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有纠正发育迟缓儿童小儿语言发育障碍的地方吗

唐山有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效果好的地方?吗?_百度知道
唐山有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效果好的地方?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是可以治好的
哪里能够看好呀
去杨清语那试试看吧,很多语言发育迟缓孩子都是在那矫正好的。
采纳率:2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沧州有纠正发育迟缓语言的吗_百度知道
沧州有纠正发育迟缓语言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内这方面现在都是在这搞定的,可以抽空看下
采纳率:10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沧州有儿童听力障碍语言治疗吗?_百度知道
沧州有儿童听力障碍语言治疗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家庭中出现多种方言,使孩子情绪乱掉,心理表达时也会紧张,导致孩子语言障碍加剧,家长应积极和方法方式去这帮助孩子克服这个障碍的。
采纳率:5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天津哪里有语言发育迟缓矫正机构_百度知道
天津哪里有语言发育迟缓矫正机构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个可以矫正好的。
哪里能够治疗好呀
杨清语啊,非常正规的一个机构,矫正很注重效果,每节课家长要检效果的。
采纳率:5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及S-S法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方法
一、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训练
(一)阶段1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刺激尚不能充分理解,训练时要利用各种方法、玩具等感兴趣的教具,使儿童能充分注意外界的人与物的存在。
1.注意力的训练&& 在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中,给予足够的感官刺激,鼓励和引导儿童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如用能发出声音的微型玩具车等先引起儿童的注视,然后训练其对活动事物的持续注意能力。
2.对事物持续记忆的训练& 建立事物恒存的概念,如将儿童正在玩的玩具放在毛巾下或箱子中,让其寻找。
3.促进视线接触的游戏& 如举高、团团转、逗笑等,通过游戏,增加儿童与他人的视线接触,促进意识传递方法的学习。
4.事物的操作& 学习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某种操作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从触摸、抓握等单一的操作发展到敲、拿出等复杂的操作,可利用各种玩具,如搭积木、投环、击鼓等。最初可使用帮助的手法,逐渐让儿童对事物能做出相应合适用途的操作。
(二)阶段2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训练其能对日常事物有基本的理解,具有事物的匹配、选择能力,并能听懂事物的名称和要求。
1.事物基础概念的学习训练&通过模仿让儿童懂得身边日常用品(帽、杯、电话等)的用途。训练应与家庭指导同时进行,让儿童能做到操作场面的扩大,即在训练室、家庭和幼儿园等均能做。
2.多种事物的辨别学习训练
(1)以形式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通过分类游戏,学习认识事物的外部属性(颜色、大小等)。如将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分组。
(2)以功能特性为基础的操作课题:即认识事物的特性和用途,建立事物类别的概念,如将混放的人物、水果的图片分开。可有以下两种课题:①匹配:呈现2个以上示范项,儿童就手上的1个物品与示范项中的某一个相关物品进行匹配;②选择:呈现1个示范项,给儿童2个以上选择项物品,针对示范项,让儿童在选择项中做出合适的选择。
(三)阶段3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为事物的符号形式形成阶段。训练顺序为:符号形式形成一言语理解一言语表达。
1.手势符号的训练适应证为中度到重度语言发育迟缓,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尚未掌握的儿童,或言语符号理解尚可,但表达不能的儿童。因对儿童来说手势符号比言语符号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故可作为媒介,逐渐向获得言语符号过渡。
(1)状况依存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培养儿童能够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训练方法是在日常的情景及训练的游戏中促进和强化。.如在分别的情况下,挥挥手表示“再见”,先让儿童看着手势,令其模仿;然后从模仿逐渐进入自发产生阶段。
(2)表示事物的手势符号的训练:训练重点是理解手势符号和事物的对应关系。利用玩具娃娃训练事物的对应关系:在儿童面前放作为选择项能穿戴在玩具娃娃身上的三种事物,例如帽子、鞋、手套;训练者拍打玩具娃娃的头部再拍打训练者自身的头部,然后说“帽帽”,促使儿童选择帽子。训练中必须让儿童充分注意手势符号的存在,然后过渡至让儿童单纯根据训练者的手势符号进行选择,即将玩具娃娃拿走,如开始时有困难,可用板将玩具娃娃暂时遮住。如果儿童选择正确,要给予玩具娃娃相应部位的实际操作(戴帽子)进行正反馈强化,并进一步促进手势模仿;误反应时,要拍打玩具娃娃的相应部位,促使儿童修正。主要通过选择性课题来完成,一般来说从实物——镶嵌板——图片,由抽象水平低到抽象水平高的教材进展;并注意选择项的组合,开始时以身体部位远距离组合为好,逐渐向近距离组合过渡。
(3)利用手势符号进行动词和短句训练: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儿童的行为,训练者在给予言语刺激的同时予手势符号,并让儿童模仿手势符号,渐渐将此手势固定下来作为此行为及要求的手势符号。也可利用手势符号作为媒介进行组句训练,如儿童学习“吃苹果”,训练者拿着吃苹果的图片,先做“吃”的体态,再做“苹果”的手势,让儿童模仿,将短句的顺序固定。
2.改善理解力的训练以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物品(杯、衣服等)、食物和交通工具等儿童感兴趣事物的词汇为主,从早期已学会手势符号的词汇开始,逐渐向言语符号过渡。如在儿童面前放3-4种物品的图片,训练者说物品的名称,让儿童选择,进行理解训练;可增加图片的数目或物品的类别,从而增加训练的难度;并结合游戏。
3.口语表达训练对能模仿言语的儿童,应促进其主动口语表达。口语表达要与理解水平相适应,一般来说,语言理解先行于口语表达,根据儿童语言理解阶段不同,制定相应的口语表达训练目标和选择训练课题。基本顺序是从口语模仿到主动表达,再进一步到生活使用。训练过程中可用手势符号及文字符号作为辅助形式,逐渐发展到单纯用言语表达;当言语符号获得困难时,可考虑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
(1)事物名称的口语表达:以儿童可理解的词汇为前提,从易于构音或单音节词开始练习(如妈妈mama等),先让其模仿发音(在训练早期,只要在儿童语言水平能模仿,如仅能模仿词头或词尾、语调等均允许),然后逐渐增加词汇,并促进儿童主动发出有意义的言语符号。
(2)词句的口语表达:有些儿童早期对句子成分不能全部用成人语表达,可用手势语十成人语(例如:“吃”的手势符号
“苹果”成人语)的组合训练,逐渐过渡到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完整的句子。训练中对不足的句子成分可由提问引出,如给儿童看“吃苹果”的图,儿童回答“苹果”时,训练者可提问“做什么?”
(3)文字符号的辅助作用:已形成文字学习的儿童有时使用文字符号作为发出信号的媒介,尤其是文字符号有助于想起音节。对照图片,让儿童写出文字,然后一边用手势一边指着文字一边促进用言语发出信号,逐渐做到不看文字也能用言语表达。
(4)代用性交流手段:有明显运动障碍时,最初就应考虑除言语符号外的代用性交流手段,否则,要以用言语符号的表达为第一目标进行训练。尤其是言语符号表达困难的B群儿童可尝试几种措施,但如果最后所有措施均用了,仍不能形成用言语符号表达时,有必要使用代用性交流手段,如文字板、交流板等。
(四)阶段4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要扩大词汇量,学习内容从名词到动词、形容词、量词、时间代词、介词等;并把已学过的词组成词句,从不完整句到主谓句、主谓宾句、简单修饰句等形式进行训练。
1.扩大词汇量的训练
(1)名词的分化学习:目的促进常用词汇(食物、动物和交通工具等)的同一范畴的分化学习。如把各种青菜(大白菜、菜心等)的图片放在一起,对儿童进行分类学习。
(2)动词的学习:采用实际的简单动作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操作的模仿——体态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如学习动词“吃”:①儿童吃东西时,训练者在旁做体态语符号(用手拿且放入口中)和说成人语“吃”,让儿童模仿体态语和诱导言语表达;②训练者做“吃’’的体态语,儿童将面前的饼干放入口中;③训练者发出成人语“吃”,训练儿童用体态语来表达;④训练者做体态语,并询问“我在做什么呀?”,鼓励儿童用言语表达;⑤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语(成人语)来表达要求。
(3)形容词的学习:多采用游戏和图片进行。训练程序:分类——言语符号的理解——言语符号的表达——自发表达。如学习词汇“红色”,“绿色”:①在儿童面前放红色和绿色的卡片数张,让儿童分类,儿童每拿起一张卡片,训练者用成人语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模仿发音;②通过游戏来促进和强化:训练者说卡片的颜色,让儿童选择并模仿发音;③训练者指着卡片问“这是什么颜色?”,要求儿童用言语表达;④反复训练,鼓励儿童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言语表达(成人语)来形容事物。
2.语句训练
(1)名词句的学习:句型:事物的属性十事物名称,选用大小、颜色等事物的特征对比明显的实物、模型、镶嵌板、图片等。训练程序:确定构成名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名词句的图(图片仿照)一名词句的理解。如学习“大、小十事物名称”:选用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图片数张,①在儿童面前放同一事物不同大小的两张图片,训练者问“哪个是大的?”“哪个是小的?”,让儿童选择,同样方法确定儿童理解事物的名称;②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作为示范图,让儿童选择相同的图片;③并列摆放不同大小的鞋和帽子的四张图片,用“大的鞋”“小的帽子”等的言语刺激让儿童选择相应的图片。
(2)两词句的学习:句型:动作主十动作(主语十谓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两词句的各词汇是否理解——能理解表示两词句的图——两词句的理解——表达。具体训练与名词句的学习基本相同,最后一项:训练者与儿童交换位置,儿童用言语发出指令,训练者选择相应的图片。
(3)三词句的学习:句型:动作主十动作十对象(主语十谓语十宾语)。训练程序:确定构成三词句的各两词句是否理解一能理解表示三词句的图(图片仿照)一三词句的理解一表达。训练方法基本与上述相似。三词句的理解,可从1/4选择逐渐过渡至1/8选择,并注意图片放置的顺序。
3.语法训练
可逆句的学习,训练程序: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一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一表达。如学习句子“猫洗熊猫”:①在儿童面前放一张“猫洗熊猫”的大图,让儿童注意观察大图中拿刷子的动物;②训练者将小图按“猫”
“刷子” “熊猫”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并让儿童注意主语的位置;然后让儿童练习排列顺序;③儿童说出句子。在此基础上学习有连词、介词等的句子,并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已学习的句子,多看简单的图片和做练习,多听故事。&&&
(五)阶段5的训练
此阶段的儿童主要学习组词成句的规则,能理解和自己说出被动句。训练程序:明确显示句子的内容→排列句子成分的位置→表达。如学习句子“兔子被乌龟追”,训练方法基本与可逆句的学习相同,当儿童出现利用词序与前可逆句一样的方法去理解、排列小图时,要及时给予提示,改正错误的图序,训练者可与儿童做相应的模仿动作或游戏来促进儿童对被动句的理解,反复训练,直至儿童能自己排列、理解、说出被动句式。
一、文字训练正常儿童的文字学习是在全面掌握了言语的基础上再进行的学习,但对于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言语学习困难时,如果将文字符号作为语言形成的媒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另外还可以作为言语的代用手段,因此,文字学习的导人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病例进行。
(一)适用情况
1.音声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发育均迟缓的儿童,应以文字作为媒介促进言语符号的理解与表达。
2.音声语言的理解好而表达困难的儿童(如B群儿童),应让其先获得文字语言,以文字作为表达的媒介,从而促进音声语言的表达,另外,文字还可作为辅助的手段或用作说话困难时的代偿交流手段。
3.既有以上原因,又并伴有构音障碍、说话清晰度低下的儿童,在文字学习的同时,应利用文字进行音节构造的分解与合成训练。
4.轻度或临界全面发育迟缓,学龄前到低年级的病例,考虑到在学校的适应问题,有必要进行文字学习指导,在文字符号获得的同时进行音节分解、词汇、句子等语言学习。
(二)文字训练程序
1.文字形的辨别训练
为掌握文字符号,必须能够辨别字形。
(1)辨别几何图形:作为基础学习,必须先能够辨别各种几何图形(10种以上)。
(2)单字字形的辨别:让儿童先学习单个文字,如从数个文字中选出指定的某单个文字。最初要选择相似性低的字,以后逐渐向相似性高的字过渡。
(3)单词水平的辨别:最初选择字形及字数相似性低的单词,让其先看字长,然后从2个字长的单词中选出某个单词,逐渐再进行相似性高的文字辨别训练。如:门——小羊——毛巾。
2.文字符号与意义的结合训练
当儿童能辨别l~2个音节词后可进行此阶段的训练,以文字符号与图片意义相结合为目的,训练顺序如下:
(1)文字单词图片:文字单词的匹配,给儿童一张文字单词图片,桌面放数张文字单词卡,将文字单词图片与文字单词进行匹配;
(2)文字单词的选择:给儿童数张文字单词,桌面放一张文字单词上面有相应图片的卡片(示范项),进行文字单词的选择;
(3)文字单词图片的匹配:给儿童一张文字单词,桌面放数张图片,将文字单词与图片进行匹配;
(4)图片的匹配,给儿童一张图片,桌面放数张文字单词,将图片与文字单词进行匹配。
3.文字符号与音声的结合训练
用音声语言进行文字单词的选择:在儿童面前放数张文字单词卡,训练者用音声语言说,让儿童指出相应的单词。再进一步,让儿童指着卡片的每一个文字与训练者一同朗读,促进音声言语的表达。选择词汇时,从言语能够理解和构音正确的词汇开始,选择项的组合从音形、文字、文字数、意义等容易辨别的开始进行组合。
4.文字符号与意义、声音的构造性对应的结合
可进行图片与相应的文字单词用线连接的作业,然后读出文字。
汉语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法&
&一、S-S法原理语言行为大体上存在三个观点:即语法规则,语意学,语用论等来进行,这也就是Bruner所说的,第一是语言的构造形式 (form),第二是辨别、记忆、产生、范畴化等的内容(content),第三是交流关系的建立,维持、展开等使用方面(use)。在S-S法中这些分别被称为记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与促进学习相关的基础性过程;交流态度。语言行为可从三个侧面进行,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也可以丛三个侧面进行评价。语言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的性质不只是言语(speech)障碍,更主要的是语言(language)的障碍。而且,很多孩子还伴有智力和人际关系障碍,另外不少儿童还具有行为障碍。所以,应该对这些儿童的语言行为和相关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二、适应年龄和适应性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原则上适合1岁半?6岁半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有些儿童的年龄已超出此年龄段,但其语言发展的现状如不超出此年龄段水平,也可应用。另外,学龄前的儿童获得性失语症也可以参考应用。不适合听力障碍为原因的语言障碍。
&三、检查一般要求检查场所:安静、宽敞检查位置:桌面、地上与儿童接触方法:在游戏中,态度亲切检查用具:配套工具和图片册箱检查顺序:一般较差的患儿应从头开始,为了节省时间,对年龄较大或水平较高的患儿没有必要进行全部的检查,可按以下顺序:①不可用图片检查的患儿:可用实物进行检查(1)?(2);②可用图片检查的患儿,在3-2阶段以上,用图片检查单词?词句检查。③发育年龄在3岁以上、能进行日常会话者,进行阶段4?阶段5,以词句检查为主。记录方法:配套记录表格
&四、S-S法的构成检查内容包括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过程;交流态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检查。但以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的关系检查为核心,后者的比较标准分为5个阶段,见如下。将检查结果与正常儿童年龄水平相比较,即可发现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第1阶段:对事物,事态理解困难。第2阶段:事物的基础概念。2-1:功能性动作;2-2:匹配;2-3:选择。第3阶段:事物的符号。3-1:手势符号(相关符号);3-2:言语符号:幼儿语言(相关符号)、成人语言(任意性符号)。第4阶段:词句,主要句子成分。4-1:两词句;4-2:三词句。第5阶段:词句,语法规则。5-1:语序;5-2:被动语态。
《S-S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续2)(一)语言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
1、阶段1:事物、事物状态理解困难的阶段。此阶段语言尚未获得,并且对事物、事物状态的概念尚未形成,对外界的认识尚处于未分化阶段。此阶段对物品的抓握、舔咬、摇
动、敲打,一般为无目的性。例如,拿起铅笔不能够做书写操作而放到嘴里舔咬。另外对于自己的要求,不能用某种手段来表现,这个阶段的儿童,常可见到身体左右摇晃、摇摆、旋转等;正在干什么突然停住、拍手或将唾液抹到地上、手上等反复的自我刺激行为。
事物的基本概念。此阶段虽然也是语言未获得阶段,但是与阶段1不同的是能够根据常用物品的用途大致进行操作,对于事物的状况也能够理解,对事物开始概念化。此时可以将人领到物品面前出示物品,向他人表示自己的要求。一般认为在阶段2又 包括从初级水平到高级的水平。因此在阶段2中设定了3个亚项:①阶段2-1:事物功能性操作;②阶段2-2:匹配;③阶段2-3:选择。其中匹配与选择都是利用示范项进行操作,因为检查顺序不同,对儿童来说意义也不同,因此分为2项。阶段2-1:事物功能性操作:此阶段儿童能够对事物进行功能性操作。例如:拿
起电话,让儿童将听筒放到耳朵上,或令其拨电话号码等基本都能操作。在生活当中,外出穿鞋、戴帽等,如反复练习,会形成习惯。检查分三项进行,即:事物,配对事物,镶嵌板。阶段2-2:匹配:此阶段在日常生活当中不难判断是否有“匹配行为”,如果能将2个以上物品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可以说“匹配行为”成立。例如:将书放到书架上(或书箱
里),将积木放到玩具箱里,像这样将书和积木区别放到不同的地方为日常生活场面,在这样的场面中是很容易将“匹配行为”引出来的。阶段2-3:选择:此阶段是当他人出示某种物品或出示示范项时,儿童能在几个选择项中将出示物或与示范项有关的物品适当的选择出来。与阶段2-2匹配不同的为匹配是儿童拿物品去匹配示范项,而选择则是他人拿着物品或出示物品作为示范项。选择检查时,儿童与出示的示范项之间,要有一定程度的空间距离,也就是儿童用手抓不到物品的状况,如果太远出示物就起不到示范项作用。发育阶段低的儿童视线转向很困难,因此选择行为很难成立。检查用具同“匹配”。
3、阶段3事物的符号。此阶段为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开始分化。语言符号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具有限定性的象征性符号,也就是手势语;幼儿语阶段及与事物的特征限定性少的任意性较高的成人语阶段。本检查法将手势语、幼儿语包括在阶段3里,具体分项目为:阶段3-1手势符号:即象征性符号,开始学习用手势符号来理解与表现事物。此阶段可以通过他人的手势开始理解意思,还可以用手势向他人表示要求等。手势语与幼儿语并不是同一层次的符号体系。手势符号为视觉—运动回路,而幼儿语用的是听力-言语回路,因为听力—言语回路比视觉—运动回路更难以掌握,所以将此两项分开为阶段3-1
(手势符号)及阶段3-2
(言语符号)。
&阶段3-2言语符号:即幼儿语(象征性符号),成人语(任意性符号),此阶段是将言语符号与事物相联系的阶段。但是事物的名称并不都能用手势语、幼儿语、成人语来表达。a.能用三种符号表达的,例如:“剪刀”用食指与中指同时伸开做剪刀剪物状(手 势语手势语和“咔嚓、咔嚓”声同时(幼儿语);“剪刀”一词(成人语),b.无幼儿语,只能用手势语及成人语表达的(例如:眼镜),c只能用幼儿语及成人语表达的(例 如“公鸡”)。d..仅能用成人语表达的。在理论上儿童是按a→b→c→d顺序来获得言语符号的。在检查中,阶段3-2共选食物、动物、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方面名词16个,身体部位6个词,动词5个词,表示属性的2个种类。阶段3-1手势符号的检查词汇中,使用的是阶段2
(事物)的基本概念中用的词汇以及阶段3-2词汇中的手势语。
《S-S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续3)
3、阶段4组句,语言规则(非可逆态)。本阶段能将某事物,事态用2?3个词组连成句子。此阶段中又将两词句和三词句分成两个阶段。阶段4-1两词句:开始学习用2个词组合起来表现事物,事态的阶段。儿童在此阶段能够理解或表达的两个词句有各种各样,在本检查法中仅举了四种形式即:[属性 (大、小)
事物]、[属性(颜色)
事物]、[主语
宾语]、[谓语
宾语]。在日常生活中,如不设定一定的场面检查是很困难的,另外,注意选择项图片不宜太多,否则儿童进行起来很困难。
&阶段4-2三词句:此阶段与阶段4-1词句]同样,但考虑到句子的多样化,在此仅限定两种形式。即[属性(大小)
属性(颜色) 事物],例如:大红帽子,小黄鞋等;[主语 谓语
宾语]例如:妈妈吃苹果。另外在“阶段5语法规则”中也有三词句,但有所不同,阶段4的句型是非可逆句,主语与宾语不能颠倒,如:“妈妈吃苹果”,而不能为“苹果吃妈妈”。
5、阶段5能够理解三词句表现的事态,但是与阶段4-2的三词句不同的是所表现的情况为可逆。
5-1阶段为主动语态,如:“乌龟追小鸡”。
5-2为被动态,此阶段中要求能理解事情与语法规则的关系。如:“小鸡被乌龟追”等。
(续4)《S-S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二)操作性课题
1、投入小球方法:将小盒子或杯子放到儿童面前,检查者将彩色玻璃球一一给予,令其根据检查者的指令,将小球放进小盒子里。标准:将小球从小盒子上的洞口一一放入或可以模仿,均为达到标准。
2、延迟反应:用具:小毛巾、带响小玩具(小塑料动物玩具)方法:将小玩具出示给儿童,引起兴趣,然后用小毛巾盖住。标准:儿童能主动的将毛巾掀开找出小玩具或模仿掀开小毛巾,将玩具拿到手里,为达到标准。如掀开小毛巾没将小毛巾拿出来,不能算达到标准。
3、图形匹配(1)3种图形用具:3种形状镶嵌板方法:将镶嵌板母板放到儿童面前,然后检查者将镶嵌板子板一一给予。标准:只要将具体形状对上即可,不必要求放的是否规则,全部通过可以往下进行。
&(2)6种形状用具:镶嵌板6块方法:同3种图形标准:同3种图形
4/6以上正确可以往下进行。
&(3)10种形状用具:镶嵌板10块方法:同3、6种反应形式:&
1)形状重叠:
2)用手指相应形状两种方法可,记录清楚即可以标准:根据发育年龄进行对照,又分为7/10和10/10两种
4、积木(1)堆积用具:三块正方形积木方法:检查者将三块积木垂直向上堆,然后推倒,让儿童自己堆积。积木由检查者一一给予。通过标准:能堆积即可以,不必要求整齐。但要注意记录主动堆积还是模仿堆积。
&(2)排列用具:三块正方形积木方法:同堆积,积木水平排列标准:同堆积
&(3)隧道用具:三块正方形积木方法:检查者先垒一个隧道,要强调隧道口,然后令儿童模仿。标准:只要下面两块积木留有空隙即可以。
5、描线(1)画点、用具:笔和纸、方法:用笔在纸上乱点,可以模仿标准:只要能在纸上点出点即可
&(2)画垂直线∣标准:该直线斜度在30度以内,即可向下检查
&(3)画圆○标准:圆的始点与终点能闭合为标准
&(4)画“┼”字标准:横线与竖线能交叉即可
&(5)画正方形□标准:四边大致为直线,四角大致为直角,能闭即可。
&(6)画三角形△标准:三个边大致为直线,三个角闭合即可。
&(7)画菱形◇标准:四边大致为直线,能闭合即可。
(续5)《S-S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
(三)交流态度
1. 对他人行动的注视对他人的行动大致经常注视
& ±对他人操作自己较关心的事或物时注视﹣完全或几乎不注视
& 大致经常视线交流
& ±经过促进视线可以交流(如“看这里”或将事物拿到检查者的面前时)。
& ﹣完全或几乎无视线交流
对他人的指示、问候、招呼的反应
对他人的指示、问候、招呼用言语回答,或者边看指示者的面部边行动
& ±不看指示者的面部但有行动反应
& ﹣完全无反应
对他人的表达用言语或手势进行表达&&&&&&&&&&
& (i看他人面部
& ii不看他人面部)
& 用手指着来表示要求&&&&&&&&&&&&&&&
& (i看他人面部
& ii不看他人面部)
&±用提示行动不表示要求(让看物品等) &(i看他人面部
& ii不看他人面部)∓领着大人的手到物品存放处表示要求&&
& (i看他人面部
& ii不看他人面部)
&﹣无要求表示
感情起伏的表现感情表现用可以理解或适当的程度进行表示
±感情表现虽然能够理解,但过分∓感情表现大部分不能够理解﹣几乎没有感情表现
询问—回答的关系理解了问题的内容后进行回答(包括手势、文字)
±对问题的内容不能很好理解,但对其要答话的状况明白,对问题或吱吱唔唔笑嘻嘻∓仅仅是对问题机械地模仿﹣无反应
特征性语言
i 自言自语& & 有&&
ii 回响言语 & 有&&
iii韵律&&&
& 正常 & 异常
(续6)《S-S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五、S-S法评价总结
1.评定总结和诊断评定总结和诊断检查结束后,要对检查结果和问诊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各种信息。如对磁共振、CT结果等进行评价、诊断。S-S法检查结果显示的阶段要与实际年龄语言水平阶段进行比较,如低于相应阶段,可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
(1)按交流态度分类:分为两群:Ⅰ群,交流态度良好;Ⅱ群,交流态度不良。
(2)按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的关系分群:原则上适用于实际年龄3岁以上儿童。分为 ABC三个主群。但是要注意到这种分群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语言的发展,
有的从某一症状群向其他的症状群过渡。根据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相关的检查和操作性课题(基础性过程)的完成情况相比较,将以上的A和C群又分为6个亚群。
A群:言语符号尚未掌握,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的检查在3-1阶段以下,不能理解口语中的名词。
A群a:操作性课题和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的相关检查均落后于实足年龄。
A群b:操作性课题好于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的相关检查。
B群:无亚群,但应具备以下条件和言语表达困难:①实足年龄在4岁以上。②词句理解在4-1阶段以上。③一般可以用数词表达。④言语模仿不可,或有波动性。⑤上述②?④的状态,持续1年以上。⑥无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
C群: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条件为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相关检查在3-2阶段以学上。亚项分类:
C群a:动作性课题和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相关的理解和表达全面落后。动作性课题=言语符号的理解=表达
C群b:动作性课题好于言语符号与指示内容的相关情况。动作性课题&言语符号的理解=表达
C群c:言语符号的理解好于表达,操作性课题检查基本与言语符号理解相当。动作性课题=言语符号的理解〉表达
C群d:言语符号表达尚可,但理解不好,此亚群多见于孤独症或有孤独倾向的儿童。
3.鉴别诊断(1)早期发现很重要;(2)听觉障碍,发声器官的运动发育障碍,自闭症和智能低下均可引起语言发育迟缓;(3)年龄较小怀疑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有必要每隔3~6个月复查一次。
&六、S-S法特点
1.通过此方法可以将实际生活年龄与语言发育迟缓的水平作比较,了解语言发育迟缓的状况,为诊断与评价提供依据。
2.根据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制定训练程序及训练方法。
3.此法适应全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4.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症状分类。(1)符号形式—指示内容的关系(2)语言符号包括符号形式和指示内容间的关系(3)符号形式:是指示内容的传达媒介,即符号的形式的侧面(表明意义的),(4)主要是言语、手势和文字符号。(5)指示内容:符号的内容的侧面,包括一般的概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岁语言发育迟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