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忠字辈的所有男孩名字我爸耀子辈,我富字

优秀作文《我的家族史》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我的家族史》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我的家族史》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我的家族史》4000字我的家族史(白氏)
每家每户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家族史,不管是有多么平常普通,还是有多么光彩辉煌的,都是家族里难得的回忆。而说到我们家的家族史,虽说不上有多么值得炫耀,但也是属于我们的财富。      据记载,白氏源出有四种。①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②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 ③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犹太族(蓝帽回回):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满族:瓜尔佳氏、纳喇氏、白佳氏、巴雅拉氏、伊喇氏、伯苏特氏、那塔拉氏、扎拉里氏、那木都鲁氏、萨察氏、纳塔氏、拜嘉拉氏、塔喇氏、巴鲁特氏、萨加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拜都氏(蒙古族)、巴岳图氏(蒙古族)、塔喇巴齐克氏(蒙古族)、拜英格哩氏(鄂温克族)、白氏(汉族)。突厥族:据《台北县氏族略》所载,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其他民族: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鄂伦春白依尔氏,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台湾土著、佤、东乡、苗等族均有白姓。④得姓始祖  白阜、挚、白公胜(熊胜)、白乙丙(孟丙)、白元光。
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
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
当代白姓的人口已达280万,为全国第七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2%。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省,大约占白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黑龙江、甘肃、青海、内蒙古、云南,这六省区又集中了26%的白姓人口。河南居住了白姓总人口的16%,为白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豫冀、秦晋两大块白姓的聚集区。
白姓英才辈出,代不乏人。白圭,洛阳人,中国古代商界的代表人物,著《商经》八十卷刊行于世,天下商人皆效法,并尊其为商人的“祖师爷”;周天子赐白圭“华夏第一商人”,宋真宗敕封“商圣”。白起:眉县人,秦国时大战将,善用兵,一生南征北战,百战百胜,为秦统一中国立下大功,受封“武安君”,世称“常胜将军”,又称“战神”。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白锽: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至河南府巩县令。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白朗:河南省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政绩卓著。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清真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白毓昆: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后任北
方革命军政府参谋长,因兵败被捕牺牲。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回族,国民党桂系首脑,中华民国一级上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国民党军队重要职务,曾任中华民国国防部长。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被蒋介石骗去台湾,后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逝于台北。
我的祖先是河南的。小的时候听我奶奶讲的是我爷爷那个年代的事情,在那之前的,奶奶没说很多,只是告诉我们家里的祖祖辈辈都是在田地里过日子的农民,一生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日子也就这样子过来了。
奶奶平时没事的时候总会拉着我们几个小孩围坐在她身边,这个时候,她会慢慢地给我们讲述有关爷爷的事情(爷爷死的早,我们小孩子都没有见过他的样子)。那个时候,爷爷是村里的一个副书记,村里的经济很落后,家家户户都是靠着种地过生活,爷爷虽说是个小官,但家里也还是跟别人家一样贫苦困难。奶奶是典型的农村妇女。那个时候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每家每户都有很多小孩。爷爷奶奶作为众多的一家,生了七个小孩子,那时是想着传宗接代的事,并且希望多个孩子就可以帮家里多干点活儿。家里小孩子很多,大人们为了干活挣钱都顾不上照看孩子,因此我的爸爸和他的兄弟姐妹们早早的就帮忙到地里干活,帮忙在家里干家务活,一个个都很早熟。他们知道生活不容易,都显得很懂事。那时家里的经济情况很是拮据,再加上人口比较多,好不容易有点吃的,一旦分下来,每个人都分得不到什么东西了,长期下来吃也吃不饱。听我的奶奶讲,那个时候没什么吃的,大多时候是番薯加青菜,连米粥也成了奢侈的东西,那时的能喝到一碗白花花的米粥也都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就这样平淡地过着,直到有一天……爷爷外出工作,或许是因为炎热难耐的气候,或许是因为长期工作身体太过劳累,又或许是因为那几天身体一直不舒服,在办公途中,爷爷突然就倒下去了,从此没有再起来过。一切是那么的突然,让人始料不及,那时奶奶还在家里喂养刚刚买来的小猪,最小的孩子还在被窝里香甜的睡着。突然的噩耗让这个家庭陷入一片黑暗当中,家里的一切都失去了支柱,生活变得更加的困苦与难过。这个时候,奶奶在伤痛下挑起了重担,所有的活儿,所有的辛酸苦辣都自己承受下来,每一天都在为生计
而辛苦劳作,没有多余的精力让人去想其他的事情。
听着奶奶讲述的这段辛酸史,我觉得奶奶很坚强,但是也很辛苦,毕竟一个女人要照顾七个孩子又要为生活奔波,什么样的苦都得自己咽下去,不自禁的,我心疼起了奶奶来。
好不容易,奶奶把七个孩子都拉扯大了,都到了成家的时候了,我妈妈也就进门了。后来听我妈妈讲,她嫁进来这个家的时候,家里还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小叔没成家。那个时候家里的条件也不好,一大家子的人住在一间屋子里,十分的拥挤,每天天还没亮,大人们就要到田地里干活,夏天如此,冬天也是如此,从来不间断。家里人多,要干的活儿也就多,做为嫁过来的媳妇儿,自然要负责全家人的伙食,家里还没有各种家用电器,那些东西在当时并不普及,而且也没有经济能力去购买这么先进的科技产品,家家户户都是用木柴烧饭烧水,木柴要自己家里人去山上砍伐,砍完之后要自己用自行车运回来,当时是没有什么货车,也没有摩托车的,一切都要靠人力。大人们要干的不仅仅是家务活,还要帮忙家里挣钱。家里养了好几头猪,每天要给猪喂食,要清洗猪槽,完了之后要到田里干活,晚上从地里回来要忙着烧饭忙着做手工活,没有电灯,家家户户用的都是煤油灯,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子就这样子过着。妈妈说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猪肉也是很昂贵的食品,只有到了过节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得上,但是因为人多因此也吃不到多少。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到来,国家对老百姓的种种关怀,人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家日子也愈过愈好。村里接上了电,家里相继购置了电视机,电风扇等家用电器。记得买到电视机的第一个晚上,不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们都显得异常的兴奋。小孩子不去外面玩了,大人也索性停下了手中的活儿,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当电视机上出现第一个画面的时候,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后来家里的大人不再只是到田里干活,也开始做起了其他的工作。我的父亲和他的兄弟开始到外边找工作,小叔也自己做起了小生意。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我们家,电风扇、热水器、电磁炉、电冰箱……再后来我们家盖了新房子,全家人搬到那里去住,比之前的房子更大更宽敞更舒适。条件好了,家里也不再养猪了,农活还是照样干,只是没像以前做那么多,只是种点小菜小谷物。家里有了电饭锅,有了洗衣机,再也不
需要跑到山里砍木柴,再也不用一大早起来蹲在灶前烧饭,再也不用提着一大家子人的衣服到河边清洗,只需轻轻地转动按钮,一切就都搞定了。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变,一切都变得方便和轻松。 与我的家族史就是这样,在当今社会我们要铭记历史,同时要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因为有了历史方能推进你向前发展的动力,有一位名人说得好:“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过去!”所以请我们紧记历史。
作文二:《我的家族史》2000字我的家族史
货运1511
父亲在我还年幼时就给我洗了脑,让我成年后去当兵。 我没有被他洗脑成功,反而对当兵反感起来。
当兵,不止是他对女儿的期待,更是他自己的梦想。 我的爷爷,就是一名军人。对于他,我都是听说来的,但听的也不是特别多。爷爷在我实岁1岁时就与世长辞,后来关于他的一切一切,我都细细碎碎的,听说。
我只听说爷爷是部长,却不知他是何职位的部长。奶奶说起爷爷总是很骄傲,也总是很想念,这么多年,她一个人,十分辛苦。
爷爷奶奶总共生了三个孩子,分别是老大,我的爸爸,老二,我的叔叔,老三,我的姑姑。
我是在十多岁是才知道,我的爸爸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大。在爸爸之前,还有两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夭折了,奶奶在对我说的时候一笔带过,说是脑子里的病。第二个孩子,是养到了十三岁,也是因为脑子里的病,与世长辞。 她说不清楚是什么脑子里的病,那时候的条件,当然不比现在。如果是在现在,至少能说得出是什么病来。也有了更好的医学条件,若是经济上的困难,也许现在,更容易度过这个难关一些。
我听到这个的时候,一度很担心我的父亲,他会不会也潜在的存在着这种病?所幸是没有,直至现在他依然很健康,依然是家里的顶梁柱,依然在我身边,我每次回家依然能见到他,他总问我要吃什么菜。
在我们家有一个老桌子,我小时候总爱翻那个老桌子,我对一切“古董”的东西感到新奇。
也不知道为什么,老桌子里的东西是没变过我,我却总能翻得津津有味。最大的抽屉里,还有爷爷离世前保存完好的药。只不过与现在不同的,并不是纸盒里的,药是放在一个小小的纸袋里,里面几颗白色的药。
还有许多信,我识字后又偷偷看过,字体很繁,像是爷爷的战友、朋友写给他的信。泛黄的纸张,很有年代感,上面是用蓝色的钢笔写下的字,开头便是我爷爷的名字。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房子里,客厅里便挂着爷爷的遗照,黑白的。因为是在客厅,大概很多来客都会觉得害怕,可能我从小就见惯的原因,又因为那是我的爷爷,我从不害怕。
那个时候还是三层楼,有时候一个人在家,我还会同爷爷说说话,可能是童真,但真的没有害怕可言,因为爷爷去世的早,我只能以这个方式表达我对爷爷的亲近,也许他离得太远了,我很希望他还在这个世上。我放学回来,也会同爷爷打招呼,我从来不告诉任何人,但我常会对爷爷的遗照微笑来打招呼。真的,小时候迷茫的事,没告诉别人的事,
我都偷偷告诉爷爷了,相信他替我挡去了很多烦恼。
爷爷长得好看,是所有人都公认的,我在遗照上也能看到他的相貌,笔挺的鼻梁,有着双眼皮的大眼睛。好看的五官,这已经是他中年的照片了,想必年轻时是更俊美的。
爷爷家里早年很有钱,他受的教育很好。奶奶是家里的独生女,所以她嫁的人家,一定要好一些。
于是奶奶就嫁给了爷爷。
我曾偶然翻到一张老照片,黑白的照片,是一男一女的合照,端正的坐着。男的是我的爷爷,女的,我并不知道。我就拿着照片问奶奶,问她这是谁。她说这是她。
我感到震惊。照片里的女孩子,脸很圆,梳着两个大麻花,真真切切是个胖女孩。而如今我的奶奶,比我矮了足足有一个头,她只有七十几斤,瘦的可怜。
她说是生活不好,以前,常常挨饿,或是吃的不好。 爷爷的父母去世后,家境大不如前,虽然自己能力不错,但那个时候好像所有人家都很穷了,我也不清楚,总之过的都不好了。
奶奶说起一件好笑的事:当时很多女子都迷我的爷爷,他相貌好,个子高,年轻时候真是魅力无限。有个姑娘要嫁人了,当时的交通工具还是船。那个姑娘都已经坐上船了,还在船上哭着闹着,要嫁给沈部长。
奶奶说的时候,是满满的骄傲。
我奶奶是个十足的颜控,就喜欢好看的男孩子,如今一大把年纪了,依然。
我很心疼我奶奶,爷爷去世时,虽然她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成家,我的爸爸,长子,也有了姐姐和我,她已经当上了奶奶。却往后那么多年,一个人,我算了算,十九个念头,她有多么不容易。
爷爷的去世,我没有问清过病因,但知道也是脑子里的病。他是在家里去世的,那个时候总是吐血,我不敢想,如果我的亲人在我面前吐血,我早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暑假的时候爸爸得了胆结石,比较严重了,需要做手术,我在医院里陪夜,替他看着盐水。从下午到凌晨4点多,我不睡觉,挂不完的盐水,和睡的不好,总是呕吐的爸爸。亲眼看见他吐出黑的东西来,我急的不行,跑去找护士,问医生。医生问我是不是胃出血了,我说不是,医生说吐出来黑色的应该是血,然后交代了护士挂一种盐水,我一个人,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守着爸爸,很困,开了每隔20分钟的闹钟眯一会眯一会的,生怕盐水挂完了我没看好。
爷爷的生病和去世,想必当时所有亲人都饱受了煎熬。特别是我的奶奶,她已经失去过两个孩子。
再听起我的姐姐讲爷爷,她说在夏天,只要爷爷出门,都会给她带回一个冰棍儿回来。爷爷宠她,爷爷也很忙,不过总是能给她带来很多新奇玩意儿。我很羡慕,觉得爷爷真
奶奶也曾对我说,爷爷教过我走路。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爷爷在我身后,举着我的手,我在前面,一步一步摇摇晃晃的走。
我想,如果爷爷没有那么早去世,他也一定很宠我,宠我至今,像现在奶奶宠着我一般。
奶奶总说,这几个孙儿,最心疼我。
我也心疼她。
作文三:《我的家族史》3800字我的家族史
“管中窥豹”窥窥新中的起——国崛
窥窥  班              叶XX
20113049XXXX
1、窥史大背景
,姓氏由来
出自窥姓沈氏~窥帝窥窥的后代。据史窥所窥~帝窥窥的后裔有一子名季窥~窥姓窥.他的后裔熊有窥~做窥文王的老窥。后成王便鬻很学
追封其曾窥熊窥于窥山一窥建立窥~定窥楚。春秋窥~楚庄王国国号
有一曾窥叫戌~任沈窥尹~有沈尹戌。其后代就有人以沈窥姓称。沈尹戌后任楚左司窥~他窥人正直~嫉窥如仇~深得楚人敬来国
重。楚昭王十八年~窥死沙窥~昭王封他的子沈渚梁在~儿叶称
窥公。沈渚梁曾平定白公窥的叛以窥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叶乱
南~更窥窥窥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其后人便以邑阳叶
地窥姓氏~窥窥氏。称叶
叶公,沈渚
,客行天下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中原徙到南方~是窥民族在中南方的一从迁国
个异阳区恋分支。因窥身在窥~窥于故窥河洛;以洛窥中心的洛河流域,地的眷~自称郎另“河洛”。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一方面又容窥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窥。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窥榜窥~窥育窥窥~向功窥事窥儿启教儿有成的前窥窥窥。 有人窥,有太的地方就有中人~有中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学阳国国
人。窥有人窥,里有光~里就有客家人~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里哪阳哪哪哪
聚族而居~窥苦窥窥~繁衍后代。 由于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
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窥方太人”之。犹称
2、我的祖~我做主国
高祖父末的小徙—清迁
高祖父生活在朝的末期~受客家文化的影~所以自幼窥四窥五窥~清响学并
且知窥理~在同窥人中也算是一位者。曾有加窥科窥考窥~早年就窥了窥窥成窥达佼佼参
了一位秀才。在窥里面窥三年的窥先生。不窥~高祖父志愿不在窥~所以在当教教教
窥三年后~果下海窥商~在中年的窥候窥窥了一些窥富。由于家中的兄弟姐妹比窥多断~田地窥窥得差不多~所以在中年的窥候汕尾的螺溪一窥徙到新田一窥。窥始了从迁另
外一番生窥。秉承了客家人重窥育的窥窥。高祖父在建造客家窥屋后~有窥附近的教
秀才窥私塾~窥地的育事窥奠定了基窥。来当教
曾祖父激的窥窥窥月—昂
先介窥一下曾祖父的窥是先窥窥地窥一下窥的社大背景当会
1931          年日本帝主窥窥窥九一八事窥~中窥民族面窥窥重的民族危机~全抗日国国
救亡窥不高窥。运断      1935          年~日本窥窥窥北事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窥全主要矛国
盾。      1936          年          12          月          12          日~民窥窥窥窥国党国将学蒋良~窥虎城窥窥介石窥行‘兵窥’  ~
中窥民族窥一窥窥初步形成。      1937          年日本帝主窥窥窥国从七七事窥~中窥民族全面抗窥此窥始。
高祖父喜窥窥商~由于抗日窥争响个国状打了~整家都窥于窥窥不安的窥。所以高祖父的商窥也窥始走下坡路~在他的三子中~有一算是深得他的窥。个儿个教
在日本鬼子窥窥中的窥候~因窥一来国个会并来偶然的机被迫去了香港~最窥在窥西窥安家落窥。而我的曾祖父~是一个当国内忙腔窥血的人。窥正窥于中窥外患的窥代~在窥的海窥地由地方窥窥窥广丰区丰区炯明窥治。在澎湃窥窥下~在海窥地窥窥了一次窥窥烈烈的窥民起窥活窥。
窥到窥窥我介窥一下影中响国响——革命窥程和影我家族史的一位窥人澎湃,
澎湃  于      1896      年出生于窥海窥有名的大地主家广丰况庭~自述其家是,“被窥窥的窥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窥民做个隶学丰广学奴。”他在家窥窥了小~又到海窥城和州上中~后赴日本就窥早稻田大学政治窥窥科。
在那里~他窥到河上肇翻启会窥的窥列著作~受到窥~曾拜窥窥位日本的社主窥思
想蒙启当教极国学者面求。因他窥窥窥窥生活窥~受并警窥窥窥窥窥一度被捕。  1921      年~彭湃回国即广会青教后在州加入社主窥年窥~又回窥被任命窥育局窥。他上任就窥窥窥城学写丰惊生高窥有“赤化”的窥旗~窥行五一窥窥窥游行。海的官窥大感窥~窥政府窥上窥了他的窥。彭湃不在乎窥官~窥窥的是窥苦窥民并学赶无反窥~窥窥是“洋生”窥窥。
此后~彭湃下窥~于      1923      年初在海窥窥起中丰国个会革命史上第一窥窥窥~任并担会窥。同年~他加入中国党担国党广党广共窥~窥任了民窥省部窥民部窥~被公窥窥“窥窥王”。
受澎湃的影~曾祖父加响当个很入了整成窥窥烈烈的窥斗中~曾祖父是一水性强的人~所以在加参运担个当澎湃的起窥的窥的窥候任的是一水兵~窥的交通比不是窥~所以很达与水上的占据点就窥得尤窥重要。在窥窥窥窥窥抗衡的窥候曾祖父窥是那窥的机灵!
因窥要窥澎湃的窥窥窥送窥急窥事情窥~又适逢广份广窥的六七月~大家都知道窥是一窥窥窥季窥候~个气响很夏季的窥候受季窥的影大。可是如果窥情被耽窥的窥~起窥的那些人就会将会将会状遭受到窥窥的窥窥~窥窥窥失是致命的。窥是革命陷入一窥被窥的窥~甚至是全面失窥。
窥人无奈的是~要窥送窥情就必窥窥翻两条座高山和渡窥一窥因窥山洪而暴窥的大河。曾祖父算是在他的窥伍里面水性最好的一位了。曾祖父窥无反窥的接受了窥次任窥~窥然他自己也知道~在台窥天里面要渡窥那河的窥条度有多大,就算是在平窥窥和日窥的日子里面,那河也常常“窥”条噬会着周窥村民的性命。窥在窥窥也一定知道我方窥窥窥条会必窥之路~自然他窥重兵把守。
可是革命的窥情是高窥的~人民的意志是窥强的,所以曾祖父窥同他窥窥的一另位窥友一起出窥了。那是后雨下得非常大~窥打着雷~每一次的窥窥雷窥都把曾祖父和他的窥友暴露出~窥大大来增加了曾祖父完成任窥的窥度。窥窥大窥5窥的爬山~他窥窥于到了大河的一窥~窥了达送情窥到窥岸河水的窥岸就必窥窥窥窥窥的窥地~起初~他每年窥是乘着河窥的小竹筏窥去的~但窥窥出窥不久~就在遇到的窥人的窥窥~加上狂窥和暴雨的侵窥~窥曾祖父的任窥更加窥以完成了。
曾祖父有退窥~一心一没决弃意想要把任窥完成。曾祖父和他的窥友定竹筏而去~直接在湍急涌汹淌泅的河水上窥去。可是~他窥已窥暴露了。一窥水的窥候窥有窥避子窥的窥窥~窥是多窥高窥度的事情,啊不幸的是~和曾祖父一起窥窥的那位窥友~在渡河的窥候遭遇了不幸~曾祖父也因窥在上岸的那瞬窥大腿中了一窥子窥。也因窥窥次窥巨的任窥里面~曾祖父了当副窥窥。不窥不久后~曾祖父就光窥的退役了~原因是他的腿窥窥重。很广但曾祖父的事迹也被窥上的人窥窥窥。
祖父新中的—国孩提、成窥
可以窥在近窥代的中是国从瞬息万窥的,我窥窥始去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到我窥内争国运运个部的解放窥。一切都都在窥刻改窥着中的命~其窥~窥些命和每窥代的国民又息息相窥。
几国几个乎是和新中一起成窥的。祖父窥在小的窥候窥窥一点窥~窥得字。所以他在全中窥行窥窥窥的窥候~在国划当村里面了村委的主任~窥窥管理人窥的生窥活窥~在反窥四人的窥候帮帮歹去窥窥城游行。四人的窥非作也是祖父十分痛恨的一件事情。他也是一个教个非常重窥育的一人~窥然家里十分困窥~不窥~他窥是窥持然他的孩子念完了小。学
在窥窥窥的窥代~上划当极响村委主任~自然要十分的窥窥窥窥活窥~窥窥上窥窥窥的方窥政策。不窥~他也有窥得心痛的窥候~那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窥候,文革期窥~人窥也几国状乎是打了窥血~中上上下下都窥惶窥恐~保持窥刻待命和窥刻窥斗的窥。
窥祖父很懊窥不已的是~那窥候村里面有一位地主~因窥家里面窥算窥得去~所以窥常有会洋窥之窥的窥西~窥就窥上窥窥得有点像在走窥本主窥路窥.所以祖父也加也那参次批斗的活窥之中。不得不窥的是~人窥批斗的方式窥在是太恐怖和忍残了~而且三天窥就两批斗一下~使得窥位被批斗的地主也在窥郁之中了窥了自己的生命。自从运那次窥~祖父陷入了深深的自窥之中。但窥村的合作社也在不知不窥中窥窥烈烈的窥展了。窥窥着村里面的人一起到田地里面工作~一起吃大窥窥成了祖父的工作。每次在聊天的窥候~祖父窥是窥会当怎仿述他年是窥窥窥和分配任窥的。和祖父年窥相的人窥也常常提及那段窥人窥得淳朴的窥光。
父窥窥—国速窥展的中
父窥是一位很国从朴素的人~生活在中窥窥窥水深火窥中慢慢成窥的窥段~所以父窥的童年里面充窥了窥窥合作社、大窥窥和粮票的窥窥。父窥生活的那年代个很物窥窥是窥乏的~就拿穿衣来吧窥旧,新三年~窥三年~窥窥窥窥又三年。
但中的窥国广展也是在他窥窥一代有了窥的窥窥。特窥是在窥~因窥窥近香港、澳窥和台湾个广个很国~所以在窥三窥窥去窥窥窥型的窥候~窥是一好的窥窥窥移地。中著名的“深圳从速度”正是在窥片神奇的土地上窥造的。父窥窥村走出去~在城市里面打工~供窥我和哥哥上大。生活窥学党确然窥苦~但窥算是窥得幸福。因窥在的正窥窥下~我窥可以窥上比窥安窥的生活。
我前—国程似窥的中
我窥一代是幸福的一代人~因窥我窥一出生就不用担温窥窥窥窥窥~我窥一出生就可以享受到前人无法享受到的物窥和精神食粮。我窥窥不是什窥含着金窥匙出生的一代~但我窥却有了更加窥的广国舞台。我窥窥窥了中加入WTO~我窥窥窥了中国神五的成功升天~我窥窥窥了北京奥运会会广运会~上海世博~州窥的成功窥窥,窥些成就都是前窥窥不屑努力的窥果。
我也窥窥自己的努力和窥斗~“窥五窥窥六将梦学”考窥了自己寐以求的大,但我窥是窥得自己窥不窥窥秀~我窥窥更加努力的窥自己的前程打拼。因窥我知道~我窥窥代人的不懈努力将会国来窥我窥大的祖窥窥更加完美的窥窥~加快我窥的窥大窥窥。一起加油吧~我的同窥人窥。
作文四:《我的家族史》2400字我的家族史
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家庭,甚至每个人都有历史。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回顾历史中,反思现状,建设未来。一个家族史书里,记录着家庭各方面的演变,同时祖辈的经历又是他们所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折射。
调查方法:我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通过跟家人沟通和查找史料以及采访咱村老一辈的村民。   我的家乡在广东粤南的一个小镇上,祖辈上上下下都没有怎么迁移过,一直呆在粤南,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我的家族成员
爷爷说,从他爷爷那一辈起,家里一直在村里种地,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至于再上那些前辈,我就无从考究 了,因为爷爷的年纪大了,很多事都忘了,倒是爷爷的爸爸那一辈听了一点儿故事。爷爷说,他父亲的那个时期非常困难,家里穷的没米下锅,他父亲又是个爱赌的人,过着没几餐饱的日子。能有一顿粥也算很不错了,饿的时候要是没东西吃就会吃草根什么的。爷爷还说,因为饥饿,他的一个哥哥就活生生地饿死了!真的是无法想象以前的生活是有多艰难!!爷爷好歹读过几年书,几条村只有一个教师(他们叫先生),但也读不长,家里没学费,也没时间去念,要帮着家里干活。那个时候大概20世纪的30年代,中国还没有解放。20世纪30年代,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一思想”的年代,三民主义被规定为“唯一正确”的思想,以政权的力量强制灌输给民众。但是,“统一思想”的举措并未改变多元鸣放的局面,特别是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三大思潮鼎立的格局。虽然清朝的推翻结束了封建的制度,但人民的生活还是没有得到改善,特别是贫困的地方,饿死人是不算什么新闻。所谓的民主也只是个面具。
而到了爷爷这一代,人民的生活还是困窘不堪。爷爷20岁娶了奶奶,生了7个小孩。那巨大的压力!听爷爷奶奶说,年轻的时候很辛苦,每天早出晚归,在地里干活干得天昏地暗。后来党中央又实行了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奶奶埋怨说,全村人一起种地、一起吃饭,家里什么贵重的都不能有,一旦发现,即使是一个鸡蛋 ,也要收重罚。可见,党对这个改革相当重视和严谨。再者,这种吃“大锅饭”的措举也见不到有多公平,奶奶说,爷爷在生产队农作,她自个儿带着孩子在家里,参加村里的农作。奶奶平时早出晚归的干活,但是到了吃饭时间,负责分饭的人却十分不公地分给奶奶稀如水的粥。干完体力活的奶奶,筋疲力尽,却没有足够的食物补充能量,而且奶奶还要照顾好几个孩子,饿得连奶水也无法喂给孩子。
听到这,我不禁对奶奶肃然起敬,多么伟大坚强的一个女性啊!
艰苦的生活有的是来自懒惰,有的却是来自于政策。党中央在一段时期里犯下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导致百姓们不能过上温饱生活。历史错误的缘由在于:“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带给了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以即刻到来。而另一方面,匈牙利、波兰等地发生的事件以及此前国内知识分子的态度也让毛泽东嗅到了“右”的危险。于是,陈云等少数派持有的保守观点被摒弃,“左”的幽灵在一切领域大行其道。1958年,大跃进全面发动,喊着赶美超英口号的人们结成了人民公社,集体性的宁可饿着肚子也要砸了锅大炼钢铁。“与天斗其乐无穷”的精神鼓舞着时代的每一个人,生产的目的仿佛不再是产品,而就是生产本身。当人们最终发现主观能动性不能取代自然规律时,已经付出了无法挽回的代价。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空气里充满浮躁的味道。定势思维、无谓攀比、盲目乐观是它的关键词。随着“大跃进”、“赶英超美”口号的提出,各条战线上掀起了建设狂潮。群众沉浸于集体的狂欢,许多问题逐渐露出了苗头。此时的人们似乎没有察觉在国家建设上毕其功于一役的不切实际,而这距离痛定思痛的经济调整,还要好几年。
“大跃进”以来,尤其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后,5亿中国农民抛弃了各自的小锅小灶,集中到公共食堂吃起名副其实的大锅饭,这不仅是亿万农民生活方式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也是农村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起来共同吃饭,的确是一个奇迹。但这种改革来得太快,一方面人们适应不了,另一方面中国当时的状况也不允许立即能做到如此大的改变。
到了我父母这一代,情况好些了,起码能不怎么熬饿了。中国的经济也慢慢起色。我的爸爸念到了高中,而妈妈也念了小学那几年级。比起他们上一辈好多了,爷爷那一代,能读书的孩子不多,女孩子几乎没有。再到爸妈青年时期,中国的另一个问题——人口问题也接踵而来。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也一直视子孙众多,人口繁庶为家、国兴旺的标记。诚然,众多的人口为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地位,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意识到,人口数量若不能适应粮食、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要求,是必须控制的。而我们就是那个时期出生的孩子,可以说父母都是冒着风险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
20世纪70年代,反思了建国初期人口政策的问题之后,国家开始有计划的控制人口。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入,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只生一个好”的口号响彻全国,普遍的独生子女成为时代独有的现象。经历了近三十年的严格执行之后,计划生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长期低生育率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仍将坚持,但人们应当理解它的具体内涵会发生哪些变化。
说到这些,也勾起了我对小时候的一些记忆。小时侯,爸爸妈妈都要到外地打工,我们就成了最典型的留守儿童。在没读书之前,我们都是在爷爷奶奶的庇护下成长。村里有个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计划生育的人员不定时来检查,没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和村里其他小孩躲到山上,以免被发现父母超生。一旦发现就花钱应付,没钱的就得强制进行结扎。我那时很纳闷,为什么我们这些小孩要躲到山上去,家伙几个坐在山头发呆,中午就盼着家人送吃的。长大后才了解到是这么个情况,要知道那时对这项工作抓得特别严。不过,起码这个制度是正确的。
作文五:《我的家族史》1300字我的家族史
姓名:蒋银军学号:20145182      班级:水产201401
伴随着历史的年轮向前缓缓推进,留下了长长的痕迹,而这正是见证我们成长的回忆。在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每一段历史都关乎着国家的命运,也与我们的家族息息相关,它见证每个家族的兴衰。因此为了更好的读懂历史,只有先从了解到自己的家族由来。才能以史鉴今,更好的创造未来~
为了更好的介绍我的家族史,我也简单的介绍下我的家族姓氏,
1?蒋姓是百家姓之一,据《元和姓纂》中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始祖为周公旦第三子——蒋伯龄。蒋氏是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中属于大姓。我的家族并非大族,会文堂蒋氏宗派。立有辈分廿字:世上国朝廷人生有大成一明达道德万代知原因而我的辈分为“成”。
我的家族栖息在四川东北部,虽说并不发达,却也出过伟人,哪便是邓小平的故乡——广安,虽说是生活在伟人的故乡,并且也跟国民党的总统蒋介石同姓,我的家族却并没有出什么名人,而且我的家族好像一直都是勤奋朴实的农民。我的曾祖父育有四子三女,我的祖父居首为长子。祖父膝下有三子一女,而我的父亲为嫡长子。家中从曾祖父开始识字的人并不多,大多只念过一两年私塾会写自己的名字。家中长辈就三叔文化程度最高,上过大学。三叔为长辈中年龄最小。
爷爷今年七十五岁,在小的时候爷爷经常给我将各种故事,还有就是他们普通人眼中的政治历史。他出生全国抗日时期,国家贫苦,
身为普通农家的孩子只能上一两年私塾,他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得几个简单的汉字。他经常给我们讲的是他小的时候国家穷农民吃不起饭,他经常把毛主席挂在嘴边,认为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一切。他回忆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人犯的错“大跃进”运动,大搞人民公社的集体主义,全民大炼钢铁,家里连一个锅、一把菜刀都被收走。饿死了许多勤奋劳动的人,却养胖了投机取巧的人,没饭吃的人到山地里找野菜吃。也谈到文化大革命时全国上下的混乱局面,所有都搞不劳动,而搞阶级斗争。不过由于我家祖上几乎都贫农所以未受什么迫害,他回忆去红卫兵到处胡作非为,批斗知识份子。讲到红卫兵搞政治斗争时,爆发的局部火拼是画面,什么坦克、机枪轮番轰炸时,脸上至今还有后怕的神情。
终于在文化大革命后,国家迎来真正的春天。正是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人民开始吃饱饭,穿暖衣。我的三叔也是在这个年代开始上的学,在那极其艰苦的日子里三叔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成为了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爷爷每每提到三叔都是满满的骄傲~在这方面我十分佩服我的三叔,能够在如此的艰苦环境中居然迎难而长,战胜物质上的缺憾,赢的精神上的追求。
而我的父母由于没有上个多少学,也并没有经商的头脑与魄力,现在仍是普通的农民工人。从农村出来的我,更知道奋斗意味着什么,看到父母逐渐多起来的皱纹,逐渐白起的头发,我明白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坚信,努力能够改变命运,我会向着自己的梦想出发~
以上便是我的家族史,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铭记历史,同时还要
懂得自己家族史,因为只有了解这些才能让你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与动力,有这样一句话;“忘记历史就等于忘记过去~”所以我会记得我们的历史!
1《元和姓纂》: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10卷,今?
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成书。
作文六:《我的家族史》1300字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_我的家族史_                    ___ 调研地点:__家里_______
小组成员:___邓梅平           __
院系专业班级: 商学院10信管
指导教师:___张成洁________
时    间:       6月3 -6日
我的家族史
商学院10信管:邓梅平   学号:2010254124
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历史,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内涵,每一个
家族都有它的故事。所以,我的家族——邓氏家族也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
后,有第五十九世邓且;六十世邓继隆;六十一世晋哀帝时的竟陵太守邓锦常;六十二世镇国大将军邓姜;六十三世邓渊;六十四世宋顺帝时的中丞邓东;六十五世邓程汉;六十六世梁朝的豫州牧邓士奇;六十七世邓文含;六十八世邓禹元;六十九世邓振松;七十世邓宗亮;七十一世邓宏纶;七十二世邓清;七十三世唐朝官邦勤侯的邓煌(字开权)。
当时在福建,我们的祖先主要以捕鱼为生。那时的交通并不
发达,捕好的鱼只好在当地买了,攒一点钱来买生活用品。日子非常艰苦的!因为靠近海边,经常会被海风袭击,屋子只得一次又一次破了又修,修了又破。
后来,不知道过了几十年,因为地震的原因,我的祖先被
迫搬去了广东云浮的罗定,就那样在那里一直居住了差不多一个世纪。但是对于那里的环境,我们一点也不清楚,听我的祖父说,他的祖父的祖父一直都是平平凡凡的农民,没有显赫的富贵家族,他们都是靠老老实实地工作攒得一点钱而养家糊口。基于我们的原祖先是在福建的,会捕鱼的,刚好在罗定那里有一条挺大的河,我们又可以以捕鱼为主了。因为在那个时候,相对当地居民,我的祖先技术算上非常好的。所以在这个方面上,我们占有特别的优势,从而改善了我们的生活。那时我们祖先是在当地最有钱的。可是好景不长。在过去的时代,有件不好的事情就是谁是外地搬来的,在那里的生活比他们好,他们就会妒忌,就会把他们赶出去的。
于是我们的祖先又被逼迁移,几经波折,最后在茂名信宜的白石镇定
了居,也就是今天我所住的地方。我的曾祖父是我们乡小学的教师,在“文革”期间,他遭到党的严重批斗,导致我们全家都受到伤害,每天受尽了臭骂,曾祖父被捉去“游街”时 ,个个人都拿东西来砸他时,我的祖父祖母心里是无比的痛。从此,家里开始变得败落了许多。
到了我祖父这一代,家里变得更差了,只因为当时“重男轻
女”的现象很严重,为了生多一个男孩,祖母生了八个孩子,两个男的,六个女的,为了养大孩子们,祖父不得不干起了非常辛苦的工作,一听说哪里有工作无论多辛苦,祖父都会去做。孩子长大了,祖父才可以舒一口气,但他还是以前那么卖力地干活,他经常说不干活的话,他会感到不舒服的。所以到现在七十多岁了,他是一直干活。
到了我爸这一代,生活都变好了,可是他以前不努力,现在
还是一直在打工为了我们四姐妹,他还是很努力,我们常常都会因爸爸感到骄傲。
我们这一代,都很听话,我最大,还有三个弟弟,我考上了
大学,弟弟的成绩也很好。弟弟常常跟我说,他要以后要自己创业,把我们邓家发扬光大,所以相信我们邓家会越来越好的。
有志者,事竟成!为我们自己加油,为我们邓家加油,相信
我们邓家会更上一层楼的!
作文七:《我的家族史》2800字我的家族史
尽管我们几兄弟一直在人面前吹嘘咱老杨家是北宋杨家将的直系后裔,但其实我们这支族群的具体渊源已经不可考了,大概说来自我太爷那辈起定居在扬州的高邮,历史不长却也不算短。
千年古驿高邮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京杭大运河贯穿全市南北,肥沃的土地,浩淼的高邮湖供养了高邮人的衣食住行。独特的邮文化更是为她赢得了“华夏一邮邑,神州无同类”的美誉,自古高邮人文荟萃,名家辈出,这里有婉约派词宗秦观,训诂学家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汪曾祺等等大家。即便是到了近代因为各种天灾人祸,高邮小城无可挽回地衰弱了,但注重学习,崇尚文化的氛围却一直没有淡化,我的太爷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全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将小城分成两部分,主城区在湖东,湖西则较为荒僻,生活的多是辛苦劳作的渔民,太爷的家就安在这里。识些字的太爷本是位算命先生,说的不好听点就是诳人的,兼之给人家起名,写信写对联什么的,家境颇丰。太爷虽然也有跑江湖人共有的狡诈和虚伪,但他只是将这些作为谋生的手段,平时为人处世还算守本分的,又顶着文人的帽子,所以在乡间口碑很好。
然而在那个时代,似乎平民百姓都逃不了命运的磨难。因为一起土地纠纷,太爷与同村的一个曹姓地主打上了官司,而拥有后台的曹家最终获胜了。这件事给了太爷巨大的打击,因为不仅失去了一笔可观的财富,支撑他生活的某种信念也崩塌了。尽管太爷也会做些格调不高的事,但那是为了让家里人过得好点,只能算是小市民的钻营。
他一生小心谨慎,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道理,然而这次老天却跟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回家后太爷就一病不起,不久撒手西去了。
太爷死后留下了三子二女,命运都很多舛。二儿子年纪小个性强,一气之下烧了曹家的草垛,被送出去放牛避祸,但因为年纪实在是小,又不幸被牛顶死了。最小的女儿因为患病以致双目失明,整日担惊受怕,最后沦落到躲在邻居家床板下度日。(那时候太奶奶也去世了,他们实际上已经是孤儿了。)现在我终于知道每年清明时没有坟只能烧纸钱祭奠的“瞎姑奶奶”就是她了。大女儿不知什么原因离家去上海做了保姆,后来便在那安了家。今年暑假爸爸还带我去看望了她,人能走动,说话也利索,就是耳朵背得厉害。大姑奶奶拉着爸爸的手不住地说,我不怪你们,不怪你们······于是我在一旁就想,那真的是一个无可奈何的年代。
不清楚是民国多少年了,运河决堤,高邮湖水位暴涨淹没了沙洲和低地,湖西一片汪洋,百姓流离失所。太爷的长子也就是我的爷爷带着四弟辗转流浪,最后来到了湖东一个叫做南北河的小村。顾名思义,这里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河流过,当时人烟稀少却很幸运地逃过了洪灾。理所当然的,爷爷担起家长的责任,开始复兴家族的艰辛过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爷爷很自然地靠捕鱼摸虾养活了兄弟俩,盖起几间土坯房,也算重新有个家了。大概是因为幼时经历的关系,爷爷很有些叛逆孤独的味道,对生产队里的事情没有半点兴趣,挣不
到工分也不在乎,情愿整天泡在河里对付他的鱼虾。待人也冷漠,说不上话,由此可见他当时在村里的边缘化地位了。幸好这时候奶奶来到杨家,巧的是奶奶也姓杨,两个人从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养育了两男两女,去世的日子差了不到一个月。
四个孩子里我爸是最小的,出生时爷爷已经四十多了,所以很是宠爱这个“细幺子”。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我父亲十多岁时爷爷奶奶便去世了。而我的大伯呢在外面当兵,家境好地位高,但长年离家也照顾不上父亲,大伯的妻子有些旧时女子的通病——自私刻薄,根本不管她的小叔子,两个姐姐又都已嫁人,所以少年时期我爸一个人吃了不少苦。本来他读书很好的,初中毕业考了全镇第二名,只是家里突遭变故,不得不转学手艺养活自己了。爸爸每每想起这段往事都是叹息不已,而我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也渐渐明白这种命运的无常和个人的渺小了。
大伯后来患上了癌症,退伍回家,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一个曾经那么英姿飒爽的军人被病魔折磨得憔悴不堪。我上小学有次拿张奖状回来,爸爸马上叫我去给大伯看看高兴高兴,我至今还记得病床上的大伯那张苍白的笑脸,凄凉又欣慰。大伯死后留下了一男一女,大妈自此也逐渐改变了性格,现在对我可好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爸爸的两个姐姐后来都嫁到了别的镇子上,有了自己的家庭。其中大姑妈的儿子非常有出息,现在是一家跨国服装公司的设计师,把家安在了常州,几乎每年暑假我都要去小住几天。两个姑姑现在都已经抱孙子了,过得很幸福。
还是说说我爸吧,没办法去学手艺了。那时候在乡下自行车还是种珍稀品,全大队就两辆,一辆支书的还有辆跑业务的。换下零部件都要去城里进货,修下车就是一两块。我爸就看上这门“暴利”了,找到全镇仅有的一位修车老师傅开始拜师学艺。再过几年出师单干,在人多的一条岔路口上借间破屋就算开张了,什么事都是自己一个人干,非常辛苦。爸爸给我讲过几件趣事,挺有意思的。他一直喜欢吃面嘛,有次偷个闲精心做好一碗面条,刚准备大快朵颐,外面生意来了,赶紧放下碗去招呼。半个小时忙完再来吃面,却发现原来的一碗面泡成两碗都溢到桌子上来了。爸爸胃不好的毛病也是那时候流下的。
后来我爸遇见了我妈,她是邻村大族黄家的二闺女,家境很好。我外公外婆也很开明,没有什么门第之见,而且很喜欢父亲的老实勤恳,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再过几年就有了我,那是93年的事了。我们家的权利结构也蛮有意思的,父亲理所当然地是一家之主,但平时在家却是母亲说了算,我是一点权利都没有了。评价我母亲的话,我觉得“坚韧”这个词最好,她对我的错误从来都是穷追猛打,绝不姑息。我上一年级时有段时间爸爸迷恋上麻将,误了正业,妈妈就跟他闹了大半月,最后一气之下不顾天正下雨跑到二姑姑那哭诉。搞得爸爸在家坐立不安,最后还是老老实实认错把人接回来。从此父亲就只在逢年过节时陪外公搓几把了。
童年的我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爷爷奶奶离世得早都没有见过,但我又有非常爱我的外公和四爷爷(就是爷爷的四弟)。外公是个知识分子,做过教师,而且有着那种乡里人很缺乏的风趣幽默,小时候
就总把我逗得一会笑一会哭。四爷爷则是村里有名的“说书先生”,一肚子的好玩事。常常是一群孩子围在身边听他讲鬼故事,又兴奋又害怕,躲躲闪闪地捂住眼睛,这时候四爷爷就哈哈大笑。等到太阳快下山了,才由各家的大人来领回去。我呢就干脆在四爷爷家过夜,晚上继续缠着他讲。那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没空给我开家长会,又因为我在学校表现不错,两个老头就为这个差事争起来了。我当时不懂只觉得好笑,现在一想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弹指一挥间,四爷爷去世都七八年了,外公也已白发苍苍,潇洒不在,但他们那时候爽朗得意的笑脸却仿佛还在眼前。
十岁那年,家里盖了小洋楼,再后来在城里买了房,日子越过越好,与乡里的距离却也越拉越远。特别是我,年少轻狂,一心要往外面闯。只是在接到这份作业时,内心猛地一颤,一种莫名的伤感随着奔流的回忆将我包围。这次国庆我回老家看看老宅,跟长辈们聊聊天,逐渐有了素材和体会,最后写成了这篇文章。所以说我很感谢老师给了这个契机,谢谢。
2012年10月于东大桃园
作文八:《我的家族史》29100字父母〃家庭〃亲情
父亲生于一九一八年七月~出身于小手工业家庭。祖父黄体泉四川合川人~当时是在昆明市盐行街名叫“万寿宫”的庙里开了一个织土布的小机房~雇有十来个工人~专门织布~并包吃包住。祖父主要负责购纱、浆纱、晒干、打散……等织布前的一些准备工序。祖母陈汝秀云南昆明人~家庭妇女~主要是烧火做饭~负责全家人的吃、住。还要负责倒线~以供织布的人用。解放前手工织布这个行业因为工序多成本大~出力不赚钱~所以家境不算富裕。
父亲自幼聪明好学~五岁读私塾~后读小学、中学~学业不错~上学后就开始学着帮祖父写水牌、记账、管账。水牌是每月发给工人工钱的依据。父亲每天都在上面记录每个人当天完成的织布数量~月底累计后扣除规定工口,即包吃包住的人工成本,~超过工口规定完成的织布数量~就是每月该给工人的工钱依据。所以~父亲记录的水牌必须及时~准确和公开~每天必记~一月一换。
织出的土布是卖给三市街一带开布铺的商人~父亲每次都跟着祖父一道背土布送去布店~其中与祖父关系较好的一个商人见父亲聪明、懂事~还会管账~就出面将父亲介绍到“长春堆栈”当学徒。父亲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为贴补家用~未满十四岁的父亲就离开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学徒生涯。
“长春堆栈”位于宝善街西段~正对着同仁街的北口。堆栈的房东是龙云部下的一名师长~名张凤春~故取名“长春堆栈”。
堆栈的老板叫刘炳泰~四川重庆人~心地善良~为人很好~父亲及家人都一直习惯地称他为刘老师。学徒期间~父亲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聪明好学~深得刘老师的喜爱。不久就开始记账、管账~还考取了会计。刘老师的毛笔字写得很好~象棋也下得不错。父亲一有时间就跟他学。当时的中式记账~不论文字和数字~全用毛笔书写十分详细、工整。由于每天都要逐笔逐项记清~从那时起~父亲就逐渐练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和对象棋的浓厚兴趣。解放后曾数次参加全市工会组织的职工象棋比赛~并曾多次获得名次。
在学徒期间~店里被征调壮丁训练~老板就叫父亲参加~壮丁训练期满后~父亲就当上了壮丁队分队长。
学徒期满后~父亲继续在堆栈当职员~受到老板的重用又担任了会计~最终得到了老板的高度信任。一次老板在病危时~竟将自己珍贵的物品,金、银、麝香等,瞒着其抽大烟的儿子交托父亲手上保管。其病愈后~父亲又完好地交与老板手中。
在“长春堆栈”~七年的时间~父亲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堆店生意的门道~为以后走入生意圈~自己当老板打下了基础。
不久~房东张凤春去世~“长春堆栈”就停业了。因为其妻要坚决将出租的房屋收回自己开旅社。才二十来岁的父亲就在堆栈原址上的一间铺面与房东夫人合伙开了一家经营百货的“云和百货店”。父亲安排他的弟弟,二叔,照管。父亲自己又与其他人合伙在宝善街中段经营“恒益堆店”,后改为“诚益堆店”,。
随着百货店和堆店生意的扩大~父亲在社会交往方面的才干也逐渐显露。才二十多岁就从当时的甲长,十户为一甲,、保长,十甲为一保,、坊长,十数保为一坊,~后三个坊并为忠爱镇~担任到镇长,忠爱镇,~管辖到三市街、南屏街、宝善街及原百货大楼周围一带。当时做镇长须年满二十五岁~父亲年纪不到~就多填报了两岁。这期间父亲参加了国民党举办的保长训练班~受训毕业时~集体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解放前~担任镇长以下的甲长、保长、坊长等一类职务~属于义务~政府不给分文报酬。镇长以上开始有一点酬薪~父亲均全给了他的助理~分文未取。
不久、父亲与学徒期间的老板刘老师及同事等十二人将“恒益堆店”盘过来合伙经营~取名“诚益堆店”~父亲取了原店名的“益”~更改为“诚益”~意为诚信第一。当时参加合资的股东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等工人~这些工人的股金来源是由年终分红而来。其中父亲和刘老师的股本较
大~大家就公推父亲为“诚益堆店”的经理~主管堆店的全盘业务。
解放前~昆明旅栈业从低到高的大致分类为:
客栈~规模小~只为客人提供住宿床位~连洗脸用水都没有~价格较低~来投宿的人为当地的一般苦力和无业者居多。
马店~不但住人~还可厩马在店~规模稍大~住店的马帮居多。
旅馆~居住的条件比客栈高档~也不提供吃~留宿者以出差往来的流动人员居多。
堆店~要求面积要大~不仅住人、提供食宿~还要有足够的地方让客人堆货。店主还得帮助入店的客户联系当地的或者外地的买主、卖主完成货物交易~还代称秤计量、结算、开具发票等~故外地、外省的各路商贾居多。
父亲选择合伙经营堆店~并任经理~足见他年轻时的勇气和胆略。当时坐落于宝善街一百九十六号的“诚益堆店”大小共五个院落~占地约为两千平米~房屋数十间。其主体是由土木结构二层楼房的三个大四合院连贯而成~连接四合院之间宽敞的过道、内走廊即堆大宗货物的地方~能遮阳避雨又通风。
当时堆店的来往客人主要以经营中药材如:附片、茯苓、黄草、杜仲等商人居多~还有布匹、纸张、杂货等。卖到昆
明和全国各地的多是文山、马关、广南一带的三七~下关、丽江一带的茯苓。来昆售货或买货的有贵州、四川、湖南~远至天津、山东等全国各地。堆店的主要业务除了提供舒适的住宿~爽口的一日两餐外~逢年过节还要增加荤菜和酒水~譬如元宵节要招待元宵,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送月饼~使住店的客人感觉就象在家里一样~有节日的气氛。同时要为达成生意的买卖双方的货物称重计量~最关键的是为双方开具作为纳税依据的发票~尔后从中按卖家货物的总额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看似简单的“一手托两家”的生意~里面确有很多讲究的地方。首先要保证卖方客人带进店的货物必须是真货~从源头严格杜绝掺杂使假。其次要保证按市场价格公平交易~计量的秤必须是双方绝对信任的公平秤~除了斤两不差外换算的方法也要求准确无误~尤其是三七等贵重药材。那时的一市斤不等于半公斤~而是等于六公两二钱五。在每笔交易进行的过程中~买卖双方看重的是堆店的信誉~实际就是堆店老板的为人。当时的货物交易因数量较大~现场钱货两清的情况很少~大多数是卖方交货后一般需要七天款项才到帐~在这七天期间~买卖双方唯一可依赖和相信的就是堆店了~这信誉的好坏就决定着堆店生意的好坏~是头等重要的。信誉就来自父亲个人的人品、道德、良心、处人待事、所作所为的原则及其对市场行情、买卖双方信誉度的判断和决策
的能力。有时~买方空手来买货~卖方仅凭父亲的一句话就能让其将货物先提走。过后~父亲也要保证买方的款按时到账~信守诺言。在款项未到的这些天~有的卖方直接回家~有的又去别的地方办事、玩耍~他们非常放心~因为父亲个人的信誉已经成了一种信用担保。所以那时全国各地常来常往的客商较多~长年累月住在店里的客人也不少~各路商贾云集。那时的“诚益堆店”口碑不错~在昆明小有名气。晚年之后~业内及友人均美称父亲为“诚益老人”。年满九十五岁高龄后的父亲在他所书写的各种字画中落款均自称为“昆明诚益老人黄桂林”~的确名副其实。
为了避免生意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受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不久~父亲参加了龙云之三公子龙纯曾为首的青帮会和红帮哥老会。
在任“诚益堆店”经理的同时~父亲还与其徒弟在祥云街崇德巷内合伙经营“崇德客栈”。在同仁街北口与名叫陶永年的合伙经营“瑞丰百货店”~专营百货的批发业务。此外~还五个人合伙在晓东街经营了一家档次较高的“五华百货店”。晓东街是当时昆明的一条很热闹且颇具特色的商业街~这条街上有南屏电影院是当时堪称内地东南亚最好的电影院~专门放映世界著名的外国影片和美国影片~还有华达咖啡厅、麦瑞西点、维纳斯像馆等等~全是第一流~是当时驻昆美军空军,飞虎队,人员常去消遣、娱乐的地方。要在
晓东街开一店铺既要有关系~经营的商品也要非同一般。
父亲的小舅舅陈汝生是个新派人物~早年从军随朱培德到了江西等地~他对公学颇感兴趣~就常常写信告诫父亲多学新东西~接受新观点。这时的父亲对自己也有新的目标和要求~于是就先在私人家里补习英语~尔后考入位于鼎新街的“青年会”,基督教堂,里由外国人与中国人合办的英语补习学校~学至具备英语大学水平毕业。
在教会学校学习英语期间~结交了一名全班英语成绩最好的女生~她就是长得清秀脱俗的母亲麦静修。虽然之前~从重庆迁来昆明的外祖父常去南华街、宝善街堆店一带找四川老乡聊天、玩耍时~父亲就认识了外祖父~但对母亲的了解直至俩人的相爱还是因为在同一个班。
在学校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用英语演话剧~父亲的成绩排名第二~仅次于母亲。当时年轻的父亲在台上扮演一名英俊、潇洒的军官~流利的英语和威武的形象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喝彩。当然最终也找到了自己一生中最完美无缺的伴侣。
一九四三年四月父亲与母亲在昆明举行了婚礼。
随着事业的成功和资金的积累~父亲决定自己买地建房~与母亲一起过其向往的幸福生活。
建房的地址选在盘龙路的北端口~当时的盘龙路是龙云的舅老爷李培天的~父亲凭自己的关系买下了其位臵较高的
一块~占地大约七百多平米左右~即盘龙路附壹号。李培天的住所就在现在昆明市委所在地。
地买下后~请人设计建造时得知设计费最终是按房屋建造后的总价的一定比例收取~数目不小。于是年轻的父母就大胆地决定自行设计。为此俩人就多次到大观路白马庙庾家花园、鲁家花园、翠湖周围、巡津街一带的私家别墅欣赏观看~再根据俩人的喜好~最终敲定。在房屋的建造施工过程中~母亲尤为操心~亲自挑选材料~亲自现场监工~不论日晒雨淋每天都到工地上~十分辛苦。最后~盘龙路附壹号内的一幢青砖二层楼欧式小别墅终于落成~父亲取名“桂廬”~并亲笔书写在大门上方。这幢小洋房完全是父母二人按照自己的构思建造~风格别致、优雅大方、与众不同。内有花园~花园的设计和花木的品种栽培是请昆明“黄家花园”的主人,昆明著名歌唱演员黄虹之父,一手操办。花园里有桃树、柏树、苹果树~沙松木搭建的藤架上随着季节会爬满紫藤、西蕃莲和三角梅,叶子花,~墙角栽有金丝莲、韭菜兰等。后院有三间平房~作厨房。院内还有一口水井。别墅的大门是为大卡车的出入而建造。那时~年轻的父母常常与有车的一个张姓朋友结伴外出旅游~父亲和母亲都已经学会驾驶吉普车了~特别是母亲比父亲还熟练。别墅的后门开于后新街。
盘龙路的房子盖好后~因云南茶叶有名~父亲又与胡姓等叁人在盘龙路院内开办了“协丰和茶厂”~做起了销往四
川的陀茶生意。拉茶叶的大卡车从大门进出卸下茶叶后~院内有三、四十名工人要对茶叶进行分拣和挑选~要去除老梗、老叶等。期间父亲还与四川会理人程益中合伙做起了昆明与会理之间的多种土特产贸易。
一九四七年~忠爱镇撤镇建区~父亲被选举为昆明市第五区副区长~同时也是国民党第十五区区分部的书记。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九日~父亲以副区长,区长是马啟富,的身份参加了云南起义和昆明市保卫战斗。这次站斗是国民党第二十六军和第八军奉蒋介石的命令攻打倾向于共产党并已经在云南宣布起义的卢汉保安团。当时指挥昆明市保卫战斗的是卢汉和原昆明市长曾恕怀~参加的人员有第五区的自卫队员数百人~还有市政府派来的工人队伍一百七十名和学生队伍一百伍拾人共约千余人的队伍统归马区长和父亲指挥~联系人为卢汉的保安团团长王绍尧。父亲属于区公所自卫队~持枪日夜守卫在金碧路德胜桥一带~德胜桥上堆满沙包掩体为第二线防卫。第一线是在东站菊花村及纺纱厂豆腐营一带。当时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奋勇反击~双方在城外进行了激烈地战斗~围打数日后攻方被击退~退往蒙自方向~这次战斗保住了昆明。战斗结束后~市政府对第五区在保卫战中因督导有方~传令嘉奖~记大功一次并奖励半开,银元,叁佰元。由于种种原因~直至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一日时隔三十六年后父亲才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
区和昆明市政府颁发的起义人员证明书,昆字第0009217号,。
一九五零年二月~解放军进军昆明~欢迎解放军入昆明的人们欢欣鼓舞~人山人海~父亲所在的第五区安排在北门街一带夹道欢迎。
一九五零年四月~昆明实行军事管制期间~原第五区里所有的一切和档案文件一概清点列册~所有的武器弹药也照实清点列册一并移交公安第五分局军代表接管。政府成立接管政权的新机构称市民联谊会~父亲又担任昆明市第五区市民联谊会干事~之前就已经担任了云南省商业联合总会监察委员和商会执行委员及昆明市堆店业联合会的主席。
五十年代初期~刚刚解放~面对新形势、新政权~父亲积极拥护和支持共产党的领导~他是一个聪明理智能够认清形势顺应时代潮流的人~他首先向党和政府如实、详细~毫无任何隐瞞地交待了解放前自己的历史经历~由于态度积极~交待较为清楚~成为了昆明市第一个脱离反动党团的骨干~并领到昆明市政府颁发的00001号反动党团人员自新登记证书~没有受任何处分。同时父亲还参加筹备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工作~担任该会筹备委员。
一九五二年一月~一场以反偷税漏税、反行贿、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席卷全国。用意即督促民族资产阶级彻底改造自己~表明
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中央虽有“斗争从严~处理从宽”政策~但执行者是按行业分配打“虎”任务~限期完成指标~又是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所以不实事求是~过火行为、虚假现象频频发生~有的被逮捕~有的自杀、跳“龙门”~有的遭关押~因“抗拒”运动而家破人亡的现象确有发生。
当时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者计征的税收超过其资本金很多~“诚益堆店”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这过重的税款。而父亲刚得到政府的信任~在区工商联搞协助税收的工作并任区评议会主委。“诚益堆店”所谓的欠税如果不能在期限内凑足上缴~不仅对区里的税收入库影响较大~更为关键的是父亲个人能否在这次运动平平安安过关。在这紧要的关头~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母亲主动提出~并劝慰和动员父亲将自己经营的百货店和盘龙路附1号自建的别墅用来抵税。这幢由父母亲自计设、亲自监工建成的二层楼欧式洋房~连同别墅内一套秋木打制的精美西式家具和一套紫檀木打制的古朴典雅的中式家具及贵重的高级进口地毯和礎石大圆桌等等全部未按市价~也未进行评估一并抵了税款。这一切的所有价值大大超过当时所欠的税款不知多少倍~除作为抵税的数额外~父亲将其余超过的全部也一并无偿地捐赠与政府了~过后也没办任何手续。盘龙路附1号后为云南省药品检验所所用~因当时无任何买卖或移交手续~直到二零零
七年以后才陆续被拆~土地被政府和企业征用。
在一九五二年全国大规模的“五反”运动中~父亲以自身的奉公守法~确切地说是在母亲的鼎力相助下~得以顺利和平安过关~运动结束时“诚益堆店”评为“基本守法户”。母亲在重大事件的处臵中有着超人的智慧或一般女人缺乏的眼光和勇气~她看清形势后所作的这一举动至今提起都令父亲感慨万分~内心充满了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无尽地思念。,母亲于一九九七年五月三十日逝世,父亲自愿用其名下的百货店和盘龙路别墅名义上是抵缴税款~实是为无偿捐赠与政府的举动~在当时的工商界行业内的确起了很大的积极带头作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又一次认可和信任。为了培养和提高工商业界中的骨干分子~正确发挥他们的带头模范和桥梁作用~父亲成为党和政府树立的行业典范~常被安排在一定的场合让其畅谈自己的感受体会。
父亲不论是当镇长、区长~还是百货店、堆店的经理~虽然头脑灵活、聪明过人~但他做人的准则从不改变。他是非分明、办事公正~待人礼善为先~做事诚信第一。为人正直仗义~从不整人~更不会害人~加之时值年轻气盛、精明强干~深得欣赏他人品的领导和长辈的好评~在同行人士中受到多次推举。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八年父亲担任昆明市工商联三区分会和盘龙区分会副主委。自一九五二年起至八十年代退休
后均是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的执委、昆明市工商业联合会的常委、政协昆明市委员会委员。
一九五零年至一九五四年是昆明市各族人民代表会议第二、三、四、五连续四届的代表。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八年是昆明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和第二届代表。
一九五三年三月~为了重振和兴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工商贸易~昆明市工商局等多家单位组织了昆明市各行业众多商家参加的“昆明市工商代表团”到大理参加传统的三月街赶街活动。父亲当时任代表团的团长。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从昆明出发时各种商品装满了五卡车~途中走了五天。到达场地后~指挥人现搭建售货棚~接着开幕式上讲话、与有关领导见面、接受记者采访等等。父亲说那时开会、发言讲话他从不用稿子。刚解放不久的那次大理三月街、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五三年下半年云南省委统战部组织“西南边疆驻军慰问团”~父亲作为省工商联执委~与副省长杨克成~省政协副秘书长聂叙伦,人民音乐家聂耳的胞兄,组成第二团~赴滇南慰问驻蒙自、开远、金平、河口等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历时叁个多月。
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五三年十月~新中国建立四周年之际~父亲作为西南代表团的成员出席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工商联和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云
南省代表有王少岩、董仁民等七、八人~其中昆明市的代表只有两人~一人代表工业~父亲代表商业。会议结束后~全体与会代表在中南海怀仁堂与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工商联和民建的创始人陈叔通、黄炎培等著名人士合影留念。,照片中左四排第二十四人即三十五岁的父亲~他仪表堂堂、风华正茂~充满着活力与朝气,。
随着社会职务和社会活动的增多~父亲外出开会频繁。为了能全面、完整、准确地传达贯彻领导同志的讲话和会议精神~聪明好学的父亲又自己报名参加上海举办的速记函授学校~利用业余时间从初级学到高级。毕业后~能非常快速、准确、完整地记录每次会议领导同志的讲话~当时在没有录音设备的情况下这种水平的确不多见。父亲的这种速记笔记本在反右斗争中还曾被外行误当成是密码和反动的记录。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公方,代表政府,要对资方,即资本家,的资产进行重新核定。“诚益堆店”前身“恒益堆店”的房产是属于开远会馆~父亲于四十年代初合伙将其盘过来时~房东没变。在计算资产时就已经将“恒益堆店”连续多年累积的押头数额的价值包含在内。
押头是解放前租房人租房时交与房东的一笔款项。这笔押头是双方根据房屋质量面积及市价商议决定~一旦决定~房屋的租金就按押头的十分之一计收。因为押头会随着市场价的变化而变化~租金也就随着押头的变化而变化。押头高~
按押头收取的租金就高。退房不租时~押头退还。房租交不出时~房东就从押头中扣除。
由于租期年代久远~堆店前后累积的押头数额巨大。据父亲自己算了一笔帐~堆店押头数十年的增加值大大超过当时“诚益堆店”的全部房产价值。
从一九五零年昆明解放到公私合营前由于新旧制度交替~“诚益堆店”的生意极其清淡~其租金没有交纳~房东自然从押头中扣除~实则还是在如数照交。
但是公方在核定计算资产时就不顾及原来的历史状况~硬是把五年的租金从堆店核定的资产总额中扣减~加之核定资产计算时很多作为固定资产的物品作价时都是就低不就高(父亲曾因此遭受过同行人士在反右斗争中对父亲的指责)~无形中父亲不仅交了双倍的五年租金。且“诚益堆店”总资产价值也减少甚多。原来交与房东处累积下来的巨额押头也就不了了之。
尽管父亲当时心里非常清楚~无奈处在那样的形势下~加之受到党和政府的信任担任的多种社会职务~父亲还是率先将“诚益堆店”,后更名为“红旗旅社”,作为昆明市首批公私合营企业参加了政府倡导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资产核定过程中~父亲遭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致使后来由此计算出的定息数额也很小。
谈起这些父亲最后总会归结:“如果没有当初~就不会
有今天。”仔细想想这的确不无道理~后来在将“定息”作为一种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时~父亲的剥削罪过或许会淡化和减轻些。
一九五六年昆明市全行业,堆店、旅店、马店、客栈合并为旅栈业同业公会,公私合营后~父亲被政府安排到昆明市社会福利公司担任副经理~公司主管昆明的旅栈业~照相业、洗染业、理发沐浴业、寄售业、殡葬业等。父亲被正式定为国家行政十七级干部~每月工资九十九元。在当时~可算得上是高薪阶层了。
父亲凭着自己的聪明才干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凭着对共产党、新中国的美好向往~跟上形势、跟上时代。加之又十分有幸遇到欣赏和看重他才能的领导~即时任云南省商业厅厅长窦立新和时任昆明市工商局局长后任昆明市副市长的薛汉鼎。所以在五十年代的前期和中期获得了很多崇高的政治待遇和新中国崭新的工作~经历了他一生中最光彩夺目的岁月。
一九五七年夏天~全党整风大鸣大放时~父亲当时在云南省政协政治学校学习~任学习组长。一天接到市委统战部的通知去开展“鸣放”活动提意见。父亲出于做好工作的热心提出:“在公私合营企业里~公私共事时~在思想上必须要分清公方、私方~在口头上就不一定要讲你是公方我是私方~这样会影响工作~影响团结。”这是父亲观点一。
公私合营以后~资本家事实上已经失去了生产资料~丧失了“三权”~即:对生产资料的支配权、管理权和人事调配权。资本家已经成为拿工资吃饭的职工~资本主义的尾巴仅仅体现在定息上。而那时候~年定息达到千元以上的人极少。定息就是国家对合营后的工商业者的资产进行核定~在一定时期内按固定利率每年给付的利息。父亲的“诚益堆店”核定后的定息每年还不到一百元。据有关统计昆明市区那时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是人数少得可怜~二是资金少得可怜~昆明市工商业者人均资本新人民币仅2,880.00元左右~大多数人仅仅只是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父亲结合当时福利公司下属的一些小理发店、小洗染店、小旅店等没有派公方代表这一实际情况就提到在公私合营企业里“不一定每个企业里都要有一个公方~这样可以节省一些人力”这是父亲的观点二。
父亲的上述两个观点~曾分别登载在“云南日报”一九五七年六月八日星期六第一版和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五日星期六第二版上~大标题:“中共昆明市委邀工商界人士畅谈公私关系会上展开争论”~此资料是时隔十多年后在报社工作的弟弟通过翻阅报社保存的档案资料查找到的。不论在当时或是现在~父亲的这两个观点原则上应该没什么不对的~然而~一九五八年元旦前后~政治学校秘书长饶博生单独与父亲谈话说在半年前~父亲在市委统战部鸣放的这两点是错
误的~要写检查。父亲一连数次检查都说不彻底~没过关。因为没按照上边定的框框检查认识即:思想上分公方私方~形式上不分公方私方是模糊阶级界限~取消阶级斗争~是阶级斗争熄灭论。不一定每一个公私合营的企业里都要有一个公方是取消党的领导~是反党反社会主义。
一九五八年五月~父亲编入右派小组~起初还帮助学员们写交心的大字报。不料一九五八年六月十五日学校宣布父亲划为右派~这是反右斗争结束前夕省政协政治学校的最后一批右派。
宣布被划为右派后~当天父亲就不能回家~集中编成一个中队下辖三个小队~父亲任小队长~凡事要带头劳动改造。每人发一辆人力板板车~到火车北站装煤拉到黑龙潭机床厂和市区各煤店。不分时间~每天往返不停~单边全程约十五公里~每次装煤约伍百公斤~十分劳累辛苦。有时太困~就拉着板车边走边睡。有一天~父亲拉煤到云津市场煤店卸煤后~双手扶住车把~车兜在前推着空车前进~云津市场路窄人多~有小坡~遇有一群围坐在路边玩耍的小孩~父亲扯着嗓门大吼“车来了:让车!”其他小孩都迅速跑散~意外的是还有一个年纪最小的仍坐在原地未动~这时已避让不及~车就直往小孩的头上冲了过去~父亲惊恐不已~心想:出命案了。没料到小孩坐的位臵恰好在板车的两个轮子中间~因为他个头太小~所以车就由他的头上滑过去了~对他竟然毫
发未损。真是老天保护~万幸:此后父亲就再也不敢在后面推空车行走了。
父亲集中劳动改造半年多回来后~就受到撤销一切职务~下放基层监督劳动的处分。工资降为每月十九元。,实际之前的半年多~父亲早就无分文收入了,。
当时下放到的基层是位于马市口华山南路的“南京旅社”做勤杂工~旅社很小一百多个床位~所以不论打扫卫生、烧开水、掏大糞等都必须干~而工资却只有一个普通洗浆工的一半。面对这样的处境~父亲没有抱怨~更没有绝望~相反还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进监狱劳改~尚有人身自由和每月的十九元。这个处分较之当时与父亲共事的一名南下干部~曾任昆明市公安局局长、市福利公司经理的国家十六级干部划为右派后进监狱劳改~落得妻离子散的悲惨结果来说~父亲认为自己的处分是最轻的。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父亲在“南京旅社”工作十分卖力~为搞卫生上到最高的房沿拔杂草~为疏通厕所下到最窄的厕坑去掏糞~停水时~要到位臵较低的某院子的水井去挑水~翠湖干涸时~湖底有草皮煤就去挖回到旅社用于烧开水等等。总之基层最苦最累最脏的活都积极主动干好~加上自己本身固有的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很快就得到旅社领导的喜欢和重用。渐渐地在营业室负责住宿登记和收费的工作就成了父亲的主要工作。
旅社的另一位职工老赵是文盲~家也住在旅社内。夜晚
有人住店他先安排住下~再等父亲来店后登记。虽然老赵是工人阶级但仍很尊敬和佩服父亲~父亲就从“百家姓”开始教他认字写字~慢慢地他也能登记旅客的姓名了~成了父亲的好助手~他为此很高兴~碰上家里吃点好的菜肴都要送一份给父亲。在父亲摘帽后调动工作时~从旅社的领导到老赵等全体同仁都十分舍不得。
那时候~没有身份证~一个人的身份全凭所在单位、或所在生产队、居委会开出的一张盖公章的纸作证明。这张纸对于外出办事、入宿登记显得十分重要。
一次~一人在住宿登记时递给父亲嵩明白邑公社开出的证明~父亲在登记旅客时都要问“哪里的”,不料那人不耐烦地大声回答“白色公社”~将“邑”读作“色”~父亲不动声色~暗自留意~后通知派出所经查此人果真有问题。
一天下午二时左右~从安宁来了二人说刚下火车,实际安宁的火车是下午四时到,回答问题不仅吞吞吐吐~姿势反常~做出立正等动作。父亲将二人安顿后即打电话通知派出所~经查此二人系安宁监狱的逃犯~当天下午即逮捕归案。父亲就是凭自己的经验判断~在旅客登记住宿的过程中通过询问、观察~发现疑点即通知派出所~多次协助华山东路派出所破了不少案子。派出所所长因此与父亲关系也愈加密切~父亲的每次电话~所长都亲自到~破案率也高。有一次~所长竟安排父亲卧底打入一个偷盗团伙~父亲冒着危险与团
伙头目接头并共进馆子~最终破获。在“南京旅社”这段时间~父亲还将为旅客保管现金由原来现场清点改为由旅客自己包好~在封口上签上暗号~取时查验。由此减少了存取时的清点和麻烦。父亲自己为旅客保管现金先后达数十万元~从未出过差错。协助公安部门破获大小案件数十起~逮住小偷和逃犯数十人。为此~小小的“南京旅社”被评为全市治安方面的模范单位。
由于父亲上述的种种表现~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六日~五华区统战部在五华区工商联召开大会~会上父亲被宣布为昆明市首批摘掉右派帽子的人员之一。父亲母亲和祖母当时都为此很高兴。
父亲自下放到“南京旅社”工作后~我和弟弟会常常为父亲送饭。那时年纪不大~拎着搪瓷箍子从同仁街走到马市口觉得很远~要走很长时间。父亲摘帽的那一天~凑巧我俩又去送饭。我记得我和弟弟把饭送到后~看见父亲很高兴~并听他说他的帽子被摘掉了。我们当时不知其中究竟~回到家后~弟弟就告诉母亲说父亲戴的帽子弄丢了~没在了。事后提起这事逗得大人们笑个不停。后来我曾问母亲是怎么一回事~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父亲太骄傲了~说错话犯错误~现在已经改正了。
摘掉右派帽子的父亲于一九六一年底即被公司调到“西站旅社”营业室当营业员。
这家旅社是当时昆明市最大的一家国营旅社~五层楼的砖混建构能容纳上千旅客~又位于西客运站的对面~来往旅客流量之大~是“南京旅社”无法与之相比的。父亲在营业室负责住宿的登记、收费和房间床位的安排~工作相当繁忙。
为避免营业员交接班之间清点款项和开出的发票经常发生错乱~互相推诿~争吵不休。父亲提出各人经手的钱要各人自己装封交保管室~接班的不管交班的。谁的错乱一目了然~得到了大家的欢迎。父亲当时月工资三十多元。
六十年代中期~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全国各地搞“红海洋”
~不论何处何地~凡是人眼所能顾及的地方统统都要用红色写上醒目的革命大标语。
父亲的一手好字曾为多家旅社、照相馆写过门面招牌~为了将西站大旅社五层楼的外墙面融入到革命的红海洋中~父亲理所当然地被安派承担这一工作。
当时条件极差~半空中写字是将一张四条腿的桌子翻过来面朝下脚朝上~用绳子栓好后通过在屋顶上安装的滑轮~由地面上的人拉住这根绳子将桌子和站在桌子反面的父亲顺墙升高到写字的位臵。父亲先用绳子捆住自己的腰部后就开始站在桌子反面在建筑物的外墙砖上书写大型美术字。父亲从来没写过这么大的美术字~现学现写~一个字大约一米多见方~先用大尺子写成空心笔划~尔后再用红油漆将空心
笔划涂实。父亲一上去就要写数小时才能下来。在地面上拉绳的人时间长了也很累~想休息一下。有一次他就将绳子栓在地上一个小石狮的腰间~时间一长~绳子拉桌子的角度会变化~失去了平衡的桌子突然带着父亲滑下地面~幸好有倒着的桌子托住父亲才未受伤~真是危险至极。几个月以后~西站大旅社五层楼高的外墙砖上终于留下了父亲这一生中唯一书写过的大型美术字。
文化大革命武斗期间~当权派被罢免挨批斗~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造反派热衷于派别斗争不上班。当时服务公司内两派对立严重~八派驻守在春城饭店~炮派驻守在西站大旅社~两派的头都三番五次地叫父亲去参加~父亲头脑清醒以家住在八派区上班在炮派区为由拒绝了成为逍遥派。在那无序动乱的年代里~父亲始终坚持每天从同仁街的家到西站旅社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人员缺少时就一个人顶班到深夜~从不介于任何一派的任何活动~如炮派的人分不要钱的大煤、吃免费的早点等等~父亲一概拒绝~并认认真真始终如一地做好旅客的住宿登记和自己经手的每笔收入~每天营业终了都将当天收到的营业款存入开户银行。那时昆明的两派武斗升级~父亲在上下班和存款途中曾几次碰到过枪弹的危险~其中最危险的一次是由西站到小西门银行存款后返回西站的途中~在行走时提起左脚的瞬间~一粒子弹就飞来正正打在刚刚提起的左脚下~霎时地面泥土四溅~吓得父亲一身
造反派搞派别斗争需要经费~派头就来找父亲开支营业款~在领导靠边站企业瘫痪的情况下~不给是不可能的。但是父亲不论何人始终坚持凭领款条~并注明经手人、证明人等~惹得造反派很不耐烦~十分恼火。奈于父亲曾经当过他们的领导且与他们的父母关系不错只得照办。待文化大革命结束审查他们的财务收支时~因为有凭有据、一清二楚~为此还对父亲特别地感谢。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那些当时免费的煤炭、餐费统统补交且大大超过实际的价值~员工们都说父亲是个有先见之名的聪明人。
直到革委会成立时~父亲所经手的工作交待很清楚~账目无错乱。期间还提供有力线索破获了在西站旅社内发生旅客被盗一千余元的盗窃案。就是这样~父亲仍然摆脱不了降在头上的厄运。
一九六九年十月那个寒冷的初冬~父亲由于历史问题,即解放初期就交代得十分清楚无任何隐瞒的经历,被单位强迫退职下放到安宁小桃花村从事种地、放牛等农业劳动。最不可思议的是已七十六岁高龄做了一辈子家庭妇女的祖母也随同父亲一起下放到安宁小桃花村。原因是一九四四年~父亲与合川老家堂哥黄河清在做往来贸易生意中赚到些钱~堂哥出于好心在合川老家为祖父和二叔买了一块地,祖父、二叔先后去世,~祖母被定为工商业兼地主。当时地、
富、反、坏、右、走资派、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等九种人要分别被遣送、下放、疏散到远离昆明的偏僻农村~即所谓清理阶级队伍~永保政权不变色。
父亲和祖母原定是下放至离昆明数百公里外思茅地区景东县~粮食户口均已办好~幸亏当时在呈贡县革委工作的哥哥和已在安宁小桃花插队落户的姐姐费尽精力~几番周折后又才转到小桃花村与姐姐在一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姐姐是一九六四年高中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自愿申请成为昆明市首批下乡的安宁知青~当时任小队会计。在那个年代父亲和祖母的到来给姐姐心理上和身体上造成多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父亲和祖母还未到安宁之前的一九六九年二月弟弟到了潞西遮放弄西乡当插队知青~我于同年的三月也是到了潞西县国营遮相华侨农场种植橡胶。原来诺大的一个八口三代人之家随着父亲和祖母的下放~在昆明的只有母亲和在金殿油脂化工厂当学徒的妹妹。绝大多数的时间~空荡荡的家里只有墙上的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式挂钟~随着钟摆左右摆动发出的滴答声陪伴着孤零零的母亲~母亲那时的处境是多么地悲凉和无助。
父亲这时又成了毫无分文收入、仅靠挣工分生活的农民了~每天从事着到水田薅秧、上山放牛、地里种菜等农活。
直至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前后过去整整七年~之间曾经
历过数次申请~报经统战部和市疏办审查批准等诸多艰难繁杂漫长的过程~才由下放改为疏散~又由疏散改为同意收回由单位重新安排工作。收回后的父亲安排在离家较近的“人民旅馆”担任门卫~工资每月三十七元五角。人民旅馆位于金碧路中段祥云街口~地处闹市~来往人员又多又杂~偷盗事件频频发生~父亲提出实行进出人员必须在门卫登记后~一定程度减少了案件的发生。针对保管室物品错乱、丢失、冒领现象严重~领导又安排父亲担任保管员~父亲就保管制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建立起多项有关制度。在保管室工作期间父亲坚持执行制度~制止了多起冒领事件。其中还牵扯到一起杀人犯罪案件~不仅为市公安局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还被借调到公安局侦缉队协助破案几个月。父亲警惕性很高~一天在保管室窗口发现一个遗弃的可疑文件包后~立即报告领导~经公安局查实是小偷在南太桥附近盗得的绝密文件~因父亲报告及时~案件得以在几小时内迅速破案。
一九七九年四月~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父亲收到了中共昆明市委财贸政治部《关于黄桂林右派问题复查报告的批复》。批复中确认父亲的右派属于错划~予以改正。决定撤销原处分~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原工资行政十七级,从一九七九年十月份起发给。复查报告中还提到~黄桂林同志的家属、子女、亲友档案中涉及的材料均应抽出销毁。至此~一直压在父亲、母亲和五个子女头顶上长达二十一年的大石头
终于得以彻底推翻~全家人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父亲在告知我们这一消息时~眼睛里泛着泪花万分激动~他没想到共产党对已经过去二十多年的反右斗争能够予以重新认真地复查并且给予改正~他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能在二十一年后最终还他和他的家人一个清白。当有关人员问他改正后有何要求时~他唯一的要求是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尽快将这一决定送达到五个子女工作单位的人事档案部门~将原涉及的有关材料销毁。然而~留在每人心里的那段创伤却不会那么容易很快被抹掉的。
从中共昆明市服务公司党委<79>昆服政组字第29号文件“关于黄桂林右派问题的复查结论”中可以清楚地了解父亲划为右派的真相。
其一有人篡改了父亲的原话~并加油添醋~上纲上线,其二有人将父亲在学习发言中自己主动暴露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检举材料,其三父亲为了启发大家发言综合整理材料时形成的讲话~所以有的是张冠李戴、有的则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当然最重要的是听有类似经历的人说当时运动快结束了~可划为右派的人数还达不到上面所下达的指标吧。不管怎样~反正已经过去了。
紧接着令父亲万万没想到的一件喜事又接踵而至。一九八零年的九月居然分到一套单位即昆明市服务公司首次建盖的职工宿舍。父亲当时工作所在的人民旅馆有职工二百多
人~公司只给了三套新房的指标~作为原来资方人员的父亲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分到其中一套。开分房大会的当天恰好是父亲一人留守值班~当听到开会回来的人说时~父亲压根不相信。心想自己是资产阶级怎么可能分到工人阶级修建的首批新房。后来看到红榜上自己的名字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至工会主席把新房钥匙送到父亲的手上~父亲才相信这是真的。
从我记事开始~记忆中搬了四次家。第一次是从盘龙路搬至宝善街的堆店~第二次是从堆店搬至同仁街125号~第三次从同仁街125号搬至同仁街的100号~第四次是从100号搬至94号。尽管后三次都是搬在同仁街上租用的房~但每一次搬家都是越搬面积是越来 越小~家里的东西也越搬越少~房子也是越来越差。最后是搬在一处原来是厕所填起来放臵烧开水的锅炉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忠义多是屠狗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