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分析除了网格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应用研究——以北京、上海、杭州三地为例,杭州网格化管理系统,上海到杭州,杭州 上海,杭州到上海动车,上海到杭州高铁,上海至杭州高铁,上海杭州高铁时刻表,上海到杭州多少公里,杭州上海高铁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应用研究——以北京、上海、杭州三地为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网格化城市管理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救济措施_百度知道
网格化城市管理过程中突发事件应急救济措施
我有更好的答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增大,城市的应急事件频繁发生,需要管理部门迅速做出响应和处理。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制定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但是由于应急事件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城市管理者往往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事件进行决策,应急预案往往不能为领导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需要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在对信息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各种情况的应急预案。基于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城市应急事件管理整合现在已有的各种信息,通过信息分析,实现各部门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协调合作,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为提高政府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本文探讨了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中,城市网格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的分类和编码方法;通过分析城市应急事件的概念和类型特点,提出了城市应急事件的管理方法。 本文对基于信息分析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中的信息需求进行了分析,通过已有的信息资源的分析,得出了适合应急事件的信息分析模型。利用网络分析功能,分析了城市应急事件的影响范围、救援资源覆盖范围;利用路径分析,对救援路径、人员撤离路径进行了分析;利用网络分析,对危险源的控制、排除危险的方式进行了分析。 本文以应急事件发生后的信息分析为重点,通过在天然气泄露爆管事件发生后,分析已有的道路、救援资源、居民点、安置场所等信息,提出人员转移、危险区域管理、抢险路径等应急事件处理的对策与决策。同时为未来紧急事件的评估,灾后恢复提供了建议,对未来资源管理、资源分布进行了探索。网格化软件金鹏信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网格化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城市网格形态研究_图文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城市网格形态研究
&&关于城市形态的硕士论文有参考价值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北京市网格化管理模式
从2004年首推“万米城管网格”,
到今年率先基本实现“三网融合”,
北京网格化体系建设始终保持全国领先——
网格化探索的“北京经验”
2016年05月16日 人民日报&
 北京是全国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发源地。十余年来,走在前列的北京市网格化工作一直未停下探索的脚步。
  从 2004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到率先向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和社会治安网格化扩展,再到率先推进城市管理网、社会服务管理网、社会治安网“三网”融合,北京始终在网格化体系建设上保持领先,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推动首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已逐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工作离不开的“好抓手”,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好帮手”。
  目前,北京市已经实现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网格化体系全面覆盖,全市由31681个格子组成了一张“大网”,15.9万名网格员活跃在每个小格子里,随时随地为百姓解决问题,及时反映和协调解决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仅2015年,全市网格化信息系统共立案410万件,处置案件337.2万件,结案率达到92%。
  “三步走”推进北京网格化体系建设不断上台阶
  自2004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广城市管理网格化以来,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迈出了三大步,取得了巨大发展:
  第一步,率先推出城市管理网格化。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率先实行城市管理网格化,主要是落实市政管理责任,将市政道路等公共区域划分成1652个“万米网格”,切实维护市政设施安全。随之,东城网格化经验迅速在全市推广、被全国各地采用。直到今天,城市管理网格化依然在首都市政市容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步,社会治安网格借鉴运用。在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网格化理念又被运用到社会治安中,作为“平安奥运”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提了出来。网格化从市政发展到治安,从管“物”发展到管“人”。社会治安网格化,为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三步,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加快推进。党的十七大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后,随着北京社会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又把网格化引入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中。2015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网格化体系建设“1+3”文件,又明确提出“三步走”目标:一是2015年底基本实现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化体系全覆盖,二是2016年底基本实现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社会服务管理网“三网融合”,三是2017年底基本实现全市网格“一体化”科学运行。
  梳理北京网格化体系建设十余年的发展脉络,人们可以看到,其实施领域由城管、治安,扩展到了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整个领域,由简单管“物”、管“人”,发展到了所有“人、地、事、物、组织”等的服务管理。
  如果说,城管网格是专业性“小网格”、社会治安网格是行业性“中网格”的话,那么,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特别是正在建设的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已经是综合性“大网格”,一张全面覆盖、无缝衔接的工作网络已经形成。
  “三网融合”推进北京网格化体系建设互联互通
  及时发现问题和快速反应是网格化的最大优势,而这离不开功能完善的信息平台作为支持。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网格化专家熊炎认为,网格化管理在我国推行已经超过十年之久,它弥补了现有体制的不足,成为了提高基层服务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在网格化管理的推广过程中,虚化现象并不罕见,少数地方的网格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墙上的网格图上,缺乏大量数据支撑的网格化难以起到及时发现问题和快速反应的作用。
  目前,北京共有16个区、150个街道、2976个社区,需要采集海量的数据传输到信息平台,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个网格员在工作过程中获取的信息都能精准地体现在后方的信息平台上,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才能掌握到最真实的数据,同时针对这些数据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怀柔区泉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网格化指挥分中心主任崔波说。
  43岁的王国荣是顺义区的一名网格员,她负责的“网格”位于石园北区,从石园东路到五中路口,再从顺平路绕到顺通路,加上小区里面的条条小道,推着自行车走走停停,一圈巡视下来要一个多小时。早晚各一圈,每天就要走上四五十里地。像她一样,目前北京已有15.9万名网格员每天活跃在自己的“辖区”里,收集着最鲜活的社情民意。“通过与区职能部门共享、与科室台账对接,借助网格员以及摄像头、民生热线等渠道,我们已经梳理出2000多项上亿条数据,为服务管理提供数据支撑。”西城区德胜街道智能化办公室主任赵沛说。
  除了信息采集不够,很多地方网格化管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各部门信息平台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政府各部门往往严守本部门信息,从而形成一座座信息孤岛,这也阻碍了网格化管理中信息的流通,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
  在去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北京市又加快推进“三网”一口登入、信息共享。网格化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与环保监管、安全生产、扬尘污染、城管、消防、公安、民防、特种设备监管、气象、公共服务单位等近50多个部门信息系统的横向对接和互联互通,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政府部门在服务管理资源上存在的“横向协同不足”的问题,提高了问题的处置效率。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让社会服务管理从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从“突击式”走向常态化。
  “网格化+北京城市服务管理”正带来革命性变化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开始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使用的热词,有些地方也顺势将原有的“网格化管理”改称为“网格化治理”。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网格化专家张静波认为,实现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并非简单的名词转换或技术升级,需要实现从“管控”到“服务”的治理理念的转变,从“维护社会稳定”到“满足公众需求”治理目标的转变,而这恰恰与北京市较早推进“三网”融合的思路不谋而合。
  一张“网”,包罗社会万象、覆盖百姓民生;众多“格”,实现责任到人、消除死角盲区。由此,北京掀开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新篇章,步入网格化管理服务的新天地,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位居民都成为网格里的幸福“网民”。
  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网格工作协调处的同志介绍,我们在全市逐步推行了网格员“一日双巡”“预约服务”“错时服务”等网格化服务模式,使“上门服务”“零距离服务”“面对面服务”成为常态,为居民提供了面对面、点对点、个性化、精细化的优质服务,全面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便捷度。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更让网格化管理服务快速升级。“我们推出了掌上团结湖的APP,今后社区居民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在线上畅通无阻地享受各种服务。”朝阳区团结湖街道副主任张立云介绍。而随着智慧居家养老平台的建成,老人动一动手指就可以上传健康数据,终端服务器进行保存并形成个性化健康档案,医生远程监测、分析、评估数据做出健康辅导,使居民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智能化养老。
  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微生活”服务馆、丰台区马家堡街道健康管理小屋、怀柔区“乐居怀柔”……全市涌现出了一批网格化智慧服务典型,把服务送到了千家万户。
  以“互联网+城市服务管理”为核心的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是继“一站式”服务办公之后,城市服务管理领域的又一次革命。也就是说,网格化,已不再是城市服务管理工作的辅助性工具和手段,而将成为城市服务管理的主要工作方式和载体。这将带来城市服务管理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性、方式方法性重大变革。“我们应当适应这一系列重大变革,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网格化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城市服务管理创新,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主任宋贵伦表示。
问:“数字城管”概念?
答:城市管理信息化(简称“数字城管”)是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根据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依靠法律、行政和信息化技术等手段进行城市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政府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数字城管”能够实现精确、高效、全时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是城市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突破。目前建设部推广的“数字城管”主要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的监督指挥平台,实行科学快速、有效的城市管理;二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三是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为两个轴心的管理新体制,将监督职能与指挥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监督与制约互动,再造城市管理新流程;四是建立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的比较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各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从而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到位。
问:什么是单元网格
答:单元网格是数字城管系统中所定义的最小管理单位,指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根据城市管理工作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每个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标识。一般通过编码规则保证单元网格空间定义上的唯一性,通过单元网格的属性来保证时间定义上的唯一性。
问:什么是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
答: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问:什么是城市部件?
答:城市部件主要指城市市政管理的公共区域内的各项地上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以及其他设施,不包括地下的市政管线和非公共区域内的设施。
问:什么是城市部件管理法?
答: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新模式将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统一冠名为城市部件),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城市服务管理的又一场“变革”
像当年买东西到门市部、后来到购物中心、现在进行网购一样,城市服务管理工作过去是科室办公、后来是“一站式”服务、现在发展到了网格化。如果说,从科室办公到“一站式”服务,是社会服务和城市管理的一场“变革”的话,那么,网格化是又一场更深刻的“变革”。
首先,网格化自身在“变革”。10多年来,起源于北京的网格化,由量变到质变,一直在“变革”中。归纳起来,可以说有“六变”:一是逐步变“高”了。从纵向说,由开始的城管网格,到后来的社会治安网格,再到社会服务管理网格,逐步叠加升高工作层面。二是逐步变“大”了。从横向说,由简单管城市“物件”,发展到管人、地、事、物、组织等所有城市服务管理内容,逐步扩大工作覆盖面。三是逐步变“上”了。从技术上说,由初级的电子信息报送、简单的电脑处理,发展到“互联网+城市服务管理”,成为大数据办公系统。四是逐步变“精”了。从网格化体系建设说,由简单的落实管理责任区,发展到精密的信息化服务管理系统。五是逐步变“细”了。从网格化运行体系说,由简单报情况,细化到从问题发现、报告、派遣、处置、反馈、评价等一个闭环式的事件办理系统。六是逐步变“准”了。从网格化成效说,由简单的划片管设施,发展到与各种客户端和工作对象进行点对点对接、精准化服务管理。可见,网格化已“变革”成为一个庞大的城市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工程。这个工程,既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又要有海量的大数据支撑,更要有快速管用的实际效果。
更重要的是,网格化将带来一系列深刻“变革”。在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格化与网购一样,不仅是方式方法的“变革”,而且将带来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深刻“变革”。一是带来思想认识的深刻“变革”。网格化将成为城市服务管理的主要手段。网格化工作不仅是网格员的事,而是所有城市服务管理者和服务管理对象的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二是将带来工作理念的“变革”。网格化将使所有工作人员和对象特别是广大群众受益。网格化也不仅是用来管人、管物的,更重要的是服务广大群众的。网格化既为了精细管理城市,更为了精准服务群众。三是将带来体制机制的“变革”。网格化将融入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与各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及广大民众密切相关。在一个“网格化+政府、社会、市场”的新格局中,原有的城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基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都要相应变革调整。网格化如果不是与现有社会融为一体,而是另起炉灶、“两张皮”,那就没多少积极意义。网格化工作机制创新,必然会带来城市服务管理体制改革。
网格化及其变革和成效,要进一步让干部认知、群众感知。首先要让广大干部认知。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干部之间的差异在于理念,而未来城市服务管理水平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网格化。应当说,全国各地越来越普遍重视网格化体系建设,但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很平衡。事实将证明,哪里重视网格化体系建设,并随之而变革城市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哪里的干部职工就会越来越尝到网格化的甜头。更关键的是要让广大群众感知、有获得感。总之,要让越来越多的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到,网格化“用得上、离不开、信得过”。在这方面,还有差距,需要进一步共同努力。
(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
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
首先,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
第三,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正是因为这些功能,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简单的讲: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
晨华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社会治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以居民需求为服务导向,整合人口、社会事务、城市公共服务、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等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以网格化作为切入点、户况作为支撑点、搭建社会治理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社区综合服务与社会管理信息平台,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社区服务方面:搭建基础数据平台,对全地区所有人口信息及与人相关联的社会事务信息建立动态数据库,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源,为百姓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有效地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服务和管理水平。社会治理方面:在基础数据平台之上建立综治信访维稳系统,依托于基础数据和百姓互动平台的网格化管理体制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诉求、社会问题以及不稳定因素,并通过网格责任人及时进行登记、排查、调处整治、结案分析、反馈于民,对承担社会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与管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梳理,对事关全局的重点人群和重大紧急事件进行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
主要是通过网格员对辖区范围内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要素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区楼栋、房屋、单位门店、人口信息、民政救济、党建纪检、工会工作、计划生育、劳动保障、综治信访、乡镇特色、志愿者服务、市场商铺、安全生产、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
统计分析平台
主要是对于基础数据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智能化汇总和分析,制成数字和图形报表,用柱状图和饼状图来显示一目了然、突出重点、全盘分析。
考核评比平台
主要是上级对下一级事件办理时限或者绩效的一个考核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对各级组织机构进行排名。
  考核内容主要针对办理事件的时限、民情日记的篇数和质量等指标进行考核,对于办事超时,拖拉的部门进行扣分管理。
考核是系统的重要内容,是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详细的制定。形成事事有考核,人人有考核,以及责任追究机制。
地理信息平台
电子地理信息平台支持在二维地图和卫星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等信息的标注。支持在三维地图上进行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房屋等信息的标注以及可以自动和数据库的人口等基础数据进行挂接,能够显示所有楼栋,每个楼栋里的每一户房屋,以及户主和家庭成员的信息。
三维地图显示方面:我们结合目前流程的数字城市模型技术,展现城市风貌,区域划分。
地图信息平台能够显示某个小区下的所有楼栋,每个楼栋里的每一户房屋,每一户房屋里户主和家庭成员的信息。
GPS定位平台
网格员定位的功能可以实现对手持手机终端的网格员的实时位置的监控,指挥中心登录到系统以后选择相应的组织机构,可以在相应机构级别下将相应人员的位置给显示出来。
唐山市路南区“三全七化”网格体系
唐山路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区域率先优化”理念,着眼于推进网格化管理提质增效,全力构建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为总体目标,以”网格化定位,责任化分工,精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多元化参与,规范化运行,信息化支撑“为基本框架的”三全七化“社会管理体系,开创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规范高效的城市化社会管理新局面。
河南漯河“一格四员”运作模式
河南漯河“一格四员”运作模式破解社管理难题:网格化里面配置四员:网格管理员(社区居委管理人员)、网格协管员(机关包片干部)、网格警务员(片警)、网格监督员(老党员、4050人员、人大代表等)。以“网格”为依托,整合社区资源,配备骨干工作人员,了解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对群众的诉求、社区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格内”处理,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此模式经河南省政法委上报中央政法委得到中央政法委的高度肯定。
宁夏石嘴山大武口区“4+6”运作模式
每个网格配备由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下派干部、社区警员组成的“四员”和由社区老党员、4050人员、低保户、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组成的“六员”,明确他们的岗位和职责、管理范围,在居民区设立岗位服务台,公布他们的联系电话,便于居民及时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管理激励奖励机制,实现人员分层管理,形成以网格管理员队伍为主体,其他志愿服务队伍和互助服务团队为补充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此模式被列为中央创新社会管理的经典案例。
山西长治”三位一体"管理模式
山西长治“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位一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运作模式“有了这个‘掌上网格’系统,工作中的问题发现得更加及时了、处理更加主动了、责任更加明确了、服务更加贴心了,真正达到了让群众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和谐、让城市管理更有序的效果。”6月18日上午,在常青街道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手持终端配发暨培训仪式上,手持新发放的“掌上终端”,基层信息采集员高兴地说。
去年以来,城区认真贯彻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汤涛同志提出的“社会管理与经济并重”的指示精神,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结合实际、注重创新,着手在全区搭建集“党的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了“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
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平台是集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三网合一”的“三位一体”、“四级互动”的工作平台,掌上网格系统是与该信息平台配套的硬件设施,包括排查登记、事故处理、事故核查、应急事件上报、应急事件核查和通知公告六部分功能。网格信息员通过手持终端,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有效上传,与区指挥中心取得联系,确保我区网格化社会管理信息平台平稳高效运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能力。
目前,我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经过6个月的安装调试、信息录入和模拟运行,已于6月18日正式在全区试运行,这对于进一步夯实党的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意义。工作中,城区一方面创新管理服务资源整合方式,建设“三网合一”、“三位一体”的大型数据系统。
系统由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党的建设三大板块、三个子网站有机集成,可统筹整合全区各类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汇集相关数据和需求信息,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和高速便捷的调用。“社会管理”子系统及时收集、有效处置事关市容环卫、安全稳定等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信息的采集、传送、处置全程实时动态管理,实现对社会管理事务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处置;“公共服务”子系统有效聚合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信息资源,通过上门服务、热线服务、信息匹配服务、网上政务服务等,为居民群众提供求助救助、商品配送等20余种、150余项服务,让居民群众足不出户便可享受生活便捷;“党的建设”子系统汇集党务政务信息、社情民意信息和街道、社区、职能部门处理政务和评议考核排队信息,将街道、社区和职能部门的办事情况、服务质量等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同时,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实现了区委、区政府、街道社区和社管职能部门协同电子办公。各社区单元网格信息采集员收集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信息,通过手机终端即时发送至信息平台,平台即刻受理,按照“分级负责,逐级上报,分类处理”的原则,下达信息指令派遣相应层级网格责任人到现场处理,网格责任人通过组织协调网格内管理服务资源和力量协同处理,处理完毕反馈、核实、结案。如无力处理,反馈至平台报上一层级,由上一层级责任人在更大范围组织协调各类管理服务资源和力量进行处理,直至问题解决。大量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通过信息平台快速处置,实现了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协同办公,简化了群众办事环节,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城区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效能的应用载体。
“三位一体”社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运用,创新了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网格化管理,划细了责任单位,明确了网格职责,由以前的“坐等上门”变为现在的“主动发现”,使问题、矛盾发现和处理的关口前移;二是实现了由“单一”向“协同”的转变。信息平台构建了上下级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办公机制,改变了以往单一部门办理、各方推诿扯皮的现象,提升了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实现了由“分散”向“统筹”的转变。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有效统筹网格内、网格间各类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资源,形成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合力,改变了以往街道社区行政资源分散、力量薄弱、手段单一等问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
同时,该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内、外网结合的信息系统,一方面各级工作人员通过内网办公处理公共事务;另一方面,居民群众可通过互联网直接登录系统外网,参与征询意见、社会调查和留言板等互动,表达自己的需要、诉求和对社会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增强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参与感。依托系统强大的信息发布、统计排队和监督评议功能,有效激励鞭策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改善方式方法;区委、区政府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督办和点评各单位各部门管理服务情况,构建领导监督与公众监督相统一的考核管理机制。
城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试点开展及信息系统模拟运行6个月以来,共征集群众意见1236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840余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苗头,化解在初期,构建起了“党建引领、平台支撑、三位一体、开放互动”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
中广网&&&&07-28
播出时间:日
嘉宾:建设部城建司市容环境管理处& 卢英方处长
责任编辑:张亚然
主持人:雨亭
郭静: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中国之声》—《今日论坛》节目,坐在我身边的是主持人雨亭。
雨亭:听众朋友,大家好。
郭静:今天咱们要谈的话题和城市管理有关。
雨亭:没错。
郭静:城管一直是让大家很头疼的难题,经常是钱没少花,力气没少费,城管工商市政一起忙活,但是仍然会顾此失彼,群众还不太满意。我们可能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就是有时候看到个别的城管队员粗暴的查收非法摊点,可是没过多久,非法摊点又在原处出现了,对城管的粗暴执法,老百姓不满,其实城管队员对管理上的难度也很头疼,事实证明这种突击式、运动式、粗放式的管理方法管不好现在的城市。我们觉得特别需要一种更人性化、更科学化、更精确的管理模式。
雨亭:没错。您提到的这三个方面也概括了今天我们向大家来推荐和探讨的一种管理模式,就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更加的精确和科学,这种管理模式也是由北京市东城区率先推广的,而且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聘用了下岗的4050人员担任城市管理监督员,它运用的现代城市管理监督员信息技术,监督解决城市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了过去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处理效率低下的弊端,对城管问题发现率由30%提高到了90%以上,过去需要一周时间处理的问题,现在平均只需要12个小时了,同时还解决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最近,建设部决定推广这种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今天我们就围绕这种管理模式,就相关问题和大家探讨。非常感谢郭静,那么听众朋友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我们联系,短信的发送方式是编辑字母CF,也就是“采访“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加上您想说的话,发送到9500168,今天我们电话连线的嘉宾是建设部城建司市容环境管理处的卢英方处长。卢处长,您好。
卢处长:您好。
雨亭:欢迎您走进我们的节目,在节目的开始,我们已经提到了,大家对这个名字感到非常新鲜的概念,就是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听上去还是有点神秘莫测的感觉,是不是非常复杂?请您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
卢处长:其实万米单元网格并不是很复杂的东西,它主要是采用网络的技术,网格的技术,以大约一万平方米左右为一个基本单位,把城市管理的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络状的单元,像东城区就把25平方公里划了1652个网格的单元,由城市管理的监督员对分管里的单元进行全时段的监控,这样,就是把里面所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像雨水井、井盖、树木等管理部件都按照地理的坐标给定位在万米单元的网格当中,以图形的方式反映地理信息平台上,从而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精确性。另外,就是通过万米单元网格的划分,像东城区管理的区域由区、街道、社区三个层次变为区、街道、社区和社区万米单元网格四个层次,相应的责任人也有三级变为四级,进一步明确了管理的责任,是这样的概念。
雨亭:解释起来还是让大家非常容易理解,这种《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布局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其实从去年的四月份开始北京东城区就已经逐步推开,我们也看到相关的报道,比如说把这个城市,当时大家非常熟悉的像井盖丢失、垃圾乱堆放等都可以及时报告给城市管理监督中心,通过专用的网络迅速通知担负城市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应该说是平均12个小时就可以将问题解决了,用这个评论形象地说,井盖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大家管理起来非常的方便。刚才我还提到了就是类型这样的管理模式都是下岗失业的40到50岁的人员,究竟什么样的人最胜任这个工作,这是不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呢?
卢处长:胜任这个工作应该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责任心,像城管监督员要有责任心,热爱自己的社区,热爱自己的城市,所以他愿意做群众的知心人,群众有什么问题反映到他那,他马上就通过手机的城管通给拍照下来,然后反馈回去,这样,工作就会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改变城市的环境;第二就是能吃苦,城市管理的监督员,像东城区每个人负责18万平方公里左右,要清楚这些部件设施,要不间断的巡查,工作量也是比较大的,也是个累活,就是没有吃苦的思想可能是不能胜任的。像对4050的人员,我认为都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在全国都能够推广,是解决4050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一个小的途径。
监督员把发现的问题用“城管通”摄下来,报告给监督中心
雨亭:我们也了解到建设部刚刚召开了推广会议,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事情,这次建设部也准备选择在北京市朝阳区还有杭州、烟台、深圳、成都和武汉等十个城市开展试点,今后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方式有望在全国推广,那为什么要先选择这种方式在全国推广?
卢处长:过去在城市里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更多一些,在管理上没有同步的发展,这样许多社会上的问题和矛盾都反映在城市管理的领域里,中央也强调人民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主要是建立经济、政治、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现在大家都能够看到,对城市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各类基础设施都建了起来,城市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靠这些基础设施的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和管理,如果城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功能发挥,就会影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我国城市管理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模式?抓手在哪里?我们也一直在进行研究,各个城市也不断进行探索,东城区新的模式等于是对城市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还有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技术进行城市管理,进行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认为它走出了一条基本上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需要的道路,对于其它城市管理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借鉴,所有其它城市也可以学习推广,就使建设部准备在全国推广的一个原因。
雨亭:这个新模式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和政府体制改革与电子政务结合,有利于政府管理创新和自身的建设,万米单元网格是在适应的阶段就已经引起了有关单位,比如说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科院等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不少领导专家实际去了解情况之后也是给予了充分肯定。另外,也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相关的评论、有关专家,包括市领导对万米单元网格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来共同了解一下。
今年年初,北京市长王岐山到北京市东城区调研城市管理工程区工作时,充分肯定了由工程区政府研制的网格化的管理系统,他在讲话当中充分肯定东城区在加强城市管理方面所作的新的探索,并指出,城市管理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一座城市由建设为主,到建管并重,再到管理为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通过对城市万米网格管理新经验的探索,要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方法和模式,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曲维枝在评论当中说《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现以监督层和执行层两个轴心的体制等都是创新,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是一个非常典型执政为民,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例子。
中科院院士陈树鹏在考察后指出,这方面主要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说在管理监督服务的一体化,信息流调控了人流和物流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同时系统具有功能的延伸空间,另外具备公开、透明的特征,监督权和行政权相分离更加科学和民主,政府把自己拘束起来,把监督的权利交给了百姓。
城市管理监督中心
7:51分,欢迎您继续收听正在直播的《中国之声》—《今日论坛》节目,我是主持人雨亭。今天我们围绕的是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在北京市东城区的这种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我们来就城市管理相关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今天通过我们电话连线的嘉宾是文件司市容环境管理处的卢英方处长。卢处长,您好。
卢处长:您好。
雨亭:我们来看一下听众朋友发来的短信,看看他们的观点。手机尾号3682的北京听众说,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概念,我就生活在北京的东城区,这里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而且有效的解决了很多我身边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我们都表示拥护。广州听众说,这种模式是不是能够在广州也推广,对于一些大的城市这是一个好的办法,以后会不会也会辐射到中小城市中?大家非常关心,也欢迎听众朋友继续通过手机短信和我们交流,编辑字母CF,也就是“采访“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加上您想说的话发送到9500168。山东烟台听众说,这种模式和现在的城市管理模式相比到底有没有一些显著的区别?听您们介绍了半天,给我们的印象还不是很深,刚才听说也会到烟台进行试点,今后我们试点的方式和北京市东城区的模式有没有区别?请卢处长给大家回答一下。
卢处长:好的。在北京东城区的模式主要是和过去城市管理理念上有很多的不同,一个是从管理,过去城市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管理的对象空间位置也不准确,时间有时候也不准确,责任也不准确,这样的管理就是低效率的,所以运用新的管理模式以后,主要是通过多向的数字城市技术的应用,对管理对象、空间、时间、责任上就有了定位,这样城市管理由粗放转向了精准;第二,过去很多都是领导发出指示、号召大家挂着大横幅就开始搞一个什么清洁运动,这样不但没有结果,而且运动也频繁,结果还是没有着落,现在这一套模式建立起来以后,就有了监督,老百姓可以监督各个部门的工作成效,这样每个部门发现了问题以后,如果没有处理好,或者事后没有处理好,在网络上都会有精确的记录,处罚就有章可循。
雨亭:手机尾号4180的陕西太原听众问了个问题,他说,这种模式给予的基本技术到底是什么?对于一些中小城市在推广中是不是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推广的可能性有多大?
卢处长:技术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都是成熟的技术,主要是有这样几个技术:一个是网格技术,网格地图的技术;一个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还有一个是卫星定位的技术,就是GPS技术,很多的车辆上都安装了GPS技术;还有现在使用的遥感技术;另外还有移动网络、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这些技术都是成熟技术,没有新的东西,把它组合起来是一个综合的运用。在中小城市只要有一定的信息基础和运营维护的经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都是可以实行的。
雨亭:手机尾号1531的听众问的问题是,如果实现经费的运作,特别是在管理细则的运作方面,和原来城管部门的工作有没有一些冲突?
卢处长:没有冲突,城市管理过去是靠城管队员进行巡视,现在是靠监督员进行巡视,过去的管理,比如说自来水井盖有关的巡视人员只是查自来水的井盖是不是有丢失,煤气的巡视人员只查煤气的,人很多,但是效率比较低。现在这套模式是由城管监督员对区域里所有的基础设施出现了问题都去检查,这样的效率肯定是比较高。
雨亭:提高了效率让大家也感到了生活的方便,手机尾号3149的内蒙古听众说,科技与城建同步是社会和谐真正的体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和方便。节目最后,我也想听一听您对未来的设想。卢处长,请您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未来在推广过程中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卢处长:推广现在也是想这样,通过推广东城区的经验,把城市管理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程度,但是我们也考虑在推广之后不要搞成政绩工程,搞一些华而不实的,所以建设部要先开展试点,选择了十个城市,对这十个城市进行试点,总结了经验,然后在各个城市东中西部的各种经济条件的城市,取得经验以后再进行推广。
雨亭:好的,非常感谢您,谢谢您参与我们今天的节目,为大家解读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再见。
卢处长:再见。
雨亭:这种新的模式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监督服务的一体化,甩开了职责不清的弊端,另一方面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改善社会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使得推广。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雨亭代表责任编辑张亚然感谢您收听今天的节目,稍候请继续收听由郭静为您主持的《中国之声》早间报道。
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研究
2011年6月以来,清华大学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组调研了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杭州、信阳、巫溪、肃宁等省、市、县。调研发现,目前地方社会管理创新主要呈现三种代表性的体制:一是党委主导的大推动体制,以巫溪、信阳为代表;二是党政一体的大协调体制,以北京、广东为代表;三是依托民政的大社会体制,以上海、深圳为代表。三种体制各有侧重和特色,但都是合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实践模式,对推动当地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起到了主导作用。其中,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是实现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北京市2004年以来创建网格管理法,开展网格化试点,推广网格化体系,逐步形成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北京模式。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从做法、成效、问题与思考几个方面对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做法
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始于2004年东城区创建的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网格管理法,主要是为迎接奥运,解决城市管理问题。2005年6-7月间,建设部和北京市下发文件,在全国27个城市推广东城区做法。至2005年底,北京市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市级平台和八个区级平台建成使用。2010年7月,北京市召开全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确定在东城、朝阳、顺义开展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试点,西城等其他区县也开始了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探索。
(一)东城区。东城区以城市网格正常运行为基础,在建国门、东直门和东花市三个街道开展网格试点工作。一是在区、街、社区挂牌成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机构;二是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每个社区划分为2-5个网格;三是实行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网格司法力量和网格消防员“七种力量”进网格;四是实现“人进户、户进房、
&,通过动态编码定义网格运行状房进网格、网格进图”态,实现动态化管理;五是建立健全社区居民、驻区单位广泛参与的“一委三会一站、多元参与共建”的社区治理结构。
(二)朝阳区。朝阳区以城市网格为基础,建立“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一是全区建立统一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业务集成、互联互通;二是系统中设置可单独运行的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经济动态、法律司法、党建工作等10个模块,共设98个二级目录、583个三级目录和2840个细类,涵盖人、地、事、物、组织、社情民意等各方面内容;三是实行“一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格局。区级建立独立、垂直的社会服务管理监督中心,1400多人的监督员队伍分布到各社区、村,加强对社会服务管理全过程监督、评价和考核;四是除设立监督员,实行楼门院长责任制外,还设立96105电话呼叫热线、信息网站和视频探头等,整合各部门的信息系统。
(三)顺义区。顺义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发展多元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党的建设科学化”为目标开展网格化建设。一是成立区城乡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二是城区以社区居委会管辖范围划为一个基础网格,农村地区以一个行政村为一个基础网格;三是启动城区市政市容网格化平台建设。确定主体工作内容,建立网格化地理信息系统,发展信息员队伍。
(四)西城区。西城区网格化管理的思路是建立“全响应”工作格局。一是在社会管理上,整合区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非紧急救助中心等职能,建立区城市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在街道建立指挥分中心,形成集应急处置、城市管理、综治维稳、信访等为一体的城市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在社会服务上,按照社会保障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以需求为核心、以社会化为依托,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构建区社区服务中心平台,拓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和楼宇工作站功能,形成区、街、居三级联动便民服务体系;三是在社会参与上,以社会协同、多元参与为目标,建立和推广楼门(院)长信息系统,构建社会参与网络,扩大社会参与。
二、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主要成效
2004年以来,尤其是2010年开展网格化试点以来,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提升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网格化服务管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细化。试点区(县)通过建立完善各种数据库、电子图并综合运用,详细分析各类问题和情况的细节,将涉及的全部管理和服务主体、客体逐一落实到网格中,进行实时末梢管理;制定社会服务管理工作标准,推进信息采集、问题受理、处置流程、考核评价的标准化;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
(二)推动部门之间协同联动。资源整合、部门联动是网格化管理的又一显著特征。突出“块”的统筹作用,明确各个层级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权力和责任,为实现“小事调解不出社区,大事化解不出街道”的目标提供保障。强调“条”的专业功能,做到责任清晰、有人管事、有人做事,提高解决和处置问题的能力。东城区在区、街两级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构,形成“一个管理网络、一套运行机制、一个指标系统、一个服务平台、一支综合力量”的社会管理执法格局。朝阳区将各部门协作职责及其具体标准都列入数据库,为区(县)、街(乡)和部门间的资源整合、业务集成、互联互通搭建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动条块间信息共享、工作协同。
(三)推进基础信息共建共享。网格化管理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有效解决了“情况不明”和“信息孤岛”问题。东城区建立7大类、32小类、170项信息,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朝阳区将门前三包、物业小区等5.8万余家涉及市容环境、安全生产、食品卫生、地下空间等管理领域的责任主体纳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房产、人口、单位等数据库,采集基础信息达1127万余条。西城广外街道目前完成了流动人口,建筑物、城市部件、社区服务、经济单位等17类78个图层近20万条属性数据的入库工作。
(四)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行网格化管理,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搭建了平台。东城区根据地域功能,划分出居民网格、商务网格、单位网格,动员社会各方参与服务管理。西城区在月坛街道试点楼门(院)长信息系统,已发展2314名楼门(院)长信息员。朝阳区香河园街道通过社区自治协管试点,使社区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月均发案1200余件到2011年6月月均发案700余件,发案率下降41.7%。海淀区许多社区环境得到了改善,尤其是部分重点老旧社区,以网络为平台,自发成立社区协调管委会,一些存在多年、居民反映强烈的社区顽疾得以根除。
(五)奠定社会和谐稳定基础。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助于奠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据统计,朝阳区5年来共解决各类案件865万件,占六城区总量的80%以上;受理群众投诉72万件,满意率达到80.7%。东城区半年多来通过网格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达8400余件,化解矛盾纷争630余起,排除隐患800余起,为民服务做实事6700余件;2010年全区信访总量和集体访量实现“双下降”万人发案率保持全市最低水平。
三、北京市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面临的问题随着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的深入推进,实践中也凸显出一些亟待深入探索和化解的新课题、新挑战。
(一)统一认识问题。调研发现,对网格化的认识不尽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有利于精细化管理,有利于落实工作责任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途径,处于牵头抓总的地位;这项工作宜早不宜迟,需要给(区)县留有充分余地,不能搞一刀切,成功经验应该得到推广;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网格化管理并不新,只要切实抓好责任制落实,服务管理同样到位;推行网格化管理,需建立新的工作体系,加大了协调难度,搞不好既影响当前工作,又加剧条块矛盾。如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是北京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路径设计问题。网格化服务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处置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系统,城市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发展新区及远郊区(县)由于功能定位、人口构成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推进网格化面临着复杂的路径设计问题。诸如:如何在框架设计上既符合网格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能兼容各地区特点,做到“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有机统一;如何在运作模式上既能掌握全市基础信息和工作状况,又能充分发挥各区(县)、街(乡)平台作用,有效调动社区、社会组织和广大居民的积极性;如何在方法手段上融合信息化手段与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形成多元复合的工作方式等等。
(三)机制创新问题。现行科层体系实行部门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由相关部门直接负责。网格化使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在发现和处理问题两个环节上更多地依靠信息系统,相关部门的职能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上。服务管理网格化要求对现行工作模式进行调整。西城、朝阳等区城管网格市级平台积压的问题,大都是因部门间难以协调造成。如何破解难题、加强统筹协调,需要创新工作机制。是否设立层级指挥平台,指挥平台是否建成实体性机构,各级平台的职责如何划分,是否建立相对独立的网格监督员队伍,是否建立工作考评体系等等,这些都要根据需求进行设计。
(四)资源整合问题。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必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行政上,如何打破部门界限,在网格上实现各单位、各部门联动;管理上,如何科学配置管理人员,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走出“人海战术”的怪圈;组织上,如何提高社会动员能力,进一步扩大社区、社会单位、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等等。这些都是推进网格化过程中面临的课题。
(五)信息支持问题。信息系统是网格化的有机构成和重要技术保障。包括:如何设计全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信息系统的布局和各层级的功能定位,推动业务范围、规范和流程的标准化建设;如何推进基础信息采集更新机制,在试点区(县)现有工作基础上加大力度,解决基础信息不全、不准、不新的问题;如何解决人地物事组织基础信息数据及各类业务处置信息互相分散、各区(县)各部门信息相对封闭,突破难以形成解决问题合力的“瓶颈”
四、关于进一步推进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思考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造性探索,旨在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下一步,推进北京市网格化服务管理,需要结合北京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工作体制
按照完整覆盖、管理到位、服务便捷、统分结合、联动均衡的原则,结合辖区面积、人口规模、服务管理事项,通过提升、改造、搭载、整合,以城市管理网格为基础,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整合服务管理职能为核心,建立起“更快地发现问题、更好地处理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无缝隙、精细化,形成覆盖全面、情况清楚、处置及时、监督有力、公众参与广泛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体制。同时,研究、出台《北京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北京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指导目动与社区规范化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等结合,推进网格体系录》落实的任务落实与绩效提升。按照指挥与监督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的监督、评价、考核体系。
(二)完善工作网络
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区(县)、街(乡)、社区(村)三级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工作平台。区(县)层面,在对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进行提升、改造、扩展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负责统筹协调本区(县)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的各项工作,指挥重要事件和需区(县)层面协调解决问题的处置工作。街(乡)层面,在整合城管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综治维稳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服务管理综合指挥分中心,负责所属区域范围内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协助和监督职能部门及时处理网格报送的各类事件,完成区县指挥中心交办的任务,指导社区(村)做好网格管理工作。社区(村)层面,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负责网格的组织协调工作,公安、城管、工商、市政市容、消防、司法、卫生、文化以及工、青、妇等部门和组织采取一人一格、一人多格或多人一格的方式,吸纳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居民代表、楼门(院)长及各类志愿者参与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三)夯实工作基础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需要夯实工作基础。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分工,制定行动方案,提出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抽调公安、城管、信息、民政等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参与方案筹划、
措施制定,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社会服务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指导网格体系建设。设立各级财政网格化专项经费,或列入市、区(县)两级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实施意见,通过折子工程的形式,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职责、任务,上下左右密切配合,确保将工作职责落实到网格。
(四)推进信息建设
按照统一标准、属地为主、协同工作的原则,整合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面、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总结推广各试点区(县)网格化信息建设经验,制定全市统一的数据结构、数据内容、数据编码、数据交换和系统接口等技术规范。通过市、区(县)两级共享交换平台与市级相关系统对接,支撑区(县)、街(乡)、社区(村)三级应用,推进各相关部门、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利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建立满足区(县)、街(乡)、社区(村)三级需要的云服务平台。采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通过手持终端、网络、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网站(微博)、邮件信函、数字电视交互系统、各类新闻媒体、舆情监测机构、视频探头、电子感应器等,及时发现和上传各种群众诉求以及各类社会问题、突发事件。
社会管理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如:政府如何落实服务和职责?政府与社会关系如何革新?社会如何自我治理和调节?有多少问题是政府造成的?有多少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党和政府的自身建设解决?有多少问题是政府管理社会失当造成的?是否可以通过创新社会管理解决?政府进入社会的边界在哪里?有多少问题是社会自身造成的?社会自治的困境在哪里?是否可以通过加强社会自治解决?
北京实践对部分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回答。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核心是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作为一种工具、一个平台,如何通过这样的工具与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及时高效地提供居民需要的优质服务,并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全国各省市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有可借鉴之处,但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一样,有不同的阶段。全国各地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等各不相同,基层社会治理没必要也不可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关键在于合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各地自身情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王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长;杨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100084)
北京市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经验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不断对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出新要求、创造新机遇。北京市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率先试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对城市管理功能、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创新。本文在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产生背景、概念特征的总结分析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网格化管理的运转情况、成效与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得作用,以期能进一步促进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数字城市 网格化 管理 北京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突破。以北京市为代表的实践经验表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绩效。网格化城市不仅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集中应用,而且为城市管理理念提供了新的范式。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网格化城市管理背景及相关概念
(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
第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从改革开放初到2004年,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8%上升到42%,平均每年增加近1个百分点,内地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0个,其中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已达94个。[1]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城市规模膨胀、人口流动加速、城市地理复杂性提高、各类公共设施庞杂、设备专业化程度高、公共安全隐患增多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控制难度加大、管理问题激增。电话亭、信息亭、停车咪表、造型灯饰、景观雕塑等新型市政设施大量涌现。传统城市管理模式下落后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方法,面对这些日益增多的城市问题只能是疲于应付,捉襟见肘。因此,改革城市管理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创设新的管理方法,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第二,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新模式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一方面,信息化发展初见成效。2005年年底,我国政府网站达到11
995个,部委、省级、地级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为96.1%、90.3%、94.9%和77.7%。2006年1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政府门户网站日益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稳步推进。以“金盾”、“金税”、“金审”、“金财”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取得新进展,全国人口基础信息库已加载12.1亿人口数据。城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电子政务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城市管理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出现成为可能。
(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与特征
1.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一个新兴概念,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不尽相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几种:一种观点认为,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协同利用,它基于城市电子政务专网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运用“3S”(RS、GIS、GPS)技术、地理编码技术和移动信息技术,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中,建设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实现市、区、专业工作部门和网格监督员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2]另一种观点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
[3]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还有观点认为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综合集成各种管理服务资源,在特定的社区网格内,及时发现并综合解决各类问题,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和管理需要的一种创新模式和机制。本文认为,所谓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
2.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特征
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相比,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独具特征:有的学者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六大特征:第一,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第二,网格化管理的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第三,可以避免城市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第四,事前预警性管理;第五,该模式是城市管理改革与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方向;第六,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5]也有学者认为,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5大特征:第一,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第二,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第三,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第四,变“小城管”为“大城管”;第五,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格化城市管理还呈现出数字化管理、闭环式管理、精细化管理、动态化管理等新特征。
三、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及关键技术
(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
1.管理方法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应用了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法。“网格”是指为实现精确、敏捷管理而划分的基本管理单元。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以大体相当于1万m[2]的面积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各个单元互相连接,形成不规则边界线的网格管理区域;对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享;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该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在纵向上实现对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北京市东城区在实行单元网格管理过程中,根据自然地理布局和行政区划现状,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按照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整
[2]体性等原则,把全区25.38km的范围划分为1652个网格单元,从而在空间层次上形成4
个递进的、逐渐细化的管理层面,每个层面都有明确的城市管理责任人。第一个层面是指东城区整个区域,城市管理的责任人是区政府;第二个层面是10个街道,责任人是街道办事处;第三个层面是137个社区、责任人是社区居委会;第四个层面是网格单元、责任人是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
第二,运用城市部件管理法。该方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在勘测和定位标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将全部城市部件分类建立数据库。对每个部件加以编码,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这些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部件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其编码在信息平台中查到。
2.组织设计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组织体制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两个轴心,实现监管分离。其中一个轴心是指“监督轴心”,“监督轴心”的职责是发现问题、传递问题信息,并对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另一个轴心是指“调度轴心”,“调度轴心”的职责是接收监督轴心传递的问题信息,继而通过指挥调度解决问题。具体做法上,不同地区略有差异。北京市东城区通过对各部门城市管理职能的整合,分别建立了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前者即“监督轴心”,后者即“调度轴心”。监督中心下设3个中队辖10个分队,每个分队负责一个街道的管理范围。招聘了400多名城市管理监督员,每个监督员负责巡查大约12个网格单元,18万m[2]和1400个城市部件。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是在市政管理委员会基础上建立的,负责指挥、调度、协调与城市管理工作有关的27个专业部门和10个街道办事处的有关单位。两者在空间安排、人员配置上都是截然分开的;北京市海淀区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视频指挥调度中心、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行政事务呼叫中心“三心合一”的组织设计,通过空间合并和功能整合、实现了“监管分离”的同时降低了转换成本。
3.管理流程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流程再造,基本可以概括为6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具体程序是:每个单元网格内的监督员、视讯采集设备、责任单位(个人)等作为收集信息的主体,将发现的问题通过一定渠道向监督中心报告。同时监督中心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特别服务电话以及网站等渠道了解社会公众和媒体反映的有关问题。监督中心得到这些信息后,立即进行甄别、立案,并将相关案卷批转到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立即派遣相关的专业部门到现场进行处理,如果是市属部件发生问题,指挥中心则协调市级部门进行处理
;专业人员处理完毕后,通过专业部门向指挥中心报告处理结果;由指挥中心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收到反馈结果后,立即派出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处理结果和现场核查两方面的信息一致后给予结案。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信息平台可以自动生成有关数据资料,作为考核评价有关方面工作的重要依据。
4.监督评价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依托信息平台,建立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新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设计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及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等四级责任主体。各项评价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进行测评,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公布。
[6](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关键技术
1.“3S”技术
“3S”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三项技术的缩写。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对城市部件管理的“一目了然”,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环境。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以空间为基础的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海上、陆地、空中和空间的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遥感是一种利用物体反射或辐射电磁波的固有特性,通过观测电磁波识别物体及物体存在环境条件的技术。遥感能及时提供准确、综合和大范围内进行动态监测的各种资源与环境数据,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城市遥感图像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
2.分布式数据库及分布式计算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是由相互关联的数据库组成的系统,它是物理上分散在若干台互相连接着的计算机上,而逻辑上完整统一的数据库。它的物理数据库在地理位置上分布在多个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对于每一用户来说,他所看到的是一个统一的概念模式。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需要用到分布式计算技术。从概念上讲,分布式计算是一种计算方法,在这种算法中,组成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和对象位于已连接到网络上的不同计算机上。用于城市管理的数据位于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系统或者数据库中,因此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需要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来构建异构的分布式数据库。
3.网格及网格计算技术
互联网把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网格则把各种信息资源连接起来。而网格计算则是把计算机和信息资源都连接起来。在网格计算中,资源是分布的,资源及其提供者也是分布的。在城市的网格化管理中,各种计算资源和信息资源异构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网格和网格计算技术对信息处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
4.构件与构件库技术
构件是被用来构造软件可复用的软件组成成分,可被用来构造其他软件,它可以是被封装的对象类、类树、功能模块、软件构架、分析件、设计模式等。应用构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构件库是把一组功能和结构有联系的一组构件组织在一起形成的有机的系统,可以对组件进行查询、管理、编辑等,类似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有许多结构和功能差异很大的子系统,需要用到不同的数据库和软件系统,因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构件和构件库技术的使用将大大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5.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位子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它们可以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具有易集成、易移植、高可靠、易使用等特点,可分为数据库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面向消息中间件、基于对象请求代理中间件和事务处理中间件。中间件技术能够将分布式的、多层的应用系统集成为一个高效的整体,使其更高效、灵活地运转。
6.地理编码技术
地理编码是基于空间定位技术的一种编码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把描述成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转换成可以被用于系统的地理坐标的方式。在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用到许多不同部门和类型的数据,地理编码技术对于这些信息资源的集成和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7.移动GIS(MGIS)技术
移动GIS系统主要由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信息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简称LBS)和移动终端四个部分组成。移动GIS作为一种服务系统,当用户与现实世界的一个模型交互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这个模型会动态地向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可见,移动GIS具有移动性、动态(实时)性、强大的应用服务支持、对位置信息的依赖性、移动终端的多样性等特点。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中,指挥中心利用移动GIS技术可以随时了解网格管理员的位置信息及工作路线,网格管理员则通过PDA手机可以自动获取自己所处位置周围的基础地理信息。
四、网格化城市管理经验反思
自2004年北京市以东城区为试点创新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来,得到了国家各大部委的高度关注。北京市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广的原则,将三环以内城区、四环周边城区和农村地区分三步纳入网格化管理;以事件管理为重点,管理内容从城市环境管理拓展到社会管理,纳入对人、对单位的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社会化,调动门前三包单位、保洁队、绿化队、物业公司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以96105作为统一呼叫平台,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与政民互动系统进行对接。2009年1月始,北京市利用丰台区原有政务信息平台进行网络管理,并投入300万元建立起网格管理体系。外部与工商、质检、统计、住建委等单位实现信息共享,内部与职介、社保、就业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划分网格、配备人员、开发系统、建章立制等工作,目前,丰台区的7.8万户企业、70万名劳动者全部实现网格化管理。按照区、街道、乡镇为基础划分成三个层级网格,包括专职、兼职和协管在内242名劳动监察员负责三层共95个基础网格的管理工作。在圆满完成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试点街道(乡镇)30%的覆盖率后,2010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在丰台区召开全市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现场会,决定在全市推行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7]劳动监察实现网格化管理后,监察工作将发生由阶段性监察向常态性监控、全面监察向重点监察的转变,行政执法案件办理的整套流程全部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信息化系统自动对案件进展情况实时监控、提示,监察效率将不断提高。具体而言:
第一,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北京市东城区自2004年10月24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政府系统本身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0%以上,而过去只有30%左右;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率为90.09%,问题平均处理时间为12.1小时,而过去要1周左右;结案率为89.78%,平均每周处理问题360件左右,而过去每年只能处理五六百件,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8]
第二,有效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一方面,数字化的信息传送方式使得管理成本有效降低,同时,信息传递的快速准确使得各类损害、危险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解决、从而降低各类城市部件的维护成本;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得组织人员的集约化分工配置成为可能,传统管理模式下,某一区域内不同类别的设施、事件,需要不同专业部门分别派人监督,而在新模式下这些工作可以完全交给一名监督员来完成。专业部门不再承担发现问题、捕获信息的责任,彻底从“监督”工作中解放了出来,降低了人员消耗。北京市东城区的经验充分证明,由于城市管理监督员对万米单元进行不间断巡视,各专业部门的巡查人员相应减少了10%左右,各类费用明显降低;由于问题定位精确、人员分工明确,各专业部门的部件、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由于城市部件破坏、损伤发现及时,城市部件维修、重置费用等也大大降低。
第三,有助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城市管理模式的制度缺陷和技术障碍。信息收集传递的及时准确使城市管理工作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走出了过去“群众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的尴尬境地;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新型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方式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多头管理等问题,提高了管理主体的活力和效率;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动下的管理工作流程再造,使得城市管理由过去的粗放、被动、分散向高效、敏捷、系统转变,进一步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做出了有益探索。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从它的功能来看,可以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今天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要走向数字化的北京不愿错过的尝试。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
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派遣、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社区网格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