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做设计好吗的么

你适合做设计吗? - 设计 - 伯乐在线
& 你适合做设计吗?
你适合做设计吗?
有很多人即便从事设计工作,也会一直质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设计这份工作。
有人很会画画,但做设计很糟。
有人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不知如何将思考化成能够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品。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做设计?
我思考过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也许具备这几点,在经过几年的积累就能做好设计了吧。
首先,要有洞察事物的能力
【洞察力】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指深入事物或问题的能力,从字面上看来洞察是指对于山洞的观察,山洞除了洞口的地方可以被阳光照射外其他地方越深入就越是黑暗,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有观察能力了。洞察力是人们对个人认知、情感、行为的动机与相互关系的透彻分析。
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敏感的设计师,即便看到我们习以为常的物品,也会思考哪里可以更值得优化,哪里的“违和感”可以运用到另一个设计上面去。细节的精进能够体现出设计师敏感的洞察力。
就像用过苹果笔记本的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它的电源线接口设计成有磁力的,当我们把电脑摆好,电源线大概触及到接口的周围就会啪的一下被紧紧的吸附上去。
我们日常的电脑电源线都是用完乱糟糟的胡在一起,在使用的时候又会因为缠绕在一起而困扰,在这个各大电脑制造商都不在意的电源线,苹果在电源线上设计了绕线器。用的时候打开两端卡扣,把电源线缠绕规整,不用的时候可以放下两端的绕线卡扣,又可以恢复成圆润光滑的电源变压器。
设计师的洞察力应该就是细微的感知能力,知道我们需要什么,但是大部分人又察觉不到的那种能力。
概念的提炼能力
概念是强化和支撑你设计观点最重要的一项能力。
很多设计大师都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比方说博朗的著名设计师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提出他的“设计十诫”,里面有那句最著名的“少即是多”的设计概念。
为MUJI设计过多款畅销商品的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也有他最为著名的设计口号“无意识”设计。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将人的精神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层。无意识成份是指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进入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被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秘密的想法和恐惧等。
“无意识设计”(Without Thought)又称为“直觉设计”,是深泽直人首次提出的一种设计理念,即:“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我理解这里所谓的“无意识”不是真的不用意识去做设计和产品,而是提升或改进现有产品的某一部分,让用户看到这款产品的时候就会因为其中的设计而下意识的被引导着做某些事。
我们都有使用雨伞的经历,当我们提着塑料袋和雨伞乘坐地铁的时候,一只手扶抓手,另一只手拿着雨伞,但手中的塑料袋放在哪里都会觉得不是很方便,因为跟着一起抓着扶手的话来回晃动怕碰到头,而抓着雨伞的话塑料袋又没办法固定住(这是我真实遇到的经历)如果我们的雨伞真能像上面深泽直人在伞把上做一点改变,可能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不会感觉袋子放哪儿都不舒服的情况了。
这个遥控器做得很像刷牙的药膏的管的形状。为什么做成这个形状呢?因为大家往往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就到处找遥控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做成这个形状的话,我们会下意识的立起来放置,设置成红色,更加明显,大家不容易乱搁。
“无意识”并不是真的没有意识去参与,深泽直人关注的,正是我们所忽略的有关“无意识”的种种生活细节吧。
信息的整理能力
我理解设计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整理,当然,这里的“信息”包含视觉,触觉,使用流程,材质等一切需要支撑设计的东西。
比方说拿工业设计里,最复杂的汽车设计来举例:作为设计师,我们会考虑汽车的外观造型、材质、内饰的座椅、开关、把手、灯饰、内部工程配件的堆叠,甚至流线、风阻、实现工艺、造价成本等等…
这一系列问题的梳理就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化繁为具体的问题,在通过设计的手段去一一解决就是设计本身该做的事情。
有一定的美感
整理的必要条件是对美感或易用性(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户体验)有一定的把握。
尽管是在解决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倾向于更美的,或是更好用的方案。其实这个不用过多的解释,两款差不多的产品或设计,我们总会倾向于选综合方面更优质的那个。
经常被很多设计师或是设计爱好者问诸如“如何提升审美?”这类问题。因为美感是设计的皮肤嘛~。再好的方案也要尽量包裹在一个让人能够接受或是更愿意选择的外表之下。至于如何提升美感,咱们以后单独聊聊这个话题。
沟通和讲故事的能力
我们喜欢听故事,也容易被故事打动,就像我们听了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故事后就会坚定的认为天底下没有别的寿司会比他做的更好吃。我们听了褚时健的故事就会更倾向于认为褚橙也是天底下最好吃的橙子一样。
很多设计师都说,我只会做设计,我的口才不好。纵观各领域的著名设计师,无一例外都是讲故事的高手(甚至是个人品牌的营销高手)。
曾经每年一出场的苹果设计师乔纳,只要给他1分钟就会把原本我们看似变化不大的新产品讲的我们恨不得马上就想拿到。之前也写过一篇文章里说过关于讲故事对设计的作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阅读。
汽车最核心的作用应该是缩短人与人连接的时间成本,在就是运输货品。后来演变到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会讲故事的品牌用一句话就能给你一个没办法拒绝的理由。品质差异不大的两个品牌,在讲故事上拉开了差距。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心中理想的成长路径。都有自己的一套评判优秀与否的标准。这些标准不是必须都要补齐,很多人问我他自己是不适合做设计,参照我上面的内容,看看自己适不适合做设计呢?【完】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准备学UI的宝宝受教了!
关于设计频道
分享UI、网页、交互、用户体验设计和各种设计教程。
新浪微博:
设计频道微信公众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8 伯乐在线你在基于什么做设计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你在基于什么做设计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筑梦|archdream)
(UniDesignLab)
(凯诺君canopy)
第三方登录:做UI的你,这些平面设计基础知识你了解了吗? | 设计达人
爱设计,爱分享。
做UI的你,这些平面设计基础知识你了解了吗?
赞助商链接
曾看到网上一些帖子讨论UI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的差异,总结为思维方式的不同: 师考虑用户习惯和易用体验,平面设计师专注于更具吸引力的信息传达。两者侧重不同但专业上有非常大的交集,信息传达的核心基础技能其实都是相通的。
是如何表达一个事物,而UI设计是如何让用户更好使用一个事物,表达层面令人费解则卡在了使用的第一步。UI论坛有人吐槽:“不要用平面设计思维做UI”,然而许多UI设计师往往缺少平面设计最基本的意识。
常见的平面设计基础问题
平面设计的基础设计理论包括: 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字体设计、图案设计、版式设计等。平面设计基础能力可以概括为视觉化处理与传达信息的能力。UI设计在视觉化界面操作的阶段,与平面设计的交集是如何组织和处理每个界面的信息。平面设计中俗称的,把文字、表格、图形、图片等进行合理的排列调整,有效传达信息,并达到美观的视觉效果。
1. 如何组织信息
组织页面信息的首要任务是判断信息优先级,分清重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删除无用信息。化繁为简,降低视觉干扰。举个小例子,从一份简历,就可对一名应聘UI设计师的平面设计基础能力略知一二。
首先对无用信息的判断(讲真,曾看到简历中还有体重信息)。其次是关键信息的组织排列、清晰表达。个人信息:姓名、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基本信息:工作经历、教育背景、职业技能;其他信息:兴趣爱好等。数份简历扎堆时,信息有效快速传达是第一步,再者才是加入一点点自己的小个性。
2. 如何对齐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有关如何对齐问题的PK,始终争论不休各说各理。首先达成信息优先级主次的共识,可以提升排版的效率。
a. 信息分组
先从一个酒店预定成功通知消息案例来看,通知信息文字平铺直叙,并未合理分组(左图)。图片部分上方酒店评价、信息地址和电话操作按钮剧中对齐,酒店名成为了一个小标题。做适当调整后(右图),使得正文通知、价格和时间字段分组明确。电话按钮同酒店信息组对齐,使得图片区域的文字和操作信息更为整体。
b. 居中对齐or左对齐
信息分组后,居中排列每组信息的小标题,模块感增强,使得阅读标题和每个组信息中产生视线的跳跃。小标题和每组信息统一居左对齐,更符合快速浏览和操作。比如在需要完成注册任务的网页中,标题居左更有利于视线快速向下流动,使得操作路径更顺畅。
3. 如何有重点
a. 大小对比
前面谈了如何组织信息,那如何使主要信息更为有重点?首先可以通过拉开大小比例,拿一张活动海报来举例。5米处能看到什么?海报的大图案渲染气氛的整体感受;3米处能看到什么?活动主标题;1米近距离又能发现什么?具体信息和时间等。拉开主次信息的尺寸大小对比,从空间距离上,使得观众接受信息传达有了先后。观众近距离阅读,信息有效传达的顺序同理适用。
b. 并非均分
看似没有什么差错的信息布局(左图),为什么始终差了一些什么?由于细节之处并非理解信息主次。最初设计稿追求绝对的均分,导致信息较散,没有“组”的紧凑感。
页面元素中的左右间隔往往也会被忽视,如(左图)中帐号头像与页面的左边距=帐号名称之间间隔,使得页面中间区域的信息散于页面边界。标题和发布时间也是通过设计软件的居中对齐功能快速对齐,具有平面设计意识的排版不仅是设计软件中的文本框绝对居中对齐,需要对信息分组与主次深入思考,避免机械的均分对齐。
UI设计中对平面基础能力的检验
UI设计(User Interface界面设计)的设计原则:简易性、一致性、用户习惯、人性化等。遵循UI设计的设计原则,提高平面设计能力,可使得界面更为优雅。在UI设计中可对设计师的平面基础能力迅速检验,下面通过一些具体case的设计过程来简单分析。
1. 精简与一致性
在手Q公众号图文消息优化中,我们发现线上旧的图文消息边距较为肥厚,在大图+1小图的情况下由于代码的模块化拼接,始终无法达到完美的像素间距。在考虑多种纯文字、单图、多图文模版拼接后,尽量减少间距规则和字号种类,达到拼接模版的统一规则。保证一致性为前提,也提供灵活拼接的多样性。
大图+1的情况下,定义1条小图的上下间距相等等于一个单位,而不是单个模块中小图距离上方的1/2单位,在+n小图的时候使得两个小图之间的间距相加后等于一个单位(见下图)。这个小小的视觉细节在和技术同学耐心联调后是可以完美实现的。
2. 操作的轻量化
在某电台app概念设计中,分享功能支持获取歌词并同时拉取专辑封面配图,允许用户上传照片、写下当时的心情或是用语音表达。最初设计时的界面交互框架(左图)默认功能在“写下心情”,“加图片”和“录语音”的功能重要性并列,感受上是个功能强大的分享界面,告诉用户你有三种选择配心情内容的方式。
讨论后优化框架(右图),默认拉取专辑封面图,支持上传图片入口置于右上角,默认歌词展示在封面图上可点击编辑,整个页面可视化了最终分享出去的样式,所见即所得。设计优化后,让整个操作有了重点。可以直接在分享预览图上操作,缩短了分享路径,最重要带给用户轻量化的操作感受。
平面设计灵感注入UI设计
好的UI设计可以让软件变得有个性和品位,同时操作上是简单舒适的。平面设计的灵感,往往可以使得界面设计跳出线框与控件的束缚,充分体现软件的定位和特点,使用过程中变得更有趣味。
1. 更具吸引力的点击
关注一个账号、小站的通常app的做法是:头像加关注按钮。在 V 的频道界面中,点击头像即关注,按下后头像成为星形遮罩,表示已关注,点击操作反馈超乎预期又在情理之中。
2. 更优雅的操作
在手机app上后期处理一张照片时,通常是操作区域和照片分开。Black 的处理照片主界面的操作有趣而直观,再调整曲线或加暗角操作都在图片层上,整个界面的导航也突破了传统控件模块,使得整个app在直观又易操作的基础上,彰显独特的态度和个性。
学会看优秀设计作品
要学会查看优秀的设计网站和作品,学会了解目前的设计趋势,以至于不会设计虽然「好看」但却已经「过时」的作品。优秀的设计网站可以到设计导航()上查看,里面已经有世界公认的优秀设计网站在里面,可以从里面找你需要灵感、经验以及素材。
提升平面设计基础能力,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观察设计、思考分析、养成视觉洁癖。逛商场,导视系统是否能起到不迷失目的地的作用;地铁广告,重点信息是否能瞬间吸引过客的注意力; POS机打出的各种小票,怎么在方寸之地合理安排信息;阅读电子书,字号行距是否适合长时间阅读。如果自己设计将会做出怎样的改变。
身边有许多传统平面设计师,苦恼于怎么转行做UI设计师(或许国内互联网行业平均薪水高些),初级UI设计师往往忽视平面设计最基础能力。传统平面设计是提高用户审美水平的担当;UI设计师肩负着让用户更轻松学会智慧生活的重任。用心思考设计,并无跨界一说。
来源: 作者:sisi
赞助商链接
喜欢这篇文章吗?欢迎分享到你的微博、QQ群,并关注我们的微博,谢谢支持。
版权: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否则禁止转载。
艺术与审美入门之书
设计师必看
手机APP设计
新手推荐!
Web用户体验入门书籍
web前端&设计群你看得出这个桌面是什么做的吗?|这个设计了不起_设计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设计你看得出这个桌面是什么做的吗?|这个设计了不起
我们每天都为你推荐几个最近发现的好设计。
「这个设计了不起」的微信公众号上线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订阅,关注我们每日发现的新鲜好设计。
Echo by UUfie
它究竟是金属还是木头?这或许是你看到加拿大工作室
带来的 Echo 系列时的第一个困惑,答案是两者皆有。你可以从桌子中央的纹路发现木材的痕迹,它们的边缘则在模糊处理后同液态金属融合在了一起,像是散开的水渍。这套在伦敦设计节上首度亮相的桌子是建筑公司
为了它的 Curated by MOS 展特别委托 UUfie 设计的。由于负责制作的意大利工厂位于海港附近,桌子不规则的造型是设计师们从日出以及在沙滩上发现的小石块中受到的启发。
Metamaterial by 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你见过由一整块材料构成的钳子或是门把吗?德国哈索·普拉特纳研究所(Hasso Plattner Institute)的(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Lab)最近就用研发出的“超材料”(metamaterial)制作出了不依靠传统的螺丝、插销等零件连接的一体型产品。和其他 3D 打印材料不同,用户可以通过软件为超材料的某个部分设置特定的机能,而且还能直接看到模拟出的动态效果。目前超材料的研究仍在继续,或许在未来能看到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que Bottle by queFactory
Jean 和 Kevin 是两位热爱旅行的设计师,当他们发现人们仍然会为了方便选择购买瓶装水,并且因为不循环使用造成大量塑料垃圾后,他们决定设计一款兼具实用性和美观的水杯。这款名为 que Bottle 的硅胶制随行杯采用了折叠式的设计,挤压后能缩小至原来的一半,携带起来相当轻松。它不仅可以容纳最高 60 摄氏度的热饮,开口也特别设计成能够让冰块顺利通过的大小。目前 que Bottle 已经成功筹集到了目标资金,你可以通过参与众筹,早鸟价为 22 美元。
Wooden stool by Ewa Dulcet
初看这个由波兰设计师
带来的作品你或许会以为它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方格,对顶部施力后你才能发现它的真身:一张“柔软”的。Dulcet 通过用松紧带(elastic)将木块串联起来的方式为这张造型简洁的木凳增添了弹性,坐下后就能像沙发那样形成凹陷。
Tapeo by Calmo
牙签桶、碗、碟和砧板——想要在有限的空间将这些餐具收纳在一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西班牙设计工作室
带来了一款顾及到灵活性以及美观的餐具组合 。平时你可以把它们堆叠起来当作一个形似陀螺的摆设,当需要用来摆盘时,这些配色清淡的器皿和不少食物搭配起来都相当协调。
WattNott by Plumen
还记得我们曾经介绍过的 Plumen 吗?最近这家借鉴了爱迪生的钨丝灯泡,将 LED 灯丝与精致的复古感融合在一起,推出了一套名为 WattNott 的灯泡。黄铜基座以及线条优雅、散发着柔和的黄色光线的灯丝都延续了爱迪生灯泡的经典美感。除了漂亮的外观之外,Plumen 还宣称这次所使用的 LED 灯丝能够持续使用 25 年无须替换。这是它的,售价从 11.95 英镑起。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