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调理中医怎么治疗肠胃病的老中医老胃病啊

老胃病久治不愈,中医养生教你怎么自我调理
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早上时间紧张,不吃早饭,以及暴饮暴食,抽烟喝酒,过食辛辣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因而患上了胃病。
当然,引发胃病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心理因素,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不注意劳逸结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发病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很多患者难受了就吃点药,病好点了,就不吃药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且没有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了胃病的久治不愈。
中医上讲:胃为水谷之海。胃主腐熟水谷,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饮食物经过初步消化,其精微物质由脾之运化而营养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下行于小肠,不断更新,形成了胃的消化过程。
胃有病,就不能充分完成腐熟水谷的任务,所吃食物的营养得不到吸收,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下面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怎么自我调理,来治疗老胃病。
古人说:一针二灸三用药。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针灸。对于胃病,最佳的养生穴位是:内关,中脘,足三里。(怕针者可以采取穴位按摩的方法)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
胃胀或者感觉吃东西梗在胸口,按摩这个穴,可以调畅气机,胃痛的时候也可以按摩这个穴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胃炎,胃溃疡,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
本穴为胃之募,腑之会,又系手太阴、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所,故可用治一切腑病(胃、胆、胰腺、大小肠),尤以胃的疾患为先,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
定位: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外一横指。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
按摩足三里,可治一切胃肠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灵枢》: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
如果是因为生活压力大,脾气暴躁,因肝郁不舒而导致的胃病,也就是中医说的“肝木克脾土”,可以按摩太冲穴来调理。
定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主治:胁痛、呕逆、腹胀等肝胃病证。
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起到疏肝解郁的功效,使肝木不克脾土。
在按摩穴位的时候,要做到用力均匀,找到酸痛的感觉,一般每个穴位按摩5分钟左右即可,穴位按摩治病贵在坚持!
在治疗胃病期间,应注意以下3点
饮食方面要寒热适宜,不要吃过多的寒性食物和辛辣食物
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早饭一定要吃,做到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学会自我减压,放松心情,找到适合自己缓解压力的方法。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中医送你6个止胃痛秘方,老胃病看了都受用!
喝水时,如果在水中加一样东西,有助排光体内毒素,外表年轻10岁。具体加什么,关注微信公众号 39健康网 (长按可复制),回复 饮水 了解详情。
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虽然医生千叮万嘱病人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但还是有很多病人说:医生,人家说吃什么对胃病好我都有吃,什么牛奶、蜂蜜的,但为什么我的胃病还是一直反复呢? 实际上,胃病的原因很复杂,治疗和调理更加因人而异。那从中医角度看,胃病到底该怎么养?中医将胃痛分为六型胃痛是很多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胃痛又叫做胃脘痛,中医认为,胃痛与脾胃亏虚、气血阴阳不足、外感风寒湿热邪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病因,中医将胃痛分为6种类型,大家不妨对照一下:1.寒邪客胃型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部得温痛减,遇寒加剧。2.饮食伤胃型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放屁后痛减。3.肝气犯胃型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4.湿热中阻型胃脘痛疼,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5.胃阴亏耗型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6.脾胃虚寒型隐痛,喜温喜按,空腹加剧,进食减轻,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其实胃痛也是一种病,但是由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有些是暴痛,有些是隐痛,有些是胀痛等),需要的调理方式自然具有个体的差异性。6种胃痛的止痛秘方1.寒邪客胃型这一类患者应温胃散寒、理气止痛。临床上常用的方药是良附丸。如果胃寒较轻,可以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水即可散寒止痛。饮食方面尽量少食生冷的食物,多食温补的食物。2.饮食伤胃型因暴饮暴食而导致胃痛,严重可能出现呕吐的患者,可服保和丸,以和胃止痛。也可以常服山楂陈皮健脾消食。3.肝气犯胃型这种胃痛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类型。现代人面临的压力大,容易动怒,肝火旺盛,导致肝强脾弱,中医认为“肝木克脾土”,也会引起胃痛难忍。建议服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柴胡疏肝散,最重要的是常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自我减压。4.湿热中阻型这一种胃痛需要清热化湿、理气和胃,中医方用清中汤来调治。日常生活中建议饮食尽量清淡,少辛辣油腻。5.胃阴亏耗型这一类病人可服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养阴益胃,和中止痛。平时食用肉类可选猪肉、白鸭肉,蔬果类可食用梨、桑葚等,平时可以用玉竹、沙参、西洋参等煲汤。6.脾胃虚寒型应温中健脾,和中止痛,方用黄芪建中汤。平时要多吃性质温热、具有补益脾胃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鸡肉、猪肚、韭菜、刀豆、肉桂等。少食性质寒凉、易伤阳气,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或药物。如果还是不明白自己的胃病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如何调治,最好还是去咨询医生,别听信各种不适合自己的养胃偏方。
39健康网版权所有,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当前位置: >
老中医教你用蒲公英治疗胃病
&胃病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大多数胃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都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会胃痛反酸肚子翻江倒海。根据发病原因,胃病有很多的种类,胃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市面上治疗缓解胃病的药物数不胜数,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安地预防胃炎呢?认为,调理胃炎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平时不妨喝点蒲公英茶,对胃病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功效。
& 【浅析导致胃炎的原因】 & 胃炎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当胃黏膜炎症缺如或很轻时,此种胃黏膜病变宜称为胃病。不同胃炎的临床表现会有所不同,常见的临床表现:上腹痛、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等症状。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胃黏膜呈慢性浅表性炎症的疾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属慢性胃炎的一种。可因嗜酒、喝浓咖啡、胆汁反流,或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引起。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进食后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恶心、泛酸,偶有呕吐。 & 【用蒲公英茶治疗胃病】 & 具体方法是:用蒲公英30克泡水,早、晚各1次饮用,服用2~4周为1疗程。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蒲公英植物体中含特有的蒲公英醇、蒲公英素以及胆碱、有机酸、菊糖、葡萄糖、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多种健康营养的活性成分,并且具有抗幽门螺杆菌及保护胃黏膜作用。临床应用也证明,单味蒲公英治疗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均有效,但更适用于&胃热&患者。胃热主要表现有烧心、胃胀痛、吐酸苦水、口臭、小便黄等。 胃病这回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平时没动静一样发作起来真是难受的要人命。中医认为治疗胃病需要长期缓慢调理,因此在生活饮食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吸烟喝酒和暴饮暴食。对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也要尽量避开为好。治疗胃病时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使用极容易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良好的作息习惯,健康的生活规律,是治好所有疾病的根本。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帮助选择][皮肤综合][帕金森][消化内科][生殖孕育][白癜风]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名老中医谢昌仁治慢性胃炎经验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作者:www.21nx.com
发布时间:
谢昌仁,男,内科主任中医师,教 授,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 贴,擅长治疗脾胃病、时令病、中风及 各种疑难杂症,从医多年,积累了丰富 的临床经验。谢老曾拟加味黄连温胆汤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症见 胃脘胀满疼痛,嘈杂灼热者,能明显改 善痛、胀、嘈、热的临床症候。本方不 养阴生津而化痰祛湿,并灵活加减,收 效颇著,现将具体方药介绍如下。
一、治疗方法
处方:黄连2克,陈皮、枳实、竹 茹各6克,姜半夏10克,茯苓12克, 甘草3克。
加减:肝郁化火,嘈杂泛酸者,加 吴茱萸1克;胃酸少者,加吴茱萸l 克,白芍10克;脘胀痞满者,加全瓜 萎10克;肝胃不和,痛及胁肋者,加 柴胡6克,白芍lO克:酸多者,加乌 贼骨12克,浙贝母lO克;痛甚者,加 元胡、川楝子各6克,白芍10克;伴 失眠者,加夜交藤12克,合欢皮10 克;胃脘灼热重者,黄连用至3克,加 木香5克,蒲公英12克;胃阴不足, 口舌干燥者,加沙参、麦冬、石斛各10 克;便秘者,加瓜萎仁、火麻仁、郁李 仁各6克;脘痞烦热者,加栀子、黄芩 各6克;久痛人络,舌暗有瘀斑者,加 丹参10克,赤芍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苦降辛通,化滞和中。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 炎、胃窦炎,中医辨证为痰热中困、胃 失和降型,症见胃脘胀痛,烦热口苦, 舌苔黄腻,脉滑数。
二、病案举例
徐某,女,40岁,工人。胃脘痛 10年,近2个月加重,无论饥饱均感不 适,嗳气但不泛酸,胃脘嘈杂灼热,多 食尤甚。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萎缩 性胃炎。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乃 热郁气滞,胃失和降,拟方苦降辛通, 加味黄连温胆汤主之:炒黄连2克,吴 茱萸1克,元胡、姜半夏各10克,甘 草4克,竹茹、陈皮、枳壳各6克,蒲 公英、茯苓各12克,木香5克。服4 剂。二诊:经治后,胃脘嘈杂胀痛明显 减轻,纳食增加,嗳气不多,大便偏 干,苔薄黄中剥。原方既效,续用前 法。原方加火麻仁10克,服5剂。三 诊:连服上药,诸症皆减,胃纳亦增, 大便质软,|1解1次。前法续进,原方 去元胡,再服5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精神亦佳。 彭金洁
猜你感兴趣
中医认为, 气与血休戚相关, 血载气、 气推动血行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叶天士治呕吐的常用方剂《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我国清代著名 医家叶天...
黄精自古就是养生家眼中的延年益寿之品 有久服成仙之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疗肠胃病的老中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