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水北调调将促进天津发展吗?

欢迎浏览 “中 国 南 水 北 调” 网站
天津政务网:天津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情况
  主持人:众所周知,我们天津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上世纪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一度大大缓解了城市用水的紧张局面。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我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据我们了解,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今年汛后通水,届时长江流域的水将送入我市千家万户。今天,我们请到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张文波,为我们详细介绍南水北调工程的有关情况。张主任,您好!欢迎做客天津政务网“政务访谈”栏目!您能不能通俗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南水北调?哪些地方的水资源将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输送到我们天津?
  张文波: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通过天津政务网向网友们介绍南水北调工程有关情况。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跨流域特大型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伟大工程。从国家层面上讲,南水北调工程是补充北方地区水资源、促进北方地区节水治污的重要举措。从我市层面上讲,南水北调工程将成为我市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的又一条输水“生命线”,将有效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大大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率。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把我国南方丰沛的水资源调引到北方缺水地区。
  由于咱们国家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特别是北京、天津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还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水资源短缺问题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战略构想。经过50年的论证研究和勘测规划,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了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分为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向北方调水,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供水格局,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这三条线分别是:东线工程――从江苏省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现有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向江苏北部、山东、河北和天津供水。规划分三期实施,总调水规模148亿立方米。去年建成通水的东线一期工程主要向江苏北部和山东供水,调水规模89亿立方米。二期、三期工程结束后,可分别向我市供水5亿立方米和10亿立方米。
  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中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总干渠自丹江口水库陶岔枢纽起,在郑州西穿过黄河后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到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分为两支,一支向北至北京,一支向东至天津称为天津干线,沿线经过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总长1432公里,其中陶岔渠首至天津干线出口闸1275公里、至北京团城湖1277公里,全线自流到天津、北京。规划分两期实施,总调水规模140亿立方米。今年汛后即将通水的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规模95亿立方米,我市分水量10.15亿立方米(陶岔渠首枢纽计量),可收水8.6亿立方米。二期工程没有给我市分配水量。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上游,目前仍处于前期论证阶段。
  主持人:那么,南水北调与我们天津相关的有哪些工程?与我们市民有什么样的关系?目前的具体进展如何?
  张文波:刚才已经说过,与我们天津直接相关的工程主要是中线一期工程和东线二期、三期工程。其中,中线一期工程于日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干线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抓紧进行通水验收,按照国调办统一安排,计划在9月30日前完成全线通水验收,确保今年汛后通水。通水后,我市年均新增可供水量8.6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将实现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将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另外,东线二期工程仍处于补充规划阶段。
  中线一期工程中与我市直接相关的主要有水源工程、输水总干渠工程以及我市部分配套工程。水源工程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和陶岔渠首枢纽工程已通过蓄水验收,具备蓄水条件,34.9万丹江口库区移民已得到妥善安置;输水总干渠工程,包括从河北省徐水县西黑山村至我市出口闸全长155公里的天津干线工程,已全部通过通水验收,并顺利完成充水试验,具备通水条件。
  此外,为科学调配引江水源,我市规划建设包括城市输配水工程、自来水供水配套工程、自来水厂及以下管网新扩建工程三部分在内的市内配套工程。2006年6月,结合路网建设,我市在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省市中率先启动配套工程建设。在国调办的科学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参建单位按照配套工程与干线工程同期建成、同步发挥效益的原则,积极有序地推进配套工程建设,实现了我市配套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77.26亿元,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无亡人记录。与中线工程通水直接相关的5项配套工程已完成4项,剩余的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工程也将于9月底前具备通水条件。这些配套工程都将于今年汛后与中线一期干线工程同步通水、同步发挥效益。
  主持人:目前天津的用水情况如何?南水北调水来后能解决我们的哪些问题?
  张文波:我市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河网密布、水系众多,素有“九河下梢”、“北方水城”之称。进入上世纪70年代,随着海河流域上游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拦蓄水工程建设和气候的变化,天津逐步演变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1983年建成的引滦入津工程,结束了天津人民喝苦咸水的历史,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2000年以来,引滦上游来水日趋衰减,我们又不得不先后实施7次引黄济津应急调水,才保证了全市的供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主要将解决天津当前面临的三个大问题。
  首先,南水北调工程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天津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市是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加上引滦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47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目前,我市城市生产生活主要靠引滦调水解决,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还要靠天吃饭,地表水利用率已接近70%,已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我市年均新增可供水量8亿立方米,预测2020年,城市生产生活可供水量将达到15.51亿立方米,基本能够满足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其次,南水北调工程将大大提高天津的城市供水保证率。目前,天津城市生产生活主要依靠引滦单一水源。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天津急需在加强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再拥有一个充足、稳定的外调水源。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天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将实现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将得到有效化解,城市供水安全将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
  第三,南水北调工程将积极促进天津的水生态环境改善。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长期得不到补给,目前,我市河道大多断流、河湖水域面积萎缩,河道水质难以保证。我们从2008年开始,投入170亿元,实施了两轮六年水环境治理,正在实施的清水河道行动是第三轮治理。虽然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由于生态环境用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水环境无法得到根本的转变。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将主要供给城市生产生活用水,能够替换出一部分本地自产水,有效的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主持人:如此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可以说也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民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目前,已经建设完成的工程质量如何呢?
  张文波:南水北调工程是民生工程,更应该是放心工程、精品工程。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始终要求质量第一,不能给工程留隐患、给后代留遗憾。自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始终把质量视为南水北调工程的生命,坚持质量监管高压态势,不断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和责任追究,组织各参建单位不断强化制度建设,明确质量责任,完善技术标准,严格监督管理,全力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实现了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协调推动。由我市承建的天津干线天津1段工程和我市配套工程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始终保持在93%以上。具体的做法有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印发实施《天津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与之配套的17个具体规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责任,逐级、逐岗落实责任人。这些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有效地把工程建设纳入到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坚持高水平设计。在工程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把质量作为首要工作目标,积极创新,科学论证,精心设计,用高水平、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为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工程奠定良好基础。三是完善技术标准。针对天津配套工程箱涵多、PCCP管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箱涵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CCP管制造安装质量评定标准等12项专用技术规定,其中有4项被列入天津市地方标准。四是加强现场质量控制。组织技术人员驻厂监造管材生产过程,组织监理人员对施工安装前的管材全部进行检测,组织生产厂家在施工现场进行产品质量评比,确保管材达到优质水平。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质量监督机构、质量检测单位作用,每周组织质量安全联合巡查检测,每月综合分析,年底开展综合性稽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提出具体整改要求,监督整改落实情况,规范施工行为。五是抓好工程质量评定。按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规范质量评定工作行为,保证评定结果客观公正。六是接受群众监督。在施工现场按标段设立举报公告牌,向社会公开举报受理电话和电子信箱,对群众的举报做到有报必受、受理必查、查实必究。
  同时,我们还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保障措施,严格监督检查,多年来,在天津干线工程和我市配套工程建设中始终保持安全生产无亡人记录。
  主持人:另外,南水北调工程在本市的建设是否涉及拆迁移民,如何来解决被拆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获得他们的支持呢?
  张文波: 无论是天津干线天津境内段工程,还是我市配套工程,都涉及到征地拆迁,工作任务非常重。在征迁工作中,我们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严格执行补偿标准,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保证了征迁工作顺利推进,及时提供了建设用地。具体的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市南水北调建委会印发了《天津市南水北调工程征迁管理办法》,明确了全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县的职责分工。按照《办法》规定,我们将征迁工作任务分解到沿线各区政府,由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征迁工作责任书,立下征迁工作的“军令状”。由市南水北调办与各区政府签定征迁补偿投资包干协议,把征迁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成立南水北调工程征迁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征迁的组织协调和资金管理等工作。二是在前期工作中打好征迁工作基础。沿线各区政府组织区征迁机构、镇、村、设计、监理共同进行占地实物指标复核,复核成果由被拆迁户、征迁监理、村镇政府逐级确认。在实物指标复核的基础上,本着能少拆迁则少拆迁的原则,尽量优化占地范围,对搬迁户相对集中的采取集中安置,编制出操作性较强的征迁实施方案。征迁实施方案审查时专门邀请征地移民专家把关,确保方案合理可行,有效保护群众利益。三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建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保卫和维护建设环境联席会议制度,由建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和沿线各区政府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排查化解征迁和建设中的矛盾纠纷。市南水北调办还与市国土房管局联合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征迁协调组,双方定期沟通情况、协商工作,加快了工程建设用地审批步伐。市公安局在工程现场指挥部设立了南水北调警务室,常驻工程现场,有力维护了工程建设环境。四是加强征迁工作宣传和思想工作。各区政府抽调了政治合格、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干部从事南水北调征迁工作,他们一边组织实施征迁,一边深入群众,加强对南水北调工程和征迁政策的宣传,做好镇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主持人:市民都非常关心的是,南水北调水如此来之不易,天津老百姓能喝得起吗?
  张文波:关于天津老百姓是否能喝得起南水北调水的问题,答案是,肯定喝得起。南水北调工程是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按供水水量和输水距离,逐段分摊投资。各分水口门的水价是根据“保本、还贷、微利”原则,在成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测算的,而用水户的实际水价则要在考虑干线供水成本、地方配套工程及水厂、配水管网建设等各项综合因素后才能确定。目前,市发改委正在组织进行水价测算,请大家放心,南水北调通水后的水价一定是在老百姓承受范围之内的。
  主持人:如您所说,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说是千里迢迢、送水入津。如何确保我们收到的水是洁净的呢?
  张文波:你问的这个问题,不仅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们关心的问题。在南水北调规划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并从源头治污和沿线截污两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质。近年来,南水北调水源区治污效果明显,据我们了解,现在丹江口水库水体的各类指标均能够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同时,为保证引江水沿途不受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河南、河北境内采用的是全封闭、全衬砌、全立交的专用明渠输水,天津干线采用的是全箱涵式输水,我市市内配套工程也全部采用管涵输水,彻底杜绝了污染源。南水北调通水后,我们还要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加强水质保护和实时监测,确保市民喝上洁净的引江水。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天津是老牌的节水型城市,节水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我市节水工作的压力是不是就可以得到缓解?
  张文波:首先,可以肯定的说,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天津的节水工作不但不能慢下来,还要进一步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天津是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加上引滦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47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属重度缺水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我市年均新增可供水量8.6亿立方米,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有所改观,但农业和生态用水依然缺乏,我市的水资源状况仍不容乐观。虽然我市始终把节水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用水量的微增长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我们的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节水空间。从另一个角度说,现在我们所讲的节水不仅仅是节约用水,而是广义上的节水,是要彻底转变用水管理模式和观念,建立一个科学用水、文明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主持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马上就要迎来通水了,请问张主任,我们都为通水做好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张文波:我们一是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剩余通水关键性配套工程的验收和充水试验工作,确保按期具备通水条件;二是加紧组建配套工程运行管理机构;三是提前着手做好水源调度和水质保障工作,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和引滦引江水源切换方案,进一步深化引江水供应自来水工艺研究,确保工程安全、水源切换安全和自来水水质安全。
  主持人:今天的“政务访谈”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张主任!感谢热心的网友朋友们!下期节目再见!
  张文波:谢谢主持人!也感谢网友朋友们这么关心南水北调工程!再见!
&& (来源:天津政务网 日)
&&相关新闻:如何评价南水北调工程_百度知道
如何评价南水北调工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日至17日,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额最大、涉及面最广的战略性工程,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工程建设起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五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立方米。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黑龙港运东地区、山东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缓解黄淮海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受水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中线一期工程从大坝加高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直通北京,总长1432公里,工程自2003年开工以来,经过10多年的建设而成。 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工程通水后,不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还将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减少使用本地水源地密云水库水量,并将富余来水适时回补地下水。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经济意义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生态意义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如高氟水、苦咸水和其他含有对人体不利的有害物质的水源问题;3、利于回补北方地下水,保护当地湿地和生物多样性;4、改善北方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采纳率:9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南水北调意义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南水北调意义
你可能喜欢南水北调:第二条输水“生命线”助美丽天津建设
  天津北方网讯: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12月27日,引江水正式进入天津市。通水一年来,天津引江供水系统整体运行平稳、水质良好,累计收水3.96亿立方米、供水3.76亿立方米,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中心城区、环城四区、静海区以及滨海新区部分区域居民用上引江水,全市形成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供水格局,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战略性突破、达到新水平。南水北调工程真正成为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天津第二条输水“生命线”。
  南水北调工程缓解了天津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本市是资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属重度缺水地区。引江通水前,城市生产生活主要靠引滦调水解决,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要靠天吃饭,地表水利用率接近70%,远远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引江通水一年来,本市新增城市供水量3.9亿立方米,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滨海新区部分地区,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超过常住人口数量一半的天津居民从中受益,较好地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本市水资源保障能力实现战略性突破。
  南水北调工程提高了天津城市供水保证率。引江通水前,作为一个特大城市,本市城市生产生活主要依靠引滦单一水源,有很大的风险性。引江通水后,本市在引滦工程的基础上,又拥有了一个充足、稳定的外调水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实现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将得到有效化解,城市供水安全得到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构架了天津城乡供水新格局。引江通水前,本市的供水格局为城市以引滦为主,地下水作补充,辅以再生水和海水淡化水,引黄济津作应急;农村农业生产以当地地表水、入境水为主,地下水作补充,农村生活以地下水为主。引江通水后,根据《天津市城市供水规划》,本市已构架出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新的城市供水格局,即永定新河以北区域及滨海新区部分地区由引滦水源供给,永定新河以南的中心城区、静海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滨海新区的部分区域由引江水源供给,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优化配置、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
  南水北调工程促进了天津水环境改善。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长期得不到补给,引江通水前,本市河道大多断流、河湖水域面积萎缩,河道水质难以保证。本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两轮六年水环境治理,正在实施的清水河道行动是第三轮治理。虽然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由于环境用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水环境无法得到根本的转变。引江通水后,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得到有效补给,替换出一部分引滦外调水和本地自产水,有效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同时,促进了环境用水调度机制的创新,变应急补水为常态化补水,扩大了水系循环范围,促进了水生态环境的改善。一年来,累计向景观河道补水3.93亿立方米,创历年环境补水量之最,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环境,为“美丽天津”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南水北调工程促使天津地下水压采加快进程。天津是重度资源型缺水城市,地下水曾是本市最为可靠的供水水源之一,历史上开采量最高曾达到10亿立方米。近年来,随着我们不断加大地下水保护力度,有效控制地下水超采势头,开采量持续下降,但由于多年超采,地下水仍处于超采状态。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日,市政府批复了《天津市地下水压采方案》,要求到2015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2.1亿立方米以内;到2020年底,全市深层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0.9亿立方米以内。市政府办公厅也印发通知,重新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区域范围,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严格管理地下水。一年多来,我们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共有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吊销许可证73套,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110余眼。由于本市深层地下水多年超采,引江通水时日尚短,据目前观测,仍不足以引起地下水位的明显回升。但随着引江供水的常态化和调水量的持续增加,地下水压采目标逐步实现,假以时日,本市地下水位一定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状态。
  南水北调工程丰富壮大了天津水务工程体系。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输配水要求,按照《天津市南水北调中线市内配套工程总体规划》,本市新建了一批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心城区供水工程,滨海新区供水一期、二期工程,西河原水枢纽泵站工程,西河原水枢纽泵站至宜兴埠泵站原水管线联通工程以及尔王庄水库至津滨水厂供水工程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单元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安全生产始终受控;王庆坨水库工程、北塘水库完善工程即将开工;武清供水工程、宁汉供水工程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管理设施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开展。为切实管好用好引江水,本市成立了南水北调调水运行管理中心、王庆坨管理处、曹庄管理处、北塘管理处4家运行管理单位,专职负责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工作。借鉴引滦入津工程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在制度设计上、管理方法上积极创新,在岗位设置上“少而精”,人员选择上“能而专”。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将西河泵站、曹庄泵站委托给具有丰富运行管理经验的单位代管,努力降低工程运行成本,实现了安全经济运行的目标。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工程管理办法和预案,采取了卫星定位、信息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手段,实现了系统化管理、移动化巡检和规范化操作。这些工程实体、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和技术都大大丰富壮大了现有的本市水务工程体系,推进本市水务工程管理水平再上新水平。
  南水北调工程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公众的节水热情。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天津节水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本市被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2010年,本市荣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成功建成全国首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十二五”期间,本市顺利通过了节水型城市复查,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了显著提升,各项节水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实现了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截至2014年底,本市万元GDP取水量为16.7立方米,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居民小区覆盖率分别提升至41.15%和13.75%,全部16个区县全部达到了节水型区县标准;在工业用水方面,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到了7.57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含电厂)达到了92.14%。引江通水后,本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将有所改观,但农业和生态用水依然缺乏,水资源状况仍不容乐观,节水工作不但不会停下来,还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年多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南水北调中线行、市民代表看中线等多次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的报道和市民代表的转述,南水北调、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公众舆论热点,人们的节水热情进一步激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引江水来之不易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了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和节水宣传的自发性,为建立科学用水、文明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环境奠定了舆论基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人力发展促进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