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的汶川能抗震吗人如何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

十年·新汶川人|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编者按: 至今年5月12日,汶川震后整整第十年。十年前,汶川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灾区满目疮痍。十年后,一批“新汶川人”在努力重建,一个崭新的四川阔步前行。近日,人民网推出“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汶川,见证这里的涅槃重生和足迹,敬请关注。
参与九寨沟抗震救灾工作的杨云兵。受访者供图
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时任映秀镇中滩堡村村主任的杨云兵第一时间组织附近的村民向镇上的灯光球场撤离,并联合当地干部群众,仅用了18分钟时间便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地震发生40分钟后,杨云兵带领30多个人前往映秀小学开展救援。由于救援工作十分紧张,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天内,他都未顾得上寻找自己的妻儿。
如今的杨云兵,已是中滩堡村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在灾难来临时,他始终走在救灾工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弘扬无私奉献的抗震救灾精神。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入党誓词,要率先示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始终战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8月8日晚上,一辆轿车正朝着九寨沟方向冒雨飞驰。再次赶赴抗震前线的杨云兵,坐在车内眉头紧皱,突如其来的九寨沟地震,让他的思绪回到了日。因为经历了汶川地震救援,他深知,在救灾工作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汶川地震中,很多人因为缺少相关常识和知识而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也给杨云兵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使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地震等相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安全知识,2016年,杨云兵自己出资、垫资,跑项目、引资金,成功引进全国工程机械安全救援培训基地、城市应急体验中心等项目落地中滩堡村。
“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放,旨在让他们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并培训他们在灾难面前先进行自救,再科学救助他人。”杨云兵说,安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杨云兵介绍,即将建成的汶川城市应急体验中心将成为国内首个青少年应急能力训练示范基地。该中心预计在今年5月12日前正式对外开放。
汶川地震也在改变很多人的生计。映秀素有“水电之乡”之称,地震前,地处镇中心的中滩堡村村民主要依靠在水电厂务工为生。地震后,水电站皆受到重创,村民的收入来源受到很大影响。
怎么办?只有改变思路才能使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他尝试在中滩堡村做旅游业,并带动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等产业。
“要想发展好旅游产业,我们就应该多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杨云兵结合中滩堡村的现状,组织村民到宜宾春风村、宜宾蜀南竹海、西安袁家村等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学习经验。
“经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后,我们的村民更加注重客栈或是饭店的特色文化,也慢慢去领悟怎样打造出旅游品牌。”杨云兵说。
为使村民增收致富,经过多方考察后,杨云兵还成功招商引入汶川众城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在映秀建立分厂。他欣喜地说:“服装厂落地到咱映秀,能让村民学到一技之长,还可以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除此之外,映秀镇的茶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依托采茶增加收入,“目前我们有400亩老茶园,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茶林面积。”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杨云兵也把村子的民风民俗教育放在重要位置。2016年以来,中滩堡村先后获得“四川省省级文明村”“四川省四好村”等荣誉称号。
谈到未来,杨云兵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与自信,“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也即将修好,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站内检索:
您的位置:
【十年?新汶川人】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 作者: && 发布时间: 11:26 && 编辑:易 娜
  编者按: 至今年5月12日,汶川震后整整第十年。十年前,汶川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灾区满目疮痍。十年后,一批&新汶川人&在努力重建,一个崭新的四川阔步前行。近日,人民网推出&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汶川,见证这里的涅重生和足迹,敬请关注。
  参与九寨沟抗震救灾工作的杨云兵。受访者供图
  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时任映秀镇中滩堡村村主任的杨云兵第一时间组织附近的村民向镇上的灯光球场撤离,并联合当地干部群众,仅用了18分钟时间便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地震发生40分钟后,杨云兵带领30多个人前往映秀小学开展救援。由于救援工作十分紧张,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天内,他都未顾得上寻找自己的妻儿。
  如今的杨云兵,已是中滩堡村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在灾难来临时,他始终走在救灾工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弘扬无私奉献的抗震救灾精神。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入党誓词,要率先示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始终战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去年8月8日晚上,一辆轿车正朝着九寨沟方向冒雨飞驰。再次赶赴抗震前线的杨云兵,坐在车内眉头紧皱,突如其来的九寨沟地震,让他的思绪回到了日。因为经历了汶川地震救援,他深知,在救灾工作面前时间就是生命。
  汶川地震中,很多人因为缺少相关常识和知识而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也给杨云兵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使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地震等相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安全知识,2016年,杨云兵自己出资、垫资,跑项目、引资金,成功引进全国工程机械安全救援培训基地、城市应急体验中心等项目落地中滩堡村。
  &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放,旨在让他们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并培训他们在灾难面前先进行自救,再科学救助他人。&杨云兵说,安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杨云兵介绍,即将建成的汶川城市应急体验中心将成为国内首个青少年应急能力训练示范基地。该中心预计在今年5月12日前正式对外开放。
  汶川地震也在改变很多人的生计。映秀素有&水电之乡&之称,地震前,地处镇中心的中滩堡村村民主要依靠在水电厂务工为生。地震后,水电站皆受到重创,村民的收入来源受到很大影响。
  怎么办?只有改变思路才能使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他尝试在中滩堡村做旅游业,并带动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等产业。
  &要想发展好旅游产业,我们就应该多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杨云兵结合中滩堡村的现状,组织村民到宜宾春风村、宜宾蜀南竹海、西安袁家村等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学习经验。
  &经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后,我们的村民更加注重客栈或是饭店的特色文化,也慢慢去领悟怎样打造出旅游品牌。&杨云兵说。
  为使村民增收致富,经过多方考察后,杨云兵还成功招商引入汶川众城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在映秀建立分厂。他欣喜地说:&服装厂落地到咱映秀,能让村民学到一技之长,还可以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除此之外,映秀镇的茶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依托采茶增加收入,&目前我们有400亩老茶园,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茶林面积。&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杨云兵也把村子的民风民俗教育放在重要位置。2016年以来,中滩堡村先后获得&四川省省级文明村&&四川省四好村&等荣誉称号。
  谈到未来,杨云兵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与自信,&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也即将修好,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相关新闻↓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号 青公网安备 99号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创新和奉献托举汶川“中国梦”新篇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推动汶川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纪实,中国梦想秀,中国梦之声,中国梦,中国梦想秀李娜,中国梦之声韩红骂人,中国梦想秀第八季,中国梦之声第二季,中国梦之声波澜哥,中国梦之声韩红爆粗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创新和奉献托举汶川“中国梦”新篇章--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标准化研究所推动汶川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纪实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十年·新汶川人 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十年·新汶川人 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中国西藏新闻网百家号编者按: 至今年5月12日,汶川震后整整第十年。十年前,汶川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灾区满目疮痍。十年后,一批“新汶川人”在努力重建,一个崭新的四川阔步前行。近日,人民网推出“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汶川,见证这里的涅槃重生和足迹,敬请关注。参与九寨沟抗震救灾工作的杨云兵。受访者供图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时任映秀镇中滩堡村村主任的杨云兵第一时间组织附近的村民向镇上的灯光球场撤离,并联合当地干部群众,仅用了18分钟时间便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地震发生40分钟后,杨云兵带领30多个人前往映秀小学开展救援。由于救援工作十分紧张,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天内,他都未顾得上寻找自己的妻儿。如今的杨云兵,已是中滩堡村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在灾难来临时,他始终走在救灾工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弘扬无私奉献的抗震救灾精神。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入党誓词,要率先示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始终战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年8月8日晚上,一辆轿车正朝着九寨沟方向冒雨飞驰。再次赶赴抗震前线的杨云兵,坐在车内眉头紧皱,突如其来的九寨沟地震,让他的思绪回到了日。因为经历了汶川地震救援,他深知,在救灾工作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汶川地震中,很多人因为缺少相关常识和知识而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也给杨云兵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使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地震等相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安全知识,2016年,杨云兵自己出资、垫资,跑项目、引资金,成功引进全国工程机械安全救援培训基地、城市应急体验中心等项目落地中滩堡村。“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放,旨在让他们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并培训他们在灾难面前先进行自救,再科学救助他人。”杨云兵说,安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杨云兵介绍,即将建成的汶川城市应急体验中心将成为国内首个青少年应急能力训练示范基地。该中心预计在今年5月12日前正式对外开放。汶川地震也在改变很多人的生计。映秀素有“水电之乡”之称,地震前,地处镇中心的中滩堡村村民主要依靠在水电厂务工为生。地震后,水电站皆受到重创,村民的收入来源受到很大影响。怎么办?只有改变思路才能使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他尝试在中滩堡村做旅游业,并带动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等产业。“要想发展好旅游产业,我们就应该多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杨云兵结合中滩堡村的现状,组织村民到宜宾春风村、宜宾蜀南竹海、西安袁家村等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学习经验。“经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后,我们的村民更加注重客栈或是饭店的特色文化,也慢慢去领悟怎样打造出旅游品牌。”杨云兵说。为使村民增收致富,经过多方考察后,杨云兵还成功招商引入汶川众城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在映秀建立分厂。他欣喜地说:“服装厂落地到咱映秀,能让村民学到一技之长,还可以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除此之外,映秀镇的茶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依托采茶增加收入,“目前我们有400亩老茶园,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茶林面积。”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杨云兵也把村子的民风民俗教育放在重要位置。2016年以来,中滩堡村先后获得“四川省省级文明村”“四川省四好村”等荣誉称号。谈到未来,杨云兵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与自信,“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也即将修好,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国西藏新闻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获取西藏信息的第一权威网络新闻来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十年·新汶川人|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十年·新汶川人|村支书杨云兵:“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央广网百家号编者按: 至今年5月12日,汶川震后整整第十年。十年前,汶川地震让四川遭受重创,灾区满目疮痍。十年后,一批“新汶川人”在努力重建,一个崭新的四川阔步前行。近日,人民网推出“十年·新汶川人”系列报道,带你走近汶川,见证这里的涅槃重生和足迹,敬请关注。参与九寨沟抗震救灾工作的杨云兵。受访者供图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时任映秀镇中滩堡村村主任的杨云兵第一时间组织附近的村民向镇上的灯光球场撤离,并联合当地干部群众,仅用了18分钟时间便成立了抗震救灾临时指挥部。地震发生40分钟后,杨云兵带领30多个人前往映秀小学开展救援。由于救援工作十分紧张,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天内,他都未顾得上寻找自己的妻儿。如今的杨云兵,已是中滩堡村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党员,在灾难来临时,他始终走在救灾工作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弘扬无私奉献的抗震救灾精神。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入党誓词,要率先示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始终战斗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年8月8日晚上,一辆轿车正朝着九寨沟方向冒雨飞驰。再次赶赴抗震前线的杨云兵,坐在车内眉头紧皱,突如其来的九寨沟地震,让他的思绪回到了日。因为经历了汶川地震救援,他深知,在救灾工作面前时间就是生命。汶川地震中,很多人因为缺少相关常识和知识而在灾难面前的无能为力,也给杨云兵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使更多的人能够接收到地震等相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安全知识,2016年,杨云兵自己出资、垫资,跑项目、引资金,成功引进全国工程机械安全救援培训基地、城市应急体验中心等项目落地中滩堡村。“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开放,旨在让他们了解各类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并培训他们在灾难面前先进行自救,再科学救助他人。”杨云兵说,安全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杨云兵介绍,即将建成的汶川城市应急体验中心将成为国内首个青少年应急能力训练示范基地。该中心预计在今年5月12日前正式对外开放。汶川地震也在改变很多人的生计。映秀素有“水电之乡”之称,地震前,地处镇中心的中滩堡村村民主要依靠在水电厂务工为生。地震后,水电站皆受到重创,村民的收入来源受到很大影响。怎么办?只有改变思路才能使村民们过上好日子。他尝试在中滩堡村做旅游业,并带动和引导村民发展餐饮、住宿、纪念品销售等产业。“要想发展好旅游产业,我们就应该多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杨云兵结合中滩堡村的现状,组织村民到宜宾春风村、宜宾蜀南竹海、西安袁家村等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学习经验。“经过多次的外出学习后,我们的村民更加注重客栈或是饭店的特色文化,也慢慢去领悟怎样打造出旅游品牌。”杨云兵说。为使村民增收致富,经过多方考察后,杨云兵还成功招商引入汶川众城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在映秀建立分厂。他欣喜地说:“服装厂落地到咱映秀,能让村民学到一技之长,还可以帮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除此之外,映秀镇的茶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村民们依托采茶增加收入,“目前我们有400亩老茶园,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茶林面积。”在发展产业的同时,杨云兵也把村子的民风民俗教育放在重要位置。2016年以来,中滩堡村先后获得“四川省省级文明村”“四川省四好村”等荣誉称号。谈到未来,杨云兵的脸上充满了期待与自信,“现在旅游发展起来了,城市应急体验中心也即将修好,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央广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汶川十年 绽放新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