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口招聘信息汉阳黄金口小学怎么样大市场招聘c1司机吗?刚从驾校毕业经验不足有老司机代吗?

共 32 条结果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1-2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高中&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高中&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3-5年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货运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商务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专车司机&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共1页,到第页
汉阳专车司机招聘频道为您提供汉阳专车司机招聘信息,在此有大量汉阳专车司机招聘信息供您选择,您可以免费查看和发布信息。手机版请点击更多无锡精彩信息
销售保底3k包住一对一教 (无锡)
无锡龙创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保底6000+双休+福利 (无锡 南长区)
江苏钦临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话补+高新4000+销售代表 (崇安区 崇安寺)
无锡智善尚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健鼎电子(免费求职) (无锡 锡山区)
无锡光信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普工/技工元
无锡绿点绿美(厂直招正式工)销售 (无锡 新区)
永鼎企业管理无锡有限公司
普工/技工元
五险一金+外销经理 (无锡)
同庆楼太湖餐饮无锡有限公司
网络销售网络推广4K起 (江阴 澄江街道)
江阴市神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对不起,该职位已经停止招聘了~
为您推荐相似高薪职位:当前位置:
武汉市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点击量:11389
第一篇& 坚定发展信念,迈向汉阳全面崛起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二、“十二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四、具体指标
第二篇& 彰显汉阳特色,构建“一城两带三区”空间格局
第一章& 突出会展核心,建设四新生态新城
一、国博会展商务区
二、路桥设计建设总部集聚区
三、领事馆外事服务区
四、方岛生态文化区
第二章& 坚持两业并举,打造“两带”优势产业
一、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带
二、沿三环先进制造业发展带
第三章& 强化功能定位,构造“三区”发展态势
一、汉阳古城文化区
二、王家湾现代商务区
三、西部产业升级区
第三篇& 扶持创业力促创新,打造创新创业“梦工厂”
第一章& 理念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二、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
第二章& 要素创新,实施“知音合伙人计划”
一、全面实施“千里马育成工程”
二、大力推进“伯乐云集工程”
第三章& 环境创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二、探索创新机制模式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第四篇& 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推进经济质效新升级
第一章& 围绕智能制造推进工业倍强
一、做强食品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
二、壮大新材料、轻工电子两大优势产业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章& 融入“互联网+”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突出会展、路桥工程设计建设高端服务业
二、提升商贸服务、生命健康、汽车服务、房地产支柱服务业
三、拓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教育等新业态
第五篇& 传承创新知音文化,建设全市文化新高地
第一章& 加强资源整合与保护,塑造知音文化品牌
一、整合知音文化资源
二、做强知音旅游品牌
三、打造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
四、发展知音文化艺术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章&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一、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二、重点发展广告设计产业
三、积极发展时尚创意设计产业
四、构建“互联网+文化创意”平台
五、打造特色旅游重地
第三章& 繁荣文化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功能新品质
第一章& 建设立体交通网络
一、加快内部道路网络建设
二、推动地下交通网络建设
三、加强对外交通衔接建设
四、推动综合管廊建设
第二章& 推进城区功能升级
一、完善市政设施建设
二、推动“三旧”改造实施
三、推动国家及武汉市试点建设
第三章& 建设智慧城区
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完善城市智能管理
三、打造“互联网+”产业
四、营造“互联网+”生活
第七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产城人融合新城区
第一章& 强化生态保护体系
一、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二、加强园林绿化建设
第二章&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严守生态红线
二、完善制度体系
三、健全考评机制
第三章& 推进低碳城区建设
一、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二、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八篇& 普惠民生强化管理,营造幸福和谐新环境
第一章& 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一、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发展民政事业
第二章& 大力发展文教卫体事业
一、提升文化教育水平
二、健全医疗服务体系
三、拓展体育事业
四、加强人口综合管理
第三章& 提升城区公共管理水平
一、完善大城管工作机制
二、加强交通综合管理
三、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第四章&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构建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
二、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
三、提升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第九篇& 深化改革促进开放,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
第一章&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一、完善权力责任清单制度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三、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四、稳步推进街道体制改革
五、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第二章&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一、培育激发市场主体
二、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四、完善诚信体系
五、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第三章& 纵深推进对外开放
一、建设领事馆区对外开放新高地
二、提升汉阳国际交易承载功能
三、优化汉阳国际交流环境
第四章&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
一、建设法治政府
二、建设法治社会
三、培育法治环境
第十篇& 坚持党的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第一章& 加强党的建设
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四、严格实施倒查追责
第二章& 健全责任机制
一、落实责任主体
二、完善考核体系
第三章& 确保项目落地
一、推进重大项目
二、统筹资金投入
第四章& 加强督办评估
一、完善监测评估制度
二、营造公众参与氛围
专有名称解释
“十三五”时期是汉阳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纵深推进改革和依法治区的攻坚五年,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城区和“三镇三城”的关键五年,是加速崛起,实现在中心城区位次前移的决胜五年。适应新形势,顺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促进大发展,是历史赋予全区人民共同的责任。《武汉市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年)》是前瞻性、战略性、纲领性的综合规划,是今后五年引领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篇& 坚定发展信念,迈向汉阳全面崛起新征程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汉阳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崛起”总体目标,大力实施“繁荣城区、宜居家园、人文名镇、幸福新城”战略,突出“两业并举”,全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多项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区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在汉阳发展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综合实力提档进位。2015年汉阳地区生产总值869.92亿元,年均增长15.02%,实现翻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7.21亿元,年均增长19.58%;固定资产投资478亿元,年均增长20.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69亿元,年均增长18.05%;全口径财政收入107.54亿元,年均增长20.9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26亿元,年均增长29.65%。区财政收入从2010年中心城区第六上升至第五;年度经济发展速度排名位列中心城区前三,其中年连续3年年度综合考评排名中心城区第一,获评全市综合考评立功单位。积极推动品牌强区建设,驰名商标总数位居全市第二。
产业能级明显提升。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含武烟)达到55%。“汉阳造”文化创意园成功获批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武汉高龙博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园”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国科普与文化融合示范基地、湖北省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际博览中心一期展馆和二期国际会议中心建成运营,累计举办展会128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2.92亿元;医药、汽车服务业2015年销售收入分别达到600、100亿元;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0.45亿元;中铁o世纪金桥、湖北国展中心等一批总部项目相继落地并启动建设,总部楼宇经济加速发展。都市工业提质优化,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整体实力位列中心城区同类园区之首,食品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实现产值过百亿,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20家,成功获批“省级功能材料及其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坚持以项目带投资、以创新促发展。“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855亿元,引进、落地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个,其中绿地国博广场、中铁o世纪金桥等项目投资额超30亿元。新建九州通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武汉金牛院士工作站等15个创新研发平台,新增孵化器32.7万平方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共有区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34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高新技术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名高端技术人才入选全市“黄鹤英才计划”。实施“青桐计划”,建立黄金口和天下名企汇2个大学生创业专区,引进大学生创业团队42个。积极推行“助保贷”等工作,帮助企业融资,宝特龙、阿迪克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汉商等7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
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城市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初具雏形,鹦鹉洲长江大桥、二环线汉阳段、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二期全面通车。杨泗港大桥、四环线汉阳段、轨道交通6号线、汉阳大道综合改造、墨水湖公园建设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步伐。玫瑰园东路等多条微循环路建设完工,大力改造背街小巷道路,城市路网不断完善。城区水、电、气管网建设提速,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二期全面建成,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2.1%。“三旧”改造全面实施,全区24个村已启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其中19个村完成挂牌并启动建设,5个村完成统征储备,17个村实现整村拆除,旧城风貌区、新港长江城等项目进展顺利,龟北片、红光片等征收项目相继启动,累计完成拆迁947万平方米。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强湖泊综合治理,封堵江湖排污口21处。启动墨水湖综合整治,渠道清淤22.2公里,污泥疏浚13万立方米。全力推进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雨污分流,建设雨水管网63.4公里、污水管网75.5公里。大力发展绿化事业,全区新增绿地401.2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8.2%、34.29%和10.1平方米。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支持13家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技术设计等方面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截止2015年底全区万元GDP能耗降低率3.27%,共完成COD减排46.87吨,氨氮减排4.01吨,二氧化硫减排20吨,氮氧化物减排11.02吨,五项指标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两型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5万余家。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强力推进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明确和规范全区行政权力事项15大类,共计2430项,精简行政审批项目14项,并联审批合并58项,提前办结率达到95%。大力推进文化、教育、卫生及社区等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综合素质教育、养老及健康服务试点、社区标准化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四风”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整改超标办公用房及公务用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类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政府清廉形象进一步提升。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组织完成中组部“基层组织建设年”试点工作,“堡垒工程”进一步巩固,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71个,面积73240平方米,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有效加强。新(改、扩)建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7所,义务段学校6所,完成18所小学和11所初中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兴建三职中心实训大楼,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区文化馆、图书馆跻身国家一级馆,“江城健身e家”模式创全国首例,“知音大舞台”等系列文体惠民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区全民健身中心获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江欣苑社区获全国体育先进社区。积极推进社会办医、“药品直供”、大医院“直管”、“分级诊疗”模式,520种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11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49个社区服务站覆盖全区,形成“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积极推进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和完善社区技防网络,建立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体系,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双拥、征兵、档案、民防、科普、民族、宗教、侨务、地方志、机关事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积极推进,工会、妇女、青少年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程度逐步提升。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加大对弱势群体帮扶力度,累计发放低保金3.44亿元,落实重病家庭大病医疗救助1412.8万元,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资金519.8万元。五险参保人数达到745266人。累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55个,核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13567户次。全区300平方米以上居家养老服务站达到41个。深入开展以创业带动就业,累计完成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5.98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再就业2.9万人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4亿元,扶持创业中小微企业3965家,带动7.6万人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认真落实国家平抑物价上涨各项政策,有效控制市场价格过度上涨,城乡居民收入年均递增12%,基本实现了与经济同步增长。
表1-1&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计划
“十二五”时期指标完成情况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口径财政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市下达目标
绿化覆盖率&
★污水处理率&
★总人口(常住人口)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完成市下达的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根据国家统计制度规定,两项指标已并轨,调整后规划目标36580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注:1.带★号为约束性指标,未标注为预期性指标。2.[]内为五年累计数。3.带*号为中期调整指标。4.“对标情况”一栏中▲号为完成目标,▼号为未完成目标。
二、“十二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克难奋进,砥砺前行,扎实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够紧密,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创新投入相对较小,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全区科技创新型、“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整体经济水平层次有待提高。
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现有三次产业结构(不含武烟)为0﹕45﹕55,服务业占比虽然达到55%,较“十一五”末有较大提高,但与武昌、江汉、江岸等中心城区相比仍有差距。现代服务业优势不突出,集聚度有待提高,存在项目引进质量不高、落地困难、推进不快等问题。
城市建管难度加大。城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期待尚有差距。“七纵七横”道路骨架网络基本形成,但仍存在堵头路、断头路等问题。部分重点发展区域、重大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够完善。城市管理精细化和社会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全面步入新常态,发展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交织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①]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汉阳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互联网+”行动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推进,为汉阳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推进“互联网+”、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文件,武汉市也相继出台了“1+9”政策文件。“互联网+”不仅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和新载体,也是改变经济格局和重塑产业结构的新引擎和新机遇。随着区委大力实施“1244”战略[②]和全面创新改革“1+10”配套方案,将有力推动汉阳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催生出引领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增长点。
“工业4.0”[③]战略的确立,为汉阳先进制造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跻身世界制造强国之列,为中国制造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也为汉阳先进制造业企业积极探索实现智能制造,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多重发展战略叠加推进,为汉阳全面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家提出“一带一路”[④]和“长江经济带”[⑤]发展战略,推动一批长江中游城市产业协同发展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既有利于推动汉阳依托两江优势资源打造沿江文化旅游商贸发展带,构建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也有利于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点和相关政策支持。大车都作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确定的五大战略功能板块之一,其汽车生产基地和汽车物流基地,为汉阳区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重点区域发展和重大项目实施,为汉阳发展勾画了美好蓝图。“十三五”时期,武汉大力推进“三镇三城”建设,将带动汉阳加快发展步伐,促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四新生态新城(武汉市级商业副中心)、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武汉市级文化活动中心)、武汉领事馆区(华中地区外事活动中心)、东风雷诺汽车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已经上升到市级乃至省级层面,为汉阳未来发展勾画了美好蓝图。
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和城区功能逐步完善,为汉阳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汉阳将重点启动二环沿线、轨道交通沿线旧城、旧厂改造及二环外城中村改造,着力围绕两湖(墨水湖、龙阳湖)打造环墨水湖中央公园区、龙阳湖健康谷,不断完善城区功能,美化城区环境,为汉阳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全新交通格局的形成,为汉阳发展带来巨大市场契机。随着二环线的正式贯通、地铁相继开通以及杨泗港大桥的建设,汉阳交通区位优势的提升加速了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要素的联系和快速流动,有利于汉阳围绕二环线和地铁轨道站点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推动地铁沿线钟家村、王家湾和国际博览中心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与建设,进一步完善汉阳产业布局和城市配套功能。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全面”[⑥]和“五位一体”[⑦]总体战略布局,切实遵循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依法治区和党的领导基本原则,努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加速全面崛起为目标,以创新改革为主线,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促进城区功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倾力打造汉阳经济、城市、民生升级版。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树立民生发展战略观,深入实施民生重点工程,着力解决民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享发展。
&&& 创新驱动。深入实施“1244”创新战略,着力推进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方法举措创新,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融入“互联网+”元素,推进经济、产业、城建、城管、民生等创新发展,提升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在全社会各领域广泛运用能力和水平。
&&& 科学发展。加快产城、科技、信息、互联网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坚持质量品牌发展,推进行业标准化和社会诚信体系同步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把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能源有效利用的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 改革开放。把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纵深推进政治、社会和科技人才等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内外需协调发展,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改革开放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和城区功能转型。
&&& 依法治区。坚持以依法治区为根本保障,紧紧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旨,突出问题导向,统筹推进法治汉阳、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维护市场井然有序、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进。
&&& 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加强党章党规的刚性约束,健全完善明责、履责、考责、问责机制,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各级党组织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地位。
三、总体目标
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扬长补短、抢前争先,努力建设“品质汉阳、活力汉阳、人文汉阳、幸福汉阳”,初步实现全面崛起。
——品质汉阳。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区级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一城、两带、三区”空间格局进一步发展完善,基本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承载体系;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活家园更加美好,汉阳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静。
——活力汉阳。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型;创新型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汉阳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梦工厂”;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内外资并举、招商引资和本土创业并行的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认同感不断提升,开放包容、大气和谐成为汉阳独特的目标追求和城市特质。
——人文汉阳。知音文化得到充分传承和弘扬,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一核两翼”基本建成,成为高雅艺术殿堂;知音故里书香四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各美其美”的人文力量、“和而不同”的文化追求使汉阳昂首迈入文化强区行列。
——幸福汉阳。百姓富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实现翻番;社会法治更公平更完备,城市治理更科学更现代,社会保障更坚实更充足,公共服务更丰富更均等,民生情怀更细致更体贴,让城市充满温度,人民能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四、具体指标
&&& “十三五”时期,汉阳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指标是:
——经济实力再上台阶。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年均增长9%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7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文化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力争形成1个千亿板块(生命健康板块)、2个500亿板块(商贸板块和汽车板块)以及若干个百亿板块(食品医药、轻工电子、新材料和房地产板块)。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构建支撑汉阳未来发展的全新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成武汉西南地区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含武烟)达到20%,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
——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实现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7.5万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3名,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50张,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应保尽保,全区总人口达到85万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1.6岁。
——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空气质量达标率、地表水质优良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进一步减少,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到2020年,全区绿地率达到35.9%,绿化覆盖率达到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
表1-2& 汉阳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累计或年均增长
累计或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全口径财政收入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进出口总额
实际利用外资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含武烟)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互联网普及率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含武烟)
*人均预期寿命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与经济增长同步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
生 态 文 明
耕地保有量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细颗粒物浓度下降(PM2.5)
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劣Ⅴ类水体比例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注:1.依据武汉市“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体系初步制定,约束性指标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预期性指标根据汉阳区实际情况调整设置。2.带*号指标,由于缺乏汉阳区数据,目标值暂依据市级标准制定。3.[ ]内为五年累计值。
第二篇& 彰显汉阳特色,构建“一城两带三区”空间格局
充分发挥交通骨干路网和地铁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突出大会展核心,构建“一城、两带、三区”空间格局,即四新生态新城;沿江现代服务业带和沿三环先进制造业优势产业带;汉阳古城文化区、王家湾现代商务区和西部产业升级区。
第一章& 突出会展核心,建设四新生态新城
按照“生产性服务中心、现代生态居住城”定位,完善四新生态新城发展规划,加快会展产业配套和功能配套,重点推动国博会展商务区、路桥设计建设总部集聚区、领事馆外事服务区、方岛生态文化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努力把四新生态新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生产性服务中心、长江中游地区国际会展中心、全国会展业发展核心区,使之成为集高端化、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新城,力争到2020年,四新生态新城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25%。
一、国博会展商务区
国博会展商务区规划总面积282.12公顷,其核心国际博览中心规划面积165公顷,形成博览展馆区、会议酒店区、主题公园区、主题社区和商务办公区等五大功能区。重点发展为会展业直接服务的创意产业,包括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中介、各类广告、演艺演出、服务外包等,着力塑造以滨江亲水为特色,由大型展馆、会议中心、环球文化中心、高档酒店、轨道交通等现代化功能设施组成会展新城形象,构建融展览、会议、节事、商贸活动为一体的大会展生态圈。“十三五”时期,承办25个以上国际性大会或活动,每年举办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20-25个;培育引进10个以上国家级、国际性会展平台。力争到2020年,会展交易额达到1000亿元以上。
二、路桥设计建设总部集聚区
路桥设计建设总部集聚区紧邻国际博览中心,集中布局总部集聚区和商务办公区,规划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依托市城投、楚天高速、省交投、省路桥、省交规院、大桥局等总部企业,积极推进国博“T型”总部区建设。加快中核二二总部、湖北国展中心广场、中铁o世纪金桥等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路桥工程设计、建设企业集聚发展。采用“众创、众规”等方式促进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工程规划设计创新,构建具有全国一流工程设计、路桥设计、创意设计的前沿地带,打造国家级路桥设计建设之都,彰显汉阳智慧之城魅力。“十三五”时期,吸引世界500强企业4-6家。
三、领事馆外事服务区
领事馆外事服务区紧邻墨水湖,规划占地9.56公顷,以“文化、和平、交流”为主题,采用独立占地与集中办公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吸引和争取更多国家来汉阳设立领事馆。规划和建设周边商务楼宇,发展外事商务配套服务业。加快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动墨水湖中央公园、环湖绿道及国际化社区、国际文化风情街区建设,打造展示国际化风采的华中地区外事活动中心。力争到2020年,落户2个以上领事馆,建成国际化大型公共设施2个以上,配套医疗机构2-3个,国际化社区住宅3-4个,国际学校1-2个。
四、方岛生态文化区
方岛生态文化区位于江城大道与芳草路之间,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塑造以滨湖湿地为特色,兼具文化、休闲、旅游和居住功能的“生态之岛、创意之城、时尚之都”,谋划发展金融、商业、文化、休闲和旅游等会展配套产业,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标志性景观区。
第二章& 坚持两业并举,打造“两带”优势产业
一、沿江现代服务业发展带
突出两江人文山水资源优势,推进产业、文化、科技、信息有机融合,实现汉江、长江发展“两翼齐飞”。
(一)汉江之翼
整合月湖片、归元片、龟山片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大禹、三国、知音、张之洞近代工业、桥梁等多元文化元素,从东到西打造沿线南岸嘴国际文化中心、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区、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等重点功能区,着力发展文化博览、文化艺术、文创文体产业,集旅游休闲、创意产业、商业商务、生态居住于一体,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创新中心——“大琴台”文化创意创新汇。
——南岸嘴国际文化中心。依托两江四岸景观与旅游功能提升工程,传承历史文化高起点谋划南岸嘴发展,积极推动南岸嘴公园建设,重点推动龟山基金港项目,适时启动武汉艺术馆及艺术品拍卖收藏中心、武汉市文化创意馆及创意工坊项目,将月湖—南岸嘴沿线整体打造成世界著名国际文化聚集区。
——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区。加快推进创意园区二、三期建设,推动“零到壹”文创孵化器项目建设,构建创意产业“一区多园”。利用闲置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创意特色载体,建设一批创业咖啡、创业街区、创客空间,重点发展以现代广告产业和工业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中部地区广告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品牌的策源地,将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为华中乃至全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加快打造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集中布置武汉杂技厅、图书馆、博物馆等高端文化艺术设施,新建蕴含声光影像、3D、4D技术等高科技的文化娱乐场所,与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形成文化互动和产业聚集,重点发展文化培训、艺术比赛、文化旅游体验、影视制作、艺术设计等行业,将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建设成为武汉文化型城市休闲度假地(CBC)和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力争到2020年,成为国家级“文化自主创新示范区”,形成“科技光谷、文化琴台”两大城市增长核。
(二)长江之翼
以世贸锦绣长江、新港长江城等项目为突破口,打造滨江商务区和新港长江城两个功能区,使之成为滨江商务商住核心区、长江码头文化集聚中心。
——滨江商务区。积极推进世贸锦绣长江高端商贸商住项目建设,加强商业配套,提升服务功能,打造特色滨江商务商贸楼宇、街区和人文社区。
——新港长江城。依托长江城景观区位和场所文化资源,以长江文化、港埠文化体验为主题,探索“旅游+文化+商业+娱乐+生活”的开发模式,打造集滨江观光休闲、长江文化旅游、商务商业配套、滨水居住于一体的长江文化功能区。
二、沿三环先进制造业发展带
依托“汉阳造”城市名片和“大汉阳”、“大车都”建设,顺应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发展趋势,沿三环线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推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汽车产业共建区和七村一场生产性服务功能区。
——汽车产业共建区。依托东本二厂和东风雷诺项目,大力发展汽车核心零部件和相关配套产品,引导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业集聚。依托显捷电子、卓创工研等重点配套企业,带动集生产、销售、维修于一体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壮大,形成较为完备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体系。主动承接汽车配套产业转移,拓展汽车产业链,助推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完善共建共享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环境和优良服务保障,以产业发展带动经济效益提升。
——七村一场生产性功能服务区。借力高铁新汉阳站和三环线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建设,依托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先进制造业基础,加快推进七村一场改造,重点推动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以高铁枢纽、智能制造、生态保护为核心,以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为理念,打造生产性功能服务区。
第三章& 强化功能定位,构造“三区”发展态势
一、汉阳古城文化区
依托钟家村老城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生产生活配套较为成熟的优势,以“源地、核心、传统、本土、开放、时尚”为目标,以“文化引领、智慧支撑、创新驱动”为标准,推动大归元文化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挥归元文化特色,推进古城文化底蕴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科技金融信息与“互联网+”产业相融汇、休闲旅游业与高端服务业相辅佐,打造全市最亮丽的古城文化功能区。
——钟家村商圈。积极推进汉商东扩、旧城风貌区改造,着力开发甲级写字楼、商住地产,优化商圈整体布局。吸引顶级商贸商务企业、企业总部机构和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大数据、电子商务、时尚产业等新业态、新功能、新理念、新模式;引进一批高文化品位、高品牌质量的商源,打造高端商业品质,形成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强大、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都市功能核心商圈。
——大归元文化商贸功能区。通过实施归元片区“三旧”改造,以归元寺为片区发展核心,在西大街历史街区、现代服务业片区及现代商住片区中融入“楚风汉韵”,打造集老字号、图书城和商贸城为一体的归元民俗文化综合街,展现宗教特色和文化内涵,构建综合性宗教文化旅游区。
——五里墩商圈。加快推进武汉国际文化商业中心、万科金域国际、钰龙湾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职业培训、外运、外包、中介、家政等特色服务业,初步构建五里墩商圈主体轮廓。
——非遗文化传承功能区。突显非遗文化元素,加大传承和保护力度,推进非遗传承园二、三期项目建设。利用“互联网+非遗文化”探索民俗文化传承新模式,打造非遗文化体验带和生产中心,形成非遗文化体验、消费产业链,提升国家级非遗传承园区功能和影响力,构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成为展示大武汉乃至湖北省非遗文化的第一窗口。
二、王家湾现代商务区
立足前沿、高端、时尚特点,构造“互联网+商务服务”发展模式,以318国道为轴线,把王家湾商圈、汽车服务功能区、生命健康功能区等建设成为武汉西南地区商贸商务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王家湾现代商务区实现综合收入1800亿元,年均增长14.5%;服务业增加值120亿元,年均增长14.5%;全口径财政收入32亿元,年均增长14%。建成企业总部6-8个;培育壮大电子商务领军企业3-4家;新建创客空间等特色楼宇2-3个,引进孵化企业达200余家。
——王家湾商圈。按照定位差异化、功能多元化、结构高端化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现代综合商城、大型专业商城、总部楼宇和电子商务,着力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入驻。加快推动汉Cityo武汉中央都会区等项目,谋划建设高品质基础设施、高品味城市景观和高标准商务楼宇,将王家湾商圈建设成为“现代商贸+特色产业+总部楼宇+电子商务”集聚的新型商圈。
——生命健康功能区。以九州通、华润新龙药业区域总部为龙头,积极引进一批新的医药总部企业,建设集招标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配送中心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化的医药贸易平台,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医药贸易产业集群。抢占现代医药电子商务先机,鼓励九州通、太康城、敬宇堂等医药企业打造网上购药平台,带动医药电商产业资源的聚集,形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医药电商总部基地。依托九州通综合改造及大健康平台、渔业村重离子治疗中心、泰康同济国际医院、武汉康健妇婴医院等项目,支持医药贸易龙头企业开展医药咨询和健康服务,延伸拓展产业链。积极推动医养结合,搭建跨医院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和养老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打造龙阳湖健康谷。力争到2020年,生命健康板块收入突破1000亿元;引进医药总部企业2-3家。
——汽车服务功能区。依托“大车都”板块,调整优化汽车服务业布局,沿龙阳大道和龙阳湖东路推进知名品牌汽车服务4S店布点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汽车服务”,推动汽车交易电商化、结算网络化。以产业链配套、技术研发、咨询服务、汽车营销、维修保养为重点,丰富汽车服务业态,加强项目策划和建设,完善汽车物流配套,打造不同层级汽车服务长廊,建设华中地区汽车服务中心和汽车电子商务核心区。力争到2020年,汽车贸易板块收入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14%,培养和引进汽车电子商务领军企业1-2家,引进汽车4S店5-8家。
三、西部产业升级区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要求,以“优势集聚、差异竞争、提档转型”为目标,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引进优质配套项目为抓手,坚持提高价值链和延伸产业链并举,推动科技研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业功能区、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两个功能板块。到2020年,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工业企业,打造一批知名的创新品牌,将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建设成为以高附加值、低能耗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汉阳制造”向“汉阳智造”的转变。
——先进制造业功能区。依据黄金口都市工业园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科学划分产业特色片区,形成园区“园中园”产业格局模式。建立园区“腾笼换鸟”倒逼机制,推动园区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向园区内的功能专业区集中。整合黄金口、四台村级工业园,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以健民、黄鹤楼、百威、味好美、福达坊等为代表的食品医药板块,转型提升以苏泊尔、西高为代表的轻工电子板块和以金牛管业、宝红科技为代表的新材料板块,以佐尔美、天鸣服饰为代表的服装制造板块。引导传统制造业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技术、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实现生产和办公智能化。力争到2020年,打造2个“知音创新创业工业基地”。
——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推进黄金口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民营资金参与创新创业孵化加速器项目,推动万通工业园“创客空间”,天鸣、佐尔美等“知音创新创业工业基地”建设。鼓励园区其它企业利用空置楼宇、闲置厂房科学规划建设众创空间和创新工厂。加大引进各类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力度,支持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和服务。培育各类中介机构,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战略规划、金融支持、产学研转化、产品推广等各种服务,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创业服务链,为初创期的企业和创业人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力争到2020年,打造1个“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1个“创客空间”。
第三篇& 扶持创业力促创新,打造创新创业“梦工厂”
坚持需求导向、人才为先、遵循规律、全面创新的原则,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强化科技、人才对区域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五链”[⑧]统筹的产业创新体系,集聚全国创新人才和项目,营造创新创业发展环境,构建支撑汉阳未来发展的全新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到2020年,初步建成武汉西南地区创业创新中心。
第一章& 理念创新,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以头脑风暴、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为重点,推动发展理念和思路创新;以科学技术和高技术人才为核心动力,推进城市发展、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等,不断增强区域创新动力、活力和实力。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着力培育一批“知音品牌”的创新创业“小巨人”,孵化一批实现“0到1”跨越的企业。
切实让企业成为创新行为的组织者。扩大企业在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研究、制订和修订。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产业关键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十三五”时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每年不少于2家,全区高新技术产值达到2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
切实让企业成为创新资源的聚集者。加大对企业创办国家级、省级各类研发平台的支持力度,形成覆盖主要产业领域的研发平台网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研发机构及研发基地。完善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壮大技术交易市场。“十三五”时期,新增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研发(中心)平台10家;设立国际研发中心或共建联合实验室不少于3家;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在汉阳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不少于5家。
切实让企业成为创新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加大财税、政府采购、高科技企业认定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传统龙头企业积极进行跨界创新、协同创新,加快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让企业切实享受到创新成果带来的红利,推动企业由自主创新向自觉创新跃升。
二、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
壮大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聚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等“四新经济”,以“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推动企业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支持传统龙头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聚集一批产值过百亿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深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路线图计划。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迅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制定汉阳区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对列入培育计划的企业,给予一定财政补助。受培育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申报的科技项目优先列入汉阳区各项科技计划,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以上各项科技计划;优先获得区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的银行贷款等金融服务。积极开展创业辅导、管理培训、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和人才引进等服务,促进企业与风险资本的对接,为企业提供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二章& 要素创新,实施“知音合伙人计划”[⑨]
围绕人才、资本等两大核心创新要素,深入实施“知音合伙人计划”。突出“高精尖”导向,引进和培育国际国内高端人才队伍,结成“奋斗共同体”。以人才优先发展之功收人才引领发展之效,打造“汉阳人才梦之队”。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人才项目,实现人才链与资金链的有效对接,让汉阳成为创新创业先锋汇聚地、创新创业活动集聚区。
一、全面实施“千里马育成工程”
创新“汉阳英才计划”运作模式。实施领军人才“挖掘工程”、专业人才“选拔工程”和年轻企业家“成长工程”,创新“汉阳英才计划”评审评价机制,建立企业家信息库、“企业家沙龙”等服务平台。通过改革用人机制、实行政策引导、提供创业载体、加强就业培训等方式,努力为各类科技人才提供创业机会、干事舞台和发展空间。支持企业面向国内外招才引智,让他们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真正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到2020年,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达到8000人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以上,在高端产业、重点领域建立2-3个博士后工作站。
激发青年创新创业活力。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风险意识、诚信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要内容,通过座谈会、宣讲会、交流活动等形式,培养广大青年“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创新创业精神。以“知音创客”作为特色品牌,每年定期举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定期组织“知名大学博士生服务团走进汉阳”活动。开展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专场培训会,组织创业大咖、创业先锋与创业青年开展交流活动,帮助创业青年完善创业项目、提升创业能力和水平。
完善创新创业培育服务。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极搭建职业教育信息合作平台,加快推进汉阳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力打造高端职业教育“航母”。依托职业教育优势积极推动创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以资金投入、人力资源与技术支持、设备赠与等形式投资创办创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科技型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大力培养职业经理人,形成梯次人才支撑体系。
二、大力推进“伯乐云集工程”
强化创新资本支撑。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创新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实现财政资金多级放大。加快龟山基金港建设,以基金聚合为基本形态,以拉动产业升级为基本目标,以配套上市公司承接项目为基本手段,推动资本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高度聚合发展。
优化区域创业金融环境。聚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为创新型企业和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定制服务。支持科技型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上市,鼓励企业拓展股权众筹、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融资渠道。加快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融合,建立包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等覆盖创新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
第三章& 环境创新,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通过搭建平台、探索模式、培育文化等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激发全区创新创业活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实施“创谷计划”。加快推进“一园两谷”建设(即黄金口智能制造园、晴川文创谷、龙阳湖健康谷)的创新产业发展布局。依托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非遗传承园,搭建文化创意(设计)众创空间;依托汉阳经济开发区,建立体检、药理、食理、保健、体育运动、养生、智慧医疗等健康产业众创空间;依托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搭建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众创空间。“十三五”时期,建成1家综合性众创空间,1-2个具备产业特色的创新创业园区,2个“知音创新创业工业基地”,10家以上众创空间、小企业等创业创新基地。
铸建“知音创客空间”品牌。实施“知音创客·赛”、“知音创客·情”、“知音创客·巢”三大工程,着力打造“知音创客空间”品牌,将汉阳区打造成青年创新创业最宜城区。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聚集一批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搭建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政策法律、知识产权、公司管理、团队建设等服务。建设一批知音创客特色空间和孵化器。“十三五”时期,打造“知音企业家沙龙”、“知音企业讲坛”2个品牌。
建设“互联网+”创新创业平台。把“互联网+”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平台和新载体,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开源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等研发和生产工具的应用,为创客群体链接广泛的社会资源。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加强资源共享与合作,构建各类孵化器线上平台,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打造一批汉阳创新创业“小巨人”,让汉阳成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试验场。
二、探索创新机制模式
深化孵化机制创新。加快建设孵化服务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使之成为创新资源配置整合中心。加强中心与各类相关风险投资机构的联动,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配套力度,为在孵企业提供不同阶段的科技融资、商业模式设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法律和会计顾问等综合服务,提高孵化企业的创业成功率,使孵化器成为科技企业和创新企业家的摇篮。
探索合作共建新模式。探索创新与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等区域的合作内涵和模式,推进实质性项目合作、人才交流、资源共享、技术共创和成果共赢。加强与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特别是与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共享、信息交流、统计分析、人才培养等平台,整合各地区项目、产业、人才、信息、物流等相关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协同创新效应,共同开拓更广泛的创新创业空间。
三、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加强创新创业引导。大力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培育专注、极致、完美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将创新思维渗透到每一个角落,真正营造“把创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创新作为一种人生追求”的浓厚氛围。
丰富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创新型机关、单位、社区、学校创建活动,推动汉阳创新型城区建设。利用各种舆论工具,鼓励引导企业树立创新主体意识,策划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周、发明大赛、创业论坛、创客马拉松、青年创客营、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等活动和赛事,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汉阳转化。树立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形成“尊重创新、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导向,使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四篇& 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推进经济质效新升级
围绕“工业4.0”、智能制造,推进标准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大力推进工业倍强计划;融入“互联网+”元素,全面推进“互联网+”创新工程,促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1个千亿板块(生命健康板块)、2个500亿板块(商贸板块和汽车板块)以及若干个百亿板块(食品医药、轻工电子、新材料和房地产板块)。
第一章& 围绕智能制造推进工业倍强
以“汉阳智造”为引领,大力实施“百亿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和“中小企业壮大”三大工程,推动汽车、轻工电子、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积极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工业体系,铸就新“汉阳造”品牌,努力将汉阳建设成为武汉市智能制造重要一极。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0亿元,工业创新发展指数明显提升,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10家以上企业初步达到智能制造水平;新增上市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企业3家。
一、做强食品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
食品医药产业。依托百威啤酒、味好美、福达坊食用油、黄鹤楼酒业等,大力发展循环型食品加工业,加快品牌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食品产业链。支持武汉健民通过扩大产能、兼并重组实现做大做强。以健民药业等企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循环型现代医药产业,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基地和新型生物药品生产基地。努力构建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到2020年,形成销售收入过10亿的食品医药企业3家以上,行业产值和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
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以东风雷诺及东本二厂为核心,支持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配套,形成汽车零部件及相关装备制造企业集群。重点向车载智能传感器、智能终端、联网通信、汽车智能操作系统等重点零部件领域发展,引导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加快汉桥船舶配件加工基地、加华科技环保设备生产基地等重要装备制造项目建设,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到2020年,从事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家,行业产值和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
二、壮大新材料、轻工电子两大优势产业
新材料产业。以中烟材料、宝特龙、金牛公司等为依托,引进中材、中建材等国内大型建材企业,发展新型建材和绿色环保新材料。鼓励企业研究低环境负载的水泥、玻璃、陶瓷生产技术,开发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特种陶瓷和特种玻璃材料及产品。跟踪推进光伏超白玻璃、液晶显示玻璃、高压绝缘等新型陶瓷产业化项目。推进石墨烯聚合物研发与应用、光学薄膜、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轻工电子产业。以苏泊尔为依托,大力发展轻工制造业,鼓励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体工艺学等融入生产制造,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以华源电气、阿迪克电子、西高电器为龙头,重点发展通信电源、开关电器、防雷产品、电线电缆、锂电池、电工器材等,拓展电子电工产业链。围绕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电子电工相关配件制造业,培育若干中小电子电工制造骨干企业。结合消费升级特征趋势,支持天鸣和佐尔美扩大各类时装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模式,努力推动企业向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转型。到2020年,轻工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
三、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创新驱动,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服务提供商转变,实现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服务化,构筑产业升级新动力和制造业发展新增长点。
推动发展工业互联网。鼓励食品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轻工电子、新材料等产业与互联网在设计、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各环节充分融合,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人机智能交互等技术和装备应用,打造“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推动智能制造在食品医药、汽车及装备制造、轻工电子、新材料等工业领域的应用推广,引进国内知名专业投资商建设互联网经济产业园。
着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打造服务核心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第二章& 融入“互联网+”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融入“互联网+”,突出会展、路桥工程设计建设等高端服务业,壮大提升商贸服务、生命健康、汽车服务、房地产等支柱服务业,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汉阳现代服务业全面提质增量。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不含武烟)。
一、突出会展、路桥工程设计建设高端服务业
会展产业。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为核心,完善会展相关基础设施,提升会展设施条件和服务能级,培育会展产业集群,建成武汉国际会展商务区。引进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经营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会展领军企业,引导区内会展企业组建会展联盟,构建集展馆经营、展会管理、市场运作于一体的大型会展集团。继续办好“糖酒会”、“华中车展”、“机博会”、“农产品交易会”等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展会节庆活动,以“中国国际商用车展”永久落户为契机,加大对国际性和全国性重要会展品牌的引进力度,不断扩大汉阳知名度和美誉度。重点策划大型工业展、科技展和现代服务业展,努力培育一批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自主会展品牌。做好“互联网+”与传统会展业的联姻,发展新兴展览业态,助力会展业向绿色、高效、全面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着力加强会展业配套功能建设,吸引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广告策划、信息服务、市场调查、翻译等会展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开放化、智能化、功能化会议博览城。力争到2020年,会展直接收入达到10亿元,间接收入突破100亿,培育3-5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展览品牌。
路桥工程设计建设产业。发挥大桥局、中铁大桥勘察设计院、中交二院、省交规院、省交投、市城投等国内外知名路桥工程设计和建设企业的集聚效应,引进“国字号”路桥工程设计机构入驻汉阳。大力发展路桥工程相关的咨询、勘测、监理服务等业务,促进配套企业扎堆发展。引导大型设计企业合理确定企业发展战略定位,支持企业开展上下游业务合并重组,适时开展上市企业收购。鼓励中小型设计企业走探索联盟、连锁扩张的道路,实现特色发展。加大对工程设计企业在科技投入、成果转化、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路桥工程设计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造,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行业创新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区路桥工程设计建设产业收入突破45亿元,打造国家级路桥设计建设之都。
二、提升商贸服务、生命健康、汽车服务、房地产支柱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加快王家湾商圈、钟家村商圈升级改造,打造集酒店、写字楼、购物中心及其他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标志性城市综合体,引导推进现有商贸服务向高端化、现代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以世界知名商贸企业、顶级品牌为龙头的多层次商业集群。加快五里墩商圈、四新城市副中心、长江沿线、汉江沿线以及环墨水湖、环龙阳湖临湖区域商贸服务业发展谋划。大力推进商业业态创新,鼓励发展体验店、OUTLETS、目录商店、主题商城等新型业态,建设集购物、餐饮、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社区商业网点。推动小商品交易市场、传统批发市场、小集(农)贸市场向现代化市场转型,加快建设汽车、医药等领域采购交易、大宗商品交易、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力争在优势领域形成“汉阳价格”。推动商贸龙头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专业批发、分拨配送、展览展示等形式向外拓展。到2020年,实现商贸服务业收入800亿元,年均增长14.5%。
生命健康产业。发挥九州通龙头带动效应,形成医药研发、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一条龙”发展格局,打造龙阳湖健康谷。着重发展“互联网+医药贸易”为主的智慧医疗健康产业,服务九州通医院、龙阳医院、慈铭体检、爱尔眼科等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九州通集团发展电子商务,加快拓展B2B、B2C、O2O、中药材三方交易平台、海外购、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管理等七大电商平台,打造医药行业的“阿里巴巴”。建设陶家岭科技孵化园,鼓励敬宇堂、太康城等企业打造网上购药平台,协助敬宇堂实现新三板上市,引进电商“药通网”,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启动九州通综合改造、新龙药业及格林药业总部大楼建设,发展医养结合和智慧医疗,推动养老机构社会化、市场化,构建以社区为基础,辐射街道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力争到2020年,生命健康板块收入突破1000亿元。
汽车服务业。加速现有4S店全面升级改造,引导汽车服务企业向龙阳湖东路转移,扶持陶家岭建设汽车产业园,引进汽车4S店进驻发展。加快“互联网+”与汽车营销及延伸产业的融合,创新“总部+电商+金融”经营模式。加快启动恒信德龙汽车总部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开发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车管家(大数据应用)及电话呼叫中心,实现汽车销售及售后一条龙服务。支持贤良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及充电桩建设,拓展汽车租赁,开发专车服务。鼓励汽车企业上市,提升企业竞争力。依托汤山山水资源,策划建设汽车主题公园。力争到2020年,汽车服务板块收入突破200亿元。
房地产业。以领事馆区落户汉阳为契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沿长江沿线、汉江沿线、墨水湖、龙阳湖等区域打造一批建筑设计优良、配套设施完善、物业管理现代化的高品质、国际化住宅,发展绿色低碳住宅,推进住宅节能,树立高尚居住与品质生活新典范。加大商业地产开发规模,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重点打造一批高端写字楼和城市综合体,错位发展高级酒店,提高商务服务配套能力。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联营化、集团化、品牌化,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产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房地产中介资质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全区房地产板块收入达到200亿元。
三、拓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教育等新业态
围绕汽车服务、医药贸易和现代商贸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武汉市“互联网+”产业发展典型示范区。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2-3家电商龙头企业。
电子商务。探索建立汉阳优势资源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服务平台,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医药、钢材以及传统商贸等行业网上销售服务,建设相关领域电子交易中心,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的对接,重点培育一批适合网上销售的有特色的优质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互联网金融。鼓励有条件企业利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依法在汉阳区设立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创新型互联网金融组织,搭建金融产品网络销售平台和大数据金融处理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电商机构、专营机构和研发中心等。依托龙阳大道沿线成熟的现代化医药贸易和汽车贸易,全力打造互联网医药金融、互联网汽车消费金融平台和金融长廊,发展壮大一批行业地位居前、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互联网教育。支持传统教育机构创办在线教育平台,构建交互式学习平台,融入交互、个性、社交等要素,提升沟通和学习效率。引进知名互联网教育开发机构,建立发展互联网学校,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构建跨学校、跨地区教学模式。突出发挥汉阳职业教育优势,在职业教育领域重点引入互联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关的专业。
第五篇& 传承创新知音文化,建设全市文化新高地
&&& 充分发挥汉阳资源禀赋优势,加强文化资源整合与保护,推动文化与科技、环境、生态深度融合,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汉阳整体文化品位,增强汉阳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打造文化产业“国家队”、“梦工厂”,基本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区支柱型产业,成为支撑汉阳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到2020年,文化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0%。
第一章& 加强资源整合与保护,塑造知音文化品牌
一、整合知音文化资源
树立“来到汉阳就是知音”服务理念,整合知音文化、江汉朝宗文化、归元宗教文化、近代工业文化、长江码头文化等老汉阳文化,塑造知音文化品牌。谋划建设伯牙子期陈列馆、向警予纪念馆、大禹治水文化馆等项目,实施汉阳历史人文资源挖潜工程,进一步提升汉阳文化内涵。依托月湖、龟山、南岸嘴、墨水湖等山水湖泊资源,打造标志性景观工程,开展知音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以品牌文化活动为引领,串起两江沿岸“城市客厅”、“城市阳台”、月湖文化游乐体验区、历史民俗文化综合街区、长江文化旅游商务休闲区、武汉高龙博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园等城市文化“明珠”,形成文化景点互联互动。
二、做强知音旅游品牌
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以知音文化为主、各类文化特色风格并存的文化旅游业。依托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等建设,串连月湖文化游乐体验区、历史民俗文化综合街区、长江文化旅游商务休闲区、武汉高龙博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园等重点文化旅游片区,打响汉阳文化旅游品牌。重点策划爱情友情休闲、爱国主义、博物创意体验、宗教祈福文化、会展商务、商购娱乐、生态观光休闲、沿江城市景观等八大系列主题游旅游产品,把汉阳培育成旅游产品体验展示区。“十三五”时期,打造1-2个成熟的汉阳旅游精品品牌,发展3-5个知名品牌。
三、打造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
加强对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研究,统一市、区两级相关规划,推动综合演艺实践区、文化金融创新区和时尚艺术生活区“一核两翼”建设。整合现有文化产业资源,引进创新科技项目,拓展零到壹众创空间等文化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功能,促进企业加速成长。完善琴台、龟北片区功能,推动武汉图书馆、博物馆、杂技厅建设,适时新建创意馆、文化馆。构建“互联网+知音”、“互联网+艺术”新模式,力争将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建设成为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科技文创孵化器和文化产业集聚区,推动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功能、服务、业态全面升级。
四、发展知音文化艺术
依托琴台大剧院、琴台音乐厅,加大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剧目创作、节庆活动开发力度,发展知音文化艺术主旋律。加强与艺术院校合作开发,不定期举行音乐及艺术盛会,形成湖北音乐艺术第一舞台。发挥琴台大剧院及音乐厅服务省内外各类艺术考试、比赛的功能,把琴台艺术中心建设成为华中地区艺术考试第一目的地。加快汉江月湖文化体验区建设,增强月湖文化旅游、休闲及文化演艺产业功能。举办“知音杯”全国演讲比赛、琴台音乐节、知音歌会等活动,制作知音故事flash动画,在官网、平台、门户网站等进行展演,结交“网络知音”。
五、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对国家级(汉阳高龙、汉阳归元庙会)、省级(伯牙子期知音传说)、市级(园木微缩技艺、武汉花灯扎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积极推进“非遗”保护载体建设,进一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利用和保护工作。依托武汉高龙博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园建设,打造世界级非遗地理坐标。加快推动汉剧、话剧、舞龙舞狮、街头艺人表演、杂技等艺术表演业的发展。
第二章&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一、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
以“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联合汉钢片区,着力引进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娱乐、动漫游戏、咨询策划、软件开发等企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国家队”。加快信息、科技、人才、融资等服务平台建设,争创省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积极扶持非遗传统工艺创新、产品开发,全力推动汉钢现代工业文化商务区建设,构建“汉阳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二、重点发展广告设计产业
依托国家级广告设计产业园品牌,联合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国家广告城,围绕文化传媒、广告设计等业务,重点引进广告设计企业,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策划、广告设计、制作、代理与发布、公关活动策划、商务信息咨询、企业形象及营销策划等业务,打响汉阳国家级广告设计品牌。
三、积极发展时尚创意设计产业
推进“文化+科技”、“文化+时尚”、“文化+休闲”新业态的发展,利用月湖片区独特的历史人文优势和文化设施,加快月湖时尚都市文化中心项目建设,集中发展动漫创意、数字娱乐体验、城市艺术展示、文化创业孵化等时尚产业,以及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人体设计和形象设计等艺术设计产业,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设计大师,吸引有影响力的设计企业和机构聚集,建立时尚创意设计支撑服务平台、交易平台和展示平台。
四、构建“互联网+文化创意”平台
依托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构建“互联网+文化创意”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分工与整合效应,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创业投资无缝对接和生产制造过程精细分解,助推创意设计企业发展。依托平台的大数据存储与挖掘,引导需求双方全方位、全时段参与互动,全面创新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思路和模式,拓展文化创意产业链。&
五、打造特色旅游重地
适应市民短期休闲旅游的新需求,开发动物园、“六湖连通”、国际博览中心、南岸嘴、梅子山、龟山、汉阳旧城、武汉知音欢乐城等资源,不断增强旅游配套功能,打造武汉市区及周边居民休闲旅游目的地。以归元寺为主体,推动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打响“归元文化宗教游”品牌,力争将归元寺打造成为全省宗教旅游首选目的地。推进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对外开放,整合汉钢片区工业遗产等旅游资源,策划、开发工业旅游线路和产品。启动汉钢片区改造建设,推动现代工业文明的保护性开发,策划建设一批展现汉阳乃至武汉大工业的旅游项目。依托武汉领事馆和墨水湖公园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各国文化艺术表演、工艺品展览、特色食品制作、旅游购物等商业活动,打造异域风情街。积极改变现有文化旅游多头管理的局面,逐步理顺市区旅游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区级管理部门在行业管理中的主导职能,确保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和管理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格局。
第三章& 繁荣文化事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类设施资源整合利用,不断推进文化设施升级改造,拓展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范畴,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保障,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方法。以“文化五城”建设为抓手,用文脉支撑起城区骨架和城市机理,努力实现“文化小康”。新建或改造维修一批图书馆(站、室)、文化馆(站、室)。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文化馆(站)年均组织各类群众文体活动20场。在社区一级统筹建设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基本形成“三纵(区、街、社区)三横(阵地服务、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的立体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实现方式,形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高效化供给模式。加快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更多文化福利。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益性电子阅览室等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普及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二、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国防教育,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丰盈精神家园,强化意识形态引导,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坚持和深化“道德讲堂”、“理论好声音”传播工程、“汉阳好人”评选活动。大力培育机关、企业和社区文化,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文明有礼汉阳人”、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引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加大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力度,增强居民归属感和荣誉感。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网络,充实办事机构力量,加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的建设与管理,力争在2020年,全区文明社区数量占比达到70%以上,有3-5个社区进入省级文明社区先进行列。
提升全民法律素质。坚持依法治国理念,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突出抓好国家公职人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广泛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积极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形式和方法,增强公民的遵纪守法意识,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法律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
第六篇&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功能新品质
按照“三镇三城”战略部署,完善细化汉阳城市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打造主体功能完备、公共服务均等、群众生活便捷、城乡融合发展的功能示范新城。
第一章& 建设立体交通网络
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快速环线放射线建设,加速汉阳骨干路架拓展升级,改善微循环路网布局,逐步实现“棋盘+辐射”式交通线网,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力。“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以城市环线、快速放射线、过江通道为骨架,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为基础,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到2020年,全面建成“七纵七横”道路交通网络,全区道路网总长度达到434.8公里,道路网密度4.0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达到1040万平方米,道路面积率为9.5%,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5.5平方米。
一、加快内部道路网络建设
大力推进骨架路网建设。围绕汉阳“七纵七横”骨架路网建设,新建墨水湖北路(龙阳大道—三环线)、知音大道(月湖桥—百威路)、龙阳湖南路(龙阳大道—三环线)、六桥路延长线(琴台大道—金龙南路);续建杨泗港大桥(龙阳大道—国博大道)、滨江大道(四新南路—杨泗路)、汉阳大道(三环线—滨江大道)景观大道工程;完成江城大道快速化改造、琴台大道(三环线—二环线)改造、汉阳大道(三眼桥—汉阳区界)改造、鹦鹉大道改造。加快启动汉江大道规划建设。
完善次支路建设。继续推进已开工道路的建设,重点推动向阳东路、翠堤路、琴断口路、鹏程路、金福路等次支路建设。新建与知音大道相交的垂江支路。打通三条下穿京广铁路线通道,包括玫瑰街、玫瑰园路东延线等。贯通墨水湖小路、动物园路,解决归元寺周边道路微循环问题。启动郭琴西路、百灵路、阳新路、夹河路等次支道路建设,配套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围绕轨道沿线站点,新建相关衔接道路。完成环墨水湖绿道建设,启动环龙阳湖绿道建设。加强破损道路和背街小巷修复工作,到2020年,破损道路修复率达到90%,背街小巷修复率达到95%。
二、推动地下交通网络建设
配合推动轨道6号线建设,力争启动轨道交通10、11、12号线建设,打造覆盖重点区域、通达周边城区的轨道交通网络,推动汉阳全面进入“地铁网络时代”。以地铁沿线站点开发建设为基础,推动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交通设施建设,加强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完善地下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设施。以地下步行系统和地下道路系统为纽带,统筹考虑地面交通与地下交通,有序衔接静态与动态交通,形成网络化地下交通系统,构建汉阳立体化交通网络。
三、加强对外交通衔接建设
加快推进过江通道建设,新建杨泗港长江大桥、江汉七桥,拓宽月湖桥、晴川桥。依托过江通道和轨道交通等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区的交通衔接,推进龙阳大道、江城大道、琴川大道等主干道改造,增强跨区交通的便利性和通达性。大力推动高铁新汉阳站落地建设,对接武西高铁和24号轻轨,加强配套研究和配套建设,形成高效联动、多层次、多样化的交通系统和配套服务体系,建成“串连大汉阳、支撑大武汉”的交通枢纽。
四、推动综合管廊建设
及时维护和改造部分建设年限较为久远、破损较为严重的城市道路。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综合改造,统筹建设城市综合管沟管廊等地下设施,提升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城市生命线”。“十三五”时期,规划已建道路综合改造约30公里,社区道路维修改造约25万平方米,建设地下综合管廊70公里长。
第二章& 推进城区功能升级
一、完善市政设施建设
高品质、高标准推进各类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民防空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到2020年,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市政设施体系,海绵城市[⑩]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排水管网能抵御百年一遇暴雨袭击,城区水、电、气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排水体系。积极推行雨污分流。加强汉阳西部地区雨污管网建设;完善四新片区、黄金口都市工业园西北片区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启动东风雷诺汽车产业园、七村一场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推进南太子湖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完成汉阳区域内湖泊和沿江沿河截污工作,实现“污水不入湖、不入江”,推动汉江江滩和区内四个湖泊实现公园化。加快解决七村一场片区、洲头片等重点区域排渍和排污问题。
环卫设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环卫设施,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卫设施体系。优化城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新建住宅小区提倡垃圾袋装化和分类收集。启动四新片区大型垃圾转运站建设,建立健全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加大对老旧垃圾转运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启动江堤中路、长江城环卫基地建设。推进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对紫霞观垃圾填埋场实施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配合市有关部门制订《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到2020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新建住宅小区垃圾清运率100%,改造翠微、洲头2座垃圾转运台。
燃气设施。着力建设改造城市燃气、供热等市政管网,完善燃气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老旧城区天然气管道改造和新城区输送工程实施,实现全区管道天然气全覆盖。统筹天然气管道、接收站、骨干输气网和配气管网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用气要求,建设支线管道和干线联络线,逐渐形成与主干线相连的区域管网,实现各区域间输气畅通。配套建设地下储气库,实现安全平稳供气。启动城市热网建设,实现汉阳重点地区集中供暖。
民防工程。加大民防专业工程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城市民防设施体系。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地下交通设施和其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建设项目兼顾民防有关要求;城市生命线工程、应急通信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落实有关防护要求;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和重要毗连区配套建设民防疏散掩蔽设施,并与地铁、隧道、地下通道及地面大中型服务场所等公共设施连片成网,形成专用与兼用相结合的区域防护格局。对享受政府优惠政策的廉租房、公租房等新建民用建筑项目,配套建设防空地下室。
二、推动“三旧”改造实施
实施“三旧”改造。积极推进旧城改造,在部分重点区域探索织补城市新模式,加快实施归元、龟北、桃花岛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成片开发、集聚发展,形成一批个性鲜明、引领时尚消费的“特色街区”。稳步推进旧厂改造,融入现代气息和文化元素,打造“一厂一品”。完善改造区域基础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现人口疏解、功能提升、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累计完成征收拆迁面积600万平方米,其中旧城旧厂征收面积300万平方米,城中村拆迁面积300万平方米。根据汉阳区“十三五”时期功能布局设想和“三旧”用地的分布形态,规划20个改造单元。按三个阶段分期实施“三旧”改造,第一阶段(2016年),延续“十二五”时期改造计划,重点改造龟北、归元片区和老关、仙山、燎原等村;第二阶段(年),重点改造十升、汉钢、洲头、黄金口片区;第三阶段(年),重点改造七村一场片区。
&& &&拓展城中村产业用地。积极协调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城中村改造产业用地的相关政策,协调产业用地的落实问题。加强联动各部门合力推进,为城中村改造产业用地项目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划拨土地证、环评、立项、消防、施工许可等相关手续开辟绿色通道。结合功能片区定位,合理规划产业项目及业态,编制全区产业用地业态规划布局,指导各村产业项目业态的科学与错位发展。
三、推动国家及武汉市试点建设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为契机,转变城市建设和开发理念,全面推进适合本地区地域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以四新示范区为重点,围绕新型宜居生态城区形象,依托丰富现状水系,打造“一心三横三纵”的网格化城市排涝干渠体系,构建排水、慢行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探索建设管理新机制和配套政策,创新建设模式,实行项目打包,采取PPP模式公开招标引进有实力和技术的业主参与项目建设。到2020年,四新示范区新建改造社区422公顷、道路38条和公园94.19公顷;新建城市排水系统管网114公里,新建改造整治港渠22.9公里,新建调蓄池2.57万立方米。
&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建设。结合高铁新汉阳站、中法生态城、东风雷诺汽车产业园等重点功能区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阳黄金口都市工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