时间来将麦子收割起 来, 送进磨坊磨成白花花的面粉,用以当作长年吃米岁月里的一种调羹制成 面条或干脆做成小麦粑。 稻子只有在煮成米饭时才散发出清香,而在麦子黄与乍 黄、麦粒未脱之时,那金黄的麦秆就会飘出一种成熟的庄稼气息。乡亲们闻到这 被风捎过来的诱人馨香,亲昵地说:刮麦黄风呢! 在南方,水稻一经收割脱粒之后,那稻草就立即被乡亲们用铡刀铡断、铡 碎,还原于稻田。大抵是稻草易烂的缘故,归于稻田,没几天它就会腐烂为泥, 化作肥料。 而麦秸则不, 南方人一般不把麦茬留在地里。 我们小时候下午放学后, 要干的活儿就是挖麦茬,晒干当柴烧锅煮饭。麦秸性脆,在火炉里烧得噼噼啪啪 地响, 那声音犹如正月人家娶新娘子放的爆竹, 给人一种穿透幽静岁月的幸福感。第 26 页(共 41 页) 麦秸的用途还在于能够晒干、压扁,编织成金黄色的草帽和蝈蝈笼、鸟笼 子,还可以制成各式各样的花虫鸟兽。那时,我们村子里最会编织麦秸的是春旺 叔,他祖上是学篾匠的,再孬的竹子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修理得细如棉线、韧如 铁针,所以编织麦秸是他的拿手活儿。农村时兴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那阵子,他就 曾偷偷地用麦秸编织过草帽、花木虫兽之类走村串巷地卖过,结果被当作 “投机 倒把分子”被公社抓起来了。批斗会结束的当天晚上,他就找了根草绳吊死了。 人呐! 就像一根麦秸! 乡亲们聚在麦场上, 边打着麦边这样说, 叹息声四处流传…… 如果深究起来, 稻子和麦子给予我们人类的还有地理上的差别带来的心理 上的巨大差异。在南方,人们把米饭当作主食,那种精细、雪白、晶莹而柔和的 香喷喷的米饭,赋予南方人的是一种精明、纤细、柔韧的性格。以小麦为主食的 北方人,却也似麦子般的坚挺、粗糙,北方人胸怀涌动起来就如麦子般地波流起 伏,宽大,深沉,他们的性格也如易断易折的麦秸一样,“嘎嘣”干脆就是一下, 绝不会像踩在南方水田里的拖泥带水稻子和麦子简直就代表着南方人和北 方人。民以食为天,庄稼天生的骨骼造就了人身体和心理上的区别,但人毕竟是 有思想的,这思想也让他们看出了自己与植物的殊途同归人就像一根麦秸, 一根有思想的麦秸!想想看,朴素的乡亲说的与洋人帕斯卡尔说的“人是一根能 思想的苇草”有什么两样? 人类一旦深刻起来就以为自己是哲学家,所以人类的思想并不十分脆弱, 脆弱的还是人类的肉体。在历史中我们已经不断“领略”到法西斯对人类的摧残, 现在从电视上我们还看到硝烟弥漫的战争, 看见战争中那一具具倒下去的无辜的 平民的身躯……这时候我陡然想起祖母的一句话来:“人呐!就像是一根麦秸!你 看,折一下就断了,就脆了……”人或许真是一根麦秸,命贱于草或被草菅! (摘自《世界文学》 ,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水稻和麦子进行各方面的对比,突出了麦子的特点, 为作者表达情感作了很好的铺垫。 B.麦秸与稻草相比虽然易烂,但仍有许多用途,如:被用来当柴火烧,被晒干、 压扁,制成编织品等。 C.从乡亲们对成熟的麦子发出的香味及炉火里烧麦秆的声音的反应,可以看出第 27 页(共 41 页) 人们对麦子的喜爱。 D.稻子和麦子带给人们的有地理上的差别,也有心理上的差别。麦子赋予北方 人坚挺、柔韧、粗糙,胸怀宽大、深沉,性格干脆等特点。 E.作者认为人的思想和肉体都十分脆弱,但是相比较而言,人的肉体的脆弱显 得尤为突出。 (2)文章的题目“人像一根麦秸”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说明其深刻含义。 (3)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逐层展示主旨的。 (4)“生命是什么”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命题,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试 结合文本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 【考点】散文阅读. 【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结构特征及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的能力. 【解答】 (1)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 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 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B“麦秸与稻草相比虽然易烂”错, 稻草容易烂.D“柔韧”是稻子赋予南方人的特点.E“作者认为人的思想和肉体都 十分脆弱”错,原文是“人类的思想并不十分脆弱”.故选 AC. (2)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 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规范回答:该段运 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 ,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文章的题目“人像一根麦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人类的监 听、充满韧性的坚强特点. (3)文章结构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和章节结构,如 开头结尾、 段落层次、 过渡衔接和伏笔照应等. 不同的体裁, 结构形式也不同. 二 是指文章的内在联系和组织.文学作品,以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事件的发 生、发展过程,感情的变化过程为线索来谋篇布局的结构方式,称为纵式结构; 按材料的性质来谋篇布局的结构,称为横式结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文本的内容第 28 页(共 41 页) 及结构特征,文章从小麦说起,引发人们的思考,最后得出主旨. (4)探究类题目检测考生是否具有发现文本的丰富内涵与深层含义的眼光,是 否具有对文本进行独到感受与创造性理解的能力. 回答这类题目的指向是多层面 的而不是单层面的, 试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其探究角度一般包括下 列几个方面:文本的表达目的、文本的表达方式、主旨的隐含意义、作者的写作 动机、 文本的时代与社会背景等.回答这类题目一要做到所进行的探究分析都必 须与原文有直接的联系,或者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二要观点明确,表述合 情合理.答案: (1)AC (2)比喻.内涵:人类有时像麦秸一样坚挺、粗糙,有时也像麦秸一样,易断 易折,极为脆弱. (3)文章从水稻和小麦的收割说起,引出了麦秸,接着由物到人:由麦秸的用 途引出了会编织麦秸的春旺叔, 而春旺叔的生命也如麦秸一样脆弱;继而写到人 的性格、 思想, 最后得出了文章的主旨: 人命贱于草或被草菅. 思路如逐节剥笋, 层层深入,卒章显志. (4)作者通过一个浅显的比喻人像一根麦秸,告诉我们:人的生命真的很 脆弱,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善待人生,珍惜生命. (言之成理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不出那片田野 邱苑婷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如果说以杨 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 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 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 甚互踮脚也不 行,只能远远仰望。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 童视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第 29 页(共 41 页) 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 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 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 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 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 “行!”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 多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 江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 一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 处也在这水,“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 我更新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 。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 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 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 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 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 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 四下里铺展……”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他不停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净…… 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纯美”的标签。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 轩带的第一个硕士,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但当年他如果不这 么固执的话,就不会变的如此强大,也不可能拥有如此独特的田野。在整个 80 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文轩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 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他很难被纳入任何一个当代 文学的主脉中,只能被归入儿童文学。 曹文轩自己是这么说的:负隅顽抗,活路一条。写完《火印》初稿,他照例请亲第 30 页(共 41 页) 近的朋友、学生看,得到最受用的评价是:“这是曹文轩写的。”在雯法中自有不 变,他觉得保守未必是件坏事。 在北大课堂“小说的艺术”上,开宗明义第一讲,他要批评当今文化批评 的泛滥,讲评价文学必须回归文学性,讲这个“恋思癖”的时代对“深刻”的错误执 念。他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极度反感现代主义作品几近变态地表现大便、 肮脏、恶心、绝望如果世界已经这么糟糕,为什么连文学都不能让人得到净 化与慰藉?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他的故乡水道纵横,水构成了他精神 世界的大部分内涵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看来,文学也当 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 每每提到中国经验,曹文轩总会说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一 个巴西孩子为了寻找宝藏,历经波折来到遥远的埃及金字塔,最后却发现,宝藏 就在自家教堂的无花果树下。“中国有中国的故事,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瑰 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 有过那么多深重的苦难,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这才是真正 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开采挖掘的富矿。” 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故事,对孩子们说,对北大学生说,对阅读推广 人说,对媒体说,对所有关心文学的人说。说了很久。最终,他让世界听到了中 国儿童文学的声音。 ( 《南方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 恩泽。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一睁开眼来时,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 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 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曹文轩《一个人永远也走不出他的童年》 ) ②曹文轩对田园生活的价值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面对现代社会人的生活现代化 但情感却趋向简单和生硬这一存在,他深感“文学应承担起调节的职能,当田园 坐活将要逐步变成历史时,它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 ”。描 写田园生活与流淌在田园山水间的温馨人生,成了曹文轩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 (王泉根《曹文轩:“追随永恒”的意义》 )第 31 页(共 41 页)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DA.曹文轩的故乡在江南,水塑造了他,也渗透到他的早期作品中。读那些作品, 你仿佛都能感触到水乡雾气,潮湿、氤氲。 B.1997 年夏天,为了改变自己创作的风格,曹文轩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以 草原为背景写出了小说《火印》 ,完成了第一次自我更新。 C.曹文轩的作品,即使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很多作品都藏着他自己, 《草房 子》就是曹文轩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则是年少的他。 D.曹文轩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他认为文学应当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文 学还应当用温馨的、恬静的笔调去描绘田园生活。 E.对一个作家来说,真正属于你的宝库,就是你生活的土地,曹文轩一遍遍重 复着这些话语,最终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儿童的声音。 (2)为什么说曹文轩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请结合材料 简要概括。 (3)学生用“固执”来形容曹文轩,他的“固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 要分析。 (4)如何理解“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这句话?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 (1)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3)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4)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 探究 F. 【解答】 (1)B 项,“为了改变自己创作的风格”错误,来到北方大草原,完全是 一种偶然,也并非为了改变创作风格.C 项,“《草房子》是曹文轩的自传”不准 确,原文是“很大程度上”.E 项,曹文轩重复讲述的是“故事”,而非文学主张.最 后一段为“他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些故事,对孩子们说,对北大学生说,对阅读推 广人说,对媒体说,对所有关心文学的人说.说了很久.最终,他让世界听到了 中国儿童文学的声音.” (2)解答该题,可以从原文中提炼信息并概括答案,如抓住文中的“以杨红樱为第 32 页(共 41 页) 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曹文 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互踮脚也不行, 只能远远仰望. 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 角写作.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根本 管不上儿童不儿童”等内容概括,意思对即可. (3)解答该题,可以从原文中提炼信息并概括答案,如抓住文中的“他坚持古典 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在雯法中自有不变, ”“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 他觉得保守未必是件坏事. 他的故乡水道纵横, 水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大部分内涵敏感、温润、细腻、干净、纯粹,而在他 看来,文学也当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等内容概括即可. (4)解答本题,首先要解释题干中所给语句的大致意思,“这许多年,他走不出 那片田野”根据相关链接中“描写田园生活与流淌在田园山水间的温馨人生, 成了 曹文轩小说的一个重要特色.”一句总结即可.然后具体分析曹文轩笔下的田野 有那些特点,根据文中的“他不停描绘那片田野:苦难,坚韧,悲悯,孤独,干 净”“中国有中国的故事,这片土地上,有过那么多瑰丽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有过 那么多深重的苦难, 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能开采挖 掘的富矿”等内容总结,最后分析他为什么走不出这片田野,根据相关链接中的 “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 因为当我一睁开眼来时, 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 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 总结概括即可.答案: (1)A 给 3 分,D 给 2 分,C 给 1 分;B、E 项不给分. (2)①他不像别的作家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而是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 至只能仰望; ②他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的 视角写作;③他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创作,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每 一点 2 分) (3)①他坚持古典美,与现代主义的主潮格格不入;②他的作品有自我更新,第 33 页(共 41 页) 但仍有不变的美学坚持.③他对美有近乎执念的精神洁癖,在他看来,文学也当 和水一样,是净化之物. (每一点 2 分) (4)描写田园生活与田园中的温馨人生是曹文轩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田野:①童年生活的田野故土;也指中国这片土地.②曹文轩在作品 中反复表现的主题苦难,坚韧,悲悯,孤独,敏感,干净. (每一点 2 分) 走不出这片田野:①家乡的水给了他无限的情趣和恩泽,永远滋润着他的 灵魂. ②曹文轩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美学理念,他用文字创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独 特世界. (2 分答到任意一点即可给)五、语言文字运用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日, 彭丽媛来到贝尔格莱德西罗戈伊诺特殊教育学校观看舞蹈表演,期间她 不时竖起大拇指,赞赏孩子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②美国东部时间 5 月 26 日,中国学子何江作为哈佛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表演讲, 他搜索枯肠写就的稿子赢得一片喝彩。 ③最近一两个月,赴台旅游的大陆游客急剧减少,台湾的民宿、运输、餐饮、艺 品店都呈现出一派惨淡经营的模样。 ④为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而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筑梦之路》 ,用广阔的视角为我 们展现了共产党筚路蓝缕的建国历程。 ⑤近年来,止咳药水、新康泰克等处方药因为市场监管不善,在社会上尤其是青 少年中肆意横行,已然成为亚毒品。 ⑥直到 5 月 9 日成功移植志愿者捐献的心脏为止, 美国小伙拉金已经依靠人工心 脏生活了 555 天,这不禁让人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 A.②③④B.①④⑥C.①④⑤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④⑤ D.D、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 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 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第 34 页(共 41 页) 【解答】①正确,自强不息: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 永不松懈.符合语境; ②感情色彩不当,搜索枯肠: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写作时苦 思苦想.贬义词,这里误用作褒义词; ③不合语法,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 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不能用作定语; ④正确,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 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苦.符合语境; ⑤对象错误, 肆意横行: 肆意: 任意残杀或迫害.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 心所欲地为非作歹.亦作“肆虐横行”.不能用来形容药品; ⑥正确,一日千里: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符合语境; 故选:B.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出动轰6K 飞机赴黄岩岛等岛礁附近空域进行了巡航,这代表了中国空 军坚定不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直至不再被侵犯. B.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近日宣布第 113、115、117、118 号元素将加入 元素周期表,而它们的发现者也将正式获得这些元素的命名. C.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武汉市的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 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日 22 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估计将全部消退. D.与中国合作的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单方面发布了终止合作的新闻公报,在公报 中声称,中铁国际的能力满足不了西部快线公司希望及时有效推进项目的愿望.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 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解答】A.暗换主语.“不再被侵犯”的主语是黄岩岛而不是中国空军,在“直至” 前加上“黄岩岛”; B.搭配不当,“获得”与“命名”不搭配,在“命名”后加上“权”; C.结构混乱,“预计…估计…”句式杂糅,“预计”或“估计” 除去一个;第 35 页(共 41 页) D.正确; 故选:D.9.填人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 ①两场截然不同又互相关联的运动新文化运动 和五四爱国运动的戏剧性组合。 新文化运动不是文艺复兴历史的返回和重构,② 以西方为参照尺度、 以历史进步为诉求的意识形态革命。它③一场单纯的语言学 手术, 最终则演变成激进的文化革命风暴。新文化运动④一场以民族的自我批判 为逻辑前提的全球化运动,遵循的是文明的开放、趋同和人类的公共性原则。五 四运动最初是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行为,⑤在俄国革命和巴黎和会的双重影响 下,演变成了更加广泛而汹涌的民族主义思潮。它遵循的⑥自丑、收缩、排外和 民族主体性原则。 ① A B C D A.A 不过是 是 不过是 是 B.B ② 相反是 相反是 而是 而是 C.C ③ 起初是 原来是 起初是 原来是 D.D ④ 根本是 根本是 本质是 本质是 ⑤ 最终则 而后则 最终则 而后则 ⑥ 又是 是 又是 是【考点】词语(熟语)使用. 【分析】 本题考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首先要辨析 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其使用是否合理. 【解答】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使用排除法,确定有把握的答案,依此进行排 除即可.根据“不是”,便可确定②填“而是”,排除 AB;根据“最终成了”,便可确 定③填“起初是”,排除 D,所以选 C.为了保证答案的正确性,可以再把 C 项中 的答案都依此放回空格,从头到尾读一遍,确定无误,再选择; 故选:C.10.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第 36 页(共 41 页) 传统节日逐渐失去吸引力, 一万面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陈旧、落后和不合 时宜的观念, ① 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 (国家) 重视程度不够 韩国江陵端午祭,国家特别重视,政府不仅安排全国休假 5 天,而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除了 广泛的祭祀活动,各种舞蹈、歌谣比赛之外,还拓展了游戏和体育运动项目。这 就是说, ② 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 反观中国,在积极申遗和与别国争夺文化遗产权之外, 我们几乎忘却了传统的风俗,更别说为传统文化开辟新的内 容了。归根结底,传统节日需要的是守住它的精神坐标,③ 称 。 【考点】补充句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 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解答】第一空根据“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陈旧、落后和不合时宜的观 念”可以得知还有下一个方面的内容,可以填写“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国家)重 视程度不够”;第二空根据前文“这就是说”,也就意味着提及到了前文的具体内 容,故可以填写“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最后一空表示总结部分,再根 据前文“守住它的精神坐标”可以得知还需要守住名称,故可以填写“而不是守住 它的名称” . 而不是守住它的名参考答案: ①另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国家)重视程度不够; ②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创新; ③而不是守住它的名称.11. 下面是某公司宣传册的构思框架, 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80 个字。第 37 页(共 41 页)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构思框架图,学生要能够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 点,提取重要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 【解答】题目要求将这些内容组成一段话,而且不能超过 80 个字.组织答案时 应先指出这是某公司的宣传册, 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介绍,它包括两部 分,内容设置和页面风格,这两部分又分别包括三部分.要做到内容完整,归属 得当,表述准确,语言有条理、清楚、连贯.答案示例: 公司的宣传册从页面风格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展开设计.内容设置上,主要介绍公 司历史、公司理念和主要产品;在页面风格的设计上,要包含科技元素、人文元 素以及环保元素.六、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各种 P 图软件盛行的今天, 网络和各种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许多漂亮而相似 的面孔,这种“网红脸”图片只需“一键美颜”戎几个简单步骤就能美化人物,却缺 失了真我;简单便捷的美化大行其道,却饱受诟病。与此相反,摄影师小李却是 先拍摄黑白照片, 又用类似工笔画的手法在电脑上一层层上色,每幅照片的后期 处理大约都要二十多天,他从不省去任何一个步骤,不怕麻烦与复杂,一笔一笔 地“画”出了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作品,他走了一条很窄的路,却独树一帜。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38 页(共 41 页)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首先要把握所给材料,通读材料,不难发现,材料 中的“缺失了真我”“他走了一条很窄的路,却独树一帜”等,是我们审题立意的关 键句.因此本题的立意为: 1.精心铸就独特(经典) 2.沉静方显韵味 3.快餐产品缺乏生命力 4.盲目追赶潮流是缺乏真我的表现 【解答】拒绝盲从 “人云亦云”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也常常被人用来训斥那些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或是不敢表达出 自己独到的见解. 随波逐流, 别人说什么, 也就跟着说什么. 有的甚至不去思考, 不去判断, 盲目信从别人, 而失去了自我. 盲从是一种悲哀, 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没 有人喜欢它,但它却总是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拒绝盲从,找回自我,应该活在每 个人的心中. 古时候,太监们就是盲目顺从别人的典型.他们为了得到皇帝的信任,对 天子可谓是百依百顺. 他们根本不去思考, 时时处处都流露着恭维. 恭维的话语, 恭维的表情,恭维的神态,恭维的举止,那恭维的形象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 骂名.到了当今时代,盲从的人并没有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在上级面前,好多 的人都扮演了现代版的“太监”. 为了利益, 常常是领导无论说什么, 都是对的. 即 使是大错特错,也很少有人会指出来.这,是奉承,更是一种盲从.面对新的现 象,好多人都说只要“跟着大家走”就行,这种思想就是明摆的盲从.在生活中还 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例如在课堂上,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理解透老师所讲的内 容.而当老师询问同学们“听明白没有”时,没听懂的同学没有一个人能向老师提 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而是跟着其他同学一起说:“听懂了!”.这种现象甚至在 幼儿园都是存在的. 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都去顺从别人,这个社会还怎样标新立 异?拒绝盲从,对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提高,是何等的重要! 盲目从众, 就像被人牵着鼻子走. 没有了自己的思考, 失去了独特的自己, 跟随着别人的见解,度过了一生,又有何意义呢? 日本发生核辐射没几天,中 国的大地上就掀起来一阵“抢盐风”,都说核泄漏之后,盐就受到了污染,海里的第 39 页(共 41 页) 盐就不能吃了.还有的说核辐射能污染中国.而盐,却能防辐射.于是,家家户 户争先恐后,开始了“抢盐大行动”.没几个小时,超市里,店铺中,根本找不到 一粒盐.有的人可能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一呼隆加入了抢盐的队伍中去.可 是他们哪知道,日本的核泄漏跟本不会污染中国.况且,我们所食用的盐都取自 地下井,绝不会受到危害.那些盲目从众,跟着大伙去抢盐的男女老少其实并没 有得到所谓的“利益”,而现实却是,抢盐越疯狂的人,最后吃的亏越大.疯狂的 抢盐,向我们揭示了拒绝盲从的真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好多人为了让自己更加美丽,选择了 “追随时 尚潮流”的做法.只要知道今年流行什么,就会马上开始“大采购”,刷爆卡因为 抢时髦而变成了家常便饭.在从众心理的趋导下,他们认为别人都买,就一定是 好东西.但等到买到了手,用了几天,好多人就会发现,所谓的“好东西”并不适 合自己.类似的事情,对于身边的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这种行为给购买者带 来的危害,好多人也都亲身经历过. 盲从,一个简单的词汇,却对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盲从的人很多,盲从的事例 也很多.它们有力的说明,盲从,会给生活带来危害,拒绝盲从,对于每一个人 来说,都格外的重要. 其实, 不盲从并不是一件难事. 面对人生, 多想想, 不要盲目抛弃自我. 对 于别人的见解,经过大脑的过滤,再作出判断,就会拥有一个真正的自己.不恭 维,不奉承,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在别人说“左”时,也要常想想“右”对不 对. ;在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见解不相符时,也别盲目放弃自己的思考;在面对 眼中的“权威”时,不轻易的信从;在面对别人都在做的事情时,不要“顺大流”?? 只要心中时时铭记“拒绝盲从”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它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 念,盲从,就会悄悄的溜走. 憎恨盲从,斥骂盲从,鄙视盲从,对于盲从,这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无比 排斥.拒绝盲从,也是好多人的心声.让盲从离我们而去,生活会更有意义;让 盲从在社会上消失,更多的人就会获得成功.让我们的心向着盲从告别,我们的 灵魂就会焕发出更美丽的光彩. 朋友们,拒绝盲从吧,让生活更精彩!第 40 页(共 41 页) 2017 年 2 月 21 日第 41 页(共 41 页)
更多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需要你的帮助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