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否能被小肠微绒毛绒毛

NCB丨高大明组揭示mTOR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分子机制—王平、黄俊点评
生物个体基因组完整性的维持得益于细胞内完善的DNA修复机制。当生物体受到内外界刺激而引起DNA损伤时,细胞会启动快速而准确的修复机制【1,2】,以避免细胞凋亡、衰老等不可逆转的不良后果。DNA损伤中最为危险一种是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s, DSBs)。如不能及时修复,DSBs会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易位等严重的基因组缺陷,从而可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为肿瘤细胞。Robert A.Weinberg教授2011年在《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一文中将基因组不稳定性列入肿瘤十大特征之一(下图)。
mTOR(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对细胞稳态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蛋白定位、糖脂代谢、细胞生存和自噬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作用【3】。在细胞外生长信号(如氨基酸,胰岛素等)的刺激下,mTOR的2个复合体形式——mTORC1和mTORC2,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激活下游一系列激酶,如核糖体S6激酶(S6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蛋白激酶C(PKC)等,最终作用到底物上并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因此,mTOR在感知细胞外生长信号并做出应对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TOR和它的上游抑制蛋白LKB1和基因组稳定性有关【4-12】,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是很清楚。
日前,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大明研究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以Articles的形式发表了题为“The mTOR-S6K pathway links growth signaling to DNA damage response by targeting RNF168”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细胞生长信号mTOR-S6K通路通过E3泛素连接酶蛋白RNF168来调控DNA损伤修复,首次将生长信号与DNA损伤修复联系起来,并阐明了相关作用机制。鉴于该工作对mTOR以及DNA损伤修复领域的重要创新意义,BioArt特别邀请到了同济大学王平教授和浙江大学黄俊教授点评,以飨读者!
细胞在发生DSB后,会启动损伤修复应答(DNA damage response, DDR)机制。ATM(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感知DNA损伤后磷酸化组蛋白H2A产生γ H2A.X。随后,介导DNA损伤检测蛋白1(mediator of DNA damage checkpoint protein 1, MDC1)先后招募E3泛素连接酶RNF8和RNF168蛋白,开始并放大泛素化组蛋白的信号。以上的步骤使得53BP1和RAP80-BRCA1复合体招募下游信号分子并启动NHEJ(non-hommologous end joining)和HR(homologous recombination),修复受损的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13-16】。RNF168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了节点的作用,其功能的稳定对下游修复信号的传递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加入氨基酸(AA)的MEF在etoposide(一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能够诱导DNA损伤)或者IR(ionizing radiation)处理后,细胞的修复变慢。由于AA可以激活mTORC1和下游的S6K7【17】,所以研究人员猜测可能是mTORC1-S6K通路影响了DDR。敲减MEF细胞内的S6k基因后,细胞的修复变快,对53BP1蛋白的招募也加快。S6k基因回补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由于RNF168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对泛素链的延伸有重要的作用【13,16】,所以研究人员猜想mTORC1-S6K是否是通过RNF168来影响DDR,RNF168是否存在修饰?质谱鉴定,RNF168-S60位的丝氨酸是唯一一个响应AA刺激而升高的磷酸化位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验证了mTORC1-S6K1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RNF168-S60位的磷酸化。
RNF168-S60磷酸化后对RNF168的功能产生什么影响呢?体内细胞和体外激酶实验证明,RNF168-S60位的磷酸化主要是减弱其自身的E3连接酶活性,对其释放E1/E2复合体的能力没有影响。另一方面,RNF168-S60的磷酸化促进了TRIP12对RNF168蛋白的降解【18】,使RNF168更加不稳定。
研究人员还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knock-in小鼠,分离出原代MEF。通过IR-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CSR(class-swith recombination)等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生理条件下,RNF168-S60磷酸化(RNF168-SE突变模拟磷酸化)后,小鼠的DNA损伤修复功能受限,出现诸如LPS刺激后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重组能力减弱,小肠绒毛在辐照损伤后再生变慢等现象(下图),更加直接的验证了RNF168-S60位的磷酸化损害了DNA损伤修复的功能。
knock-in小鼠RNF168-SE(模拟磷酸化)小肠绒毛在辐照损伤后再生变慢等现象(右下)
LKB1一直被认为是mTORC1-S6K的上游,通过磷酸化AMPK和很多其它的底物来发挥作用【19】。在LKB1基因突变的肿瘤中, mTORC1的超常激活被认为是驱动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19,20】,所以研究人员猜测LKB1基因的缺失会不会也对RNF168的表达、活性、以及DDR有影响。
研究发现,在MEF细胞中LKB1基因敲减以后,RNF168蛋白表达量下降、半衰期缩短、DNA损伤修复延长。如果将LKB1回补到Lkb1-/- MEF细胞中,DNA损伤触发的组蛋白泛素化信号增多,DNA损伤修复功能恢复。提示在肿瘤细胞中,LKB1基因缺失,引起的mTORC1-S6K通路的激活,是可以通过RNF168来影响DDR,进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的。有意思的是,通过在Lkb1-/- MEF中表达RNF168-SA和RNF168-SE突变体发现,RNF168-SA可以回补因Lkb1缺失而造成的DDR缺陷,增强53BP1蛋白的招募,抑制因IR造成的细胞死亡。
同样的,在经典的KrasG12D/Lkb1L/L小鼠原发肺癌模型中,通过外源表达不能被磷酸化的RNF168-SA突变体,可以有效抑制LKB1缺失诱发的肿瘤的发生。
综上,这项研究阐明了在胞外生长信号的刺激或胞内LKB1等抑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活化的mTORC1-S6K1通路,通过磷酸化RNF168第60位丝氨酸,抑制其E3活性并促进其蛋白降解,进而影响DDR及基因组稳定性,最终促进细胞恶性转化及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下图)。
细胞外生长因子通过RNF168对DNA损伤修复产生影响
本研究首次将细胞外生长信号与细胞内的DNA损伤修复/基因组稳定性联系起来,为更好的理解mTORC1激活驱动的肿瘤发生机理提供了依据,也为更好的治疗肿瘤提供了新思路。
据悉,谢小多博士、胡弘历博士、童欣媛博士、李龙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高大明研究员为本研究的通讯作者。该研究还得到了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季红斌研究员、孟飞龙研究员、胡荣贵研究员,曾嵘研究员、黄晶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人口健康领域)秦骏研究员、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周虎研究员、 OrigiMed 秦公炜博士,以及哈佛大学医学院魏文毅教授等的大力支持。
专家点评:
王平(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国家“杰青”)
Comments:mTORC1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感应微环境的传感器,受到氨基酸、生长因子、能量等信号的精细调控。已有的研究表明mTORC1能够通过多种接头蛋白对细胞内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精细的调控。激活的mTORC1的能通过一系列下游效应蛋白来调控多种细胞生物学功能,包括:蛋白质的合成、脂质的合成、核苷酸的合成以及细胞自噬等过程。mTORC1与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的诸多研究特别是通过原发肿瘤模型证实,该通路的上游信号分子突变或异常,比如PTEN 、LKB1等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肿瘤的发生通常是由基因组不稳定/DNA突变所引发,而mTORC1信号通路作为感知营养-能量的主要调控者,其活化如何引起或促进基因组不稳定、从而导致细胞恶性转化为肿瘤细胞的机制非常不清楚。
蛋白激酶S6K是mTORC1的重要效应蛋白,能磷酸化S6和EPRS等蛋白,进而调控蛋白质和脂质等合成过程。在最新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的研究,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高大明课题组聚焦在mTORC1-S6K信号通路与DNA损伤修复过程。非常有趣的是,他们发现氨基酸信号能够调控DNA损伤修复。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他们发现DNA损伤修复的关键蛋白RNF168是S6K的重要底物。
已知RNF168作为E3泛素连接酶,能够通过催化DNA双链损伤位点形成Lys63连接的多聚泛素链,募集相关效应蛋白BRCA1和53BP1等对DNA损伤进行修复。在高大明课题组的这项研究中, 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证据证明S6K能够促进RNF168第60位的丝氨酸发生磷酸化修饰;更为重要的事,通过CRISPR- Cas9构建的RNF168的模拟非磷酸化突变体(RNF168-S60A)和RNF168的模拟磷酸化突变体(RNF168-S60E)小鼠,揭示该位点的磷酸化修饰对DNA损伤修复的重要性。进一步的机制解析发现,mTORC1-S6K介导的磷酸化修饰不仅能够调控RNF168的E3泛素连接酶的活性,还能够调控该蛋白的稳定性。
DNA的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会引发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并诱发诸如癌症、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这项研究进一步发现在KrasG12D/Lkb1L/L非小细胞肺癌小鼠模型中,RNF168-S60A能够有效抑制自发肿瘤的形成。这一结果证明mTORC1-S6K通路对RNF168介导的DNA损伤修复过程的抑制作用,在活化的mTORC1通路所诱发的肿瘤中的重要功能。
该项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充足的证据,揭示了mTORC1-S6K信号通路的全新功能,鉴定该通路的新底物RNF168,建立了细胞外的氨基酸与生长因子等微环境信号可能通过mTORC1-S6K-RNF168信号轴促进基因组不稳定性的新模型,为研究机体营养过剩/代谢状态异常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黄俊(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国家“杰青”)
Comments:DNA损伤应答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 DDR)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泛素连接酶RNF168作为DDR途径中的核心蛋白,被招募到DNA损伤位点,对单泛素化的组蛋白H2A及H2AX进行多聚泛素化修饰,进而招募53BP1和RAP80-BRCA1及其下游蛋白对受损的DNA进行修复。由于RNF168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方面发挥的重要功能,rnf168突变将造成RIDDLE综合征(RIDDLE syndrome)。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生长信号影响着基因组稳定性,但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尚不明确。
高大明研究组的最新工作首次揭示了mTORC1-S6K信号通路抑制了RNF168的功能而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揭秘了能量代谢和基因组稳定性之间的直接联系。该团队发现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mTORC1-S6K激酶磷酸化RNF168的Ser60,一方面抑制了RNF168的泛素连接酶活性,一方面促进了泛素连接酶TRIP12与底物RNF168的相互作用,加速RNF168的降解。RNF168 Ser60的磷酸化修饰导致DNA损伤后组蛋白H2A和H2AX的泛素化修饰显著降低,抑制了DDR的发生。此外,该研究组还发现肿瘤抑制因子LKB1通过抑制mTORC1的激酶活性来维持RNF168的稳定性,保证了DDR的顺利进行,维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他们在LKB1缺失的细胞中表达RNF1680-S60A的突变能维持其蛋白稳定性和泛素连接酶活性,重启DDR;并且在老鼠的非小细胞肺癌模型上证实缺失了LKB1极易产生肿瘤,而表达RNF168-S60A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这些实验数据表明LKB1抑制肿瘤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拮抗mTORC1-S6K对RNF168 Ser60的磷酸化修饰。高大明团队的研究成功地揭示了mTORC1-S6K能量代谢途径通过抑制RNF168的功能来负调控DDR而造成基因组的不稳定,首次揭秘了这两条重要信号通路之间的连接桥梁,并且为缺失肿瘤抑制因子LKB1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Langie SA, Koppen G, Desaulniers D et al. Causes of genome instability: the effect of low dose chemical exposures in modern society.Carcinogenesis2015; 36 Suppl 1:S61-88.
2 Ciccia A, Elledge SJ.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making it safe to play with knives.Molecular cell -204.
3 Laplante M, Sabatini DM. mTOR signaling in growth control and disease. Cell4-293.
4 Ui A, Ogiwara H, Nakajima S et al.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LKB1-AMPK signaling in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Oncogene0-1648.
5 Szafranski K, Mekhail K. The fine line between lifespan extension and shortening in response to caloric restriction.Nucleus-65.
6 Shen C, Oswald D, Phelps D et al. Regulation of FANCD2 by the mTOR pathway contributes to the resistance of cancer cells to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Cancer research3-3401.
7 Shen C, Lancaster CS, Shi B, Guo H, Thimmaiah P, Bjornsti MA. TOR signaling is a determinant of cell survival in response to DNA damage.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7-7017.
8 Johnson SC, Rabinovitch PS, Kaeberlein M. mTOR is a key modulator of age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 Nature8-345.
9 Heydari AR, Unnikrishnan A, Lucente LV, Richardson A.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genomic stability. Nucleic acids research5-7496.
10 Gupta R, Liu AY, Glazer PM, Wajapeyee N. LKB1 preserves genome integrity by stimulating BRCA1 express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271.
11 Esteve-Puig R, Gil R, Gonzalez-Sanchez E et al. A mouse model uncovers LKB1 as an UVB-induced DNA damage sensor mediating CDKN1A (p21WAF1/CIP1) degradation. PLoS genetics04721.
12 Alexander A, Cai SL, Kim J et al. ATM signals to TSC2 in the cytoplasm to regulate mTORC1 in response to ROS. PNAS 53-4158.
13 Stewart GS, Panier S, Townsend K et al. The RIDDLE syndrome protein mediates a ubiquitin-dependent signaling cascade at sites of DNA damage. Cell0-434.
14 Kolas NK, Chapman JR, Nakada S et al. Orchestration of the DNA-damage response by the RNF8 ubiquitin ligase. Science37-1640.
15 Huen MS, Grant R, Manke I et al. RNF8 transduces the DNA-damage signal via histone ubiquitylation and checkpoint protein assembly. Cell 1-914.
16 Doil C, Mailand N, Bekker-Jensen S et al. RNF168 binds and amplifies ubiquitin conjugates on damaged chromosomes to allow accumulation of repair proteins. Cell5-446.
17 Kim DH, Sarbassov DD, Ali SM et al. mTOR interacts with raptor to form a nutrient-sensitive complex that signals to the cell growth machinery. Cell 3-175.
18 Gudjonsson T, Altmeyer M, Savic V et al. TRIP12 and UBR5 suppress spreading of chromatin ubiquitylation at damaged chromosomes. Cell7-709.
19 Shackelford DB, Shaw RJ. The LKB1-AMPK pathway: metabolism and growth control in tumour suppression.Nature reviews Cancer-575.
20 Korsse SE, Peppelenbosch MP, van Veelen W. Targeting LKB1 signaling in cancer.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194-210.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肝功能正常dna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肝功能正常dna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肝功能正常dna不正常是怎么回事
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直接与医生电话沟通,咨询更便捷,解答问题更详细,同时可获得健康顾问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肝硬化、肝腹水、丙肝、肝炎
擅长:乙肝、大三阳、小三阳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主治医师
专长:肝炎,肝功能衰竭,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
&&已帮助用户:3777
指导意见:肝功能正常dna不正常是怎么回事,肝功能轻微不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HBV-DNA阴性、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且无其他异常不适,此时在治疗上不主张抗病毒治疗,可进行增免疫、抗肝纤维化等治疗,并定期检查以观察病情,寻找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时机。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专长:自免肝、肝硬化、肝癌、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病等
问题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G阳性表明已有HCV感染。输血后肝炎有80%~90%的患者抗-HCV IgG阳性。经常接受血制品(血浆、全血)治疗的患者可以合并HCV的感染,易使病变转为慢性、肝硬化或肝癌。意见建议:饮酒会提高发生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机会,有肝病的人应该完全戒洒。
问肝功能正常HBV-DNA高需要治疗吗
职称:医师
专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脂肪肝、酒精肝的治疗具有较深的造诣,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已帮助用户:1696
指导意见:
有的时候,HBV-DNA含量高,但肝功正常、也无临床症状、各项检查未见肝脏明显损伤者,这类乙肝患者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定期检查就行。如果在经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检查中发现肝脏有明显损伤,存在肝纤维化或早期硬化,乙肝患者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控制乙肝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肝脏损伤,避免乙肝患者病情出现恶化。
HBV-DNA检查结果阳性只能说明人体内含有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目前肝脏的受损情况,了解HBV-DNA检查结果阳性如何治疗还需要结合肝功能、B超、肝穿刺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很多人都因为HBV-DNA含量高的乙肝患者,常常对肝脏损害严重的。其实不然,因为说HBV-DNA含量过高跟肝脏没有直接的关系,乙肝属于自身免疫疾病,有的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含量很高,但是免疫系统反应不强烈,这样肝脏照样不会损伤,只是传染性比较大。
问肝功DNA是化验什么的,多少数值算正常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 糖尿病 冠心病以及神经内科疾病等等
&&已帮助用户:43533
病情分析: 您好,请问您说的是不是乙肝病毒的DNA定量?这个检查是检查您体内乙肝病毒的DNA的含量情况的,如果偏高的话,就说明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意见建议:如果正常的话,就说明病毒基本上已经停止复制了,传染性低,体内病毒DNA的含量一般小于1000是正常的
问乙肝大三阳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是正常的,但DNA病毒很高...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心脏病,月经不调,儿科
&&已帮助用户:157703
病情分析: 只要肝功能正常,就别太用药。干扰素是可以阻止乙肝病毒的大量复制,但是不能清除病毒,而且长期用药,会使病毒变异,产生病毒变异株,之后就更难治疗和清楚病毒了。还有服用阿德福韦酯片,也只能是暂时的抑制病毒复制,但是一旦用了就不能随便停药,停药后会有反弹的可能。肝病重在保养,少熬夜,早睡觉,多吃蔬菜水果,不饮酒,增强免疫力。有很多人自动清楚了体内的病毒。有些说转阴的,那都是运气,刚刚碰到身体条件好,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的。意见建议:不过,肝功能异常一定要进行治疗。
问请问医生,一般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寿命有多久?谢谢!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67814
病情分析: 你好!
根据你的叙述!暂时考虑为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乙肝是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也就是不能转阴的,如果没有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正常即可。意见建议:建议 平时注意平衡膳食,脂肪的摄入不宜太高,应以植物油为主,烹调中少用油炸、煎、熏等方法,以蒸、炒、炖汤为好,使食物保持清淡可口,,只要平常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到医院做检查就行,而对于肝功能异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来说,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问肝功能正常HBV-DNA高需要治疗吗
职称:医师
专长: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脂肪肝、酒精肝的治疗具有较深的造诣,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已帮助用户:1696
指导意见:
有的时候,HBV-DNA含量高,但肝功正常、也无临床症状、各项检查未见肝脏明显损伤者,这类乙肝患者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定期检查就行。如果在经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等检查中发现肝脏有明显损伤,存在肝纤维化或早期硬化,乙肝患者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控制乙肝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降低肝脏损伤,避免乙肝患者病情出现恶化。
HBV-DNA检查结果阳性只能说明人体内含有乙肝病毒,并不能说明目前肝脏的受损情况,了解HBV-DNA检查结果阳性如何治疗还需要结合肝功能、B超、肝穿刺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很多人都因为HBV-DNA含量高的乙肝患者,常常对肝脏损害严重的。其实不然,因为说HBV-DNA含量过高跟肝脏没有直接的关系,乙肝属于自身免疫疾病,有的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含量很高,但是免疫系统反应不强烈,这样肝脏照样不会损伤,只是传染性比较大。
问大三阳 肝功能正常 hbv dna 9.2E+7 严重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52978
病情分析:乙肝根治几率很小,建议去正规医院就医,避免上当受骗
肝炎患者的饮食
1、忌辛辣,辛辣食品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消化功能减弱。故应避免食用辛辣之品。
2、忌 烟,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此肝病患者必须戒烟。
3、忌 酒,不宜饮酒:酒精的90%要在肝脏内代谢,酒精可以使肝细胞的正常酶系统受到干扰破坏,所以直接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坏死。患有急性或慢性活动期肝炎的病人,即使少量饮酒,也会使病情反复或发生变化。
4、忌食加工食品,少吃罐装或瓶装的饮料、食品。这是由于罐装、瓶装的饮料、食品中往往加入防腐剂,对肝脏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5、忌滥用激素、抗生素,是药三分毒,药物对肝肾多有损害,肝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合理用药。
6、忌乱用补品,膳食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条件,如滋补不当,脏腑功能失调,打破平衡,会影响健康。
7、忌过多食用蛋白饮食,对于病情严重的肝炎病人来说,由于胃黏膜水肿、小肠绒毛变粗变短、胆汁分泌失调等,使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果吃太多蛋、甲鱼、瘦肉等高蛋白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病症。
意见建议: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乙肝是否需要治疗,要看自身的肝功情况以及病毒数量,综合情况分析
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
治疗应注意因人而异,不同患者病情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同
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乙肝小二阳属于不稳定状态,大部分乙肝小二阳
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戒酒是治疗中最关键的
不可以随意停药,否则易出现停药反弹的现象,加重病情,建议
定期体检,避免各种诱因,积极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不同患者因病情及其发病原因不同,需详细检查制定合理方案
小量腹水通常不引起症状,但大量腹水可引起腹部膨隆和不适,出现
治疗乙肝的办法有很多,由于病情感染的严重性不同,发病的原因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评价成功!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0.5h后.洗去游离的胸苷.连续48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几小时检测 24 h检测 48 h检测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h左右.在凸处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0.5h后,洗去游离的胸苷。连续48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几小时检测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h左右,在凸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h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答案:略解析:
(1)小肠黏膜层只有a处能进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
(2)a处的细胞连续分裂,把带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胞推向凸处,直至c处。
(3)小肠黏膜细胞上的放射性将会因为细胞的衰老、死亡、脱落而消失。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生物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一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一胸苷。连续48h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第24题图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h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H一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理综)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的部分生理过程简图,A~E分别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1)B经过&&&&&&&&&&&&&&过程形成C,若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3H—TdR)培养液来培养B,细胞内3H—TdR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是&&&&& ,该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是&&&&&&&&&&&&,从B到C经过一次分裂,C中具有放射性的细胞比例为&&&& 。(2)C经过&&&&&&&&&&过程形成D,该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通过核孔进人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是作为&&&&&&&&&&&&&&&&&&的模板。(3)图中&&&&&&&&&&&&&&&&&可能是浆细胞,它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该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向是&&&&&&&&&&&&&&&&&&&。(4)红细胞主要在人体的骨髓内生成,正常情况下,只有成熟的红细胞才会离开骨髓进入血液。若D为骨髓内未成熟的红细胞,则它生活的内环境为&&&&&&&&&&&&&,与D相比,E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 。(5)肾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能增强造血干细胞活动,促进机体细胞进行&&&&& 提供能量。若运动员长期注射EPO会使机体血液中血浆比例相对&&&&&&&&&&&&&&。&
科目:高中生物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图所示(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
科目:高中生物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 (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 (2)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 (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江苏高考真题
题型:问答题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简称胸苷)在细胞内可以转化为胸腺密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后者是合成DNA的原料,用含有3H—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后洗去激离的3H—胸苷。连续48小时检测小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结果如下图(黑点表示放射性部位)。
请回答:(1)处理后开始的几小时,发现只有a处能够检测到放射性,这说明什么?(2)处理后24小时左右,在b处可以检测到放射性,48小时左右,在c处检测到放射性,为什么?(3)如果继续跟踪检测,小肠黏膜层上的放射性将发生怎样的变化?(4)上述实上述实验假如选用含有3H—尿嘧啶核糖核苷的营养液,请推测几小时内小肠黏膜层上放射性出现的情况将会怎样?为什么?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肠微绒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