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有个美国健康治愈斗罗大陆官方微信服务中心王老师,据说卵巢功能等等方面调理效果很好是真是假?

温阳补肾,更适合男子。鳖甲胶、龟甲胶、鱼鳔胶都能养阴,且能清虚热,适用于易上火者采用,这是阿胶和鹿角胶所不具备的,鳖甲胶还有通血脉的作用,破瘀散结有专效,龟甲胶强健筋骨,骨质疏松者可考虑优先选用,鱼鳔胶能给精子提供能量,精子活力不足、数量下降者服食有宜★绿豆汤煮多久清热解毒效果最好?教你煮出功效最好的绿豆汤:大热天来一碗绿豆汤,消暑除烦!但绿豆汤怎么煮最消暑呢?绿豆有三大好处:绿豆蛋白质含量20%是大米的3倍,其中蛋白质富含赖氨酸。绿豆蛋白还有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的特性,是它解毒功能的来源。有绿豆淀粉消化速度慢,血糖上升慢,无腹泻、消化不良问题的糖尿病人适合用。绿豆淀粉有利于控制血脂。故高血脂病人夏天可常吃绿豆粥。夏天很容易出汗,这时流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于是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汤,就成了消暑的必备佳品。夏天喝绿豆汤,补水解渴清热除烦效果要比喝冰镇甜饮料强得多。用热水煮绿豆汤,煮沸后三五分钟把汤盛出来,汤是澄清而碧绿的。这种绿色的绿豆汤,豆皮中溶出的多酚类物质尚未氧化,清热解毒作用最强。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汤色越来越深,向红色发展…这是因为多酚类物质只要接触氧气,容易氧化。所以颜色越红的豆汤,抗氧化能力越低。那么怎么煮绿豆汤最好呢?1.加点醋,不变红:北方的自来水是碱性水,煮绿豆汤之后变色特别快,倒出绿豆汤之后,两分钟之内就能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其实只要煮前略加一点柠檬汁或白醋调整酸碱度,就会好得多。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调好水,再煮绿豆清汤,就不易变色了。即便存放半小时,仍然能保持好看的绿色。也可用纯净水来煮绿豆汤,不仅倒出来的时候呈现碧绿颜色,放很久都不会变色,还是碧绿的。这一方面与水的酸碱度有关,一方面与其中的微量离子有关2.不能用铁锅煮煮绿豆汤,金属离子往往会和绿豆汤中的多酚类物质形成“复合物”使汤色变暗发乌。这种反应虽然没有毒性物质产生,却可能会干扰绿豆的抗氧化作用,也妨碍金属离子的吸收。用砂锅或不锈钢锅最理想3.盖上锅盖煮绿豆中的多酚类物质容易氧化,在绿豆汤和绿豆粥的煮制过程当中,会逐渐从绿色变成红色。故而在煮制中应当盖上锅盖,尽量减少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先喝汤,后吃豆:把煮沸10分钟之内的汤取出单独饮用,因为此时豆汤颜色为碧绿色,溶出的物质主要是豆皮中的活性成分,而且氧化程度最低,清热能力最强。取出这些汤之后,再加沸水继续煮制,直到把豆粒煮烂食用即可。绿豆清汤和绿豆沙均有健康价值,不能因为喝了汤就把豆子扔掉。绿豆的防暑降温作用主要存在于豆皮之中,所以豆皮也不要丢弃。5.别加蜂蜜与不用铁锅原理相同,蜂蜜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包括铁离子
微信11930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1】张锡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中医,他特别擅长使用单味药来治疗病人。例如山萸肉。山萸肉是什么?在六味地黄丸里面就有这味中药山萸肉,山萸肉是一种叫做山茱萸的果树,它长的果子,这果子把核去掉,把它肉晒干了,就叫山萸肉。山萸肉这东西非常酸,有点微微的涩味,它做什么用?它滋补肝肾的作用非常强。中医认为山萸肉酸、涩,药性微温,入肝肾经。六味地黄丸,里面是三个补药、三个泻药。补药是熟地:补肾阴,山萸肉:补肝阴,山药:补脾阴。但这几味药都有点儿特点,您说它是补阴的,但是它药性都是温的。在中医里边有这么几味药很独特,我们经常说它是滋阴的,滋阴的药一般说应该是凉的,但是比如说熟地、枸杞子、山萸肉,它药性都是温的,其实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像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这种药,都是补精的,就是阴阳之间还有精,这精是什么?比如说肾精,肾精是什么?肾精是介于阴阳之间的物质,精会化生阴阳,所以它补的是根本的物质。说滋阴,但是实际上它又有补阳的作用。在中医书里边,一般说是山萸肉滋补肝肾,实际是补肝肾之精。中医里认为山萸肉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收涩。山萸肉药味是涩的,所以它有收敛的作用,对于那种遗精、尿频等等有治疗作用。对于经常的那种出汗,它可以敛汗、固脱,尤其是对于那种病危的状态,这人突然大汗淋漓,正气欲脱的时候,山萸肉可以收敛它,把正气给敛回来,这是山萸肉特殊的地方。张锡纯专门写了一篇《山萸肉解》他说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所以张锡纯特别擅长在病危的时候,这个人大汗淋漓,正气不能支撑的时候,用山萸肉,大剂量的山萸肉把正气给敛住,不使病情继续危重下去。张锡纯认为这个药还可以固涩滑脱,比如说你有滑精、遗精等等这些病的时候,用它可以收缩住,有些出汗、大汗可以收住。张锡纯认为它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它一边帮你收涩,一边又能帮你通“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能够把这血脉通开。所以,治肝虚自汗,这个肝虚、胁疼、腰疼,比如说腰疼、两胁疼痛,两侧,身体疼痛的时候,肝虚内风萌动一定能治,山萸肉效果特别好,而且它敛正气又不敛邪气。一般有的药一收敛,容易把邪气给敛住,这山萸肉就没这毛病,给你敛正气,同时不收敛邪气,非常好。所以张锡纯特别擅长用山萸肉来收敛正气。另外一方面用它来通经络。张锡纯重用山萸肉治病医案。通过张锡纯治病的医案,看看山萸肉独特的地方。张锡纯他的朋友(叫毛仙阁)他的儿子印棠,年20多岁,在冬天得了伤寒症,治疗了十余天,表里皆解掉了,外邪解掉了,攻邪以后正气不足,这时候发现出什么症状了?突然浑身发热,吃一顿饭的时间,大汗淋漓,这热一下就解掉了,浑身本来发热,发烧,一身大汗热解掉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又热了,又出汗又解,如此来回反复两昼夜,两天“势近垂危”病很重了,都接近病危了,这个时候赶快来请张锡纯,病了两天了才请张锡纯,为什么?虽然是好朋友,但是过去村与村之间距离挺远,请一个医生不容易,必须把张锡纯给请来了,于是就把张锡纯给请来诊治,一进屋,正好赶上汗出,浑身大汗像洗了澡一样,这时候这人的表情可不对了,什么表情?“眼睛目上窜”,眼睛往上翻,这就是什么?我们通常说的翻白眼,眼睛往上翻,“不露黑睛”,到什么程度?全是白眼珠,眼睛的黑睛已经翻到眼睛里去了。张锡纯诊他脉,左脉是微细模糊,一摸若有若无的状态,就是非常弱的脉,张锡纯认为:肝胆之气已经非常非常的虚弱了,元气要往外脱出来了。元气一脱,这人就要不行了。他病象为寒热往来,但凡病在肝胆上,在肝胆之经上,会寒热往来、忽冷忽热:他这种一会儿大汗、一会儿热,一会儿大汗、一会儿热,张锡纯认为这就是肝胆之气欲绝的明证,很明显的一个证据。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张锡纯赶快,让他买了干净的山萸肉,什么叫净萸肉呢?他说净萸肉,净萸肉就是把里边的籽,山萸肉的籽挑干净的这种净萸肉,因为这个山萸肉的籽,药性和山萸肉正好相反,山萸肉是收敛的,它的籽恰恰能够滑脱,能够让人滑脱,所以要净萸肉。用净萸肉二两煎服,咕咚咕咚给他喝下去了,结果这二两山萸肉熬水喝下去以后,患者的热和汗马上就好了一半。“来复汤”:山萸肉二两,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党参)四钱,炙甘草二钱,这时候张锡纯再开方子,为什么?前面那二两山萸肉是争取时间的,把元气固住,然后开什么方?用山萸肉二两,生龙骨、生牡蛎各一两,龙骨、牡蛎经常用来和山萸肉配在一起用,为什么?龙骨、牡蛎也具有收敛的作用。有的人会大汗淋漓,总是出汗,吃点龙骨、牡蛎可以收敛,张锡纯这里用的是生龙骨、生牡蛎。然后用生杭芍,什么杭芍,就是杭州的杭白芍,白芍药,这个白芍药和山萸肉也是一对药配,山萸肉和白芍都具有酸敛、收涩的这个作用,但是山萸肉补肾固精,白芍呢,柔肝养血,两个配合在一起,既能滋补肝肾,又能止血止汗,所以这个配合非常好。张锡纯在里面放了野台参(党参)四钱,炙甘草二钱。这些药合起来,实际是张锡纯创的一个方子,叫来复汤,其实有滋补肝肾,收敛的作用。这方子最主要的成分就是山萸肉配龙骨、牡蛎,往回收敛,再加点芍药、加点党参,效果非常好
微信11931张锡纯使用山萸肉的故事【2】结果给这人喝下去,连服两剂,病就好了。李可治疗病危阳气欲脱,重用山萸肉收敛元气:山萸肉这个药特别平和,滋补作用非常好,但是张锡纯用在什么?用在大症、重症,最后这人病危的阶段,收敛元气,效果非常好。后世很多中医都受张锡纯的启发,善用山萸肉,比如说李可老中医,他就特别擅长救危急的这种病,比如说这患者已经到病危状态了,阳气欲脱的时候,李可老创了一方子叫破格救心汤,里边就用了大量的山萸肉,李可自己说,就是受张锡纯的启发,您看没?张锡纯的影响多大,他是受张锡纯的启发,然后创了这个方子,里边加了山萸肉,收敛元气的。破格救心汤方剂组成:附子30-200-300克,干姜60克,炙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5克(分次冲服)本方脱胎于《伤寒论》四逆汤类方,四逆汤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及张锡纯氏来复汤,破格重用附子、山萸肉加麝香而成。方中四逆汤为中医强心主剂,临床应用1700余年,救治心衰疗效卓著。心衰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不但阳气衰微,而且阴液内竭,故加人参,成为四逆加人参汤,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生津,使本方更臻完善,重症病人的治愈率可达十全。而垂死病人救活率,仅可达十之六七。由于个人学识浅薄,思路狭窄,只见局部,不见整体,但着眼于“心衰”一端,而忽视了垂死病人全身衰竭的全局-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散失,故本方的治愈率停滞在生死参半的水平,约10年之久,后读近贤张锡纯氏《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为我国近代中西医结合的先驱者。他在书中创立“来复汤”一方,可补四逆汤之不足。其论云:寒温外感诸症,大病瘥后不能自复(阴阳气血脱失过甚,全身功能衰竭状态)寒热往来,虚汗淋漓(大汗亡阳,气血将脱)目睛上窜,势危欲脱(脑危象休克先兆);或喘逆(呼吸衷竭,气脱于上)或怔忡(早搏心室纤颤,心跳骤停之先兆);或气虚不足以息(呼吸衰竭)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古人论肝,皆与高级神经活动相关,亦即现代脑危象出现前兆,为全身功能衰竭之最后转归,张氏盛赞“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佳。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阴阳气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山萸肉为救脱第一要药”。余师其意,于破格人参四逆汤中重加山萸肉,生龙牡,更加活磁石、麝香,遂成破格救心汤方。方中山萸肉一味“大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收涩之中,兼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李可老先生救过很多在医院里面最后病危,正常本来按照通常的急救方法,这人可能会不在了,但是李可老先生把他给救过来这种病例,有很多。张锡纯对中医的贡献非常大,像这种山萸肉,在人元气欲脱的时候,能够收敛元气这种用法,张锡纯给大家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在他的医案里边,有好多危重患者,最后就是用这山萸肉给救过来的★感觉身体被掏空?送上“解药”肉苁蓉:补肾壮阳,强阴益精!肉苁蓉“味甘,微温。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癥瘕。久服轻身。生山谷。”(《本经》)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入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道的作用,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燥,滑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凡习惯性便秘、老年人便秘、产后便秘之属肾虚津亏肠燥者,症见大便干,如羊屎状,或大便不干,但排出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肉苁蓉入肾、大肠经,补肾阳养血润燥,善滑大肠,通腑而不伤津液,且味咸,咸能软坚,故用之尤宜,如《景岳全书》济川煎。临床上,余常于各种补肾填精药之中加入肉苁蓉,患者大多反馈便秘效果改善。反之,大便溏薄者不宜用肉苁蓉。《本经》谓肉苁蓉“强阴,益精气,主七伤”,即补肾壮阳,用于肾气亏损之意也。七伤,即肾气亏损的七个症状,《诸病源候论·虚劳论》论述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萎,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卒。凡肾阳亏损,或因素体先天不足,或因少年手淫频繁,或因房事不禁,症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五更泄泻或便秘,身浮肿,腰以下为甚,记忆力减退,须发早白或脱落,听力下降或耳鸣,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白胖大或有齿痕,脉沉,男子阳痿,早泄,性功能减退,女子性欲减退,宫寒不孕,白带清稀,月经失调,均可用肉苁蓉补肾壮阳来治疗。临床上常配伍山茱萸、补骨脂治肾虚疲劳,腰膝无力;配伍杜仲、续断治肾虚腰痛;配伍火麻仁,治老人津枯便秘;配伍锁阳、阳起石治阳痿早泄,增强性功能,故能“多子”《本经》言肉苁蓉“补中,养五藏,主五劳”者,非指肉苁蓉能补脾治中气虚,而是指其能补肾阳而治命门火衰,命门之火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命门火旺则一身之阳气自然充足,故肉苁蓉可治五脏劳损的病症。肉苁蓉补阴通阳,通则不痛,故可“除茎中寒热痛”《本经》谓肉苁蓉主“妇人癥瘕”者,因其味咸能软坚也。—石恩骏《本经》发微释百药
微信11932“文化自信”这一课,中医界很有必要补一补了!文化自信促进中医持续发展: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于新时期的中医人,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坚定的信心和发展的希望。只有在中医文化抱有强烈信任和发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有中医药发展坚持和坚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才能克服中医药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才能激发中医药事业发展创新的活力。文化是一个国家精神物质财富的综合。在我国,中医药文化地位一直很高。中医是千百年来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的奇葩。但这些光环并没有给现实的中医界带来文化的自信,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自信。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1文化符号感弱化。中医的存在感很长时间以来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在近代历史上,没有比中医药更能引起人们的文化争议。在文化争鸣、学术争议方面,关于中医科学性与否的争论长期存在,存药废医、中医伪科学、中医是封建迷信的陈词滥调不断出现,每一次出现对中医的存在感就是一次挑战。1缺乏自信,内心焦虑。临床西化、教学现代化、科研实验化,让传统中医的自信心不足。一段时间以来,中医内部表现出期待社会认同、国人认同、外国人认同的强烈愿望,急着把好的东西贡献出来让人欣赏的热情,从而表现出一种迫切希望被人接受的焦虑。这种文化不自信的长期存在,加剧了中医人内心的焦虑。这种焦虑的存在让中医变得十分容易被激惹,神经敏感。一方面表现出对侵害中医、忽视中医行为的激烈反应,称之为“非议敏感”。二是一些人开始变得麻木,对于自身中医身份的淡化、淡忘、顺应事态,变得不敢涉足、不愿涉足,最后无法涉足不再涉及,甚至有中医人觉得不好意思去谈中医,去做中医临床、去开展中医教学。这样的文化不自信的现实存在,有多重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中医自身的特点,表现出与现代文化、文明适应的不同步。社会发展需要现代化符号,快速发展的社会需要高精尖的技术,现代社会的交流需要现代化的语言和技术,一时间中医没有适应过来,没跟上节奏。另一方面来自于现代社会人们对现代文化或西方文化的膜拜,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或漠视,民族虚无主义的存在和干扰。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医药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表现出中医无法企及现代医学创造的经济优势,让中医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推动让很多人关注了中医、使用了中医。人们在享受现代医学先进的同时,步入了误区,走进了看病贵、看病难的怪圈,走进了一切向钱看的怪圈,这又给人类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创造了机遇。三方面培养中医文化自信今天,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是时代赋予的机遇,这个机遇在过去狂热追求经济效益的环境中不会出现,在一切期待西方科学体系检验的环境下不会出现。这个时机,是与整个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与我国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回归、对传统文化重视有关,是中华民族文化觉醒所造就的机遇。中医人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在新的环境下,做好中医,发挥好中医优势,重新赢得尊重。这个文化自信,包含着诸多的内容。一要做好自己这是中医文化自信的基石。再好的东西加工不好就不会成为艺术品,再好的工作做不好同样失去价值。中医本身是一门深邃的学问,能够治病救人,能够和谐社会,是医学,也是哲学。作为中医人,临床要做真正的中医临床,救死扶伤,赢得患者认同。主张对于信任中医的粉丝和铁杆要团结稳定,不能让之失望;对于顽固反对的,我们要拿出有力、有效的事实,赢得尊重;对中间的人员要做好争取。要真正做好医教研,要有效总结中医精华,并运用到临床中。二要客观对待不足中医自信并不是自大自负,光景好了就任意挥霍。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在现代文化环境下,认识到中医在参与文化、科研、学术交流中的短板。临床短板,就要拿出快捷有效的方法;教学的短板,就要加强教学改革。要文化自信就要客观对待自己,弥补不足,同时发挥出自己独特的性价比高的优势来。三追求长远利益,避免因利而行中医利好的时代来了,但并不是说向钱看的时代来了,指望通过中医药赢得无尽的财富。当下的文化热也好、中医热也好,切莫依旧延续一切向钱看的发展模式。财富壮胆,文化灿烂,这是一种必须时刻警惕的现象。中医不能仅仅为了利益追求,要为了千秋万代和中医的科学发展。当代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业已进入关键期,“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也开始启动,因此中医人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就不可能完成振兴中医药事业这个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医梦,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好声音,文化自信不可缺席。在现实面前,我们必须时刻清醒,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怀揣梦想,怀揣正义,让这份自信能够持久,让中医能够发展得更好
微信11933中医疗效取决于用真中医思维辩证论治—北京行医感慨:辨证论治乃中医之灵魂,中医看病,如果只是辩病施治,不辩证病人的寒热虚实,不但无效,还可能伤病人身体,加重病情。上个月带小孩到北京旅游,顺便做了一次游医。感触不少。到一个亲戚家,老人家是航天工业方面的离休干部,85岁高龄。他说,身体还可以,没有很多问题,只是患白内障并且血压有点高。我一番望闻问切后,诊断为瘀血所致。他说,到北京的一个实力较强的中医院看过,开了三种西药,一种中成药。我告诉老人家,这些西药相当伤身体,对治病意义也不大,建议不吃。中成药虽然是活血化瘀的,但是老人家是热底,会火上加油,伤身体。他说,难怪我吃了这药,大便硬,几天拉一次。我开了大黄
zhe虫丸。老人家是搞航天工业的离休干部,应该受到很好的中医医疗服务,怎么这些中医却是中西医结合的,开的药绝大部分是西药,仅有中药还是不对证的中成药。另外一个病人是我的学生,在北京工作,广东人。前几天感冒高烧,回广东未治愈。刚到北京的一个国医馆看完病、抓了药,获悉我到了北京,马上打的过来宾馆找我看病。我问,不是看了专家吗?她说,我看过很多中医,我觉得她问得很不专家,开的方,我也觉得有问题。治病,人命关天的事,马虎不得。我问:“很差的医院吗?”她回答说:“在北京的名气还很大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她接着说,“药和方子在这里,老师,你看看对证吗?”我一番望闻问切。她出汗很大,上衣湿了大半,恶风,身微热,肢体酸痛,头胀如裹,咳嗽,心烦渴,胸闷泛恶,苔白腻,舌上有草莓粒,脉细濡数。另外还有血瘀和胃溃疡。我说,你这病不是这专家诊断的肺胃蕴热证,是暑湿感冒。按专家的方,不但治不了病,你那么虚弱身体,根本吃不消如此重又如此寒凉的药。会十分伤身体。她说:“老师,好在你正好来到北京,不然可能要出大麻烦了。这专家号还是100元的,药费5剂共300元。钱还是小事。”我开的处方:新加香薷饮加减治暑湿感冒,桂枝茯苓丸治瘀血,汤药2治胃溃疡。北京不是政治文化中心吗,怎么竟然连剂普通的感冒药也抓不剂,学生说,有三味药没有。我说,那可是主药啊,你干脆问他们有哪些药。只好马上让家人从广东把药快递到北京。学生反馈说,喝药后,一个多小时,感觉病就好了70%,第二天复煎喝完,感冒就完全好了。三剂药只用了一剂。我也觉得奇怪,怎么堂堂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大专家大教授,连个感冒也辩证不了,怎么连我这样的一介民间草医都能诊断的瘀血和胃溃疡,她却视而不见。堂堂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竟然连剂普通的感冒中药也抓不齐,北京的专家教授如何给北京人治病?不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中医的辩证论治,是很实在并且深奥的,没有多年的钻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并在真正的正确的中医理论指导相当的临床,你可能就不会看病,连个普通感冒也治不了;而不管你用小白鼠做过多少实验,搞过多少化学成分分析,也不管你发表了多少论文、做过多少国家级课题,更不管你学过多少西医、用过多少西药。现在有些中医认为,现在的中医的剂量太小,本来如果真正恢复医圣的《伤寒杂病论》的剂量,是很好的。只是有些中医包括一些民间中医、中医自学者,一味大剂量用药,特别是火神派,干姜附子却则一两百克两三百克。其实中医药能起到四两搏千斤的作用,关键在对证,不对证,则剂量越大,伤害越重。后来,有不少附近地区如河南省等地的患者听说我到了北京,也过来看病。有肾炎患者、高血压患者、癌症患者、老年痴呆患者等等。这里只说说癌症患者,虽然患了癌症,但没有在当地看中医吃中药的半年前,身体还挺好的,她女婿说,虽然她50多岁了,我30多岁的人爬山,根本追不上呢。吃了几个月的中药,却肚子胀痛,吃很少饭了,走路都没力。我诊断为湿热瘀血互结所致的癌症,当时医生开的药却是热药,是火上加油,违反了《黄帝内经》“热则寒之”的治疗原则。难怪把人治坏了
微信11934注意了,9种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会致病:民间一直流传着“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人”的谚语,可见茶对人的保健作用非同一般。但是,关于喝茶,你也许还有一些知识并不了解,尤其是哪些茶千万不能喝?怎么泡茶更养生?这9种茶再爱也别喝1.
变质茶: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湿而霉变,而有些人出于爱茶、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是绝对不能饮用的。优质茶泡好后若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的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2.
头道茶:现代茶叶在种植、加工、包装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农药、化肥、尘土等物质的污染。头道茶其实是洗茶的水,应尽快倒出后再冲入开水,这样泡出的茶水才是最卫生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宗懋表示,中国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80%出在农药残留上。茶叶中农药残留不仅可能引起慢性中毒,也会引起急性中毒,特别是对儿童的危害性更大。3.
焦味茶:炒制过火的茶叶,营养已经丧失,味道也不好了。4.
久泡茶: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而且由于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P、氨基酸等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同时由于茶汤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的污染,茶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直菌)数量较多,很不卫生。5.
冷茶:茶宜湿热而饮,温茶、热茶能使人神思爽畅,耳聪目明;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6.
烫茶:茶一般都是用高温的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水温过热时饮用。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饮用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7.
串味茶:就是茶叶和其他有味道的东西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变了味。有的味道是有毒素的,如油漆、樟脑味等。8.
浓茶: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性很强,饮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鸣眼花,对肠胃也不好,有的人饮用后会产生呕吐感。9.生茶:所谓生茶是指杀青后不经揉捻而直接烘干的烘青绿茶。这种茶的外形自然绿翠,内含成分与鲜叶所含的化合物基本相同,低沸点的醛醇化合物转化与挥发不多,香味带严重的生青气。老年人饮了这种绿茶,对胃粘膜的刺激性很强,饮后易产生胃痛;青年人饮后也会觉得胃部不适,即通常所说的“刮胃”。误购买了这种生茶,最好不要直接泡饮,可放在无油腻的铁锅中,用文火慢慢地炒,烤去生青气,待产生轻度栗香后即可饮用。10种茶叶功效大全01.铁观音: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癌症、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降火等功效。02.普洱茶:同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肥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功效。由于普洱茶经历了生茶到熟茶的转变过程,其生茶具有祛风解表等功效,而熟茶又有下气、利水通便等功效。03.武夷岩茶:含有多种化学元素和咖啡碱、茶多酚、脂多糖等。其药理性能特别显著,不但能醒心、明目、健神、消愁、止渴、杀菌、去垢、利尿、解暑、醒酒等,还有降压、减肥、抗辐射、防癌、延缓衰老等功效。04.龙井茶:可以净化血管,预防中风和心脏病。05.碧螺春:属于绿茶,具有抗衰老、抗菌、防癌降血脂、瘦身减脂、防龋齿、清口臭、防癌、美白及防紫外作用。06.黄山毛峰:对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增加毛细血管单行,增强血液抗凝性都有一定好处。同时,黄山毛峰对防癌、抗癌还能起到一定的作用。07.庐山云雾茶:具有以下功效,即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抑制肿瘤细胞产生,养胃、护胃,健牙护齿,消炎、杀菌、治痢,抗衰老等。08.六安瓜片: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排毒养颜。 09.君山银针:具有一般茶类所有的保健功效:兴奋解倦,益思少睡,消食祛痰,解毒止渴,利尿明目,增加营养。还有杀菌、抗氧化、抗衰老、预防癌症的功效。10.信阳毛尖:不但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而且清心明目、散热解渴、去烦提神、助消化、健脾
微信11935[转载]中医一定要求名,没有名的中医必然穷【1】1、医乃大道。道,就是一种情怀,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人生的态度。中医一定要求名,没有名的中医必然穷。当年上海滩上的名中医们,许多都是有钱人,风光体面。如丁济万先生,如徐小圃先生等等。但成名,必须要有真本领,有过人的医术,还要有过硬的行医艺术。还有,利用媒体,加强宣传,在当今社会也不可缺少。不要以为,中医一定要老才能成名,那是老皇历!思想必须解放!让中医能体面地、有尊严地从事医疗活动,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医生这个职业,本来就是为看好病,为救人命。但后来,医生被当成挣钱的职业,但又挣不了大钱,于是,很多开方医生变成卖药的人。特别是市场化的时代,卖药人当然吃香,因为挣钱比开方人容易的多。所以,我觉得入门时,大家要想好,如为钱,应该去考商学院;如为兴趣,则去考医学院。而医学中,学中医尤其难,因为不规范,所以,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倘没有兴趣,那趁早改换门庭。中医看病是对人的,每个患者都是一个科研题目,如果没有研究的激情,就无法做好中医。现在的中医不是连生存都无法保证,就是被市场逼到商人的圈子。逮到一个病人,中药西药、汤药成药、内治外治一齐上,就是用汤药,也方大药多药贵,力求经济效益。这样做的结果,钱能多挣一点,但是,从学术的角度看,那是一条死路!因为,经验无法总结,学术无法传承!这种行为,无论看多少病人,都不是医学的行为,而是经商。这样的中医人数越多,对老百姓的伤害越大!国家应该扶持中医,让中医首先能够比较体面地生存,能够有进行研究的动力和环境。历来中医的生存,主要通过诊金以及适量的药物回扣来实现。诊金的获得,必须得到社会的公认,这对青年中医来说,是十分困难的。而昧着良心的药品回扣,许多人也不愿意拿。这确实是很大的社会问题。中医不解决经济效益问题,将发展无力。我建议要将各级政府认定的名中医按公务员待遇,至少与特级教师评级。社会要设立中医发展基金,对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中医予以资金扶持。2、只有经过黑暗摸索的人才知道光明的可贵,只有在学习中医过程中苦闷的人才能感受经方医学的清新与简洁!学中医如同当年红军过草地,稍有不慎即会陷入泥沼而难以自拔。3、中药的用量问题最为复杂,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用仲景方,用量可按一两等于5克的标准换算。这是我的经验。4、现在有些人经方用量过大,麻黄有用40克者,但从临床看,根本不需要如此大量。有5克,就有作用了。用经方,关键是找准靶点,对证了,四两能拨千斤5、关于经方应用中的加减度和关注点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一个方要不要加减,如何加减,要说清楚确实比较困难,这里面有太多的经验性的东西在里面。以前,我是认为每方必须加减,否则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精神。后来,临床渐多,才发现有很多情况下是不要加减的。原方的效果更好。就是加减,也只摸索到仅有的几种套路。比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必用三黄泻心汤。但体质不同,可以配合阿胶、生地;也可以配合附子、干姜。又比如对大柴胡汤证患者,我多用大柴胡汤,但其中类型很多,如是支气管哮喘,我要加桂枝茯苓丸,如痰粘,还要加桔梗;如是胰胆感染,见舌红、脉滑,我要加黄连;如是乳腺疾病,要加青皮、陈皮;如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见面潮红、便秘者,要加桂枝茯苓丸。经方中,有的是对病的方,只要病对,就用是方,但根据体质的不同,适当加减。有的经方,是对人的方,也就是调理体质的方,只要是这种体质,就用这张经方,根据疾病的不同,适当加减。所以,弄清经方的方证,特别是弄清该方方证是哪一种疾病或哪一类疾病?还是哪一种体质状态,十分关键。由于中药配伍的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我们无法弄清其加减后的药理药效变化,所以,简单地根据单味中药药理来加减也有很大的盲目性。惟一可以作为依据的是前人的实践经验,比如经方原有的配伍规则就很重要,比如黄连配黄芩,大黄配桂枝,白术配茯苓等等,这就需要从张仲景原文中去探寻;也可以借鉴前人经方应用的经验,然后再在实践中检验。总的一句话,经方加减难,用经方要慎加减。6、芜湖的朋友江厚万医师来访,两人大谈临床。他这几年治疗肝病较多,在讲到退黄好药时,我们都提到芍药。大量的赤芍对黄疸不消者常常有惊人的疗效。此经验,我最早是从北京汪承柏先生那里得到的,我曾用多例,效果不错。有位患有胆汁淤积型肝炎肝硬化的女患者,用赤芍白芍甘草,寥寥三味药,竟然使黄疸大退,肝功能好转。江厚万医师也有类似经验,但他用量甚大,达250克!值得重视。7、长期服用黄连、山栀、黄柏等苦寒药,常常导致面色发青。一般服用2月以上可以出现眼圈发青。8、黄师答大柴胡汤原方抑或加减:“还是要看疾病,如有胰腺胆道病、哮喘、高血压者,用大柴胡汤原方即可;如是神经症,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牡蛎一般用生牡蛎。”9、黄师答网上咨询案:一股郁热。用栀子15克、厚朴15克、枳壳15克。10、半夏重用可安眠。臀部疖肿可以加赤芍20克。11、中医的很多配方对剂型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经方。小青龙汤是汤剂,如用丸散则要慎重。
微信11936中医一定要求名,没名的中医必然穷【2】12、有毒药物的使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凡名中医,均能用好毒药,也就是说,名中医是在安全有效地使用有毒药物上具有独特经验的医生。张仲景就是使用麻黄附子乌头甘遂的高手。如果只能用点菊花枸杞太子参麦芽山楂鸡内金,如何去应对临床大病重症?13、体质的确定是用方的重要参照系,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的性质可能完全相反。一眼望出的体质,是强调将识体的经验高度凝练,并以十分通俗的表述方式让人明白,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当然,难度也很大。体质的望诊,关键是特征,体型体貌的特征以及行为心理的特征。14、葛根汤治疗感冒甚灵验,此方也是日本人常用的感冒药,可谓妇孺皆晓。葛根汤对发热无汗、皮肤干燥、身体困重、肌肉酸痛者大多可一汗而愈。其人多壮实,用之很安全。可惜,国人已经将前人这张好方束之高阁,一有伤风感冒,即大惊小怪,不是挂水,就是抗生素叠进,非得花数百上千方心安。倘若仲景天上有灵,见当今中国此现象不知会作何感想?15、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16、关于竹叶石膏汤:津伤气逆的气逆,就是咳嗽;麦门冬汤所治疗的大气上逆,也包括咳嗽。日本汉方提到了疾病,但其人的体质特点和整体状况谈得不多。依我经验,患者消瘦、汗出、食欲不振、脉虚数等是着眼点。17、黄师议“方证辨证中怎样抓主症”贴中痰瘀湿热凝滞经络肩周炎案:患者可能是大黄体质。对于体质壮实、大便不通、腹部按之硬满或少腹急结的肩颈痛,大柴胡汤加黄连、葛根芩连汤加大黄、葛根汤合三黄泻心汤,或者如本案的桃核承气汤加味等俱有可能治愈。18、中医到今天如此地步,也不是几个老中医的事情。中医问题十分复杂,要解决不是靠驱赶几个老人就能解决的。本论坛提倡心平气和的心态,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倡百家争鸣的氛围,立足临床,着眼未来,紧扣经方现代应用主题,为的是推广经方学术,为的是影响更多的年轻学子,也为的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不被淹没。19、治病必求其本,你那些杂七杂八的不适感属于枝节问题,是不能纠缠在里面的。而且,中医治病也不能纠缠原因,其实很多疾病的原因是不容易搞清楚的,但搞不清楚原因并不意味着不能治疗,中国的传统医学就有这个本领,虽不清楚病因,但可以治疗疾病,能够改善体质。病人最希望的是什么?不是与医生一样去找原因,而是希望痛苦不再缠身,而有些病人希望搞清自己的原因在哪里,结果由于搞不清楚,反而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所以,我希望这样的病人不要角色错位,你不必当医生,还是专注你的工作和生活为好。这样才有利于健康。20、经方是中医之本,是中医之魂。学中医,从经方入手,初若难,既则易;若从后世杂方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郑新:益气活血泄浊汤组成:党参30克,黄芪3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地龙15克,莪术15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熟大黄6~9克,黄柏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杜仲15克。功效: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排毒降浊。主治:慢性肾衰3~4期,面色暗、乏力、气短,伴或不伴水肿。水煎服。方解:慢性肾衰是指肾脏进行性纤维化、肾单位进行性损毁,肾脏的排泄功能、内分泌功能进行性降低,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群。常见症状有:头昏乏力、全身酸痛、浮肿、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纳眠差、皮肤瘙痒等。此病类似于关格、癃闭、水肿、溺毒、肾劳等。慢性肾衰是由于各种慢性肾病迁延不愈所致,既有气血阴阳不足,又有湿浊瘀血内蕴。病位在脾肾,常及心、肝、肺、胃等,脾肾虚衰,浊毒潴留为关键。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肾失气化温煦,脾失建运,则水谷生化乏源,浊毒内蕴,见乏力肢软、恶心呕吐、纳眠差;湿浊外犯肌肤见水肿;上扰清窍有头昏;凌于心肺见胸闷心悸气短;久病入络,加之气机疏泄不畅,水湿浊毒内阻,加重血行不畅有血瘀。故治以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排毒降浊。方中以黄芪、党参为君药,补中益气,茯苓健脾渗湿,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滋阴,白花蛇舌草、黄柏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川芎、地龙、莪术活血行气散结、祛风止痛,共助君药益气活血排浊;以杜仲补肾壮筋骨,佐以大黄泄下攻积、解毒逐瘀。诸药合用,可以缓解乏力,酸痛,浮肿等症。加减: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肝肾阴虚者合二至丸;阳虚者合真武汤加减;湿浊明显合温胆汤加减;肝阳上亢者和镇肝熄风汤加减
微信11937颜德馨:中医“病了”,该好好治治了【1】搞中医的人不热爱中医、不相信中医,自己看不起自己,把中医当成西医的附属品。解放周末:在多数人看来,中医只擅长日常进补或者慢性病的调养,有大病还是得去找西医看。颜德馨:不得不承认,中医看病的范围越来越小,中医正逐渐成为西医的附属品。解放周末:其实绵延了数千年的中医、对许多疾病的治疗都自有特色。颜德馨:过去,中医有十三个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喉科、痔科、眼科、耳科…几乎无病不包。而且对现在的不少疑难杂症,中医自古以来就累积了相关的治疗经验。解放周末: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说,中国的李时珍是除了欧洲的伽利略之外,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本草纲目》是让世界认识中国自然科学知识成就的代表作。颜德馨:中医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之一,拥有一套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特殊理论。搞中医的人首先不能不相信中医。只有相信才会去热爱,只有热爱,才能看好病。解放周末:可眼下的情况却是,中医医生习惯把病人往外推“这病中医治不了,还是找西医看吧”颜德馨:中医如果自我放弃,认为自己的本领看不好病,把自己看作西医的辅助疗法,久而久之,病人也就会对中医丧失信心。所以我提倡中医什么病都要看,不能轻易放弃每一个病人。解放周末:即搞中医的人首先不能看不起自己,不能把自己放在从属的地位。颜德馨:对。中医的定位是关系到中医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中西医各有所长,两者应该并重,互相尊重、互相吸收、互相合作。在颜老书房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块匾“颜亦鲁内外方脉”那是颜老的父亲颜亦鲁开业行医时所挂。颜老说“内外方脉”顾名思义,就是无论内科、外科什么病都看。父亲的言传身教,使颜德馨在行医之路上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1939年,颜德馨从当时的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至今正好70年。当年,刚踏进医院工作的他,只是被归在内科病房里一名不起眼的年轻中医。肺病在当时是让人望而却步的恶性疾病。病房里,有几位肺脓疡病人因肺纤维化,肺部出现了空洞,高烧几天不退,情况十分危急,医生们束手无策。“让我试试看。”颜德馨站了出来。大家愣了,中医能治这么棘手的病?三天三夜,颜德馨就在楼梯口搭起来的临时病床边陪着病人。没有护士,他就亲自熬药,整天观察病人的情况。没多久,鱼腥草药方起了作用,40度的高烧退了下来,原先三层的脓痰化了。就这样,颜德馨用传统中医疗法先后治好了一批肺脓疡、肺吸虫病人。再没有人瞧不起这个初出茅庐的中医医生。在颜老看来,中医治疗非典,只是中医接触现代病的开始。数千年来累积的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丰富经验,使中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疗禽流感、艾滋病等方面,都有特殊的优势和传统,将来应该更积极地参与进去“谁说中医只能看关节痛、只会开药方?中医不是辅助,我们不能先把自己的定位定错了”老人动情地说“源远流长的中医在当今仍然有生命力和价值”医圣张仲景如果活到现在,想必也会使用CT等现代化设备。望闻问切四诊之外,再增加一诊,未尝不可。但关键在于不能丢弃传统的方法,如果完全依赖设备和化验单,中医也就丧失了生命。解放周末:找中医看病,总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切脉可有可无,有的中医直接开一张化验单,根据检查报告,开点中成药,甚至干脆让病人服西药。病人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看中医。颜德馨:现在用真正的中医方法看病的中医正越来越少,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的现象。解放周末:传统的中医诊病方法似乎在被简化和替代。颜德馨:望闻问切是中医的灵魂,这四诊都有严格的规范和学问。可现在的中医连这些基本功都渐渐遗忘了。比如,规范的切脉手势是要先把中指按在病人的桡骨上,严格来说要一炷香的时间。解放周末:但和传统中医经验式的诊断方法相比,现代化的检查手段似乎来得更科学和先进。解放周末:除了在诊病时依赖现代器械外,多数中医医生在开处方时也大多使用西药或者中成药,真正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辨证施治、灵活开方的中医似乎已经很少见。颜德馨:可以打一个比方,现在中医看病有点像“盖浇饭”,“西医”的饭上加一点“中医”的料。一些医生行医多年都不会灵活地开方。病人住院时给他开逍遥散,出院时还是逍遥散。以现代眼光看来,传统中医的诊治方法似乎总透着几分说不清的玄妙。然而蕴藏在这些难以用公式推导证明的望闻问切、气血阴阳里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脉。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里有一座老楼,那是颜老奋斗了几十年的中医楼,坚持用传统中医的方法看病,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传统,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他说,中医的发展一定要姓“中”,也就是在重大疾病的防治中;在危重疾病的抢救中;在疑难杂症的治疗中;都要坚守中医的特色。只有这样,中医的血脉才不会断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学校教育重“西”轻“中”,毕业生不会望闻问切,不懂八纲、八法,不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解放周末:中医医生不会用中医方法看病,这种中医西化的根源在哪里?颜德馨:这恐怕牵涉到眼下中医发展的另一大问题,那就是中医的教育呈现出西医化。解放周末:中医教育西医化有哪些表现?颜德馨: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有些毕业生等到戴上学士帽,还是不懂望闻问切,甚至连四君子汤这样最基本的方子也写不出
微信11938中医病了【2】可以这么说,大多数中医学校毕业的本科生就相当于半个中医中专加半个西医中专。解放周末:望闻问切、“四君子汤这些中医基本功,本应是学校里必学的知识。颜德馨:大多中医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是西医科目多于中医科目,学生学中医的时间可能连百分之四十都不到。解放周末:但中医又具有易学难精、成才周期长的特点。颜德馨:是。比课程设置失衡更严重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中医知识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如果没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学生怎么能理解中医?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学生竟然连《内经》《伤寒论》这样的中医经典也不能熟读。年少时,午夜一灯,晓窗千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浅注》《本草备要》《景岳全书》…这些当年熟读于心的医家经典,是颜德馨行医之路上始终的积淀。是这些经典著作构建起了中医特有的生理、病理、药理、诊断及治疗的理论体系。学好经典是学习中医的关键。但如今学生们学经典、读经典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读经典的时间少,因为学中医的时间本来就少。在一名中医本科生的5年学习时间里,实习时间有1年半,还有半年要学习外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剩下3年的时间里,西医理论、解剖、细胞等西医课程要占到课程总量的近60%。西医不仅在课时上超过了中医,而且多数西医课程是必修课,中医经典课目却成了选修课。没有时间学是问题,没有心思认真学是更大的问题。学习古文是阅读经典的基础,更是学好中医的基本功。然而学生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却大大超过了古文,因为英语不合格不能毕业,读古文的时间不自觉地就被转移。古人云,知医先明道。中医思想和中华传统的人文思想一脉相承。过去的名医也被称为“儒医”这也就意味着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必得先饱读诗书,成为大儒。然而现在的学生从小缺少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积累,接触中医后对于传统的阴阳腑脏理论难以深入地理解。中医教学中普遍的重“西”轻“中”模式更容易使学生陷入困惑。中医理论总是被简单带过,学生们对中医病因、诊断的理解往往是从西医角度出发。如果学生等到毕业,还不懂真正的中医,不会望闻问切,不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辨证施治,中医还谈什么继承和发展?中医教学应该适当增加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时间,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并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否则,这些掌握西医知识大大超过中医知识的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中医传统知识又不断被遗忘,最终只能成为穿着中医的外衣,用西医方法看病的‘盖浇饭’医生。”中医学生没有理想的实习基地,实践中学不到中医,反而把中医丢弃。解放周末:和五年制本科生相比,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时间较长,对中医知识的掌握应该比较全面。颜德馨:并非如此,中医博士毕业不懂中医精髓,不懂中医方法的同样大有人在。解放周末:博士毕业为什么还不会用中医看病呢?颜德馨:传统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中医的成才必定离不开实践经验的累积。但现在的博士教育却重实验、轻实践,学生总是和小白鼠打交道,只会做实验,怎么会给人看病?解放周末:应该鼓励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跟着有经验的医生进行实习。颜德馨:没有理想的实习基地,是眼下中医人才培养的又一个大问题。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中医知识原本就不够扎实,进医院跟着带教老师看病后,也学不到真正的中医诊断方法,因为大部分中医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都已经西医化,连老师都习惯了西医的模式和方法,颜德馨:没有理想的实习基地,是眼下中医人才培养的又一个大问题。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中医知识原本就不够扎实,进医院跟着带教老师看病后,也学不到真正的中医诊断方法,因为大部分中医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的中医科都已经西医化,连老师都习惯了西医的模式和方法,又怎么去传授真正的中医。行医之初,颜德馨曾广拜良师,当年遇到一位咯血病人,咯血盈盆,服用传统的犀角地黄汤,始终不见效。他思索再三,仍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便请教当时被誉为“医之医”的盛心如。盛先生说在方中加生军三钱,当愈。就是这三钱生军,方子果然见效了。后来颜德馨在治疗一位久热不退的病人时,再次请教盛老。他按照老师的指点,用小柴胡汤加甜茶叶马鞭草,两剂药一服,便退热了。颜德馨自此深受启发,用这一方法治愈了许多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一药之师,感德不忘。是前辈们对医术的执著精进,激励着颜德馨在岐黄之路上不断探索。谈起现在学生们的实习状况,颜老难掩痛惜之情“现在的学生去医院实习,虽说是必修科,但真正能在实习中进一步学好中医的却很少”无论是各级西医医院,还是中医医院,甚至是中医院校的附属医院,从门诊到病房,大多采用西医西药,中中药治疗往往只是辅助。严格按照中医规律、突出辨证论治特色的医生寥寥无几。有些带教老师甚至干脆对学生说,中药没用,就给病人吃西药。在这样的氛围里实习,学生的西医知识倒是得到了强化,中医知识反而抛诸脑后。结果不少学生毕业后只会用四个素:激素、抗生素、维生素加黄连素。颜老担忧长此以往,中医传承者从学习阶段就丧失了对中医的兴趣,对中医的疗效产生怀疑,更别提热爱中医、献身中医了。老子云“志不坚,智不达”学中医的人如果没有献身中医的决心,热爱中医的真心,就不可能真正学好中医
微信11939[转载]急救主要靠西医?错!中医急诊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急症是中医真正的优势:中医在急诊中的作用不大,救急主要靠西医,中医的优势在慢性病。西医界这么认为,中医界抱有此想法的也大有人在。对此观点,中医急诊出身的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这种认识虽比较普遍,但有失偏颇,并且是非常片面和表浅的”“如果真正深入ICU,真正参与SARS、甲流和登革热等烈性流行病的救治,就会发现,如果没有中医药的介入,那简直不敢想象,将多死多少人,将有多少危重病人一直陷于危重的状态而不能逆转!”刘清泉说,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休克后胃肠功能不全,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鼻饲中药、中药灌肠、艾灸、针刺等,效果很不错,有些都出乎意料。那些曾认为中医是瞎掺和的西医危重病专家,看到这些中医药介入的效果也都点头称赞。再如危重患者往往涉及多脏器功能不全,如重症感染,可能休克、合并肾功能不全、胃肠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这时不只是抗感染、利尿那么简单,要考虑整体情况、病理生理改变,从而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治疗。这符合中医的整体思维模式,且整体改善危重病人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是中医的强项。中医的思路很符合急危重症救治的特点-治疗不是必须把邪气赶走,而是把表里内外、气血阴阳、脏腑经络之间关系协调好,达到“阴阳自和,必自愈,故不战、不汗出而解也”刘清泉指出,人们之所以觉得中医在急诊中作用不大,是因为上世纪以来西医急救技术比较突出,但中医在这一领域也绝不是或有或无,只是由于多种原因,中医药介入急诊的程度不如以前,从事中医急危重症研究的人减少很多“我个人认为,中医治疗急症的效果不亚于慢性病,中医真正的优势不在于慢性病,而在于急症”中医治慢性病也好,治危急重症也好,都是要辨证精准,而急诊更考验医生的果敢,难度大,但并不能就说效果不大。刘清泉告诉记者,10多年前,曾治疗一个濒临死亡的80岁老太太,她当时心跳已十分微弱,似有似无,用红参急煎,掰开老人的嘴巴将药灌服下去,大概三五分钟的时间,老人的脸色转过来了,眼皮动了一下,脉搏逐渐有力。大剂量的人参、附子,用对了,确有良效。“这件事情众人都感到吃惊,也使我重新认识中医药的力量。”中医重大突破都与急危重症密切相关:历史上中医学术几次大的飞跃和发展最为繁荣的几个阶段,都与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伤寒论》和六经辨证的重要意义《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伤寒论》所治疾病多是急危重症,促成了张仲景首次提出六经辨证的思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的是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的单方验方,此书是中医第一本急救手册,急危重症的用药、处理方法都囊括在内,其中一些治法是非常有效的。金元时期,中医的发展空前繁荣,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对于危重病的治疗。李东垣和补土学派的产生,也是因为当时爆发了严重的胃肠流行病(土疫)。中医学发展的另一个飞跃是在明清时期温病学说的兴起。温病当然也属于急危重症的范畴。可以这样认为从六经辨证的形成到金元四大家在学术上的发展,再到温病学派中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学说的创立,任何一种对于中医学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辨证方法的确立,都是根源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近百年,尤其是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整个中医的发展并不是很快,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的疗效甚至在退化。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医的研究对象搞错了,重点放在了慢性病的治疗上,忽略了中医真正的优势-急危重症。好在近年来,国家很重视中医急诊的发展,在学科建设、组织机构、教材、人才培养上做了很多工作。一些有识之士已把研究转移到急危重症上来。现今中医在急诊领域仍有重要地位:随着抗生素和急救技术、仪器的出现,使西医急救能快速且立竿见影,这确实是事实,也是大家觉得中医急救落后的原因。事实上,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虽明显下降,但临床出现了大量的耐药菌株,尤其是一些重症感染用抗生素后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耐药等情况,西医暂无解决办法,这正是中医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们发现,通过中医药的介入,二重感染和不良反应等问题能得到很大改善,甚至对耐药菌群也有一定影响。中医对于出血类疾病,尤其是中等量出血具有优势,特别是溃疡类、肿瘤晚期的出血,通过中医治疗可很快止血,而西医就缺少卓有成效的方法。另外重症哮喘、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慢性呼吸衰喝急性发作,中医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呼吸衰竭首先考虑上呼吸机,但上机后会出现脱机困难、感染及营养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机械通气不能解决的,病人可能因这些问题使机械通气失败而死亡。对此正确使用中医药,采取补中益气类中药,可减少上机的比例、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如通腑泻下治疗急腹症,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衰的治疗中,中医都有确切的疗效。可见中医在急症治疗的多个领域都有重要地位和确切疗效。中医急诊弱化有多种原因:现今中医急诊弱化的现象有多种原因。如历史上分科不细,很多中医都有机会接触急危重症患者,积累了很多经验,过去中医治疗急危重症比较普遍,很多名医都有起死回生的病例。但现在分科太细,影响中医急诊的发展
微信11940急诊主要靠西医?【2】再如责任的问题,一个心衰的患者单用西医抢救没有成功,大家觉得理所应当,但是单用中药,没有采用西医的方法,病人死了,恐怕要担很大的责任,尤其是现在这样的医患关系背景下。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中药的使用,还有中药药效的观察研究。还有一些急救中成药如丹参注射液等,被一些西医医生使用,当然是没有辨证使用,疗效自然就很难保证,有人就会认为是这个药不好,实际上是没有用对,没有按照中医的理法方药用药而已。还有个别中医大夫看到肺炎就加清热中药,看到冠心病就加活血化瘀中药…这种现象根本问题还是没有真正掌握中医思辨能力,只是低层次的模仿而已。此外就是中医急诊确实很考验医生的功力,生死有时候就一瞬间,用药对与不对,结果大相径庭。所以急诊中医一定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要掌握西医的急救技术,还有中医的基本功,无论多么危急,无论多么复杂,都要坚守中医传统的理法方药及辨证体系,这是中医的灵魂,就是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刘清泉说,相继邀请一些名老中医参与中医急诊的会诊、定期查房、指导等,就是要加强急诊治疗中的纯正中医成分。中医自己要增强自信,如果用中医思维诊治患者时有畏惧心理,不敢大胆用中医药,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中医诊治能力提升缓慢。而要改善这种局面不仅需年轻中医不断的自身学习,还需中医教育、继续教育的改革。相信中医在急危重症的优势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柴瑞霭:中医急诊要坚持中医思维“在急诊中,中西医各有其优势,也应各占一席之地。但目前在很多中医院,中医急诊只是一些西医的急救措施加上中医的一些急救成药如安宫牛黄丸等,坚守中医理法方药用药的少之又少,这种中医急诊阵地缩小、优势萎缩的现象,是值得深思的”对急危重症有丰富诊疗经验的中医专家柴瑞霭对记者说。中医在急诊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自古以来,中医药防治急危重症和急性外感热病(急性传染病)的效果和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在中国疫病史上,许多次疫病流行因中医的有效防治,都在有限的地域和有限的时间内,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来没有发生过像西班牙大流感那样,一次就死亡上千万人的惨剧。这都要感谢充满智慧的祖先和中医药。东汉末年的寒疫,使张仲景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拯危重于顷刻,救黎民于水火。明末清初吴又可在瘟疫盛行时代创立温病学,著成《温疫论》而后治外感热病大家辈出,如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创立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体系。就拿新中国成立后的几次流脑来说,中医的疗效也都达到很高水平,中医并不因无微生物学说而束手无策,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1956年夏秋石家庄流行乙脑,中医诊为“暑温”,主以清暑泄热的白虎汤,将疗效发挥到极致;1957年北京流行乙脑,中医辨为“湿温”,当时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制定“通阳利湿”治则,疗效高达90%;1958年广州流行乙型脑炎,邓铁涛亦参加救治,中医辨证为“暑热伏湿”,依此制定治疗原则,治愈疗效亦高达90%。柴瑞霭的父亲柴浩然早年坚守工作在基层,在上世纪50、60年代,在缺乏西医支撑的情况下,单纯中药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和急危重症,效果也很好。如治急性阑尾炎患者,用一剂大黄牡丹皮汤肿消痛解;治疗一个宫外孕患者,从“内崩”“积聚”论治,免于手术之苦。对于流脑、病毒性痢疾,用中医药疗效皆佳。柴瑞霭说:“这些是我亲眼所见和亲身阅历,所以我对中医治急症的疗效是非常肯定的。2003年春爆发SARS,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医急诊阵地正在缩减:虽然历史上治疗急危重症大家不绝于世,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中医治疗慢性病的优势仍然保存,但治急危重症的空间却越来越小“针对这一现状,很多人都认为中医在急诊的作用不大,急诊主要还是靠西医。这是一种误区。中医在急诊中疗效不容忽视,过去是,现在也仍有很好的疗效和很大的潜力。造成这种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中医,一个现在经常亲临急诊一线的医生,我对此是深有感触的”柴瑞霭说。现今分科过细不利于全科医生和整体思维的发展。慢性病病程较缓,病机相对稳定,临床上可分型论治,过细的分科不太影响中医对慢性疾病的治疗,而急危重症病情较重,变化最速,救治上常需整体把握,辨证论治。由于当前分科越来越细,割裂了中医整体思维,中医急诊的优势和疗效没有被发挥出来。现代科技对中医急救冲击很大。一百年来西方文化科技的传入,在推动中国取得划时代进步的同时,也给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来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各自都有着完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本应该各自按照自己的自身科学发展规律,在中医急诊治疗中优势互补,互相配合。但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一些人产生了重西轻中和“以西律中”的倾向,使中医学一定程度上被西化,不能完全遵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教学、临床、科研等,失去了它本来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中医临床上失去了整体辨证思维,在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和急危重症方面没有了平台,其优势在弱化,范围在缩小,中医不能发挥治疗急危重症的优势不言而喻
微信11941急诊主要靠西医?【3】柴瑞霭说:“中医若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优势,就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进入被遗忘的角落,尽管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理论体系完整,经典原著还在,但她逐渐退出了这个平台。缺少能掌握辨证施治和娴熟临床技术的人,还能被公认吗?中医急症能不走下坡路吗?”中医急诊要坚持中医思维:急危重症发病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传变快,稍有延误,危象立呈,因此中医认为治疗急危重症及急性外感热病,都离不开中医的整体思维。坚持用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治疗疾病,把人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柴瑞霭曾在长夏会诊一例西医确诊的流行性乙脑,病程四天,患者高烧不退(体温40℃),面色潮红,嗜睡明显,时有抽风,神智烦躁,身拘急没有汗,舌红苔白,脉浮弦数,右寸小紧。根据当时酷暑炎热的气候特点,认为盛夏炎热,天暑下迫,地湿上蒸,贪凉露宿,而致暑湿挟风,寒束暑闭,迫及心营,方用《温病条辨》新加香薷饮合《外台秘要》紫雪丹加味(香薷10克,扁豆花12克,厚朴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羚羊角粉5克,钩藤12克,白僵蚕10克,紫雪丹3克)1剂热退,转危为安。急症的治疗,若辨证准确,效果就立显。2014年广州夏秋季流行登革热,9月下旬柴瑞霭赶赴广州第八医院,共同制定“2014年版广州登革热的治疗方案”并且深入病区对危重患者进行会诊,柴瑞霭所在的治疗组据广州8~9月仍高温多热,暴雨不断,蚊虫滋生的特点,认为此登革热发病特点以暑湿或暑兼寒湿最多,暑热、湿温次之。柴瑞霭所在的治疗组会诊的5例患者分别诊为:案1暑兼寒湿,用新加香薷饮加藿香、佩兰合三仁汤;案2暑热迫营兼湿热挟滞,用透热转气法合升降散、保和丸;案3暑热挟湿,用升降散加银花、连翘、荷叶合通腑泻实、疏化中焦药物;案4暑热后期,余热不清,用薛生白五叶芦根汤加味;案5暑热伤脾兼热入营血,用甘淡养脾、益气护阴法合清气透营、凉血止血法。5例患者中4例次日早晨体温正常,1例次日早晨体温明显降低,傍晚体温正常。显示了中医在急性外感热病中的优势。通过多次参与会诊,柴瑞霭体会到,西医虽在疫病防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局限性。西医的方法主要着眼于登革热和埃博拉病毒,首先是将病毒从病体中分离出来,再研究针对它的药物,或制造能杀死或灭绝病毒的疫苗。这种理念面临两个挑战:一是病毒在疾病的传播过程中变异太快,我们的研究跟不上;二是在体外试验中把能杀灭病毒的药物用于人体,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副作用。中医把着眼点放在患者本身,也就是将如何杀灭埃博拉病毒转化为如何救治因感染埃博拉而患病的人,针对人体感受疾病所表现出的证候,用辨证的思维推演病机,制订治则,以不变应万变,减轻机体反应,极大调动人体抗病能力和自愈能力,使疾病获得痊愈,如此把防治疫病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柴瑞霭强调,在救治急性外感热病患者时,要注意把握参合天时,注重季节,审时度势,知常达变,可出险入夷。急危重症在临床中瞬息万变,故一定要抓住病机变化的一瞬间随证应变,否则治疗的时机就会转瞬即逝。因此,在面对急危重症时,重抓主证,他推崇经方之剽悍迅猛,药专力宏,每使沉疴顿起。所以急诊医生要多临床,勤思考,坚持中医思维,增强信心,而信心来源于见多识广,随着积累增多,对病机的认识更加清晰,辨证更为准确,熟能生巧,心中有一些章法,面临压力和紧急时,也不会慌乱,心中的定力较大。我们期待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和急性外感热病的新模式、新机制,多成立急危重症中医工作室、工作站,真正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将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和急性外感热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微信11942苍耳子去脚底肉刺:高总与我聊天,叙述其前几年曾在脚底下长肉刺,疼痛、走路困难,看了数家大医院不效,又经人介绍到一诊所使用西药水浸泡,肉刺一下子全脱落,但疼痛得要命,过不了多久,刺又长回来。说明这种药水治标不治因。后来高总旅途中见一地摊摆卖一本偏方书,查看苍耳子能拔之,方法是苍耳子一两酒精浸泡一周后以泡液早晚搽患部。结果三天肉刺脱落,自此不再长。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现代教科书无拔肉刺记载。去刺的功用见汪昂《本草备要》苍耳子'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肢挛痹痛,瘰疬疮疥,遍身瘙痒,去刺,忌猪肉'可能由于古人叙述功用时过于简洁,后人粗心没留意“去刺”二字吧,故苍耳子的应用范围被缩小了。与苍耳子的命运一致,海马现代中医只认得其补肾壮阳功用,而它的“破癥块,消疔肿,平痈疽,催胎产”的作用恐怕少为人所知和应用。一小贩讲了一个治大拇指生无名肿毒用海马研末外敷治愈的真实故事。至于拔刺,现代中医如果见一个人被竹木玻璃铁钉棘刺钉入深部肌肉处的患者,估计99.9%的医生会叫他去看西医做小手术拔出,说不定还要X光定位。古代中医根本不必手术,药敷即能将异物拔出,药用一些虫类如推车虫、花肚鱼、蚱蜢等。小时候见过父亲有二个成功案例:一例是我父自己被玻璃钉入脚底,由于刺体小而入深,故用针挑挑不出,只好用药敷,当晚感觉患部有一股力不断地往外拔,第二天就不痛了,异物出来了。另一例是邻村一老汉上山砍柴不慎被长棘刺钉入手肘上较厚肌肉处,始时用针挑,越挑刺越往里深入,痛苦难堪,急找我父医治,采取如上办法药敷,第二天就将刺拔出来。这二个案例在反中医者看来,肯定会说我吹牛皮,讲神话。然而中医就是这么神,可惜是现代中医只会化学分析,而不会格物致知,将神话捏灭了。何谓格物致知?举例木在水中都浮,惟沉香木下沉,古人便推知沉香其物性是下降,用于降气,治心胃气胀憋闷等病。上述推车虫,该虫善挖洞推土-虫类中的推土机,物性是将里面的东西推出外面,所以能拔刺。多么有趣,在造物主前,任何化学分析均不如这朴素格物致知的方法反映物性本来!中医学子不可以不读古籍,那里面很多精华值得大家学习★喝绿豆汤解暑
服用中药期间能饮用吗?煮绿豆汤的技巧:煮沸时间不宜过长,煮沸5分钟,以清澈绿汤为佳。减少氧化,盖上锅盖煮为宜。煮绿豆汤时,建议绿豆与水的比例是1:10,将绿豆在开水中煮成绿色清汤,进行豆汤分离,汤不仅是解暑饮品,还有解毒功效。把煮汤时的绿豆捞出煮粥食用;用捞出的绿豆炖肉,肉的味道、口感很好,绿豆还能分解肉制品中的毒素。夏天喝绿豆汤的注意事项:不用铁锅煮绿豆汤。煮绿豆汤时,用铁锅最不合适。绿豆的大部分活性成分都在绿豆皮里,绿豆皮中的类黄酮和金属离子作用之后,可能形成颜色较深的复合物,使绿豆汤的颜色发黑,食用后会造成肠胃不适和消化不良。所以煮绿豆汤用砂锅最为理想。煮绿豆汤时别加碱。绿豆富含维生素B,它是绿豆解暑特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弥补出汗时的营养损失。而碱会严重破坏维生素B。同时,绿豆中的类黄酮抗氧化成分也会因为加入碱而损失,致使结构变化,颜色转为黄色。所以,煮绿豆汤最好不要加碱,如果希望把汤煮得黏一些,可考虑加入少量燕麦片或糯米来“增稠”。绿豆汤不可天天喝。绿豆汤适当喝是没问题的,一般成人一周喝2至3次。幼儿则要具体依照体质而定,最好先咨询一下医师,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幼儿的肠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如果服用中药,是否还能喝绿豆汤呢?绿豆本身也是一味中药,有清热解毒、消暑生津、利水消肿的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绿豆气味甘寒,无毒,解一切药草、金石诸毒”是说绿豆能解药中金、石、砒霜、草木诸毒,因此严格地说,绿豆解的是药物与食物中的毒性,而不是解药。对于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和所患疾病的种类有关:如患有中暑、咽喉疼痛、咳嗽且咳吐黄痰、腮腺炎、口干、口苦、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便秘等热症实症时,在服中药的同时服用绿豆汤或绿豆糕等,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此外绿豆所具的解毒功效,是绿豆中的绿豆蛋白、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有机磷农药、汞、砷、铅化合物结合形成沉淀物,使之减少或失去毒性,并不易被胃肠道吸收,因此农药中毒者在服用中药的同时可服用绿豆汤或用生绿豆研粉冲服,以增加疗效。由于绿豆偏寒,故对脾胃虚寒、身体阳虚者无益,如患有慢性胃肠炎、肢体关节冷痛、麻木、活动不利、腹痛、腹泻、痛经等虚症寒症时,在服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应禁食绿豆。否则,不仅会降低中药的药效,而且会加重病情。服中药时能否服用绿豆,还和所服中药的药性有关:在服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青叶、板蓝根、牛黄、金银花、石膏等清热类中药时,可与绿豆同服,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服用人参、黄芪、肉桂、附子、丁香、高良姜等温补类药物及桂枝、干姜、细辛等温经散寒类中药时,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服用绿豆,以免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看来如果你在服用中药,喝绿豆汤就需要谨慎了
微信11943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1】一、辨证:干祖望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许多随“证”而变的方法。1.气虚证:鼻痒、喷嚏连作,鼻粘膜水肿、色淡红,面白,言语声低,或有食少、便溏等症。治疗时可用玉屏风散加补中益气汤。2.阳虚证:怕冷,四肢不温,鼻涕清稀,鼻粘膜苍白。治疗选用《金匮》肾气丸。由于这些药物的药性温燥,应用时须谨慎,明辨寒热。3.风寒证:发病时间不长,鼻涕清稀量多,鼻粘膜苍白,全身无虚寒证。治疗用桂枝汤。4.肺热证:鼻粘膜一般呈苍白色,但少数患者鼻粘膜色红,并有口干、舌红、苔黄等热象表现。治疗用自拟方“脱敏汤”(茜草、紫草、旱莲草、徐长卿、蝉蜕等)。5.顽症:变应性鼻炎属于一种难治之证,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也有极少数病例很难取效。干祖望自拟方药(柴胡、乌梅、五味子、防风、蜂蜜等)常常收到意外的效果。二、用药经验一般引经药:白芷、辛夷。鼻塞,鼻甲收缩良好:升麻、葛根、石菖蒲。鼻塞,鼻甲收缩不良:桃仁、红花、乳香、没药、五灵指、三棱、莪术。鼻塞,遇寒而作:桂枝、细辛、荜拨、荜澄茄。鼻涕量多:鱼腥草、鸭跖草、鹅不食草、金乔麦。鼻涕黄浊:龙胆草、黄芩、山栀、芦根、桑白皮、白芷、辛夷。鼻涕清白:诃子肉、荜澄茄、细辛、鱼脑石。鼻涕带臭气:藿香、佩兰。三,医案:1、夙疾新恙之辨。吴男,54岁。患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鼻痒、狂嚏,多清涕。检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辨证论治: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化裁。处方:桂枝3g,白芍6g,乌梅10g,干地龙10g,蝉衣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7剂,药后诸症稍安。因受凉感冒,刻下诸症发作益甚。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处方:荆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衣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14剂,水煎服。三诊:诸恙告退。鼻之痒、嚏、涕已基本缓解。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顽疾制服,力求巩固。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太子参10g,茯苓10g,地龙10g,蝉衣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6克。过敏性鼻炎症状十分顽固,用药必须“稳”“准”“狠”。“准”则需抓要领,“狠”则要有力度,“稳”则不可过度。根据过敏性鼻炎鼻涕清稀、遇寒而作的特点,此病多属虚寒证。对于新病者,干老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久病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在辨证选方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两味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成为干老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方剂。本案中选用的乌梅、干地龙、石榴皮等即是。辨证要分寒热,观察鼻黏膜颜色是关键。初诊见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时而作,属过敏性鼻炎常见之虚寒证,选择“桂枝汤化裁”亦属常法,患者药后常桴鼓而效。若患者不慎感冒风寒,入里化热,引动肺胃内热,表现为二诊时见鼻黏膜充血。此时如何变法治疗就显得十分棘手。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效方不更,坚守原方。其后果,较大的可能性是温药助火,犯古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较小的可能性是患者经休息后,感冒自愈而恢复原来虚寒证。二是更改治法,从“感冒”论治,用桑菊饮、银翘散法。如此可保眼前之证无虞。三是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兼有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双重病证,治疗应以兼顾。显然,第一种选择是错误的,第二种选择比较安全,第三种选择对医师是考验。干老选择的是后者。因干老是名医,患者能得其一次诊治机会殊为不易,若令患者待二三日后感冒痊愈再治过敏性鼻炎,必令患者失望。于是因人、因时、因证,拟出一方: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皆热也。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泻肺,蝉衣祛风,除其内热,治其感冒;茜草、紫草、墨旱莲三味组成专治过敏性病证的脱敏汤,又具有活血凉血之药性,在此既泻热又脱敏,可谓一箭双雕。荆芥亦祛风散邪要药,取炭之目的在于冀其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风邪搜出,这也是兼治感冒与过敏双重病证之法。三诊时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缓解,为求“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境,安抚善后,继续用益气温阳法,这里干老亮出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方。2、“宽以济猛”之策。马男,20岁,鼻塞、流清涕两年,每年秋冬两季最显著,平时鼻塞,运动及得暖可缓解。嗅觉迟钝,在暖和的环境下比较舒服,平时也有清涕,常自淋而下,常因鼻塞、鼻痒而妨碍正常睡眠。检查:鼻黏膜不红,右下鼻甲水肿,运动后收缩至正常。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实。辨证论治:血气方刚,弱冠之年,当从实治,清肺泄热为主。处方:桑白皮10g,马兜铃6g,黄芩3g,山栀10g,甜葶苈3g,地龙10g,蝉衣3g,桃仁10g,当归尾10g,辛夷6g药进14剂,多处之痒减轻,嚏亦相应而少,口腔之干已接近消失,但对寒冷很敏感。检查咽峡充血艳红。右下鼻甲肥大,皮肤划痕试验(-)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实。方取脱敏,已有成效,不妨深入。处方:黄芩炭3g,荆芥炭6g,蝉衣3g,乌梅10g,苍耳子10g,干地龙10g,紫草10g,茜草10g,旱莲草10g,石榴皮10g。7剂,水煎服。药后鼻中奇痒有缓解,但作痒部位不在前庭而在鼻中道之区。口腔之痒已轻,喷嚏亦少
微信11944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2】干燥及烧灼感严重,通气改善,嗅觉仍然失敏。检查:右下鼻甲稍有水肿,咽峡充血已淡。舌尖红,苔薄黄,脉实。采取刘河间清火一法,殊感合适,但多少有些嫌轻之感,故原方药加重。处方:甜葶苈6g,川黄连3g,生地10g,荆芥炭6g,豨莶草10g,山栀10g,丹皮6g,干地龙10g,冬桑叶6g,大枣7枚。14剂,水煎服。共进药35剂。近两天鼻痒晨作已缓解,嚏也因之而辍歇,口腔上腭之痒亦消失,通气改变而难言畅,干燥及烧灼感已轻。嗅觉似乎稍提高而总难敏感。检查:右侧鼻腔下甲肥大,不充血,左侧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实。治法:改用抚安。处方:太子参10g,白术6g,茯苓10g,山药10g,干地龙10g,百合10g,蝉衣3g,桃仁10g,乌梅10g,石菖蒲3g,甘草3g。辨证论治:鼻甲留瘀,事无异议,治取化瘀,亦以常规处理,唯运动后收缩迟钝,则不能不考虑帅血之气失其充沛所致。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处方:黄芪10g,升麻3g,红花6g,益母草10g,桃仁10g,当归尾10g,赤芍6g,地龙10g,石菖蒲3g,路路通10[按]《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思是提倡将宽与猛两手互为补充,使宽猛有度,则政治和谐,管理有序。干老把这一招用于治病。此例患者,历经五诊,跨时两月余(11周),是一份难得的疾病治疗演变完整记录11周中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诊到三诊,患者实证为主,治以“峻剂一清一泻”,服药35剂;第二阶段从四诊开始,采用“宽以济猛”策略,主基调由祛邪改为扶正,最终收效。过敏性鼻炎是否“言必称虚寒”?非也。从本案患者来看,虽鼻涕清稀、得暖缓解,似为虚寒证,却同时有舌质偏红、年少气盛之实证因素。在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相矛盾时如何取舍?干老认为,一是要看矛盾双方何者分量重,二是要看何者反映病情本质。该患者鼻涕清稀,这是过敏性鼻炎必备条件。即在此条件上还应进一步辨别寒热虚实。患者舌质偏红、血气方刚、弱冠之年,恰恰综合反映了“实”“热”是其本质。因此干老选择清泻肺热、活血通窍。清热法治疗鼻鼽发端于刘河间。唐宋以前,鼻流清涕总是以虚寒论之,至金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说“肺热甚则出涕”“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从而提出清热法。干老运用此法,三诊三步,各有不同。初诊以舌红、鼻甲肿大为主,清热活血并进,用桑白皮、马兜铃、黄芩、山栀、甜葶苈等清泄肺热,干地龙、桃仁、当归尾养血活血。二诊时,患者鼻塞减轻,舌质仍红,此时选用凉血活血之茜草、紫草、旱莲草,此三味既作为血分凉药,又具有脱敏之药理功能。选用此类药的意图,干老谓之步迹深入。三诊经过前两次治疗亦有疗效,但感药效尚轻,于是选用葶苈子、黄连、山栀泻肺、泻心、泻肝三者并施,干老谓之“峻剂搏浪”,大有“弄潮儿向涛头立”之势。峻剂应中病即止。四诊清泻之法既效,则“宽以济猛”,改用抚安。此时一般医者最易采用取“乘胜追击”之法,然而干老却停止了攻伐。这是最具有辨证艺术的一个转折。“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一句,充分体现了当攻则攻、当补则补的辨证之法。3、“楚才晋用”。王男,62岁,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则诸症倍增。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辨证论治: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山药10g,肉桂3g,太子参10g,诃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0g,甘草3g。二诊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论治: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太子参10g,山药10g,诃子10g,覆盆子10g,茯苓10g,甘草3g。7剂[按语]缩泉丸见于《魏氏家藏方》原用于治疗“下元虚冷,小便频数或白浊、遗尿”方中以益智仁温补脾肾、固精涩尿为君药《医学启源》曾谓益智仁能“治人多唾”,干老取来用于敛涕,有“楚才晋用”之意;乌药行气散寒,山药、太子参健脾补肾,均有益助肾气温煦以化寒水之功;另用肉桂、诃子、覆盆子旨在加强益火温阳、收涩敛涕作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的“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是说尿频责之肾阳不足,膀胱不约。肾为水脏,主一身之水液代谢。鼻涕属“五液”之一,肾阳虚衰,气化失职,五液皆可为病。因此干老认为,凡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须考虑阳气固摄作用,或补脾气,或温肾阳,或脾肾同补。此案中见清涕滂沱者,竟别出心裁,取用缩泉丸获效。缩泉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乃变法而非常法。脾肾不足,宜先取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类,唯遇正治不效时,须另辟蹊径。干老认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外,关键点在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
微信11945小儿病宜消不宜补(为医、为母反害小儿种种)
杏林常谓: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又称儿科为哑科,皆言治儿病之难。余临证二十载,窃认为小儿疾患无非外感热病和内伤脾胃,兼以疫厉之气染身、意外伤害(烧烫、溺水、动物啮伤、车祸等等),绝少七情致病。小儿脏腑清灵其实易为调治。今之养稚子也,城乡皆因子稀而贵之,衣之恐寒,食之畏饥。饱暖失宜使小儿腠理开泄,脾肺不足,极易被六淫所伤。故谚曰:若要小儿安,须得三分饥和寒。向时乡下粗放带出来的孩子多茁壮,城镇精雕细琢所养孩子多孱弱易病。鉴于此,思因当今之小儿病多实证(即便有失治误治之虚证,大多属急、危、重症往往求之于西医),治之多采用泻法,驱外邪,攻内积,邪去则正安,也符合古训“少壮不宜进补,老年慎泻”。以此为准则临证颇有收获,有食郁为患案两则与同道分享之。案1:西工高氏,其子三岁半,其母诉此前三个春节,有两个在医院住院度过,患儿屡屡患疾几乎无法送幼儿园,其家甚苦之。吾望小儿体丰,目光炯炯,其发欠泽,舌红苔黄厚,络脉沉滞。闻善食肉不喜菜蔬,一餐能食两个鸡腿,喜大声喊叫,口有异味。问其母,知小儿平素不适多用西药,畏寒不敢让其喝凉水。切其腹无所苦,脉数。显系食郁为患,处之以大白散合枳术丸。大白散:大白10克,炒枳壳10克,炒莱菔子10克。枳术丸:麸炒枳实10克,土炒白术20克。可以加陈大米30克,前药共水煎服之(小儿用量宜轻,但是煎剂一般量大,然小儿服药宜频服,所以方中不宜囿于用量限制),配合小儿推拿保健。如此月余,其母欣然来告,孩子一个月内没有出现发热、便秘等病情,很少见到。案2:洛南雷氏,其女四岁,其母代诉旬日不思饮食,打嗝易吐,伴有腹痛泄泻。望之唇红面黄少泽,山根发黄,少许面斑,舌苔厚腻,络脉沉滞色紫红。闻之声高气粗,口气带臭,其母言大便臭秽难闻。问之不欲饮食,偶有腹痛呕吐。切之大腹痛楚,腹壁青筋暴露,脉沉滑利。病属食滞胃脘,下虚上实,此证补之益不能食。治以通因通用,消食导滞。拟定以保和丸加炒麦芽、炒鸡内金、大白为治,方药:炒东楂15克,炒建曲10克,云苓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炒莱菔子10克,连翘10克,炒麦芽10克,炒鸡内金10克,大白10克。水煎服。三剂前症大减。继用三剂,配合小儿推拿补脾收功。按:小儿之体虽贵重,然养之待之不宜太过,过则易热易滞涩,过犹不及。治之预之应选中医,易于调理,免受化学药物之害体,否则悔之晚矣。附《儒门事亲·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小儿初生时,肠胃绵脆,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方书旧说,天下皆知矣。然《礼记o曲礼》及《玉符潜决论》所云,天下皆不知《曲礼》云:童子不衣裘裳。《说》云:裘大温,消阴气。且人十五岁成童,尚不许衣裘。今之人养稚子,正当夏时,以棉夹裹腹,日不下怀,人气相蒸。见天稍寒,即封闭密室,睡毡下幕,暖炕红炉,使微寒不入,大暖不泄,虽衰老之人,尚犹不可,况纯阳小儿乎?然君子当居密室,亦不当如是之暖也。
《玉符潜决论》云:婴儿之病,伤于饱也。今人养稚子,不察肠胃能容几何,但闻一声哭,将谓饥号,急以潼乳纳之儿口,岂复知量,不吐不已。及稍能食,应口辄与。夫小孩初生,别无伎俩,惟善号泣为强良耳,此二者,乃百病之源也。小儿除胎生病外有四种:曰惊、曰疳、曰吐、曰泻。其病之源也,止有二:曰饱、曰暖…《景岳全书·药饵之误》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举世幼科既不知此大本,又无的确明见,而惟苟完目前。故凡遇一病,则无论虚实寒热,但用海底兜法,而悉以散风、消食、清痰、降火、行滞、利水之剂,总不出二十余味,一套混用,谬称稳当,何其诞也。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矣,小儿元气几何,能无阴受其损而变生不测耶?此当今幼科之大病,而医之不可轻任者,正以此也。又见有爱子者,因其清黄瘦弱,每以为虑,而询之庸流,则不云痰火,必云食积,动以肥儿丸、保和丸之类,使之常服。不知肥儿丸以苦寒之品,最败元阳,保和丸以消耗之物,极损胃气,谓其肥儿也,而适足以瘦儿,谓其保和也,而适足以违和耳。即如抱龙丸之类,亦不宜轻易屡用。余尝见一富翁之子,每多痰气,或时惊叫,凡遇疾作,辄用此丸,一投即愈,彼时以为神丹,如此者不啻十余次。及其长也,则一无所知,凝然一痴物而已,岂非暗损元神所致耶。凡此克伐之剂,所以最当慎用,故必有真正火证、疳热,乃宜肥儿丸及寒凉等剂;真正贪积、胀满,乃宜保和丸及消导等剂;真正痰火喘急,乃宜抱龙丸及化痰等剂,即用此者,亦不过中病即止,非可过也。若无此实邪可据,而诸见出入之病,则多由亏损元气,悉当加意培补,方是保赤之主。倘不知此而徒以肥儿、保和等名,乃欲藉为保障,不知小儿之元气无多,病已伤之,而医复伐之,其有不萎败者鲜矣。此外,如大黄、芒硝、黑丑、芫花、大戟、三棱、蓬术之类,若作必不得已,皆不可轻易投也
微信11946[转载]西医治病
中医治人一、西医全剂量用药会造成抗病难,而中医则不会出现过度诊疗的现象。1.中医帮助我们增强人体的自我痊愈能力2.不会出现过度诊疗现象。比如SARS,西医还不清楚它是什么病毒,中医已经把它治好了。比如疲劳综合征-西医:体检结果,指标都正常,因此没有治疗方法。中医:整体调整,调和气血、调和五脏、补养气血,就可以缓解不适。当前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加大,所以经常容易出现疲劳,特别是我们在城市的年轻人,因为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容易出现失眠、疲劳、头发脱落、精神倦怠等等,也就是疲劳综合征发生率很高。可是到医院检查,指标都是正常的,因此西医就没有治疗方法。但从中医的认识来看,人是一个整体,从整体来考虑,调和气血、调和五脏、补养气血,就可以缓解这些不适,从而达到驱病强身的目的。比如低血压、心衰、心绞痛、心功能不全等西医很难用药的疑难心血管疾病,中医疗效很好。比如肿瘤,中医治疗肿瘤有独特优势:疗效好,经济省,治疗简单,不影响劳动力。因为肿瘤是一个全身的疾病在局部的表现,治疗肿瘤应该治标和治本相结合,治疗局部和调整整体相结合,中医治疗肿瘤能够从整体上治疗,减轻痛苦而延长生命。第一,能够减轻痛苦,第二,能够减少症状,第三,能够提高生存质量,第四,能够控制肿瘤,第五,能够防止复发,
最终达到带瘤生存。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第一,疗效比较好,第二,经济上也比较省,第三,治疗比较简单,方便,第四,它不会影响劳动力。中医治疗肿瘤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政服务中心微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