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简谐运动产生条件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简谐运动导航,必备!
1. 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2. 领悟弹簧振子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 知道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的形状,并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4. 经历对简谐运动特征的探究过程,领悟用图象描绘运动的方法。
汽车车轴与车体连接处有弹簧板,摩托车轮上装有弹簧,你知道这些弹簧板或弹簧在这
里起什么作用吗?
提示: 这些弹簧板或弹簧起到了减振的作用。车辆行驶途中如果遇到不平整的路面,速
度较大的汽车或摩托车就会产生剧烈的振动,甚至会弹跳起来,对车辆、人或物造成伤害。
装有这些弹簧的车辆在不平整的路面上行驶时,虽然车轮已经产生了剧烈的振动,但弹簧上
的车体由于惯性仍保持良好的平稳状态,所以这些弹簧起到了减振的作用。
1. 弹簧振子
(1)平衡位置: 振子原来______时的位置。
(2)机械振动: 振子在__________附近所做的______运动, 简称____。
(3)弹簧振子: 它是小球和弹簧组成的______的名称, 是一个理想模型。
2. 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建立坐标系: 以小球的__________为坐标原点, 沿着__________方向建立坐标轴。 小球
在平衡位置______时它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 在______时为负。
思考: 有同学说, 既然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那么振子的运动轨迹也应
是正弦曲线。 结合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想一下,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3. 简谐运动及其图象
(1)定义: 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______函数的规律, 即它的振动图象(x-t
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 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思考: 在简谐运动中, 弹簧振子的位移与机械运动中质点的位移有何不同?
(2)特点: 简谐运动是最简单、 最基本的______。 弹簧振子的振动就是__________。
(3)图象的应用: 医院里的____________、 地震仪中绘制地震曲线的装置。
答案: 1. (1)静止
(2)平衡位置 往复 振动
2. 平衡位置 它的振动 右边 左边
提示: 不对,因为振动图象不是运动轨迹。例如,水平方向的弹簧振子振动时,振子的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3. (1)正弦
提示: 机械运动中的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在简谐运动中,振子的位移
总是相对于平衡位置而言的,都是从平衡位置开始指向振子所在的位置。
(2)振动 简谐运动
(3)心电图仪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二物理 简谐运动
典型例题精析.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简谐运动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  一弹簧振子在一条直线上做简谐运动,第一次先后经过M、N两点时速度v(v≠0)相同,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振子在M、N两点受回复力相同
B.振子在M、N两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相同
C.振子在M、N两点加速度大小相等
D.从M点到N点,振子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思路点拨]  建立弹簧振子模型如图9-1所示.由题意知,振子第一次先后经过M、N两点时速度v相同,那么,可以在振子运动路径上确定M、N两点,M、N两点应关于平衡位置O对称,且由M运动到N,振子是从左侧释放开始运动的(若M点定在O点右侧,则振子是从右侧释放的).建立起这样的物理模型,这时问题就明朗化了.
[解题过程]  因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都是矢量,它们要相同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M、N两点关于O点对称,振子回复力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振子位移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可知,A、B选项错误.振子在M、N两点的加速度虽然方向相反,但大小相等,故C选项正确.振子由M→O速度越来越大,但加速度越来越小,振子做加速运动,但不是匀加速运动.振子由O→N速度越来越小,但加速度越来越大,振子做减速运动,但不是匀减速运动,故D选项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C.
[小结]  (1)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语.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第一次先后经过M、N两点时速度v相同”.
(2)要注意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由此判定振子可能的路径,从而确定各物理量及其变化情况.
(3)要重视将物理问题模型化,画出物理过程的草图,这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例题2]  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附近做简谐运动,从它经过平衡位置起开始计时,经0.13 s质点第一次通过M点,再经0.1s第二次通过M点,则质点振动周期的可能值为多大?
[思路点拨]  将物理过程模型化,画出具体的图景如图9-2所示.设质点从平衡位置O向右运动到M点,那么质点从O到M运动时间为0.13 s,再由M经最右端A返回M经历时间为0.1 s;如图9-3所示.
另有一种可能就是M点在O点左方,如图9-4所示,质点由O点经最右方A点后向左经过O点到达M点历时0.13 s,再由M向左经最左端A′点返回M历时0.1 s.
根据以上分析,质点振动周期共存在两种可能性.
[解题过程]  如图9-3所示,可以看出O→M→A历时0.18 s,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得到T1=4×0.18=0.72 s.
另一种可能如图9-4所示,由O→A→M历时t1=0.13 s,由M→A′历时t2=0.05 s.设M→O历时t,则4(t+t2)=t1+2t2+t.解得t=0.01 s,则T2=4(t+t2)=0.24 s.
所以周期的可能值为0.72 s和0.24 s.
[小结]  (1)本题涉及知识有:简谐运动周期、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知识.
(2)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周期的可能性,弄清物理图景.
(3)解题方法:将物理过程模型化、分段分析、讨论.
[例题3]  甲、乙两弹簧振子,振动图象如图9-5所示,则可知
A.两弹簧振子完全相同
B.两弹簧振子所受回复力最大值之比F甲∶F乙=2∶1
C.振子甲速度为零时,振子乙速度最大
D.振子的振动频率之比f甲∶f乙=1∶2
[思路点拨]  观看图象,从图象上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从图象中能看出甲、乙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并与物理模型相联系,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并结合图象,选出正确选项.
[解题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两弹簧振子周期之比T甲∶T乙=2∶1,得频率之比f甲∶f乙=1∶2,D正确.弹簧振子周期与振子质量、弹簧劲度系数k有关,周期不同,说明两弹簧振子不同,A错误.由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不一定相同,所以两振子受回复力(F=kx)的最大值之比F甲∶F乙不一定为2∶1,所以B错误,对简谐运动进行分析可知,在振子到达平衡位置时位移为零,速度最大;在振子到达最大位移处时,速度为零,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振子甲到达最大位移处时,振子乙恰到达平衡位置,所以C正确.答案为C.D.
[小结]  (1)图象法是物理问题中常见的解题方法之一,是用数学手段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体现.应用图象法解物理问题要明确图象的数学意义,再结合物理模型弄清图象描述的物理意义,两者结合,才能全面地分析问题.
(2)本题中涉及知识点有:振幅、周期、频率、影响周期的因素、简谐运动在特殊点的速度、回复力、简谐运动的对称性等.
(3)分析本题的主要方法是数与形的结合(即图象与模型相结合)分析方法.
[例题4]  在下列情况下,能使单摆周期变小的是
A.将摆球质量减半,而摆长不变
B.将单摆由地面移到高山
C.将单摆从赤道移到两极
D.将摆线长度不变,换一较大半径的摆球
单摆的振动周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75页60页124页91页55页58页63页34页111页56页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_高二物理教案
您现在的位置:&&>>&&>>&&>>&&>>&教案信息
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案名称:&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教案科目:&
教案版本:&新人教版
创 作 者:&文件内附
教案审核:&编辑
更新时间:&
教案大小:&19&& K
下载次数:&当天:&本月:&总计:
教案等级:&★★★★★
受欢迎度:&
制作软件:&Word
运行平台:&Win9x/NT/2000/XP/2003
◆教案简介:高二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是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19&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本教案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下载教案:&&
下载此教案的网友还下载了:[本站更多关于]
◆下载说明: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及抄袭本站资源①下载后如需解压,建议使用[WinRAR 3.9]或更高版本解压本站教案。
②如果您遇到下载困难,请先参阅【】,谢谢!
③本教案由【】会员共享,本站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 。根据二○○二年一月一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在本站下载的任何资源仅提供学习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下载后即在24小时h除。
本站最新高二物理教案
&&&&&&&&&&
高二物理教案点击排行
&&&&&&&&&&
整册教案推荐栏目
&&|&&&&|&&
&&|&&&&|&&
&&|&&&&|&&
&&|&&&&|&&
&&|&&&&|&&
&&|&&&&|&&
&&|&&&&|&&
&&|&&&&|&&
子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一、简谐运动(第2页)
友情提示:按图片左侧箭头跳到上一页,按图片右侧箭头跳到下一页
上一章节:&&&|&&&下一章节:
友情提示:按向左键(←)跳到上一页,按向右键(→)跳到下一页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二册(必修)目录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
【www.ruiwen.com - 教案】
  9.1 简谐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理解间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3.理解简谐运动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情况。  4.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  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 具:轻弹簧和小球,水平弹簧振子,气垫式弹簧振子,自制CAI课件,计算机,大屏幕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演示图1所示实验,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球,拉一下小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提问学生:小球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学生讨论,然后请一位学生归纳。(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师生共同分析后,抓住“中心两侧”和“往复性”两个基本特征,得出“机械振动”的概念。  师生一起列举生活中有关振动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出,“研究振动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入手,这就是简谐运动”。(这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进行新课  1、 简谐运动的特点  【演示】演示水平弹簧振子(小球)的振动和气垫式弹簧振子(滑块)的振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振动的时间),(建立理想模型概念,隐含振动产生的条件。)  说明:小球和滑块质量相同,连接的弹簧也相同(为避免这些因素对问题分析的干扰)。  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  ①、小球和滑块谁振动的时间长?为什么?(观察结果,滑块比小球振动时间长。原因是小球受摩擦阻力较大,滑块受到的阻力小。)  ②、如果小球受到更大的摩擦阻力,其结果如何?(振动时间更短,甚至不振动。) ③、如果把滑块和小球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比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小得多,也忽略不计,其结果如何?(滑块和小球将持续振动。)  (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推理能力)  (1)、打开CAI课件《简谐运动的特点》,切换到“弹簧振子”场景,向学生介绍“我们又遇到了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如图2所示。  (教师要讲明“理想化”理想在那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此时,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牢固的建立  了起来。  (2)将场景切换到“位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弹簧  振子的运动特点:振子作的是位移周期性变化的运动。通过演示,  进一步指出,振子的位移起点总是从平衡位置开始的,位移的大小  就等于弹簧的形变量。(为下一步得出胡克定律及回复力的特点埋下伏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将场景切换到“回复力”。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建立起回复力的概念;通过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回复力的变化特点,抓住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适时提出胡克定律,得出简谐运动的定义。 提问:回复力的方向怎样?回复力的大小怎样?  引导学生回答: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即F=-kx,从而得出简谐运动的定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  (4)将场景切换到“加速度”。演示加速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演示让学生知道,简谐运动是一个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即变加速运动。这就是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  提问;加速度的方向怎样?大小如何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你能写出加速度的表达式吗?  (培养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加强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5)最后将场景切换到“速度”。让学生观察简谐运动的速度特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是周期性变化的。  提问:根据振子速度大小的变化,你能确定振子加速度的方向吗?  (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至此,学生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了解了简谐运动的物理实质,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2、 概括归纳,继续提高  通过教材练习一(2)题(见下表),让学生进一步归纳、简谐运动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进一步明确简谐运动的特点,即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物理量都是周期性变化的,从更高层次上把握简谐运动的规律,这也为下一节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三)知识应用:教师提出问题:用轻弹簧悬挂一个振子,让它在竖直方向振动起来,你能说明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吗?(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再上升到感性认识,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四)布置作业:  1.把练习一(课本第22页)(2)、(3)做在练习上。  2.补充:画出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回复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并说明图像的物理意义  说明:  简谐运动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综合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具体例子。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规律,难点是要让学生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在教学中注意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较好的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应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简谐运动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