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是什么意思应该是什么样子

被玩坏的“女权主义”,你到底对它存在多少误解? - 简书
被玩坏的“女权主义”,你到底对它存在多少误解?
《二十世纪女人》海报
发现这部电影,也是无意之中的事,或多或少和它“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原创剧本(提名)”有关吧。再者,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二十世纪女人 20th Century Women。
注意,这里提到的是women,而非woman。因此,这部电影讲诉的并非是关于一个女人的传记故事,或者像有些人提到的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它探讨的是更为深层次的关于整个时代的女性精神,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女权主义”。
也许有人会说,能不能别动不动就把一件事物的定义拔的这么高,“女权主义”好像是一个特别偏激的行为?针对这点,我想说既然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本来就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过程,它应该被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去审视和观察。
然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到底什么是“女权主义”?它真的有这么可怕或者是离我们特别遥远吗?影片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分别是怎样去表现女权主义这一主题的?它对成长中的女性来说,有什么帮助或者意义?
《二十世纪女人》剧照
1、所谓的“女权主义”,究竟是什么?人们对它有什么误解?
百度百科上,对于“女权主义”的界定,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女权”,不是“女尊”,更不是“女强”,它呼吁的只是自由选择的权力,它是人性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权力。
它想消除的是,社会舆论中“男人应该怎么怎么样”“女人应该怎么怎么样”这种愚昧想法。我们可以追求相同的东西,我们也承认我们的不同。相同是,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我们可以去培养任何形式的兴趣爱好,可以选择保持单身或是同性恋,可以享受“囿于厨房与爱”还是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等;不同是,人与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关于能力、性格、经历、出身、运气等,而这种差异不应该来自于性别本身。
社会上为什么会有很大部分人,甚至是女性自己,都会觉得女权主义很可怕很激进?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很容易对它造成以下4点上的误解:?女权主义认为女性权力高于男性;?女权主义只呼吁权力,不承担责任;?女权主义提倡“废除生育”;?女权主义要求男主内女主外。
经典电影《发条橙》的原著小说作者安东尼o伯吉斯在解释他的观点时曾说:“彻底的善与彻底的恶一样没有人性,重要的是道德选择权。”人们对于女权主义的误解,无非就是认为它是“彻底的女权主义”,这是一种极端的错误的观点。
实际上,女权主义追求的只是一个不需要呼吁女权的社会。这和支持同性恋论者的观点如出一辙。“我们”不想被歧视,也不需要理解和同情,只希望它能够稀松平常,就像去选择喜欢苹果还是梨一样简单。
2、应该怎样去理解影片中的三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女主人公?
在对女权主义有了一定的概念之后,我们开始正式聊一聊电影本身。即使作为影评来说,一般的写法可能都是先从电影本身开始,然后自然延伸到影片之外的意义。但是遵循“第一性原理”,个人觉得先解释女权主义,这样对影片中很多情节和角色定位才有更为清晰和透彻的理解。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叙述了五位角色的内心独白和故事,影片涉及到的角度也相当的多,比如成长教育、爱情择偶观、美国特殊背景等,这里因为主要选择了女权主义这一主线,先暂时抛开另外两位男性角色。
女权主义关键词:性爱
影片背景是在1979年的美国,而朱莉身上所发生的故事片段,却是活生生地反映了中国现在还存在的青春期女性的成长问题。月经初次来潮前的一无所知,发生性行为的年龄过早,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避孕......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社会的性意识还处在不够开放的状态,而这对于女性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甚至是具有伤害属性的。
朱莉很享受和别人发生肉体上的关系,却忽视了精神上的安慰,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成长中对于性的畸形心理和反抗所造成的。但是隐约在这种青春性意识的觉醒和迷失中,你又可以看出她对于性的迷恋,对于性的坦诚,她只想证明一点:性不是羞耻的产物,它应该是美好的。
朱莉的“理想生活”:艾比会带我去计生所,我会继续吃药,我会去纽约大学念书,和杰米还有多萝西亚失去联系,我会不再和妈妈讲话,我会和尼古拉斯相爱,我们会搬去巴黎,并且选择不要小孩。
女权主义关键词:自由
这是三个女性角色设定中,我最爱的一个。在朋克音乐中尽情狂舞,用相机记录每一件身边的事物,一头红色的头发和率性的装扮等等,好像这一切都是为了告诉你,女人还可以有这样的活法。它既张扬,又细腻,来得恰到好处,从不会稍显一丝多余。
艾比在影片中,是最“先驱”的女权主义者。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她肆无忌惮地说出了“月经”这个词,并且竭尽全力地告诉大家,这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她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她追求的是生命的自由,和一切解放自我的事物。
然而,命运却告诉她,她不能够拥有一个孩子。这种打击是致命的,像是剥夺了原本她身体里的东西。但是,我最亲爱的自由主义者啊,这怎么阻止她对于生命的热爱呢,换一种方式,继续活在属于自己的率性里面。
艾比的“理想生活”:我会留在圣巴巴拉,两年之后我会嫁给戴夫,我结婚后的一个月,卡洛塔会死去,一个星期后,马克思也会死去,我会从车库里工作,然后在当地艺廊里展出,我会不顾医生的建议去怀孕,到我34岁的时候,我会有两个儿子。
女权主义关键词:独身
独身的意思,是指不打算结婚成家的独身主义。其实这里用单身更为准确,但是却失去了某些味道。多萝西亚40岁的时候才生育,生下孩子之后不久变离婚了,之后长达十几年单身母亲的生活里,坚强并孤独着。
首先,多萝西亚40岁的时候才生孩子,她只是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喜欢的时候我准备好了的时候,我自然会去做我认为自己该做的事。这些事情不需要别人去指手画脚,也不会去理会周遭的闲言碎语。
再者,离异之后的孤独生活,甚至有人都为她贴上了同性恋的标签。但是,在她心底,她只是一个想要给儿子更多爱的母亲,对爱情有过渴望又望而却步。杰米反复提到多萝西亚成长于美国的大萧条时期,年轻的时候上过空军学校,加之多萝西亚是美国最早抽烟的一代女性,她的独立和坚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多萝西亚的“理想生活”:1999年3月,我会开始感到劳累和糊涂,当我终于去看医生的时候,他会告诉我,我肺部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我的胸部和大脑,我会试着教杰米如何处理我的股票,但我的笔记会让人几乎看不明白。
3、“女权主义”对于成长中的女性来说,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电影中提到了两本书,《Our bodies Our selves》(身体与自我)和《Sisterhood is powerful》(进击女性之声)。解释了关于家中分娩和女性高潮的概念,这不论是对于当时的美国社会,还是当今的中国社会,都是非常先进和开放的。
我并不是鼓励说,我们就要去看这两本书或是相关的女性书籍,而是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女性保护或者被保护意识。它对于女性在成长中的作用,不亚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因为它是我们健康人格和情感完善很重要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不是出了关于新版小学性教育课本被禁止发行,而引发社会争议的事情。关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被骚扰或是被侵犯的新闻,也不绝于耳。除了愤懑地指责,这世间怎么这么多变态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深入的思考,造成这些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大环境女权主义还没有苏醒,甚至是在某些女性自身心中,她们就压根没有这个意识。
从正确地去认识女性的身体开始,爱惜我们的子宫和乳房,对性有一个全面和正面的了解。在追求爱情和事业的路上,把自己当做宇宙里独立的个体,不随意依附于外力。我们理应大胆地去追求爱,只是在爱的面前,或者在被爱之前,我们应该已经成长为完整的自己。我们理应大胆追求事业追求金钱,只是我们内心要懂得,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最终的时间自由和内心归属而要获得的工具。
请记住,不论是在感情,还是工作、生活之中,坚强、独立、自由,这些神圣的权利和伟大的品质,都应该被深深印刻在每一个女性的骨子里。
附:女权主义相关电影,欢迎补充
《末路狂花》、《乱世佳人》、《钢琴课》、《朱诺》、《让娜·迪尔曼》、《成为简·奥斯汀》、《卡罗尔》、《午后的迷惘》、《蒙娜丽莎的微笑》、《更好的世界》、《时时刻刻》、《安东尼娅家族》、《简爱》、《阿黛尔的生活》、《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BJ单身日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穿普拉达的女王》、《两生花》、《天使爱美丽》、《少女日记》、《异形》、《奥兰多》......
Keep Moving.
《妈妈咪呀!》提供了一个从历史角度来讲颇精确的世界之窗。整个故事的主题是关于自由的人,生活在一个世俗传统依然盛行的七十年代,社会认为女人应该结婚生子而不应该闯荡自己的事业。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女人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自由地追随她们的梦想。 女性主义 作者 | [英]克莉...
内容简介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表妹乌苏拉结了婚。乌苏拉怕生下长有猪尾巴的孩子,不肯和丈夫同房。邻居普罗登肖嘲笑布恩地亚不通人道,两人决斗。普罗登肖被 长矛刺中咽喉,顿时毙命。从此,死者的鬼魂缠着布恩地亚一家。夫妇俩只得远走他乡,村里一...
内容统筹:读了么@duleme.cn 作者:马克週 ? 前年生日的时候和朋友去双井的一家小酒吧看Talk Show. 表演者是一个“德艺双馨”的洋帅哥,时而自弹吉他唱民谣,时而讲中英双语段子活跃气氛。期间,小哥有几次讲到颇具男权色彩的段子时,都会拍拍胸脯: &I am a ...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文丨胡景元
本文系原创投稿,转载请简信 炎炎夏日,当广大女性的衣橱被无袖的夏装占据的时候,刮腋毛也自然被提上了日程。然而,女权主义者却说,腋毛是可爱的,有趣的,性感的,能够展现出真实而多元的女性身体。不久前,微博上发起了“女子腋毛大赛”的活动,然而,不少网友却斥责此活动“...
住在一楼楼道的老奶奶最近好象是病了。 从我住进这栋楼,最爱跟我打招呼的就是这位老人,所以每次路过看到她,我也会笑着跟她打声招呼。 有时在路上遇见,她也会跟我说话,她的声音小小的眼底带着笑,虽然满脸皱纹但是让人觉得很美好。可是最近我碰到她都只是在楼道口。 她常常一个人坐在靠着...
《越狱》是我人生中第一部美剧。严格来讲这部剧剧情上有重大缺陷,远不能跟《绝命毒师》比。但是当年我显然没见过世面,国产电视剧看太多,不经意间,猛的看到《越狱》,你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吗? 我并不喜欢高大全的英雄,一个人无论从智力,长相,攻击力,道德,都碾压常人,这人总显得很假,...
国风:不是每一只小猫都是tom!老刘原创涂鸦。 动画片“猫和老鼠”里的小猫tom从来不吃老鼠jerry,只是和老鼠jerry玩耍,但是如果杰瑞出门遇到其他大猫就没那么幸运了,所以起这个标题和人物组合,算是国画和卡通人物组合的漫画吧。 杰瑞(jerry):不是每个小猫都是汤姆...
每天使用1%的时间,进步1%,成为1%的人! 今天是什么日子: 天气:12~34° 清晨自省 和善、要事、思考 A、叫我起床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2017年度目标及关键点 * 三个习惯:早起 运动 节食 * 阅读与学习能力 * 番茄工作法 本月重要成果 * 反思...
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三天了,你们都去哪里浪了呢?反正我是哪里也没去,“卧”了一整天,下雨天也是很无奈啊! OK,题外话不多说,今天的主角是KeePass。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上至高龄老人,下到婴幼儿童,智能设备几乎是人手一台。各种游戏、APP、网站也是层出不穷,烦恼...手机凤凰网i.ifeng.com女权主义应该是做点什么【女性权利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376贴子:
女权主义应该是做点什么
鸡权吧作为 民X逗士 的基地,一味灌输美国女性生活水准高,享受权利多就是的逻辑。殊不知,这恰好是美国基督教原教旨思潮复苏的温床。这和伊斯兰国家越来越原教旨化,没什么两样。本来,主义就应该是如何去打破美国霸权体系,有空大家去看看《超级帝国主义》,美国人写的。(当然事实上是美国少数保守的白人男性的霸权),最核心之处就是如何去竞争如何去反掠夺。杀死一个算一个,杀死一批算一批。类似女兵一样,杀死一个德国兵就算获得一份。要理解这是不难的,就是那帮人,认定“生活水准好,钱多”就是有价值,我个人看他们是跳不出这逻辑的。,的女性,生活水准可是很好的。类似,也有女兵进入一线作战,就算最终失败,但也毕竟努力了,他们对得起。主义本来就是一个战斗的过程,一个**的过程,这当然也包括不同集团之间的女性间的生存竞争。如果脱离了竞争,脱离了相互屠杀,单谈论享受的权利,就不配成为者了。
那战斗之后呢?怎样才算是胜利?战斗到何时?
其实我也不算是反对你的和等级,但这必须加一点制约;1,集体的聚合并不是采用圈羊式(也就是先圈定一群人再去想制定目标等等其他问题,这种模式的),而是应该先确立目标,然后让人自由加入。圈羊式的集体主义很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一个是强者有可能是被圈进去的,他会不服认为自己是在被剥削而对集体内部造成破坏;第二个是圈进去的有可能是些单纯的寄生虫,他们无能加上懒惰,圈定了这种人就会甩不掉。我觉得中国这个集体主义的始祖国家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等级的划分必须尊重几点:1,等级反映能力,等级高的人就应该实实在在完成他所在等级的作用价值,而不是单纯就像英国皇室那样只是一个精神;2,开放式,也就是用竞争来让等级低下者以下犯上的机会,理由也同第一点
如果是真正的集体主义国家,参看普鲁士和瑞典在近代的情况。就是对内有义务精神和集体精神,从上而下。注意有一点,国家的统治集团可是会对内部你所然的寄生虫进行严酷的镇压。至于那种集体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为什么能存在长久,我想是一种忧患意识,在亚欧大陆作为一个小强国长期存在。另外,目前的中国发展进度还是胜于美国的,美国,搏基础罢了。
谈这些都扯远了,回到你的主题,你的女权具体应该有哪些要求和措施?
发不了图,百度搜索到  英国资产阶级**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了他以怪兽Leviathan命名的著作----《利维坦》,意在用以比喻一个强大的国家,借此论证君权至上,反对“君权神授”。传说,在上帝造人之后,人请求上帝:“上帝啊,我们太弱小了。请你再创造一个英雄吧,让他保护我们”。上帝说:“英雄在保护你们的同时,也会欺压你们,吃你们”。后来人们为了抵御各种外来的风险,自己创造了一个利维坦,创造了一个能让他们有归属感的庞然大物----政府,但政府这个利维坦(Leviathan)有双面的性格。它由人组成,也由人来运作,因此也就具有了人性的那种半神半兽的品质,它在保护人的同时,又在吃人。所以,就有了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就是把利维坦关进笼子里一说。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女权主义者我: “对啊,我是一名女权主义者。” 朋友A: “诶?完全看不出来你是女权主义者啊?!”朋友B: “你看起来这么温柔娴静,怎么会是女权主义者?”朋友C: “哇你们女权主义者还有这样的打开方式!”这样的对话在我这里发生之频繁,以致有时我甚至也自问:我是不是“太不女权”了?我是不是披着女权主义的羊皮,占着茅坑不拉屎?被妖魔化的女权主义?你印象中的女权主义或许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近几年来越加活跃的这群“女权主义行动派” 利用新媒体、行为艺术、话剧、辩论等方式,以鲜明的诉求直击不平等的社会性别结构,强烈而有创意地把女权议题推进到大众视野中。她们不只停留在过去的如“女生天然数学没有男生好”、“重男轻女是文化肿瘤”等老生常谈、显而易见的价值观正确的话题,而辐射到了更广泛背后却有更隐蔽的内在逻辑——以保护和善意之名给予一个群体差别待遇,做出保护措施的人可能没有主观恶意,但是因为没有平等意识,这种保护性措施却可能强化偏见和歧视。 如,“女性专用停车位是歧视吗?”、“男性VS女性出轨的双重标准”等等都引发了舆论的关注和深思。然而,在女权愈来愈受瞩目情况下,污名亦随之而来。“女权玻璃心!”、“女权无病呻吟!”,这些批评对女权主义者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毕竟,既得利益方已经习惯了不存在弱势群体声音的世界。又或者,一提到“女权”,就和“偏激”、“滥交”、“剩女”等意淫出的偏见形象挂钩,持这种偏见的人从不想去了解女权主义追求的平等公正,他们很可能也是持有地域歧视、年龄歧视、职业歧视的那群人。更恐怖的是,如果你是看到了类似下面这样的言论而以为这就是女权:这种披着“女性独立意识”的外衣,洗脑男权思想的言论,并不是女权主义。又或者,你以为女权主义者都仇视男性?此处敲黑板,特别普及两个概念:女利&仇男女利:只求利益、不接受平等的义务和责任。她的隐藏逻辑是,“如何利用自己身为女性的资本,比如审美价值、生育价值、劳动家务价值,从男性和社会身上获取最大限度的好处。”仇男:把一切的生理男性都看做是 “直男癌”,把男性和女性对立起来。女权主义追求的是性别平等和公正。女权主义者和很多群体一样,是多元的,Ta们唯一的共同特征,就是相信和践行性别平等,支持无论什么性别的人,都有同等的权利和机会、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于是,当类似“你竟然是女权主义者”的话出自我身边的人,并且说话者带有一丝赞美的含义,而我却无法掩饰对其中隐含的偏见的愤怒,这样的尴尬,让我这个所谓“温柔的女权主义者”常常不知如何回应。并不是α girl因为“不幸的是”,我除了是女权主义者,还是一个偏内向性格的人。内向的性格,加上我亚裔的身份,让我在美国留学的日子里,被贴上不少标签和意外的“好意”。一次和小伙伴旅游途中,偶(da)遇(shan)了一位古巴小哥,小哥非常热心地带我们逛大街小巷。同行的姑娘和小哥一路聊得欢畅淋漓,而我一边欣赏着小哥迷人的笑容,一边戴着耳机神游,享受繁忙间隙中的无事一身轻。 旅行结束前,小哥对每个人都发表了临别感言。到了我这儿,小哥魅惑一笑,从兜里掏出一张纸…这?一副要给我深情表白的样子是什么情况? 我脑洞大开地勾勒了一万种温柔拒绝的理由。然而接过纸条,不仅这情感大戏戛然而止,连带着我女权主义者的“玻璃心”也粉碎在哈瓦那…纸条上写着“Lin, I hope one day you can be an Alpha Girl”. α male/female,是在群体中外向/有时有攻击性、有自信心、被认为有领导力、占优势的男性/女性。在性别平等的探讨中,不仅生理性别间的不平等是需要消除的对象,同性间的阶级也是女性主义者关注的一种“性别阶级”。刻板印象所在之处,就有误解、歧视和不平等。α male/female 与 β male/female 的资源差距,加上社会构建过程中中对他们分别赋予的不同的价值认同,让不符合社会主流刻板期待的形象,受到不该有的不平等待遇。我知道,小哥在写下“α girl”时,并没有想到这些。他只以为,α girl只是和性格相关的所谓Type A性格——外向的就是好的,就是每个女性都该拥有的。这种对Type A 的执念充斥在美国校园里,仿佛每个人都应该语言丰富表情夸张爱好广泛,恨不得对所有的事物都兴奋鼓舞地叫上一句:” That’s amazing!” and “I can do it!”。这种对外向型、表演型的推崇与教育过程不无关系,学校在每个环节中都批量复制生产着Type A的男男女女:各种workshop,group task,presentation,networking都争先恐后地把你塑造成一个极端模子——话唠式的外向型、充满展现欲的自恋狂、以及一颗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是外向性格的人的大脑。这种执念甚至有时候让Type A 被约等于了Aggressive,人吃人的社会,你不aggressive,哪里来的领导力?谁听你讲话? 认识你自己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独立思考和表里如一,无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用得多么成功,无非是培养出一个有能力的“工具”而已。成功的模仿教育是建立在多元化的选择之上,而不是树立某种单一化的“完美”榜样让学生去追随。西方文化一贯强调的“成熟”是,你开始知道自己是谁了。《黑客帝国》Neo重生过才成为the one,而重生的过程是“认识自己”。Neo 第一次见先知时,门框上刻着一组词“ν?θι σεαυτ?ν”(认识你自己)——这个被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殿石碑上的神谕传颂千年,历久而铭心。在美国读书期间,我曾有一段时间有轻微抑郁的情绪,这对我感受到的周围环境对Type A的推崇的要求有很大关系。从抑郁中恢复后,我尝试在学校的亚裔小伙伴中做一个对这件事的调查,意外地发现,非常多的小伙伴也有同样的困扰——对“沉默的亚裔“的刻板印象感到困扰,但同时,又对成为Type A的标准模板感到压迫和不甘。以我自己”女权主义者“的经历来举例,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大声疾呼的女权主义(许多“大声疾呼”的女权主义者也是内向型!),也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勇敢表达意见、不需要培养领导力。在性别不平等还如此严重的中国,女权主义者的行动需要的更多而不是更少。女性主义所设想的“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男权的社会,当然也不是一个“女权至上社会”,而是“个性社会”:“个性社会的视角不再是性别,而是个体。见一个人,不看他是男人或是女人,而看他是一个生动具体的个体,作为一个生动的个体与自己处于平等的位置,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熟读莎士比亚的朋友,或许记得名剧《哈姆雷特》中有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场景,处世圆滑、阴谋篡位的重臣波洛涅斯催促儿子欧雷提斯动身去巴黎,并谆谆告诫他诸多为人准则。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并不领父辈的情,显得漫不经心。在对话即将结束时,波洛涅斯讲了这样一段话:“尤其要紧的,你必须对你自己忠实,正像有了白昼才有黑夜一样,对自己忠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所谓“忠于自己”,乃是指公开表达的情感和内心自我的一致。而这种“忠于自己的真实”,任何个体不经过最艰苦的反思和努力,是无法达到的。而比“忠于自己”同样难做到的还有,尊重别人是谁,尊重多元的可能性,不把刻板印象当真理,不把偏见当卓见。文末照例送出彩蛋:如果对女权感兴趣,作者推荐了一系列读之有趣的相关书籍,关注微信公众号八知(bazzhi)回复“女权”可得书单。作者:林爽
八知智囊团顾问,哥伦比亚大学性别与公共政策硕士,联合国妇女署评估员。32871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北上广奋斗指南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女性主义?
我的图书馆
我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女性主义?
我们为什么要谈女性主义?
KY教主,微信公号knowyourself2015。审美、态度、严肃心理学。
在开始文章之前,必须指出,女性主义内部流派细如牛毛,且并不都是同盟关系。有些不同的女性主义流派之间的矛盾,甚至比女性主义与非女性主义之间的矛盾更为激烈,并不能够在篇幅有限的文章中一一说清。因此我想,这篇文章绝不是严谨的学术论文,只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一个日常层面的交流,只为抛砖引玉,广开言路。
在文中我会粗略地谈谈以下几点:
(一)普遍存在的、对女性主义整体的刻板印象和误读;
(二)以我自身认同的流派为主要内容,粗略介绍其基本内核;
(三)为何我们需要女性主义。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男人大多不喜欢自称为“女权主义者”的女人。或者说,在他们眼中,一个原本可爱的女人,一旦说出“我是女权主义者”,她可爱的程度瞬间就会降低几分。我有个朋友这样说过:“搞女权的女人,都是那些嫁不出去的丑八怪,要不就是内心太偏激——总之这样的女人都万万不能娶。”他的这个印象还是挺典型的。那些男人们认为,“女权主义者”试图抹去男女生理差异造成的客观事实,她们是怒气冲冲的,强硬的,仇视男性的,反自然反伦常的。
坦白来说,我遇见的男人中,除了有专门了解过女性主义(比如相关专业老师、同学)的少数人之外,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男性,对女性主义者,也只有不赞许的程度高低之别,极少有全然赞许的。
那么,“女性主义”真的是站在男性的对立面上么?这是我们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女权主义者还存在另一个误读。一旦一个女人说出“我是女性主义者”,她往往立刻就会被一套苛刻的标准评价起来:
“你不是女性主义者么,你干嘛要减肥,要打扮?你这不是迎合男人的审美么?”
“你不是女性主义者么,你干嘛担心会晚婚?你不应该根本不想结婚么?”
“你不是女性主义者么,你干嘛拿不动东西要向男人求助?不是要男女平等么?”
“你不是女性主义者么,你干嘛还担心别人看你的眼光?”
就好像,只有无所不能,从不犯错的女强人,才能有资格说“我是女权主义者”。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以上两个问题需要在后文更深入的进行回答,第三个问题却是可以现在就拿出来纠正的。我不止一次听到过男人们委屈地说,“这年头哪里还有什么男权,都是女生在欺负男生。男人多不容易,要买房子,没能力还得被你们女人逼死。”对这个问题,我想做两点回应:
第一,男人们没有体会过做女人是什么样的感觉。我看到过一篇文章,文中谈到男女一个很大的感受上的差异在于“羞耻感”。女人很容易就被骂作“不知羞耻”,是男人从来不用面对的——挺胸走路,肥胖(进食障碍患者几乎全是女性),和性有关的一切,骂脏话,夸耀自己的个人成就,公开承认自己喜爱钱财,公开承认自己渴望权力地位,嫁给有钱人或者外国人,坚持自己的行事方式,被男人偷窥,被男人侵犯,等等,都会让她在别人眼里蒙羞。同样的事是否会同等地另男人蒙羞呢?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假如一个陌生男人对一个女人暴露出性器官,这个女人会觉得恐惧,觉得被攻击了;而假如是一个女人对陌生男人暴露出性器官(哪怕只是穿比较显露身材的衣服),这个男人会觉得被邀请,被勾引,以及觉得是这个女人不知羞耻。如今,有一些女人靠自己的勤奋和辛苦,在工作的世界获得了看似和男人平等的地位。但她们依然有着比男人多得多的顾虑,多得多的禁区。(以上部分是我记忆中的文中提到的观点,我个人十分赞同所以转述,非我原创)
事实上,女性主义倡导的诸如性解放等观念,本身就被社会批评成“不知廉耻”。
第二,其实男人提出“我们男人也很不容易”这个感受,正是和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相关。假如我们的面前有一个女性主义的战场,那么,战场的两边绝不是男人和女人,而应该是男人和女人站在一起,对抗性别的压迫和剥削,没有人是绝对的和永远的获益者。我们将在后文继续谈论这个问题。
在我的脑海中,当我谈论“我是女性主义者”时,我谈论的是要将女人从无休止的羞耻感中解放出来,掌握自己的身体,敢于说要,更有能力说不;推翻压迫着男人和女人的性别刻板印象(从男女外型上的社会期待,到社会性别角色分工);推翻以维持生育秩序为目的的,被律法建构起来的“异性恋=正确”的观念 ,和对女性生育年龄的社会期待。当这一切发生,不仅仅女性,男性也会更加自由。一直以来,为了维护男权,男人们也是有付出和牺牲的。他们被剥夺了体会和表达细致、敏感的情感的权利,甚至被逼迫着要行使暴力,他们别无选择的成为“男人”,一旦他们不能达到社会期待,也会受到嘲讽、?视,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我所谈论的女性主义,和酷儿主义以及其他一切向着平权努力的“主义”都难分彼此。往一个很远的、目前不太具有现实意义的角度去说(可能能够帮助阐述我所认同的流派的女权主义),我所认为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不管出生时生理构造有什么样的差异,一个人,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想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有什么爱好,是什么性格,从事什么工作,爱什么人,生不生孩子——这些事情都可以随意组合。一个穿裙子的人,可以性格特别阳刚。“男、女”这个性别观念会消失,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粗暴的将他们硬生生地划分成两类。当然可能有很多个体依然会选择呈现出很符合当前“性别刻板印象”的状态来,但那也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从一出生就被这个社会潜移默化的教育,可能到死都不会去质疑这些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总之,在理想状态下,个体的选择权能够得到最大可能的尊重。
我反对有一部分女权主义者,要求女人获得“和男人完全一样的地位”。因为当她们将“和男人一样的地位”作为她们追求的东西的时候,逻辑上,她们就是在承认“男人是优于女人的”。当女人们学着用男人的做事方式,说男性习惯的语言,以求得地位和尊重的时候,她们只不过再一次强化了男权逻辑上的合理性。
类似的,我反对同性恋中“攻”“受”的角色划分。这是一种对异性恋角色的模仿。本质上,强化了“异性恋”是主体的逻辑。
如果要非让我归根结底的说出某一条我最为反对的东西,我可以说,我最反对的是“分类”。一切群体之间的压迫和剥削都是建立在“分类”的前提下的。 以“种族”分类,以“性别”分类,以“性取向”分类,以“健康-残障(身心)”分类,以经济地位分类,以“年龄”分类,等等等等。有分类,才有主体,才能够说“哪一类群体”是更好(更正当)的,通过律法赋予某一个类别以正当性,这个类别相较于与之对应的其他类别就有了压迫和剥削的权力。在这一切的分类中,性别的分类是一个基础。女性主义反对的正是这样一种分类的逻辑。因为只要有分类存在,一定有劣势的类别,更一定有“无法归于任何一类”的少数人——这些人通常发不出声音,被完全忽视,比如“跨性别人”。
真正的女权运动,不可能孤立于所有其他的平权运动。否则这种女性主义就是虚假的。
另外,关于前面说到的,女性主义者经常要面对严苛的挑剔,我是这样看待的:
以我为例,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可我长年活在体重焦虑中。尽管我清楚地知道,对女性形体的期待,是男权建构的,可为了减肥我仍然可以两周只吃酸奶水果。我其实也不觉得自己胖,但是这种焦虑是时刻追随的,让我不敢掉以轻心。我曾经怀疑过,这样的我,配不配做一个女权主义者?
后来我明白了,我是一个女性主义者,我也是一个女人。我在这个男权的社会中浸淫了二十多年。对女性来说,她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经历可以说是创伤性的。我不可能因为认同了女权主义,一下子就摆脱了周遭这个社会的影响。我想,假如“成为女权主义者”意味着“不许犯错”,那么,只会阻止更多的人成为女权主义者。我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保持一份反思,能否对习以为常之事物多一句追问。
在哥大的时候,我选过一门叫做“ism lab”的课。老师带着大家每周做一些试验性的活动,旨在激发身边人的反思,比如,有一次,班上所有的男同学都涂上了彩色的指甲油,保留一周。在这一周的时间里,会有很多人去问他们,“你为什么涂指甲油啊?”,这些男同学就会趁此机会反问,“为什么男生不能涂指甲油?”“我涂指甲油你会觉得我这个人有问题么?”对话就这样展开。
在哥大学习的两年,我最大的一个改变是:从前我会觉得要“帮助”弱势群体——在这个念头中,“我”和“弱势群体”是分开的。这个看似友善的念头,深化了“他们和我没有关系”这一面。如今我意识到,没有人,能够永远,在任何纬度都是“我们”而非“他们”,没有人永远会是强者。就算你现在是一个有钱有权、受过良好教育、白种人、男性、异性恋、身心健康(完全的健康是否可能又是另一个问题)等,看似是绝对的即得利益者,最起码总有一天你会老去。
这个分类的逻辑一天不推翻,不废除,总有一天,在某一个纬度,你会变成“他们”中的一员。当然我作为一个女性,更容易意识到这一点。从我意识到这一点开始,我不再觉得我在“做善事”,我只觉得自己是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奋力争取。
很多女生现在也站在男权的一方。妻子被小三了,大骂小三不知廉耻,勾引男人,而不把矛头对向自己的丈夫。去年,一个小女生被富二代丈夫乱刀砍死,大家纷纷骂她活该,谁让她绿茶婊,爱钱要嫁给富二代。她们当然也是男权社会洗脑下的受害者。但是也有一些“聪明人”,不愿意成为女性主义者,因为毕竟女性主义在如今可不是什么好名声,嫁人的难度也会提高。
只是,所有女性,都应该意识到,我们今天享受着的,是曾经女性主义的先驱者们艰苦奋斗得来的结果。我举个例子,避孕。到今年,口服避孕药正式进入临床使用已经 54 年了。世界上有超过 1 亿的女性在使用口服避孕药。从避孕药被发明出来开始,就一直饱受争议——这一点不难理解,从避孕的手段被发现开始,性和生育真正分离了,性可以成为单纯为了享乐的运动。因此人们指责它为性滥交的推动者。一直到 1960 年代,法律规定只有已婚妇女才能服用避孕药。但是避孕对女性权益是有重大影响的。其实,正是避孕保证了女性能够有时间和男性在工作岗位上竞争,而不再成为生育机器;当然避孕更是让女人开始能够像男人一样享受性爱,无需顾虑生育问题。
这个时候,正是当时的女权运动者,顶着全社会的漫骂,顶着家人的不理解,背着“淫荡”、“不知廉耻”的重负,为今天的我们换得了这份权利。假如这一代的我们,不继续推进女性主义,曾经的运动带来的果实是会不断消耗的。我国五四时期曾经出现过非常进步的女性运动,毛泽东时期也提倡“妇女也能做英雄”,“女人能顶半边天”,可如今已经变成了“呼吁女性回归家庭”。前不久人大代表提出“将女性产假延长三年”的提案,可以说是穿着“照顾女性”的外衣在声张男权。设想一下,假设女性产假延长到三年,女性在和男性竞争、进入职场的时候,用人方会更加倾向男性。同时,这份提案暗示了,“生完孩子后照养孩子是女性的义务”,男性的责任是外出工作养家。更好的方案应该是给男性也增加产假产假,产假鼓励分担家务。
另外前文提到的,一些逼迫男性工作赚钱的女性,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只批评她们,毕竟当社会从小鼓励男孩子“走出去”、“去拼搏”的时候,鼓励女孩子“嫁的好比什么都好”。目前的中国,还有太多需要去呼吁的问题,仍然举一个小例子:单身男女的生育权。目前中国非婚生子是无法有户口的。这就把婚姻和生育捆绑到了一起。我们觉得 xxx 岁还不结婚太晚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生育年龄。这对男女两性都是一种限制,都是一种不自由。如果说前文我更多谈论的是心理、社会观念层面的东西,这个例子可以看作是政治、政策层面的实际操作。
女性主义,和性、和性别密切相关,而性、性别和政治密切相关,以前北大的佟新老师说过一句话“性/性别(相关的政治)是一个国家政治的最极端的表现。”,政治则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需要女性主义,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自我实现都能更自由。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本身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立场,我们的武器,我们的政治表达。
“ Personal is Political.”
原文发表于: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 knowyourself2015: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喜欢的心理学科普)
发自知乎专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权主义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