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右5车头右边三分之一三_7.2+3右4车头右边三分之一一

蛏子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贝壳长方形而两端纯圆,长约4~8.5厘米,壳顶靠近前方。生长线显著,两片贝壳相等;壳面为黄绿色,常有磨损破落而呈白色。贝壳关闭时,前后端开口。栖息于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浅海内湾的软泥沙中。以足掘穴栖居,深达10~20厘米,足部朝下,涨潮时,入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洞口,引进水流,以行呼吸、摄食硅藻和排出废物。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我国盛产,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我国养殖历史悠久,以福建、浙江产量最大,并有人工养殖。
蛏子是帘蛤目(Veneroida)竹蛏科(Solenidae)瓣鳃纲软体动物的通称。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贝壳长,近柱状或卵圆形,两壳相等。前、后端开口,前端为足孔,后端有水管伸出。壳顶不凸出,其位置随不同的种类而异,有的在壳的最前端,有的在贝壳中央略靠前方。足极发达,长柱状,无足丝。中国沿海一带均有出产,江苏、福建、山东、浙江是著名的产地,人们还常常在海水盐度较低(适应范围在4-28‰)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中筑“蛏田”,进行人工养殖。其中缢蛏、长竹蛏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为主要的养殖对象。蛏苗在一年之内放养长大,体长大多在4厘米左右,为一年蛏或新蛏,在7-8月采收;如果继续放养到第二年,一般有7厘米左右,称两年蛏或旧蛏,在3-4月采收。目前只养一年蛏和二年蛏。
每个蛏子体内都有一条透明的类似线虫的东西,它是蛏子消化系统中的一个器官,名叫“晶杆”,可食用。在蛏子进食时,晶杆做为搅拌机来带动肠胃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当蛏子饥饿时,晶杆会自动溶解,用于充饥。一般放置较久的蛏子体内不会有晶杆,而蛏子会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杆溶解时间上的先后,所以就算是同时捕捉到的新鲜蛏子,也是有的有晶杆,有的没有。
是软体动物中瓣鳃纲(就是双壳贝类)和腹足纲(就是海螺、蜗牛之类)消化道中的一个正常而且必须的器官,它是个半透明明胶样棒状体,上面饱含消化酶。你可以认为这玩意儿就是这两类软体动物胃中的一个棍状的“墨锭”,在消化时它一边旋转一边和胃中间的一个硬质结构冲撞、研磨,释放出消化酶。
当然,蛏子身上的寄生虫,一般是一种叫“食蛏肠泄吸虫”的生物,该虫为黄白、乳白色,长度约2厘米,和晶杆完全不同。被寄生的蛏子体形消瘦,无法继续繁殖,挤压其腹部会有不止一只活体爬出。人若食用含有寄生虫的熟蛏子,一般无碍,肠胃功能不佳者可能会有消化不良等反应。
广布于中国南北沿海,日本也有分布。为福建、浙江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
蛏子均为海产,常见的有20多种。大部分为温带和热带种类,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或潮下带的浅海沙滩或泥沙滩;少数种类生活于深的海底,也有些种类生活在河口或内湾、有少许淡水注入、海水盐度较低的软泥底质中。
喜在风浪平静、潮流畅通、底质松软、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中,低潮区,营穴居生活。随潮水的涨落在洞穴中作升降运动。海水淹没时,上升到沿穴口,伸出进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排泄等活动。滩地干露时,则降到沿穴的中部或穴底。缢蛏潜居的深度,随蛏体大小,体质强弱,以及底质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通常蛏体大,体质强壮,底质松软,水温低时,潜居较深;反之,蛏体小、体质弱、底质硬、水温暖时,潜居较浅。一般潜居深度为体长的5~6倍。根据滩涂上进出水孔的大小和两孔的间距,可以判断蛏体的大小和肥瘦。若滩面上进出水孔明显,并且在出水孔周围有泥土隆起,说明蛏体健壮。
在沿穴中倒立生活,前端向下,后端向上。1个洞穴内,不会同时出现两只缢蛏。通常稚贝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正常情况下,成年蛏不会离开自己的洞穴而转移到别处生活。
广温性贝类,生活在北方的缢蛏,能忍受冬季0~-3℃的低温;生活在南方的缢蛏,在39℃温度条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时间。缢蛏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生活愈快。缢蛏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为1.005~1.020,在这个范围内比重偏低对缢蛏生长有利。
雌雄异体,1年性成熟,生殖腺分布在内脏囊中。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雌性生殖腺呈淡黄色。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北方比南方早。辽宁缢蛏的繁殖期在6月下旬;山东8~9月;浙江和福建自9月下旬开始一直延续至翌年1月为止,繁殖盛期出现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相当于寒露、霜降和立冬3个节气。在整个繁殖期间,有4次集中排放精卵,每次繁殖的间歇期为半个月。排放量以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多,精卵质量好。繁殖的时间,一般是在大潮期间进行。成熟的亲贝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特别对水温骤然下降的刺激,会引起精卵排放。缢蛏的精、卵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育。受精卵经过卵裂孵化,发育成“D”形幼虫,经过一段时间浮游生活,成熟变态,再经短时间的匍匐生活后,潜入泥中,开始穴居生活。在整个生活史中,水温在20~24℃时,从受精卵开始至转入底栖营穴居生活的全部时间约需7~10天。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称蛏(福建)、蜻(浙江)或蚬(山东、河北、辽宁)。贝壳呈长卵形或柱形,四角呈圆弧。壳面黄色或黄绿色,从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凹的斜沟,形似缢痕而得名;壳顶低,壳质脆薄,如两片破竹片,生活时垂直插入浅海泥沙中;外套膜呈乳白色半透明,左右两片外套膜合抱成外套腔。出水管和进水管发达,伸展到贝壳的外面。足强大,多少呈圆柱形,被具有触手的外套膜所包围。雄贝生殖腺白色,雌贝生殖腺淡黄色。
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贝壳延长形,两壳合抱成竹筒状,前后端开口。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壳顶位于最前端,贝壳背缘与腹缘平行,唯腹缘中部稍向内凹,这种情形在成长的个体比较明显,前缘自背至腹向前倾斜,后端圆形。外韧带黑色,呈三角形,前端细小,后端大,其长度约为贝壳全长的1/5。贝壳表面凸出,被有一层发亮的黄褐色外皮,腹缘及后端的壳皮均向壳的内面卷包。壳表平滑无放射肋,生长线明显,有时有淡红色的彩色带。贝壳内面白色或可看到淡红色的彩带。铰合部小,左右壳各具一个主齿。前闭壳肌痕长,其长度与韧带长度略相等,位于壳的前方。后闭壳肌痕三角形,位于距后缘的四分之一处。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略成三角形。动物体足部肌极发达,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两水管愈合,由若干环节组成,末端具触手,表面有相间排列的灰黑色和白色条纹。
长竹蛏(Solen strictus Could)又称直竹蛏。贝壳极延长,壳质薄,两壳相等,壳长约为壳高的6-7倍。背腹缘几乎平行,腹缘中部微凹,壳之前端呈截形,后端圆,前端较后端略粗大。外韧带黄褐色。贝壳表面光滑,被有黄褐色外皮,在成长的老个体壳顶的外皮常脱落而呈白色。生长线明显,呈弧形,后端有时形成褶襞。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每壳各具一主齿。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其长度超过或等于韧带的长度。后闭壳肌痕前后长略呈半圆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动物体水管短,两水管愈合,末端具有触手,表面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但不如大竹蛏明显。外套肌及水管基部有一条黑色的色素带。足细长呈柱状。
剖刀蛏(Cultellus scalpellum Sowerby)贝壳长形,背缘直,前端圆,末端腹缘向背方斜升,比前端尖。高度约为长度的三分之一。壳顶位于背缘略靠前端,从前端至壳顶的长度,约为全壳长的四分之一。外韧带黑色突出。壳表平滑光亮,生长线在顶部较下不明显,愈至腹缘愈为清楚。有时形成褶襞。壳面被有一层淡黄绿色的外皮。这种外皮少有脱落的现象。由壳顶至末端腹缘略呈现一条斜线,线的上部颜色淡,线的下方颜色较浓。贝壳内面粉白色。铰合部左壳具有三个主齿,中央一个末端分叉,右壳仅有两个主齿。前闭壳肌痕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大略呈三角形。外套线极明显,外套窦略成方形。
细长竹蛏(Solen gracilis Philippi)又称黑皮蛏。本种体型与长竹蛏极相似,贝壳极延长,壳长约为壳高的6-7倍,背腹缘平行笔直。前后端大小几乎相等。壳表具有竹子色外皮,前端圆,后端方形。生长线明显,与背腹缘垂直。壳表对角线不达到贝壳的最末端边缘。贝壳内面白色。铰合部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左右壳各具一个主齿。前闭壳肌痕窄而长,超过韧带长度的一半。后闭壳肌痕近三角形,外套线与外套窦清楚。动物体水管短,愈合,表面有鲜明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外套膜腹缘没有黑色色素带。仅水管基部约略可见。
选好养蛏涂场
1.选择风浪较小,潮流畅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中潮带海区作为养蛏涂场。
2.海涂平坦,倾斜度小,大风季节涂面稳定,一般不会遭泥沙覆盖。
3.涂质以泥质为佳(或稍有沙土),涂泥软硬适中,涂层结构严密,中间无孔洞和稀泥层,保水性能好。
4.每年春、秋季节,涂面有硅藻类(俗名“油泥”,一种黄褐色的浮游生物,是蛏子的主要食物)附生繁殖,发生面积大,停留时间长,为蛏子提供丰富的食料。
建设模式蛏田
模式蛏田的优点是地势高、土层实、泻水快,有利于蛏子穴居生活,又便于操作管理和清除敌害。
1. 蛏田形式。狭垄瓦背形,以利泻水。蛏田规格可根据涂面地形和潮流方向而定。该场蛏田全长50米,宽3米,间隔1米开挖1条排水沟,蛏田四周均开排水沟,沟宽20~25厘米,深15~20厘米。
2.筑堤防浪。距蛏田上方30~40米处,需建筑1条矮小的堤坝。这样可避免满潮时,潮流冲毁蛏田和夏天潮头水流进蛏田时烫死蛏子。
3.翻耕蛏涂。翻耕海涂是改良土质、消灭敌害、提高蛏苗潜穴率和散除土层内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重要技术措施。这项工作要求在冬、春季或蛏苗播种前1~ 2个月内用翻涂机将蛏田全面深翻1~ 2遍,翻耕深度为40~ 50厘米;并将涂面耕平,建成规格化的模式蛏田。
精心选运蛏苗
俗话说“苗好三分收”。蛏苗按繁殖季节有“冬子”、“春子”、“夏子”之分,以冬子体质最佳,成活率最高;春子次之;夏子最差。要挑选体质健壮、新鲜活泼的苗种,检验蛏苗优劣的方法为稍加摇动或用手拍击苗箩,蛏苗双壳紧闭并发出“唆—唆—”响声的为好苗。好的蛏苗总体要求为贝壳富有光泽,颗粒饱满(没有浸过淡水的苗),大小均匀,少碎壳及杂质。这样的蛏苗成活率高,通常可达到90%以上。
装运蛏苗要求做到轻装快运,力争在24小时内运到,运苗应安排在晴天进行,气温以10~15℃为宜。尽量避免在雾天或雷雨天气运苗,给蛏苗造成危害。运苗前,应先将苗箩放入海水中浸30分钟让其吐去泥质,利于蛏苗呼吸;另外,在运输过程中用草席等物遮盖苗箩,防止雨淋日晒,这也是提高蛏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1. 适时播苗。要求清明前后播种结束,有条件的地区可提早播种。因此气温低,运苗成活率高,同时可延长蛏苗生长期,以提高单位产量。
2. 合理密植。每亩蛏苗播种量,应根据蛏苗个体大小,体质强弱,涂质肥瘦,以及涂面上硅藻繁殖情况而定。
3. 提高播种质量。播种蛏苗应做到“播匀、播齐、播足”,不留死角。如发现漏苗,应及时补播,确保播种密度。
4. 蛏苗播种时间。播种蛏苗应在满潮期前1小时内结束,否则潮来时,蛏苗因来不及潜穴被潮流冲走,造成损失。
加强涂间管理
1. 刚播下的蛏苗潜穴较浅,应有专人巡视涂面,加强涂间管理,防止人为践踏和鸟类啄食。
2. 及时疏通沟道,排除蛏田积水。要保持蛏田之间沟道相通,潮流通畅,涂面不积水,要求达到“潮来同是满,潮退同是干”,使蛏田表面不积水。这样既可减少敌害侵入蛏田,又可避免高温期发生蛏田积水而烫死蛏子的事故。
3. 除敌害、保蛏子。危害蛏子的敌害很多,主要有箭鳗、虾虎鱼、涂刺、青蟹和水鸭,应及时加以清除,确保蛏苗播种密度。该场全年坚持6次巡涂除害,分别在5~10月每月全面彻底清除1次,达到“治早”、“治了”的目的。该场使用1%氢化钠溶液喷洒蛏田积水处,能有效地杀死箭鳗、虾虎鱼等敌害,对蛏子则安全无害。
适时采捕,颗粒还家
适时采捕对夺取蛏子高产至关重要,因蛏子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据现场观察,蛏子全年最肥壮的季节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这时开涂采蛏,蛏子质量好,产量高。同时,要做到“深挖土、细采蛏”,尽量减少碎壳蛏,漏蛏,力争采捕率达到90%以上。
蛏干又分熟蛏干和生蛏干两种。熟蛏干的加工方法是将鲜蛏先用淡水洗去泥沙杂质,入沸水锅中,加盖、煮沸后翻搅一次,再加盖煮沸后出锅,剥壳取肉,再次入水洗净,滤去水分后均匀地摊开晒干。一般经三天曝晒,蛏肉成淡黄色、水管发硬、八九成干即可。阴雨天可用烘房烘干,或加盐腌起来(食盐用量:5-7斤/100斤),待天晴时再洗去盐分后晒干。生蛏干的加工方法是不经煮熟,直接剥取新鲜蛏肉晒成干品。生蛏干比熟蛏干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值也高,费工量少。成品蛏干以色泽黄、干燥、无折碎、气味清香者为上品。蛏干质地坚硬,烹制前需经蒸、煮而涨发。发好的蛏干色泽白中泛黄、柔滑、软而韧,多作菜肴、羹汤、粥品的配料使用,起到提味增鲜的作用;也可以作主料使用,但在色泽、滋味和嫩度上稍逊于鲜品。
将煮蛏后的汤汁沉淀过滤,除去杂质,先用大火烧沸,再以微火慢慢熬煮至水分浓缩达7成,汤汁呈黄色粘稠状时即可。蛏油味鲜可口,是一种甚佳的鲜味调味品。每百斤鲜一年蛏可加工蛏油3-4斤,二年蛏为2-3斤。
最简单的是氽鲜蛏。将新捕捞的的蛏子洗净,
放养于含有少量盐分的清水中,待蛏子吐净腹中的泥沙后用薄刀片轻轻剖开蛏子背面连接处,倒入沸水中,氽熟即可。其肉质鲜嫩,风味独特,是佐酒的佳肴。古人曾有诗赞道:“沙蜻四寸尾掉黄,风味由来压邵洋;麦碎花开三月半,美人种子市蛏秧。”也常常用旺火、热油、快速烹调成菜,更能将蛏子的色、形、味、滋等特色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中医认为,蛏子肉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补阴除烦、益肾利水、清胃治痢、产后补虚等功效。《嘉祐本草》中记载:蛏子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蛏子肉&清胃、治痢、除烦、补产后虚损&。《泉州本草》中记载:蛏子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蛏子肉可治疗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蛏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孕妇、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蛏子含有锌和锰,常食蛏子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的作用。医学工作者还发现,蛏子对因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后产生的口干烦热等症有一定的疗效。
1.适宜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虚寒、腹泻者应少食。
蛏子500克、香葱1根、生姜5克、黄酒1茶匙、酱油1汤匙、油适量
将蛏子提前浸泡在水中吐沙洗净,生姜切丝,香葱切段备用。
2.热锅中入冷油,炒香姜丝和香葱段。
3.在锅中加入蛏子,调入黄酒和酱油一起翻炒片刻即可。
原料:新鲜蛏子750克 火腿丝25克 净黄瓜50克 香菇75克韭菜250克 盐、味精、酱油、绍酒、姜末各适量
将蛏子洗净,在咸水里养3小时左右,使它吐净泥沙,捞出用清水洗净。
炒锅中放水1.5公斤,用旺火烧沸,放入蛏子氽至开口时捞出,待冷却后剥去壳,剪去须尖和泥肠,用冷开水洗净。
韭菜去根,切成3.3厘米长的段,放入开水中焯一下;香菇切成线,将韭菜一起放入氽蛏子的原汤中浸渍2分钟,捞出、冷却。
将蛏肉、韭菜、香菇丝、味精、绍酒、盐放入碗中拌匀,盛入盘中,四周镶上用黄瓜做成的花,淋入芝麻油,撒上火腿丝,与姜末、醋、酱油调成的味碟一起上桌,供蘸食。
特点:五彩缤纷,质嫩清爽,味酸辣。
主料:去壳蛏子250克,鸡蛋2只,面粉40克,盐6克,
蛏子味精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鸡汤100毫升,葱末5克,熟鸡油150克,生姜末5克, 青蒜段5克,干辣椒1个。
特色:呈淡黄色,鲜嫩可口,清淡咸辣。
制作方法:
蛏子洗净泥沙,沥干水分后,放入碗内,用盐、酒、葱姜末煨拌,都沾上面粉。
瓷碗内,打入鸡蛋,抽打起泡后,放入沾匀面粉的蛏子。
旺火烧热炒锅,放入熟鸡油,待油温烧至三成热时,用手将蛏子三只一拿,平放在锅内成四方形,摆好后,用 温火慢慢将锅转动煎塌,前黄翻个儿再煎,两面均煎成淡黄色,倒入漏勺内,控油。
炒锅净后放20克芝麻油,烧四成热,放入干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葱末、生姜末,烹入料酒,加鸡汤、味精、白糖,再将煎过的蛏子放入锅内,烧开,汤汁将收干时,把 青蒜段摆码在蛏子上面,淋上余下的芝麻油,出锅,倒入大圆盘内,即可。
韭黄烧蛏子
蛏子原料:鲜蛏肉250克、精盐3克、清汤50克、花生油50克、韭黄100克 绍酒2克、芝麻油5克。
制作方法:
1.蛏肉放原汤中洗一遍,捞出控净水。韭黄摘去杂质洗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将韭黄白与叶分开放盘内。
2.炒锅内加入花生油,旺火烧至八成热时将韭黄白和蛏子肉下锅快速煸炒,随即加入清汤、精盐、绍酒、味精和韭黄叶略炒,淋上芝麻油,翻勺装盘即成。
工艺关键:蛏子肉不可上浆,高温急火,爆炒烹制,菜品脆嫩而无汁芡。
风味特点:“韭黄烧蛏子”是山东沿海一带具有浓厚传统特色的应时菜品。将蛏子配以嫩韭黄,聚海蔬两珍为一肴,成菜鲜嫩清淡不腻,为春令品头菜,最宜佐酒。
金针粉丝蒸蛏子
主料:蛏子16个(约300g),粉丝一把,金针菇250g。
配料:蒜、新鲜小红辣椒和青辣椒各适量。
调料:蒸鱼豉油。
制作方法:
1.买回家的蛏子先放入盐水中养几个小时,待其吐净泥沙之后再烹饪;
2.金针菇去根洗净;
3.粉丝用清水泡软;
4.粉丝略微简短,铺在盘子底部,然后将金针菇撕开铺在上面;
5.蛏子外壳刷洗干净,摆在金针菇上;
6.入锅蒸,水开后大火蒸5分钟;
7.蒸蛏子时准备好蒜和辣椒;
8.将辣椒切成小圈,蒜切碎;
9.蒸好的蛏子会析出很多汤汁,正好给粉丝和金针菇增添鲜味,不要倒掉;
10.淋上适量蒸鱼豉油;
11.热油锅,待油烧热后,关火,将辣椒和蒜末放入;
12.趁热将油连同蒜末辣椒一起浇到蛏子上即可。
小贴士:蛏子析出的汤汁不要倒掉,正好给金针菇和粉丝增添鲜味。
蒜茸粉丝蒸蛏子
主料:蛏子500g,粉丝1把,蒸鱼豉油适量,大蒜少许,糖一小勺,葱花少许,姜片几片。
1.粉丝用开水泡软。
2.大蒜切末。
3.先把粉丝放入盘底,之后放入洗净的蛏子,加料酒,最上面放些生姜片,葱。
4.水煮开后,放入盆子大火蒸4到5分钟,关火,闷上几分钟。蒸完后,盘子里有很多汤汁,这些可不能倒掉,鲜着呢,留着备用。
5.锅内倒入少许油,加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6.加入蒸鱼豉油,蒸蛏子的汤汁,糖,煮开。
7.换个盆子,粉丝垫底,蛏子摆放整齐,把第6步煮的汤汁倒入盆中,撒上葱花。
丝瓜炒蛏肉
原料:带壳蛏子500克 丝瓜300克 盐10克 味精5克 绍酒3克 湿淀粉15克 色拉油500克
1.先将蛏子洗净,用淡盐水漂养6小时;丝瓜去皮、洗净、切长条。
2. 取锅一只盛满清水,加热至沸,将蛏子氽水后捞出、去壳,去掉蛏肉表面的黑衣。
3. 原锅置中火上,加色拉油烧至3成热,将丝瓜条倒入滑炒,待丝瓜碧绿且8成熟时捞起沥油;锅内留少许余油,重置火上,加盐、味精、湿淀粉勾芡,再将蛏肉、丝瓜入锅翻炒,淋上明油,装盘即成。
特点:丝瓜碧绿,蛏肉鲜嫩,味浓香。
杏鲍菇黄豆芽蛏子汤
原料:蛏子250g、杏鲍菇半个、黄豆芽50g、姜5g、虾皮、盐、食用油、香菜适量。
1、蛏子吐净沙子后清洗干净,杏鲍菇清洗后切片备用,黄豆芽掐去尾部清洗。
2、锅预热后放入食用油和虾皮煸炒出香味。
3、倒入清水,放入姜片烧滚。
4、放入杏鲍菇片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煮到杏鲍菇变软。
5、放入黄豆芽煮开。
6、再倒入蛏子,大火煮到蛏子开口,加盐调味,再煮2分钟即可,出锅后撒上香菜。
原料:蛏子500g,鸡蛋180g,油适量,盐适量,胡萝卜适量,小葱适量,料酒适量
1、将蛏子用清水漂一段时间,让其吐净泥沙。
2、把锅内水烧开,下蛏子煮熟。
3、取出里面的蛏肉后,将其清洗干净。
4、放入鸡蛋、胡萝卜丝、小葱、盐、料酒,搅拌均匀。
5、热锅下油,倒入搅好的蛋糊煎至两面变黄,取出切开,即可装盘。
用筷子将蛏子与盆底隔开,因为蛏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来的沙子,直 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蛏子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买蛏子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营造海水的味儿。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最后将装满蛏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东会有很多。吐好沙的蛏子用淡盐水反复的搓洗几遍,将壳上的脏东西洗净控干水分即可。5+4≠6+3 成都首个四年制初中获准试点 七中育才学道分校昨日随机派位 255名五年级学生直接读初中
&&家长经常很困扰,娃娃在小学很优秀,为啥到了初中就变得很普通?&&有专家指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初中三年年限短、课程多,课时紧,容易造成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消化不良等问题。&&如果把小学6年级“移”到初中来,会解决这些问题吗?&&这个设想如今变成了现实———记者昨日获悉,锦江区公办初中、成都市七中育才学道分校已获成都市教育局批准,开展初中四年制教育改革试点,并从今年起,面向完成了五年级学业的学生招生。昨日,学校通过随机派位,确定了255人的招生名单。&&成都商报记者&王冕&&历史回顾&&中国学制之路&&我国有“六三”和“五四”两种小学和初中阶段划分。&&1951年,我国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从1952年开始实行。可刚刚实行一年,就因师资水平低,教材不适应而停止了。&&以后,一直沿用“六三”学制,其中,也有一些波动,如:有些地方还在用五三三学制,但从全国范围看,比较普及的主要是“六三”和正在进行改革的“五四”学制。&&衔接考虑&&“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设置脱节,教学内容缺乏渗透,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适应周期延长。”12年来,七中育才学道分校一直在尝试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课程进行整合,和小学一样,这些“六年级生”也要上科学课,但却不使用小学六年级教材。所有教学内容都由该校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自行设计。&&生理考虑&&“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普遍呈现早熟的趋势。尤其是在城市,很多小学六年级学生已进入少年初期。”七中育才学道分校校长阳波说,这并非自己一家之言,而是上海、山东等先行省市的共识。“对这类学生来说,相比儿童化特点较强的小学环境,中学生活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求相对较高,更适合他们的发展。”&&随机派位255名额 1106人报名&&今年,七中育才学道分校共计划招收270名新生,其中艺体特长生招生计划15名,随机派位255名。&&据了解,今年学校招收报名对象有三类:正住户籍为锦江区,且在一、二、三片小学就读的五年级学生;正住户籍为锦江区一、二、三片范围,在此片区外或外区、外地小学就读的五年级学生;符合成都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且在锦江区一、二、三片小学就读的五年级学生。6月23日至6月25日,学校面向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三天报名总人数达到了1106人。经过资格审查,有535人符合随机派位条件。昨日,随机派位确定了255人的录取名单。&&该校探索12年 上海已全面实行“四年制”&&对习惯了初中三年的成都人来说,四年制初中是一个新鲜词。但在七中育才学道分校,这一教育模式已探索了12年。2003年,这所学校曾招收了第一个初中“四年班”。&&在国内,四年制初中的探索始于1981年,当时仅在北师大附小和烟台进行。8年后,原国家教委提出推进“五四”学制改革。1988年,上海试行小学初中“五四分段”,即小学实行六年制,但六年级在初中接受教育,这一模式又被称作“初中预备班”。2004年,上海初中全部改为四年制。&&“改革,是缘于学生最优发展的需要。”七中育才学道分校校长阳波说。&&“家长经常很困扰,娃娃在小学很优秀,为啥到了初中就变得很普通?”阳波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初中三年年限短、课程多,课时紧,容易造成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消化不良等问题,才产生了非智力因素的学困生。但小学六年级下学期一般要用3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知识复习,如果能把这部分时间用于提前衔接,初中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课程,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可腾出更多时间 开展更多实践课程”&&记者了解到,自“五四”学制实验以来,和“六三”学制孰优孰劣的争论一直存在。支持者认为,4年初中给了学生更多消化理解时间,学习负担轻、质量高。反对者则认为,小学六年会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12年来,学道分校则一直以“衔接教育”为研究课题,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试点情况很好。就以家长最关注的学业成绩来说,去年学校中考上‘省重线’的学生超过85%,其中45%的学生达到了四七九的录取线。”但阳波并不赞成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尺来丈量四年制初中的好坏。“四年制度最大的好处,是初中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开展更多实践课程和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她还表示,四年制教育获批试点,不代表成都对“六三”学制的否定。“它应该是成都教育多元化的有益补充,未来,成都的学生会有更多选择,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家长的建议 不能再把娃娃当“小朋友”&&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的家长,学道分校英语老师徐溢蔓建议选择四年制初中的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她说,有些家长仍然把孩子当成了一般的小学生,帮着检查作业对错,帮孩子做主报各种补习班……“导致学生仍然按照小学的方式在学习。但初中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索,所以这个过渡期,家长不妨把心态放轻松一些,不要把眼光仅仅放在当前的分数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生活,主动学习。”&&支持者说&&4年初中给了学生更多消化理解时间,学习负担轻、质量高。&&反对者说&&小学六年会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学得更扎实。&&试行者说&&“五四”学制获批,不代表成都对“六三”学制的否定。它应该是成都教育多元化的有益补充。&&记者探访&&四年制初中一年级&&VS&&六年制小学六年级&&变化1 古文阅读更多&&变化2 校外实践更多&&变化3 科学课知识点更多&&在初中的“六年级学生”都学什么?和小学的六年级生相比,会有什么区别?&&“说一样但又不一样。”七中育才学道分校“六年级生”唐瑚说。说一样,是因为所学课程仍以语文、数学、外语等为主,没有提前插入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初中课程。说不一样,是因为所有课程都分成了基础和拓展两大板块。以六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为例,他们学习六年级教材,但同时也要学习教材之外的古典文学阅读。&&“小学也学古文,但文章比较短,现在基本都是《长恨歌》、《前出师表》这样的中、长篇。”唐瑚说,这种转变最初让她有点不适应。&&“小学和初中的课程设置脱节,教学内容缺乏渗透,造成了很多学生学习适应周期延长。”语文老师彭刚告诉记者,目前,该校六、七年级用于教材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更多的是拓展课程,以解决学生在小初学段转换过程中的难点问题,比如文言文阅读、英语听说读写等。目前,学校一共开设了30多门这样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小学一样,这些“六年级生”也要上科学课,但却不使用小学六年级教材。所有教学内容都由该校物理、化学和生物老师自行设计。学生李元堃告诉记者,生物老师教他们自验血型、自己发酵酸奶;物理老师教他们用测力计来对定滑轮和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实际上这些都是初中知识点,但我们从生活现象入手,借助小制作、小实验这种轻松的学习手段,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升科学素养。”李元堃的班主任符老师说。&&学生王汝霖告诉记者,她觉得这里和小学的最大区别是“出去的机会”特别多。“小学出去一般就是春秋游,但这里每两周都要出去。”她说的“出去”,指的是学校的校外实践课。副校长蒋玲说,新生每天上午要晨跑、下午有体锻,以强健其体魄;每两周会有一次半天甚至全天的外出实践,比如去活水公园了解水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去建川博物馆了解抗战历史,以建立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不让学生当“书呆子”;定期还会出国到国外友好学校访问。
[] [] [] []
发帖区已有条跟帖&&&&
html +='立即抢购';
html +='';
$("#tg-content").html(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车头右侧三分之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