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校不加强教育减少山西学校霸凌视频现象?

 站内搜索:
 特别推荐:
?& 09:59&&
?& 09:50&&
?& 09:53&&
?& 09:54&&
?& 09:51&&
?& 09:44&&
 当前位置:&&&&&&&&&&&&
寄宿制学校校园霸凌现象严重
  中青在线  
字体大小:小 中 大
  一项覆盖1.7万多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调查显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心理、人际关系、学业发展等方面的表现令人忧虑,36.3%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在学校里每月至少被欺负2~3次。从城镇地区回乡的回流儿童,成为留守儿童中最弱势的群体。
  教育公益组织北京歌路营联合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等机构近日发布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些机构组成了联合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于2015年10月初带领67名研究生分别赴华北和西部地区两个省5个县的137所小学,对1.7万多名四五年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还向1万多名家长以及这些学校的教师、班主任等发放了问卷,从身体健康、心理发展、校园关系和学业发展等4个方面调查父母外出打工以及寄宿制对学生的影响。
  在被调查学生中,36%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外出打工超过半年以上;父母任意一方外出打工超过半年的学生比例高达60%。60%左右的被调查学生本学期在学校住宿。
  报告指出,被调查学生在身体发育方面与全国常规模式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在心理方面,65.7%的学生抑郁情况比较严重,是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在校园霸凌方面,31.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被“一般欺负”(每月至少被欺负2~3次),而16.5%的学生甚至表示自己被“严重欺负”(每周至少被欺负一次)。此外,高达48.2%的被调查学生表示看到过同学被别人“一般欺负”,看到同学被“严重欺负”的则有27.5%。在阅读能力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比全球46个国家地区的平均水平落后1年左右。16.1%的被调查学生报告自己曾经留级。
  报告显示,留守儿童在身高体重、睡眠质量、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父母外出打工显著地增加了学生心理抑郁的风险,其中母亲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发生抑郁的风险最高,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抑郁风险上差了8个百分点。此外,父母外出打工显著增加了留守儿童在校园霸凌中成为受害者和欺负者的可能,在留守儿童中,每月至少2~3次欺负别人的学生占26.3%,被欺负的学生占了36.3%,而看到别人被欺负的则有48.6%。
  从2004年到2008年,财政部至少投入100亿元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寄宿制学校。据教育部统计,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约为3300万人,占义务教育阶段总数的22%。
  报告指出,寄宿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发展、校园关系和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在身体健康方面,寄宿学生睡眠质量更差。在校园霸凌方面,寄宿学生更多地观察到别人被欺负,也有更大可能被人欺负。在学业成绩方面,住校生阅读能力比走读生差。住校生留级比例也更高,达18.4%。在心理方面,寄宿学生抑郁的风险更高,比走读生高出5个百分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认为,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缺乏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文化活动或者关爱措施,很多学校为了降低管理难度,将学生所有的时间都固定在教室里,早上上早自习,中午写作业,晚上写作业,造成学生严重厌学,大大增加了学生抑郁的风险。
  杨东平认为,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最重要的是活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应该开展艺术教育、科学教育,丰富学校的生活,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他提出,“希望有更多青年教师或者志愿者加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文化活动,这也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案”。
  在被调查者中,20.5%的学生是回流儿童。回流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似乎主要体现在睡眠不好,增加抑郁风险,增加其攻击性等方面。其中,抑郁风险的比例高达76.01%,与非留守儿童相差13个百分点。
  在校园关系发面,回流儿童更可能被人欺负,也更有可能变为欺负者。在学业成绩上,回流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相对较差。回流儿童留级的比率高达22.8%。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宋映泉表示,“研究发现,回流儿童是留守儿童中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处境是最糟糕的,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群体。”
  报告还关注了低龄住校生(幼儿园至二年级期间开始住校的学生)。在所有寄宿学生中,45%的学生属于低龄住校生,住宿低龄化倾向比较明显。报告认为,低龄住宿对学生身高、体重、睡眠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同时,低龄住校生更有可能成为校园霸凌中的受害者。
【打印】 【关闭】 【推荐给好友
&&延伸阅读
 010-603049
  liufang#cernet.com
  wangshuang#cernet.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Copyright(c)
版权所有: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学校对霸凌不能有“鸵鸟心态”,专家建议完善少年司法制度
澎湃新闻记者 何锴 韩晓彤
15:46 来源:澎湃新闻
校园欺凌事件屡屡发生。有调查显示,近些年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近1/3学生偶尔被欺负,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中关村二小事件给整个社会带来一次讨论、思考不是坏事,可以让整个社会对更多校园欺凌现象予以更多关注。” 12月15日,上海政法学院教授、上海市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执行会长姚建龙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道。日晚,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讲述了文章作者10岁的儿子在就读中关村二小遭遇的校园霸凌事件后所受到的伤害以及学校在处理此次事件的失职,一时间该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 “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更是成为网络热词。然而,校园伤害事件并未停止脚步。近日又有媒体报道,山东泰安三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某在去上厕所的途中,被同班同学从楼梯上推下受伤。西安高级中学初一学生小元上厕所时,被同学倾倒热水致手臂遭遇意外烫伤。多名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不约而同表示,校园欺凌事件应引起学校、家长、社会高度重视,涉事学校逃避责任无助于事情解决。部分专家则表示,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上加强学校主导、家校结合的基础上,也应考虑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加强对严重校园欺凌、甚至涉及违法犯罪的学生或青少年的惩戒。中关村二小事件引发关注不是坏事针对中关村二小此次垃圾桶扣头事件的几次回应和处理方式,受害学生家长方面均认为无法接受。截至12月15日下午,受害学生家长仍然没有表示与学校就此事达成一致,只是回复澎湃新闻 “谢谢关心”。而对于此次事件,校方多次认为“非霸凌”,受害学生家长则认为是“霸凌”,坚持校方应以霸凌事件惩戒施暴学生。事实上,校方及两方学生家长未就问题处置达成一致意见,再加上校方处理问题态度不积极,最后直接演变成一场公共事件。12月15日,姚建龙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次中关村二小事件,我个人认为从受害人角度看可以界定为校园欺凌,但并不是典型的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在关注这一事件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典型的校园霸凌。”“校园欺凌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孩子成长中的现象,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是突出自己存在感和成年人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国家层面来说,应该更加关注那些典型的校园欺凌现象以及最易实施校园欺凌的学生比如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姚建龙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关村二小此次事件的涉事几位学生年龄都在10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欺凌”心理,更多的是打闹行为,但这件事给整个社会带来一次对校园欺凌的集中讨论、思考不是坏事,可以让整个社会对校园欺凌现象予以更多关注。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校园欺凌界定为“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姚建龙据《通知》总结称,校园欺凌的特点就是欺凌行为发生于学生之间,除了加害人是学生外,受害人也是学生;校园欺凌的方式是多样的,不只限于身体暴力,还包括语言暴力、性暴力,以及孤立、歧视等;从发生场所来看,大部分典型的校园欺凌事实上是发生在校外,从这个角度看,校园欺凌更准确的表述应为“学生欺凌”。“《通知》一改之前对校园暴力避讳的态度,而是直面校园欺凌的治理问题,这反映出国家对校园欺凌严重性的认识。” 姚建龙称。建议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加强对涉严重欺凌青少年的惩戒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引发一些热议,一些法律界人士甚至主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追究一些严重触犯法律的青少年。不过,姚建龙认为这一建议不可取。姚建龙告诉澎湃新闻,他此前接受委托承担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研究”项目课题组,在2016年4月至6月对全国29个县104825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校园欺凌发生率为33.36%,其中经常被欺凌的比例为4.7%,偶尔被欺凌的比例为28.66%。这一调查表明,高达1/3的中小学生遭受了校园欺凌。据人民日报今年5月份一则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一个尴尬的现状是,在公众广泛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中,一般都同时有施暴者拍摄施暴过程并肆意通过网络广泛传播的行为。这种“炫暴”行为,一方面是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特点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对法律的“蔑视”与公然“挑战”。而现行法律制度的确在治理校园欺凌现象中存在空白地带。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的必须达到“轻伤”以上后果才可按照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故意伤害他人的,还必须达到“重伤”的后果,才承担故意伤害罪的刑事责任。姚建龙解释,很多看上去很恶劣的故意伤害他人的校园欺凌行为,尽管在“性质上”属于故意伤害他人,但伤残鉴定往往达不到轻伤或者重伤的“量”的要求,因此无法按照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其实校园欺凌一般可分为违纪、违法和刑事犯罪,所以一般的校园欺凌行为可能无法达到刑事犯罪标准。”上海市闵行区未成年人检察科检察官吴翎翎结合自己对于未成年人校园欺凌事件办案经历分析称。姚建龙也表示,他不赞同校园欺凌行为完全用法律制裁。“不能‘一放了之’,也不能一出事就要刑法处罚,我们的顶层制度需要更好的完善,通过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增加中间性干预措施与制度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中间地带。”姚建龙解释,适用刑罚这一最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将给违法的青少年贴上“犯罪人”的标签,给其一生的成长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为了避免“用药过猛”,中外法律都有“以教代刑”的制度设计以尽量避免刑罚的适用。“以教代刑”即对符合条件的涉罪未成年人,用教育性的非刑罚措施——保护处分来替代刑罚。姚建龙建议,应完善中间性干预措施与制度,也即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造责令父母管教措施。可以借鉴近代刑事立法的经验,对于责令父母管教措施增加保证金,同时对于责令父母管教这一措施的实施规定一至三年的期限。二是废除收容教养措施,同时改革工读教育措施,具体建议是招生的强制化、决定的司法化。招生的强制化即改志愿招生为可以强制有严重不良行为(包括校园欺凌)行为的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教育。决定的司法化,即应当由人民法院(少年法庭)通过司法程序来决定将由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接受专门教育。三是增加新的中间性干预措施。例如增加假日生活辅导、社会服务、保护管束、禁闭等。建议赋予教师惩戒权,并明确行使的边界与程序中关村二小事件发生后,校方处理方式以及回应社会舆论关切的滞后性也受到外界广泛指责。澎湃新闻注意到,山东泰安三里小学、西安高级中学近期发生的涉校园欺凌事件,校方在处理过程中,同样存在处置、沟通不到位,以及存在“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逃避心态。上海政法大学教授章友德也表示,“学校出现霸凌或者欺凌事件,学校一定不要采取回避矛盾,回避矛盾一定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既不要夸大矛盾,也不要缩小矛盾。”章友德认为,学校要及时的回应社会关注,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小事情,如果小事情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的话,也会酿成很大的公共事件。一些学校的“鸵鸟政策”和“尴尬处境”也在无形中纵容了校园霸凌现象,姚建龙说,“我在十几年前就做过一个校园暴力现象的调查研究,学校一听你是来做这个研究就根本不会接待你,基本回应都是‘我们这里没有校园暴力’,学校都认为如果他们承认学校存在校园暴力的话会对自身的管理和声誉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校方基本都选择避而不谈,我把校方这种态度称为‘鸵鸟政策’。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现在大部分学校的权威性都大打折扣,“ 导致许多学校老师遇到事就能推则推,校方现在的尴尬处境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姚建龙建议,通过完善《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赋予教师惩戒权,并明确惩戒权行使的边界与程序,这将有助于将绝大多数校园欺凌行为留在校园内处置。同时,还应当完善学校纪律处分权,可以考虑校纪处分与工读教育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增强校纪处分的刚性。姚建龙认为家长和校方之间应该是一个合作者的关系,而不是一个对立者的角色,“如果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却将教育欺凌者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这既不合理也往往是无效的。”除了引入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更应该建立家校衔接机制。应当进一步发挥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功能,避免家长学校流于形式;同时应当发挥家委会等家长组织在校园欺凌防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建立家庭与学校协力机制,共同对欺凌者与被欺凌者进行教育、辅导与救助。(文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李敏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校园欺凌,中关村二小,“炫暴”,刑事责任
评论(59)
澎湃新闻APP下载霸凌不是玩笑!看看美国学校都是怎么处理校园霸凌
最近,北京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的重视,尤其是中小学家长群体更是极度关注。事情据说是几个男生用装有厕纸和尿液的垃圾筐扣在孩子头上,事后孩子出现失眠、恐惧等急性应激反应,家长质疑校方处理不当。发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此事经互联网传播发酵,引发公众强烈关注。
校园霸凌现象并不罕见,全球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这一社会问题。而把霸凌说成是‘过分的玩笑’,显然是轻视了霸凌给孩子造成的伤害。而在美国,面对相似的校园霸凌事件,他们都怎么处理呢?
多管齐下防患“校园霸凌”事件
法律规定,美国学校有“反校园霸凌”的责任!
世界上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最好的国家是美国。美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加强立法,把霸凌的定义逐渐降低标准。
2015年3月,美国蒙大拿州通过了反霸凌法。至此,美国50个州全部有了反霸凌立法。从1999年第一部反霸凌法在佐治亚州诞生,到反霸凌立法遍布全美,历时16年。
各州反霸凌法都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反霸凌上的责任,并将惩罚权交给学校,美国学校的“零容忍”政策有了法律支撑。一旦学校发现霸凌事件,须立即采取行动,例如,对严重的行为可以直接开除学生;涉及刑事犯罪的,司法部门应及时介入;如果案情严重,即使未成年人,也可以按成年人判罪。
后来,美国各州又纷纷将反霸凌的触角延绅到网络霸凌领域。在社交媒体上辱骂、攻击或披露同学隐私的行为,也被定义为霸凌行为,被称为“网络霸凌”。
可见首先在立法上对霸凌行为明确的定义为犯罪行为,才能有法可依,才能使霸凌者明白其行为是犯法行为。
美国对校园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的对策
美国特别重视法律的执行到位,首先美国法律给于学校对学生行政处罚的权力,一旦学校出现霸凌事件,必须立即行动,对严重行为可以直接开除。
此外,还要求学校必须采取三项措施:第一,提供举报霸凌事件的渠道,老师和教职员一旦发现霸凌行为必须举报(有一学校发生霸凌事件,没有报警,被家长举报后,校长丢了饭碗)。第二,对被举报的霸凌事件必须进行调查。第三,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轻者口头警告,重者开除学籍。对开除学籍的学生,社会组织也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不能放任自流。
有这样完善的法律制度,美国的校园暴力犯罪在过去十多年中有所减少,校园霸凌得到有效遏制。
防患未然,把“反校园霸凌”纳入日常活动
既然“校园霸凌”已经被纳入了法律的高度,所以所有美国学校,尤其是小学,都极为重视。甚至有一个美国政府建立的“反校园霸凌”官方网站。
具体来说,美国学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防患“校园霸凌”事件。
1、认真评估学校的“校园霸凌”情况
(Assess Bullying in Your School )
每个学校都需要认真收集和分析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频次、地点、时间、学生和家长如何处理、学校的处理方式是否有效等。学校需要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对全校的校园霸凌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调查。
2、充分接触家长和学生
(Engage Parents and Youth )
美国学校认为,要让整个社区的所有人一起参与,包括学校、家长、学生、社区,才能传达出“反校园霸凌”的强烈信号。美国学校一般会建立一个“学校安全委员会”,负责提出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估学校反霸凌工作是否做的到位等。
3、制定政策和规则
(Create Policies and Rules )
根据本州的法律和学校的自身情况,设计和制定出一整套规则:包括目标陈述、行为法则、诉诸全校的具体规则和建立“校园霸凌”报告体系。在学校形成一种强烈的氛围:校园霸凌,零容忍!
4、创造安全的环境
(Build a Safe Environment )
努力创造“接受、包容和尊敬”的学校文化。美国学校会利用各种形式来营造正向的氛围,包括校职工会议、全校集会、班级和家长会议、学校官方致家长信件、学校官网、学生手册等。
5、在日常教学中体现
(Educate Students and School Staff )
美国学校会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中,具体体现反校园霸凌的题材和课程。另外,也会针对性地培训相关老师和职员学习和熟悉相关的规则和政策,以便在事情发生时,他们有能力合理正确地介入和处理校园霸凌事件。
面对校园霸凌要学会保护自己
美国学校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果遇到“shcool bullying”该怎么办:
? 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Tell them to stop)
?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上述方法其实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如果想要避免被欺负,新梦留学建议孩子们需要从根源上努力!这里有3点改进事项:
非常建议学习功夫,武术、跆拳道、空手道任何一个都行,它们能让孩子在突发状况下保护自己。
锻炼坚毅的性格
孩子需要强硬一点,不能太软弱。遇到欺凌现象,果断说NO,要知道欺凌者都是柿子捡软的捏,如果他发现你很强硬,以后也不会找你麻烦了。
提高社交能力
越是内向孤单的孩子越容易被欺负,所以孩子一定要多交朋友,当欺凌者看见被欺负的孩子周围有一帮朋友,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家长如何发现霸凌现象?
很多孩子在受到校园霸凌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新梦留学提醒各位家长,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以下症状,请务必多加小心!
? 身体上的讯号
如果孩子身上有莫名的擦伤、衣服破损、头发被剪掉,那你需要注意了!
有很多美国的家长每天回家都会很仔细地检查孩子的身体。一般来说家长会先审问孩子这些伤口的来源,如果孩子坦率表示——自己摔倒了、擦伤了,那也许这事就过了。但是如果孩子支支吾吾,无法道清楚来由,当心,可能是霸凌!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孩子拒绝上学,装病,那要警醒了——可能他们害怕学校里的某个人!
?失去兴趣、睡眠变差、脾气变化
对原本有兴趣的东西失去兴趣;晚上常常感到害怕,睡不好,做噩梦;变得易怒、烦躁,对你说他喜欢激怒同学……
? 物品讯号
带去学校的东西常常无缘无故丢失或遭到破坏
美国防校园欺凌教学内容推荐
美国政府特别建立了一个网站,网址是:https://www.stopbullying.gov/
它们针对所有在校学生制作了一套教学内容,包括动画视频和小测验,将什么是校园欺凌,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讲得很透彻,很值得每个儿童看一下!
它一共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面向入学前的幼童,一共2集。告诉孩子什么校园欺凌,一方面让他们避免做这些不好的事情,另一方面也避免孩子遇到这种欺凌事件手足无措。
第二部分面向学龄儿童,一共12集。告诉孩子面对校园欺凌该怎么办。
第三部分是基于第二部分的测试,一共12套。每集动画都会对应一套小测验,以考验孩子对这部动画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
所有的这套教学资料(包括动画视频和测试试卷),新梦留学已经帮您找到百度云下载渠道,点击阅读原文就能下载视频文件,版权属于stopbullying机构,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从2009年开始,中国取代印度成为了赴美留学的最大输送国,未成年的小留学生也是逐渐增加的趋势,从65人到接近3万人。青春期本来就叛逆、离家远渡重洋去到美国的小留学生们,在家长、学校这些外来控制因素欠缺的状态下,他们所出状况不断。因此,家长们要多加看管孩子,多关心他们海外的学习和生活,防止孩子受到校园霸凌,更不要让孩子成为霸凌者。
文章整理自环球网、憨爸在美国
图片来源于三联生活周刊、stopbullying机构
克服留美信息不对称,可浏览新梦留学官方网站 http://www.ndmeigao.com/
搜索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美国留学易留帮 YLBService
美国留学频道 GoGoOffer1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易留帮官网 http://ylbservices.com
美国高中留学 http://www.ndmeigao.com
今日搜狐热点  摘 要:校园霸凌是强者对于弱者的长时期、重复性的暴力侵害,是侵犯儿童权益、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应对校园霸凌行为,应"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应对校园霸凌事件
  摘 要:校园霸凌是强者对于弱者的长时期、重复性的暴力侵害,是侵犯儿童权益、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应对校园霸凌行为,应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处理好家长情绪,尊重教育者的专业性。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推行中小学法治教育,建立健全处理和防范机制,加强家校合作等途径有效防范和处置校园霸凌行为。 中国论文网 /2/view-8156401.htm  关键词:校园霸凌;校园暴力;应对策略;防范机制   前段时间,中关村二小学生“霸凌”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代表不同群体、不同立场的观点在互联网舆论平台上激烈交锋,久久不能平息。其他关于校园霸凌的事件报道亦是层出不穷。我国中小学在校生达1.8亿之多,尽管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毫无疑问受其影响的将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   校园霸凌事件引起的风波,牵扯出了广大学生家长脆弱的神经,引起了社会关于校园霸凌与反霸凌的热烈讨论,也促进了学校和教育部门关于校园霸凌现象的反思和预防。   1 如何看待校园霸凌   (一)明确校园霸凌的概念   校园暴力已是教育界和法律界经常研究和探讨的对象,近年来才兴起的校园霸凌之说应归为校园暴力的一个范畴。霸凌源自英语bullying的音译,校园霸凌(school bullying)是实力存在明显差距的同龄人之间,强者通过长时间、多频次地对弱者施加肢体、言语、心理等多角度的暴力侵害,以达到羞辱、排挤、控制弱者,给弱者造成身体、心理等多方面持续性严重伤害的行为。[1]由此可知,霸凌不是偶发行为,而具有长期性和重复性的特征。   界定校园霸凌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大的模糊性,成人应该对儿童发展有非常充分的了解,能够将霸凌行为与孩子偶发的社会性交往问题区别开来。   (二)认识霸凌行为的危害   首先,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校园霸凌行为会干扰学校教育秩序,影响教育目的的实现。霸凌行为容易导致被霸凌者因为恐惧、屈辱、焦虑等情绪影响学业成绩,甚至出现自卑、抑郁等倾向,更有甚者会罹患心理疾病,产生自杀等行为,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日本文部省在2014年霸凌事件和自杀事件的调查中发现:自杀的中学生中,有11.1%是因为遭受到了校园霸凌。[2]霸凌行为的恶劣影响可见一斑。   其次,霸凌者和被霸凌者都可能受到长远影响,成为社会安全隐患。有研究表明,霸凌者在成人之后与其他青少年相比,更具有暴力倾向、缺乏同情心,且成人后的犯罪率要比其他人高出三成以上。[3]被霸凌者如果在心理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调适,则容易因过激的反抗从而产生反社会行为,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2 如何处理校园霸凌   (一)对霸凌行为零容忍   校园霸凌是侵犯儿童权益、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行为,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各界都必须采取零容忍的观念,形成打击校园霸凌的一致态度。但凡发现霸凌行为都要严肃对待、严肃处理,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不懂事”而忽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能为了保护学校声誉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家长和校方互相推卸责任。   (二)尊重教育的专业性   学校是教育机构,不是审判机关,学校里的每一位孩子都应该得到应有的教育和保护。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都可能成为霸凌行为的牺牲品,都是教育需要拯救的对象。社会各界应当尊重教育的专业性,由学校对学生的行为性质进行判断,确实存在不当行为的,也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相应的行为惩戒、心理辅导方案,对此家长和社会各界应给予支持和配合而不应过度干涉。   (三)处理好家长情绪   在事件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区分清楚当事学生的行为问题和家长的情绪问题,孩子的问题应当依据法律法规、教育规律以及教育者的专业经验进行处理,家长的情绪问题应该在成人世界范围内理性解决,不能迁移到孩子身上,对纯粹的教育问题形成干扰。   3 如何防范校园霸凌   (一)加快反校园暴力法制建设   根据我国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有关法规,未成年人的权益在受到保护的同时,侵犯他人权益的未成年人却难以受到法律的约束,这是我国在应对校园暴力上存在的严重法律缺位。[4]因此要通过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有效抑制校园暴力的发生,还需要对“轻暴力重侮辱”的霸凌行为提出针对性的惩治措施。   (二)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   我国已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学校应将法治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课程目标从传授法律知识转变为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将权利义务观念、规则意识等法治教育理念有机融入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   (三)健全处理和防范机制   学校应建立健全校园霸凌早期预警、事中处理及事后干预等机制,做到提前预防、妥善处理、有效干预。加强校园文明建设,提高教师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设立治安岗亭、警务室,以派人驻守、巡逻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制止校内霸凌行为。   (四)密切家校合作   在校园霸凌行为的预防、判断和干预上,学校对家长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参与到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处置过程中,通过参与体验,让家长深入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理念与规范。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接纳,帮助孩子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储殷.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J].中国青年研究,2016(1).   [2]印海翔.校园霸凌的行为与特征[J].大众心理学,2011(4).   [3]孙晓冰,柳海民.理性认知校园霸凌:从校园暴力到校园霸凌[J].教育理论与实?`,2015(31).   [4]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8).   作者简介   颜景瑞(1980―),男,河北邯郸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现就职于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法务,合规管理。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儿在学校霸凌患癌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