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噪耳机推荐有什么特性

无线之初体验——随身星PRO - 无线主动式降噪耳机 评测_值友评测_什么值得买
当前位置:
无线之初体验——随身星PRO - 无线主动式降噪耳机 评测
一、前言首先,很幸运,在2018春节来临之前还能收到张大妈的信息,还能参与到众测中来。然后,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到常规众测(非轻众测)中来,在张大妈申请了100多次了,期间也写了一些原创文章,终于得到了张大妈的信任,我表示很高兴,很激动。就不一一感谢什么CCTV了哈,马上开始我的众测报告!短信是2月9日收到的,快递是2月11日发出的,由于是临近春节了,很多快递都已经停了,张大妈很慷慨的发了顺丰,得以在节前顺利收到众测商品!▽这次是袋子包装的,没有“朕值到了”封条,总感觉少了些什么。▽里面总共三样东西:众测产品本体、众测须知以及产品介绍。▽产品外面包了很厚的泡泡纸防震,打包方面很用心。二、概述FIIL这个品牌在音频领域虽然还是一个新兴品牌,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逐渐小有名气。之前对FIIL的印象就是国内“头条哥”汪峰老师创立的耳机品牌,类似于Beats By Dr. Dre品牌,包括外观设计也不谋而合的以年前时尚路线为主,所以让人很容易会将这两个品牌联系到一起。fiil是英文“fill”和“feel”的谐音联合体,并且打通了i和l的差别,可以有很多字形上的变化,印在耳机上可能会更显眼。巧合的是,该名字的首字母f也是峰的首字母。FIIL的logo设计很有意思,“i”和“l”分别用了大写和小写,结果就是3个字母长得一个样,有创意。本次众测的产品是FIIL 随身星PRO 降噪耳机,随身星(Driifter)系列共有3款耳机,随身星普通版、随身星NC降噪版以及本次众测的随身星PRO。官网上面貌似还没有众测的这款产品的介绍,不得不说张大妈确实一直紧跟潮流,经常是首发众测,给力!作为发烧友,虽然我玩过很多耳机,但还是第一次玩,写得不好还请谅解!三、开箱▽拆开厚厚的泡泡纸,终于见到了耳机包装盒本体。(雷电作陪 )▽耳机包装正面采用了白色调为主,右侧边留黑类似水墨画的效果,很有中国风情调。包装正面无中文,体现国际气息。中西结合,给包装设计点赞!▽包装正面右下角有“Bluetooth”蓝牙标识,表面了这款耳机的特性。▽包装背面(由于拍照时有反光已撕掉外部薄膜)则与正面配色相反,为黑色,右侧留白与正面的留黑形状一致,前后呼应。▽包装背面顶部看到了耳机的中文全称,“随身星PRO - 无线主动式降噪耳机”。▽常规的,背面列了一些产品参数,续航11小时、主动降噪、双单元圈铁。▽职能磁吸、柔性绕颈线、MAF自由切换降噪及环境过滤。▽开箱封纸撕开后会留下“证据”,以防二手重新,也是很多电子产品惯用的方式。▽打开包装盒盖子,耳机本体就嵌在塑料壳中。▽耳机的塑料壳右边有一个箭头小贴纸,方便将第一层掀起,这个细节不错。▽耳机本体翻开后下面是配件,配件很简单,仅有3对不同尺寸硅胶套(连自带的1对),一个收纳包和一根数据线。配件数量相对少了点,不像会送满满一个收纳盒的配件,当然不同的是这个是蓝牙,所以之类的配件自然是不会有,但是建议能送一对C套。▽再将配件这层打开,最下面是一本说明书,所以总共这个包装盒分了3层。▽收纳包为磨砂软橡胶材质(不知道表述是否正确),黑色,两面都有&FIIL“的logo。质感不错,但有点容易粘灰尘。▽开口处只是一条缝,并没有拉链或者扣子。▽数据线为常规的microusb接口,通用性高。四、外观▽耳机整体采用黑配银的配色,机身和橡胶连接为黑色,线控部分为银色,整体做工质感都很上档次。▽耳机腔体为银黑双色拼接,塑料材质,手感较轻,腔体上并没有&L&、&R&的标识。&L&、&R&的标识在线控部分内侧。▽端部磁吸位置有“FIIL”的logo,磁吸的设计虽然很新颖,但没几天端部就有磨损划痕了,影响外观。▽橡胶手感很不错,弹性也很好,弯曲后不会变形,但是刚开始略微有些味道,好在不难闻。▽耳塞导音孔同样是塑料,并未采用其他特殊材质。佩戴方面由于是挂颈式的,所以只能采用正戴的方式,而不能采用绕耳式,当然随机也没有附送耳挂等配件。▽佩戴舒适度还是不错的,由于耳机腔体较轻,而挂颈的橡胶有一定份量,佩戴稳定性还是可以。当然如果能够设计一个专用的硅胶套(类似下图这种),让佩戴更稳固就更好了,毕竟这种蓝牙耳机可能有部分用户会用作运动耳机。五、功能随身星PRO是一款集蓝牙(无线)、降噪、线控、通话、磁吸控制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智能型耳机。1. 蓝牙连接▽蓝牙连接,想必大家都会了,就是用手机打开蓝牙搜索,然后点击连接,跟连接蓝牙音响,车载音响等操作都是一样的。我这边就不多说了,当然你也可以用APP来连接耳机。2.降噪▽这款耳机另一个主打的功能就是ANC主动降噪。打开方式很简单,开机后会有提示音,提示“降噪已打开”或是“降噪已关闭”。然后你只要根据需要,拨动耳机左边功能区的ANC开关,就能控制ANC的开和闭。主动降噪功能就是通过降噪系统产生与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声波,将噪音中和,从而实现降噪的效果。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降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有一次戴着它去KTV,当摘下耳塞的那一刻,差点震聋,差别确实很大。缺点是在不开音乐只开降噪的时候,有一些底噪,这也正常,毕竟ANC就是用声音消除声音,本身就会产生声音。而且要能听到这个底噪,必定是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这时本身也没有开ANC的必要。3.线控▽随身星PRO的线控部分左右两边各自负责不同的功能:左边仅有一个主动降噪(ANC)的开关,右边则有音量+/-键、指示灯及多功能键。▽音量+/-键还可实现上一首/下一首的功能。而通过对多功能键的不同操作,可以实现多种功能。4.通话通话功能主要通过右侧耳机线上的实现,同时配合线控的多功能键,实现接听、挂断等多种功能。▽1x(短按一次)可实现接听/挂断电话,1x+2sec(长按2秒)可实现拒接电话、通话转移5.磁吸控制▽磁吸控制很简单,就是两个耳塞腔体端部都有磁铁,当两个耳机背对背吸住时即关机,分开后即可开始使用。这是目前很多蓝牙耳机都有的设计。6.计步▽随身星PRO还带有计步功能,算是个小惊喜,对于当作运动耳机来用的值友是个很好的功能,就不用身上或手臂上带个手机了,减轻运动负担。通过APP即可查看步数。通过多功能键1x+2sec(长按2秒)也可查询步数(语音播报)。▽同时APP还有单程运动功能,可以记录单次运动的数据。7.APP此外,这款耳机还可连接FIIL的APP“fiil+&,来实现电量查询、充电指示、步数查询(上面已介绍)、音效调节、模拟声场调节、煲耳机等。充分体现了智能化的定位,这是传统耳机无法比的。▽电量查询▽充电指示▽音效调节▽煲耳机(相见恨晚啊,只怪没有好好研究APP,我煲机都是按以往经验煲的,没有用这个功能)7.智能控制随身星PRO还有自动休眠功能,在你长时间放着不用时(大约2小时,如煲机时),它会自动停止音乐播放,而当你再次拿起耳塞时,会感应到有动作,指示灯蓝色闪一下,则它又会自动开始播放音乐(中间会有停顿)。这对于节省电量、保护听力都是不错的功能,但是在煲机时就有点尴尬了,需要没事就去动动它。六、音质本人耳机发烧友,玩耳机也要三年左右了,从最早的低端耳机K420(当时觉得很高级&),到现在的DK3001,应该说对耳机音质还是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有资格来写这部分评测,不过这是我第一次玩蓝牙耳机,写的不好还请大神轻喷。作为发烧友,音质部分必然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我放到最后来写。平时听歌都是用播放器的,所以这部分我主要还是用播放器来听,而不是用手机。前端:凯音i5耳机:随身星(Driifter)PRO煲机时间:约50小时1. 总体感受原本以为像FIIL这样偏向时尚风格的耳机,调音也会像beats那样采用大众化的取向(偏向低频和氛围感的流行风格),然而当接触后才发现,这款耳机的调音是偏高频的,顿时提起了我的兴趣(我比较喜欢调音偏高频的耳机)。2. 高频高频的表现让我有点惊喜,由于采用了楼氏动铁单元,且高频的调音是偏亮的,延展性不错。利于女声及弦乐类的表现,人声比较靠前,会有一些齿音,但在能接受的范围内。我是金属党,在听金属乐时清亮的高频对于表现电吉他的solo效果不错,很刺激。3. 中频由于高频偏亮,中频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猜测中频主要也是由这枚动铁单元负责。这就导致了中频偏薄,在听男声时比较明显,声音偏年轻,少了一些沧桑感,所以并不是太适合听中年男声,听一些年轻的歌手还是不错。同样在表现金属乐的电吉他时,刺激度是够,但厚度略显不足,影响了力量感。4. 低频按照常规圈铁耳机的分配来看,这枚动圈应该是负责中低频部分的,从实际效果也能得出这个结论。整个低频还是有明显的动圈特点,宽松、延展、有一定的氛围感及下潜深度,量中等偏上,氛围感不是很浓郁,但下潜深度不错,鼓点有力度,不是浮在表面的那种。下潜对比传统动圈耳机,下潜也算是不错的,可见虽然是蓝牙,但推力尚可。另外提一下,初听时感觉低频下潜一般,经过了一段时间煲机后,下潜深度改善还是比较明显的,煲机对动圈还是有一定的帮助。5.解析初听感觉解析不错,但经过对比后,与同价位传统有限耳机还是有差距,特别是在听金属乐时,由于乐器杂、节奏快、且旋律密度相当高,这时就感觉素质有些跟不上了。6.声场横向声场不错,给人感觉很开阔,但纵向声场稍显局促,前后的空间感不够明显,乐器分离度略显不足。适合听流行、小编制,乐器多或节奏过快时会显得有些拥挤。八、总结(使用感受)之前逛各种耳机网站论坛,基本都是喷蓝牙的,说蓝牙会影响音质balabla,但是真正接触后,蓝牙耳机也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在提升便捷性和功能性的同时,还能兼顾不错的音质,至少对于初烧及以下的人来说,音质已经不错了!优点:圈铁的蓝牙耳机还是比较少的,配置上有优势,且调音方面也发挥出了圈铁各单元的特色,表现还算不错;配塞舒适度不错,颈环橡胶材质与肌肤触感很舒适;耳机整体做工很不错,有大厂风范;计步功能亮点,适合运动人群;磁吸控制开关机方便;约10小时的续航时间表现不错。缺点:配件数量较少;相较传统耳机,存在底噪,尤其是开降噪的时候;收纳包设计不到位,没有封口,且耳机塞入时也不是很方便,容易露出到开口外,且材质较易粘灰尘;耳机素质虽然还不错,但相对这个价位的传统有限耳机还有差距。
已有3人赞过
的其他测评
本文评测的商品
FIIL 随身星PRO 降噪耳机
作者其他评测
热门众测活动
【轻众测】天猫精灵 方糖 智能WiFi网络蓝牙音响
申领:1积分
HUAWEI WATCH 2 2018版
申领:20积分
OnePlus 6 智能手机
申领:20积分
坚果 R1 智能手机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京造JZLITE声波电动牙刷
申领:20积分
【轻众测】京造 JZYZL-32C002 32CM轻量不粘无烟炒锅
申领:20积分
华为4G路由 2 插卡上网 畅想自由
申领:20积分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城市生活必不可少 索尼黑科技降噪耳机盘点
17:31&&&&天极网硬件频道
  【天极网DIY硬件频道】从耳机细分市场来看,降噪耳机分为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被动降噪通过材质属性来隔绝外部的环境,仅仅实现缓解外部噪音的特性;主动降噪则通过拾取外部环境噪音并通过算法产生反向声波以抵消外部环境的高频噪音,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主动降噪耳机正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主动降噪耳机领域也成为音频品牌必争的市场之一。
  主动降噪耳机发展至今正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早期的主动降噪耳机主要的特征在于能快速的隔绝外部环境噪音,以实现安静的聆听;发展至今主动降噪耳机正趋于无线化和高品质音源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黑科技”一身的索尼。
  索尼的主动降噪耳机有着非常多的特性,包括NFC一触近场通信功能、可最高990kbps传输的LDAC传输技术(需要两台设备均支持LDAC技术)、隔绝外部环境音和内部电子电路噪音的双噪音传感器设计、可根据不同场景选择自动AI降噪技术等,作为Hi-Res Audio标准的拥戴者之一,索尼在所有的音频产品都注入了高品质音乐的灵魂。
&  索尼MDR-1000X无线主动降噪耳机
  2种颜色、20小时续航、主动降噪、AI降噪技术、hi-Res
  Sony Store直营店售价:2899元
  索尼耳机MDR-1000X被誉为史上最出色的降噪耳机之一,1000X会计算不同使用者的耳朵大小、形状、佩戴方式,提供的降噪优化过滤器。优化的双重降噪感应器技术,能够捕捉最细微的噪音。
  升级的降噪过滤程序与高灵敏度驱动单元相搭配,精准高效地减少噪音。耳罩内聚氨酯泡沫材料的使用也有效防止了细微噪音的进入。索尼耳机MDR-1000X为基本上可以满足对于噪音极其敏感的人士,当然这款耳机也非常适合在图书馆、咖啡馆、地铁等公共场所使用。
  在降噪的基础上,索尼耳机MDR-1000X还带有SENSE Engine技术,使听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或所处环境设置聆听体验。耳机能分析优化声音,有降噪、环境音模式、环绕音、声音影像位置控制等多种模式供用户自由设置并切换。个性化的声音,为用户带来更贴心、定制化的音乐体验。
  索尼耳机MDR-1000X配备蓝牙4.1版本,支持NFC无线连接方式,摆脱传统线材带来的繁琐。耳机具有Hi-Res级别音乐播放功能,搭载的DSEE HX技术能将压缩音源提升成近乎无损的音质。LDAC技术与S-Master HX全数字放大器技术相结合,前提是用户的播放器或是手机必须支持LDAC技术。
  索尼耳机MDR-1000X有着h.ear系列简洁的外形,细节用料和工艺还是非常到位的。收纳方式可以按照用户的喜好进行横向和竖向两种收纳方式,耳罩部分采用人造皮革,佩戴稳固舒适、外壳由金属制成,有黑色和灰米色两款颜色,稳重大方,随机还赠送用于飞机上的插头转换器,使用更加贴心。
  h.ear on Wireless NC 无线头戴式降噪耳机
&& &5种颜色、20小时续航、自动AI降噪、可插线使用、NFC、蓝牙、LDAC、H-Res
  Sony Store直营店售价:1999元
  早在h.ear系列发布的时候就有一款入耳降噪耳机h.ear in NC,然而从h.ear on Wireless NC的诞生来看,光是一款入耳式降噪耳机还远远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而早前的h.ear on耳机也给h.ear on Wireless NC提供了很好的印象基础,用户可以非常快的接受这款全新的主动降噪头戴式耳机。
  h.ear on Wireless NC沿袭h.ear系列简介浑然一体的设计语言,提供炭黑、翠绿、波尔多红、柠檬黄、朱砂红5种纯粹的色彩供用户选择,收纳盒、搭配的线绳均采用同规格的色彩,以实现众多部件一种颜色的简约纯色概念。
舒适的加厚头粱
  耳机聆听方面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音质、舒适,没有舒适的佩戴再好的音质也毫无心情享受,h.ear on Wireless NC单元采用40mm HD驱动单元可以驾驭从低频到40KHz高频段的宽泛音频性能,振膜附以钛涂层可抑制振膜给周围部件带来的震动,带来更干净透彻的音质。
增加褶皱的耳垫
触手可及的按键布局
  在舒适度方面不仅仅提供了触感上的舒适,采用符合耳朵构造的椭圆形结构以及架构的头梁垫,隔音材质的耳垫加入褶皱设计以提升隔音和减少对耳朵的压感,当内置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静音接头,直接通过有线的方式实现无机械操作音、无缝的沉浸式音乐聆听感受。
浑然一体的线条之美
  按键均在耳机腔体边缘布局,电源开关、降噪开关、音量键、接听\挂断、上下曲快捷键用户都可以轻松的抬手进行操作,用户只需要将Xpiera或者Walkman靠近左侧腔体外部的NFC区域,即可实现快速蓝牙配对操作,并且享受索尼独有的LDAC高品质无线音乐技术。  h.ear in nc入耳式降噪耳机 5种颜色
  双噪音传感器、自动AI降噪、16小时降噪续航、搭配飞机头、Hi-res
  Sony Store直营店售价:1099元
  750NA与750AP在外观基本一致,由于750NA加入了降噪功能,在个头上明显大了一圈,耳机构造也更加复杂。
  线控正面、背面
  750AP与750NA在线控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设计,750AP明显要看上去细小了很多,除了听歌以外还支持通话功能,目前支持安卓、苹果IOS以及黑莓设备。750NA的线控比750AP从外观上看要大了一圈,主要是在线控的另一面加入了降噪功能开关,其余功能与750AP相同。
  MDR--750NA 电池
  电池仓呈长条形,摸上去略带有磨砂的感觉,手感不错。电池的正面是CHARGE充电指示灯,背面为耳机型号、原厂地等一系列耳机规格信息。底部侧面为USB充电接口,据官方称该电池在充满的情况下,可提供约16小时续航时间,并且可以支持边充电边降噪。值得一提的是电池的位置被放置在了耳机的底部,所以当连接播放器/手机等设备时,可以将电池盒与前端同时握持,并且中间不会有多余的线材,设计比较人性化。
  腔体部分 左:MDR--750AP 右:MDR--750NA
  腔体的位置两者的外观也有所不同,虽然都是采用了9mm高灵敏度支持Hi-Res动圈单元,750NA显得更大更方正,腔体外侧可见蜂窝状降噪麦克风,在看不见的腔体内侧同样还拥有一个一样的麦克风,两者都配有数字降噪引擎,支持自动AI降噪技术,可自动分析周围环境的噪音的种类,从三种降噪模式(机场/火车汽车/办公室)中自动选择理想的模式。相较于750NA,750AP的腔体结构相对简单,外观也更为小巧。
  MDR--750NA iPhone6听感
  在手机被广泛作为前端播放器的现在,手机搭配耳机的音质更有代表意义。750NA关闭降噪时的声音略闷,人声较远,开启降噪之后声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整个声音要透亮很多,人声也变得更加贴耳,好比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突然只剩下了你还有音乐。高频方面,750NA对声音的还原细腻,可以听到很多声音的细节,声音的质感并不刺激,比较平缓温润,这还是在iPhone这种推力较小的机器下的声音,如果驱动力更强的前端,750NA的表现应该会更加出色。中频方面,750NA的人声位置较为靠前,带入感较强。
&&&&声音的细节比较丰富,解析力还是一贯的优秀,比较耐听。低频方面750NA的声音也非常不错,低频的量虽然并不很大,下潜的深度有限,但质感上还是较为扎实,解析力依旧出色,可以很好地分辨出不同声音。声场方面N750NA的横向声场和纵向声场较为平均,并没有呈现出横向很长纵向很窄的声音,声场的感觉较为舒适,并没有过分的渲染,体现的是一种真实感。以上为750NA打开降噪搭配iPhone6为前端的的声音,对于随身设备来说,750NA的降噪功能可以为普通耳机提供更为专注的听音体验,并且iPhone6对750NA的推力表现还是非常不错,作为日常使用耳机是非常适合不过了。
&&& 至于750AP,试听下来笔者觉得与750NA的声音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两者属于同一个级别,主要表现为解析力优秀,三频表现均衡。
+1你赞过了
&2017 天极网旗下网站本期众测产品
官方报价: ?1199
本产品其他报告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有哪些降噪耳机推荐?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79,516分享邀请回答3379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科普 | 主动降噪也能人工智能?
时间:09:30 会听小编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应用于数码设备成为当下的一大流行趋势。在降噪领域,&AI降噪&的概念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Sony MDR-1000X官网AI降噪功能介绍
今天,我们就来用大白话讲讲AI降噪。这个概念是迷惑消费者的玄学,还是确有此事呢?咱们稍后揭晓。
1.消灭噪声之战
还记得之前推送中出现的主动降噪核心&&PCBA君吗?
&这次为了便于讲解AI降噪,我们不妨把PCBA拟人化成一位作战指挥官;相应的,把噪声当成是敌军,把降噪耳机当成是战场。
诸葛PCBA与它的羽毛扇
大战将至。眼看噪声敌军就要来袭,PCBA首先要派遣麦克风去观测当前敌情(监听环境噪声信号),快速分析其排兵布阵(频谱特性);然后自己根据敌情预计出未来某个时间点对方的位置和兵力(相位和振幅);最后,派遣能hold住敌人的反相信号前去应战。
如何预测敌情快且准,如何算好精确时间派兵,是PCBA工作的最重点。并且,它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必须要在毫秒甚至微秒量级的时间里完成。
不仅如此,从战争打响(打开耳机降噪功能)的瞬间起,PCBA就一刻不能放松。因为敌军是一直不断涌来的,PCBA必须要做好剩下的两项工作:从前馈麦克那里监控是否有新敌情,随时派兵应战;从反馈麦克那里观望进行中的战况,实时调遣兵力。
当然,没有AI功能的PCBA在调兵遣将时是会遵循一套既定的方法的,那就是出厂前早已写在芯片里的那套滤波器参数。到来的噪声敌人时刻改变着,PCBA也要参照着写好的滤波器参数派信号出战。
有时,敌人是易推倒的傻白甜(频段窄、频率低且固定),比如飞机机舱噪声,PCBA对付起来简直小菜一碟,很容易就可以把它除干净;
有时,来的是善变的腹黑怪,比如人的说话声或突然传来的一声啸叫,这种时候PCBA带领麦克风、扬声器必须开启hard模式苦战一番。
2.AI消噪之战
讲完了一般的主动降噪,我们再来看看这次推送的主角&&AI降噪。其实,AI降噪跟普通降噪类似,只是在PCBA上多了些&小心思&。
我们不妨把AI降噪分成低配、高配两种分别考虑:
这种情况就是Sony MDR-1000X的AI降噪。
耳机出厂前,与一般的一套滤波器参数不同,PCBA被植入了几套参数。开启降噪功能后,PCBA会首先判断要选择哪一套滤波器参数,然后再针对性开展降噪工作。
这就好比是PCBA手握着几本兵法宝典,它在出兵前必须先必须通过某套算法估计出当前情况下最该参考哪本宝典来派兵才行。
当它选择好某一套参数后,余下的流程便会跟常规的主动降噪一样进行。换句话说,这种降噪就是多了一个实时(或定时)对环境噪声进行判断的步骤,在AI里属于较简单、不会花费很多运算量的低配版。
如果想要把降噪的AI做到极致,那么只能牺牲PCBA,加重它的工作量。
(所以下面介绍的降噪想实现一定得搭载效率极高的芯片才行。)
跟之前参考兵书不同,PCBA不会再受到原本设定参数的限制,而是自己主动根据敌情去实时计算滤波器参数。这就等于要求它必须在线快速地解方程。
一般的高阶滤波器少则也有十几个变量。所以,PCBA的运算量级可见一斑。可惜的是,目前这样的高阶AI降噪还没有真正应用在降噪耳机上。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阶AI降噪充满风险:哪怕PCBA解方程出了一次错,对于佩戴者的双耳就可能带来极差的体验(甚至出现噪声的增强)。
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我们也有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放弃高阶,选择低阶,但尽可能扩充PCBA的参数集合。
比如,挑选出有代表性的100个场景,在每个场景下深度学习找到最优滤波器参数,然后把这些参数都集至PCBA上。这样也算为带来准高配AI降噪的能力。
会听主动降噪PCBA与它的部分参数
会听其实最近就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如果有兴趣参与未来我们耳机的试用体验,请时刻关注后续的公众号推送咯。
(看小编我这打广告的能力,快,夸我!)
3.未来的降噪耳机
今后降噪耳机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小编认为,除了向AI自适应发展的趋势之外,主动降噪耳机也会从现在单一的环境噪声降噪,蜕变为上下行双向降噪。
(上行降噪是指通话时对于传来的对方语音信号的过滤及清洗;下行降噪即环境噪声降低。)
其实,苹果的AirPods就具备了上行降噪的功能。未来我们也针对AirPods的这个功能进行更详细的介绍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咯。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研大厦B-707(总部)
公司公司:深圳市龙岗区荣超英隆大厦 A-2601
咨询电话:010-(周一到周五9:00-18:00)
公司邮箱:info@ht-acoustics.com
邮   &编:100084
Copyright (C) 2016 HT ACOUSTICS.
京ICP备号 && SEO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源主动降噪耳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