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春风吹满地顺口溜风是什么药

老家一种草,遍地每人理,却是治疗风湿的好药,多数人不知道的秘
遍地的狗卵草
狗卵草又叫肾子草、灯笼草、灯笼婆婆纳。生于路边及荒野杂草中。结的籽像两个排在一起的肾脏,所以叫做肾子草。花期3-5月。
肾子草的功效
具有祛风除湿,壮腰,截疟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肾虚腰痛。
治疗风湿的方法
治风湿疼痛:肾子草30g。煮酒温服,一次服下。或者治肾虚腰痛:肾子草30g。炖肉吃。可以说是药食良用。
肾子草的用法用量
全草入药。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味辛、苦、咸,性平。归肺、肾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关于风药的使用
我的图书馆
关于风药的使用
&欢迎关注“国医周水金”微信公众号,这是第期内容。与周医生探讨、交流、健康咨询,可加微信zsj120120。导读:本文来源于网络,是余浩医生与孙曼之医生对话!孙曼之老前辈擅长使用风药,细细读来,收获良多!拜访孙曼之老师时,他正在给病人看病,于是我先手拿起诊室里的一本病案看起来,在翻看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使了是用了羌活、独活,剂量大多是3克,我非常不解,为何风药使用如此广泛,莫非里面有深奥的道理,于是下午在孙曼之老师闲下来时,便有了我和孙曼之老师的关于风药的对话。余浩:孙老师,我今天看了您记录的十几份病案,发现羌活、独活这两个药搭配起来使用频率很高,今天您就讲讲这个羌活、独活这个药的用药心法,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孙曼之:不是,这没什么秘密。风药的使用,从现在的书来看啊,《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台秘要》、《千金方》,起码这三本书,它都是风药湿药占相当的比例,应该说跟那个时代风药是主流。李东垣他的方子不是风药就多嘛,李东垣给风药定位,他说: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他是根据这个观点来用风药的。所以呢,“升阳除湿汤”啊、“升阳散火汤”呀,它都离不了风药。风药的作用在于能够开瘀,能够疏肝,能够畅气,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平常。咱们现在人就感觉到奇怪了,这是后来的历史发生了变化。从明清“温病”产生以后,风药慢慢受到了抛弃。主要是朱丹溪写的《局方发挥》里面批判了当时医生好用风药的毛病,好用辛燥药的毛病。他这个说法当时是正确的,朱丹溪这篇文章本身就有很大的启发给后人。到了张景岳他们就受了朱丹溪的影响,好用补阴的药,生熟二地,而这个观点又给叶天士这些人很大的影响。从这以后“温病”就走上了这个道路了——以滋阴为主,重视滋阴、重视泻火,反对辛燥。除了反对辛热,还反对辛温的过于燥,所以像风药这一类,后世就不太用了,被视为鸩毒,认为这些东西是破坏性的。这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向偏了。&& & 等到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丁甘仁他们的弟子开始编新时代教材的时候,就受“温病”的影响。因丁甘仁就是受“温病”的影响,很少用风药,所以他们在编教材就有很多的问题,就没指出风药的历史地位和过去中医的传统。就是说是风药在清代以前都应该是疏气、疏肝的主要的药。这事到后来又不提了,好像失传了似的,现在一看到风药都感到很奇怪……很多人都问我:你这是一种特殊的风格?其实不是特殊的风格,我强调的是全面地学习中医,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温病”他们的丰富的遗产,另外我们也应该继承金元以前——朱丹溪以前,用风药的经验。那个时代能成为主流肯定有他的道理,肯定有他的疗效。不然,孙思邈也不会忽悠人,对吧?他们能那样用,肯定有他们接受的疗效,不过后人不知道就是了。& & 我开始学医的时候,买了一本《千金方》,精装的,翻开一看我就傻了眼,这怎么都是这些药啊?这这这……咱们老孙家都不会用,不要,哎呀,不会用那个清凉的药,它全都用这些……什么羌活呀独活呀藁本呀川芎呀,还有什么辛热的那些药,他们都用得很熟练。他们那些方子无非就是这些药转来转去,所以我看一看就放下了。我说时代进步了,这些东西落后了,肯定是落后了,不应该翻开,这几十块钱都赔了,买这本书实在没用,从那以后我就连看也不看。&& & 我怎么对于风药能够有认识?这是因为有事实把我逼的。举一个例子,我那儿子半岁的时候,因为没有及时地看,我都忘了为什么引起,反正拉了半个月也看不好。后来拉得都坐不住了,我也没办法。我用了咱们常用的这些方子什么“参苓白术散”了,这些正规书上头说的这些,没有一样管用的。最后没办法了,用那个“理中汤”,还不行。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翻开了那个李东垣的《脾胃论》。把他那里面的药凑合了几样,因为我不太懂那个道理,我看他治全都用风药,所以我就把他那个药,羌活、独活、防风就拿出来四五样,甘草,只是简单的四五样药,那小孩也吃不了多少药,我捏一点点,给他一煮,二三调羹勺,一喝以后他第二天就不拉了,立即就停止。后来,总共可能就是喝了一次或者两次,反正他那个病就再也没拉。虽然我把他的病治好了,但是因为不理解病机,所以我也没有推广,也没有总结,也不会总结。对于《脾胃论》可以说是看不懂,只是表面上的文字似是而非。后来又碰见了几个类似的病,老是治不好,实在没招了,我就用这。有一个肚子疼的,没招了,我就用李东垣的方子,一治他也好了。还一个胸疼的人,我用那个胸痹那一类方那就无效。最后还是用风药治好的。当时我都用风药治好了好多例子,但是我都藏在内心里头,从来没给人宣传。因为从内心里头我存在着疑问,我觉得这是最后没办法的一招,不一定是普遍的规律,我当时不是这样认识的。&&&& & & 咱们这是基层的医生有一个特点,人家病人能来,用满怀期望的眼神儿看着你,你一次失败,不要紧,你再来,你十次失败他还不要紧,在这种情况下是你最痛苦的时候,哈哈哈。你说你咋弄,对吧?哎呀,他就对你相信。他说“你看孙大夫,我知道你这人诚实不骗人,你给我研究研究,总有办法嘛。不就这么大个病嘛,对吧?我相信你,诶,我不埋怨你,你就给再想办法。”有的最终还是没治好,嗨。我现在还经常说起一个病例,有一个肚子胀病人,我始终治不好,哎呀,费劲了。那个肚子胀病在我的脑海里面就存在了一二十年,那个病,把他的脉象啊,形象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一直期待有一天看书或者触类旁通或者别人给我一传,豁然开通,有那么一天能治好他。后来真的有一天我想通了!我从李东垣那个道理上开通了,我知道要升阳就要靠风药,风药者是春也。他是人与天地相应,你人体里面,你泻就是冬,对吧?你要这个发,你就是春,就是风药,才能发。这里面当然有一个悟,现在中医的一些错误说法造成的误区,教材他们都说是疏肝用柴胡,其实柴胡不是辛温,对吧?你就说它是苦甘苦平,它不是两种说法嘛,不管是苦甘苦平,它总而言之不是辛药。它就没发的力量,它怎么疏肝?你从性味上来说道理不通。那么,柴胡的作用是什么?柴胡的作用就是驱除余热。所以,在《论》里面你看,汗一出,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就用柴胡。那是很显然,就要用小柴胡。汗一出就得用柴胡。那么,不出汗当然要解表了。可以看出,柴胡其实就是驱除余热,这个不光从这一个方上,从好多方都能证明这个问题。所以,我后来就明白了,其实咱们开始走弯路都是受这个教材的影响。“柴胡疏肝散”,它不是这样解释嘛。其实“柴胡疏肝散”所起的作用是香附和川芎,而不是柴胡,柴胡是因为你瘀,瘀则有热,它提出给热邪留一个路,它作用的是香附和川芎。这样正确地理解对于我来说那是很不容易转弯。你想现在看的那些新书,他们都没有这种说法呀。你要自己领悟到《论》上的柴胡起什么作用,这本身就不容易了。领悟了以后你还要过渡到那个对方药的认识,所以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几乎就……哎呀,几乎用了十年,我觉得我都摸索得够快,但是也是在十年。在十年以后,我就终于从理论上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哎呀,我那个时候把那个肚子胀没治好,他要是现在再来的话我一定给他治好,我心里很欣喜。& & 从这以后呢,我就在这方面就注意了。把《千金方》又拿出来了,哈哈。积满灰尘的《千金方》,我拿出来拍一拍,哎呀,我这个时候才知道,咱们老孙家人还是有能力的,就是呀,但那个时候咱不理解嘛,对吧?为了研究风药的,我就找《外台秘要》。因为《千金方》有一个缺点:不说这些药的来源,不说方的来源。《外台秘要》的好处在于它下面都注着来源。可是当时我没有《外台秘要》,所以光为了这我到西安去了几次,到陕西中医研究所借的书,当时回来好一部分还是影印的、复印的、手抄的,把它那个总结了一遍,下了一顿苦功夫。从这以后我就对于风药有了一个理论的认识。再举一个例子,治不好。古人怎么治?你只要看一看《寓意草》上面那个喻嘉言,他有一个逆流挽舟法,就是“败毒散”。“败毒散”就是风药,它起的作用就是就是生发,让脾气往上走,一走他就不泻了。他那个案很精彩,我相信喻嘉言他对这个“败毒散”理解是学有渊源。中医就是呀,几千年人家一代一代,他都有他的渊源,他不会是他个人想出来的,突发奇想。余浩:您提到“败毒散”,提到风药,使我想起了一个病案,因为我手里有个病号,长期大便是稀的,不是拉得很厉害的,就每天三到四次大便,溏便,吃“理中丸”吃过,吃了很多治不好。后来他在外面呢找了个中医看别人开了,羌活、独活、防风这些药,再加点其它的很简单,加点炮姜啊,这样调脾胃,他只有吃了一次,竟然大便很好,金黄色成条了。当时我就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好?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有个“痛泻药方”,方子里面就用了防风,其实就是考虑到“风盛则动”,是不是?风盛则动——肠道排的比较快啊,把这风一除走呢,它肠道就蠕动得慢些,风一除,他就好些了,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没想到风药能升阳,您刚才说到,“风者春也,春能生发阳气,其实这个是更高的层次”。孙曼之:“败毒散”作用点在于脾胃。它其实是在胃上,从脾胃上往上发的。风药有广泛地用途。你比方说是胸痹,当时疼得不行,几味风药就立刻可以止住。它用通经络,就是羌活独活加上川芎啊,如果他大便不稀的话就加上当归、甘草这一类的药,川芎,马上就可以去,它的用处极其广泛。你以后就可以注意一下,我在一些书上就会提到这一点。现在的人实在不知道风药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中医的主流。余浩:再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个阴囊潮湿你怎么治的?孙曼之:阴囊潮湿不是湿热下注吗?湿热下注的话就是一般来说都和喝酒有关系。应该说绝大部分都和喝酒有关系。治疗的方法呢,就是因为它潮湿是湿嘛,风能胜湿这里面还是风药是关键。风药胜湿,然后呢既然是湿热,那么离不了“二妙散”再一个,它在下焦陷着,它陷着不能升提起来。如果有气虚有汗多这种症状,应该加上黄芪,就大致上就是这是,就是“二妙散”加上风药,加上黄芪,因为他有瘀热嘛,给瘀热要留一条路,一般还要加一个柴胡,少阳的瘀热。余浩:为什么我提这个病呢?因为这个病人它除湿上这个思路有效,但往往不是很理想。我曾经有一个病号,阴囊潮湿,经常出汗,在很多地方治疗无效,找到我时,就对我说,“你就放开治吧,该咋治就咋治。”当时我没有用风药,用“二妙散”加了些升阳补气的药,另外还加点利湿的药。因为他小便黄,结果吃了治了一个月,有些效果,但没治愈……孙曼之:这是因为阴囊潮湿一般来说不应该,不要过于地渗湿,渗湿你就把它降下来了,它已经到最低位了,你降也未必能增强尿量,也不一定就有出的路,其实你把它提上来,一到脾上人家自己就上行于肺......他只要能提起来提到脾胃,所以风药是很重要的,对这一类的病。余浩:您这一说,风药的使用就涉及到很多病人了,比如妇科的带下病,另外男性的都可用?针对湿邪导致的疾患,这个风药都是可用的……孙曼之:这个里面我学过其他老中医的经验。当初我对于风药使用认识的开始,我开始治那个带下,有治好的有治不好的……很难把握,那根本就没把握。谁知道能治好不能治好。后来呢,我看到有一个杂志上有一个老中医经验,他的方就是荆芥、防风、蛤壳、茯苓大概就是……哎呀,也许还有个苍术,就这四五样药,特简单。但是我觉得他既然能拿荆(介)防(风)我一想有道理,这玩意风兴疏泄,对吧?你不断地分泌,这不是属于风嘛。这老头还拿个荆防放进去,我觉得他有道理,有道理,我就把那个方子抄下来。抄下来一用,果然有效。诶,他就第一诊就有效。后来,随着我对风药的越来越多的掌握,我就把苍术也加进去了,那就效果就更快了,现在的效果就比那会儿就更快了,比他那个方还要快。他那个方就有效,第一次用就有效,荆防就明显地有效果,就减了。& & 我要再给你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徒弟叫赵红军,在西安,他是我早期的徒弟。他在我这儿的时候,我就善于用风药,但那个时候我的理论不很成熟,他也是刚从学校毕业,所以就不太理解,甚至于还不以为然。后来呢,到二OO三年的有一天,他给我打个电话,他说是他昨天正给人看病着,忽然晕倒了,晕倒了以后有人就打120,120来了以后测他体温38度多,心率220,然后送到医院里。他同学当主治医师,给给他挂吊瓶,他的体温不退,高烧不退,没办法,这一天一夜了他都不退,用尽了……掉换了几样抗菌素,还是不行。他有气无力给我说没辙了,“我眼睛都不敢睁,我一睁就天旋地转,他说你能不能来一下?”我说行,马上就来。我到他那去的时候都到晚上十一点了,他当时心率180,体温在38度多一点儿。我把情况问了以后,就给他开了风药,他脉洪大。我走的时候,药房的门都关了,他家属在那儿敲人家那药房的门呢。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他给我打电话,说孙老师,我已经出院了。我说:诶,你怎么这么快就出院了?他说昨天晚上喝了一煎药,今天早上还没喝第二煎呢,现在心率是80,体温是37度以下,完全正常,所以就出院了。后来他紧跟着就过来我这了。过来以后说,“我多年以来对于你使用风药,我实在不明白,这它竟然有这样快的效果!哎呀,我实在是服了。”然后他就在这儿呆了几天,每天都翻我的医案,又是拍照呀,又是抄呀,一直问我呀。从这以后他也会用风药了,他治病的效率也就马上提高了很多。临床效率,很多种病他都能对付了,这也就是风药的威力。余浩:孙老师!风药的使用指针不是指患者体内有没有风的问题,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春天具有生发之气,风药就好比是春风,把他这个生发调动起来,让脏器充满活力。就好像进入春天的状态,对风药的理解,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来看待。它不是简单除风的问题,它使人的脏腑回到春天的状态,取的是春天这个相。如果深入理解风药,对于癌症病人,如果病邪深入脏腑,这时运用风药,让脏腑回到春天状态,从冬天进入春天,这也是取相啊,回去要琢磨琢磨。如果通过羌活、独活的运用,引出一个风药运用的理论体系,这样应该说收获很大了。孙曼之:嗯,你看一下李东垣的《脾胃论》。他在这方面的论述比较细。余浩:您提到的千金方我以前也看过,我一看就头疼,这些方子咋回事,很多的确看不懂。孙曼之:就是。每个人都是这样,你光看他那些方你就莫明其妙,你真就晕了。余浩:您今天关于风药的一席话,让我想通了不少,所以回去以后还要研究,今天有您这一点拨,就明白不少了,谢谢!谢谢!
[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地风根是什么药啊,效用是什么?_百度知道
地风根是什么药啊,效用是什么?
钻地风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拼音名】 Zuàn Dì Fēnɡ【别名】迫地枫(《药材资料汇编》),桐叶藤(《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钻地风的根皮。全年可采,挖取根部,剥取根皮,晒干。【源形态】落叶本质藤本,借气根攀援,高至4米以上。叶对生,叶片卵圆形至阔卵圆形,长8~1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圆形至心形,全缘或前半部疏生小齿,质厚,下面叶脉有细毛或近无毛;叶柄长3~8厘米。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花2型;周边为不育花,仪具一片大形萼片,狭卵形至椭圆状技针形,长约4~6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短尖,乳白色,老时棕色,萼片柄细弱,长2~4厘米;孕性花小,绿色;萼片4~5;花瓣4~5;雄蕊10;花柱1。蒴果陀螺状,长6毫米,有10肋。种子多数,线形。花期6~7月。【生境分布】生林下。分布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性状】干燥的根皮呈半卷筒状,厚而宽阔,内层有网纹。以皮质松呢、不含木心、色红棕、味清香微带樟脑气者为佳。【性味】《浙江天门山药植志》:&性凉,味淡。&【功能主治】 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①《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行脚气。&②《药材资料汇编》:&去风湿,止痛。&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驱风活血。治丝虫病。&【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浸酒。【附方】治四肢关节酸痛:钻地风根或藤一斤半,八角枫、五加皮、丹参各半斤,白牛膝六两,麻黄五钱。切细,入黄酒十二斤,红糖、红枣各一斤,装入小坛内密封,再隔水缓火炖四小时。每天早晚空腹饮四两左右。头汁服完后,可再加黄酒十斤,如上法烧炖、服用。(《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采纳率:43%
名称: 钻地风 学名: Schizophragma integrifolium 别名: 桐叶藤 科属: 虎耳草科 类别: 落叶气生根吸附型藤本 产地;浙江,湖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用途;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形态特征 叶对生,卵形至椭圆形,长10~15cm,基部圆形或浅心形,全缘或有疏齿;有长柄。伞房式聚伞花序顶生,疏生褐色柔毛。花二型,孕性花绿色,小,不孕花具1花瓣状萼片,椭圆形至阔披针形,乳白色,形似花瓣,长3.5~7cm。蒴果陀螺状。花期6~7月,果期10月。 生长习性 性喜阳,耐半荫,要求湿润而凉爽环境。喜富含有机质酸性黄壤。 繁殖 扦插、播种繁殖。10月采种,干燥脱粒贮藏至翌年3月床播或盆播。 观赏应用 花序美丽可观,树姿优美清秀,可用于树体、山岩、花架、毛石墙等作攀附绿化材料。唯目前在庭园中尚未见有应用,仅见于植物园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风药的临床应用
&&&&&&&&&&&&&&&&&&&&&&&&&&&&&&&&&
&风药的临床应用
中医认为:风有内风、外风之分。
自然界空气流动而产生的风,属于外风,风气太过会使体表皮肤的水分丢失,皮肤出现干燥,临床可见秋、冬季肌肤干燥、皲裂等“燥症”,这就是“六淫”中的风邪为患,所谓“风胜则燥”,甚至可使颜面失于柔润、皮肤干燥。
假如其人素体血虚,或者因为失血、耗血,而使肌体发生干燥之症,而见形体消瘦,皮肤干燥,时发眩晕,此乃“内风”之象,常可见容颜憔悴,大便干燥,毒素沉积,颜面失却光泽或布黄褐斑。因此,选用祛风、养血的中药,会有美容润肤、祛斑等作用。
风药的应用思路:升阳祛风、养血祛风、行气祛风、健脾祛风!
升麻加羌活、独活就是升阳祛风;
四物汤加薄荷就是养血祛风;
柿蒂加独活就降气祛风;
白术加防风就是健脾祛风。
祛风药:白僵蚕、桑叶、白芷、薄荷、辛夷、荆芥、蝉蜕、蔓荆子。
祛风除湿,祛风法之一。是用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时的方法。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五加皮等药。苍术、川升麻、天麻。
白僵蚕55克、苍术40克、桂枝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防风15克、独活10克、柿蒂10克、薄荷15克(后下)、大枣10枚,水煎服,
主治让五脏六腑都恢复成健康的运作。
薄荷、天麻,通奇经八脉的药效。
白僵蚕,通十二经以及奇经八脉的药效。
防风、辛夷、蔓荆子、冬桑叶,通十二经的药效。
白芷、荆芥、独活、蝉蜕、秦艽、威灵仙、羌活、桑枝、五加皮、苍术、川升麻难发挥十二经以及奇经八脉的药效。
&&&&&&&&&&&&&&&&&&&&&&关于风药的使用——孙曼之
&余浩:孙老师,我今天看了您记录的十几份病案,发现羌活、独活这两个药搭配起来使用频率很高,今天您就讲讲这个羌活、独活这个药的用药心法,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孙曼之:不是,这没什么秘密。风药的使用,从现在的书来看啊,《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外台秘要》、《千金方》,起码这三本书,它都是风药湿药占相当的比例,应该说跟那个时代风药是主流。李东垣他的方子不是风药就多嘛,李东垣给风药定位,他说: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他是根据这个观点来用风药的。所以呢,“升阳除湿汤”啊、“升阳散火汤”呀,它都离不了风药。风药的作用在于能够开瘀,能够疏肝,能够畅气,这在那个时代是很平常。咱们现在人就感觉到奇怪了,这是后来的历史发生了变化。从明清“温病”产生以后,风药慢慢受到了抛弃。主要是朱丹溪写的《局方发挥》里面批判了当时医生好用风药的毛病,好用辛燥药的毛病。他这个说法当时是正确的,朱丹溪这篇文章本身就有很大的启发给后人。到了张景岳他们就受了朱丹溪的影响,好用补阴的药,生熟二地,而这个观点又给叶天士这些人很大的影响。从这以后“温病”就走上了这个道路了——以滋阴为主,重视滋阴、重视泻火,反对辛燥。除了反对辛热,还反对辛温的过于燥,所以像风药这一类,后世就不太用了,被视为鸩毒,认为这些东西是破坏性的。这实际上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走向偏了。
等到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左右,丁甘仁他们的弟子开始编新时代教材的时候,就受“温病”的影响。因丁甘仁就是受“温病”的影响,很少用风药,所以他们在编教材就有很多的问题,就没指出风药的历史地位和过去中医的传统。就是说是风药在清代以前都应该是疏气、疏肝的主要的药。这事到后来又不提了,好像失传了似的,现在一看到风药都感到很奇怪……很多人都问我:你这是一种特殊的风格?其实不是特殊的风格,我强调的是全面地学习中医,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温病”他们的丰富的遗产,另外我们也应该继承金元以前——朱丹溪以前,用风药的经验。那个时代能成为主流肯定有他的道理,肯定有他的疗效。不然,孙思邈也不会忽悠人,对吧?他们能那样用,肯定有他们接受的疗效,不过后人不知道就是了。
我开始学医的时候,买了一本《千金方》,精装的,翻开一看我就傻了眼,这怎么都是这些药啊?这这这……咱们老孙家都不会用,不要,哎呀,不会用那个清凉的药,它全都用这些……什么羌活呀独活呀藁本呀川芎呀,还有什么辛热的那些药,他们都用得很熟练。他们那些方子无非就是这些药转来转去,所以我看一看就放下了。我说时代进步了,这些东西落后了,肯定是落后了,不应该翻开,这几十块钱都赔了,买这本书实在没用,从那以后我就连看也不看。
我怎么对于风药能够有认识?这是因为有事实把我逼的。举一个例子,我那儿子半岁的时候拉肚子,因为没有及时地看,我都忘了为什么引起拉肚子,反正拉肚子拉了半个月也看不好。后来拉得都坐不住了,我也没办法。我用了咱们常用的这些方子什么“参苓白术散”了,这些正规书上头说的这些,没有一样管用的。最后没办法了,用那个“理中汤”,还不行。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翻开了那个李东垣的《脾胃论》。把他那里面的药凑合了几样,因为我不太懂那个道理,我看他治拉肚子全都用风药,所以我就把他那个药,羌活、独活、防风就拿出来四五样,甘草,只是简单的四五样药,那小孩也吃不了多少药,我捏一点点,给他一煮,二三调羹勺,一喝以后他第二天就不拉了,立即就停止。后来,总共可能就是喝了一次或者两次,反正他那个病就再也没拉。虽然我把他的病治好了,但是因为不理解病机,所以我也没有推广,也没有总结,也不会总结。对于《脾胃论》可以说是看不懂,只是表面上的文字似是而非。后来又碰见了几个类似的病,老是治不好,实在没招了,我就用这。有一个肚子疼的,没招了,我就用李东垣的方子,一治他也好了。还一个胸疼的人,我用那个胸痹那一类方那就无效。最后还是用风药治好的。当时我都用风药治好了好多例子,但是我都藏在内心里头,从来没给人宣传。因为从内心里头我存在着疑问,我觉得这是最后没办法的一招,不一定是普遍的规律,我当时不是这样认识的。
咱们这是基层的医生有一个特点,人家病人能来,用满怀期望的眼神儿看着你,你一次失败,不要紧,你再来,你十次失败他还不要紧,在这种情况下是你最痛苦的时候,哈哈哈。你说你咋弄,对吧?哎呀,他就对你相信。他说“你看孙大夫,我知道你这人诚实不骗人,你给我研究研究,总有办法嘛。不就这么大个病嘛,对吧?我相信你,诶,我不埋怨你,你就给再想办法。”有的最终还是没治好,嗨。我现在还经常说起一个病例,有一个肚子胀病人,我始终治不好,哎呀,费劲了。那个肚子胀病在我的脑海里面就存在了一二十年,那个病,把他的脉象啊,形象都记得清清楚楚,我一直期待有一天看书或者触类旁通或者别人给我一传,豁然开通,有那么一天能治好他。后来真的有一天我想通了!我从李东垣那个道理上开通了,我知道要升阳就要靠风药,风药者是春也。他是人与天地相应,你人体里面,你泻就是冬,对吧?你要这个发,你就是春,就是风药,才能发。这里面当然有一个悟,现在中医的一些错误说法造成的误区,教材他们都说是疏肝用柴胡,其实柴胡不是辛温,对吧?你就说它是苦甘苦平,它不是两种说法嘛,不管是苦甘苦平,它总而言之不是辛药。它就没发的力量,它怎么疏肝?你从性味上来说道理不通。那么,柴胡的作用是什么?柴胡的作用就是驱除余热。所以,在《伤寒论》里面你看,汗一出,下一步怎么办?下一步就用柴胡。那是很显然,就要用小柴胡。汗一出就得用柴胡。那么,不出汗当然要解表了。可以看出,柴胡其实就是驱除余热,这个不光从这一个方上,从好多方都能证明这个问题。所以,我后来就明白了,其实咱们开始走弯路都是受这个教材的影响。“柴胡疏肝散”,它不是这样解释嘛。其实“柴胡疏肝散”所起的作用是香附和川芎,而不是柴胡,柴胡是因为你瘀,瘀则有热,它提出给热邪留一个路,它作用的是香附和川芎。这样正确地理解对于我来说那是很不容易转弯。你想现在看的那些新书,他们都没有这种说法呀。你要自己领悟到《伤寒论》上的柴胡起什么作用,这本身就不容易了。领悟了以后你还要过渡到那个对方药的认识,所以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几乎就……哎呀,几乎用了十年,我觉得我都摸索得够快,但是也是在十年。在十年以后,我就终于从理论上把这个道理明白了。哎呀,我那个时候把那个肚子胀没治好,他要是现在再来的话我一定给他治好,我心里很欣喜。
从这以后呢,我就在这方面就注意了。把《千金方》又拿出来了,哈哈。积满灰尘的《千金方》,我拿出来拍一拍,哎呀,我这个时候才知道,咱们老孙家人还是有能力的,就是呀,但那个时候咱不理解嘛,对吧?为了研究风药的,我就找《外台秘要》。因为《千金方》有一个缺点:不说这些药的来源,不说方的来源。《外台秘要》的好处在于它下面都注着来源。可是当时我没有《外台秘要》,所以光为了这我到西安去了几次,到陕西中医研究所借的书,当时回来好一部分还是影印的、复印的、手抄的,把它那个总结了一遍,下了一顿苦功夫。从这以后我就对于风药有了一个理论的认识。再举一个例子,拉肚子治不好。古人怎么治?你只要看一看《寓意草》上面那个喻嘉言,他有一个逆流挽舟法,就是“败毒散”。“败毒散”就是风药,它起的作用就是就是生发,让脾气往上走,一走他就不泻了。他那个案很精彩,我相信喻嘉言他对这个“败毒散”理解是学有渊源。中医就是呀,几千年人家一代一代,他都有他的渊源,他不会是他个人想出来的,突发奇想。
余浩:您提到“败毒散”,提到风药,使我想起了一个病案,因为我手里有个病号,长期大便是稀的,不是拉得很厉害的,就每天三到四次大便,溏便,吃“理中丸”吃过,吃了很多治不好。后来他在外面呢找了个中医看别人开了,羌活、独活、防风这些药,再加点其它的很简单,加点炮姜啊,这样调脾胃,他只有吃了一次,竟然大便很好,金黄色成条了。当时我就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这么好?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有个“痛泻药方”,方子里面就用了防风,其实就是考虑到“风盛则动”,是不是?风盛则动——肠道排的比较快啊,把这风一除走呢,它肠道就蠕动得慢些,风一除,他就好些了,我是这样理解的。但没想到风药能升阳,您刚才说到,“风者春也,春能生发阳气,其实这个是更高的层次”。
孙曼之:“败毒散”作用点在于脾胃。它其实是在胃上,从脾胃上往上发的。风药有广泛地用途。你比方说是胸痹,当时疼得不行,几味风药就立刻可以止住。它用通经络,就是羌活独活加上川芎啊,如果他大便不稀的话就加上当归、甘草这一类的药,川芎,马上就可以去,它的用处极其广泛。你以后就可以注意一下,我在一些书上就会提到这一点。现在的人实在不知道风药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中医的主流。
余浩:再请教您一个问题,这个阴囊潮湿你怎么治的?
孙曼之:阴囊潮湿不是湿热下注吗?湿热下注的话就是一般来说都和喝酒有关系。应该说绝大部分都和喝酒有关系。治疗的方法呢,就是因为它潮湿是湿嘛,风能胜湿这里面还是风药是关键。风药胜湿,然后呢既然是湿热,那么离不了“二妙散”再一个,它在下焦陷着,它陷着不能升提起来。如果有气虚有汗多这种症状,应该加上黄芪,就大致上就是这是,就是“二妙散”加上风药,加上黄芪,因为他有瘀热嘛,给瘀热要留一条路,一般还要加一个柴胡,少阳的瘀热。
余浩:为什么我提这个病呢?因为这个病人它除湿上这个思路有效,但往往不是很理想。我曾经有一个病号,阴囊潮湿,经常出汗,在很多地方治疗无效,找到我时,就对我说,“你就放开治吧,该咋治就咋治。”当时我没有用风药,用“二妙散”加了些升阳补气的药,另外还加点利湿的药。因为他小便黄,结果吃了治了一个月,有些效果,但没治愈……
孙曼之:这是因为阴囊潮湿一般来说不应该,不要过于地渗湿,渗湿你就把它降下来了,它已经到最低位了,你降也未必能增强尿量,也不一定就有出的路,其实你把它提上来,一到脾上人家自己就上行于肺......他只要能提起来提到脾胃,所以风药是很重要的,对这一类的病。
余浩:您这一说,风药的使用就涉及到很多病人了,比如妇科的带下病,另外男性的前列腺炎都可用?针对湿邪导致的疾患,这个风药都是可用的……
孙曼之:这个里面我学过其他老中医的经验。当初我对于风药使用认识的开始,我开始治那个带下,有治好的有治不好的……很难把握,那根本就没把握。谁知道能治好不能治好。后来呢,我看到有一个杂志上有一个老中医经验,他的方就是荆芥、防风、蛤壳、茯苓大概就是……哎呀,也许还有个苍术,就这四五样药,特简单。但是我觉得他既然能拿荆(介)防(风)我一想有道理,这玩意风兴疏泄,对吧?你不断地分泌,这不是属于风嘛。这老头还拿个荆防放进去,我觉得他有道理,有道理,我就把那个方子抄下来。抄下来一用,果然有效。诶,他就第一诊就有效。后来,随着我对风药的越来越多的掌握,我就把苍术也加进去了,那就效果就更快了,现在的效果就比那会儿就更快了,比他那个方还要快。他那个方就有效,第一次用就有效,荆防就明显地有效果,就减了。
我要再给你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徒弟叫赵红军,在西安,他是我早期的徒弟。他在我这儿的时候,我就善于用风药,但那个时候我的理论不很成熟,他也是刚从学校毕业,所以就不太理解,甚至于还不以为然。后来呢,到二OO三年的有一天,他给我打个电话,他说是他昨天正给人看病着,忽然晕倒了,晕倒了以后有人就打
120,120来了以后测他体温38度多,心率220,然后送到医院里。他同学当主治医师,给给他挂吊瓶,他的体温不退,高烧不退,没办法,这一天一夜了他都不退,用尽了……掉换了几样抗菌素,还是不行。他有气无力给我说没辙了,“我眼睛都不敢睁,我一睁就天旋地转,他说你能不能来一下?”我说行,马上就来。我到他那去的时候都到晚上十一点了,他当时心率180,体温在38度多一点儿。我把情况问了以后,就给他开了风药,他脉洪大。我走的时候,药房的门都关了,他家属在那儿敲人家那药房的门呢。第二天早上八点半他给我打电话,说孙老师,我已经出院了。我说:诶,你怎么这么快就出院了?他说昨天晚上喝了一煎药,今天早上还没喝第二煎呢,现在心率是80,体温是37度以下,完全正常,所以就出院了。后来他紧跟着就过来我这了。过来以后说,“我多年以来对于你使用风药,我实在不明白,这它竟然有这样快的效果!哎呀,我实在是服了。”然后他就在这儿呆了几天,每天都翻我的医案,又是拍照呀,又是抄呀,一直问我呀。从这以后他也会用风药了,他治病的效率也就马上提高了很多。临床效率,很多种病他都能对付了,这也就是风药的威力。
余浩:孙老师!风药的使用指针不是指患者体内有没有风的问题,风者,春也、木也、生发之气也。春天具有生发之气,风药就好比是春风,把他这个生发调动起来,让脏器充满活力。就好像进入春天的状态,对风药的理解,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来看待。它不是简单除风的问题,它使人的脏腑回到春天的状态,取的是春天这个相。如果深入理解风药,对于癌症病人,如果病邪深入脏腑,这时运用风药,让脏腑回到春天状态,从冬天进入春天,这也是取相啊,回去要琢磨琢磨。如果通过羌活、独活的运用,引出一个风药运用的理论体系,这样应该说收获很大了。
孙曼之:嗯,你看一下李东垣的《脾胃论》。他在这方面的论述比较细。
余浩:您提到的千金方我以前也看过,我一看就头疼,这些方子咋回事,很多的确看不懂。
孙曼之:就是。每个人都是这样,你光看他那些方你就莫明其妙,你真就晕了。
余浩:您今天关于风药的一席话,让我想通了不少,所以回去以后还要研究,今天有您这一点拨,就明白不少了,谢谢!谢谢!
老天爷从你手上拿走的,其实都悄悄放在你身后。
五月,渭南城外。
告别了孙曼之先生充满浓郁中药气息的家。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野之家,生锈的铁大门两侧挂着一年又一年叠加在一起的对联,最新的一层红光闪闪地写着“地聚八方富贵财,门迎四季平安福”。门前一条坑坑洼洼的长巷,包围在拆迁得一片狼藉的平民住宅区中。上了车,我漫不经心底打着方向盘,脑袋里哗哗地回放着刚才和孙曼之先生得聊天的画面。结果在山路上走着走着,转了十分钟又绕回到孙曼之医生的门口。
跟孙先生握手告别的时候,我说我会再回来的,没想到回来得这么快。
“这个人品德太了不起了,”坐在副驾位置的萧道长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你看他的相貌奇特,简直是壶公再世!”&
好像是谁走漏了我到陕西的消息,前不久在我准备出发陕西之前,忽然同时收到四位网友关于陕西民间中医的推荐资料。其中两位中医在宝鸡,一位在西安,还有一位就是渭南的孙曼之先生。推荐孙先生的是他的一位朱姓弟子,她在信里说:“内心一直期盼着在您的寻访之路上、在您众多采访的民间中医之中,能够有我的老师孙曼之医生。然而等待之久,久候不见,故而冒昧予您写信,盼能作牵线之人......孙师药简效宏,用药绝不多于十二味药,且计量少有超过15克,对每一味药是否该用都推敲有理才可使用,其严谨与细心非同寻常。药费很便宜,孙老师说,很多农民都看不起病,能忍则忍,不到迫不得已都不来看。我的多数病人都是农民,我一辈子看了很多农民,我知道他们的痛苦......孙老师并不知道我给您写信一事,也并未要求我去寻人采访。实为看过多篇您的报道,情真意切,既非宣传大夫又非为自己添色,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您的真诚与被访者的真实......因而我也希望我的老师能在您的笔下让更多人感动,他值得这种感动!”
到了陕西,和我一起在宝鸡出行的无名氏兄听说我要寻访孙曼之先生,当即拿起手机拨号。他和孙曼之先生是网友呢,因为都仰慕对方,曾通过共同的朋友相互转赠过书。“没问题”,无名氏老兄一通电话之后乐呵呵地说孙先生下午即恭候我们到访。“孙曼之医生最近刚出了一本《朱丹溪医案评析》。他在陕西一带很有影响力,甚至有人称他是霍金式的中医人物。”
走进孙曼之医生简陋的家,看得出他和学生们已经等候多时了。孙曼之先生身材比我想象的还要矮小,大大的脑袋安在瘦小的肩上,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没有一丝尘埃,一件缝补过多回的深色旧衬衫,再加上一根小拐棍,简直是《星球大战》尤达大师的真人版。
“老师好!”我要弯着腰才能握到他的手。握手的时候我特别小心,之前听说孙曼之先生自小得了一种罕见的“脆骨病”,稍有不慎就会骨折。他现腿脚残疾就是因为被一个鲁莽的病人不慎撞倒而致的。不过老天爷一定手下留情了,原本被医生认定活不过三十岁的孙曼之现在已经六十六岁了。
“我身体自小有问题,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属于科学派,受现代科学的影响,所以我们对于中医开始就嗤之以鼻。尽管我们的亲戚也有挺不错的老中医,但是我们从来不接触他们,敬而远之。小的时候我都记着,我妈领着我走到街上,看人家看中医就说:你看,那骗子又开始了,为了多收几个钱儿,他们卖嘴呢!”那时候的孙曼之只有几岁,但是家人对中医的评价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到文化革命的时候他的父母都受到冲击,孙曼之一个人回到农村老家韩城。在韩城曾经也有一个残疾人,叫做司马迁。农民乡亲们看着十二岁就停止发育长不大的孙曼之手无缚鸡之力啥也干不了,就劝他学中医吧,没准能够养家糊口。实在走投无路,只读过小学一年级的孙曼之开始自己看书学医,遇到不懂的问题他还会向村里的老中医们请教。
“我学什么都快,一个月我就把中医那些教材都看完,再过几天就开始开方了,哈哈。这有什么好学的!这太简单了!这是所有学科里面最小儿科的玩意。”有着过目不忘本事的孙曼之那时候已经熟读诸子百家、黄老学说、西方哲学,初看中医,带着几分的骄傲,那时的他还不知道理论和实践有多大差距的。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孙曼之在渭南轻松治愈了当地一位副市长孩子在当地医院住院久治不愈的病。机遇开始垂青孙曼之,他被安排到渭南县卫校,工作是管药房管账。是金子总会发光,因为找孙曼之看病的病人实在太多,卫校就专门为他办了个门诊。那个是缺医少药的时代,因为中医看病很便宜,初诊一毛钱,复诊五分钱,所以来看病的人很多。不到三年时间,不到三十岁的孙曼之已经和县上最有名望的老中医几乎是平起平坐。“我一天看七八十,我一天看七八十,最多的时候还超过一百多人。”
二十多年来永远矮人一等的孙曼之终于站起来。
他恋爱了,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中医。
像一个为了爱可以献出一切的情人,孙曼之信心满满地环顾世界
我绝不收中医人的学费。中医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都应该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在诊所的墙边的小桌上,堆着厚厚好几沓医案纪录本。顺手翻开,我拍了一张照片。我是中医外行,看不出药方开得怎样,但是孙曼之先生给病人的药价标注的很明白:一付是4.6元,一付7.6元。
&& 继续聊孙老师当年学医的故事。
当年爱上中医的孙曼之病人虽然多,可是细心的他慢慢通过病人的反馈发现,自己真正治疗有效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再转身看身边的老中医们,数据同样让人失望。原来求诊的病人多,并不是自己医术高啊?年轻的孙曼之感觉挨了一棍子,沮丧之极。
“中医的疗效要提高是很难很难,这是个老实话。我为提高疗效奋斗到现在,始终把这个放在第一位。”于是孙曼之毅然而然地离开了原本用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医院,回到家中,闭门苦读。“我用了三年时间解读经典文献,后来还写了一篇《〈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研究》。这篇文章是分为历史、训诂、音训、文字和医史,和中医史,把《黄帝内经》按照这几个大部分,进行了一个探讨。那时我觉得医史都搞不清研究脉学会有问题。”
纸上谈兵终觉浅,很快孙曼之又发现:中医教育的失败在于没有医案课。“古人的医案越学习我越惭愧。看了那么多年病疗效还不高,这在中医圈子不奇怪,很多所谓的中医名家,著作等身而不会看病。”于是孙曼之开始大量收集医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渭南小城收集医疗资料并不容易,孙曼之把叶天士的书能买到的都买到了。“《医术大全》出版以后,我赶紧就买了一本,叶天士的全部医案一共有五千五百个,我看了四遍,做了详细的笔记大量的卡片,这样说你就知道这中间的辛苦了。看一遍还不难,更难的是找到他治病的思路......”
已经六十六岁的孙曼之先生说起话来中气很足,条理清晰。在他的话语里我没有感到一丝对生活的不满和怨恨,他笑起来是那么纯粹,不笑时又显得那么专注。望着连沙发对他都显得高大的孙曼之先生的时候,我时常走神,我不自觉地反观起自己,在这个强大的精神巨人之前,忍不住会感叹自己多么渺小。
经过五年在家的苦读之后,孙曼之决定再次出山。当时政策开放了,他在渭南街道找一个房,继续行医。像武侠小说一样吧?归隐江湖,每日面对神雕、大海、松风、明月,练成一身绝世武功,现在高吟着“十年磨一剑,霜刃不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孙曼之重出江湖。
“可是我一开始就打了败仗,看病是看一个不好一个,看一个不好一个……”世事难料。好在这么多年,挫折打击对于孙曼之一直是如影随形的亲密伙伴,“我倒是没灰心,继续慢慢寻找失败的原因。”
孙曼之开始拜访周边所有的好中医,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不论年长。尤其是一些老中医,为了学习,孙曼之甚至把他们请到自己家住,好酒好肉伺候。这个自小不能奔跑的孩子,这个被预言活不过三十岁的男人,这个当年治疗有效率在百分之三十的医生,就这么一路就风雨,慢慢前行。终于,孙曼之在当地的医疗威信又重新树立......
现在孙曼之医生每天早上看三十个病人,晚上就是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他不再是那个被爱情激励得想征服世界的那个年轻人了。“你治疗能力到什么程度你心里要有一个数,比如一天有三十个病人,你不应该超过三个无效的或者有所加重的,不超过这个数,这就说明你临床的辨证对了,疗效到了。那些光说是我治好了张三,李四的医生那没有意义,很多人喜欢这样夸耀,他们从来不说自己没治好的病例,这不是真正的仁医。”
零七年,有一个姓董的小伙子背着一个大挎包,进了门孙曼之家的大门来拜师学医。于是从零八年开始,孙曼之先生正式招收学生,完全免费。“第一次收了六个,往后呢,十三个,第三批是三十四个,现在是应该是第四届了。”来这学习的学生最小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北京孩子,最大的有五十多,最远的是台湾的,也有少数民族......
免费?我又想起“谷贱伤农”啦,不交学费的学生会用心吗?
“我绝不收中医人的学费,中医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应该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想起在这几百公里外那位诊病不收钱的医生,我心里暖烘烘的,大道不孤。
“我们这儿气候不好,四月份以前这里的保暖条件不行,你就没办法,住到那民房里边就冻得就不行。大概就是从四月到十月,学生就是这几个月上学。”我环顾四周,是啊,能在这种条件下坚持学习的,一定是真心实意想学医的。当然,学员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希望老师给他们治病的。孙曼之先生也不拒绝,他给每个学生免费治病,在治疗过程中给学生们展示中医的魅力,也顺便完成了对学生的入门和认知教学。
“我招生的目的,只是为了使我一生中辛苦得到的知识不至于被埋没,使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后继有人,得以传承下去。”孙曼之先生认为,以医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三至五年内出人才。经过几年的实践,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临床经验已经日趋成熟。
孙曼之先生笑称自己的学堂是“流水席”,没有严格的学制。他跟学生说可以称他老师、师傅或者叔叔伯伯都可以。他不赞同那传统的拜师方式,因为他害怕严格的师徒关系会束缚学生的自由思想、创造型思维。而学生,感觉学得差不多,就可以离开,第二年要是看看书感觉自己再进一步需要学习了,可以再过来。
教学上,孙曼之老师要求学生们跟着抄方,还给他们资料,让他们读,给他们讲……讲古代医案,讲临床实践中的医案,献身说法。“就和学下棋一样,棋谱都得记住。医案就相当于一个棋谱类作用,对吧?”
“我有一点自负,觉得我死了可能还没人会这一套,起码是不多,学生们听了都笑。我说你看,我免费给你们就是为了你们以后照着我的路子走下去,我的心愿就是在去世之前,有十个高徒,能够为中医的疗效现身说法。至于单方验方,世界各国人家都有。问题是中医它是学,它不是光是简单的技巧,它有一个理论的指导,这样一个方法论的指导,是最要紧的。”除了20年前孙曼之先生的第一个学生赵已经在西安小有名气、患者盈门外,还一个董,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逐渐成长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了。&
“&中医归根结底是一种方法论。有一些没有文化的老中医,他们照样可以有声有色疗效很高,对吧?他都没看过经典,为什么?不是他聪明,而是他把那个方法掌握了,就是咱们传统文化的方法,后人把它总结为取象比类。这是中医的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这种基本的思维方法,它要有一个长期的摸索、锻炼,形成一种思维习惯。”
老老实实做学问,老老实实看病,疑难杂症用心看好,孙曼之先生认为这就是医生最大的成就。“我们一生中经常和疑难杂症打交道,不害怕它。和下象棋一样(全盘棋尽在眼前,所有症状尽在望闻问切),只要我们肯动脑子,总有办法对付它,这就叫辨证论治。你学会了这套办法,就掌握了中医的本质。”
&&&&&&&&&&&&&&&&&&&&&&&&&&&&&&&&&&&&&&&&
经典风药名方
1升阳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异名】调经升麻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中)。
【组成】当归(酒洗)&独活各1.5克&蔓荆子2.1克
防风&炙甘草 升麻
藁本各3克柴胡&羌活苍术&黄耆各4.5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勿令作末,都作一服。用水9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待少时,以早饭压之。
【主治】妇人饮食劳倦,心火乘脾,漏下恶血,月事不调;或暴崩不止,多下水浆之物,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困倦乏力,其脉缓而弦急,按之洪大。
2升阳除湿汤-《兰室秘藏》卷下
【来源】《兰室秘藏》卷下。
【组成】苍术3克
柴胡&羌活防风&升麻神曲泽泻猪苓各1.5克炙甘草陈皮麦蘖面各0.9克
【用法】上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主治】脾虚湿盛,不思饮食,泄泻无度,小便黄少,四肢困倦。
【加减】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各1。5克,生姜3片,大枣1枚。
3升阳除湿汤-《不知医必要》卷三
【药物组成】
白术(净)1钱5分,葛花1钱5分,茯苓1钱5分,升麻6分,泽泻(盐水炒)1钱,苍术(米泔水浸)1钱,神曲1钱,甘草5分。
【处方来源】 《不知医必要》卷三。
【方剂主治】 酒湿脱肛。
【用法用量】 加生姜2片,水煎服。
4升阳除湿汤-《医钞类编》卷三【来源】《医钞类编》卷三。
【组成】羌活、防风、神曲(炒)、麦芽、半夏、益智、陈皮、猪苓、升麻、茯苓、泽泻、炙草。
【主治】中湿身重,头重,膝腿肿疼,四肢倦,小便黄赤,大便泻,脾胃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水煎服。
5升阳除湿汤-《会约》卷十二【来源】《会约》卷十二。
【组成】白术1钱半,白芍(酒炒)1钱,扁豆(炒,研)1钱半,苍术1钱,羌活8分,防风1钱,甘草(炙)1钱,独活1钱,升麻(盐炒)6分,柴胡(酒炒)5分。
【主治】一切阳衰湿证。
【用法】水煎,温服。
6升阳散火汤
【药物组成】:柴胡(去芦)2钱,连翘2钱,僵蚕(姜汁炒)2钱,防风(去芦)2钱,桔梗3钱,鼠粘子3钱,蝉蜕7只(去头翅足),山豆根1钱,射干1钱,薄荷1钱,荆芥1钱,人中黄1钱,皂角刺3针(煨)。
【处方来源】:《白喉全生集》。
【方剂主治】:白喉初起,热邪尚在表,白见于外关,或薄或小,淡红微肿,略痛,声音响亮,牙关饮食稍碍,口干,头闷目胀,舌苔与小便微黄。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药部颁标准
拼音名:Baidu San
标准编号:WS3-B-1757-94
党参 100g 茯苓 100g 枳壳 100g 甘草 50g 川芎
100g&羌活&100g&独活100g
柴胡 100g 前胡 100g 桔梗 100g
以上十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
本品为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微甘。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
。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外果皮细胞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侧面外皮角质层,表皮层以下的几列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或类晶状。石细胞几无色,单个或数个成群或与木栓细胞相连结,呈多角形、类斜方形或短棱形,大多一端或一边尖突,长120μm壁厚6~10μm,木化、纹孔稀疏,孔沟明显,有的胞腔内含棕色物。木栓细胞无色或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4~54μm
壁稍厚,略波状弯曲、木化,有的胞腔含棕色物,横断面呈类长方形,木组织间可见落皮层。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伤寒温病,憎寒壮热,项强头痛,四 肢酸痛,噤口痢疾,无汗鼻塞,咳嗽有痰。
用法与用量
另加生姜、薄荷少许炖,取汤服。一次6~ 9g,一日1~2次。
忌生冷油腻食物。
密闭,防潮。
《痘麻绀珠》卷十六
人参、茯苓、柴胡、前胡、羌活、甘草、川芎、独活、桔梗、枳壳、陈皮。
痘疮邪盛,红点未见之前热甚者。
加生姜、大枣为引。
《回春》卷七
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茯苓(去皮)、桔梗(去芦)、川芎、枳壳(去瓤,炒)、天麻、全蝎(去毒)、僵蚕(炒)、白附子(煨)、地骨皮各等分,甘草减半。
急惊风初起,发热,手足搐搦,上宫天吊,角弓反张,并一切感冒风寒,头疼发热,咳嗽喘息,鼻塞声重,及疮疹欲出发搐。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摄生众妙方》卷八
黄柏1两,黄连1两,川乌2钱。
疔疮走动者。
用冷水调成膏,摊在肿处,频以水润之,其肿自消。
上为细末。
《博济》卷三
槐花(炒)、白矾(烧及8分许,存性)各等分(是生时秤)。
脾毒下血,脏腑疼痛,频往圊厕,后重里结。
每服1钱,加乌梅1个,水1盏,煎6分,去滓温服。
《片玉心书》卷五
荆芥、防风、连翘、枳壳、升麻、薄荷叶、羌活、独活、桔梗、干葛、木通、金银花、黄芩、川芎、甘草、山栀子。
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轻者。
上肿,加葱3茎;下肿;加灯心1握、生姜3片为引,水煎服。
《卫生总微》卷八
白芍药1分,甘草(炙)1分,雄黄(醋煮,水飞)1分。
小儿疮疹热盛,心神烦躁。
每服1字或半钱,蜜水调下,不拘时候。
《宣明论》卷十五
大黄、黄药子、紫河车、赤芍药、甘草各等分。
男子往来寒热,妇人产后骨蒸血晕。
每服1钱,如发热,冷水送下;如发寒,煎生姜、瓜蒌汤同调下。
《痘科辨要》卷十
前胡、柴胡、独活、天麻、地骨皮、薄荷、甘草。
痘初发,在疑似之间者。
加生姜,水煎服。
《外科真诠》卷上
防风1钱,前胡1钱,元参2钱,公英5钱,生地3钱,银花2钱,甲珠1片,赤芍1钱5分,连翘1钱,甘草7分。
野菊根5钱为引。无菊根,用乌桕根白皮亦可。二者俱无,宜用菊花2钱代之。
便实,加大黄2钱。
《治疹全书》卷上
麻黄、桔梗、前胡、柴胡、羌活、防风、荆芥、薄荷、天麻、枳壳、川芎、骨皮、葱白。
《慈航集》卷下
桔梗3钱,生甘草1钱5分,白僵蚕3钱(炒),羌活1钱5分,牛蒡子3钱(研),薄荷8分,片姜黄2钱,蝉蜕2钱,焦楂3钱,枳壳1钱5分(炒),荆芥1钱5分,防风1钱5分。
热毒积于阳明,风寒客于肌表,虾蟆瘟初起,两腮肿硬,恶寒,耳底抽痛。
加煨姜2片,连须葱头3个,水煎服。小儿半服。初病1服,盖暖出汗,即松其半,再1服,去其8分。
大便结燥,加制军3钱,去羌活。
《医统》卷九十一
人参、桔梗、甘草、柴胡、荆芥、防风、陈皮各等分、牛蒡子加倍。
痘疮壮热,已出未快,咽喉肿痛,胸膈不利。
每服1钱,水1盏,煎4分,去滓,食后温服。
上为粗末。
《卫济宝书》卷下
麻黄1两1分(去节),白术1两,苍术1两,荆芥1两,甘草3分(炙),大黄半两,薄荷(生花者)1分,黄芩半两。
痈疽已破者。
每服2钱,水1盏,葱白3寸,煎至8分,不拘时候。
《种痘新书》卷十二
升麻6分,干葛5分,川芎4分,羌活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8分,薄荷5分,桔梗5分,枳壳5分,牛蒡8分,蝉蜕3分,山楂6分,甘草3分,地骨皮7分(一方去干葛,加紫草)。
痘初发,壮热毒盛。
葱、生姜为引,水煎,热服。
热甚者,加柴胡、木通、连翘;夏加香藿;冬加麻黄;泻,加猪苓、泽泻。
《外科启玄》卷十二
败毒散瘰汤
人参、当归、厚朴(姜制,炒)、桔梗、白芷、肉桂、防风、黄耆、粉草各等分。
四种瘰疬。
每服5钱,水、酒各半煎服。
败毒散瘰汤(《洞天奥旨》卷十五)。
《明医指掌》卷六
羌活1钱(去芦),独活1钱(去芦),柴胡1钱(去毛),前胡1钱(去芦),枳壳(炒)8分,茯苓8分(去皮),川芎7分,甘草5分(炙),桔梗8分(去芦)。
脏毒协寒便血,伤寒头痛,憎寒壮热,项强睛暗,鼻塞,风痰及时疫,岚瘴鬼疟,或声如蛙鸣,赤眼口疮,湿毒流注,脚肿腮肿,喉痹毒痢,诸疮斑疹。
加生姜3片,水2钟,煎1钟服。
《医方集解》有薄荷少许;《疫疹一得》以葱为引。
《纲目拾遗》卷九引《家宝方》
琉璃(陈年破损者)1个,楝树子4两,旧发网巾1顶,凤凰衣49个,三七1钱,败龟版(炙)5个。
新久肿毒,痈疽,发背,疔疮。
每服5分,槐树子汤送下。
上为细末。
《仙拈集》卷一
防风、荆芥、羌活、前胡、升麻、干葛、赤芍、桔梗、川芎、白芷、牛蒡子、甘草。
天行时疫,头面肿大,咽喉不利,舌干口燥,憎寒壮热,四时瘟疫。
加生姜、葱,水煎,热服。出汗。
《仙拈集》卷二引《全生》
石膏(煅)1两,寒水石(煅)1两,花粉5钱,白芷5钱,紫河车草3钱。
喉以上肿痛,头大如斗,面合眼缝。
每服7钱,老酒服至醉为妙。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桔梗、天花粉、干葛、川升麻、川芎、赤芍药、独活、柴胡、甘草各等分。
小儿丹毒初发,游走遍体,燥闷腹胀,啼哭。
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6分,不拘时候服。
《种痘新书》卷四
升麻4分,干葛4分,紫苏4分,川芎4分,防风4分,荆芥4分,前胡6分,桔梗6分,枳壳6分,牛蒡2钱,连翘2钱,虫退3分,山楂1钱,木香3分,白芷5分,地骨皮5分(又方去干葛,加紫草)。
解毒定痛。
痘疮毒气壅盛而腹痛者,其痛稍缓,有作有止,频频叫痛,在脐以下痛,或连腰而痛,面赤唇紫,手足不冷。
《万氏家抄方》卷六
人参、枳壳、前胡、甘草、陈皮、川芎、薄荷、地骨皮、羌活、独活、柴胡、升麻、麻黄、葛根、连翘、防风。
瘄疹大行时,发热,咳嗽,气急,在疑似之间者。
加生姜3片,水煎服。
热甚发厥,加胆星、葶苈、天麻、黄芩,化下抱龙丸。
《仁端录》卷十四
蝉蜕、牛蒡、荆芥、桔梗、葛根、升麻、紫苏、川芎、羌活、薄荷、前胡、枳壳、山楂、青皮、甘草。
心脏热毒所发之夹肤疹,痘疹初出时,肤如汤沸,疱点鲜红成片,现没无定者。
《症因脉治》卷四
人参、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陈皮、桔梗。
辛温散表。
风寒湿痢,身痛,发热,脉浮紧。
无汗,加防风;胸满,去人参,加枳壳。
《济阳纲目》卷九十五
木鳖子1钱,山栀1钱,连翘1钱,当归1钱,芍药1钱,川芎1钱,甘草1钱,熟地黄1钱,防风1钱,金银花1钱,荆芥1钱,陈皮1钱,枳壳1钱,全蝎1钱,穿山甲1钱,僵蚕1钱,蝉蜕1钱,皂角子1钱,朴消、蜈蚣1条(去头脚),大黄3钱。
水煎,空心服。少刻下泻粪则效。
《痘疹定论》卷四
生地黄1钱5分,丹皮7分,柴胡7分,桔梗8分,薄荷5分,连翘8分(去心),牛蒡子8分(炒,研),黄柏5分(蜜水炒),天花粉8分,黄芩7分(酒炒),黑参8分,赤芍5分,金银花8分,甘草3分(生,去皮)。
清胃利咽。
疹后口臭、口疮、唇烂,兼咽喉疼痛。
引加煅石膏1钱,淡竹叶1钱,灯心50寸,同煎;再用生犀角磨汁,和药同服。
《麻科活人》有射干,赤芍,无白芍。
《眼科全书》卷四
大黄、荆芥、牛蒡子、蔓荆子、甘草。
积血年久,脾胃壅热,睑生风粟外障。胞睑风粟,如麻如米,甚如杨梅之状,摩擦瞳仁,黑睛有翳,久久渐昏,流泪不止。
忌食动风、动血之物。
《嵩崖尊生》卷十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茯苓、川芎、干葛、甘草、桔梗。
感冒声哑,咳嗽。
&治疗九窍四肢的疾病的基础药方:黄芪10克、制首乌10克、蔓荆子10克、独活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红枣14枚(去核),水煎服(159辰),大便不通者加薏米40克。
白僵蚕55克、苍术40克、桂枝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熟地15克、防风15克、独活10克、柿蒂10克、薄荷15克(后下)、黑色的大枣10枚,水煎服。
主治:让五脏六腑都恢复成健康的运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春风吹满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