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解题技巧问题

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常见类型和解答方法--《祖国》2017年24期
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常见类型和解答方法
【摘要】:在高考试题中,数学数列知识很重要,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寻求数列知识的研究及解答,目的是让自己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现阶段数列解题方法,过于注重解题形式,但并不解决其中存在的具体解题技巧,所以,从高中生角度看,着重分析高中数学数列常见问题类型及解答方法。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晓晗;;[J];科技风;2016年24期
刘羿汎;;[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年11期
曹金停;;[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5期
武洁;;[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林昭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宜泽;;[J];好家长;2018年08期
许至琦;;[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8年01期
李俊璁;;[J];文理导航(中旬);2018年01期
郑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01期
庞昕宇;;[J];新课程(下);2017年12期
甘一辰;;[J];时代教育;2017年24期
贾匀;;[J];祖国;2017年24期
顾泽多;;[J];教育现代化;2017年50期
何阳;;[J];中国高新区;2017年22期
阮波江;;[J];昭通学院学报;2017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改从;张改棉;;[J];现代农村科技;2016年15期
;[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年19期
卢浩;王萍;;[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5年08期
林昭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12期
孙卫;;[J];中学数学研究;2013年10期
高东;;[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年05期
耿强;;[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同;;[J];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01期
李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5期
李彬;;[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年12期
刘军;;[J];课程教育研究;2014年19期
管云云;;[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年12期
陈丽玲;;[J];文理导航(中旬);2014年08期
孙龙朝;;[J];赤子(中旬);2014年03期
郭桂霞;;[J];考试周刊;2011年24期
邹小刚;;[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3年S1期
姜庆威;;[J];新课程学习(上);201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泳洪;;[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李国兴;;[A];2014年6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海英;[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马林;[D];西北大学;2017年
姚宏远;[D];西北大学;2017年
吴定能;[D];贵州师范大学;2017年
孙细平;[D];湖南理工学院;2017年
李隽易;[D];苏州大学;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图文】人教版2017高中数学(文)总复习第31讲-数列的综合问题课件PPT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人教版2017高中数学(文)总复习第31讲-数列的综合问题课件PPT
正高级教师|
总评分3.9|
用知识赚钱
&&高中数学学习,数学总复习,文科数学
试读结束,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高中数学数列怎么算项数这里我老是出问题.多举几个典型的.谢谢各位了.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末项减去首项+1就是项数 你可以用有限个项去算 然后再去算N的时候是几项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关于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探究
  摘 要:高中数学数列教学内容极为重要,是历届高考的一项必考内容,其所占分数比例相对较高,一般以解答题最为常见,基于此,数列求和在高中数学中所占地位极高。以下,本文将通过对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相关概述,探讨有效的解题思路,实现对高中生数学数列学习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培养。 中国论文网 /9/view-7853783.htm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列问题;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数列教学内容位置得到持续提升。高中数学数列内容关乎着人们日常生活,其在实际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在数学教育领域数列问题一直是重要研究内容,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数学,解题思路及方法尤为关键,解题方法是解决数学数列问题的前提,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对数列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大量解题技巧的讲解,才能利于学生数列思维能力提高,进而增强解答数列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数学数列的相关概述   1、高中数学数列的概念   所谓数列,即根据相应规律排序一系列数字的过程,其包括各式各样的数列形式,如形数、三角及行列式等,是由若干个数构成的数阵。通常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数列问题可分为两种,包括基于泛函分析与实变函数之间的压缩映射,以及高等数学定力概念背景下的高考数列试题。而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等内容,即高中数学课程中主要涉及的数列问题。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高考中数列问题的解题教学主要是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考查,为此,教师应注意数列教学的关键问题,积极探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策略等。   2、高中数学数列的地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数学遵循螺旋上升式原则安排课程内容,将数列作为单独章节设置,共计占据12个课时,大大提高了数列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也使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数列并非独立存在于数学中,其连接着数、函数、方程及不等式等一系列的数学知识。同时,数列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十分独特,包括许多的重要数学方法和思想,如等价转化、函数与方程、类比归纳等。另外,数列也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着堆放物品、储蓄、分期付款等实际问题。   二、解题策略   1、熟记数列基础内容   无论高考或普通考试中,基础数列考察类型一般对技巧要求不高,学生只需牢记并能运用各种相关公式即可。如an=a1+(n-1)d及an=a1qn-1这两个常见的等差/等比列数通项公式,以及其前n项和公式等,学生只有全面掌握灵活运用基础公式,才能应对更深入的数列变换学习,进而深刻理解公式的转换,更好地面对各类考试。例如,已知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为{an},sn,且n* N,若a3=6,s10=26,那么,s5是多少?针对此题,首先应分析已知条件,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有机结合,然后再将已知数字带入公式进行求解。而通常在考试中此类题型既是重点内容,也是得分点,学生必须牢固掌握。   2、利用函数观点解题   从本质上来说,数列属于函数范畴,是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数列可有机融合等比/等差数列与一次/指数函数,故而,在解决数列问题时可充分运用函数思想进行解答。例如:已知a>0且a≠1,数列{an}是首项及公比皆为a的等比数列,设bn=anlgan(n N*),若bn<bn+1对任意n N*恒成立,那么,实数a取值范围为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n=a.an-1=an,因此bn=anlgan=anlgan=nanlga,故bn<bn+1 bn<bn+1<0 nanlga-(n+1)an+1lga1,所以lga>0,即a> ,故a>1(n N*)。   结果: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0lga,故a< =1- (n N*),即a的取值范围在0与 (n N*)之间,也就是a (0, ) (1,+ )。   3、多级数列解题思路   所谓多级数列即存在于相邻两项数字间的级别关系,其通过或乘、或减、或除、或加后所得结果可再次构成二级数列,而第二级数列还有构成第N级数列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每级数列间均存在相应的规律。   例如:已知-8,15,39,65,94,128,170,(?)。   分析:通过对该题的观察,可见数字特征并不明显,为此,在引导学生解题时,应先进行合理试探,如两两做差得出二级数列,并以此类推得出更多数列,进而构成多级数列。但要注意无论前减后,还是后减前,都必须确保相减的有序性。   解:对原数列进行第一次做差,得出23,24,26,29,34,……;对二级数列进行第二次做差,得出1,2,3,5,……而根据多级规律,二次做差后的数列还可构成递推和数列,进而得出()为225。   总之,不仅可两两做差做和,也可两两做商,但做商时要注意数列的前后次序,达到对相邻两项间位数关系敏锐观察。   4、其他解题策略   (1)合并求和。对各类数列考查题中偶尔出现的特殊题型,要正确引导学生寻找其中所存规律,一般可通过整合这些数列的个别项来解题,便能正确找到其特殊性质所在。总之,针对这种类型的题目,教师应教会学生合并求和,得出各项特殊性质中的和,然后再整合求和,最终解出题目答案。   (2)数学归纳法。在众多数学解题过程中,最常用的解题技巧即数学归纳法,而该方法多被用来解答关于正整数n的题型,特别是在不等式证明中极为常见。或许要求学生直接求通项公式难度较大,甚至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进而导致考试失分等问题。但让学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往往可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并且能够得到较大难度的题目分数,有效解决其对知识点掌握失衡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桂良.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探究[J].高中数理化,2015,(8):14-14.   [2]钱军.高中数学中数列求和问题的探究--兼述备战高考复习数列的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4):48-48.   [3]吴剑.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数列问题的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1):46-4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高中数学数列较难题_百度知道
高中数学数列较难题
写出完整过程
我有更好的答案
a1/b1=1/3,b1=3a1①(2a1+d1)/(2b1+d2)=2/52(6a1+d2)=5(2a1+d1)2a1+2d2=5d1②(3a1+3d1)/(3b1+3d2)=3/77(a1+d1)=3(3a1+d2)2a1+3d2=7d1③②③联立5d1-2d2=7d1-3d2d2=2d1代入②得2a1=d1d2=2d1=4a1=4b1/3a5/b6=(a1+4d1)/(b1+5d2)=9a1/(1+20/3)b1=3/(1+20/3)=9/23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列求和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