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微单镜头 机黑色镜头口上4个黑色按钮起什么作用?

器材党的折腾 — 图评我用过的20个镜头
我的图书馆
器材党的折腾 — 图评我用过的20个镜头
作者:pcbt前言我该买什么镜头?我的镜头够不够?我还要买什么镜头?这是困扰数码单反器材爱好者的三个终极问题。一个声音说“买你买得起的最好的”,另一个声音说“早买早享受,生命在于折腾”。事实证明,手总是剁不完的,器材多看多摸才是王道。。。从APS到全画幅再到微单,从套头到L头再到蔡司,从一周三次到三个月一次。。。算下来接触单反至今已有近8年时间了。整理了一下,林林总总用过的镜头已有20个之多(基本都是佳能系统,成龙感动牌,特效加的好)。在这里总结下用过镜头的感(tu)受(cao),优缺点和样片,一家之言,仅供新入门的单反(器材)爱好者参考。(注:文中的链接只是借用个器材名字参数,里面的价格很多不靠谱,不用在意)机身篇在镜头之前先简单谈一下机身,什么“全幅秒全家”,“dxo排名”之类的或许有参考意义,但真正选择时还是确定好预算,然后去摸比较合适;相当价格的东西,绝对差距都不会太大。我的折腾路径是40D->5D2->a7m2,简评下每个机身如下:Canon EOS 40D优点:作为老一代佳能APS画幅的中坚力量,40D可能是最经典的机身代表之一。之后的50D画质饱受非议,60D不但改为了塑料机身,而且由于7D的存在光芒也明显被掩盖。像素,机械性能,6.5张的连拍能力,实用的CMOS超声清洗,握(fu)持(mo)感很好的金属机身都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的APS标杆(另一个标杆是D80,最后一代CCD机型,定位略比40D低半档)。缺点:不是全画幅,不是全画幅,不是全画幅。。。金属机身略重,而且摸过以后,再看低端单反会感到浓浓的玩具感Canon EOS 5d Mark II优点:在单反最为火的几年,占据了佳能全画幅中端机型的位置。现在看来,这个各方面都比较中庸的全画幅单反最大的优点就是在最合适的时候出现在了市场上,另外也是最早将高清视频拍摄引入单反领域的机型之一(House某集是完全用5D2拍摄的)。缺点:连拍只有3.5张,对焦只有中心点堪用,佳能祖传的低宽容度Sony ILCE-7 Mark II索尼(SONY)ILCE-7M2 全画幅微单机身(α7M2/a7M2 Mark II)...优点:作为全画幅微单,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二代相对一代的手感、对焦、防抖均有明显改进,Sony CMOS的高宽容度在高反差和低光照条件下对后期有明显帮助。缺点:电池尿崩(随时担心着电量),镜头贵(1999的痰盂),sony拍人偏黄镜头篇EF-S 18-55mm f/3.5-5.6 IS佳能(Canon)变焦镜头(拆机版 防抖镜头 EF-S 18-55mm f/3.5-5.6 IS II镜...作为穷人三宝之首,相信是很多人随着入门单反一同购入的镜头之一。除了机械性能差,外观玩具之外,还是一颗相当不错的挂机头,经常能给人惊喜,尤其是其还具有强大的近摄距离。现在400块左右的镜头,有防抖,焦段实用,还能要求更多么。这个头现在出了STM版本,对焦应该能有一定改善。优点:便宜,焦段实用,有防抖,近摄能力强缺点:塑料,对焦弱,机械性能差EF 50mm f/1.8 II佳能(Canon) 标准定焦镜头/人像镜头 EF 50mm II f/1.8 镜头...穷人三宝之二,俗称小痰盂,目前已有新款“铁痰盂”;作为最便宜的定焦头,光圈足够,画质也不差,对焦声音明显,在暗光处很容易来回对焦对不上,俗称“拉风箱”。此外这款镜头采用的是5叶光圈,容易焦外产生五边形光斑,由于标头的镜头结构,焦外二线性也是很严重。当然,600块的东西,能体验大光圈的感觉,怎么都是值了。优点:价格便宜,画质不错缺点:对焦声音大,容易拉风箱,焦外差EF-S 55-250mm f/4-5.6 IS II佳能(Canon)远摄变焦镜头 EF-S 55-250mm IS II拆机版镜头...穷人三宝之三,这款镜头同样现在有STM版本。作为长焦,用处很大的防抖给这款镜头加了很多分,虽然没有USM马达导致对焦有些慢,但等效400mm的最长焦距能让新手也略微体验一下打鸟的感觉。总之,便宜嘛,一切都好说。优点:价格便宜,防抖实用,画质尚可缺点:做工廉价,对焦略慢Tamron SP AF 17-50mm f/2.8 (A16)腾龙(Tamron)SP AF17-50mm F/2.8 XR Di II LD ASPHERICAL (IF) 标准变...简称A16,是当时普遍推荐的替换18-55套头的一款镜头。作为三大副厂之一的腾龙,A16也是推广度最高的镜头之一,不到2k的价格体验下2.8的标变,相对于原厂17-55的5k左右的价格,实在是很实惠了。不过这款镜头成像色彩相比原厂有偏暖(也就是俗称偏黄)的缺点。优点:价格实惠的f/2.8,画质不错缺点:对焦声音大,色彩不如原厂Tokina AT-X 100mm f/2.8 Macro图丽(TOKINA) AT-X M100 PRO D 100mm F2.8 MACRO微距镜头 佳能卡口(黑色...相对于原厂的百微(3k8左右),三大副厂均有对应的微距头:腾龙90微、适马105微和图丽100微,售价均在2k8左右。图丽的百微做工看似很扎实,但实际上用过没多久就出现了近摄非最大光圈出现err的情况,经过漫长的半年多的维修未果(图丽在国内几乎没几个维修点),最终原价退货了。唯一的优点就是画质对得起微距两个字。优点:价格便宜,画质好缺点:机械性能差,对焦弱,无防抖EF 70-200mm f/4L USM佳能(Canon) EF 70-200mm f/4L USM 远摄变焦镜头作为佳能最便宜的红圈镜头,小小白的色彩,画质,做工都对得起红圈的称号。但对于忍不住红圈白头诱惑的人来说,还是一步到位买一个有防抖的吧优点:最便宜的L镜头,色彩好,画质好,内对焦+内变焦缺点:无防抖EF 70-200mm f/4L IS USM佳能Canon EF 70-200mm f/4L IS USM远摄变焦镜头相对于4k的小小白,7k+的小小白防抖版很容易让人觉得太贵,但使用之后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钱没白花。防抖版相对小小白重新设计了镜头结构,画质上有明显提高,防抖的加入能让长焦头的实用性提高了不止50%,作为旅游/风景长焦头是十分合适的选择,不过这个价位不少人会在它和小白之间纠结很久。优点:画质极佳,色彩好,内对焦+内变焦缺点:不是f/2.8,价格贵EF-S 15-85mm f/3.5-5.6 IS USM佳能(Canon) EF-S 15-85mm f/3.5-5.6 IS USM 镜头 套装属于个人用过了就不想再出的镜头之一(当然换全幅时出掉了)。焦段非常实用,aps上体验24mm的超广角的不二选择。作为旅游头十分推荐。至于光圈,还是买个定焦吧。优点:焦段极其实用,画质强于套头,IS和USM可靠缺点:无EF 85mm f/1.8 USM佳能(Canon) EF 85mm f/1.8 USM 远摄定焦镜头 套装佳能物美价廉的人像头。85mm的镜头结构使得焦外较50mm有明显提升,用在全画幅上是非常合适的人像焦段。比起一众L定焦来说,85 1.8的色彩较为清淡,更适合拍摄小清新类照片。优点:f/2以后画质不错,焦外好,人像给力,价格实惠缺点:色彩略淡,全开光圈画质略软EF 100mm f/2.8L IS USM佳能(Canon) EF 100mm f/2.8L IS USM 微距镜头佳能百微的升级版,搭配了独有的HIS防抖技术,对于这个焦段的手持微距拍摄还是很有用的。作为L定,保持了色彩浓郁的特点,在这个焦段基本上没有什么缺点了。优点:画质非常好,防抖强,色彩浓郁缺点:无Sigma 30mm f/1.4 DCSigma 适马 30mm F1.4 DC HSM(A) 镜头 (佳能卡口)老款的适马APS画幅版标头,等效焦距在50左右,且具有1.4的大光圈。售价2k不到,相比全画幅的35 1.4便宜很多。画质作为定焦尚可,但焦外只能算是一般,边角处有可能出现三角光斑。优点:价格实惠,画质尚可,APS版标头缺点:非全画幅镜头,副厂有跑焦风险,现在有更好的ART版可选Sigma 50mm f/1.4 HSM适马(SIGMA)50mm F1.4 EX DG HSM 标准定焦镜头 新涂层 佳能口...适马老款的50 1.4,价格高于各厂商的原厂版本,画质也略微要好一些,尤其是焦外更为柔和。鉴于当时没有ART版本的镜头,除了50L,这个镜头如果不跑焦已经是非常好的选择了。优点:画质好,焦外好,对焦迅速缺点:体积大,副厂有跑焦风险,现在有更好的ART版可选EF 17-40mm f/4L USM佳能(Canon) EF 17-40mm f/4L USM 广角变焦镜头 官方标配...可能是APS用户买的最多的L镜头了-_-。当年多少新入入门级aps单反的人,被商家忽悠上了这个镜头。不得不说,在APS上1740焦段略短,广角的威力又被剪裁掉无法体现,最终落得了还不如1855的夸张说法。在全幅上,1740就是咸鱼翻身了,优质的色彩,畸变控制,可以接受的画质,在1635没有出来之前都是佳能超广的不二选择。优点:画质不错,内对焦+内变焦+防尘,价格实惠缺点:无防抖EF 135mm f/2L USM全球购 佳能 (Canon) EF 135mm f/2L USM 远摄定焦镜头佳能最便宜的红圈定焦头,f/2的光圈全开一样锐利,色彩也是我用过的镜头里最浓的,不过可惜没有防抖。优点:在佳能L定焦里价格最便宜,全开画质优秀,色彩极其浓郁缺点:无防抖,除了人像用途很窄Sigma 70-200mm f/2.8 OS HSM适马(SIGMA)APO 70-200mm F2.8 EX DG OS HSM 长焦变焦镜头(佳能卡口)...适马第五代的小黑,终于加上了防抖,相对于小白兔至少翻倍的价格很实惠。重量上由于2.8的限制基本和轻便无缘了。200mm配上2.8的光圈,切割感很明显,是糖水人像的好选择,同时也能兼顾下风景。优点:价格便宜,画质很好,防抖可靠,糖水人像十分适合缺点:沉(2.8无可避免),副厂有跑焦风险EF 28-135mm f/3.5-5.6 IS USM佳能(Canon)EF 28-135mm f/3.5-5.6 IS USM 标准变焦镜头老款的5D套头,24-105的低配版,除了焦段有差距外,防抖用的是老技术,马达似乎也是,不过价格很便宜(二手1k多),作为旅游挂机头是个省钱的选择。优点:价格便宜,焦段实用缺点:各项性能(防抖,马达)老,镜筒存在自动下滑的毛病,画质和24-105有差距Sigma 12-24mm f/4.5-5.6 HSM适马(SIGMA) 12-24mm F4.5-5.6 II DG HSM 超广角变焦镜头(尼康卡口)...这个镜头分两代,第一代画质略坑爹,但畸变控制很逆天;第二代画质和做工明显改善,但畸变控制弱了不止一点儿,只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12mm实在是太广了,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的是适合的场景。优点:超广角的实惠选择,畸变控制优秀缺点:画质一般,焦段太广不好控制EF 24-105mm f/4L IS USM佳能(Canon)标准变焦镜头 带遮光罩和镜头袋 (佳能 EF 24-105mm f4L IS U...5D2套头,各方面比较中庸,画质、畸变都可以接受,属于“如果只要一个镜头的选择”。现在的新款24-70 f4价格有些感人。优点:焦段实用,防抖马达俱全,价格便宜,画质可接受缺点:成像稍偏软TS-E 24mm f/3.5L佳能(Canon)TS-E 24mm f/3.5L II 移轴镜头链接给的是二代的,一代早已停产,只有二手。二代的画质极强,当然一代也不算差了。作为体验一下移轴镜头的选择二手买一个也是可以的,不过非专业人员利用率毕竟太低。优点:画质不如二代,但仍然很好;二手价格相对便宜(6k以内)缺点:手动对焦,光圈小,操作复杂,一般用户用途少FE 16-35mm f/4 ZA OSS索尼(SONY)全画幅E口变焦镜头 蔡司 FE16-35mmF4 广角变焦...目前适配A7m2的唯一镜头,广角画质感人,畸变控制感人,价格也相对感人。。。在FE24-70坑爹的情况下,作为挂机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35mm拍摄环境人像也是个好选择,可惜光圈略小(当然要是2.8价格至少乘2)。优点:画质非常好,最值得买的FE镜头之一,做工也很扎实缺点:无感受建议篇(仅针对非狂热爱好者)后期很重要,也是很能体现单反大感光元件能力的地方;大部分相机和镜头画质的缺点在PS面前都可忽略;镜头不要超过3个,否则落灰几率大大增加;二手镜头是个好选择,不好用的镜头可以及时出掉止损;如果很纠结于不同档次价格的两个相似镜头时,买贵的一般没错(否则早晚还会入贵的那个);重量有时候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决定了一个器材的落灰概率;如果想要3个镜头拍尽可能多的类型,标变+中焦定焦+长焦是个好选择;特殊用途的镜头不明确需求时慎重入手,有条件尽量先试用(如超广,微距,移轴,折返,鱼眼等);买更多更新的器材是保持拍照热情的一种方法,但一般不会持久;更持久的方法是找个lp,生个娃,多去旅游。。。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你必须知道的20大黑科技 佳能EF镜头技术全解析
你必须知道的20大黑科技 佳能EF镜头技术全解析
06:00:00 蜂鸟网
&&作者:税宁
&&责编:文子林
  佳能的EF系列镜头,堪称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泛的镜头系列,自1987年首次推出以来至今镜头生产总量已累计超过1.2亿支。要达到让者使用镜头获得如意的拍摄效果,让拍摄变得简单有趣,则需要镜头具备优异的整体画质、出色而真实的色彩还原、精准而自然的景深控制能力、优良的操控感受和出色的环境适应能力这五个特点。要实现以上这些要求,佳能就必须在产品研发之初,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技术来实现。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佳能的EF系列镜头。当然,如果使用专业的光学和工业名词来介绍这些技术,相信很多人会看了感觉头大不已,因此,我们尽量使用一种“说人话”的方式,来通俗易懂的介绍一下佳能的这些镜头技术:?提升整体画质和色彩还原所使用的技术:  所谓镜头图像画质与色彩还原能力,通俗的说,就是照片看上去清晰、细腻、不模糊,给人以特殊的美感与质感,色彩看上去不失真,没有不应该有的色差、色晕问题。?萤石镜片技术:  由于光学镜片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折射率不同,故而光线无法再次汇聚在一个点上,从而出现色差现象,优质光学材料可以有效降低色差,而对色差抑制能力最强的便是萤石。萤石是一种被称为氟化钙的天然或人工结晶化学材料,因物理结构不同,光线在穿过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镜片时,仍能全部汇聚在镜头焦点上。通俗的说,就是光从镜头怎么样进来的,还会怎么样出去,尽可能降低因折射和色散造成的光线损耗。这样自然也就不会像普通镜片那样因为折射和色光分离作用导致图像清晰度下降或色彩失真。也就是所谓的低折射率、低色散性质。萤石镜片可抑制色像差导致的画质降低萤石镜片还实现了远摄镜头的小型化与高画质  反映到实际拍摄效果上,就是用这种材料制造的镜头,所获得的图像更为清晰、锐利而细腻。而由于用这种材料制造的镜片光线折射率要比普通玻璃低的多,因此用这种镜片设计的长焦镜头就能简化原来用于补偿画面弯曲变形的结构,从而实现长焦镜头体积和长度的缩短。所以萤石镜片在佳能的长焦镜头中出现的几率是最高的。?超级UD镜片/UD镜片:  所谓UD镜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低色散镜片,这种镜片的作用同样是用于补偿像差。不过,其补偿效果,要比萤石镜片差一些,一般认为两片UD大致相当于一片萤石,一片超级UD可实现两片UD的效果。超级UD镜片和UD镜片的优势是成本相较萤石镜片更低,所以用含这两种镜片的镜头价格就比配备萤石镜片的镜头低不少,而佳能不少超广角镜头就广泛使用了这种镜片。 为补偿超广角镜头易产生的倍率色像差,EF 11-24mm f4L USM使用了1片UD镜片和1片超级UD镜片?研磨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  一般来说,普通镜头的镜片大多是呈球面的凹、凸透镜形状,而非球面镜片则会有特殊的曲面形状,镜片表面的曲率半径处处各不相同。这种特殊形状的镜片能够让光线的透射方向与角度按照需要的方向和角度走,从而有效控制诸如球差、彗差和畸变等问题。 非球面镜片(右)使焦点统一,有效降低球面像差 左图配备非球面镜片镜头所拍摄的照片  反应到实际拍摄效果上,就是使用这种镜片的镜头图像锐度更高而不容易出现边缘模糊。其中,研磨非球面镜片是采用加工精度和工艺要求都极高的研磨技术制造的,而普通非球面镜片已经可以采用能够批量生产玻璃模铸技术制造的。由于可以精确控制光线方向与角度,采用这种镜片后的镜头也可以减少镜头光学补偿结构,所以相对于传统技术设计的镜头,它们更轻、更小,价格也更低。?DO多层衍射光学元件:  如果拿起DO镜片,你可以看到镜片上有大量的同心圆格栅结构,也就是所谓的衍射光栅。DO镜片制造工艺是将两片有棱齿的镜片像齿轮一样相互啮合到一起,这种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其中第二代采用的是3层光栅结构,而第三代则采用了无缝双层结构,消除了两个光栅格之间的空气层。DO镜片与一般光学镜片组合可有效抵消色差 三层光栅结构(左)与无缝双层结构(右)  通过这种衍射技术,大型变焦长焦镜头就可以有效消除多余的衍射光线。反应到实际效果上,就是有效抑制像差的同时降低镜头的体积与重量。一般来说,佳能会在使用DO技术的镜头上增加绿色的装饰圈来标志这种镜头,辨识度极高。?BR镜片:  BR镜片最早出现在2015年。它是一种特殊结构的复合镜片。一般的结构是一片凸透镜加一片凹透镜中间再加上一片特殊有机光学材料。 传统凸凹透镜组合折射(左)与BR镜片折射(右) 右图为BR镜片拍摄  由于所加入的特殊有机光学材料可以对蓝色光进行大幅度折射,所以这种镜片能够可以有效降低镜头轴向色差,抑制大光圈镜头所产生的色晕现象。反应到实际拍摄中,就是采用这种镜头的镜片,可以在使用大光圈拍摄,减少常见的紫边和边缘模糊问题。?SWC镀膜:  SWC镀膜是一种采用了仿生学设计的新型镜头镀膜技术,模仿了飞蛾眼睛表面细小的凹凸结构能够抑制光线反射的原理。通过特殊的工艺,佳能这种镜片的表面蒸镀有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纳米尺寸楔形结构层,从而控制光线折射率,抑制镜头内部无必要的反射。反应到实际拍摄中,就是可以有效减少画面鬼影和眩光,让镜头在逆光拍摄时提升画面锐度。SWC亚波长结构镀膜的示意图?ASC空气球形镀膜:  此为佳能的另一种特有镜头镀膜技术,主要用于防止镜头内部的光线反射。依靠特殊的多层镀膜工艺,镜头最上层会被有规律的平铺一层直径为几十纳米的微小空气球,从而降低了光线在镜头内的折射率,防止了镜头中垂直方向光线的反射。其实际作用是,抑制因反射而引起的鬼影与眩光。 传统蒸镀膜(左)与ASC空气球形镀膜(右)?超级光谱镀膜:超级光谱镀膜  人们常说的佳能色彩风格,其实就得益于这种镀膜技术。它也是佳能在EF系列镜头中最广泛使用的镀膜,最复杂的超级光谱镀膜能够达到10层。如果你在阳光下从不同角度观看镜片,可以看到琥珀、洋红、紫色、蓝色等多种色彩。依靠这种多层镀膜技术,镜头可以大幅度提高可见光的通光率,并抑制因折射和内部反射引起的眩光和鬼影,提高画面锐度,清晰度,而画面色彩也更为自然、真实。[#page_提升景深控制能力使用的技术#0#0#0#0#]?提升景深控制能力使用的技术:?浮动对焦机构:  浮动对焦这是一种通过移动像差补偿镜片组来减少像差的镜头结构。增加这种机构后,能够降低广角大光圈镜头在近距离对焦时产生的多种像差,也可以让长焦微距镜头的在更近的对焦距离上进行对焦。浮动对焦机构?圆形光圈:  图像景深外柔和美妙的虚化效果就得益于圆形光圈这种技术。依靠特殊的光圈叶片形状,镜头内的光圈叶片收缩时,内圈的光孔边缘就会变得光滑圆润,而叶片数量越多,其内圈就越接近于圆形。反映到实际拍摄效果中,就是画面焦距之外的虚化部分更为柔和与梦幻。一般来说,如果一支用于拍摄人像的镜头没采用圆形光圈技术,它都不好意思和别的镜头打招呼。圆形光圈?EF卡口:  这是一种全电子镜头卡口技术。佳能所有的镜头设计都基于这种卡口技术。由于取消了机械传动装置,佳能EF镜头的对焦驱动、防抖补偿、以及光圈调整等动作,都是通过镜头内部的马达自行动作的,相机机身的所有控制信息则可以通过镜头尾部的金属电子触点来实现传输与共享,从而使镜头的拍摄精度和响应速度都比传统的机身驱动结构更好。 EF全电子卡口?EMD电磁驱动光圈:EMD电磁驱动光圈单元  EMD是一种使用变形步进电机来控制镜头光圈叶片缩放的电机结构。驱动光圈叶片的电机位于镜头内部,相机通过EF电子卡口向其传输控制信息,来调整光圈叶片大小。由于减少了镜头与相机之间的机械连接,镜头的耐用性和响应速度都大为提高,也更容易进行精确的景深控制。此外,通过这一技术,移轴镜头还可以实现自动光圈控制功能。?为获得优良的操控感受而推出的技术:?IS影像稳定器/动态防抖:  这是一种安装在镜头内用于提升镜头拍摄稳定性的防抖装置。在运动拍摄过程中,镜头内部电路计算系统会通过红外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振动陀螺仪与位置探测器对镜头的抖动情况进行侦测与反馈,然后根据抖动方式通过动圈元件驱动补偿光学元件,从而从物理上抵消镜头振动引起的光轴偏差,起到防止镜头抖动的作用。依靠这一机构,用户可以在弱光环境下,以较低的快门速度手持相机拍摄出清晰的照片。普通的EF防抖镜头一般拥有两种动态防抖模式,其中第一种针对相机水平移动时进行垂直校正,第二种则针对相机垂直移动式进行水平校正,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的镜头也可以在追踪拍摄时进行动态补偿,而最新型的第三种补偿模式在拍摄无规则运动物体时,也能进行抖动校正。IS防抖系统光学组件结构IS单元的结构?双重IS影像稳定器:  这是一种针对微距镜头推出的复杂抖动补偿机构,这种机构即可以补偿倾斜抖动也可以补偿平移抖动,能够让手持微距摄影的成功率更高,相比普通的IS系统,这种稳定系统主要用于微距镜头。 右侧为开启双重IS影像稳定器后效果?USM:  可谓传奇的超声波马达安装在镜头之内,能够通过超声波振动作为动能来控制镜头的对焦,让对焦更为迅速、安静,且能耗更低。由于采用了这种技术,镜头还可以实现全时手动对焦功能,用户无需调整镜头的对焦模式,也可以直接手动旋转对焦环进行对焦。同时,这种马达也简化了镜头结构,让镜头变得更轻更小。从形状上来区分,USM超声波马达分为环形、微型和NANO三种类型,其中环形USM是圆环形的,具有结构简单,扭矩大的特点,在大光圈和长焦镜头上经常会使用这种马达。而微型USM则可被安装在更小口径的镜头上使用,也同样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功能。而NANO USM的体积是三者中最小的,如同一个小型电子芯片。不过它的其驱动方式是直线往复运动而不再是前两者的环形运行,它同样具有安全、准确、流畅的特点,主要用于新型的视频类EF镜头进行推拉摇移跟视频拍摄时的平滑对焦。 环形USM(左)与微型USM(右)?全时手动对焦:  得益于USM超声波对焦驱动技术,镜头可以在自动对焦的模式下,无需切换对焦模式就直接旋转对焦环来确定对焦效果,从而让对焦微调操控更为方便、直观、简洁。 全时手动对焦模式?STM步进对焦驱动系统:  同样是用于驱动镜头自动对焦的马达。可以根据脉冲信号控制马达的启停、运动,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噪音低的特点,用于拍摄短片时对焦更为安静。 STM步进电机?后对焦/内对焦: 后对焦/内对焦  后对焦技术是指对焦镜片组处于光圈后方、而内对焦是指对焦镜片组处于光圈前方,根据不同的镜头种类,采用这两种设计的镜头可以比未使用这种技术的镜头减少移动镜片组件的数量,轻量化镜头结构,提高对焦速度。而在实际使用中,采用这两种构造的镜头在对焦是镜头长度是不变的,也就是说镜筒不会伸缩,这样在使用PL-C圆偏光镜时不会出现对一次焦就需要调整一次滤镜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缩短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并减少镜头外部的风箱效应,减少灰尘、霉菌进入镜头内部的几率。 ?提升环境适应能力使用的技术:?防污氟镀膜:  与其他光学成像镀膜不同,这一镀膜技术是为了提高镜头的耐用性而设计的憎油憎水性镀膜。其最大作用是在能够保持优秀透光率的情况下还能减少水滴、油污、汗水等污渍与镜片的附着性,同时还能够提高镜片结构硬度,减少划伤的可能。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减少镜头表面灰尘或污迹附着,让镜头更易于清洁。 防污氟镀膜?防尘防水滴结构: 防尘防水滴结构  在佳能的许多L级镜头(镜头镶有红色装饰圈)上,都采用了这一设计,具体做法是在镜头开关拨杆、镜头前缘接口、后部卡口环、对焦变焦环与镜头伸缩缝隙等处都增加密封橡胶圈一实现密封功能,从而减少灰尘、雨水、霉菌进入尽头的可能,提高镜头的耐用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税宁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24小时热文12345
24小时热帖13102次22349次31544次41318次51118次61117次7985次8959次9855次10770次佳能5D3相机上的AF-ON按钮的功能_幽林孤虎_新浪博客
佳能5D3相机上的AF-ON按钮的功能
佳能5D3相机上的AF-ON按钮的功能
&&&&摄影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习惯,就算使用同一部相机,他们也会配合自己的喜好及不同的用途。不说可能大家不知道,原来很多摄影记者也会利用相机上面AF-ON这个按键进行拍摄工作,到底这个按键有什么妙用?使用相机的这个功能时,我们又有什么需要注意?本文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下AF-ON这个按键的实用功效。
平常我们半按快门,相机就会自动对焦,全按的话就会拍摄相片。其实我们也可以设定将这两个功能分开,让快门只保留拍摄功能,在半按时候不会对焦。而将自动对焦功能,放在机背的AF-ON这个按键上面。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相机都设有AF-ON这个按键,一般来说只中高阶相机才会配备,例如:Canon的EOS
5D MarkIII、7D 、60D、6D;Nikon的D4、D800等等。
摄影记者的拍摄方式
AF-ON这个功能适用于主体位置会随时变化的情况,例如生态摄影、运动摄影或新闻摄影,都有用家使用这个功能拍摄,而当中,不少是摄影记者。因此,我们致电香港摄影记者协会,查询本港专业摄影记者对AF-ON这个功能的看法,协会代表跟我们说,虽然不是全部摄影记者也用AF-ON,但的确有部分记者喜爱使用这个功能来执行拍摄工作。
AF-ON追焦更方便
协会代表指,这些记者会把相机设定至追踪对焦模式,即是尼康的AF-C或佳能的AI
Servo模式来配合AF-ON功能使用。记者们会把对焦点设定成中央单点对焦,在拍摄时,按AF-ON,以中央对焦点不断追踪着主体,直至看到对焦准确及想拍摄下来的画面才按下快门。代表解释,这个做法的好处是让快门和对焦的功能分开起来,只要长按AF-ON键,就不用不断半按快门对焦,这对一些记者来说拍摄时会更加方便。因为他们认为,珍贵的画面不知道会在哪里个瞬间发生,用这样的方法拍摄的话,按快门的食指可独立用来启动快门,每次按快门后不用再适应半按动作来保持追焦动作,令追焦拍摄变得更流畅。而且,记者更可以让手指维持在快门上面,随时拍摄,节省了每次拍摄后松开按快门的手指,再进行半按对焦的时间,减少错失拍摄机会的可能,让这些记者觉得更加实用。例如在一些新闻发布会里,主体从画面的后方移动到前方,记者将快门的自动对焦功能关上,只使用独立的AF-ON按键进行对焦,便可以不断追踪着主体,等待画面理想的一刻再按下快门,确保随时都可以捕捉到对焦准确的影像。
按着AF-ON,用对准主体,然后放开AF-ON,便不用每次拍摄重新构图。
平时在拍摄新闻、运动或生态摄影的时候,有时候我们需要捕捉不停移动的主体,但主体就不在构图的中央。假设我们想对准主体的眼睛,但焦点却在相机的对焦范围外。遇上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使用AF-ON键对焦对准眼睛后松开手指,便可以准确对景物连续拍摄,不用每次拍摄后也重新半按快门再构图。省却重新构图麻烦
另一个使用AF-ON的优点,是省却重新构图的麻烦。如刚刚提到新闻发布会上,假设有几个官员从远方走近相机,记者们便会以上述的方法使用AF-ON的功能追踪着官员。但有时候,记者需要连续拍摄一些焦点不在画面中央的相片就算主体不动,就算主体不动,如果每次拍照前也半按快门,对准主体再进行重新构图拍摄,影每张相片时便要重覆这样的动作,过程变得十分麻烦。
举例说,在官员终于走到台前站定宣布着政府新闻稿时,如果我们想把焦点对准画面上方官员的脸部,而不是画面中间的新闻稿件,我们也可以按着AF-ON,用单点对焦对准主体后,便放手令焦点保持在主体上面,不断按快门拍摄。这样,每次按快门时相机便不会重新对焦和构图,记者可以一直拍摄直到主体的位置改变为止。
当然,大家可能也想到,我们只要长按着对焦锁(AF-LOCK),其实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但当中的分别是,使用放开AF-ON的方法,摄影师的手指就比长按AF-LOCK节省了一个动作,主体不移动时,就不用一直按着相机的AFLOCK,因此也就没那么手忙脚乱了。这对一些摄影记者来说,这也可以说是更加方便。同样,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可以选择相机的对焦点,来应付这样的场合。只要把焦点放在画面的上方来迁就想拍摄的主体的位置便可。不过现场再作调校,始终也是多了一个步骤,有时更可能会失去时机,而一直设定好追踪对焦模式、中央对焦点和AF-ON这3个功能配合使用,对一直记者来说,拍摄过程就更加一气呵成了。总结:不妨参考摄影记者的方法
其实怎样去拿相机,怎样去拍摄并没有一套定论,不同摄影师会有不同的喜好和选择。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了解相机的每一个功能,真正做到对自己手上的器材了如指掌,让相机成为身体的延伸,拍摄才会更加顺利。如果大家认为这个AF-ON拍摄方法觉得适合自己,不妨依法练习一下。如果认为不适合,希望大家也可透过本文参考到一些摄影记者的拍摄技巧,让拍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http://www.canon.com.cn/specialsite/eos7d/2-6.html
单反相机上AF-ON的功能
对于 Canon 来说,自动对焦启动按钮算是新生事物,首先在 EOS-1D Mark III
上引入,目前也只有三个机型有。这样 Canon
的机型上有自动对焦启动、自动曝光锁&*&和快门三个按钮来控制测光、对焦。摄友反映说明书上的内容分散模糊,所以撞针整理了一下,希望有所帮助。
一、基本概念
&&首先,撞针要明确几个概念:
“启动测光”&是根据取景窗内景物变化不断更新曝光值的连续的动态过程; 而所谓
“曝光锁定”将保留某一瞬间测光系统所给出的曝光值,也意味这测光已经停止了。
&2.所谓“启动自动对焦”&,在人工智能伺服对焦模式(包括
的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模式)下,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自动对焦过程;而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将进行“启动自动对焦
-实现合焦-立即停止自动对焦”的过程,也就所谓的“对焦锁定” 。
3.如果对焦和曝光锁定,则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时按照锁定的对焦距离和曝光值拍摄;如果没有锁定,则按照自动对焦、测光系统在完全按下快门按钮瞬间的取值拍摄。
4.曝光锁定本身也会在瞬间直接完成“测光-曝光锁定”的过程,因此曝光锁定前不一定需要先启动测光。启动测光这个操作主要意义是让摄者预先看到曝光参数,确定对光圈和快门的处理。
三、设定分析
这么多选择,无非是为了在能够将测光、自动对焦和启动快门三个动作能够有效排列组合,适应拍摄条件和目的。三个按钮分别控制三件事情,把三个动作分开很简单。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另一半是如何排列组合最为有效。
考虑&1:完成取景-确定对焦-确定曝光-拍摄,或者-完成取景-确定曝光-确定对焦-拍摄,则可以以半按快门完成第二、三个动作,以完全按下快门完成第三、四个动作。
考虑&2:确定对焦-完成取景-确定曝光-拍摄,或者确定曝光-完成取景-确定对焦-拍摄,则可以以半按快门完成第一个动作,以完全按下快门完成第三、四个动作。
3:确定对焦-确定曝光-完成取景-拍摄,或者确定曝光-确定对焦-完成取景-拍摄,则测光和对焦都需要锁定。需要由一个独立按钮(AF-ON
或者*)先执行第一操作,半按快门执 行第二操作,完全按下快门执行第四操作。
4:确定对焦-针对测光取景-确定曝光-完成取景-拍摄,或者确定曝光-正对对焦取景-确定对焦-完成取景-拍摄,则需要
和*两个独立按钮分别完成第一、三动作,快门完成第五动作。这样做既解脱持续半按快门状态带来的操作负担,又增加了多次调整完成取景的灵活性。
考虑 5:AF-ON
按钮既然提高启动对焦功能的便利,则同样提供停止对焦的便利。特别是正对对焦行程长、对焦速度慢的长焦镜头,停止对焦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对焦范围的作用。
四、实际应用
在撞针看来, 这么多的设定无非是为了在能够将测光、 自动对焦和启动快门三个动作能够有 效排列组合,适应拍摄条件和目的。
1.在&0.测光+自动对焦启动&设定下是最常见的操作流
1)评价测光+单次自动对焦比较适合现场可控的静物拍摄,半按快门按钮锁定对焦距离和曝光值,之后保持半按快门重新构图,完成拍摄。虽然重新构图可能造成光线变化,但由于评价测光是和对焦点联动的,曝光值主要是针对合焦的主体确定,因此只要主体么有大的变化,则重新构图后,曝光基本还是准确的。
&2)评价测光+AI 自动对焦模式下,适用于绝大多数拍摄情况(40D
的全自动拍摄模式即是如此设置)。曝光值是在拍摄前瞬间决定,同样由于测光同样和对焦点联动的,所以曝光会针对和最后一刻合焦的主体,曝光应该是准确的。
的其他测光模式通常适用中央对焦,且不重新构图的拍摄情况。因为曝光值是在拍摄前瞬间决定,所以要求最终拍摄瞬间主体必须位于取景器中央。
其他测光模式下,如果需要重新构图,或者使用其他对焦点,就需要首先用取景器中央部分对主体区域进行测光,利用&*&按钮锁定曝光,然后自动对焦,最后构图拍摄。
&5)1D Mk III 和 1Ds Mk III
的点测光模式下,还可以选择自动对焦点联动,适用于大多数拍摄情况,则曝光会针对和最后一刻合焦的主体,曝光应该是准确的。
&2.&1.测光+自动对焦启动/停止&设定是将
AF-ON 按钮当作超远摄镜头上的&镜头自动对焦停 止按钮&来用
1)最典型的应用在与当拍摄扫街、比较混乱的场面,AI 自动对焦模式下当摄者注意到与被 摄者之间有人即将穿过时,可以按下 AF-ON
按钮停止自动对焦,以防止自动对焦受到穿行者的影响。
&2) 撞针以为, 按下 AF-ON
按钮停止自动对焦实际上相当于对最后合焦的物体进行对焦锁定, 这就为 AI 自动对焦增加了对焦锁定功能。
&3)在评价测光且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这个设置基本无用。因为按下 AF-ON
对对焦没有影响,而松开 AF-ON 按钮的作用相当于重新半按快门。撞针的看法,松开 AF-ON 按钮显然
不如半按快门方便。3.在&2.测光启动/测光+自动对焦启动&设定下,
AF-ON 取代了半按快门对于自动对焦的控制
&1)典型应用情况与上一个设置相同,操作相反:只有瞄准被摄者的情况下,才需要按下 AF-ON
按钮进行对焦,松开 AF-ON 按钮则起到对焦锁定的作用,同样避免自动对焦受到穿 行者的影响。
&2) 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 按下 AF-ON
按钮同样会完成一次合焦。快门按钮只是启动测光, 而不会锁定测光。在评价测光且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AF-ON
按钮会同时锁定对焦和曝光。在撞针看来,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该设定用处不大。4.&3.自动曝光锁/测光+自动对焦启动&是非常简单实用的设定,适用于大部分情况,只要有功夫把对焦、测光、取景三个动作分开执行就可以
&1)任何对焦模式下,按下 AF-ON
按钮,启动自动对焦。在单次自动对焦模式下合焦后会立即对焦锁定,对 AI 自动对焦模式下放开 AF-ON 按钮相当于对焦锁定。
&2)任何测光模式下,半按快门对取景窗内的景物完成曝光锁定。
&3)既然锁定了对焦和曝光、想怎么构图就怎么构图,然后拍摄。
&4)当然也可以不锁定对焦和曝光,在任意瞬间直接完全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5.&4.测光+自动对焦启动/关闭&……关闭了
AF-ON 按钮……没得可说…… 撞针平时用的经验也就这些了,欢迎指正补充。
注:所附的图表和红字部分比较重要,望大家予以重点关注。
AF-ON的用处是:省去调整AF模式(三种,one shot, ai, ai
servo)的麻烦,否则老是浪费时间去修改AF模式。只要按下AF-ON
AF,然后按下快门拍摄就可以了。你可以永远把AF模式放在连续对焦AF上。同时拍摄静止物体和运动物体的时候,更改AF模式很麻烦。而连续对焦是没法用来拍摄静止物体的,如果你在AF之后再调整构图的话,AF会立刻重新对焦。单次对焦也没法拍运动物体,但用AF-ON的话,只需要在你需要对焦的地方按一下AF-ON,那么就能完成对焦了。对于运动物体,只要按住AF-ON就行了。对焦锁也能到达类似的功能,但不如AF-ON好用。
我是半按快门对焦,构图,全按拍摄如果是AF-ON就需要先按AF-ON,构图,再按快门,2个手指用力不舒服不用*那个锁定曝光按键,半按快门就锁定曝光了,我只用评价测光。
最近听一个资深说,拍照要先对焦,再测光、锁定曝光。这样的话,按照我的习惯,就要:半按快门对焦-构图-*键曝光锁-快门按下这样的顺序手会很不舒服。
如果是用AF-ON来对焦的话顺序就是:AF-on对焦,构图--
*键或半按快门,锁定曝光--拍摄这个顺序的话比较符合手的习惯,但是缺点是要把半按快门的功能改成曝光锁定,不符合大部分人的习惯,如果旅行是相机借给别人拍还要改设置,忘了改的话还会出纰漏。
打开ai-servo(AF-C)按下AF-ON就是追焦,松开=对焦锁定。可以有效做到人工lock
问:拍人像对焦后为何平移后焦点全部跑焦?
用评价测光,对焦点就是测光点,半按快门同时锁住焦点和测光用点测就麻烦些,5D以下的机器都没有点测联动的,实际上评价测光拍人像足够用点测光只能用中央对焦点,边上的不行,实在想用就把对焦和测光分离吧,按快门测光,AF一〇N对焦至于你说的移动构图失焦问题,如果光圈大景深浅,是正常的;但看你用的镜头,如果不是镜头跑焦,则应是你移动的方法不对,要平行移动,尽量少移动。5D3如果还不够你用,那么能满足你的机器恐怕只有1系的或者未来的。
个人习惯,按*锁定曝光,半按快门对焦后平移构图。当然5D3的对焦点很多,不过对于2.8之样的光圈,完全可以用区域对焦点。我在35/1.4上面则是换成单点对焦,当然要选择最近的点,用好那个轮子和转盘其实很快的,多练习下就行了。另外,还有种办法,就是对于拍人像眼睛已经超出最边缘对焦点很多的时候,比如头已经顶到了框顶,可以找相近的焦平面,如胸口、领子等等,多摸索下就行了。
人像摄影的测光&http://www.canon.com.cn/specialsite/canon_portrait/14.html
骞芥灄瀛よ檸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8,67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微单镜头 is黑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