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遗传哈迪 温伯格平衡定律律B的基因频率为p让子二代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显隐个体的比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后

某种昆虫的眼色有红色、朱砂色、白色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B-b、D-d控制,其中D-d这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只要含D基因的个体均为红眼,含B基因但不含D基因的个体均为朱砂眼,其余情况均为白眼。该昆虫体内还有一对等位基因A -a,其中a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性反转为雄性(不育),但不会导致雄性个体性反转为雌性。回答下列问题:(1)等位基因B-b位于_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2)该昆虫群体中,红眼雌性个体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而这些红眼雌性个体中可确定其子代不会出现性反转现象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3)若一只红眼雌性个体与一只朱砂眼雄性个体杂交,所得子代中雄性:雌性=3:1,不育白眼雄性个体占1/32,则:①等位基因A-a与等位基因B-b或D-d所在染色体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②这两只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③子代中可育红眼个体占___________。(4)要想通过子代的眼色来辨別雌雄且子代雌雄个体各只有一种表现型,符合该条件的杂交组合有多种,请分别从这三对等位基因入手,分析这些杂交组合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下载试题将会占用您每日试题的下载次数,建议加入到试题篮统一下载(普通个人用户:3次/天)
【知识点】
&&&&&&&&&&&&&&&&
玉米是重要粮食作物,其种皮颜色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籽粒味道非甜味B.对甜味(b)为显性,籽粒粘度非糯性C.对糯性(c)为显性,且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体上。现有黄色非甜味糯性玉米与白色甜味非糯性玉米杂交,F1只有黄色非甜味非糯性和黄色非甜味糯性两种类型玉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只考虑籽粒的味道和粘度,F1两种表现型个体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不同于F1的个体约占___________。(3)航天科技的发展,使太空育种得以推广和发展,生物学家经过不断选育,得到“太空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太空玉米”籽粒饱满、营养丰富。现有纯种好粒非饱满普通玉米和未知基因型籽粒饱满“太空玉米”(籽粒饱满与否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请设计一个实验,鉴定籽粒饱满“太空玉米”的基因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环境因素对籽粒饱满的影响)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观赏植物的茎色、叶形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灰茎圆叶植株同时进行杂交(甲组)和自交(乙组)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别亲本F1表现型及其数量甲组灰茎圆叶(♀)×绿茎细叶( ♂)78株灰茎圆叶、84株灰茎细叶、80株绿茎圆叶、81株绿茎细叶乙组灰茎圆叶全为灰茎圆叶&(1)该观赏植物的茎色、叶形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控制该植物的茎色、叶形的两对基因____(填“能”或“不能”)独立遗传。&(2)将甲组F1中的全部绿茎圆叶植株均授以乙组F1灰茎圆叶植株的花粉,则F2的表现型及其理论比例为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较干旱条件下基因型为aB、ab的花粉授粉成功率都只有其他花粉的1/5;若甲组在较干旱条件下实验,则F1中灰茎圆叶∶灰茎细叶∶绿茎圆叶∶绿茎细叶的值理论上为____;若经过长期较干旱条件的自然选择,该植物会向____(填表现型)增多的方向进化。&(4)研究者发现,该植物主要害虫是一种XY型的昆虫,其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白眼雌性和红眼雄性杂交,F1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性(染色体数目正常),若变异只发生在双亲的一方的减数第二次分裂中,请推测F1出现白眼雌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杂种优势泛指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于其亲本品种(纯合子)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请回答:(1)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农作物。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简化____________环节。(2)在农业生产时,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受精后使F2出现一定比例的纯合子。(3)若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均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在自然状态下受粉,乙组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严格的自交受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则第3年种植时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4)若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产生F1代,F1代中大穗 杂交种(B1B2C1C2)自交,其后代中会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且概率为1/2,则说明这两 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交叉互换。(5)若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的n对基因都杂合,其后代的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衰退性状,则该优势品种(F1)在自然状态下受粉,第2年种植时(F2)表现为衰退性状的概率为____________,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暂时无评论暂时无评论
相关知识点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1-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 a Word版含解析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1-2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与应用 a Word版含解析
总评分3.9|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4-16高考生物试题分项-遗传的基本规律(附解析)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14-16高考生物试题分项-遗传的基本规律(附解析)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14-16高考生物试题分项-遗传的基本规律(附解析)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 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遗传的基本规律1.(2016上海卷.21)表2显示某家庭各成员间的凝血现象(-表示无凝血,+表示凝血),其中妻子是A型血,则女儿的血型和基因型分别为 &A.A型;IAi&&B.B型;IBi&&C.AB型;IAIB&D.O型; ii【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ABO血型的遗传问题。属于较难题。解题关键是理解血型(抗原)与血清中抗体的关系,并能根据亲代血型推测后代可能的血型。2.(2016上海卷.25)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答案】C【解析】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6+2=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6+4 2=14厘米。【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累加效应。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明确隐性纯合子具有一定高度,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的长度相同。3.(2016上海卷.26)图9显示某种鸟类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A.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B.芦花形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C.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D.芦花雄鸟和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本题考查ZW型的伴性遗传。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ZW型性别决定与XY型性别决定的不同。ZW型性别决定中,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Z。4.(2016江苏卷.24)(多选)人类ABO血型有9号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 ,IB和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见下表。若一AB型血红绿色盲男性和一O型血红绿色盲携带者的女性婚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血型&A&B&AB&O基因型& & & &iiA.他们生A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8B.他们生的女儿色觉应该全部正常C.他们A型血色盲儿子和A型血色盲正常女性婚配,有可能生O型血色盲女儿D.他们B型血色盲女儿和AB型血色觉正常男性婚配,生B型血色盲男孩的概率为1/4【答案】ACD&【考点定位】血型,红绿色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表现型写出相应的基因型,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判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和比例。另外红绿色盲属于伴性遗传,在写基因型时需标上X、Y染色体。5.(2016浙江卷.6)下图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II2的致病基因位于1对染色体,II3和II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1对染色体,这2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II2不含II3的致病基因,II3不含II2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I3和II6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II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不患病的原因是无来自父亲的致病基因C.若II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则子女患先天聋哑的概率为1/4D.若II2与II3生育了 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答案】 D 【解析】正常的Ⅰ3和Ⅰ4生出了患病的II3和II6,所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I3女性,其父亲正常,所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若II2所患的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III2不患病的原因是II3不含II2的致病基因,B错误;若II2所患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I2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其与某相同基因型的人婚配,子女患病的基因型为aa&& 或&& bb概率为1/4+1/4-1/16=7/16,C错误;因II3不含II2的致病基因,所以若II2与II3生育了 1个先天聋哑女孩,该女孩的1条X染色体长臂缺失,则该X染色体来自母亲,D正确。【考点定位】遗传系谱图、变异【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系谱图、变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图形分析能力。本题综合性强难度大,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文字信息和图信息对每个选项有针对性的展开分析。6.(2016新课标Ⅲ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类型比红花植株的多【答案】D&【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方法(1)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a、B-b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在不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②在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其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是9∶3∶3∶1。(2)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方案①测交法:双杂合子F1×隐性纯合子,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1∶1∶1∶1。②自交法:双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9∶3∶3∶1。7.(2016课标1卷.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B.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C.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答案】D&【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依据遗传平衡定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相等,且均为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所以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8.(2016新课标2卷.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XGXg 和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使”,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G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其关键是围绕“G对g完全显性”、“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这些新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的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知识进行分析、展开联想,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9.(;课标I卷.6)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特点。【名师点睛】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考死记硬背容易混淆,要想准确分析,考生需要对遗传规律非常熟悉,能运用遗传的规律进行推理、分析。考生要明白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主要区别,还要具备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醒考生平时注重知识的识记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10.(;课标II卷.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A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有:缺失、增加、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有:细胞中个别染色体数的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本题很好的考查了考生对教材中出现的遗传病例的识记能力。11.(;海南卷.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答案】D【解析】孟德尔定律的前提是遗传因子独立存在,不相互融合,A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3x3x3=27种,C错误;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2x2x2=8种,D正确。【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定律【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前提条件及等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理解能力。本题综合性较强,考查内容涉及遗传定律的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对遗传定律的成立条件及其实质有一个深入的理解。12.(;山东卷.5)人体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I-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B.II-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C.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D.若II-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II-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答案】C&【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本题以人类遗传系谱图为载体,考查学生有关伴性遗传规律的应用,由于涉及两对基因控制一种遗传病,所以给学生在分析、表达个体基因型上增加了一定难度。如果学生能结合选项的提示,模仿表示个体的基因组成,同时从系谱图中男性个体入手分析,结合“男性的X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且只能有母亲传来”的伴性遗传规律就会迎刃而解。 13.(;浙江卷.6)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中表现型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人类遗传病的判断、遗传概率的计算及变异原因的推断。【名师点睛】遗传病误区警示:(1)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传染病。(2)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所以,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3)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白化病携带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推断,要学会从配子入手来解答。14.(;广东卷.24)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1/10 000,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1/100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答案】AD 【解析】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由a控制,正常由A控制,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10000,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可推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99%,a的基因频率=1/100,人群中携带者所占比例约为2×A%×a%=198/10000,B错误;要诊断携带者需用基因检测,染色体检查诊断的是染色体变异的遗传病,系谱图分析只能推测携带者的可能性,无法确诊,D错误。15.(;上海卷.20)A、B型血友病分别由于凝血因子(VIII和IX)缺失导致。图6显示了两种凝血因子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点。一对健康夫妇(他们的双亲均正常)生育了四个儿子:一个患有色盲和血友病,一个患有血友病,一个患有色盲,一个正常。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母亲体细胞中X染色体上基因位点最可能是(&& )&&【答案】A&【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名师点睛】要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明白男性的X染色体总是来自其母亲以后传给其儿子。因此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从男性分析入手。本题还要主题题干信息,切记不能忽略。16. (;上海卷.26)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A.1/16&&&&&B.2/16&&&&&C.5/16&&&&&D.6/16【答案】D【解析】由“花长为24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花长为24mm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mm且早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可推知花长为24mm的个体为杂合子,且个体中含4个显性基因和2个隐性基因。假设该个体基因型为AaBbCC,则基因型相同的这样的个体互交后代含4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aaBBCC、AaBbCC,这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为:1/4×1/4×1+1/4×1/4×1+1/2×1/2×1=6/16;答案选D。【考点定位】遗传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要求考生依据平时所学的遗传规律知识,再结合题中给出的条件即信息,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最终获取答案。花长为24mm个体基因型中含有机体显性基因、几个隐性基因,学生可借助二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在根据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互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其是杂合子。17.(;海南卷.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答案】C&【考点定位】显隐性的判断。【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8.(;安徽卷.5)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I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 B.甲为aaZBZB,乙为AAZbWC.甲为AAZbZb,乙为aaZBW&&&&& D. 甲为AAZbW,乙为aaZBZB【答案】B【解析】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为ZZ,雌性为ZW,故D错。杂交1和2结果不同,且杂交2雌性表现型不同,推断眼色遗传与性别相关,故有一对基因在Z染色体,故A错。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aaZBZB,乙的基因型为AAZb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BW和AAZbZ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 ZbW(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 ZBZ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为AaZBZb和AaZBW,B项正确,C错。【考点定位】遗传定律运用。【名师点睛】鸟类的性别决定和人体等刚好是相反的,即相同性染色体构成的个体是雄性(ZZ),不同性染色体构成的个体是雌性(ZW)。19.(;海南卷.23)基因型为AaBbDdEeGgHhKk个体自交,假定这7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 )A.1对等位基因杂合、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5/64B.3对等位基因杂合、4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5/128C.5对等位基因杂合、2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67/256D.6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6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答案】B&【考点定位】自由组合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是课本两对性状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扩充,意在考查考生推理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0.(;海南卷.24)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 C.1:2:0&&& D.1:2:1【答案】B【解析】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就是AA、Aa这两种基因型的雌雄个体间的交配,AA占1/3、Aa占2/3,(用棋盘法):&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4:4:1,故选B。【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有关问题。【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就是理解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由于这样个体没有繁殖能力,那么势必影响有繁殖能力个体的比例分配问题。解答本题还是按传统老方法一步一步来比较稳妥。21. (;山东卷.6)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B.III―1基因型为XA1 Y的概率是1/4C.III―2基因型为XA1 X A2的概率是1/8D.&IV―1基因型为XA1 X A1概率是1/8【答案】D&【考点定位】伴性遗传及遗传定律的知识。【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2.(;新课标全国Ⅰ卷.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答案】B&【考点定位】人类遗传病。【名师点睛】本题出题新颖。以前题型都是给出亲本的某些特征,要求计算概率,本题刚好相反,已知最后的概率,求满足此概率的前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23.(;江苏卷.4)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 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B. 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C.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 和32P 分别标记T2 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答案】C【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范•海尔蒙特利用柳树苗发育形成柳树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衍射图谱,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考点定位】生物学史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24.(;上海卷.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3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两个装置中含有等量的D和d棋子,代表等位基因分离,雌雄生殖器官各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故①正确;从两个装置中各随机取一枚棋子,并记录,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故③正确;本实验不能证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故A正确。【考点定位】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有关知识。【名师点睛】本题涉及的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25.(;上海卷.26)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 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 3 / 64&&&&&& B.& 5 / 64&&&&&& C.& 12 / 64&&&&& D.& 15 / 64【答案】D&【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名师点睛】三对基因的解答同两对基因,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6.(;上海卷.2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9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B&【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有关知识。【名师点睛】本题由最后得到分离比可知,这个结果不是我们平日里得到的两对性状之间的9:3:3:1,可见着其中必有特殊关系,然后结合题干中选项的设计,逐一排除。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7.(2016课标1卷.32)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答案】(1)不能&& (2)实验1: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应用【名师点睛】①在不知性状的显隐关系时,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法:利用正交和反交实验进行比较。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基因在X染色体上。②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可先将欲验证的问题当做结论,即如本题可先认为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要注意区分“一次”杂交还是“一代”杂交。若是题干要求“一次”杂交,则不能用正反交,而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或选择雌性和雄性均为显性的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分离比。28.(2016新课标2卷.32)(12分)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ddFF、ddFf&【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显隐性的判断与亲本基因型的判断。(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相对性状(或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以本题的第(1)和(2)小题为例来领会这种解题方法:实验1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的内容:①有毛A× 无毛B→有毛,结合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推知有毛为显性,有毛A与无毛B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 ②白肉A× 黄肉B→黄肉:白肉=1:1,不能判断显隐性,但能确定双亲一个为杂合子(Ff),一个为隐性纯合子(ff)。同理,实验3也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的内容:①有毛A× 无毛C→有毛,推出有毛为显性,有毛A与无毛C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 ②白肉A× 黄肉C→黄肉,推出黄肉为显性,白肉A与 黄肉C的基因型分别为ff和FF。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即可推出亲本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第(3)、(4)(5)小题的解题方法与此类似。29.(2016浙江卷.32) (18分)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请回答:(1 ) A+基因转录时,在&&&&&&&&&& 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 键聚合成RNA分子。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MA的&&&&&&&&&&&& ,多肽合成结束。(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 的绵羊和&&&&&&& 的绵羊杂交获得F2。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 ,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 。&【答案】(1)RNA聚合酶& 磷酸二酯& 终止密码子(2)黑色粗毛& 白色细毛&(3)A+A+B+B-&& 1/16&【考点定位】基因工程育种、遗传规律、基因的表达【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育种、遗传规律、基因的表达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计算、图形分析等能力。本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充分利用题干信息,比如绵阳甲和绵阳乙都有雄性,直接不能进行杂交等。30.(2016江苏卷.30)(7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疾病,下图为20世纪中叶非洲地区HbS基因与疟疾的分布图,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请回答下列问题:&(1)SCD患者血红蛋白的2条β肽链上第6为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而2条α肽链正常。HbS基因携带者(HbAHbS)一对等位基因都能表达,那么其体内一个血红蛋白分子中最多有&&&& 条异常肽链,最少有&&&& 条异常肽链。(2)由图可知,非洲中部HbS基因和疟疾的分布基本吻合。与基因型为HbAHbA的个体相比,HbAHbS个体对疟疾病原体抵抗力较强,因此疟疾疫区比非疫区的&&&&&& 基因频率高。在疫区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患者后,人群中基因型为&&&&&&& 的个体比例上升。(3)在疟疾疫区,基因型为HbAHbS个体比HbAHbA和HbSHbS个体死亡率都低,体现了遗传学上的&&&&&&& 现象。(4)为了调查SCD发病率及其遗传方式,调查方法可分别选择为_____(填序号)。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②在患者家系中调查③在疟疾疫区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④对同卵和异卵双胞胎进行分析对比(5)若一对夫妇中男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5%的地区,其父母都是携带者;女性来自HbS基因频率为10%~20%的地区,她的妹妹是患者。请预测这对夫妇生下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答案】(1)2& 0& (2)HbS&&& HbAHbA& (3)杂种(合)优势& (4)①②& (5)1/18&&【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基因频率,基因分离定律,人类遗传病发病率调查【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基因的表达以及人类遗传病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不论该蛋白质由多少条肽链组成,即正常血红蛋白由HbA控制合成,异常血红蛋白由HbS控制合成。另外须理解种群基因频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改变;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应选择人群,调查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应选择患者家系。在计算后代表现型概率时,应注意无HbSHbS的患者,因为基因型为HbSHbS的患者几乎都死于儿童期。31.(2016天津卷.9) (10分)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 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 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问答相关问题:&(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__________条带。(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__。【答案】(10分)(1)P3P3或P4P4(2)25%&&&&&&&&&&& 3(3)a1a2a3&&&&&&&&&&& 100%&【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互推导和概率分析。属于中档题。解题关键是理解电泳图谱和基因组成的关系。易错点是最后一空,错因在于未能根据三倍体的电泳图谱、基因组成均相同,推测双亲均应为纯合体。32.(2016四川卷.11)(14分)油菜物种I(2n=20)与II(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住:I的染色体和II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性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汇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答案】(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丙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丙植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1/48&【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染色体变异【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1、显隐性的判断与亲本基因型的判断,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③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若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占3份的性状为显性性状,且亲本为杂合子自交。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的思路: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相对性状(或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如AaRr自交,可拆分成Aa×Aa和Rr×Rr,再分别求出所需要的基因型的概率,再相乘就得轻易的得出相应基因型的概率。3.对于三体自交的计算,以题中基因为RRr的个体为例,关键在于RRr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考生可用标号法来确定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将第一个R所在的染色体记为1号,第二个R所在的染色体记为2号,将r所在的染色体记为3号,然后进行排列组合,可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就有(1,23)、(12,3)(13,2)3种情况,然后转化成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能得到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概率为1/3Rr、1/3R、1/6RR、1/6r。4.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忽略了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如第三小题第2小问,题目要求计算的是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有的同学往往计算的是F2代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33.(2016海南卷.29)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XX。等位基因B和b是伴X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_______。(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_______;子二代雌株中,阔叶∶细叶为_________。【答案】(10分)(1)2∶1(2分)(2)7∶1&& 3∶1(每空2分,共4分)(3)阔叶& 3∶1(每空2分,共4分)&(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XB、1XBXb,则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 ;子二代雄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3XBY、1XBY,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3∶1。&【考点定位】遗传规律【名师点睛】明确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定律之间的关系(1)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伴性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2)伴性遗传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分析既有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又有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性状的遗传现象时,由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处理。34.(2016上海卷.八)分析有关肥胖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人类基因组中存在至少七对等位基因的单基因突变可不依赖环境因素而导致个体严重肥胖,即单基因肥胖。某家族的单基因肥胖不仅由第18号染色体上的R、r基因决定,而且还与第2号染色体上的M、m基因有关;R基因存在时不能形成黑皮素4受体,m基因纯合时不能形成阿黑皮素原,其机理如图25所示。&62.m基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63.基于上述原理,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应具有基因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种基因传递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______。图26显示该家族的肥胖遗传系谱,其中Ⅰ-1是纯合体,Ⅰ-2的基因型为mmRr。64.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Ⅱ-4与其他家族中的正常女性(纯合体)婚配,生出严重肥胖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最近发现在第18号染色体上还存在与该家族单基因肥胖密切相关的隐性突变基因e。已知II-5不含上述所有导致肥胖的突变基因,而II-4同时携带E和e基因。65.若只考虑第18号染色体,则III-6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66.若II-4产生RMe型精子的概率是n,则基因R与E之间的交换值为______。67.在酶X表达受阻的下列基因型个体中,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是______(多选)。A.EEMMRr&&B.Ee&Mmrr&C.Eemmrr&&D.eeMMrr【答案】62.基因突变/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63.M&&r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64.MmRr&&& 1/2&&&&&65.re//rE或rE//re66.4n或1-4n&&&&67.BC&【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学基本规律。【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属于较难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中文字信息和遗传系谱,写出正常个体可能的基因型。本题66题容易发生错误,错因在于未能考虑到RMe型精子可能是重组型配子,也可能是亲本型配子。35.(;海南卷.29)(10分)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____,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_______。【答案】(1)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2)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3)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3)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考点定位】遗传和变异【名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遗传和变异的相关知识,旨在检测学生对减数分裂中遗传和变异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熟练解读减数分裂图像、深入理解遗传规律的实质是解决本题关键,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多加强与遗传变异相关的减数分裂有关的图像识别训练,最好能自己动手绘出与遗传规律相关的分裂图像。36.(;北京卷.30)(17分)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S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S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性状,其中长刚毛是性性状。图中①、②基因型(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依次为。(2)实验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种。③基因型为,在实验2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3)根据果蝇③和果蝇S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5)实验2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F1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答案】(1)相对&&&& 显&&& Aa&&& aa&&&& (2)两&&& AA&&& 1/4&&&& (3)两个A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A基因时无此效应&&&& (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5)新的突变基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25%的该基因纯合子。&【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基因突变【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具体涉及有显隐性状的判断;亲子代基因型的推断;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出现概率等问题,都比较常规,简单,学生容易得分。涉及的基因突变的实质分析也不难理解,只有最后一个小问,需要学生灵活组织生物学术语准确表达,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有针对性训练。37.(;江苏卷.30) (7 分)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氨酸代谢障碍,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称为苯丙酮尿症(PKU),正常人群中每70 人有1 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 图1 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1、Ⅱ2、Ⅱ3 及胎儿Ⅲ1(羊水细胞)的 DNA 经限制酶 Msp玉消化,产生不同的片段(kb 表示千碱基对),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1)Ⅰ1、Ⅱ1 的基因型分别为。(2)依据 cDNA 探针杂交结果,胎儿Ⅲ1 的基因型是。 Ⅲ1 长大后,若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3)若Ⅱ2 和Ⅱ3 生的第2 个孩子表型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 PKU 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PKU患者的倍。(4)已知人类红绿色盲症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 b 表示),Ⅱ2 和Ⅱ3 色觉正常,Ⅲ1 是红绿色盲患者,则Ⅲ1 两对基因的基因型是。 若Ⅱ2 和Ⅱ3 再生一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 PKU 患者的概率为。【答案】(1)Aa、aa&&& (2)Aa&&& 279/280&&& (3)46.67&&& (4)AaXbY&&& 1/3360&【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遗传规律的应用对学生一直是难点,但由于也是重点,学生们在掌握这些定律的应用时关键要抓住实质,灵活运用。首先是要掌握会结合杂交遗传实验分析性状的显隐性;其次是区分是否属于伴性遗传;然后就是正确运用顺推和逆推亲子代的基因型;最后才是计算相关个体的存在概率或者出生概率。本题中还涉及基因探针的应用原理以及电泳原理(相同基因距离点样孔相等)。38.(;福建卷.28)(14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由于三倍体鳟鱼,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名师点睛】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特征比例,9:3:3:1及其表现型特殊时即本题出现的9:3:4的时候,仍然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F1为双杂合子相互交配类型,从而推断出亲本为两纯合子aaBB和AAbb,其后,顺利解决(1)到(3)的问题,第4小题,涉及到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三倍体形成以及三倍体不育的相关知识,要求对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对减I和减II异常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有预分析处理,本题的解决就很顺利了。39.(;山东卷.28)(14分)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和。(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Ⅰ.用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答案】(1)常&&&& X&&&& X和Y(注: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顺序可颠倒)&& 1/3&&&&& (3)0&&& &1/2&&&&& (4)Ⅰ.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 黑体&&&& Ⅱ.灰体U黑体=9U7&&&&&& Ⅲ. 灰体U黑体=1U1& 【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遗传规律的应用一直是一个难点,这类题重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解决本题有几个关键地方:一是根据表中杂交信息,推断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遗传(方法是常染色体遗传,后代表现型与性别无关;反之位于X染色体遗传,后代表现型与性别有关联);二是计算后代某种表现型所占比例(或者出现概率)要注意题意表述,尤其是所占比例的总数;三是解决遗传实验中探究问题,应注意由果执因法的应用(即把结论当作已知条件进行分析)。40.(;天津卷.9)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实验编号&接种方式&植株密度(x106株/公顷)&白粉病感染程度&条锈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A品种&B品种&&&I&单播&4&0&―&+ + +&+II&单播&2&0&―&+ +&+III&混播&2&2&+&+&+ + +IV&单播&0&4&+ + +&―&+V&单播&0&2&+ +&―&+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植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小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结果如下表。&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A& Ⅰ、Ⅱ小麦都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染程度下降(4)Ttrr&&&& ttRr&&&& 18.75%(或3/16)&【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验知识,遗传中基因型的推断等知识。【名师点睛】考生想要判断出抗白粉病的品种,就要看表格中给出的结果――白粉病的患病程度来进行分析,不患白粉病的肯定对白粉病菌具有抗性。在实验中探究的往往是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考生可从表格Ⅳ、Ⅴ组看出自变量是B品种的播种密度,因变量是患白粉病、条锈病的程度及单位面积的产量,由此即可写出探究的内容。混播与单播相比虽说两种病都患,但患病程度比单播时轻,导致产量提高,即可理解为混播提高了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也即混播时感病程度下降。(4)题的作答首选要判断出显隐性,因此可从丙组入手。显隐性已知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推断亲本的基因型了。注意求丙子代自己后代无病植株的比例,要知道这里的无病植株指的是既不患白粉病也不患条锈病的;为了计算的简便可先分为两个基因分离定律的问题再综合来解答。41.(;四川卷.11)(14分)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1)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①果蝇体色性状中,__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则后代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这是的结果。(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①R、r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雄蝇丁的基因型为,F2中灰身雄蝇共有种基因型。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__。【答案】(1)①灰色  性状分离  2/3  ②18%  下降  自然选择 (2)①X  BBXrY  4  ②8或6& 1/32&②雌蝇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Ⅰ号染色体变成一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中,一个细胞中有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另一个细胞中无Ⅰ号染色体,后期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bbXRXR),结合图示及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可推知丙产生的可育配子类型再依次分析。【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涉及伴性遗传、生物基因型频率的计算以及生物进化的实质等知识点。【名师点睛】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1)伴性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正反交结果都会出现不同,但细胞质遗传产生的子代总是与母方性状相同,而伴性遗传则不一定都与母方相同。(2)设置隐性雌和显性雄个体杂交还可判断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显隐性的判断:(1)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进行杂交,子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2)亲本自交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表现出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42.(;课标I卷.32) (9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A基因频率为。(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答案】(1)1:1&&&& 1:2:1& 0.5(2)A基因纯合致死&&&&& 1:1&【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推理和计算。【名师点睛】今年的高考遗传题是历年全国高考中最简单的。这就告诉考生不要以为高考中遗传题一定很难,在题容易的时候还是要细心,认真对待,以免大意失荆州。简单的遗传题中,也有其限制条件存在,做题时考生要注意限制条件在解题中的作用。43.(;课标II卷.32)(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A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或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对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答案】(1)不能(1分)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给女儿的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祖母(2分)该女孩的一个X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A来一定来自于祖母(3分)不能(1分)&【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及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名师点睛】今年的高考遗传题是历年全国高考中最简单的。这就告诉考生不要以为高考中遗传题一定很难,在题容易的时候还是要细心,认真对待,以免大意失荆州。简单的遗传题中,也有其限制条件存在,做题时考生要注意限制条件在解题中的作用。【名师点睛】做本题最好先依据题意画出遗传系谱图,然后依据常染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和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存在交叉遗传,而常染体上基因的遗传则无此特点)及子代个体基因的来源(父本提供的精子和母本提供的卵细胞)进行推理、判断是解决该题基础。44.(;安徽卷.31)I.(15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颜色,BB为黑羽,bb为白羽,Bb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CL和C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LC为短腿,CC为正常,但CLCL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F1。(1)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若让F1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2中出现中不同的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是。(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CL和C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L是,在控制之死效应上,CL是。(3)B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研究人员对B和b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b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基因翻译时,可能会出现或,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在火鸡(ZW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胚胎致死)。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答案】I.(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 (2)显性&&&& 隐性&&& (3)提前终止&&&&& 从缺失部位以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ZZ为雄性,WW胚胎致死&【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名师点睛】主要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知识,重在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干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45.(;广东卷.28)(16分)下表为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部分性状&翅型&复眼形状&体色&.........&翅长野生型&完整&球形&黑檀&.........&长突变型&残&菱形&灰&.........&短(1)由表可知,果蝇具有______的特点,常用于遗传学研究,摩尔根等人运用______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2)果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称为______。受精卵通过______过程发育为幼虫。(3)突变为果蝇的______提供原材料。在果蝇的饲料中添加碱基类似物,发现子代突变型不仅仅限于表中所列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4)果蝇X染色体上的长翅基因(M)对短翅基因(m)是显性。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f)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雌蝇进行测交,F1中雌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列为______。【答案】(1)多对相对性状且易区分假说演绎(2)减数分裂增殖分化(分裂分化)(3)进化随机性(4)2&&& 长翅:短翅=1:1 &46.(;上海卷.综合题六)分析有关猫毛色遗传的资料,回答问题。(12分)猫的毛皮有的呈纯色(如白色、黄色、黑色等),有的呈色斑,两者合称为毛色性状,其控制基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决定毛色的一组复等位基因及其拉制性状如图24。&55.将不同毛色的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2(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换)。据表2分析,控制毛色这一组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猫的毛色性状由毛色基因W和色素淡化基因C共同决定,两者相互不连锁,色素淡化基因C包括C+(原有毛色)、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其中,Cb 和Cs对C+呈隐性,对c呈显性,且基因C对基因W有抑制作用(C+除外)。56.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颜色不同的猫,其中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两种颜色的猫交配,它们生育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57.考虑基因W与基因C的共同作用,若一只黑尾白猫没有白化基因且两对基因都杂合,则此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58.基因型分别为WlW+C+Cs与WTW+Csc的两只猫交配,生育出白色小猫的可能性是_________.【答案】55.WT、Wh、WI、W+56.奶白色:纯白色=1:157.WhWIC+Cb&& WhW+C+Cb&&& WhWIC+CS&&& WhW+C+CS58.3/4&【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点睛】本题以猫毛色的遗传为知识载体,考查考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读懂题目中的信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进行解释、推理,从而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7.(;海南卷.29)(8分)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1表现为高茎紫花,F1自交产生F2,F2有4种表现型:高茎紫花162株,高茎白花126株,矮茎紫花54株,矮茎白花42株。请回答:⑴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在F2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⑵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答案】⑴一&& F2中高茎:矮茎=3:1&& 4& 5& ⑵27:21:9:7【解析】⑴根据F2中,高茎:矮茎=(162+126):(54+42)=3:1,可知株高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紫花和白花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高茎和矮茎受基因D、d控制,根据题干可知,紫花基因型为AB;白花的基因型为Abb、aaB、aabb。根据纯合白花和纯合白花杂交出现紫花(AB),可知亲本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故F1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F2的矮茎紫花植株基因型有: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四种基因型,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和aabbdd5种基因型。⑵F1的基因型是AaBbDd,A和B一起考虑,D和d基因单独考虑分别求出相应的表现型比例,然后相乘即可。即AaBb自交,后代紫花(AB):白花(Abb、aaB、aabb)=9:7,Dd自交,后代高茎:矮茎=3:1,因此理论上F2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27:21:9:7。【考点定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是道常规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8.(;新课标全国Ⅱ卷.32)(11分)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性状。(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III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___(天个体编号)。【答案】(1)隐性(2)Ⅲ-1、Ⅲ-3和Ⅲ-4(3)Ⅰ-2、Ⅱ-2、Ⅱ-4&&&& Ⅲ-2&【考点定位】伴遗传遗传。【名师点睛】常规考题,意在考查考生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49.(;四川卷。11)(15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U3黑鼠U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U1白鼠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②实验一F2代中,白鼠共有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的黑鼠的基因型为。(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U1黑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U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U1黑鼠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性突变。②为验证上术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上述推测正确。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的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答案】(1)① 2&&& aabb&&& ② 3&&& 8/9&&&&& ③ 黑&&& aaBB、aaBb  (2)① A&& 显  ②黄鼠:灰鼠:黑鼠=2:1:1     && ③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考点定位】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内容。【名师点睛】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实质,本题不难解答,但有一点提醒下:概率计算过程中,概率的大小最好和基因型一起书写,这样可以避免混淆,造成不必要的失分。50.(;全国大纲卷.34)(14分)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四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生物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和。(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和。【答案】(1)非同源染色体(1分); 自由组合(1分);随即结合(1分);相等(1分);抗锈病无芒 × 感锈病有芒(1分);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无芒(1分)& (2)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 = 3 :1(2分);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 = 3:1(2分);感锈病无芒 :感锈病有芒 = 3:1(2分);抗锈病有芒 = 3:1感锈病有芒 = 3:1(2分)&【考点定位】自由组合规律。【名师点睛】理解自由组合的规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本题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1.(;福建卷.28)(16分)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答案】(1)1/6&&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 (3)SⅢ&& (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考点定位】遗传规律及DNA分子相关知识。【名师点睛】本题有一定的科学史的味道,但重点还是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52.(;山东卷.28)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 ,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1)EeBb eeBb (两空可颠倒)&&&&& eeBb&&&&& (2)& 1/2&& (3)40%& 48%&& 60%&& (4)答案一①& EE& Ⅰ.灰体:黑檀体=3:1&&&& Ⅱ.灰体:黑檀体=4:1(5)答案二①& Ee&& Ⅰ.灰体:黑檀体=7:9&&&&& Ⅱ.灰体:黑檀体=7:8&&【考点定位】遗传定律与变异的知识。【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是道有难度的大题。53.(;广东卷.28)(16分)图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和D、d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Ⅱ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⑴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丙病的遗传方式是,Ⅱ6的基因型是。⑵Ⅲ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⑶假如Ⅲ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100,Ⅲ15和Ⅲ16结婚,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⑷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缺乏正确的结合位点,转录不能正常起始,而使患者发病。【答案】28(16分)⑴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分)&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分)& DXABXab(2分)⑵Ⅱ―6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条X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差生交换,产生了XAb配子(3分)⑶301/1200(3分)&& 1/1200(2分)⑷RNA聚合酶(2分)&【考点定位】主要考查遗传方式的判断。【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常规考题,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相关计算的能力。54.(;新课标全国Ⅰ卷.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状)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答案】(1)抗病矮杆(2)高秆和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的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考点定位】考查自由组合规律。【名师点睛】本题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要求有大量的文字表述。由此可见,在作答此类题型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做好以下几点:1,文字简练,尽可能采用生物学术语;2,要点要全面,不能有遗漏;3,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这个需要同学们在平日的练习中多加注意。55.(;浙江卷.32)(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基因A和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请回答:(1)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3)在原生质体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________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没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再生出________,才能进行细胞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_________,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_______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答案】(1)AA&& 不完全显性(2)&&&&&&&&&&&&&&&&&&&& &(3)液体悬浮&&&&& 细胞壁(4)种皮浅色:种皮黑色=1:1(5)基因文库&&&&& 远缘(种间)&【考点定位】综合考查遗传定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知识。【名师点睛】本题综合性强,意在考查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6.(;天津卷.9)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下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⑴果蝇M眼睛的表现型是。⑵欲测定果蝇基因组的序列,需对其中的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⑶果蝇M与基因型为的给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既有红眼性状又有白眼性状。⑷果蝇M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和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若果蝇M与黑身残翅个体测交,出现相同比例的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后代,则表明果蝇M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性状组合。⑸在用基因型为BBvvRRXeY和bbVVrrXEXE的有眼亲本进行杂交获取果蝇M的同时,发现了一只无眼雌果蝇。为分析无眼基因的遗传特点,将该无眼雌果蝇与果蝇M杂交,F1性状分离比如下:F1&雌性:雄性&灰身:黑身&长翅:残翅&细眼:粗眼&红眼:白眼1/2有眼&1:1&3:1&3:1&3:1&3:11/2无眼&1:1&3:1&3:1&/&/①从实验结果推断,果蝇无眼基因位于号(填写图中数字)染色体上,理由是。②以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步杂交实验判断无眼性状的显隐性。杂交亲本:。实验分析:。【答案】⑴红眼、细眼 ⑵5& ⑶XEXe ⑷B(或b)v(或V)& V和v(或B和b)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 ⑸①7、8(或7、或8)& 无眼、有眼基因与其他各对基因间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规律②杂交亲本:F1中的有眼雌雄果蝇实验分析: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隐性性状;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考点定位】考查基因组测序、遗传规律的应用、基因定位等知识。【名师点睛】本题综合性较强,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并结合题中和图中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57.(;北京卷.30)(16分)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和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所需植株丙(aabbb)。(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________经________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4个花粉粒细胞中。(2)a基因是通过T-DNA插入到A基因中获得的,用PCR 法确定T-DNA插入位置时,应从图1中选择的引物组合是__________。&(3)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F1中有______中基因型的植株。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不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4)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遗传平衡定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