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一侧有一个耳朵听不到声音,另一侧耳朵有耳鸣,这也是突聋吗?

突发性耳聋 (简称“突聋”) 通常是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可以是在几分钟之内发生,也有可能在几小时之内发生,往往找不到确切的原因,又称特发性感音神经性突聋,指三个连续的频率有30分贝的72小时内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人可以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及呕吐。每10万人中有5~20人患突聋,每年新增5~20万病例。尤其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加,发病比例进一步增加。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突聋的基础知识。1个原则———快!一旦出现突聋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时检查听力。治疗的黄金时间是3天,“治疗窗”是30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2个其他可能的首发表现———耳鸣、眩晕除听力下降要考虑突聋的可能外,新出现的持续单侧耳鸣也要当心突聋,另外,因为患者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有时会到神经内科以脑血管病首诊,忽视突聋的可能。所以,当突然出现耳鸣或眩晕时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听力是否有变化。3个主流治疗方法———输液、高压氧、鼓室内注射突发性耳聋治疗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 (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的方法。第一考虑静脉用药:如糖皮质激素(尤其重要)、溶栓和抗凝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第二考虑高压氧治疗;第三考虑激素鼓室内注射,这是一种微创但有效的治疗,可以用于突聋患者全身激素治疗无效后的补救治疗或激素全身应用禁忌患者及重度聋患者的初始治疗。有时也可以选择中医针灸方法的辅助。4个预后因素以下四种情况的预后相对较差:(1)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2)伴有眩晕;(3)儿童和老人(尤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者);(4) 治疗开始的时间较晚。从突聋的发病机制上来看,突聋可能是内听动脉的痉挛、血栓栓塞或者病毒感染等因素,使得内耳供血不足,内耳中的耳蜗、毛细胞等周边微环境水肿。如果没有第一时间疏通血流,保障内耳供血的话,毛细胞就会慢慢失去功能。如果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及时疏通血流,保障供血或减轻水肿,内耳的功能还能恢复;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过多数量的毛细胞就会丧失功能,治疗起来就很困难了。
5个常见问题(1)突聋了应该注意什么?应该避免感冒;注意休息;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酒、咖啡等带来的刺激;注意保护健侧耳;避免接触噪声;避免耳毒性药物。此外,许多患者发病后情绪低落,容易失眠,这很不利于听力的恢复。其实不要以为得了突聋就会完全聋了,突聋往往是一侧发病,有时只是部分听功能的损失,同时另一侧耳朵也还能听得到。心态调整好了,睡眠好了,才能利于听力的恢复。突聋治疗有效率在70%左右 (指听力完全恢复或恢复一部分),有的患者1个月内恢复,有的患者可能会需要更长时间。(2) 哪些人容易得突聋?情绪容易激动、发火,以及经常加班、熬夜的人容易得突聋。患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或者血液粘稠度太高的人 (如孕妇),患突聋的几率也相对高一点。另外,经常使用耳机接触噪音也容易影响听力。(3) 一只耳朵突聋会影响另一只耳朵吗?突聋一般发生在一侧耳朵,两侧都出现突聋的几率非常低,在突聋患者中所占比例不到1%。另外,一侧耳朵突聋通常不会影响到另一侧。(4) 需要做什么相关检查?纯音测听:听力曲线可以显示听力下降的程度。声导抗:可以提示耳聋的原因,如果鼓室压力曲线正常,可以考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声发射:突聋时提示损害。颞骨CT、内听道MR:突聋时提示内听道及颅脑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颞骨CT、内听道MR检查可以除外听神经瘤和腔梗的可能,听神经瘤也会引起听力突然下降,大概占听力突然下降人群的1%;老年性患者腔梗也会引起听力突然下降。(5) 突然听不到、耳鸣还有可能是哪些疾病?外耳道耵聍 (耳屎):有的人游泳或洗澡后,水流进耳朵,耵聍膨胀把耳朵堵住,就会突然听不到声音。这时只要到医院将外耳道冲净就会恢复听力。梅尼埃病:患者会出现耳鸣、一侧耳朵发堵、听力下降,并伴随着眩晕,与突聋症状基本一致,需要医生明确诊断。前庭性偏头痛:会有眩晕的表现,头疼,但是听力下降的情况比较少。外伤性鼓膜穿孔:临床表现为听力突然下降,可伴耳鸣,但是它有明确的病因,主要是被打或者摔伤等外伤以后出现的。所以,如果注意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突聋的发生。如果已经突聋,越早就诊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而且要及早使用激素,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最为关键。文:吴拥真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编辑制作:郝梦夷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crawl.nosdn.127.net/img/6b43caaabb1aff88c1cf55bc1e2214a2.jpg突然听不到、耳鸣,当心突发性耳聋!
有的人突然受到巨大声音刺激,比如烟花炮竹、垮塌声、锣鼓声,或者在非常嘈杂的环境里,突然就听不清声音了,这就是突发性耳聋吗?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通常是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可以是在几分钟之内发生,也有可能在几小时之内发生,往往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至于有的人突然受到巨大声音刺激,比如烟花炮竹、垮塌声、锣鼓声,或者在非常嘈杂的环境里,突然就听不清声音了,这其实是爆震性耳聋,主要是由于受到特别强烈的声音刺激导致的,属于噪声性耳聋的范畴。当然,不管是突发性耳聋还是爆震性耳聋,这两种疾病的后果都是一样的,都是突然间听不到声音了。
有的人只是感觉耳朵里总是持续“滋滋滋”的声音,别人说话大声点还是能勉强听到,这也是突聋吗?
这种情况需要分析和鉴别,不一定是突发性耳聋,其它疾病也会有类似的感觉。突聋最突出的特点是突发性,也就是说,本来听力还挺好,过一会儿或者睡了一觉,就感觉听力不行了,往往是一侧耳朵听力下降,基本上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如果感觉到耳朵“滋滋滋”响、两侧耳朵听力水平有比较大的落差,这种情况怀疑是突聋,但也只有尽快去医院做检查,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突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耳朵出现这些情况请注意 你可能被“突聋”找上了!
(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打个电话:“喂,喂,说啥?再说一遍?”;看个电视:“声音再调小,我就听不见了!”;坐个飞机:“怎么有嗡嗡声,耳朵好像有棉花,听不到”;摘下耳机:“为什么这么安静,哎呦,耳朵有点疼”。诸位,点中要害没有?听力下降?也许没有这么简单!
“失宠”的耳朵
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讲究“五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脑到。对待工作,亦是如此。在职场中,耳朵这个采听官尤为重要。听不清,听不懂,听不见,执行力能高吗?
耳朵除了掌管听觉外,还兼顾保持身体平衡的机能,还有一点是能衬托我们的美丽,如果没有耳朵,呵呵,那我们的脑袋像什么呢?可是,耳朵却经常遭到 冷遇。想一想,你关心过它吗?你留意它给你的小暗示了吗?快来测测,也许,你的耳朵正受着伤呢!
1.是否可以听到声音,但是听不清?
2.是否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很困难?
3.是否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
4.是否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
5.是否必须要请别人重复一些内容?
6.是否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到很高的位置?
7.是否发现自己听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是否在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听得有些困难?
9.是否需要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
以上九种情况,你有几种?很多人将以上的现象定位为“上火”,觉得可能是过度劳累,着急了,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听力下降甚至听不到,不要不在意,你可能被“突聋”找上了。
了解它,珍爱它!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经历过突聋,但是大家可能有的时候会出现短暂的耳鸣。这是突聋的症状之一。
突发性耳聋,也叫特发性突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急性特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耳鼻喉科的一种急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让我们来看看耳朵的构造以及声音是如何传输的:
耳朵的结构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接受外界的声音,并沿着耳道引起鼓膜震动。
中耳鼓膜的震动引起三块小骨-锥骨、砧骨和镫骨上下震动,将声音传到内耳。
内耳中有专司听觉的器官—耳蜗,耳蜗里有数以千计的毛细胞。内耳可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听神经传至听觉中枢后,就能感受到声音了。
内耳有个特有意思的结构—前庭部分,该处有三个互垂直的半规管,起控制平衡的作用。由于人生活在三维空间里,可以有前后、左右、上下互相垂直的运动方向,通过三个半规管可以全面控制平衡。数量不多不少,刚刚好。如果出现眩晕的症状,可能就是它“晕”了。
小心,职场的你已被圈住!
工作节奏紧张的职场人每天忙于工作,都有较强的竞争心理,精力处于透支状态,长时间紧张疲劳而得不到休整,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根据研究显示,职场白领是突聋高发群体。目前主流医学界公认的引发突聋的四大诱因是什么呢?
作为潜在的患者,我有可能是那种类型的“突聋”呢?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一般情况,突聋类型和病理改变都是相对应的。
根据突聋诊断和治疗指南介绍,目前,突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均可能引起突聋,常见的病因包括: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很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突聋,见招拆招!
据我国突聋多中心研究显示,目前国内突聋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特别集中在职场高管和部分压力较大的行业,比如说IT、金融、媒体、快销等行业。而一些频繁依赖耳机工作的职业,罹患突聋的可能性更高。
我国突聋高发年龄集中在40岁左右,正是在职场打拼的关键年龄段,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左侧略多于右侧,双侧突聋发病率较低。据数据显示,美国、日本、德国近年的发病率也都有上升趋势。
如何预防突聋,避免难以挽回的健康代价?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制定专家成员之一,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高志强教授建议职场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一定要关注耳朵。
一、调整工作节奏,压力过大的时候,有效的减压手段非常重要,比如运动、跳舞、听音乐都是非常好的减压方法。
二、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保证足量的运动是机体免疫力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三、保证充足的睡眠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每天7个小时高质量的睡眠非常重要。
四、保持情绪稳定,不仅有益于工作的开展,人际关系的稳定,更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工作和生活中切忌暴怒狂喜。
五、少用耳机,因职业需要必须要使用耳机,也注意控制好时间和音量。
六、每年检査一次听力,一旦出现怀疑是突聋,必须及时就医。
节目中,高志强教授将为您权威介绍各种有效的听力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更有精彩案例为您展示突聋所带来的可怕后果。“突聋 我的耳朵怎么了”,就在本周六(9月10日)18:05央视财经频道《职场健康课》!
(本文编辑:陈雨芫)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4岁孩子耳鸣过后一侧耳朵失聪
突发性耳聋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医生提醒不要长时间戴耳机
日  来源:
  本报3月3日讯(记者 彭彦伟) 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主题是“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造成耳朵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突发性耳聋患者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医生建议连续戴耳机时间不要超过俩小时。  小明(化名)今年14岁,前几天突然感觉有些耳鸣,耳鸣过后一侧耳朵突然听不到声音。来医院检查后发现该侧耳朵已经完全听不到声音,病因是由于耳朵血管供血不足导致,经过几天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据了解,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小,只能稍微缓解。  日照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崔鹏介绍,像小明这种特发性耳聋患者已经越来越年轻。之前得病的多为老年人,而且大多数都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因导致。而像这些年轻患者,病因很难具体查清,极大多数是因为长期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导致。  据了解,导致这种病情的主要原因除了遗传因素以外,多为后天不规律生活习惯导致。“现在年轻人营养过剩,吃油炸食品过多,导致血液粘稠度过高,而且缺乏锻炼,容易导致供血不足。”崔鹏说。  现在由于年轻人迷恋电子产品,长时间戴耳机导致听力损伤比较厉害。同时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也是造成耳朵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感染因素太多,长时间处在这种环境中耳朵损伤也比较厉害。”崔鹏说。有些人掏耳朵的方式不恰当也会对耳朵造成比较大的损伤,崔鹏介绍,耳朵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掏的。如果实在需要掏,要用一些比较软的,干燥一些的物品,不要刚洗过手不擦拭就去掏。  对于耳朵的保护,保持一个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最主要,要加强身体锻炼。连续戴耳机时间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耳朵要保持干燥、清洁。尤其是夏天沿海城市市民,洗完海澡后一定要及时清理耳朵里的水分。“听力器官本身在体内处于比较深的位置,和外界通畅度不是非常好,一般不会造成损伤,但一旦损伤就很难治愈。”崔鹏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突发性耳聋治疗越早越好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发病有增加趋势。
1突然听不到、耳鸣,当心突发性耳聋!
有的人突然受到巨大声音刺激,比如烟花炮竹、垮塌声、锣鼓声,或者在非常嘈杂的环境里,突然就听不清声音了,这就是突发性耳聋吗?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通常是突然出现的听力下降,可以是在几分钟之内发生,也有可能在几小时之内发生,往往找不到确切的原因。至于有的人突然受到巨大声音刺激,比如烟花炮竹、垮塌声、锣鼓声,或者在非常嘈杂的环境里,突然就听不清声音了,这其实是爆震性耳聋,主要是由于受到特别强烈的声音刺激导致的,属于噪声性耳聋的范畴。当然,不管是突发性耳聋还是爆震性耳聋,这两种疾病的后果都是一样的,都是突然间听不到声音了。
有的人只是感觉耳朵里总是持续“滋滋滋”的声音,别人说话大声点还是能勉强听到,这也是突聋吗?
这种情况需要分析和鉴别,不一定是突发性耳聋,其它疾病也会有类似的感觉。突聋最突出的特点是突发性,也就是说,本来听力还挺好,过一会儿或者睡了一觉,就感觉听力不行了,往往是一侧耳朵听力下降,基本上找不到明确的原因。如果感觉到耳朵“滋滋滋”响、两侧耳朵听力水平有比较大的落差,这种情况怀疑是突聋,但也只有尽快去医院做检查,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突聋。
为什么除了耳朵听不到,突聋患者还会出现耳鸣?
突聋一般有几大症状,最常见的是突然听不到声音。其次,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人会伴随着耳鸣。有的突聋患者最开始不一定是感觉到听力下降,而是感觉到耳鸣、头晕,甚至发展成眩晕,总感觉天旋地转的,没法正常生活。还有一些其他的伴随症状,比如耳朵发闷、发堵,或者半边脑袋麻木等等。至于突聋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耳鸣、眩晕等症状,其实是因为内耳受到了损伤导致的。
突聋是怎么回事?
突聋主要是内耳病变引起的,但内耳发生了什么样的病变,目前尚不清楚。毕竟内耳深藏在颞骨(耳朵附近的颅骨)里面,结构非常精细,很难直接探查得到。所以突聋患者的内耳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也很难搞清楚。
(耳朵结构)
目前普遍推测,突聋可能与内耳里一条非常细的动脉——内听动脉有关系。内听动脉是一条专门为内耳供血的血管,这条动脉进入耳朵后,没有侧枝循环,就像树枝到达末梢没有分支一样,因此内听动脉要是出现痉挛或者血栓栓塞,导致内耳的血液供应不足或者彻底阻断,就会影响内耳的功能,从而出现突聋。由于这个动脉非常细,目前的检测手段,比如CT、核磁,很难查出确切的问题或者血流受阻的部位。
有的人一侧耳朵听不到,另一侧耳朵有耳鸣,这也是突聋吗?
突聋一般发生在一侧耳朵,两侧都出现突聋的几率非常低,在突聋患者中所占比例不到1%。另外,一侧耳朵突聋通常不会影响到另一侧。因此,突聋患者另一侧耳朵耳鸣,应该不是突聋的表现,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有哪些原因容易诱发耳聋呢?
我们在门诊接诊的几百例相关患者,基本上就诊时都说是因为一些原因才突然听不到声音了,这与教科书上说的没有明确原因不太一致。比如,患者会说自己生气了、发火了或者着急、熬夜、加班等,就突然听不到声音了。所以总结来看,情绪波动、过度劳累,与突聋的发生有关。
哪些人容易得突聋?
那些情绪容易激动、发火,以及经常加班、熬夜的人,比较容易得突聋。除此之外,患有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或者血液粘稠度太高的人,患突聋的几率也相对高一点。
突然听不到、耳鸣还有可能是哪些病?会不会只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或者中耳炎?
突然听不到、耳鸣可能是突聋,也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比如耳朵里有耵聍(俗称耳屎),有的人游泳或洗澡后,水流进耳朵,耵聍膨胀把耳朵堵住,就会突然听不到声音。还有一种疾病,叫做梅尼埃病,这种病的症状跟突聋相似,患者会出现耳鸣、一侧耳朵发堵、听力下降,并伴随着眩晕,这是梅尼埃病的4大典型症状。正是由于突聋和梅尼埃病的症状相似,所以很容易出现误诊。那么,怎么区分突聋和梅尼埃病呢?这就需要经验非常丰富的耳内科医生,非常细致地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还要做一些听力学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来判断。另外,还有一种疾病——前庭性偏头痛,也会有眩晕的表现,容易与突聋混淆。但是前庭性偏头痛往往会有头疼,听力下降的情况比较少,据此可以将其与突聋区分开来。
耳膜突然被震破也会有听力突然下降、耳鸣的感觉,这与突聋有什么不一样?
这种情况不是突聋,而是外伤性鼓膜穿孔。这种疾病虽然与突聋一样,听力也会突然下降,可能伴随着耳鸣,但是它有明确的病因,主要是被打了或者摔伤等外伤以后出现的。
爱耳听力专家提醒,一旦患上突发性耳聋,治疗时机最关键,要尽快救治,越早越好。一般情况下3天以内开始治疗者效果较好,青年人较老年人效果好。如果病史超过1个月,听力恢复就很难了,所以说突发性耳聋是需要抢救性治疗的。    得了突发性耳聋不要慌,患者一定要正确对待突发性耳聋,保持心情平静、充分休息很关键!患者家属也要多关心、多安慰,鼓励患者积极乐观地看待疾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朵堵住听不到声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