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教育学心理学5000题库和教育心理学哪几本书好一点?

待解决问题&
山东省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教材 哪个版本比较好
山东省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教材 哪个版本比较好
更新时间: 01:27
JE中专网猜你喜欢!
找不到你想要的专业吗?
JE中专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山东邹平教师编制考试考哪个版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
去考试主管部门的网站看看,或者致电询问,只有官方的才是最真实的,当然了,楼上说的很对,版本差别在知识体系上并不大,关键在于“一本好书,更容易学习”,它会把你步步的带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书很经典,而很多书虽然很全,很厚,但是读者不多的原因。
教育心理学教材
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你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获者去考自学考试相关的科目。 2.教师证全国通用,不管你哪里任教,这个都没有问题 3。教师资格证只是从业证书,只要你能通过三门考试,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专业资格证书。具体的申报要求: 1、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2、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按省教育厅部署补修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教育学、心理学考试)3、各级各类学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面试、试讲。(申请学历为师范专业毕业人员免于面试、试讲)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
研究生国家统考的专业,像教育学心理学之类,哪个专业比较好考啊?
这两个专业都是那种比较好考,但是就业却很鸡肋的专业,也就是说这两个专业,说不好听得,等于没有专业。很多考 这些专业的都是非本专业的,而且很多都是工作之后考的,我以前学校里面很多英语专业跨考这两个专业,很容易考上,英语过线就等于考上了,难度相对很低。。但是考上之后呢?毕业之后呢??前景非常不好。你说你能去什么单位就业??所以选择前要慎重。。如果为了就业,更要慎重阿这两个专业比较好的一般是师范类大学,都比较好的。。。
如果要考研,请问什么学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比较好啊,啊
❀教育学原理❀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2北京师范大学3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东北师范大学2华中师范大学3山东师范大学4辽宁师范大学5西南大学6西北师范大学7上海师范大学8华南师范大学9武汉大学 课程与教学论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2华东师范大学3西南大学4华南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2首都师范大学3华中师范大学4南京师范大学5东北师范大学6湖南师范大学7陕西师范大学8哈尔滨师范大学9上海师范大学10安徽师范大学11广西师范大学12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2浙江大学3西南大学 比较教育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2西南大学3华北师范
我想报考心理学的话,哪个学校,哪个心理学分支比较好
中国 以北京为例 最好的是北师大 其次中科院 再次北大 考试的难度 来说 推荐北师大 跨专业的话需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导师的学术信息 能赢得老师更高分如果有时间的话你可以先考一下 三级心理咨询师然后 再考比较好北师大属于统考的学校,所以无论什么方向都是一样的题目。只在复试的时候专业知识的面试会分为三个小组专业方向的问题你可以查看近年的招生目录,北师大网站上有,在“招生就业”里面。ps:复试的时候可以重新选择方向。实际上你真正作哪个方向不是你选的,取决于你得到的导师是谁,他近期在做什么研究。参考书很多,尽量多看基本,以下几本必看: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彭聃龄 北师大出版社(这本不看熟就不用去考试了)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有些杂乱需要自己好好
哪个个大学心理学比较好
心理学应该是文理都收的现在国内一流的心理学专业,一般都在师范学院,比如,北师大,西南师大,华南师大,华东师大,北大,中山大学,浙大。。都很好,不过相对的分也都很高
安徽省淮北市骨干教师招聘考试所考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究竟是哪个个版本的,要注明全称和...
坚持网上学习,自学成才,祝你成功,耶。
山东菏泽牡丹区教师招考心理学教育学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哪个些,说书也行
初中和高中的考试内容是一样的,小学不一样,你是考什么阶段的?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名称为《山东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辅导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套丛书分中学部分、小学部分、学前教育部分其中中学部分分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本书,教育学主编为杨秀治教授、教育心理学主编为林丰勋教授小学部分分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本书,教育学主编为杨秀治教授、教育心理学主编为林丰勋教授学前教育部分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合为一本书,主编为王维教授、林丰勋教授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这四类教师资格的考生可购买中学部分考试辅导教程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考生可购买小学部分考试辅导教程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考生可购买学前教育部分考试辅导教程你可以到书店去买;书店的专门的考试用书
常德师范学校 教育心理学版本
虽然 我也是常德师范的???但是你说的那本书,我参加的考试里也有心理学,师范部的也有???但是都是不同的 你还是去我们学校的网站看看 那里有 学校老师的电话 希望能够帮得到你?? 我计算机部0603的??
南京师大 山东师大和辽宁师大哪个学校的心理学比较好,报考应用心理学的专硕的话哪个学...
南师好点,毕竟是211,山师也不错,比较好考,辽师不了解,不做评论!
去考试主管部门的网站看看,或者致电询问,只有官方的才是最真实的,当然了,楼上说的很对,版本差别在知识体系上并不...
非师范类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加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所以你准备复习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考试获者去考自学考试相...
这两个专业都是那种比较好考,但是就业却很鸡肋的专业,也就是说这两个专业,说不好听得,等于没有专业。很多考 这些...
微信扫一扫咨询技校问题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www.qyxxpd.com(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阿里巴巴中国站和淘宝网会员帐号体系、《阿里巴巴服务条款》升级,完成登录后两边同时登录成功。
¥34.50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总成交29笔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广东 广州市海珠区
让千万商家找到您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产品
感兴趣的产品准备跨考教育学,该从哪本书开始看呢!?_教育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9,334贴子:
准备跨考教育学,该从哪本书开始看呢!?收藏
本科计算机,跨考教育学,现在开始细看教材还来得及吗,该从哪本开始呢??
美国教育学本科申请,国家重点留学机构,美国教育学本科申请 天道专业顾问团队为您规划先行.
问时间还来得及不,我想应该是17年考的吧,不能说早,但也不是说已经非常晚了。如果学习方法得当,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跨专业的话,不知道你要考哪所院校,建议院校没确定的话,按照统考311来复习。《教育学基础》 教育科学出版社 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当代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儒德、陈琦《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孙培青《外国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吴式颖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这是311的参考书目,跨专业建议先看中外教育史,再看教育学原理,其次教心、最后教研。跨专业考,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建立起教育学的框架,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知道教育学考研的内容到底有哪些。
哪个学校的?
先看教育心理学
我有全套内部资料,QQ
书是王道~~楼主~加油
我也是,跨考,一个专业?
跨考的学生,第一遍复习的时候,建议咱们学习的顺序是中教史、外教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教原、教心、教研都是按章节划分。可以看一章讲义看一章课程,再看一章教材。中外教育史的话,内容比较多,你可以按古代、近代、现代来,也可以按小朝代来。关键是结合起来。具体的复习方法可以加勤思老师qq:
快来加入群【18年考研必胜群】(群号)
先看教育史会好些
看书还是算了吧,看看网课,这几本书还不错
登录百度帐号自学教育学应该看些什么书? - 知乎17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8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全书要点总结(3.19没剩几天了 去打印了 作死的背吧↖(^ω^)↗) – 【人人分享
我的图书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全书要点总结(3.19没剩几天了 去打印了 作死的背吧↖(^ω^)↗) – 【人人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一、&&& 教育的概念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和系统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4、教育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1965,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1972,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 确定“终身教育”,提出“学习化社会”。二、&&& 教育的历史形态1、依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分:非正式、正式、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思潮: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外。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所:非学校化。2、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家庭(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社会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3 、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古代和现代社会的教育。三、&&& 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1、&& 原始:融合性(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原始性、同一性(无等级差别)2、&& 古代社会1)学校的产生:①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②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③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①与生产劳动想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③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④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教学⑤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⑥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体系(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东汉末年“鸿都门学”)3、现代1)特点:生产性、大众化、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完备的教育系统2)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二】教育学的发展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研究对象:①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②按实施教育的层次分: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成人、继续教育学。(中学教师学习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2、任务: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实践运用。二、&&&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P21-28理论、著作2、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学科发展的分化与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3、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全面.重点.抽样.个案调查)、实验法(单组.等组.循环)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一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②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③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二】&&&&& 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律与速度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根本目的培养人)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③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贝克尔)【三】&&&&& 教育与科学技术1、教育对科学的技术发展的作用: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2、信息技术与教育:①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②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③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四】教育与文化 1、文化的五种表现形态:物质、制度、观念、活动、心理/行为形态文化。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①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②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③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3、学校文化的特征:一种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学校文化的核心。)4、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多样、互补、生成性。【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简述)一、含义: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二、表现: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内容、制度/组织形式、理论与经验的继承性)2)教育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滞后性、超前性)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概述1、个体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由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1)身体发展:指个体有机体各个组织系统的健康发育和体质的增强2)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因素(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各种非认知因素(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个性等)的发展。1、&& 动因/力:①内发论(孟子)②外铄论(洛克、华生)③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 一般规律:1)不均衡性①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晚(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2)顺序性:身心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3)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发展任务(区别对待)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取长补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遗传素质:1)遗传指从上带的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等,也叫遗传素质2)地位: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其提供可能性②遗传因素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不能预定或决定发展,关键在于后天的环境、教育和各题实践)2、成熟机制:成熟的主要标志——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发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3、环境:①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基于、条件和对象②其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②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4、个体实践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三】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主导作用①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提供社会性规范②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有延时价值④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 教育目的概述和层次结构1、&& 概念:广义—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狭义—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 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 教育活动的归宿。——导向、协调、激励、评价作用。3、&& 层次结构: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育目的。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 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①柏拉图、涂尔干“社会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②卢梭、马斯洛“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和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③狄尔泰、斯普朗格“文化本位论”强调用文化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育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3、&& 教育目的的确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②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③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本质内涵是人的身心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人的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和人的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和谐中)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 演化:①1957 毛泽东 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②1985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③1995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性质),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手段),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目的)。2、&& 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应试教育、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动技术育]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一】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2)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3)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2、学生的社会地位1)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2)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①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和荣誉权)②受教育权3)学生的义务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②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学校为了保证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二】&&&&& 教师1、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职业的特点①人类文化的传递着②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③示范者的角色④管理者角色⑤父母与朋友的角色(关爱&平等)⑥研究者角色。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①积极乐观的情绪②豁达开朗的心胸③坚忍不拔的毅力④广泛的兴趣4)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①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的精神④良好的道德修养【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1、师生关系的内涵与发展1)内涵:角色关系、心理关系2)三个认识阶段①德国 赫尔巴特 教师中心说②美国 杜威 学生中心说③苏联、中国 主体主导说2、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3、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1)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与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①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②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③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新型的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位教学成功的喜悦③完善个性,展现个性魅力。&第六章 课程【一】课程概述1、概念:1)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2)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2、课程的分类:1)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国家、地方、学校课程2)课程任务,基础、拓展、研究型课程3)课程的组织核心,学科(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活动(杜威 尊重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提高积极性;不利于系统传授知识)、综合课程4)课程的表现形式,显性、隐性课程(贾克森 指那些难以预期的、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它存在于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建筑/设备、人际情境-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文化情境-校园文化/习惯/礼仪;特点①潜在性②整体性③持久性④非预期性)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二】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1)如果以目标的概括程度为准则,可依次分为四种不同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课程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课程设计(怎样编排)1)基本要求: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2)基本程序:美国 课程论学者 “泰勒原理”①确立教学目标②选择经验③组织经验④评价结果3、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课程的表现形式)1)教学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基础性。2)课程标准:课标又称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没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科教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教科书:教材的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这是当代教材发展的新动向。【三】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1、课程实施的结构①安排课程表(原则: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原则)②分析教学任务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④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⑥组织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①课程计划本身②教师的特征③学校的特点④校外环境。3、课程评价的目的和功能1)目的:①改进课程②改进科学2)功能:诊断、修正、决策功能。 4、课程评价的方法:①观察法②调查与访谈③纸笔测试④表现评估 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要点:①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③建立旨在促进课程发展的评价体系④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四】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1、国外(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②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③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2、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课程管理僵化、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落后。 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功能转变、结构改革、内容、实施、评价、管理改革。 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①课程体系的三级管理的趋势(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②课程综合化③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④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⑤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第七章 教学(上)【一】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1、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叫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①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②由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组成③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②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③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3、教学的任务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首要任务)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二】教学过程1、概念:思孟学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德国 赫尔巴特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五段教学法”;美国 杜威 “五步教学法”。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④交往性 2、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两者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其主导作用a、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等,起着引导、规范等作用b、对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态度发挥作用c、影响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②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③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3、结构①激发学习动机②领会知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③巩固知识④运用知识⑤检查知识(以上五阶段根据认识过程的特点来划分,反映了认识活动的一般顺序,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是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1、中学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①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教具:实物、声像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结合③充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②通过组织复习巩固(复习形式:单元、平时、学期开始前的、期末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巩固知识4)循序渐进: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①按教材体系进行教学②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6)理论联系实际①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2、教学方法的概述: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的命名,一般依据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①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②教程性质和教材特点③学生特点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⑤教师业务水平、实践经验及个性特点。4、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①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讲授、谈话、讨论法)②直观感知(演示、实验、参观)③独立获取(练习、读书指导)5、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发现教学:美布鲁纳2)程序教学:美 斯金纳①依程序化教材的载体分类,机器、课本式程序、计算机辅助教学②依程序化教材的机构形式,直线式程序(斯金纳)、分支式程序(美克洛德)3)范例教学:德 瓦.根舍因4)暗示教学:保加利亚 鲁扎诺夫&第八章 教学(下)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1、备课—内容①钻研教材(三阶段:弄懂、吃透、内化教材)②了解学生③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或学年、课题[单元]、课时教学方案[课案格式:文字、表格、卡片式]) 2、上课1)课的类型,指依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①依一节课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单一课、综合课②依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讲授、演示、练习、实验、复习课2)课的结构,指课的基本环节及各环节展开的程序、时限及相互关系。课的基本组成部分:组织教学、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①目标明确(体现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②重点突出③内容正确(内容科学正确,分清重点、难点、关键,思想正确)④方法得当(选择、运用恰当)⑤表达清晰(生动启发性、基本功好、艺术性高)⑥气氛热烈(学积极、启发式教学)⑦组织严密(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紧凑,衔接过渡自然) 3、作业检查批改4、课外辅导、5、学生成绩考查与评定1)试题类型:供答、选答型2)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二】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1、个别教学制,产生于古代。2、班级授课制,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一定数量的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变成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分科教学的组织形式。(捷克 夸美纽斯 最早论证;我国 1862 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 现仍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3、分组教学制,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解决班级上课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①外部分组:打破按年龄编班,根据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②内部分组:在传统的按年龄编排的班级中,根据…或…编组4、设计教学法(杜威→克伯屈)和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三】教学策略1、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2、主要类型①内容(结构、问题化策略)②形式(肯普提 集体教/学、个别学习、小组教/学形式)③方法④综合型策略&第九章 德育【一】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1、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的教育活动。形式上,家庭、学校、社会德育;内容,道德、思想、政治、心健教育。2、意义①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②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③是实现教育目的的。3、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道德行为、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同上。4、内容1)确定依据①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②学生的年龄特征③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2)中学德育的内容: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方式:个别、团体心理辅导;内容:①学习心理辅导[听课、学习、方法辅导]②生活…③择业…)【二】德育过程1、四因素相互制约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方法。2、基本矛盾...&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学心理学5000题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