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讲述事物的本质的书书求全书

人工智能技术入门该读哪些书?这里有一份精选书单_36氪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corp_
地方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1. 新融资求报道 2. 新公司求报道 3. 新产品求报道 4. 创投新闻爆料
36氪APP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作者简介:
李蕾,澳大利亚悉尼麦觉理大学语言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服务。先后主持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2项教育部“网络时代的科技论文快速共享”专项课题以及2项校级教学科研项目。主讲本科生课程机器智能、信息与知识获取,研究生课程信息检索与信息抽取。
王小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年在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计算语言学实验室访问研究。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认知计算。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机器智能& 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机器智能& ( 64学时)
Machine Intelligence
先修课程: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脑与认知科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 &
适用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专业 &&&&&&
内容提要:
&&& 本课程是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机器智能的概念和机制模拟研究方法(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最新的机制主义研究成果)把已有的智能相关研究领域中多年来相对独立发展的几大学派融为一体,包括结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结构主义)、功能模拟(传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行为模拟(感知-动作系统、行为主义);还通过对这些不同学派主要研究思路、特色和研究内容的讨论,继承与发展了各种方法所具有的先进特性,为学生展示了一幅机器智能领域的清晰完整的画卷。同时,辅以前沿问题,包括机器情感、智能信息网络、智能机器人和未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领域的兴趣和热情,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打好坚实的基础。&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智慧地球、智能制造、智能城市等为信息化社会智能标志的智能化进程在稳步推进,智能机器人、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生态活动,使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形成生态融合。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智能化的发展正在成为关注焦点。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Deeper Blue,战胜“危险边沿”问题抢答竞赛全美冠军的Watson,以及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AlphaGo,都是智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象征。
本书是我社针对智能科学的发展,面向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出版的第一套规划教材中的一本。通过对机器智能基本概念和模拟方法的梳理,把智能研究领域原先互相分离的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行为模拟三大主流方法融为一体;同时,通过对各个主流方法的研究,继承与发展已有的优秀成果,展示机器智能领域清晰而完整的脉络。此外,编写了机器情感、智能信息网络、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研究中的未决问题和创新空间,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使用《机器智能》教材的学生对本书的评价
马颖:机器智能课程的开设让我们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李蕾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方法。这种方法在未来的学习中也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李可:机器智能是我非常有收获的一门课。感谢李老师、王老师编写的教材,非常清晰明了。这本书让我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系统了解。同时,书中的实验,比如实现BP神经网络,使得我们对它的理解更为深刻。
何荷:通过这本书的系统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获取丰富多层次的知识,还能掌握大量的方法。这本书深入浅出,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学习探索智能领域不可多得的法宝。
李可 :针对神经网络部分,书中讲得特别详细透彻,特别是权值调整部分,相对网上很多资料,讲得清楚许多。我们通过书中内容,很好地理解神经网络模型的机制,为深度神经网络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姜博凡 :《机器智能》是一本清楚实用的好书,里面许多经典算法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使我们对人工智能有基本的理解。
黄祖莹:通过学习《机器智能》这本书,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了最初的认知,浅尝各种高级的算法,也让我们惊叹于智能的博大精深,它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万花世界。
卢文聪:《机器智能》内容详实,涵盖了行为模拟、结构模拟、功能模拟这三个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领域,深入浅出,一步一步地引导着我进入人工智能的大门,当年学习的BP神经网络,如今依然印象深刻。
邝伊萍:机器智能是智能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之一。《机器智能》从科学和技术入手,揭示了社会发现的规律,让读者深刻意识到当今社会智能发展的重要性。继而从本质内在、研究方法、机器情感、宏观应用、微观应用、未来展望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机器智能。循循善诱,丝丝入扣,图文结合,可让初学者全面了解机器智能,也可让研究者深入探索智能领悟!
金晓芙:机器智能让一个看似冰冷的程序可以进行智能的判断和识别。BP神经网络模拟人类的信息反馈模式对于事物进行认知的方式,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实现了“机器看世界”!启发式算法则提高了机器的智能性,对于取得最优方案有很重要的意义。
熊翼:如果你对人工智能技术充满好奇,那么《机器智能》一定是了解人工智能世界最好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贡献不在于技术多么丰富,多么前沿,而在于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总体脉络和历史上最闪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技术,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示在读者眼前。这本书既能成为读者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普读物,也是最佳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学习教材,它将带领读者遨游一个新的世界!
李诗瑶:机器智能引我进入了机器思想的大门,人与机器思考机制的互动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和计算机原理,这种巧妙的结合都能在机器智能这门课和《机器智能》这本书上体会到。
张路铭:哲学家们两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理解和解决宇宙的两大问题,人类是如何思考的?人类以外的物体是否也能够思考?哲学的特质允许这些争论一直存在。但事实上,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已经造出了具有智能的机器。
杨凌山:《机器智能》是我目前为止看到的对机器智能技术介绍最全面的入门级读物。这本书为我打开了通向人工智能的大门,介绍了智能发展趋势,对主流模型算法论述得非常简明易懂。从这个意义来讲,这本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总结。
王帅:从历史到技术再到展望,《机器智能》呈现给每位读者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的世界。搭建结构,分析功能,设置行为,这本书详细而易懂地介绍了至今在研究和现实中运用的基本算法,是一本很不错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入门读物。当然了,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提出了机制体系,将以往分割开的智能发展领域进行了整合和归纳,将50年AI领域的沉淀串连起来,让智能看起来不再那么繁杂。其丰富的内容,使得其既可以作为一本科普书,使读者对了解AI这个火热的行业激起兴趣;也可以作为一本教材引导自己学习的方向。总之,《机器智能》是一本你值得拥有的书!
张昊 :近年来,机器智能的研究迅速发展,在很多领域都获得了广泛运用。《机器智能》是一本很好的机器智能入门教材,内容丰富、浅显易懂、适应面广。
司佳琪:《机器智能》这本书把已有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多年来相对独立发展的几大学派融为一体。书中系统介绍了机器智能结构方法、功能方法、行为方法的关系。深入浅出地讲解人工智能中基本典型的深度学习模型,如BP神经网络模型,使读者对人工智能的知识结构、思考方式有较好的理解和启示。
陈奕修:《机器智能》这本书内容全面,循序渐进,讲解生动,初学者也很好理解。其中的思想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带领我走进了机器学习的神秘殿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教材!
陈嘉裕:《机器智能》这本书讲得很详细、很有条理,学完以后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和经典算法都有所了解,动手实践其中的一些算法,例如BP神经网络和A*算法,收获很多!
光泽宇:《机器智能》按照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机制主义的顺序讲解,让我们在宏观上对机器智能的发展过程和体系结构有了把握,又能更好地理解具体的理论,从而进行实践,加深理解。自主查阅资料和动手实践,让我们对书本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内容丰富,非常有趣!
宋慧敏:虽然《机器智能》不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第一本教材,但是一本人工智能的入门级读物,因为它让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它也可以是一本更高阶的读物,因为它让我们对机器智能有了更系统的认知。不管是了解生动有趣的历史,还是学习匠心独运的算法,《机器智能》都值得认真研读。
任晓钰:本书案例详实,简单易懂,是了解认知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不二之选!
王晨光:这本书对于机器智能方面的技术与发展讲得很详细,让我对机器智能更加有兴趣!
曹勇:这本书确实讲得很详细,深入浅出,很适合初学者,它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将整个机器智能体系讲得很完整,对我们以后在智能科学方面的发展十分有用,强烈推荐把这本书作为教材!!!
王菀莹:当机器拥有了知觉、听觉、嗅觉、视觉,甚至能和人类一样自主学习,那它能否彻底取代人类?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没有学习《机器智能》这本书,你将很难解释这个问题。机器智能时代的浪潮袭来,让你不得不面临科技发展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计算机的未来到底在哪里?这本书有你想要的答案。
刘艾婷:《机器智能》给读者一个关于智能的整体概念,将人工智能三大主流方法之间的关系阐述得非常清晰,在“人工智能的统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机制模拟研究方法把已有的科技成果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完整的知识和统一的理论。
唐沁婷:《机器智能》既有详细的概念解释,也有具体的算法描述;既从整体介绍了机器智能体系,也介绍了很多细节知识,十分适合想了解机器智能的初学者。
徐书豪:《机器智能》从信息的角度切入,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细致讲解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算法(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此外,也为我们讲述了现今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由浅入深地带领我们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并对其产生一个基本框架,为后续人工智能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韦昊:《机器智能》内容通俗易懂,多而不繁、细而不杂,对智能模拟的分析理解独到而深刻,是最值得推荐的机器智能教材。机器智能本身作为一门不断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通过本书掌握机器智能的相关知识,能助你在相关领域更上一层楼。
作者2016年1月第1章绪论1
1.1机器智能概述1
1.1.1基本概念1
1.1.2本书内容组织2
1.2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规律5
1.2.1科学技术的基本概念6
1.2.2科学技术的发生学机制7
1.2.3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8
1.3智能科学技术的历史使命和研究方向11
1.3.1历史使命11
1.3.2研究方向12
1.4本章小结12
参考文献13
第2章机器智能的基本概念14
2.1智能及其相关概念14
2.1.1智能14
2.1.2自然智能17
2.1.3机器智能18
2.1.4隐智能与显智能20
2.2信息、知识及其相关概念20
2.2.1信息20
2.2.2认知23
2.2.3知识23
2.2.4意识24
2.2.5情感25
2.3策略及其相关概念25
2.3.1策略25
2.3.2决策26
2.3.3行为26
2.3.4执行26
2.3.5系统27
2.4本章小结27
参考文献27
第3章机器智能的研究方法之一: 结构模拟29
3.1生物神经网络29
3.1.1大脑皮层30
3.1.2生物神经元31
3.1.3生物神经网络32
3.2人工神经网络32
3.2.1人工神经元模型33
3.2.2感知机38
3.2.3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模型44
3.2.4人工神经网络发展简史46
3.3神经网络学习算法51
3.3.1存储与映射51
3.3.2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52
3.3.3基本人工神经网络学习规则53
3.4前向多层感知机和...
本书通过阐述机器智能的概念和机制模拟研究方法(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把已有的人工智能相关研究领域中多年来相对独立发展的几大学派融为一体,包括结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功能模拟(专家系统)和行为模拟(感知—动作系统)。通过对这些不同学派主要研究思路、特色和研究内容的讨论,继承和发展了各种方法所具有的先进特性。
本书强调应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和统一的理论,而不能只教局部知识(如符号逻辑一种方法)和不和谐、不统一的理论。这不但大大提升了学生在本领域的科学视角高度,而且能直接触及智能生成的共性机制这一世界性前沿问题,使本课程的建设更具有时代创新特色。
★如果你对人工智能充满好奇,《机器智能》一定是了解人工智能世界最好的第一本书!
★《机器智能》既是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普读物,也是最佳的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学习教材,带领读者遨游一个新世界!
★哲学家们两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理解和解决宇宙的两大问题,人类是如何思考的?人类以外的物体是否也能够思考?从历史到技术再到展望,《机器智能》呈现给你一个完整的人工智能世界。
★当机器拥有了知觉、听觉、嗅觉、视觉,甚至能和人类一样自主学习,它能否彻底取代人类而成为世界主宰?计算机的未来到底在哪里?《机器智能》有你想要的答案。
最初,世界上既没有科学,也没有技术。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发展,才逐渐产生了科学和技术。为什么人类进化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导致科学和技术出现呢?
《机器智能》告诉你————————————————-
人类的进化划分为两个基本阶段:生物学进化阶段和文明进化阶段。
在生物学进化阶段中,人类的进化主要是通过自身各种器官功能的分化和强化来逐渐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就是人类生物学进化阶段的两个代表性成果。但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过程不可能无限制地进行,人类自身生理器官的功能分化和强化所能带来的能力提高程度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有本质的飞跃。
随着人类自身生物学进化过程逐渐接近或达到饱和程度之后,就日益形成了人类需求与人类自身能力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促使人类进化开始进入崭新的高级文明阶段。
高级文明进化阶段眼光向外,借助外部世界的各种资源来帮助人类提高和扩展各种各样的能力。人类就是在不断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现并积累了越来越多类似的经验,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反复的确认和升华,产生出新的认识,逐渐形成人类的共识,终于孕育出原始朴素的科学技术,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庞大体系。
由此可以理解,人类不断追求改善生存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是科学技术能够发生的内在原因;而人类由依靠“人体内部器官功能的分化和强化”的生物学进化阶段向“利用外部资源创制劳动工具来扩展自身能力”的文明进化阶段的转化,则是科学技术能够发生的契机。这便是科学技术的发生学机制。
人类制造了机器,机器有一天会超越人类,统治人类,主宰世界么?
《机器智能》告诉你————————————————
在人类自身能力与机器能力的融合共生体中,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只有人类与机器相互依赖、共同合作,才能确保人类社会与科学技术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人类与机器之间应该存在合理的角色分工,相互取长补短。例如,人类在创造性方面的能力是机器无法比拟的,于是可以由人类主要承担这一类工作,而机器在非创造性或常规性劳动方面的能力是人类自身难以实现的,于是可以由机器主要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这样各种能力都得到充分利用,人类综合能力才会不断增强。实际上,由于能力性质的不同,创造性的劳动更为重要,所以,还是人类处于主导地位,机器处于辅助的地位。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人机共生律。
结构模拟方法的优势是什么?无法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机器智能》告诉你————————————————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个大规模的复杂系统,实现了并行处理的机制。它的信息是分布存储的,提供了优良的联想与记忆的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的联接强度可以调节,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对不同环境和不同任务都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它总是包含巨量的处理单元和超巨量的联接关系,因此形成了高度冗余,保证高度的容错能力和坚韧性。
人工神经元的输入输出特性是非线性关系,使人工神经网络成为大规模的非线性系统,这就提供了自组织的巨大潜力。人工神经网络属于集体计算,并且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人工神经网络原则上是一种非编程的系统,它可以通过示例学习(训练)或者以任务为中心的设计形成求解问题的方法。
但另一方面,人工神经网络也存在许多局限性。
首先,在现有工艺条件下,现行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还只适合解决一些规模较小的问题。这种“量”上的巨大差距导致人工神经网络的能力与人脑神经网络能力在“质”上的巨大差距。
此外,由于受到实现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实现人工神经网络时,生物神经网络的许多特性都被简化了,使得人工神经网络丧失了许多重要的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人工神经网络现行的工作机制(学习算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基本上只能利用语法信息而不能有效地利用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它把一切问题的特征都变为数字,把一切思维推理都变为数值计算(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们把神经网络研究称为“计算智能”的原因)。但是问题在于,并非一切信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传统的围绕知识的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内容都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在哪里?
《机器智能》告诉你————————————————
传统的人工智能领域中,包括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利用,如问题求解、博弈理论、订立证明、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等,很多专家系统已经在众多的专门领域中展现出相当出色的工作能力,甚至超越了人类专家的水平,显示出在模拟人类智能方面的强大优势和潜力。
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知识都要依赖于人类的知识经验和体系,因此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如知识获取困难,多专家的知识存在矛盾,突发状况或知识不足导致机器无法识别和判断,机器对领域外的工作束手无策,逻辑理论的不完善和硬件系统的局限性等,都导致单纯依靠功能模拟方法来完全解决智能模拟问题机器困难,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智慧地球”和“物联网”都在强调智能服务和智能决策,智能科学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机器智能》告诉你————————————————
实际上,物联网被认为是继WWW和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互联网革命的第三波。物联网相较于传统的互联网和传感网具有更透彻的感知,即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便于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和进行长期规划;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即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储存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从而对环境和业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更深入的智能化,即使用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处理复杂的数据分析、汇总和计算,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的信息,以更好地支持决策和行动。
机器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机器学习?
《机器智能》告诉你————————————————
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自然智能的重要标志,而机器学习则是机器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机器智能的重要标志。机器学习研究的重要性根本在于:研究者们都已经意识到,自身没有学习能力的机器智能系统或专家系统都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提出的各种新要求,只有实现机器自动学习才能最终确保机器智能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智能的生成机制是什么?
《机器智能》告诉你————————————————
智能的生成机制是“信息-知识-智能转换”;在基于“信息-知识-智能转换”的机制模拟基础上,结构模拟、功能模拟和行为模拟三者都将和谐地融入到机制模拟这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从而实现机器智能理论和方法的统一。所以,智能生成机制的模拟才是机器智能的主轴。
机器智能的研究,应该选择怎样的科学观和方法论?为什么?
《机器智能》告诉你————————————————
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进化、智能的奥秘,是现代科学面临的最为基础、最为困难而又意义最为重大的三大课题。
近代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系统,因而形成了物质观和体现物质观的科学方法论。依靠这种科学方法论,人们在近代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无数成功,造就近代科学的不断分化、深化、发展和繁荣。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就是在“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合成还原”方法论指导下展开的。因此出现模拟人类大脑结构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人类大脑功能的物理符号系统和专家系统、模拟人类行为的感知-动作系统三大主流方法。
智能科学技术系统是一种开放的复杂的信息系统,这里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而不是物质,因此需要“信息观”和“信息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物质观”和“物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所谓智能系统研究的“信息观”,就是把所研究的智能系统看作是一类信息系统,首先关注系统的信息对象,关注信息的运动规律;当把系统的信息运动规律研究清楚后,要实现智能系统时,再统一考虑系统实现的物质和能量因素。
可见,信息科学方法论与物质科学方法论很不相同:物质科学方法论强调“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直接还原”;信息科学方法论强调“生态转换”,强调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强调系统的生态机制和整体作用。
机器有情感吗?什么样的机器才是名副其实的智能机器?
《机器智能》告诉你————————————————
目前应用领域的机器人缺乏意识、精神状态和感觉这些情感条件,机器人只是按照人类设定的程序进行遵循一定的规则行为。
人们希望,将来的智能机器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它们不仅能够在给定问题-环境-目标的条件下,把信息转换为知识(认知),并进一步转换为智能策略(行事),建立自己的“理智(智能)”能力,而且能够在给定问题-环境-目标的条件下,形成相应的“情感”能力,能够表达和交流情感。这种既有理智又有情感的系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机器。
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在未来社会,机器人会像电视机一样,走入每个寻常百姓家吗?
《机器智能》告诉你————————————————
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如医用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美女机器人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机器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机器人必将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承担家庭中的主要劳动责任,充当保姆和智能管家。到那一天,机器人将会和电视机一样普及。
直属事业部
扫描关注官方微博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C)2014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48号当前位置:
>智能的本质
智能的本质
原文刊载于1995年8月份的印度语内观通讯 智能是什么?智能的意思就是正见。仅仅认识表层明显的真相并非真正的智能。为了洞察究竟的实相,我们必须从表层的实相穿透到深层的实相。就像小孩子只会把珍贵宝石当作是光彩夺目的石头。但是经验丰富的珠宝商,却能以专业的眼光检识宝石的优劣,以精准地估算它的价值。同样地,有智能的人不会只从表面去检视,而是以智能洞见深入,确实地觉察每个状况表面下的微细实相。这种在所有状况下都完全了知实相的能力就是智能。 智能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闻慧(suta-maya panna),就是听闻而来的智能;第二种是思慧(cinta-maya panna),就是在听闻某种说法之后,加以考量及分析其是否合理的智能。 这两种智能虽然不能说全然无用,但终究只能算是借来的智能,通常这样得来的只是理性的知识,并不会带来持久的利益。 第三种是修慧(Bhavana-maya panna),是修证而来的智能,就是基于我们对自身感受的体验所亲身了悟的真理。这种智能是由直接体悟而来,因此能带来真正的利益。 要开展修慧,就必须持守戒律(sila道德修养)和修习正定(samadhi心的专注)。唯有借着正定来使心变得专注,才能如实地了悟真理 (Yatha-bhuta nana-dassana 如实知见) 。Samahito yathabhutam pajanati passati: 发展了正定的人如实地了悟真理。这种如实知见的能力,就是“内观”--意思是,“以一种特殊方式观察事物”。通常我们只会注意到表面所呈现的实相,就像小孩子只看到宝石外表缤纷夺目的色彩。而要能真正洞见内在的实相,我们就需要有珠宝商专业锐利的眼光--我们需要一种特别的观察方法。这种特别的观看就是内观;这就是修慧,也就是以内观的修持来培养智能。要觉知表层的实相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觉察内在微细的实相就必须要有内省观察。唯有在自身之内,我们才能洞见、观察与体悟内在的实相。为了体悟内在的实相,我们应该勤修佛陀在大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中,所说的四种觉知。修持身念住(kayanupassana),就是全然专注地观察自身运作的过程,而观察呼吸的进和出就是身念住的一部份。因为观察自然的呼吸,会让我们觉察到身体每一部位的感受。只要勤奋地练习,慢慢地我们就会觉察到身体每一部位粗重或微细的感受。它可能是愉悦的、不愉悦的,或是不苦不乐的感受,我们要不执取地观察这些感受,这就是修持受念住(vedananupassana,观察身体的感受)。观察不断生起的各种心(citta),就是修持心念住(cittanupassana);以及修持法念住(dhammanupassana),就是观察各种心理内含。我们着重受念住的修持,因为它与其它三者都有直接的关连。Vedana感受是由心去觉察,但是在身体上体验。只要我们心中有任何不净染污,身体必然会产生某种感受。因此,只要我们勤于受念住的修持,其余三者也会自动地增进。透过这种以感受为观察对象的内观修习,我们得以随时观察到身心(nama-rupa)真实的本质。渐渐地,我们就会了解身体只不过是由一堆不断生灭变化的微小次原子粒所组成;而这些次原子粒又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组合而成。我们唯有透过专注的正念才能觉察到这种不断变化的身心之流。观察身心的变化,让我们体悟到无常(anicca)与苦(dukkha)的本质,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无我(anatta)的实相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楚。我们也开始了解到身心之流并非具体的实质。而且在这身心之流中,没有什么是恒常不变,或是可以称做是“我”、“我的”,或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我们就是用这个方法开始学习不执取地观察身心之流。我们越能深入觉察微细的感受,我们就越能让自己不执取。只要有执着,我们就无法如实而客观地观察感受,但是透过内观练习而得到的智能,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执着越来越微弱,而且我们也能更加如实客观地观察感受。就像我们提着一盏灯走进漆黑的屋子时,黑暗就会立刻消失;因为光已经使整个屋子明亮了起来,我们也能清楚看见屋内所有东西。同样地,智能的光亮会去除无明的黑暗,使我们能清楚地看见究竟的实相。藉由持续的练习,我们将会经验到最深层苦的实相--这个无法满足的心是如何不断地被贪爱渴望所染污;这种渴望又是如何的永不餍足--就像是个无底洞,不断地消耗我们所有的精力去填满它。我们也体悟到对自我执着的痛苦--我们是如何执着于“自我”、贪爱与各种见解,这些都让我们不断地被束缚着,并且沉沦在痛苦之中。当我们了解了苦及苦的根源之后,也将体悟到唯有走在这条神圣的道路上,才能将造成苦的贪爱摧毁,而得以从痛苦之中解脱出来。只要我们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前进,我们就能从所有痛苦之中解脱,证得涅盘。经由内观的练习,我们的智能也会不断地增长茁壮,而得以根除所有的错觉、幻象、愚痴与无明。由于我们的心不再受到虚幻所蒙蔽,因此,事情的真相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楚。当智能增长,道德(戒)也会变得更纯净;心中所有不净杂染也得以净化。只要我们能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地精进,终将会达到圣者(ariyas)的纯净状态,而体验到涅盘的喜乐。由内观而得的快乐是超越所有快乐的。不论是粗显的愉悦感受,或是极细微的特殊愉悦感受,都无法带来持续的快乐。因为所有快乐结束后,接着就是痛苦。而所有现象都只是暂时的,它终究一定会改变的。当愉悦的经验结束了,心就会一再渴望得到,因此,贪爱只会带来痛苦。唯有恒常不变的,才是真正的快乐。当我们习于保持完全的客观观察?,那么即使观察的对象不断地变化,我们的觉知力也不会受到动摇。既不会因为经验到感官或出世间的愉悦而兴奋不已,也不会因为它们的灭去而哭泣。不论在何种状况下,我们都只是客观地观察着,就像是一位看戏的观众般。当我们观察到心的深层,即使是最微细的感受,也都具有相同的变化本质时,就会发展出了悟无常实相的正见。因此,我们必须以同样客观全然不偏的心来观察所有变化的现象,以纯净无染的心,如实观察当下呈现的无常变化的现象--这就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境界称为现法乐住(ditta dhamma sukha vihara)。来吧!让我们以内观修持来增长修慧(bhavana-maya panna)。我们要从贪爱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要再让贪爱造作出种种的烦恼不净。开展智能吧!让我们获得解脱与真正的满足、真正的快乐。
以上就是由(ftsx.net)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智能的本质
点击阅读全文
系统为你推荐
一“顿悟”法门是禅宗(南宗)提倡的根本解脱法门,它的提出和确立在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这一“曹溪宗旨”地位的真... ...
张总近年山东发现的佛教刻经,以及从前未被重视的一些中小石窟,对研究佛教及艺术很有意义。一.刻经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摩崖刻经... ...
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p. 93提要本文对唐代法相唯识宗佛性思想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以种子之种类及其存在情状分析,... ...
一关于儒家伦理,在中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而这种争议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中国在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现代工商社会转变的... ...
一、隋慧远的身价[梁普通四年──隋开皇十三年A。D。523-595]隋长安净影寺慧远相传是个地论师;近人梅光羲的相宗新旧... ...
冯焕珍中山大学哲学系讲师 p. 263提要六祖禅法之宗为“无念”。论道此“无念”法者,古今中外不计其数,但对于“无念”法... ...
真实,也称为实相、真如等。真为不妄,实称非虚,所以叫真实。它是佛法对真理的认识,是事物的清净实相,也是宇宙人生的真实。佛... ...
荀子曰:信信信也,疑疑亦信也。信其可信,疑其当疑,皆名曰信。信疑相反,亦实相成。古德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疑... ...
唯识二派,一今一古。护法安慧,争议纷纭。窃思二师,义实一贯。相反相成,如彼空有。有玄奘大师,妙善取舍,折衷决择,不落偏颇... ...
一、地论师慧光及地论南北道的分歧1、《十地经论》,地论师及其代表人物慧光地论师指南北朝时(420-589AD。)以弘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的本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